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旅法女画家高醇芳:把中国的优雅和美介绍给世界

2
回复
3609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9-9-29 12:17:48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载:高家花园的高家

                          ——回忆儿时

  表弟由海外归来探望母亲,让人不胜欣慰!母亲已是九十四岁高龄了,头脑仍然十分清晰,家里几兄妹的电话号都能背出,平时协助小妹做一些家务,烧饭、做菜、包饺子、烙薄饼十分拿手,烧的红烧肉、糖醋排骨更是叫人吃后难忘。母亲还是个“韩剧迷”,逢演必看,如《爱情是什*么》《看了又看》等等。还能告诉你这个女的是在上一部剧里扮的是什*么角色,最喜欢的娱乐定数打麻将,小辈们聚在一块总会陪她搓上半天,赢牌的多半都是她老人家。

  犹为叫人赞叹的,是她的远端记忆特别好,一提起往事来,头头是道。随着她的娓娓述说把我带回到儿时,又回到了那嘉陵江边的故居——高家花园。它落座在磁器口到中渡口之间,当时江边立有九座巨石,人们称之“九石岗”,舅舅们每逢夏天,去江里游泳时常爬上石顶跳水,其乐无穷。我年幼又不会水就只有在沙滩上照看衣服的份了。老屋是按北方四合院的样式,只是缺少前面一排房,整个院子是坐南朝北修建的,比地面高十几级台阶,院子中央的那棵高大的黄桷树覆盖了整个院子,三、四个人都围抱不过来的树干,舅舅们都喜欢爬上树玩,常常为了抢占好的位子,而发生争吵,后经十舅舅调解划定了每个人的专用树杈才算平息了座位之争。曾记得屋后花园里高大的香樟树和尖尖的笔柏,小径旁的麦麦冬、万年青、绿芭蕉、红玫瑰、白山茶、紫丁香……数不胜数。夏天藕塘里白的红的荷花和夜晚阵阵的蛙鸣,顺风飘来黄葛兰的清香,晚饭后我喜欢在塘边或花园里捉那一闪一闪的莹火虫,拿回屋去放在蚊帐里,像满天星斗在眨眼睛。随着思绪丝丝不由的萌发了述说人生往事的欲望。

  我很小父亲就去世了,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我们称姥爷),我姥爷共四兄弟,他是老大,老家是河北省通县东石村。早年闯关到了东北大连的老虎滩,我母亲就在那出生的,姥爷的二弟从小就十分聪明伶俐,他十三四岁那年村里驴常常被盗,一天夜里盗贼又来了,还蒙着脸,但这一切都被二姥爷识破了,认出是几个驴贩子和卖驴肉的合伙干的,报官后上庭对质毫不畏惧,盗贼受到了制裁。小小年纪的二姥爷从此就不能在家里待下去了,为了避免受到伤害,恰逢一个跑单帮的生意人路经村里,为了逃生,二姥爷就随他漂流他乡南下谋生。因生性聪颖,主人特别喜爱带在身边教诲生意经,二老爷把老板给的工钱集存在老板那里入股,几经轮回获利,老板生意也做大了,由行商变坐商,老板惜材,三翻五次敦促他另立门户,二姥爷告别旧主人,不负所望另起炉灶。

  从小百货开始后又做起颜料生意来,成为西南地区颜料帮中的姣姣者,在重庆林森路(现在的解放东路)开了个颜料行,取名“美趣时”,完成了他的资本积累。生意逐渐壮大,广招门徒,原重庆市工商联处长李达尊先生就是二姥爷的大徒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工业化思潮的兴起,尊遁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一些有志之士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二姥爷也打算由商业逐渐向工业发展,在沙坪坝嘉陵江畔购置了一片土地,除修建自己老屋外就是为建工厂做准备,剩余的一些土地任由当地和外来求生的农民开荒种地,不收租也不要押金,只有逢季节送一些鲜菜、新米尝尝新而已。五十年代初沙坪坝地区“减租退押大会”在重庆大学团结广场召开,母亲作为高家的唯一在渝代表去参加,当时母亲也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只感到气氛挺严肃的,四周插满旗帜,又是喊口号,有一排人低头站在主席台前,母亲签到后就被叫站到那边去!这时农会主任和工作组的问清楚后,说高家是开明地主,可以坐在下面。母亲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原来高家对佃户即没收租也没收押金,所以根本就谈不上减租退押。1958年7月, 沙坪坝建水厂选中了高家花园的老屋和周围的土地。两栋老屋,还有那棵苍天大树和众多的树木花草被无偿征用。听说在拆老屋灶房时,在灶台下的一块青石板下挖出一大麻袋银元,母亲也不敢过问。那年头,躲还来不及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不愿做亡国奴的姥爷带着姥姥和小女儿(我母亲)在东北军张学良部队的掩护下,随着大批难民出山海关南下,历经数月旱路水路辗转来到重庆我二姥爷家。

  我二姥爷高志敏(原名高秀山)在重庆安家后娶了磁器口童家桥童家的姑娘,婚后取名——高童云仙,我二姥姥长得白白净净,一双大眼睛,说话轻言细语,从没见她发过脾气或大声吵人,也不曾见她哈哈大笑过。多少年过去脸上光光的不见什*么皱纹,可能是与她不动声色的习惯有关吧!

  嫁到高家后,一股脑给高家生了十七个孩子,带大成人了十一个(三个女儿,八个儿子)。大舅舅高士愚留学英国理治大学纺织专业,结识了比他高一级的中国留学生,当时在校知名的高材生王子民先生(又名王维新),并成了好朋友,毕业后子民先生在民国政府军政部织尼厂工作后,任该部技术科长,经大舅搭桥后来就成为我父亲,听母亲讲父亲是东北兴城县人氏,因为从小聪明至极,念书时总是名列前茅,上中学以后,靠奖学金完成学业并公费保送出国留学,他精通四国外语(英、德、法、日),体格健壮、心地善良,常常背地里资助穷孩子上学,每逢发薪时回家路上老有困难下属和工人等他请求资助。回到家里,工资有时只剩一半了,为此母亲不时地怪罪父亲,他还是我行我素。

  大舅学成后,在上海办了华丰毛纺厂(公私合营时改为上海第十四毛纺厂)。又在重庆筹办民治毛纺织染厂,聘请我父亲为厂长兼总工程师。筹建中,我父亲自己设计绘图并到英国订购机器,设备到位又忙于安装调试。就在此繁忙中,父亲不幸染上伤寒,不巧精通医术的三姨爹去雅安进药不在重庆,被军医张某误诊为疟疾,老打奎宁针,不见效。等三姨爹回来才知道误诊了,立马送医院,可惜为时已晚,因肠穿孔死在仁济医院的手术台上。听母亲讲,送葬时来了很多人,有许多不认识的进来就跪下叩头,痛哭流涕,原来都是曾受到父亲接济的人,送葬队伍排了很长很长,其中有人举着横幅,上面写着:“有求必应的王善人走了!”二姥爷得知我父亲病故的消息非常震惊和难过,正是用人之际痛失良才,患有高血压的二姥爷便一病不起,不久因脑溢血而故去。

  大舅留学带回来一个英格兰姑娘,后来成了我的大舅妈,大舅给她取了个中国名字“高施嘉德”,从此高家花园常见到一个金发碧眼的洋婆子了,开初二姥姥不很满意,看不顺眼。后来,大舅妈用她的娴惠能干和善良征服了大家。听母亲讲,大舅妈很喜欢我,每次见到我总要抱我,开始我不领情,不愿她抱,可能是见她长得有些不一样,被她的高鼻子、兰眼睛、黄头发吓着了!

  稍大一点也就喜欢上她了,她教我叫她“安提”。大舅回渝后就住在美趣时楼上,后来又在高家花园修了幢小洋楼,旁边修建了个网球场,舅舅们在那儿打球,一只叫皮特的狼狗负责捡球。每当母亲领着我去“安提”家时,她都非常高兴,有时还会把我抱进浴室大洗一通,然后换上醇英姐的一身衣服,把我打扮得像小王子一般。在我幼小的心里产生一种感觉,走进大舅家就像进入童话世界一般,脚下软软的地毯,墙上美丽的西洋画,餐桌上银亮的盘子、刀叉和透亮的碗、高高的杯子,圣诞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星星月亮及礼物,从圣诞老人长统袜子里摸出号牌,到树上去找到你的礼物。“安提”非常能干,总是亲自操持家务,屋里弄得十分整洁,常见她趴在地上抹地板,自己做衣服、烤面包蛋糕做点心、西餐。逢年过节都会请许多朋友聚会,不乏一些外国友人,领事馆的先生夫人们也常常来往,这时 “安提”总少不了请我父亲过去,想听他“摆龙门阵”,他能把中国古代的寓言、笑话中的酸秀才、傻女婿,聊斋里的公子遇到女鬼和狐狸精的故事,用英语讲给他们听,常常引起阵阵笑声。自从父亲去世后就少了许多欢笑……

  听母亲讲,有一天,大舅家有些异样,像是在等什*么贵客光临的样子,母亲也都忙着准备。果然不多时,一行人进来,其中一女士身穿一件黑色的金丝绒旗袍,领口别着一个漂亮的领花,梳着发吉,原来是国母孙夫人来访,大舅和“安提”与夫人私交很好,有时为了躲避一些政界上的纠缠,夫人会到大舅处小歇一会儿,当时“安提”与廖大姐(梦醒),同在宋庆龄基金会工作(当时称保卫中国同盟,后来的中国福利基金会)。

  儿时的记忆里残留一些片断:夏天避暑,大舅舅家到乡下小住,醇英姐总爱穿我的木屐满屋叭嗒叭嗒地走……大舅的小洋楼里餐后响起阵阵钢琴声,醇英穿着的白纱短裙立着脚尖跳天鹅湖,从此芭蕾舞与醇英姐就结缘终身,长大后进了北京芭蕾舞剧院,经常招待外宾在中南海小礼堂表演。一次,周总理接见演出人员,同醇英握手时说:“你是混血儿吧?”从而留下很深的印象。以后有招待外宾演芭蕾时总理总会记起她,点名叫高醇英出演,因此文革中也就带来了麻烦,成了反动的学术尖子而受到批判和冷遇。在那个非常时期,大舅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从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毛纺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一下变成了牛鬼蛇神,工资也从五百多元降到了几十元生活费,快六十的人被下放到车间推小车,累坏了腰,又患上了肝炎,后来宋庆龄知晓后十分生气劝大舅先出去再说,在徐元帅和廖大姐的干预下,经上海市公安局,全家获特批出境到香港,然后到了美国在德克撒斯州的休斯顿定居下来。

  1993年大舅病故在异国它乡,享年81岁,远隔重洋,学建筑工程的十三娘高士苓设计一块重1.5吨的墓碑托运到大洋彼岸,寄托大家的哀思,愿大舅在天之灵安息!欣慰的是93岁高龄的“安提”健在,现同大女儿高醇英、二女儿高醇莉在美国居住,三女儿高醇芳在法国巴黎事业有成,是法中文化交流协会创办主席,不遗余力地为中法文化交流奔波,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广收弟子,宏扬中国文化。2001年荣获法国政府学术教育骑士勋章,醇芳在中国画领域卓有成绩,常办个人画展,把美丽的古老的中国画向西方世界展示,宋庆龄曾希望能亲自去观看她的画展,让人遗憾的是终未能成行。去年10月,“情系中华高醇芳国画作品及珍藏宋庆龄文物展”在上海宋庆龄故居举办,算弥补一下遗憾也算告慰英灵吧!小儿子高醇华继承父业投身工业,来往于中美两岸。

  在我童年,少年时代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的三娘高士蓉,个子不高戴副眼镜,性格豪爽,善良平易近人好乐施善,姨爹骆允升是学医的,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精通德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自己开了一家诊所,名曰“巴克药房”,夫妇俩看病打针施药一包在内,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总是少收费或免费。抗战时期落座高家花园的一栋三层楼的诊所,被日本飞机炸成了一层平房。抗战胜利后在市中区美趣时旁的二府衙修了一座两层楼的小院,继续开诊所至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姨爹受聘到西南电力局当医生,三娘到求精中学当校医。每逢假期或过年过节我总有几天在三娘家里度过。同兄长姐妹们欢聚一堂,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后来西南电力局搬迁到成都,三娘一家随之而去,我就像失去了一个天堂一样。

  七娘高士惠是一个非常漂亮又聪明伶俐的大家闺秀, 在我的记忆中她画的那些美丽的图画, 还有相册里她画的修饰和加注的点评都十分精彩。有一年七巧节,她屋里的小桌上摆满了自己做的小玩意,有拇指大的绣花鞋、美丽的公主、英俊的王子、用蝉壳做的猴子、戴斗笠的农夫和拉洋车的车夫。节后我们这些小侄儿侄女每人都得到一件礼物,点缀了我们金色的童年。后来七娘自己设计服装,经商定居澳门。

  最让人痛心的是我八舅高士鲁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才生,毕业后到重庆大学任教,长得英俊,性格文静内向,人们戏称八姑娘,因情感问题解脱不了不幸患上精神病,虽经多方治疗,仍不见好转,一生都在上海精神病院度过了。九舅高士彦性情随和、乐观,是全家唯一的无产阶级——纯粹的产业工人,文革期间的平安户。十舅高士度仁慈和善,是化学教师,曾在西南地质校(原沙坪坝井口乡)任教,后来学校迁到昆明去了,就再也没机会见到他和舅妈及弟妹们了。现在同他女儿高醇建、儿子高醇新住在深圳。记得六十年代初大家都在饿肚子时,十舅在松堡的家屋后种的南瓜和养的青紫兰良种兔,都曾给了我美好的回忆。

  十一舅高士恕高中毕业后一直苦练他的小提琴,整天的“杀鸡杀鸭”。脖子也磨起了茧疤,工夫不负有心人,后来走进了艺术的殿堂,成了上海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十三娘高士苓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思想敏捷有魄力,属于女强人类型。当总设计师邓老总——小平同志在南方的小渔村划了一个圈之后, 十三娘也到那儿去奉献余生了,现仍居住在深圳。十四舅高士孟是最心灵手巧的,儿时就擅长做泥塑、滑翔机,摆弄无线电,成人后更是专业化了,电视机、电器仪表装配修理无所不能,在成都市里巷间小有名气,人尊称“高师”,现居住在澳门。

  十六舅高士衡是长得最高的一个,性格活跃健谈,高中毕业后跟随他的十一哥提着“歪尔林”(violin, 小提琴)“杀鸡杀鸭”也走上了音乐之路,成为广州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及指挥家和作曲家。曾作曲《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后来同舅妈一块儿去了加拿大。十七舅高士策个子不高,圆头圆脑机灵过人,在南开中学读书因幽默诙谐而出名,同学们戏称高士扯,如今是中国建筑设计院退休的高级建筑师,退休后求教的不断。他的代表作有自贡的恐龙馆,成都书画院、文革中被大火烧毁后重建的人民商场,都曾在国家评比中获奖。

  很久没回忆往事了,一旦挖开封存了的记忆,心里面百感交集,像打翻了五味瓶,大概人生就是这种味道吧!人们往往不知不觉就走过了许多路,当回过头来观看时才能品尝出滋味,希望我们品出的甜味多一些,但愿如此!

  中午的太阳已偏斜,慢慢地向西而去,望着歌乐山尖的夕阳和被它染红的蓝天,浮想连篇,可能远处下过雨了,不时吹来一阵带着凉意的风,顺着阵阵凉风,信步往江边走去,站在高家花园大桥旁,耳听着桥上呼啸而过的车声,看着荡漾的江水,仿佛桥面化着一棵苍天大树,像老屋院中的那棵黄桷树,桥墩变成九块耸立的巨石被纤夫们踩出的足坑、被纤绳磨出的绳槽淅淅可见,冥思中的我被车辆的呼啸声唤醒,眼前只有钢筋水泥灰白的大桥。也许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变迁,这就是人生,望着滔滔东去的江水,心里暗暗猜想:先去的亲人的在天之灵能否看到老屋变成碧绿的水池;九石岗也化作了钢筋大桥。

  历史的变迁过去了,祝愿健在的亲人们健康长寿,未来总是美好的,珍惜现在,过好每一天!

                                            王铁生

                                                 2006年8月9日
2009-9-29 12:24: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巴黎著名国画艺术家高醇芳女士透露,宋庆龄生前密友,保卫中国同盟——中国福利会理事,主要负责人之一,高施嘉德MARJORIE SCOTT GAO于2009年2月27日在美国德州奥斯汀逝世,享年95岁。

  高施嘉德1913年诞生于英国约克郡,1938年随毕业于理兹大学纺织系和染料化学系的高士愚来到重庆,来到战火弥漫的中国。抗日战争中她积极参加保卫中国同盟的支前工作,是保盟理事,组织各种募捐活动,与宋庆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战后她继续为中国福利会贡献力量,是宋庆龄主办的慈善舞会组委会主席, “三毛乐园”的活动组织人及最佳募款人。高施嘉德于1973年离开上海,到海外定居。

  高施嘉德热爱中国,热爱中国人民,慈祥热心慷慨勇敢。她对众多的中国弟妹、子女及朋友照顾无微不至,为保盟、中福会热忱地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大女儿高醇英是中国第一批芭蕾舞蹈家,中央芭蕾舞剧团主要演员;二女儿高醇莉亦为著名芭蕾舞蹈艺术家;三女儿高醇芳是著名国画艺术家,巴黎中国电影节创办主席;儿子高醇华是钢铁企业家。高施嘉德仙逝,在世界各地的亲友都非常悲哀。大家都深深怀念慈爱的英国大嫂,高家姆妈。
高施嘉德.jpg
2009-9-29 12:35:04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