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Gregory_Wang 于 2010-11-3 22:35 编辑
三眼两羽 发表于 2010-11-2 08:12
最早的4万亿确实是中央财政下拨的,至少根据新闻联播的报导是这样,以中央财政带动地方财政和民间资本让一 ...
首先感謝你洋洋灑灑地寫下了如此多的字參與討論:)
1), 四萬億的來龍去脈, 請參照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的解說:
其中摘錄" 这4万亿的资金构成,是按照现行的投资补助标准和补助政策来计算的。这些钱不都是中央政府出,有一些还需要地方来承担,有一些还可以吸收社会投资,包括企业的投资和民间的投资。中央政府的投资是11800亿............比如说对民生工程的廉租房建设,我们对中部地区每一个平方米是补助300元,对西部地区每个平方米补助400元,对东部地区中央政府不给予补助。"
也就是說, 首先在4w億中央直接參與只有1.18億, 而且東部省份所中央不給予補貼(只下任務, 不給補貼?地方政府執行任務的錢在哪裡來?)
2), 流動人口對房價的推動作用有多大?
在中國這個複雜的社會結構和水分充足的調研數據上, 或許我們永遠也沒法知道房價的最大推力是什麽. 但我認為, 地方生活水平不平衡引發的人口東南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2.1) 我承認人口中低水平勞動力占大部份, 但我們不能忽略他們的居住需求, 參照maslow的金字塔, 人類的居住需求處於底層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間, 當勞動力都吃飽后,就要住, 雖然他們滿足需求的形式更多是租房子而不是買房, 但這無疑也間接推動了某些有購買力的人"買個房子自己不住也能租出去"的買房動機. 當動機和購買力都齊備的時候, 房屋的價格就隨需求上升了
.
2.2) 另外, 除了低水平勞動力外, 我們也不能忽略那些高水平勞動力, 很多很多來自非發達省份的孩子靠自己努力考上了好大學, 并在發達地區找到了工作并有了相當的收入, 買房就成為了他們在發達地区落地生根的充分和必要條件, 充分條件是: 不買房,就無法證明自己已經"魚躍龍門"正式成為大城市的中產, 必要條件是:不買房, 地方就不會有城市戶口(參照廣州, 深圳). 另值得一提的是, 身處大城市, 參照上海, 廣州, 深圳(我只舉例我去過的地方, 無任何地域歧視), 上海本地人已經是少數群體, 在廣州的東面商業寫字樓區基本上本地人和外地人是對半, 深圳跟不用說了, 深圳是全國的深圳而不是廣東的深圳. 這些新中產的購買力與本地人的購買力總體水平是相當的.
3, 我思考的前提是, 在這樣一個金融具有極強封閉性的系統, 資金的流動雖然缺乏管制但因為封閉的原因一定有延後性(主要原因是是人民幣在世界不能自由流通), 後延性產生了一定進入和退出風險, 其次, 我們也必須考慮作為固定資產, 變現的速度相對慢而且手續多. 這更加深了"外資"撤出的門檻. 總之, 海外遊資在中國我對自己的意見有一個保留態度, 因為我沒有證實過自己的說法, 當然你的說法也很合理.
4, 消費國家是不停在刺激沒錯, 但暫時我覺得還是處於疲弱狀態, 詳細數據我沒有, 但我感覺中國人還是喜歡存款, 這不是來自于中國人的性格, 而是來自于對社會缺乏安全感, 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障功能有限, 看個感冒都要花上上百元, 占最低工資10%左右, 想必在法國, 看個感冒在醫療保障體系下15~20歐左右, 占稅後最低工資線smic的多少百分比? 三大引擎的概念我沒有質疑, 我只是想說消費力被"缺乏安全感"所限制住了.
5, 出口你說的很對, 我沒有什麽可補充的意見了. 股票我也沒有什麽好補充了, 公司想圈錢, 基金公司利用信息不對稱誇大或壓縮了股票價值來賺取差額和杠杆, 股民跟風操作. 試問, 中國股民懂得看資產負債表, 損益表, 現金流量表的比例有多少? 我覺得5%都有點給多了, 有些人連自己買的股票是做啥都不知道.
總之, 房價在中國有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來自于國家國土遼闊人員眾多必定產生地域差異, 上層組織操作有它的難處, 我們不能期望所有人共同富裕(否則就真的進入社會主義了...), 偶然性在於各種各樣的因素相互搭配導致房地產成為了其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 最具有保值和升值潛力的優良資產.
|
2010-11-3 14:4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