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翻了翻明史,困惑ING

41
回复
5797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10-3-27 06:12:41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tian160 于 2012-9-19 11:08 编辑

朱由检虽然勤勉,但是刚愎自用,所以他无法力挽狂澜,做一个中兴之君。
这个可以从很多的忠臣、重臣的转变和下场可以知道的。


明朝的制度,本身也比较奇特。当然也是宋之后削弱了五代时武官的威胁,发展的文官系统,及其繁杂的官职吏体系,明太祖的诛杀功臣、去宰相及明成祖的特务机构及宦官制度更延续了文官体系的发展,也造成了明的体制上的问题。土木堡之变,可以看到明朝的军事并不是很强大,随后的嘉靖皇帝陆续开展的象道家一样的管理方式,张居正改革的失败,所以积羸弱太多了。此外的官吏的贪*污,造成的人民也不支持他了。

两年之后的今天在连续的看“洪业”,从一个外国人眼中,看到了一丝其他的景象。
崇祯皇帝加响筹集资金,弄得百姓揭竿而起,李自成进京用赎买政策,从官员手中拿到了何止千万的白银呀。
看明朝的灭亡,本书指出不单单是腐败,贪*污。我寻思那无休止的党争,也毁了大明王朝,其实那个时期很多人都是有能力的,
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即使有争议的杨嗣昌,洪承畴,祖大寿............
就是没有用到正经的地方,清军入关之后,大部分的土地都是靠原明的将领征服的。


2010-3-27 08:49:18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10-3-27 10:45: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中国,自古讲究一个对 "症"下药。再好的药,不对 "症",只会适得其反。如一奄奄一息,气若游丝之病人,需先慢慢调和梳理之,日后再图除病根。一剂及其珍贵的急火猛药灌下去,病人当时一命呜呼。非药不好,乃不对症也。一个米卢能好歹把中国队带进世界杯,若换卡佩罗,里皮等世界级名帅来,很可能就是一败涂地的景象。非名帅不如无名之辈,乃不适合弱队也。

崇祯当时即这种情况。当时大明王朝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如一气若游丝之病人。若崇祯施政得当,当予天下修养生息之机,蓄养国力,慢慢调补,日后或有中兴之转机。抑或仿效前朝之君,断然南迁,如赵构,刘秀,做半壁之主。

然崇祯急功近利,好谋无断。在先攘外抑或安内间摇摆不定,在主战抑或主和间摇摆不定。不顾大明当时已虚弱不堪之基体,为达目的而大加税赋,苛捐杂税比前朝有过之无不及,激化民愤。猜忌大臣,在位一十七年,手下文臣武将如走马灯似的换的换,杀的杀。纵然背负" 勤政爱民" 之虚名,纵然 "部下能事者极多", 也逃不了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的命运。
处于危局之时,本应如履薄冰,谨小慎微。然其不能忍,不能谋,不能审时度势,你不亡谁亡?败在崇祯朝,看似是大厦将倾之必然,实则是自身之必然。
2010-3-27 12:26: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九霄云梦 于 2010-3-27 12:49 编辑

当时崇祯本意与后金议和
先安内,攘外之后再说
但是黄圣人黄道周一力阻拦
若不是他最后死的壮烈
恐怕也要背个千古骂名
所以有的时候节烈之人也是会误国的

明朝的皇帝并不是想做什么做什么
皇帝立个太子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万历)
想出个城溜达溜达也不成(正德——我觉得正德还是太厚道,每次都偷跑,搞的跟做贼一样,他为嘛不搞个虾米N下江南之类的,搞不好后世也能编个《正德微服私访记》之类的电视剧歌颂一下)
内阁的封驳权可不是摆设
2010-3-27 12:39: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然崇祯急功近利,好谋无断。
rosyhorse 发表于 2010-3-27 12:26


这“急功好利”还不是让“民族英雄”袁督师给忽悠的,五年平辽,要钱给钱,要装备给装备,看谁不顺眼,撤,免,杀,两年时间平辽平到北京城下。
至于“好谋无断”,呃。。。万年死人妖怎么倒台滴?
还有前面说的“刚愎自用”,皇帝本来就应该乾纲独断,崇祯在这点上比后面的“一帝”“万万年”差远了
说白了,就是所谓的“清流误国”
2010-3-27 12:47: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当时崇祯本意与后金议和
先安内,攘外之后再说
但是黄圣人黄道周一力阻拦
若不是他最后死的壮烈
恐怕也要背 ...
九霄云梦 发表于 2010-3-27 12:39


明朝皇帝权利受限,所以忍和谋才显得尤为关键。
其实崇祯早期做的还是不错的。上,利用两个 "凡是" 打天启帝的大旗。下,利用对东林的同情制造舆论力量。然后如WG后,大力纠正怨案错案收买人心。从而一举除阉党及其残余势力。然而一大权在握,崇祯就把自己的本性全暴露了。。。
2010-3-27 13:02: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急功好利”还不是让“民族英雄”袁督师给忽悠的,五年平辽,要钱给钱,要装备给装备,看谁不顺眼,撤 ...
九霄云梦 发表于 2010-3-27 12:47


本来自古就是臣子将兵,大王将将。文臣武将每天的奏折都如雪花片似的涌到你皇帝眼前。听谁的,不听谁的,这不才是看你皇帝的本事么? 袁那疯子似的牛皮话崇祯也深信不疑。当初借文官集团来除阉党并没有错,但是用完了你就该想法收拾他们了。可你仍然当个宝供着,你能说你皇帝没有责任么?
其实,在每朝每代,各种人都是普遍存在的。误国的清流也好,急于建功立业的臣子也好,什么时候都有。就是需要你管理员明辨是非,来决定弹压哪种人,褒扬那种人。 采纳哪些言论,鄙弃哪些言论。如果没有决定权,就要想法要权,谋权。不然,刘阿斗也可以说自己英明无比,只是奸臣误国,或者什么 蒙蔽圣听 之类的了。。。
2010-3-27 13:16: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明朝皇帝权利受限,所以忍和谋才显得尤为关键。
其实崇祯早期做的还是不错的。上,利用两个 "凡是" 打天 ...
rosyhorse 发表于 2010-3-27 13:02



    呃。。
你不能用影帝的标准去衡量皇帝吧?
2010-3-27 13:22: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九霄云梦 于 2010-3-27 13:31 编辑
本来自古就是臣子将兵,大王将将。文臣武将每天的奏折都如雪花片似的涌到你皇帝眼前。听谁的,不听谁的, ...
rosyhorse 发表于 2010-3-27 13:16


问题在于明朝的文官集团在大部分时候都太强大了
强大到可以压制皇权的地步
顾宪成才几品官?他可以掌握朝堂
反观宦官集团,不能说不强大,但是他始终受制于皇权
刘锦够NB吧?解决他,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崇祯要议和,但是文官不同意
他也没办法
杀?还是打?
之前打,杀文官的,后世有几个给与好评价的?

至于阿斗
我觉得他很英明啊
诸葛亮什么时候死的,蜀汉什么时候灭亡的
他要是昏庸,诸葛亮一死,蜀汉就应该完蛋了
阿斗不但保己,而且做到了保民
很符合现在“民族融合”的调调

判断一个皇帝是否昏庸,不能只看他有没有把国家给亡了
陈桥兵变,你能说后主昏庸么?
献帝被废,也不能说献帝昏庸吧?
成王败寇的历史观是要不得滴。。。
2010-3-27 13:29:49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10-3-27 13:43: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看看开国皇帝汉高祖,对比西楚霸王项羽,就知道“乾纲独断”就是会误国。所以说他是必然走向失败的。
2010-3-27 13:50: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但是在独尊儒家之后 特别董仲舒中央之国君权神授的所谓天人合一,以后千年凡入主中原的无不自信膨胀,aigletao 发表于 2010-3-27 13:43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汤放桀》

我咋一点都没看出“君权神授”的意思出来?
孟子不是儒家的?
2010-3-27 13:53: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九霄云梦 于 2010-3-27 14:06 编辑
看看开国皇帝汉高祖,对比西楚霸王项羽,就知道“乾纲独断”就是会误国。所以说他是必然走向失败的。 ...
tian160 发表于 2010-3-27 13:50

满清十三帝,哪个不是乾纲独断的?

再看看申时行与王锡爵在争国本的时候给万历的奏章
申时行:“惟亲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
王锡爵:“奏疏一概留中,做禽鸟之音”
最终,争国本还是以文官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这算不上乾纲独断吧?
但是黄仁宇仍然说:明亡于万历

在集权制度下
乾纲独断是最有效,最有利治理国家的方法
2010-3-27 13:54: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问题在于明朝的文官集团在大部分时候都太强大了
强大到可以压制皇权的地步
顾宪成才几品官?他可以掌握朝 ...
九霄云梦 发表于 2010-3-27 13:29


崇祯时期的文官势力可没有你说的那么强大。因为对朝臣猜忌,当时监军、监纪、督粮等关键事务崇祯都派的是并不内行的宦官势力集团人员来执行。如果文官势力大,怎么可能允许这种事情。所以,我认为文官集团只是影响了崇祯的判断,而非决定。从后来的很多文献来,崇祯无非是采纳了文官的意见而已。
至于阿斗, 后人的演义确实把他丑化过了,但英明也远远谈不上。他有点小聪明,比如亡国时的明哲保身。即后人所称 "人笑禅X,不知禅X"。但他对宦官的任用根昏君也离得不远了。三国志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懂点历史的人当然都不会以成王败寇为标准的。比如晋朝有个白吃皇帝。晋朝在他手里也没有亡,但他还是个白吃。就是汉献,唐昭,刘后,李后,也多有可取和 无奈之处。但这些人往明君堆里凑也太难。
2010-3-27 14:01:29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