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florawing

朝鲜战争60周年纪念:为祖国而战

37
回复
1310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彭德怀的另一面
  
1952年初,彭德怀的脸上长了一个小肉瘤,越来越疼。大家很担心,就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发了一封电报。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一再催促下,1952年的4月,彭德怀回到北京,到医院检查不是恶性瘤,很快就可以好了,就留下管军委的日常工作。8月,彭德怀和金日成作为斯大林的客人,还前往莫斯科访问,斯大林还赠送给彭德怀一辆“吉姆”轿车,以示友谊。
  
但是此时的彭德怀仍然担负着志愿军司令兼政委的角色。到了金城反击战的时候,他又重新回到朝鲜战场上。“彭总当时是在平壤,说再给李承晚一个惩罚,要歼灭他1.5万人。实际上这一仗,是歼灭了他7万多人,超过预计的5倍。打完了这仗以后,不但李承晚老实了,美国也老实了。在谈判桌上,我们提出什么条件来,他们都同意。”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签字的日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板门店,也成了世界的焦点。“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马克·克拉克在最后签字的时候,有记者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说了很经典的一句话:“它是我军事经历最高的一个职位,但是它没有光荣。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彭老总在签字的时候,也发表了发自肺腑的感言,他说我们在战场上正准备就绪,还没有给敌人很大的杀伤就停止了,感觉可惜。但是为了和平为了人民,我这个字还是要签的。”杨凤安说:“要签字的时候,我们一切都是争取主动的,装备供应都改善了,阵地各方面也主动了,过去没有飞机,那时候飞机也出动了,平壤以北已是我们的天下了。”
  
有关彭德怀的文章或回忆录中,绝大多数都会描述甚至渲染他的火暴脾气。对此,杨凤安是这样回答的:“很多人都对彭老总有误解,彭老总是很严肃,因为他对党对人民负责,他考虑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但实际上他没有什么脾气,我们身边的工作人员并不怕他,也没什么可怕的。”
  
杨凤安说,彭老总的一个特点是,“对高级干部要求严”。“他经常说,你军长是干什么的?指挥千军万马啊!你一失误就千万人头落地,人家做父母的把年轻的娃娃交给你,你应该负责,打仗时少受损失,好给党、给国家、给人家父母有交代。”他交代给你的任务,你本来可以完成的,却没有完成,而且伤亡了,他就要发火。但是他交给你的任务,你经过各方面努力,实在办不到,他不但不追查下边,而且会主动承担责任。解放战争时期打榆林,打了几年没攻下来,他主动去做检讨。
  
在杨凤安眼里,一向行事磊落的彭德怀也毫不贪功。1951年10月23日,朝鲜为纪念志愿军入朝作战一周年,决定授予彭德怀“一级国旗勋章”。起初彭德怀坚辞不要。后来中央军委来电报,要他接受勋章,尊重朝鲜政府的决定。“授勋仪式后,他说:这勋章第一应授给高麻子(高岗),高岗那时候在东北啊,负责从国内往前线运物资,能保障成那样就不简单了。第二应该给洪麻子(洪学智),如果没有他们两人想尽办法支援粮弹物资,志愿军是打不了胜仗的。”
  
“为什么彭老总在朝鲜战场上的照片见不到几张?他看到你拍他骂啊!他真骂得特厉害!他说:‘照什么照,六斤小米呢!’”刘祥回忆。
  
在刘祥看来,表面上脾气火暴的彭德怀,其实有颗柔软而悲悯的心,特别是对最普通的平民百姓。入朝第二年冬天特别冷,慰问团专门给彭德怀送了双皮面加毡垫的皮毡靴。看到刘祥每次开车外出,两脚冻得乱跺,彭德怀对他说:“小刘,这双毡靴我穿不惯,你就穿它开车吧!”刘祥赶忙推辞。彭德怀板起脸:“叫你穿,你就穿!”那双大皮靴陪着刘祥走过寒冷的朝鲜岁月。
  
谈判不久的一天,杨凤安让刘祥和警卫排的一个人回北京取绝密材料。彭德怀知道刘祥的家就在北京附近的三河,特地让杨凤安转告刘祥回家看看,还给他备了一盒人参和几十块钱,而人参是金日成赠给彭德怀保养身体的。接过礼物,刘祥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1951年11月底的一天,洪学智告诉杨凤安:“今天有贵宾来咱们这里,你安排一顿湖南饭菜。”杨凤安不禁好奇地问:“贵宾是谁啊,还要由你洪副司令亲自布置?”洪学智笑笑回答:“你别管那么细了,安排好了你自然就知道了。”他还特别嘱咐杨凤安别惊动彭总。
  
饭菜准备好了,杨凤安来到作战室找到彭德怀,告诉他洪学智请他到山边办公室去,有事商量。到了办公室后,彭德怀看见桌子上摆了腊肉、辣子鱼等几个湖南菜,还有点纳闷;又看见陈赓、邓华、洪学智等人都在这里,他更奇怪了:“今天有什么喜事?”
  
洪学智笑着说:“有贵宾到。”彭德怀说:“洪大个儿,你又开玩笑了,哪来的贵宾,我怎么不知道?”洪学智又笑着回答:“你一见面就知道了,还是你很熟悉的贵宾呢!”陈赓、邓华等人也跟着笑。
  
这时候,杨凤安把“贵宾”带了出来——原来是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她穿着一件棉布大衣,微笑着走进来。“彭老总见到浦安修,特别高兴,他赶紧站了起来,连声说:你来了?真没想到贵宾是你……浦安修笑笑说:准许你来就不许我来?”杨凤安回忆,两人的相见为战时的气氛增加了几抹暖色。
  
原来,当时陕西省委派一批人到东北参观工业建设,学习东北经济建设的经验。在陕西咸阳棉纺织厂当党委书记的浦安修正好在参观团里。在沈阳、鞍山参观完之后,代总长聂荣臻给洪学智打了电话,让他安排浦安修到朝鲜探望一下。这样浦安修先到了丹东,然后洪学智派车把浦安修接到了朝鲜桧仓。浦安修在朝鲜住了一个星期后回国了。
  
在杨凤安去东北与彭德怀会合前,浦安修告诉杨凤安,彭总已经50多岁了,而且还患有直肠溃疡病,经常大便出血;特地叮嘱杨凤安一定要照顾好彭老总。“如果没有政治运动,他俩应该是很好的。”杨凤安感慨地说。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刘祥仍然给彭德怀当司机,一直到1956年离开。这6年,他和彭老总结下特殊的情谊。1959年,还在部队的刘祥到彭德怀家里看望他。“他坐在我对面,跟我说了(庐山)会议的情况,说有人说他是‘造反分子’,反党反毛主席,我‘腾’地一下就起来了,说‘不对’!”朴实的刘祥激动地说,“咱们在朝鲜那么远都不反,现在跑这儿来反来了!”彭德怀只是劝他不要激动。“他最后说:以后你就不要到我这儿来了,对你不好。我说没关系;他说:我不让你来,你就别来,好不好?”彭德怀让秘书给刘祥看了看他写给毛泽东的信,还有《人民日报》的社论,可是刘祥仍然不愿接受。彭德怀搬到挂甲屯之后,刘祥照例去看他,彭德怀说:“我不让你来,你怎么又来了?”刘祥回答:“我不怕,大不了回家种地。”“就留下来吃饭,这时候浦安修还在。我第二次去的时候,就不见浦安修了,哎呀我这心里……饭就没吃好。”
  
刘祥说,彭德怀去世后,他与浦安修仍时常见面,有一次酒醉之后,他对浦安修说:“老总对你多好啊,你不该离开彭老总……”酒醒之后,刘祥自觉失言,但浦安修并没有责怪他,还时常到刘祥简陋的家里做客。
  
75岁的袁冬林是浦安修二姐浦熙修的女儿。1959年之后,她曾在小姨浦安修家暂住过一段,和姨夫彭德怀也有了很多交流。“那时候全国人民都知道金日成给他颁了一枚勋章,我到他家里后就跟他要看,他不给。他说,这个勋章不是授给我的,是给全体志愿军战士的。我听到这句话特别震动。”
  
彭德怀还告诉袁冬林,有一次他到四川去看望安置在那里的志愿军战士,其中很多是残疾军人,可是他们还是意志坚强地生活着,而且排练了很多节目表演给彭德怀看。“他告诉我,他看到那些人表演节目,难过极了,眼泪都流了出来,因为太难受,所以他借故离开了……”■
2010-11-28 02:11: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迥异的战争
  
主笔 李菁
  
“朝鲜战争完全是一场现代化战争,美国人除了原子弹没使以外,所有技术兵器都用到了朝鲜战场。”杨凤安说。
  
“打解放战争,国民党也没有强大的空军,基本上我们不用怕。可是到了朝鲜,美军天天轰炸,白天我们基本不敢活动,躲在潮湿的洞里,到朝鲜没一周,身上就长满了虱子。白花花的,用手一拨就下来,浑身刺痒得难受。没有好办法,大家就用开水烫衣服。解放战争时,每天的饭基本是可以保证的,但是在这里,吃饭都是问题。大家在出太阳前就得把饭吃完,等太阳落山后才能吃上下一顿。为什么呢?因为美军飞机一发现哪里有烟升起来,马上就来轰炸。”
  
杨凤安说,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有一句著名的话:蒋介石是咱们的运输大队长。“意思就是说,所有的武器炸药,我们都缴获了可以用。”可是在朝鲜战场,情况完全不同。因为技术人员不够,“缴获的战利品有个别的可以用上,但大部分不能用”。杨老回忆,敌人逃跑后丢掉了很多武器装备,“有时候甚至丢掉上千辆汽车,都很新的。但是我们没带那么多司机,有汽车也开不出来,一小时以后,飞机来了,把这些汽车全炸了”。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经常说‘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走到哪儿有哪儿的人民支援。所以军队可以就地补给,到哪个地方就可以就地筹划粮食。抗美援朝可不一样,一切物资都靠国内运过去。”此外,异国作战,兵员补充也是个问题,“不能取之于敌——抓到的敌人俘虏不能补充自己,也不能就地动员朝鲜青年参加志愿军”。
  
杨凤安说,对于跨出国门作战的志愿军来说,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后勤补给。“美军在朝鲜战场一共投入了1100多架飞机,志愿军入朝时一共有1300多辆运输车,第一个星期就损失了1/6,其中82.5%是被炸毁的。”第四次战役开始时,美军的参战飞机由1100架增加到了1700架,由对后方的普遍轰炸转到重点破坏我们的运输线,所以志愿军的车辆和物资损失更为严重。
  
“在东线作战的是来自华东的部队,他们穿的是南方的棉衣,1斤半棉花做的,北方的棉衣是3斤半棉花,他们还没来得及换装,戴着大檐帽就进朝鲜了,一下子就是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在雪地里推进的速度很快,出一身汗,然后在雪地里趴下隐蔽,一躺一身冰,躺下就起不来了,甚至有的整个一个连趴那就没起来。我们去看,他们还保持着一个战斗队形……”说起来,杨凤安有些哽咽,“那次战役伤亡了4万人,其中冻伤的就将近2万人。”因为冻伤,不少人的腿不得不被锯掉,所以从朝鲜战场下来的残疾军人也非常多。
  
杨老说,1951年4月8日,美军轰炸了三登车站,“一下子炸掉了我们40万套单衣;国内补给又供不上,结果东线作战的部队到了6月份还穿着棉衣,怎么穿呢,就把棉花掏出来穿‘壳’,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有这样的经历”。
  
“当时几十万志愿军既得不到充足的粮食供应,更得不到新鲜蔬菜,断炊经常发生,指战员靠的是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营养不良,体力下降,许多人得了夜盲症。本来我们军队的战斗力是很强的,但是供应不上,影响了战役的发展。我们行军都是带着干粮带着炒面,也只能吃7天,所以打到第四天,都得考虑怎样往回收,再继续发展,弹药都打尽了,也没有吃的了。如果我们供应条件好,每次战役的胜利可能还要更大一些。”
  
“抗美援朝跟解放战争大不一样,部队打得非常艰苦,有的战士牺牲时还咬着敌人的耳朵,有的拿手榴弹把敌人砸得脑浆迸裂,还有的战士和敌人抱在一起,后来打扫战场的时候,手都扒不开,现在想起来,我心里一直都挺难过的……”88岁的老人红了眼圈。


2010-11-28 02:14: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战争幸存者
  
“伯父常常对我说,‘我只是一个幸存者。多少人都在我面前倒下去了,我却还活着。’”彭钢说,戎马一生的伯父对于战争,回忆得并不多。偶尔提及,也更多是讲那些普普通通的战士们为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他跟我讲过朝鲜战场上的残酷,有的志愿军战士是饿死的,有的是腿被冻伤,只好把腿锯掉。”彭钢说,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伯父会秉笔上书的原因,“只要一看到人民挨饿,他就难受。他说我知道挨饿的滋味,那会饿死人的”。
  
因为知道战士们所受的苦,所以彭德怀后来在国务院会议上又发了一次怒。“那一次,周恩来在国务会议上主持讨论怎样支持抗美援朝的问题。当时各个部门,什么轻工业部、农业部,都强调困难。伯父说,他当时的确拍了桌子。他说,你们都说困难,就是我们志愿军不困难。这些志愿军不是战死的,有的是被冻死、饿死的,人都是有父母的,我怎么向这些牺牲了的志愿军的父母及家属交代!伯父这一怒,后来才有周恩来、邓颖超等国家领导人带头为志愿军炒面支援前线的事。”彭钢说。
  
彭德怀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都是生命,谁家的儿子不重要?谁家老百姓的孩子送来当兵不应该受到保护?他也经常跟彭钢说:“每一次战役之前,我都要左讨论右讨论,征求下面的意见,考虑得非常细。”战争当然是要牺牲人的,但是无畏的牺牲、不必要的牺牲是要避免的。
  
当年跟毛岸英一同被炸死的,还有一位是刚到朝鲜战场没几天的高瑞欣。彭钢回忆,伯父有一次提到高瑞欣,说他刚结婚没多久,老婆已怀上了孩子,可孩子再也见不到父亲。伯父愧疚地说:“高瑞欣是我从西北带过来的,可惜了。要不是我带他出来,他也不会死。”
  
1959年9月30日,建国10周年大庆前夕,彭德怀离开了中南海,在清冷的挂甲屯吴家花园开始了他另一种生活。这一年,彭钢考上了西安电讯工程学院。临行前,彭德怀拎出一个黄*色的小皮箱说:“这个箱子是我出国时用的,看来我再也用不着了,你拿去用吧。”边说,边帮侄女将衣物装进皮箱。彭钢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这个皮箱跟随了彭钢60多年,至今仍被她珍藏在自己的家里,这也是伯父留下的为数不多的遗物之一。
  
1965年6月,彭钢准备结婚。彭德怀很细心地为小侄女准备了全套嫁妆,从床单到枕头都备齐了,其中最特殊的,是一块缎子被面,这是金日成当年送给彭德怀的礼物。彭钢至今对那块缎子被面记忆犹深:“那是一个粉红色的,上面绣着像梅花一样的花朵。”彭钢深知伯父这份礼物沉甸甸的分量,因为这是他一段非凡岁月的见证……
  
1965年11月,彭德怀出任“大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彭钢也从吴家花园搬到北京东郊的单位居住。没想到,再见面已是8年后——1973年,彭钢再一次见到彭德怀时,75岁的彭德怀已经躺在301医院的病床上,走近人生的最后阶段。“1974年10月的一天,我去看他,给他喂了一些东西吃,喂完东西后,他就拉着我的手,掉眼泪。他说:死后我想和你们的父亲葬在一起,但是他们是革命烈士,我被打成了反革命,我又怕玷污他们啊。说完眼泪又哗哗地往下流。我心里特别难受,我说我一定替你完成这个心愿。他听了后就点点头……”
  
当年11月29日,彭德怀辞世。他的骨灰化名“王川”寄存到成都的一座公墓里。4年后,中共中央为彭德怀平反并举行追悼会时,费尽周折才找到他的骨灰。直到1999年12月28日,彭钢等侄女侄子们终于实现了彭德怀的遗愿———将他的骨灰送回湖南湘潭老家,葬在两个弟弟身边。
  
2000年,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国内组织了一个高级军事代表团去了朝鲜。除了迟浩田和三军领导之外,都是抗美援朝将领的家属,包括洪学智的儿子洪豹、陈赓的儿子陈知建和彭钢等人。他们参观了当年的志愿军司令部,亲自踏访父辈曾经艰苦奋战的地方,有的将帅后代不免唏嘘感慨,甚至有人伤感地落了泪。倔犟而刚烈的彭钢说:“不能哭!”
  
2006年,彭钢参加了一个革命后代重走长征路的活动。组织方安排她在某一天去电台接热线电话。半小时之内,有13个电话打进来,而10个电话都是志愿军战士,他们反映每个月只有四五百元的收入,生活艰难,让彭钢帮助呼吁。彭钢知道,因为伯父是志愿军司令,在这些老志愿军战士眼里,她也是可以理解、倾听他们心声的人。回来后,她写了份呼吁提高志愿军待遇的提案,提交到了政协。
  
抗美援朝60周年在即,有人找到彭钢,为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些什么。彭钢想好了一句,在书房的白纸上,她一笔一笔写下了这几个字:“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作为彭德怀的侄女,她的骄傲和自豪又多了一重。■
  
2010-11-28 02:17: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志愿军五次战役的回顾与得失
  
美国历史学家亚历山大·贝文曾评价说,朝鲜战争是“民族意志重大冲突的竞技场”,这或许是解释它对于中华民族价值所在的最好角度。抗美援朝战争是为了帮助邻国免受入侵,也是为了中国的自身利益。在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下,中国军人在这个半岛留下了代价高昂的血,但他们不仅收获了无可争议的胜利,更一举改变了颓丧的民族精神。朝鲜好像古罗马的竞技场:角斗士因胜利而得到自由,中国因抗美援朝的胜利而捍卫了自由,迄今已经享受了60年的和平
  
主笔◎蔡伟
  
“命运之日”:南朝鲜先头部队的覆没
  
1950年出现了朝鲜30年来最干旱的夏天,入秋后的干爽晴朗,到了10月24日却突然变得昏暗。寒流侵入导致突然乌云密布,寒风乍起,从清晨开始,朝鲜西北部下了当年的第一场雪,裸露的山岩上披上了一层白霜。
  
由于仁川登陆突然改变朝鲜战局,当时几乎全世界都认为,战争即将结束了。美国第8集团军的官兵们准备在11月24日感恩节时返回东京吃火鸡,而认为即将一举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南朝鲜最精锐“首都师”第1师官兵则迫不及待想看到鸭绿江水。南朝鲜战史《朝鲜战争》说,第1师此时向所属各团颁发了攻克平壤先锋奖状和奖金。由于进展太快,他们甚至还穿着夏装,“沉醉在攻克平壤后的兴奋中,置身于完成国土统一的使命感中,因而士气更加高昂”。南朝鲜第1师的最终目标是鸭绿江中游的水丰大坝,为此,他们“发起了最后一次追击”。
  
这场本来与中国无关的朝鲜战争,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迅速干预的同时,命令第7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粗暴干涉了中国内政。在仁川登陆后,美军又不顾中国多次警告,轻率傲慢地越过了“三八线”,向中朝国境鸭绿江进军。战后美国的史料中,有一系列对此政治误判的分析,但在当时美国远东最高军事指挥官麦克阿瑟心里,中国这个在他看来尚弱小的国家的抗议实在无足轻重。
  
其实,在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于威克岛会晤4天后,也就是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已经通过安东(今丹东)两座日本人修建的铁桥抵达鸭绿江南岸。第29军、42军等精锐部队也已经从7个渡口分别渡过鸭绿江,出现在江南的山地林海中。在是否出兵朝鲜的讨论中,毛泽东等领袖最终确定,绝不能让美国部队陈兵中国的家门口。中国出兵朝鲜是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深思熟虑的结果。这既不是象征性的示威,也不仅着眼于抵抗,而是决心要在家门口打败美国人。
  
毛泽东和彭德怀最初的计划是在平壤以北熙川、长津一带寻机歼灭两个南朝鲜师,但由于当时北朝鲜人民军已经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导致美韩军队向北推进过快,无法占据预设阵地,只能在更北的云山一带布下口袋,“把敌人引到对我有利的地形上来打”。志愿军统帅彭德怀的作战思路是,以部分兵力钳制朝鲜半岛东线的“联合国军”,集中主力于西线,待击溃西线“联合国军”右翼战斗力较弱的南朝鲜部队后,迂回包抄美军,争取吃掉成建制部队。要实现这个大范围迂回包围计划,核心就要做到隐蔽、突然,让敌军进入到包围圈内。
  
数十万大军在北朝鲜林木稀疏的山地平原上,既要迅速运动,又要隐蔽,这在西方军事人员看来是不可能的事。中国军队没有飞机,既不能避免对方空中侦察,也不能阻止美军狂轰滥炸,唯一的方式就是在夜间行军。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38军副军长江拥辉在战后回忆,38军过江后,114师的第一顿饭就是在风雪中吃的,“雪花像白糖撒进碗里,这顿饭吃得里外透心凉”。部队住宿则绝对不能住房子,因为敌机一来,村庄就会变成一片火海。
  
10月25日上午,南朝鲜第6师2团先头部队进入志愿军40军118师354团阵地。此时该团电台却发生故障,无法与师部联系。如果此时发动攻击,将会过早吓跑后面的敌军,但将敌军放入再打,敌军前进路线正是118师师部,而那里对敌军接近一无所知。
  
40军前身是第四野战军3纵,曾参加过从四保临江到解放海南岛的一系列战役,被称为四野的“旋风部队”。这些身经百战的中国军人在国内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积极主动的作战作风,入朝后依旧保持着足够的自信。为了全数包围敌军,354团决定将南朝鲜部队先头部队放入伏击圈。结果,战争的最早一枪竟然是南朝鲜部队打响的——他们发现了对此一无所知的118师师部人员。毛泽东和彭德怀精心设计的抗美援朝第一场战役,就在这样不期而遇的意外中打响。
  
于是,1950年10月25日这一天,被西方国家战史称为朝鲜战争中的“命运之日”。第一枪打响后,118师354团在射出第一阵弹幕后,摧毁了南朝鲜军的汽车,堵住了南朝鲜军撤退的退路。
  
在这支南朝鲜部队中有一名美军随军记者叫约瑟夫,他对突然爆发的战斗做了如此描述:“在几分钟内,全营就伤亡惨重,750人中有350人被击毙、击伤或俘虏。”
  
南朝鲜战史在战后声称,志愿军的特点是“战斗中吹喇叭敲锣,采取上个世纪的作战方法”。但就是这些被称为只会“上个世纪作战方法”的志愿军士兵,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枪,开始在北朝鲜的山林、稻田、村庄和公路上追赶溃散的南朝鲜军队。南朝鲜战史由此只能哀叹:“悲痛哉!曾在鸭绿江畔洗刷刀枪的英勇将士们,最终也未能从这狂风恶浪中冲出来。”只一上午时间,南朝鲜6师2团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连了。
  
    
2010-11-28 02:20: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第一次战役:“联合国军”从云山到清川江的败退
  
10月25日,从西线的云山到东线的长津湖一带,志愿军各部和“联合国军”都展开了全面交火。前线的南朝鲜军突然遭遇惨重伤亡后纷纷发回报告:中国军队参战了!
  
但当时志愿军的对手们并没有迅速接受这一事实——自仁川登陆以来,“联合国军”还没有遇到过任何有组织的抵抗。即便“联合国军”在战场上已经得到了情报:“在云山北面和西北面的山地,埋伏着约1万中国军队;在东北方的熙川方向,也有大约1万人在行动。”但他们仍不相信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门洞开的中国此时会与击败了日本人的美军对抗。美国远东部队高层都是信奉武力说话的军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有人甚至指责下级官兵反映的这种情报是“因前进迟缓而胡说八道”。
  
10月26日,南朝鲜第1师在志愿军已经包围云山后报告说:“交战中的敌人,我们认为肯定是中国军队的1个师。”但美国第8集团军当时的情报档案坚持认为:“没有证据证明中国军队已经正式参战。因为不管怎样,丝毫没有中国公然介入的征候。”
  
麦克阿瑟的情报处长威洛比由此在战后被研究者戏称为朝鲜战争中“最乐观的人”。当时他认为,战场上出现一些中国志愿人员并不奇怪,中国人最多不过5000人,这和中国大规模出兵完全是两个概念。麦克阿瑟和他的司令部由此依旧解读为“那不过是北朝鲜部队中的中国籍朝鲜士兵”。他们更乐于将仓促的败退归结于南朝鲜军队的战斗力上:“韩国第2团在同中国军队的首次遭遇战中,缺乏击破敌人的意志和决心,有90%的官兵遗弃装备四处逃散就证明了这一点。”美国人甚至认为,这是由于数百年来一直是中国的附庸国,“韩国对中国人有潜在的恐惧心理”。
  
战后西方人认为,美国忽略了中国的一系列公开警告,是导致他们幻想战争即将结束并遭遇最初失败的根本原因。正向鸭绿江挺进的美军第8集团军内部当时都认为战争即将结束。10月22日,抗美援朝战争即将爆发的前3天,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甚至建议麦克阿瑟把向朝鲜调运的全部弹药运回日本仓库,因为“弹药已经足够满足此后的作战需要”。美军甚至开始取消未付款的弹药的订货。《纽约时报》在社论中说:“只要在朝鲜国境线不发生突发事态,军事行动已告一段落。”
  
此时,“联合国军”左翼美军24师正长驱北进,在云山的南朝鲜第1师却发现前进道路已经被顽强地封死。在2团1营被消灭后,南朝鲜后继部队每次进攻,都被山头上绵密复杂的坑道和雨点一样落下的手榴弹弄得寸步难行。美国史料记载说,穿着破烂夏装的志愿军战士每人身上挂着十几颗手榴弹,在哨子声指挥下,边投掷手榴弹边前进。南朝鲜第1师师长白善烨向美军第1军军长米尔本报告说,云山周围全都是中国军队。然而已经晚了,志愿军突然向西线美军右翼的南朝鲜第6师和第8师发动总攻,“联合国军”右翼迅速崩溃了!
  
为了拯救几乎要被包围的云山,第8集团军沃克将军命令美军第1骑兵师“超越南朝鲜第1师,向朔州附近突进”。接受命令的美第1军军长在当天下午发布的命令是:向北总追击。对于中国人参战,领命的第1骑兵师第8骑兵团的帕尔马团长也认为,中国绝不会在这无可奈何的时候介入。美军第8团一位参谋事后回忆说:“8团有这样一种倾向,与其说是对这个情报有怀疑,不如说是不愿意相信。”
  
就这样,在右翼南朝鲜部队已经崩溃的情况下,美军王牌第1骑兵师第8团依旧进入已经被志愿军三面包围的云山城,与南朝鲜第1师换防。这恰好被城外的志愿军第39军发现,城内许多坦克、汽车正在驶离,39军军长吴信泉以为敌军要逃跑,就提前发动了对云山的总攻。中美军队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直接交手就在云山展开。
  
从11月1日下午16点40分志愿军发起总攻,到11月2日拂晓,志愿军已经歼灭美军王牌第1骑兵师第8团大部、南朝鲜战斗力最强的第1师12团一部共2046人,其中美军1840人。
  
对于这场被载入日本陆上自卫队作战教科书的经典战役结果,美军史料称:“(美军第1骑兵师)第8骑兵团有1000多人失踪,后来逐渐返回一些,最后,即不得不认定战死的约有600人。丢失的主要装备包括坦克17辆、105榴弹炮13门和几乎所有重武器。”
  
不过战役也并未实现毛泽东要求彭德怀“利用‘联合国军’完全没有料到中国参战的情况下,全歼2到4个南朝鲜师”的设想。一方面是战役仓促打响,作战部队在收紧包围圈时未能及时到位,另一方面,美军在初战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火力优势。“联合国军”缴获的中国军队《战斗经验集》中写道:“尽管进行了艰苦的山地战,但由于经验不足未能取得足够的战果。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但却仅仅抓到200多个俘虏。”
  
第一次战役在7天内迅速结束,美军第8集团军全线急速撤退到清川江一线。
  
    
2010-11-28 02:23: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傲慢与偏见:麦克阿瑟对中国出兵的误判
  
1950年11月6日这一天,美国人发现了一个让他们迷惑不解的现象。在“联合国军”全线败退时,眼看要大获全胜的中国军队却突然全部撤离。美国远东空军侦察飞机报告,多处发现中国军队从战场上撤走。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东线美军第10军对面。中国人为何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直到今天,美国还有战史分析,这是“中国领导层决定打击一下‘联合国军’,向其发出警告,然后再撤回部队,希望联合国能重新考虑其北进的行动”。
  
在秘密出兵朝鲜并结束第一次战役后,中国政府在11月2日通过电台公开表示,已经正式出兵。即便没有这个公开声明,美军第1骑兵师和整个第8集团军的败退也会让一个西点军校的在校生确认:能够在此时击败第8集团军的强大对手绝不会是北朝鲜人民军。但第8集团军和麦克阿瑟的远东司令部在当时却依旧不相信这是有组织的中国正规军。
  
“杜鲁门得到中央情报局的保证,对所有已知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面干预在1950年是不可能的,除非苏联人决定打一场世界战争。中央情报局的分析专家断言,中国的一切支援可能限于对北朝鲜提供帮助。”约翰·托兰在其著作《漫长的战斗》中如此评价。然而此时最应该对此负责的则是麦克阿瑟的情报机构。第一次战役结束,他依旧认为“在朝鲜的中国军队兵力在4.4851万~7.0051万人,已经伤亡了5500人”。美军远东空军似乎也在证明他的情报。在几乎不间断的飞行侦察下,北朝鲜白雪覆盖的群山大地上根本搜寻不到任何中国部队的影子。谁能相信几十万人的部队在雪地里能不被发现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许多历史研究者指出,麦克阿瑟面对如此明显的事实“视而不见”并非他愚蠢自大。这其中很大原因,其实和中国为何被迫出兵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有关。
  
在美军出兵干涉朝鲜内战后,1950年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和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晤。杜鲁门曾问了他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您认为苏联和中国干涉的可能性如何?”麦克阿瑟的回答是“可能性很小”。“如果他们在头一两个月进行干涉的话,那将是决定性的。我们已不担心他们参战,我们不再卑躬屈膝。中国人在满洲有30万军队,其中部署在鸭绿江沿岸的大概不会超过10万至12万人,只有5万至6万人可以越过鸭绿江。他们没有空军,现在我们的空军在朝鲜有基地,如果中国南下到平壤,那一定会遭受极为惨重的伤亡。”“面对‘联合国军’的强大攻势,他们会血流成河,如果他们干涉的话。”麦克阿瑟说。
  
麦克阿瑟从出兵时机上判断的基础是,朝鲜战争是苏联、中国和北朝鲜的合谋,他认为,如果中国真要帮助北朝鲜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应该在战争爆发时,尤其是在仁川登陆前加入到最关键的“釜山战役”中。换言之,中国人如果真要出兵,朝鲜战争肯定在8月就已经结束了。
  
然而战后苏联公布的朝鲜战争档案已经证实,金日成在战争爆发前从没有要求中国军队参与。事实上,直到战争准备完毕,他才通知了对此几乎一无所知,也并不想让朝鲜在那时爆发战争的毛泽东。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其实在战前早已经提醒过美国人,毛泽东这位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绝不会做苏联的附庸,可惜他因为被认为亲共而无人在意。
  
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说,战争开始时,毛泽东认为那只是一场朝鲜内战,但当杜鲁门派遣第7舰队干涉中国解放台湾,并不顾中国公开反对,越过了北纬38度线向鸭绿江进军后,才无法不让中国政府怀疑,美国也同样将通过鸭绿江边界来入侵中国。《美国海军史》对此评价说:“中国是不能容忍敌对的军队靠近鸭绿江的,正如美国不会容忍它与墨西哥边界的格兰德河上出现敌对的军队一样。”毛泽东由此在最不利的时机果断出兵朝鲜,显示出一个自信的大国领袖的勇气和魄力。1950年的中国,已经不是面对朝鲜被日本吞并而只能忍气吞声的清朝政府了
  
但在当时,无论麦克阿瑟还是美国政府,都没有认真分析中国的声明,去分析中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底线。大国的傲慢与偏见,使杜鲁门政府和麦克阿瑟无论如何无法从军事上理解,并难以相信中国军队已经出兵的原因所在。志愿军主力已经基本抵达预设作战阵地,他的统帅彭德怀并不满足第一次战役的战果(这被西方战史为掩饰其失败而称为“史上最大规模遭遇战”)。

某种程度上,志愿军正用东方式的隐忍和智慧,利用西方人一个世纪以来对中国人的轻蔑,去布置一个更大的陷阱,然后用战争——这个西方世界最认同的对话方式——去改变他们的傲慢和偏见。
2010-11-28 02:26: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圣诞节攻势”和史上最庞大的隐蔽伏击
  
在约翰·托兰看来,当麦克阿瑟的军队越过“三八线”开始追击后,终于引发中国军队入朝参战。此时美国和其盟国打的已经是第二场朝鲜战争了,一场同更强大的对手红色中国的战争。
  
第一次战役将“联合国军”击退到了清川江一线,但“联合国军”的迅速撤退也让靠两腿追击的志愿军未能扎紧包围圈,实现战前围歼几个师的设想。志愿军统帅彭德怀由此决定逐步示弱,再次吸引“联合国军”到志愿军预设阵地,实现一次真正的合围。
  
志愿军的战术遵循国内革命战争时的经验:以部分兵力在敌军侧翼做坚决穿插,将敌分割包围,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歼,这就是战后西方战史总结志愿军战法提出的V形作战方式。然而美军机械化部队的攻击和退却速度都远超志愿军的两条腿,由此分割包围敌军困难极大。朝鲜又是一个狭长的半岛,东西海岸相隔不远,双方兵力密集,要切入敌军阵营分割包围,尤其是面对火力占极大优势的联军,谈何容易。
  
最完美莫过于美军能再次暴露侧翼,孤军深入。根本不相信中国军队参战的麦克阿瑟在小心试探攻击后,面对志愿军的主动示弱、边打边撤的诱敌防御(彭德怀甚至命令在战场上释放部分美军战俘),果然下令让第8集团军和第10军在东西两岸展开了各自为战的所谓“钳形攻势”。
  
1950年11月24日上午10点,朝鲜北部西海岸美第8集团军的总攻击开始了。40分钟后从东京飞抵战场的麦克阿瑟接到战地指挥官报告,部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记者们说,他们听到第9军军长库尔特少将表示,自己的部队在75英里的战线上几乎没有遇到抵抗时,麦克阿瑟对他说:“杰克,你可以告诉他们(士兵们),赶到鸭绿江,全都可以回家。我保证说话算数,他们能够同家人共进圣诞晚餐。”
  
麦克阿瑟坚持认为:“中国军队的参战目的是局部的、有限的,其兵力最多只有7万人左右,所以总司令部认为10月24日发出的‘向国境线总追击’的命令没有加以变更的必要。”
  
这位“二战”中的英雄在所有人的反对声中坚持了“仁川登陆”,他的冒险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之战,他用雄辩和事实证明:他是天才,其他人不过是一群庸人。这让他敢于不向总统敬礼,并用几乎是命令的口气指责总统对他的质疑。他将美国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视若无物,以致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将军评价自己的这位“下属”(却是高过自己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只是四星上将)时说:“他总认为我们是一群毛孩子。”李奇微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曾经说,他建议范登堡将军撤掉不听话的下属(麦克阿瑟)的职务,而范登堡竟然吓得一言不发。即便是杜鲁门总统,在极力压抑自己愤怒的同时,也只能以政治家的城府暂时宣称:“麦克阿瑟是战地指挥官,你挑选了他,你就必须支持他。”
  
当时麦克阿瑟宣布,沃克的第8集团军和第10军应该继续向中朝国境线追击,以期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返回东京后,他公开发布了给联合国和全世界的公告,宣称“巨大的钳形攻势按照预定计划今天开始行动”,这等于是在战役发生前向对手公开了自己的全部计划。
  
战后,所有西方将领和军事研究者都认同,中国人是隐蔽和土木作业的天才,因为在人类战争史上,如此的隐蔽能力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奇迹。经过“二战”洗礼的美军具备先进的侦查技术和经验,在和日军的作战中,美国空军情报人员甚至能够通过航拍照片上的斑点判断对方火炮的数目,通过吉尔伯特群岛便坑的数目算出日军兵力,误差在20名之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战斗集体,除了吃苦耐劳,内心充满保家卫国的战斗热情,在国内战争时发展起来的土木作业能力被西方战史专家多次强调。南朝鲜史料曾提到,南朝鲜军队对一个志愿军刚刚占据的阵地猛烈炮轰却毫无效果。最后发现,志愿军战士竟然在24小时内,一边作战,一边构建了深达2米、绵延复杂的地下工事。
  
隐蔽是保存自我的一方面,要进攻敌军则必须有极强的机动能力。美国史料说,中国军队的机动以军为单位实施。许多军以16~19个夜晚的连续行军行程可达450~500公里。据说有的师在山间乡村路上18个夜晚顽强地行程518公里,这对西方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由于美军拥有绝对制空权,志愿军的行军只能在晚上19点到次日凌晨3点,日复一日地行进,平均每小时要在没有丝毫灯光的寒冷雪地行走3.6公里。
  
与此对照,美军离开汽车和公路便难以行动,以至于李奇微到任后在给科林斯将军的一封信中指责美军:“我们仍然紧抱着卡车运来的物质享受品而不放。因此,我们只能死死依赖公路。我们的步兵大都丢掉了美国军事史上可尊敬的先人们的才干。”李奇微陈述部队面临的困难说:“……除非你不仅从空中而且从吉普车上看见地形,否则就难于想象作战的困难。”但他又不得不承认,“对手却想尽办法办事”,而所依赖的,不过是“人力搬运并利用各种当地的运输工具——牛,骆驼,马和两轮车”。
  
无论是美军第5航空队还是亲自前往鸭绿江附近飞行的麦克阿瑟,在北朝鲜上空看到的,都只是一片毫无生气的荒凉的大地,而它正掩护着数十万渴望一场大战的中国军人,以完成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伏击战。
  
    
2010-11-28 02:29: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第二次战役:美军史上最远的败退
  
麦克阿瑟麾下被称为“猛犬”的第8集团军军长沃克将军并没有丧失战场的嗅觉。这位当年巴顿将军的参谋长在第一次战役中就嗅到了不妙的气味。对于麦克阿瑟的这一番“我来、我见、我征服”的恺撒式宣言,他不屑地说了两个字:“扯淡。”当然,是在这位五星上将返回东京的飞机离开跑道后。沃克不仅仅只是在下属和惊讶的记者面前小小宣泄一下,他旋即前往美军第24师师部,命令前线的先锋团团长,只要“一闻到中国炒面味,马上撤退”。
  
长期在第一线作战的沃克认为,第一次战役过程中中国军队参战的情报并非空穴来风,他不惜违抗军令,将麦克阿瑟全线进攻的命令改成了一次试探性进攻。麦克阿瑟的圣诞攻势由两部分组成:沃克第8集团军和南朝鲜部队在西部,阿尔蒙德第10军和南朝鲜部队在东部。这个在地图上气势磅礴的钳形攻势,却有一个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联合国军”东西部队之间有日益扩大的缺口。
  
这是由于朝鲜半岛的特殊地形所致。朝鲜半岛中部险峻的山脉好似半岛脊梁延伸南北,尤其北部盖马高原和狼林山脉,极难以通行,更不用说机械化的联军部队。在平壤—元山一线,半岛宽度约200公里左右,但一过此线,北朝鲜国土突然像一把折扇张开。“联合国军”从清川江—咸兴一线发起最后的追击时,战线宽度为270公里,到了鸭绿江和豆满江形成的国境线附近,则突然延伸为765公里。这意味着“联合国军”接近中朝国境时,正面战线已经增加了3倍。如果不增加兵力,第一线军力密度就下降到了最初的1/3,部队之间缝隙越来越大。
  
“联合国军”兵力分散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轻敌。仁川登陆后,美军从釜山反攻到“三八线”只用了不到两周时间。越过“三八线”后,美军没有发现想象中的平壤保卫战。在熙川,美军曾缴获北朝鲜人民军28辆还没有运走的坦克,由此判断人民军已经基本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这的确是事实。于是美军以半数兵力继续进攻,其余兵力作为攻克地区的守卫,一部分作为机动。
  
日本陆战史研究会编纂的《朝鲜战争》史料记载,“联合国军”本来包括美军7个师、南朝鲜军8个师、英军1个旅组成。由于相信不会遇到太多抵抗,第一线只有美军2个师、南朝鲜5个师和1个英国旅。换言之,在最前线的“联合国军”兵力只占其全部兵力的一半。从整个战略考虑,当时美军的意图是迅速抵达中朝国境,造成北朝鲜已经灭亡的事实,这就像此前北朝鲜想在釜山把美军赶下大海造成的既成事实一样。《朝鲜战争》记载,华盛顿当时已经在考虑如何经营朝鲜和防卫西欧的问题了。
  
兵力不足,加上地形的分散,导致“联合国军”西线第8集团军和东线第10军之间出现了一个宽达30多公里的山地缺口。《朝鲜战争》史料记载,此时联合国军东西线“彼此完全失去联系”。回顾第二次战役的开始,美军战史点评说:“即便是一个西点军校刚毕业的学员,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但美军的漏洞还在扩大!由于西部沿海第8集团军前进迅速,其右翼南朝鲜第7、第8师却进展慢,于是战线在不均衡运动中逐渐倾斜,无形中更拉长了防线长度。彭德怀期待的完美战机出现了。
  
毛泽东和彭德怀认为,右翼的南朝鲜军战斗力弱,一旦从联军东西线中间几十公里的空当切入,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歼灭“联合国军”西线部队右翼的南朝鲜两个师,将深深插入到第8集团军后方,形成围歼美军第8集团军的合围!
  
约翰·托兰说,出生于楚地的毛泽东有楚文化内心骄傲的一面。但战争并非儿戏,一个装备如此落后、基本靠人力机动的部队,居然敢围歼全部机械化装备并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中国的统帅和将领们敢于想象并策划这个气魄十足的“坎尼”,是源于此前无数次艰苦作战积累的自信,以及对麾下身经百战将士们的绝对信任。
  
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9个军主力同时发动了第二次战役。“联合国军”西线右翼的南朝鲜第7、第8师在志愿军猛烈的攻击下,第一天便崩溃了。插入联军后方的38军113师切断最前线联军后路,“联合国军”整个西线开始了败退。志愿军统帅彭德怀要的不是击溃敌军,而是围歼敌军,志愿军战士于是不顾敌军的攻击,在朝鲜山地上追击着公路上乘坐汽车和坦克逃跑的美韩军队。许多志愿军士兵并没有死于炮弹和凝固汽油弹,而是因为饥饿和极度的劳累,倒在朝鲜的荒野里。  
    
这些年轻的中国军人就这样用磨烂的双脚追赶上了“联合国军”。在三里所、龙源里、松骨峰这些关闭包围圈的“闸门”上,他们来不及喘息,便与企图冲破包围圈的敌军展开激战。美军的火力到底有多猛烈?《38军在朝鲜》中这样记载:由于美军飞机密集轰炸、攻击高度极低(因为志愿军完全无防空能力而导致美军毫无顾忌),地面炮火又过于激烈,甚至出现美军炮弹击落自己飞机的情况。
  
战斗结束后,38军112师师长杨大易曾带着作家魏巍去看这个堵住了“联合国军”逃难的战场,看到的是数百具和美军尸体抓抱在一起的志愿军战士遗体——坚守在松骨峰的112师335团3连,最终没能让“联合国军”越过自己的身体。在第二次战役中,美军第2师“两个团近乎被全歼”。中国军人们以这次西方人所谓“清长战役”(西方以二次战役的主战场,西线的清川江和东线的长津湖,称之为“清长战役”)的胜利,一举改变了美军在朝鲜战场势不可挡的局势,也让世界改变了中国作为一个孱弱者在西方人眼中的固有形象。
  
美国历史学者亚历山大·贝文在其历史著作《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写道:“第8集团军已如惊弓之鸟,撤到三八线以南,来到了西边开城以南冰天雪地的临津江畔。大溃退终告结束。此时第8集团军正在等待中国军队的下一次攻势,主动权已经完全操在了中国人手里。”
  
没有空军和坦克,没有重型火炮,饿着肚子的中国军人,让美军遭受了其历史上最远的一次撤退。从清川江到临津江,美军第8集团军撤退了120多空里(从空中直线飞行的距离,地面实际距离通常更远)。就连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也在撤退途中因为车祸身亡。在东线,志愿军9兵团在缺乏棉衣和后勤的情况下,于极度的严寒中,将美军王牌部队陆战1师从长津湖地区击退到兴南港,迫使美军从兴南港由海上撤离北朝鲜东海岸。
  
1950年12月6日,志愿军攻克平壤。第二次战役的全面胜利,让志愿军迅速推进到“三八线”附近,恢复了战前的南北朝鲜大致边界。
  
    
2010-11-28 02:33: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战斗中的反思:全然不同的对手和战争
  
1950年12月13日,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提出,部队休整3个月和不越过“三八线”的考虑。彭德怀认为:“两次大胜后,速胜和盲目乐观情绪在各方面滋长。”“据我看,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我军目前仍应采取稳进。”毛泽东同意了休整,但他仍电示彭德怀:“目前英、美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带来很大的不利。”
  
从10月19日出兵入朝到此时,志愿军一个月内连续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役,部队面临极大的疲惫和伤亡,粮食和弹药的补给也得不到及时补充。作为战场统帅的彭德怀在第一次战役时就已经发现,在朝鲜作战和此前国内战争相比,志愿军面临着全然不同的对手和战争。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在其自述中回忆:“美、英军和伪军(南朝鲜部队)利用机械化迅即退至清川江与德川地区集结,构筑野战工事,我们未跟踪猛追,因为仅消灭伪军六七个营和美军一小部,还没有消灭敌之主力。敌机械化部队运动迅速,构筑工事亦快,主要是坦克部队,已交织成防御体系。以志愿军现在技术装备去向敌军进行阵地战,是不利的,甚至可能打一个败仗!”
  
美军战史战后对志愿军也做了如下评价:火力极弱,步兵是攻击力骨干;步兵训练有素,惯于作战,特别擅长夜战;伪装技术卓越,侦察员的侦察能力出类拔萃,其天赋的绘图工作能力和伪装技术提供了帮助;山地行动能力特强,迫击炮使用得熟练,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富于欺诈手段。美军也指出:志愿军还远不能称为现代化军队,可利用的弱点很多
  
志愿军最大的弱点,毫无疑问是装备上与美军过于悬殊。尤其是没有抗衡美军的空军,是造成志愿军在朝鲜一切困境的根源。缺乏防空火力的志愿军面对长期的空袭只能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许多部队伤亡很大。在物资损失方面,仅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全军总共仅1000辆车就被飞机炸毁600多辆。
  
在作战进攻方面,由于美军机械化能力极强,进攻难以追上,撤退难以摆脱,加上完全没有制空权,部队只能在日落后的19点到次日凌晨3点行军作战,对空隐蔽措施到凌晨5点30分结束。白天志愿军唯一允许行动的是少数侦察部队和设营队,其余部队绝对不能运动,导致作战效率很低,难以连续进攻追击
  
西方史料记载,志愿军士兵使用的都是日本造三八式步枪和九九式步枪。自动步枪、机关枪和迫击炮则是从国民党手里缴获的美国货。至于迫击炮以上的火炮则很少发现。但这些志愿军战士面临的最大困难可能还不是武器,而是因为美军空袭导致的后勤补给极端困难。与国内战争时期不同,当时可以就地筹粮,通过缴获武器进行补充,伤员可以由当地群众负责运送到后方,在朝鲜,战争已经让农村基本变成毫无人烟的地区,不拿朝鲜老百姓一针一线的政策,导致部队得不到任何当地给养。至于伤员,更是极难运输到国内,因而伤亡很大。一次战役已经暴露出志愿军面临极大的后勤困难,许多战士饥饿而死,或者冻死。武器装备只能由步兵自己携带,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士兵们极限的作战能力只有一个星期。  
    
志愿军方面,66军则在11月20日就编写了《云山战斗经验的基本总结》。《总结》指出美军“坦克和炮兵的协同能力极强,火炮威力极强且机动,空军对地攻击能力很强,运输能力很强。步兵的火力装备和远程火力很突出”。仅仅通过第一次交手,两军其实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双方的优缺点。
  
此时不但要马上发动第三次战役,还要打过“三八线”,彭德怀认为这显然违背了军事规律。他的观点和西方史家的评论颇为接近,即第二次战役后期,多数时候是美韩军队不战而逃,并非是志愿军打跑了他们。在最初的围歼和激战后,“中国人不过是不停地在后面追赶,远远落在了‘联合国军’摩托化部队的后面”。彭德怀意识到,美军一旦在志愿军精疲力竭时组织反攻,志愿军将面临极大的被动。
  
但毛泽东决心已定。他虽然同意战争将是长期的观点,不再提迅速围歼敌军,但依旧认为:“……主动权在我手里,可以从容不迫地作战……”于是第二次战役刚刚结束,第三次战役就要在仓促中打响了。
  
    
2010-11-28 02:36: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第三次战役:李奇微的发现与反攻
  
1950年12月31日17点,志愿军发动了被美国人称为“除夕攻势”的第三次战役。
  
1950年朝鲜半岛经历了罕见的寒冬,而志愿军只能徒步越过布满冰块的汉江。很多西方参战人员战后回忆说,中国军人浑身挂满冰凌,还在顽强地冲锋。约翰·托兰在其名著《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中写道,中国军人唯一的防冻措施,不过是“用猪油和牛羊板油把脚糊住以防冻伤”,但他们却展现了人类战争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勇气和意志力。数十万官兵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下,徒步跋涉雪原冰河,穿越弹幕火海
  
在志愿军的攻击下,南朝鲜第1、第2师全线崩溃,美军第1、第9军迅速陷入困境。新任美军第8集团军军长的李奇微在清晨写了一封颇有信心的新年贺卡给上司麦克阿瑟后,乘坐吉普车出发视察,被南朝鲜军队因恐惧而溃逃的情景“深感震惊”。他说:“我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我向上帝祈祷,不要再目睹这样的情节。”李奇微说,他试图阻止,可是逃跑的卡车毫不减速地闪过了他。他给美军24师师长丘奇将军下令,让撤退的24师官兵归队,但又说自己也怀疑命令能否执行。他在视察败退的24师19团的伤员时,“发现他们已经像皮球一样泄了气”。李奇微说:“我们清醒地看到,建立起所需要的斗志还要有一段很长的过程。”
  
几乎所有美军和南朝鲜战史都不厌其烦地描述过志愿军令人难以忘记的冲锋。面对空中投掷的炸*弹、凝固汽油弹和火箭弹,面对地面坦克和榴弹炮的火力,面对暴雨一样的自动武器的射击,志愿军战士义无反顾,“在尖利的军号和哨子声中,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攻击”。“联合国军”士兵无法理解,中国军人为什么能够这样镇定从容地踏着前面士兵的尸体,毫无躲闪地迎向死亡冲去。
  
如果他们看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和日记应该知道,这是共产党军队一贯视死如归的本色,也是其在战场上因历来装备劣势导致的无奈之举。朝鲜战场美军的立体火力可以从鸭绿江南岸一直覆盖到阵地前甚至30米处,中国士兵唯有在夜间冲入敌人的阵地发动白刃战,才能避免美军火炮和飞机的绞杀,争取到与对手处于基本公平的作战机会。这些走过雪山草地、杀出平型关和在冀中敌后身经百战的勇士,用血肉铺就了在朝鲜的每一次胜利和前进
  
第三次战役经过8个昼夜不间断的反复冲杀中,志愿军把战线向半岛南部推进了近百公里。这时,中国国内的报刊媒体开始用史诗般的语气形容志愿军的强大,并发出了将美军赶下大海的宣言。
  
但彭德怀看到了胜利背后的危险。战争后期回国任职时,彭德怀曾这样回忆第三次战役打到“三七线”时的感受:眼看着几十万中朝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而敌军的飞机几乎完全摧毁了志愿军的后勤供应。在缺衣少食、缺弹少炮的情况下,美军随时可能用另一个立体反攻将几十万志愿军置于绝境。彭德怀说,自己从未在战争中害怕过,但当时却极度担心志愿军的命运。果然,美军很快发现,志愿军的追击又开始跟不上美军撤退的速度,“步行行军及原始的补给方式使得他们放慢了挺进速度……”
  
战后美国《朝鲜战争期间参谋长联席会议史》一书中曾提到:“在中国人后来称之为‘第一阶段’(即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和‘第二阶段’攻势之间,出现了连续几个星期无战事的局面,这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当时美国人并没有搞清楚志愿军为何没有连续进攻。在志愿军此后突然结束第二次战役时,他们依旧迷惑于对手为何不乘胜追击。对于志愿军的攻势,麦克阿瑟要求远东空军“参战的机组人员飞到筋疲力尽为止”,以阻止志愿军的进攻和后勤保障。不过,是李奇微这位西点军校的高材生、前82空降师师长,才真正最先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
  
第三次战役中国军队停止进攻后,李奇微紧张地判断中国军队的动向。此时志愿军如果继续进攻,“联合国军”只能继续撤退。在麦克阿瑟的要求下,第8集团军已经做好了从美军士兵到南朝鲜官员家属撤出朝鲜的详细计划。但这时李奇微发现,三次战役中,志愿军每次的攻势都只维持了7天。他敏感地意识到,不是中国人不想乘胜追击,而是由于无法在进攻过程中给予部队足够的后勤支援,志愿军的进攻最多只能维持一星期。他称其为“礼拜攻势”。他发现,由于志愿军后勤补给过于原始,数十万军队在运动作战中几乎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只能依靠发起前部队自行携带一周的粮食和弹药。一旦粮食和弹药消耗殆尽,攻势只能被迫停止。换句话说,志愿军停止进攻时,通常也是弹尽粮绝、精疲力竭时。如果能够在志愿军进攻时放弃恋战而果断撤退,诱使其长驱直入,那么志愿军攻得越远,后勤保障就越恶化。此时以强大的力量反攻,不但对手难以招架,还将因为过于深入,难以撤回,陷入不能战又不能撤的绝境。
  
李奇微迅速开始组织美军反攻,他要求部队像猎犬一样去寻找并攻击阵地对面的志愿军。1951年1月15日,他将第一步试探性进攻命名为“猎犬行动”,其核心就是——进攻!
  
    
2010-11-28 02:39: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先攻后守的第三、第四次战役
  
当李奇微在1951年1月25日再次发起“霹雳作战”时,志愿军正处于疲惫的休整状态,原来准备在第四次战役时使用的第3和第19兵团还没有抵达前线换防。对于美军大规模的反攻,无论从弹药物资还是心理上,志愿军完全没有做好大规模作战的准备。朝鲜的冰原白雪覆盖,几乎所有村庄都被美军飞机摧毁,志愿军几乎无处栖身。他们不但要和敌军的飞机与坦克搏斗,还要面对严寒、饥饿、伤病和极度的疲惫。部队自入朝后就没有休息过一天,甚至不能指望有新的部队来接替。  
    
即便有部队增援,也已经付出了极大的损失。约翰·托兰在其著作中写道:“从鸭绿江到汉江数百公里的山路,基本没有任何现代化运输工具,只能靠步行。这还需要时刻面对美军飞机无休止、对弹药毫不吝啬的轰炸。这些中国军人的食物只能靠自己携带,他们唯一的保护伞就是黑夜,而在白天,只要有飞机出现,他们必须藏在树林里并保持静默,绝不能用轻武器进行任何还击,否则将遭致更加凶狠的轰炸。如此一来,补充的部队要从鸭绿江抵达前线,也至少要耗费4~6个星期的时间。而他们抵达那里时,早已经是精疲力竭了。”
  
志愿军的增援部队,就是从这样的死亡之路中徒步到前线的。许多将领表示,朝鲜战场的艰苦,远远超过了爬雪山过草地。彭德怀后来回忆这一段日子时曾写道:“敌人一步一步在诱我南进攻坚,待我军消耗殆尽,再从正面反击,从侧面登陆截击,以断我后路。志愿军入朝后,不到3个月,连续经过三次大的战役,又值冬季,而且全无空军掩护,也未曾休息一天,疲劳之甚可以想见,战斗和非战斗减员已接近部队的半数,继续休整补充,准备再战。”
  
与志愿军的艰苦对照的是,美军依靠强大的运输能力,开创了一种新的休整计划:从1951年初开始,每个官兵都可以到日本进行5天的休整,以使疲倦的“联合国军”官兵能够恢复士气,以高昂的士气重新回到战场。士兵们很快给这个休整度假起了个“纵欲加纵酒”的绰号,更粗俗的叫法则是“性交加饮酒”。不管这个制度对美军士气提升的效果如何,长期战争中双方国力和军事实力的差距,使志愿军的每次胜利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彭德怀得知美军在此时突然发动大规模攻势,电示毛泽东,希望以“中朝两军拥护限期停战”的方式,暂时缓解志愿军作战准备不足的极度困境。在彭德怀看来,政治上再有需要,如果军事上无力实现胜利,是会导致失败,那么政治目标最终也不能实现。但毛泽东处于国际政治上的考虑,指示应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要求部队进一步南下作战,甚至要求打到“三六线”。
  
此时的志愿军战士们,许多人是饿着肚子甚至赤脚在雪地行军作战。彭德怀在电报中指出,志愿军“鞋子弹药粮食均未补充,每人平均补5斤,需2月6日才勉强完成”。“9兵团目前只能出动26军共8个团,需2月18日才能到铁原做预备队,其余因冻伤均走不动……”“第三战役即带着若干勉强性(疲劳),此战役是带着更大的勉强性。”
  
彭德怀意识到,如果连续作战,“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第四次战役打响后的确如彭德怀预计,志愿军在艰苦的条件下于“三八线”附近做顽强的防御。战役后期,志愿军在阻击美军北进的同时,于横城附近发动“横城反击战”,突破了南朝鲜部队的战线并大量歼敌。但此后在“砥平里”,则经历了一次较大损失的围攻。这让李奇微发现了志愿军的另一个弱点:只要有2个团以上的美军固守有强大火力支援的阵地,志愿军即便以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也难以吃掉。1951年2月17日,志愿军从东西线开始全线撤退。
  
砥平里之战则使李奇微确认,志愿军已经力竭。他决定不让中国军队有任何喘息之机。他在1951年2月20日签署了第8集团军的向北进攻作战命令。1951年寒冬中,极度饥饿疲惫的志愿军战士们且战且退,到3月5日,美军陆战1师发现志愿军从阵地上消失,联合国全部抵达预定的占领线——亚利桑那线。李奇微并没有止步,新的作战计划“撕裂行动”在两天后迅速发起。
  
这次战役的目标是还在志愿军手里的汉城。面对美军强大的持续进攻能力,毫无喘息时机的志愿军只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深谙作战之道的彭德怀果断决定,在3月10日全线运动防御,有组织地向北撤退,这意味着要主动放弃朝鲜首都汉城。1951年3月14日深夜,一支南朝鲜巡逻部队发现,汉城已经没有了中国军队。
  
由于彭德怀果断撤退的决定,志愿军避免了此后李奇微的空降包围圈。在阻击部队英勇顽强的抗击下,志愿军主力撤回到了“三八线”以北。双方战线又戏剧性地重回志愿军第三次战役发起之地。
  
    
2010-11-28 02:43: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第五次战役:钢铁与意志的较量
  
第四次战役暴露出志愿军武器装备的落后、后勤的瓶颈,都严重制约着作战计划的达成。当美军逐渐找到克制志愿军的作战方法后,受客观实力的制约,志愿军并没有找到更有效克制美军的对策。此时新的入朝兵团抵达让志愿军总兵力达到了70万,他们热切地渴望参与到一场大规模决战中。
  
在对第五次战役预设战场的讨论中,志愿军多数高级将领建议让美军继续深入到铁原、金化以北地区,一则让疲惫的部队能得到准备的时间,让新入朝部队熟悉战场,也能尽量让美军进入到志愿军预设的阵地。
  
然而铁原、金化三角地带是一片山地,一过此地则变成开阔的平地。彭德怀担心缺乏重火力的志愿军一旦撤过这一带,将很难阻击美军的机械化兵团。
  
他的另一个忧虑是,美军可能利用绝对的海空优势,再来一次仁川登陆这样的登陆作战。由于美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这也是志愿军的一大威胁。彭德怀希望尽快击退美军,以消除美军试图在志愿军后方登陆的企图。1951年4月10日,彭德怀把第五次战役的设想和部署电告毛泽东。他决心“即使付出五六万人的代价,也要消灭敌人几个师……”
  
从前四次战役看,志愿军虽然再次消灭了大量敌军,并从鸭绿江一直抵达到了“三八线”附近,但从未有过彻底全歼美军一个建制团的先例。但第五次战役的这个作战方案还是被毛泽东批准:中国的统帅和将领们希望,在4月22日开始的抗美援朝以来最大规模的第五次战役中,能够一举消灭“联合国军”5个整师,彻底改变被动局面。
  
4月22日,志愿军发动了抗美援朝战役中规模最大的第五次战役。
  
西线的临津江一线,英军第29旅旅长布罗迪准将将他的3个营布置在江南的高地上。夜晚22点,志愿军开始再次渡江。在中线通往汉城的阵地上是英军著名的格罗斯特营,该营因远征埃及之战中反败为胜,得到军帽佩戴两个皇家陆军徽章的荣誉。志愿军63军187师的士兵在攻克了该营周边高地后,开始向英国人称之为“城堡山”的148主峰发起冲击。
  
西方战史是这样描写的:“中国人突然发起冲锋。身着咔叽布军服的中国士兵们的棉布子弹带斜挎在肩上,交叉在胸前。在他们身后,骡子驮着枪炮和弹药,两人一排的队伍搬运着迫击炮和机枪。当中国人靠近阵地时,他们投掷了木柄手榴弹。江边响起迫击炮声,火焰向东边蔓延着,把‘城堡山’包围了。”
  
维克斯兵工厂生产的炮弹劈开了岩石和山坡,却没能阻止志愿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他们顽强地攀上高地向这些在海外殖民了100多年的殖民部队展开肉搏战。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F-80战斗机投掷的凝固汽油弹在疯狂延缓着格罗斯特营的命运,但3名志愿军战士最终出现在企图逃跑的该营士兵头顶的山坡上。皇家格罗斯特营100多年的历史终结了。
  
英军俘虏们后来回忆,这些衣衫褴褛的中国士兵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兴奋地讲个不停,所有残余格罗斯特营士兵都举起手来。虽然中国军人在美军空袭下面临着危险,却仍然对英军表示会把对方伤员抬下山去。这些俘虏看到,志愿军部队的每个师都已经标出自己的渡口,“由骡子驮着大炮的部队不时超过步兵部队,飞驰过江。每个中国人看来都急于南进,投入战斗”。
  
然而志愿军的攻势再次在一周后的4月29日停止,还是因为后勤的制约!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在5月中旬结束时,彭德怀命令3个兵团向北撤退休整。然而,依旧如同第四次战役时那样,美军的反击此时已经部署完毕,他们开始反攻了。
  
初步胜利后的主动撤退让一些志愿军部队失去了警惕,并没有意识到此时其实是部队最虚弱的状态,而且,战争并没有因为第一阶段的进攻而完全结束。而和此前四次战役的部署完全不同,这时“联合国军”第一线除了南朝鲜一个军团,已经全部是美军精锐部队。
  
5月22日,美军在400公里战线上全线反攻,吸取了志愿军纵深穿插的战法,组织特遣队向因撤退而稍有混乱的志愿军穿插分割。美军强大的机动能力和空中配合,让撤退中的志愿军很难兼顾防御和撤退。志愿军多个兵团付出了极大的伤亡才突出重围。第五次战役是志愿军消灭敌军最多的一次战役,同时也成为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志愿军的阻击部队在接到彭德怀“死守铁原15至20天”的命令后,以血肉之躯,最终阻止了美军钢铁洪流向北的冲击。6月10日,“联合国军”在志愿军阻击部队的死战下,终于停止了进攻。朝鲜战场又回到了朝鲜战争爆发前的大致战线。
  
    
2010-11-28 02:46: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五次战役后:从运动战到消耗战的转变
  
毛泽东总结了第五次战役的经验教训后,在给彭德怀的信中表示,以后“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这次规模庞大的战争让中国领导人开始冷静地巩固自己的阵地,把缺乏大炮和坦克的防线转入地下。
  
在“三八线”两边,“联合国军”和志愿军分别开始建筑庞大的地下工事。“这些地下工事均用圆木和泥土封顶,除非用155毫米口径大炮直接轰击,否则任何武器都难以奏效。每一座地堡就是一个据点,而每一座山丘就是一个堡垒。”此时,中国国内则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运动。无数年轻人以志愿军英雄为榜样报名参加志愿军。男女老少纷纷捐款以购买战斗机。抗美援朝战争开始结束此前的大规模运动战,转入到长达两年左右的消耗战中。对于缺乏制空权和重火力的志愿军,坚固的地下工事成为弥补火力最理想的作战方式。
  
在经历了上甘岭战役等惨烈的阵地攻防战斗后,美国人终于发现,如果继续向这些纵横交错、如地下长城一样的工事进攻,无疑是得不偿失的。被美国媒体诟病的“范弗里特的弹药量”和不断运回美国的裹尸袋,究竟让美国得到了什么呢?“只不过是为战线填了一个小小的缺口罢了。”美国历史学者在战后如此评价,“而在‘伤心岭’(即上甘岭)背面又赫然耸立着另一座大山,山上布满了就像在‘喋血山岭’和‘伤心岭’上一样要付出重大代价的地堡和火力点。”
  
而在美军对面是一批批进入朝鲜轮战的新的中国部队。每一个部队都在和世界上最强大对手的交手中迅速成长。美国人意识到,范弗里特的弹药量既不能让中国军队屈服,也无法让中国人的作战意志衰竭。应该说,抗美援朝五次战役,让彼此在战争中洞悉了对手的意志和实力,也让从未进行过现代化战争的志愿军逐渐成熟,在朝鲜战争后期,随着从苏联购置的武器装备运抵,志愿军终于通过战火,迅速成为一支初步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
  
    
2010-11-28 02:48: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抗美援朝战争大事记
  
(1945~1953年)
  
1945年8月10日 “三八线”划定
  
在得知日本决定投降、苏联准备对日宣战后,美国国务院、海军部和海军协调委员会仓促间在五角大楼商谈与苏联联合在朝鲜受降问题。马歇尔将军仓促间让手下上校参谋腊克斯和另一位上校博尼斯在休息室内拿出一个方案,二人临时提出以穿过朝鲜半岛的北纬38度线为美苏控制分界线,这个方案马上被采纳,形成了朝鲜半岛南北分隔的开始。
  
1948年8月 大韩民国成立
  
美国人最终选中李承晚(左图),在1948年8月15日成立大韩民国,李承晚成为大韩民国第一任总统。1949年6月26日,被称为“朝鲜国父”的金九被支持李承晚的极右主义者、陆军少尉安斗熙暗杀。
  
1949年9月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
  
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
  
南北朝鲜建国后便军事冲突不断,南北双方都没有放弃用武力统一的想法,最终导致在6月25日爆发全面内战。
  
1950年6月26日 美国空军介入朝鲜内战
  
当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美国远东空军出动协助韩国军队作战。
  
1950年6月27日 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联合国通过干涉朝鲜议案
  
杜鲁门命令在菲律宾的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的基隆和高雄港,以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当天下午,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会议,在苏联拒绝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以联合国名义向朝鲜半岛出兵的提案。
  
1950年7月1日 美军地面部队进入朝鲜
  
当天凌晨,被称为史密斯中队的第一批440名美军从日本出发,于当天下午降落在南朝鲜。同一天,美军第24步兵师开始大规模进入朝鲜半岛。
  
1950年7月7日 中国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
  
根据毛泽东指示,周恩来总理在两次召开的“保卫国防会议”上决定组成“东北边防军”(野战军级),其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之所以称“边防军”而不叫“志愿军”,是为隐蔽中国未来可能的战略意图。会议决定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委,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后来毛泽东又派陈毅向粟裕传达,明确要粟裕担负抗美援朝作战任务。
  
1950年8月31日 釜山战役开始
  
战争爆发后,北朝鲜人民军将南朝鲜国防军和美军击退,并压缩在釜山沿海的一个环形地带,经过数次战役的压缩,在当日发动最后一次战役即釜山战役,意图将美韩部队赶下大海。但由于此时美韩军力已经在人数和兵器上双双超越北朝鲜部队,进攻最后失利。
  
1950年9月15日 美军在仁川登陆
  
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切断了朝鲜人民军退路,瞬间改变了整个朝鲜战场的战局。北朝鲜人民军损失了绝大多数人员和装备,残余部队退回“三八线”以北。
  
1950年9月16日 金日成首次请求中国出兵
  
金日成派遣北朝鲜次帅朴一禹到中国,转达金日成请求中国出兵的请求。战争爆发两个多月后,这是北朝鲜第一次正式提出这个请求。
  
1950年9月29日 “联合国军”抵达“三八线”
  
“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攻克汉城,兵力迅速抵达“三八线”。
  
1950年10月1日 北朝鲜人民军拒绝投降
  
这一天是中国国庆节。麦克阿瑟在东京通过广播电台向北朝鲜军队总指挥官金日成发出要求北朝鲜人民军投降的敦促书。自然,毫无回音。
  
1950年10月3日 北朝鲜再次请求中国出兵
  
北朝鲜次帅朴一禹带着金日成请求毛泽东出兵的信再次来到北京。
  
1950年10月4日 韩美军队开始越过“三八线”
  
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北朝鲜进攻。10月9日,美国第1军在开城地区也越过“三八线”,向鸭绿江进军。
  
1950年10月5日 中国决定出兵朝鲜
  
由于美军越过“三八线”触动了中国的底线,中共中央当天在中南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由彭德怀率部队出兵朝鲜。
  
1950年10月8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年10月19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出兵抗美援朝
  
19日当天,美军占领平壤。同一天,志愿军部队从鸭绿江7个渡口和桥梁开始隐蔽渡江,陆续进入北朝鲜,做第一阶段的作战准备。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随第一批先头部队跨过鸭绿江。在彭德怀的主持下,志愿军决定将4个军的主力部队全部渡江到鸭绿江南岸,以避免此后美军空中打击造成阻隔,同时能够秘密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突然性大规模运动作战。这被认为是朝鲜战争第一、二次战役成功的关键布局之一。
  
1950年10月25日 志愿军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战,第一次战役开始
  
当天“联合国军”在平壤举行阅兵式。但在接近鸭绿江的温井—古场一带,志愿军第40军118师354团和南朝鲜第6师2团发生了遭遇战。同一天,东线志愿军42军和南朝鲜首都师在长津湖、黄草岭一带也发生了首次激战。这一天被中国政府定为“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
  
1950年11月2日 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已向朝鲜派遣志愿军作战
  
1950年11月5日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
  
这场前后历时10天的大规模战役在南朝鲜官方战史中被称为“联军国军进击战役”。这场战役是“联合国军”在向鸭绿江推进过程中与志愿军之间展开的,被称为“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遭遇战”。战役结束时,志愿军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一线击退到清川江北岸。
  
1950年11月25日 志愿军发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
  
这次战役包括北朝鲜西线的清川江战役和东线长津湖战役。西线的志愿军将美韩军队击退到“三八线”附近,并收复平壤。在东线,志愿军9兵团在零下40摄氏度的盖马高原对美军王牌陆战一师展开了空前惨烈的围歼战。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此役期间因车祸死亡,第8集团军司令由马修·李奇微中将接任,这将是一个远比沃克更厉害的对手。
  
1950年12月13日 毛泽东要求立即发动第三次战役
  
对于彭德怀要求二次战役结束后至少休整3个月的建议,毛泽东回电,明确指出要尽快越过“三八线”向南进攻。他认为:“在战役发起前,只要有可能,即休息几天,恢复体力,然后投入战斗……主动权在我手里,可以从容不迫地作战,不使部队过于疲劳。”
  
1950年12月31日 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
  
志愿军在7个昼夜推进约100公里,歼敌1.9万人左右,越过“三八线”并攻克汉城,前锋甚至一度抵达三七线。美军则一直退到三七线才稳住。但由于美军撤退迅速,并未能实现预想的大规模围歼作战。
  
1951年1月25日 李奇微发动“霹雳作战”
  
第三次战役结束时,虽然志愿军攻克汉城,但李奇微发现了三次战役中,志愿军因为后勤供给困难,攻势只能维持一周的规律。为此他在25日集中23万部队发动所谓“霹雳作战”,目的是在志愿军攻击力达到极限期后开始反攻。
  
1951年1月29日 志愿军发动第四次战役
  
在李奇微发动反攻后,毛泽东要求彭德怀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左图),目标是打到“三六线”。这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最终导致志愿军很快由进攻转为防守。1951年3月14日,志愿军放弃汉城。2月16日,彭德怀命令西线阻击部队全部撤退到汉江以北,并经过顽强防守后,3月20日志愿军撤回“三八线”以北。志愿军的顽强防御掩护了志愿军战略预备队19兵团和2兵团开进集结地。第四次战役最终在4月21日结束。
  
1951年3月 杜鲁门发现麦克阿瑟意图扩大朝鲜战争证据
  
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当天截获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驻东京大使发往国内的电报,电报显示,麦克阿瑟在与两国大使会谈时,极力指责杜鲁门政府,并意图将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席卷亚洲大陆的大规模战争。这与美国政府的政策和杜鲁门政府试图限制朝鲜战争规模的政策截然相反。
  
1951年4月11日凌晨 杜鲁门将麦克阿瑟解职
  
为了避免因可能已经泄露的消息导致麦克阿瑟主动辞职,杜鲁门总统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渠道直接向麦克阿瑟发出解职令,并指示新闻秘书在凌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解除麦克阿瑟“联合国军”司令职务,任命马修·李奇微中将为继任者。
  
1951年4月22日 志愿军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发动前,志愿军的兵力和装备开始有了改善。但还是由于后勤和缺乏制空权的问题,攻势依旧只持续一周。此次战役由于目标过大且不切实际,最终未能按预想大规模围歼美军,反而导致较大的损失。
  
1951年5月16日 杜鲁门决定谋求停战
  
杜鲁门在当天批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关于结束朝鲜战争的建议。在杜鲁门看来,美国最大的敌人是苏联而不是中国,美国的最大利益在欧洲而不是朝鲜半岛。美国在朝鲜流血的时候,正是苏联所希望看到的。当天,中国军队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开始。
  
1951年5月22日 美军开始反击
  
美军当天在400公里战线上开始大规模反击,直到6月10日志愿军最终稳定战线。第五次战役志愿军投入15个军的兵力,持续50天,歼敌8万多,但自身战斗减员也高达8.5万。第五次战役是志愿军歼敌最多的战役,也是损失最大的一次战役。
  
1951年6月 抗美援朝大规模战役停止
  
经过第五次战役,双方都意识到战争不但不能短期解决,彼此也没有能力彻底消灭对方。双方战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此后再未爆发大规模战役。朝鲜半岛开始了战争和谈判纠缠的两年。
  
1951年6月23日 苏联建议朝鲜停火谈判
  
在美国人的联络示意下,苏联驻联合国大使马立克在联合国新闻部举办的“和平的代价”广播节目中发表演说,指出解决朝鲜冲突问题的主要办法,首先要让交战双方谈判停火和休战。
  
1951年6月25日 中国政府响应和平
  
当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对马立克的演说进行了响应。
  
1951年6月29日 杜鲁门向中朝发出停战建议
  
经过杜鲁门批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向美国远东最高司令李奇微发出指示,要求他通过电台,一字不差地向新闻界和志愿军、朝鲜司令发表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起草的电文,希望能举行一次会议以讨论在朝鲜的敌对态势和停战协议。7月1日,彭德怀、金日成回电响应,建议在开城举行谈判。
  
1951年7月8日 朝鲜停战和谈拉开序幕
  
朝鲜战争中,中、朝、美三方联络官第一次会晤在开城来风庄举行。7月10日,交战双方正式开始谈判。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点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交战双方正式在《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上签字,《协定》规定,签字12小时,即27日晚22点后正式生效。朝鲜战争正式停战。■
  
    
2010-11-28 02:54: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抗美援朝战争大事记
  
(1945~1953年)
  
1945年8月10日 “三八线”划定
  
在得知日本决定投降、苏联准备对日宣战后,美国国务院、海军部和海军协调委员会仓促间在五角大楼商谈与苏联联合在朝鲜受降问题。马歇尔将军仓促间让手下上校参谋腊克斯和另一位上校博尼斯在休息室内拿出一个方案,二人临时提出以穿过朝鲜半岛的北纬38度线为美苏控制分界线,这个方案马上被采纳,形成了朝鲜半岛南北分隔的开始。
  
1948年8月 大韩民国成立
  
美国人最终选中李承晚(左图),在1948年8月15日成立大韩民国,李承晚成为大韩民国第一任总统。1949年6月26日,被称为“朝鲜国父”的金九被支持李承晚的极右主义者、陆军少尉安斗熙暗杀。
  
1949年9月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
  
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
  
南北朝鲜建国后便军事冲突不断,南北双方都没有放弃用武力统一的想法,最终导致在6月25日爆发全面内战。
  
1950年6月26日 美国空军介入朝鲜内战
  
当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美国远东空军出动协助韩国军队作战。
  
1950年6月27日 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联合国通过干涉朝鲜议案
  
杜鲁门命令在菲律宾的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的基隆和高雄港,以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当天下午,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会议,在苏联拒绝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以联合国名义向朝鲜半岛出兵的提案。
  
1950年7月1日 美军地面部队进入朝鲜
  
当天凌晨,被称为史密斯中队的第一批440名美军从日本出发,于当天下午降落在南朝鲜。同一天,美军第24步兵师开始大规模进入朝鲜半岛。
  
1950年7月7日 中国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
  
根据毛泽东指示,周恩来总理在两次召开的“保卫国防会议”上决定组成“东北边防军”(野战军级),其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之所以称“边防军”而不叫“志愿军”,是为隐蔽中国未来可能的战略意图。会议决定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委,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后来毛泽东又派陈毅向粟裕传达,明确要粟裕担负抗美援朝作战任务。
  
1950年8月31日 釜山战役开始
  
战争爆发后,北朝鲜人民军将南朝鲜国防军和美军击退,并压缩在釜山沿海的一个环形地带,经过数次战役的压缩,在当日发动最后一次战役即釜山战役,意图将美韩部队赶下大海。但由于此时美韩军力已经在人数和兵器上双双超越北朝鲜部队,进攻最后失利。
  
1950年9月15日 美军在仁川登陆
  
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切断了朝鲜人民军退路,瞬间改变了整个朝鲜战场的战局。北朝鲜人民军损失了绝大多数人员和装备,残余部队退回“三八线”以北。
  
1950年9月16日 金日成首次请求中国出兵
  
金日成派遣北朝鲜次帅朴一禹到中国,转达金日成请求中国出兵的请求。战争爆发两个多月后,这是北朝鲜第一次正式提出这个请求。
  
1950年9月29日 “联合国军”抵达“三八线”
  
“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攻克汉城,兵力迅速抵达“三八线”。
  
1950年10月1日 北朝鲜人民军拒绝投降
  
这一天是中国国庆节。麦克阿瑟在东京通过广播电台向北朝鲜军队总指挥官金日成发出要求北朝鲜人民军投降的敦促书。自然,毫无回音。
  
1950年10月3日 北朝鲜再次请求中国出兵
  
北朝鲜次帅朴一禹带着金日成请求毛泽东出兵的信再次来到北京。
  
1950年10月4日 韩美军队开始越过“三八线”
  
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北朝鲜进攻。10月9日,美国第1军在开城地区也越过“三八线”,向鸭绿江进军。
  
1950年10月5日 中国决定出兵朝鲜
  
由于美军越过“三八线”触动了中国的底线,中共中央当天在中南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由彭德怀率部队出兵朝鲜。
  
1950年10月8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年10月19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出兵抗美援朝
  
19日当天,美军占领平壤。同一天,志愿军部队从鸭绿江7个渡口和桥梁开始隐蔽渡江,陆续进入北朝鲜,做第一阶段的作战准备。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随第一批先头部队跨过鸭绿江。在彭德怀的主持下,志愿军决定将4个军的主力部队全部渡江到鸭绿江南岸,以避免此后美军空中打击造成阻隔,同时能够秘密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突然性大规模运动作战。这被认为是朝鲜战争第一、二次战役成功的关键布局之一。
  
1950年10月25日 志愿军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战,第一次战役开始
  
当天“联合国军”在平壤举行阅兵式。但在接近鸭绿江的温井—古场一带,志愿军第40军118师354团和南朝鲜第6师2团发生了遭遇战。同一天,东线志愿军42军和南朝鲜首都师在长津湖、黄草岭一带也发生了首次激战。这一天被中国政府定为“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
  
1950年11月2日 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已向朝鲜派遣志愿军作战
  
1950年11月5日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
  
这场前后历时10天的大规模战役在南朝鲜官方战史中被称为“联军国军进击战役”。这场战役是“联合国军”在向鸭绿江推进过程中与志愿军之间展开的,被称为“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遭遇战”。战役结束时,志愿军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一线击退到清川江北岸。
  
1950年11月25日 志愿军发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
  
这次战役包括北朝鲜西线的清川江战役和东线长津湖战役。西线的志愿军将美韩军队击退到“三八线”附近,并收复平壤。在东线,志愿军9兵团在零下40摄氏度的盖马高原对美军王牌陆战一师展开了空前惨烈的围歼战。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此役期间因车祸死亡,第8集团军司令由马修·李奇微中将接任,这将是一个远比沃克更厉害的对手。
  
1950年12月13日 毛泽东要求立即发动第三次战役
  
对于彭德怀要求二次战役结束后至少休整3个月的建议,毛泽东回电,明确指出要尽快越过“三八线”向南进攻。他认为:“在战役发起前,只要有可能,即休息几天,恢复体力,然后投入战斗……主动权在我手里,可以从容不迫地作战,不使部队过于疲劳。”
  
1950年12月31日 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
  
志愿军在7个昼夜推进约100公里,歼敌1.9万人左右,越过“三八线”并攻克汉城,前锋甚至一度抵达三七线。美军则一直退到三七线才稳住。但由于美军撤退迅速,并未能实现预想的大规模围歼作战。
  
1951年1月25日 李奇微发动“霹雳作战”
  
第三次战役结束时,虽然志愿军攻克汉城,但李奇微发现了三次战役中,志愿军因为后勤供给困难,攻势只能维持一周的规律。为此他在25日集中23万部队发动所谓“霹雳作战”,目的是在志愿军攻击力达到极限期后开始反攻。
  
1951年1月29日 志愿军发动第四次战役
  
在李奇微发动反攻后,毛泽东要求彭德怀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左图),目标是打到“三六线”。这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最终导致志愿军很快由进攻转为防守。1951年3月14日,志愿军放弃汉城。2月16日,彭德怀命令西线阻击部队全部撤退到汉江以北,并经过顽强防守后,3月20日志愿军撤回“三八线”以北。志愿军的顽强防御掩护了志愿军战略预备队19兵团和2兵团开进集结地。第四次战役最终在4月21日结束。
  
1951年3月 杜鲁门发现麦克阿瑟意图扩大朝鲜战争证据
  
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当天截获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驻东京大使发往国内的电报,电报显示,麦克阿瑟在与两国大使会谈时,极力指责杜鲁门政府,并意图将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席卷亚洲大陆的大规模战争。这与美国政府的政策和杜鲁门政府试图限制朝鲜战争规模的政策截然相反。
  
1951年4月11日凌晨 杜鲁门将麦克阿瑟解职
  
为了避免因可能已经泄露的消息导致麦克阿瑟主动辞职,杜鲁门总统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渠道直接向麦克阿瑟发出解职令,并指示新闻秘书在凌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解除麦克阿瑟“联合国军”司令职务,任命马修·李奇微中将为继任者。
  
1951年4月22日 志愿军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发动前,志愿军的兵力和装备开始有了改善。但还是由于后勤和缺乏制空权的问题,攻势依旧只持续一周。此次战役由于目标过大且不切实际,最终未能按预想大规模围歼美军,反而导致较大的损失。
  
1951年5月16日 杜鲁门决定谋求停战
  
杜鲁门在当天批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关于结束朝鲜战争的建议。在杜鲁门看来,美国最大的敌人是苏联而不是中国,美国的最大利益在欧洲而不是朝鲜半岛。美国在朝鲜流血的时候,正是苏联所希望看到的。当天,中国军队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开始。
  
1951年5月22日 美军开始反击
  
美军当天在400公里战线上开始大规模反击,直到6月10日志愿军最终稳定战线。第五次战役志愿军投入15个军的兵力,持续50天,歼敌8万多,但自身战斗减员也高达8.5万。第五次战役是志愿军歼敌最多的战役,也是损失最大的一次战役。
  
1951年6月 抗美援朝大规模战役停止
  
经过第五次战役,双方都意识到战争不但不能短期解决,彼此也没有能力彻底消灭对方。双方战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此后再未爆发大规模战役。朝鲜半岛开始了战争和谈判纠缠的两年。
  
1951年6月23日 苏联建议朝鲜停火谈判
  
在美国人的联络示意下,苏联驻联合国大使马立克在联合国新闻部举办的“和平的代价”广播节目中发表演说,指出解决朝鲜冲突问题的主要办法,首先要让交战双方谈判停火和休战。
  
1951年6月25日 中国政府响应和平
  
当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对马立克的演说进行了响应。
  
1951年6月29日 杜鲁门向中朝发出停战建议
  
经过杜鲁门批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向美国远东最高司令李奇微发出指示,要求他通过电台,一字不差地向新闻界和志愿军、朝鲜司令发表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起草的电文,希望能举行一次会议以讨论在朝鲜的敌对态势和停战协议。7月1日,彭德怀、金日成回电响应,建议在开城举行谈判。
  
1951年7月8日 朝鲜停战和谈拉开序幕
  
朝鲜战争中,中、朝、美三方联络官第一次会晤在开城来风庄举行。7月10日,交战双方正式开始谈判。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点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交战双方正式在《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上签字,《协定》规定,签字12小时,即27日晚22点后正式生效。朝鲜战争正式停战。■
  
    
2010-11-28 02:55:08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