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茜儿 于 2008-7-31 13:41 发表 
我想说得林冲太好面子了。其实本来他不是哪么冲动的人,杀王伦的时候,本来完全可以不杀,即使恨那个人,那个人再怎么不地道也罪不至死。如果不是人家收留他,不管什么原因毕竟人家收留他了,由于晁盖他们挑得,拿起了刀又不好意 ...
其实,王伦对待林冲,已经刻薄到了不行。从林冲一上山他就不喜欢,因为林冲本事大,怕抢了自己的风头。再加上王伦只想一辈子做个小强盗,因此他不敢收留和高俅有过节的现行在逃犯。所以他百般刁难,最后还要靠同样是外来人的杨志求情,王伦才肯收留林冲。林冲在梁山可谓郁郁不得志,过得很不舒坦,这从林冲夜访晁盖一段就能看出。对于王伦的愤恨,已经堆积在林冲胸中多时,可他的性格好比一个炸药包,没有火星就不会爆炸。因此,吴用利用了这一点,诱使林冲杀了王伦。
所以我觉得林冲并非不想杀王伦,只是他的性格导致他能无限的忍让,堆砌怨恨。
至于武松,他的性格变化的确是《武十回》的特色。鸳鸯楼这一节,武松的确杀了许多不该死的人,给人以滥杀无辜的感觉。甚至被认为不符合英雄好汉的形象。可是,我觉得作者笔下的武松并非始终是个英雄好汉。换言之,作者并不像塑造一个只有对,没有错的神仙。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在经历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后,性格肯定会产生变异。作者既然要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武松,他在经历了波折之后,就应该有变化。
宋江留宿在柴进的家中,是武松第一次出场。当时宋江在黑暗中踢翻火盆,一盆煤渣撒在武松的脸上。后者当即跳起来,二话不说就要打人。从这里看,武松本身就是个性情中人。甚至有些冲动。那时的武松,还不是个英雄。
武松真正能被称上是条英雄好汉,主要是在景阳岗打虎;替兄报仇;以及快活林醉打蒋门神。而这三件事,也是有个递进的过程。武松打虎,最初动机是个人安危。替兄报仇,斗杀西门庆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亲人。直到后来的蒋门神,动机才变成为朋友。因此,我们或许可以猜测作者是在表现人的性格不断的丰满,武松不是天生的英雄。
鸳鸯楼,作者又折转笔锋,表达了人不可能一辈子都是英雄。没有人能扳着脸过一辈子,总会有喜怒哀乐的变化。武松也是,当被仇人设计欺骗,最终要在飞云埔结果他的性命。对于武松这样的性情中人,不可能去讲仁义道德,也不可能在报仇的过程中仔细分辨那些人该杀、哪些人不该杀。况且,在被张督监欺骗后,当时的武松对他人的相信程度已经降到了最低点。可以说,当时的他,除了自己的兄弟外,一切人都不信。所以他才会见人就杀,生怕放走了哪个反过来对付他。
因此,鸳鸯楼时的武松,不是个英雄,他只是个被复仇迷了眼睛,杀人杀红了眼的人。 |
2008-8-2 17:5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