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国庆阅兵展示5种新型导弹 俄媒猜测包括东风-41

9
回复
836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9-9-22 05:39:34

新浪微博达人勋

二炮部队进行新型导弹操做练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认定,东风-25实际上就是东风-21的一种。
  东方网6月11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NASIC)日前发表了最新版《全球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威胁报告》,对中国、俄罗斯等多数世界军事强国的最新导弹部署情况进行了介绍。美国科学家联盟(FAS)核信息项目负责人汉斯·克里斯腾森撰文对该报告进行了解读。
  
  报告称,目前中国仍在继续淘汰“东风-3A”弹道导弹。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中国拥有近百辆该型导弹的发射车,但现在仅剩下了5至10辆。这种液体燃料导弹正在逐渐被固体燃料“东风-21”系列弹道导弹取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的报告称,“东风-21”系列弹道导弹主要包括四种型号,其中包括两种核能型(Mod1与Mod2)、一种常规型以及一种潜射型——与前三种型号不同,潜射型东风-21导弹尚未部署。
  
  克里斯腾森称,值得庆幸的是,该报告消除了诸多网站、新闻媒体有关中国部署了携带三枚核弹头的“东风-25”导弹的猜测——此前,相关图片在互联网中盛传。报告指出,所谓的“东风-25”导弹实际上就是“东风-21”导弹。而且,报告还证实称,“东风-31”导弹与东风-31A导弹“已经部署到第二炮兵”。据报告估计,中国共部署了“不到15枚”这种导弹,高于此前五角大楼曾在今年3月份发表的《中国军力报告》中提到的“不到10枚”。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的报告还称,中国两种海射型弹道导弹都没有进行实战部署。对此,克里斯腾森认为,这显示中国历时多年并于去年完成的为“夏”级核潜艇进行的“巨浪-1”型弹道导弹项目未获成功。为新“晋”级核潜艇研制的“巨浪-2型”导弹也还没有达到部署状态。在报告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将“巨浪-2”导弹的北约代号定为“CSS-NX-14”。报告还指出,“巨浪-2”导弹的尺寸与俄罗斯SS-N-32潜射弹道导弹大体相同。
  
  克里斯腾森称,与人们广泛推测的不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的报告称中国的所有导弹都属于单弹头导弹。不过,报告同时也指出中国可能会为其洲际弹道导弹研发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器,并预测称中国“未来洲际弹道导弹中可能会有一些配备有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器”。克里斯腾森称,这一预测——很明显,这一预测暗示中国正在发展更多的洲际弹道导弹——是否会成为现实仍有待观察,但美国情报机构多年来一直强调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可能会促使中国发展这种装置。
  
  报告认同最近美国情报机构其他部门发出的预测:中国在增加配备能够触及美国领土洲际弹道导弹弹头的数量,“在接下来的15年里,将超过100枚。”对此,克里斯腾森表示,不幸的是,“超过100枚”可能意味着任何事情,因此,无法将这一数据与中央情报局在2001年的时候做出的“到2015年之前,主要针对美国的弹头将达到75至100枚”的推论相比较。中央情报局的数据仅包括能够瞄准美国全境的“东风-5A”导弹与“东风-31A”导弹。
  
  克里斯腾森表示,“主要以美国为目标”的洲际弹道导弹只是中国拥有的“能够触及美国的”导弹中的少数——目前,中国约有60枚“东风-4”、“东风-5A”、“东风-31”与“东风-31A”洲际导弹以及大量导弹弹头。在此基础上将数值提至“超过100枚弹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认为中国在2024年之前至少会部署60至70枚“东风-31”、“东风-31A”与“巨浪-2”导弹(届时,“东风-4”导弹可能就会全部被淘汰了)。克里斯腾森称,假设这其中36枚“巨浪-2”导弹由三艘“晋”级核潜艇,那么中国还需要部署20至30枚“东风-31”或“东风-31A”导弹,以使洲际弹道导弹弹头总量达到120枚。如果中国部署5艘核潜艇的话,那么其只需要10枚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如果其20枚东风-5A导弹退役的话,其便需要30枚陆基导弹。
  
  最后,克里斯腾森指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的报告把DH-10对地攻击巡航导弹被划归于“常规或核”导弹——俄罗斯的AS-4导弹也设计用来执行核与常规任务。不过,与2009年《中国军力》报告提到的“150至350枚DH-10导弹部署在40至50套发射装置之上”有所不同,美国空军太空和情报中心的报告称这种导弹的“部署状态不明。”
2009-9-22 05:41: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波音747客机“身背”航天飞机



   波音747客机“身背”航天飞机


  
波音747客机“身背”航天飞机

  当地时间9月20日,一架改装的波音747客机搭载着“发现”号航天飞机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美国宇航局预计“发现”号将在21日抵达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2009-9-22 05:42: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航天飞机带的整流罩很傻啊~
2009-9-22 20:29: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还可以。。。
2009-9-22 21:32: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东风十
性能不详
东风十一
北约代号:CSS-7
结构:单级
射程:3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压电陀螺
燃料:固体推进剂
圆周偏差率:100-30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机电部一院14所
服役时间:已经退役
早期东风十一精度很差,目前已经停产,作为外销产品出口其它国家
东风十一甲
北约代号:CSS-7 Mod-1
结构:单级
射程:500-7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激光陀螺,弹道计算机,末端雷达成像
燃料:高能固体推进剂
圆周偏差率:10-3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机电部一院14所
东风十一甲弹头舱末端装空气舵,通过弹道计算机控制,进行末端指令修偏
载车为武汉三江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WS-2400 8X8 三防特种越野车
东风十七
北约代号:不详
结构:单级
射程:500-7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
燃料:高能固体推进剂
圆周偏差率:不详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机电部一院14所
东风十七是装备我国各大集团军的远程火力压制武器
东风十五
北约代号:CSS-6
结构:单级
射程:300-6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压电陀螺
燃料:高能固体推进剂
弹头质量:650公斤
圆周偏差率:90-15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机电部二院
载车为泰安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TA-55 8X8 三防特种越野车
东风十五甲
北约代号:CSS-6 Mod-1
结构:单级
射程:600-9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激光陀螺,弹道计算机,差份卫星定位修正
燃料:高能固体推进剂
圆周偏差率:30-5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机电部二院
东风十五弹头舱末端装燃气舵,通过弹道计算机控制,靠喷射进行末端指令修偏
因为东风十五的射程比十一远,弹道相对比十一高,大气也就越稀薄,所以采用了燃气舵而不是空气舵
东风十八
北约代号:不详
结构:两级
射程:900-12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
燃料:高能固体推进剂
圆周偏差率:不详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机电部二院
打击对象:台湾
东风十八是装备我国各大集团军的远程火力压制武器
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东风二十一
北约代号:CSS-5
结构:两级
制导方式:惯性
射程:1700公里
燃料:聚硫凝固橡胶推进剂
发射方式: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不详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机电部二院
服役时间:已经全部退役
东风二十一发射单位为六辆卡车(含导弹载车,电源车,指挥车)载车为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HY-473牵引车。
东风二十一甲
北约代号:CSS-5 Mod-1
结构:两极
制导方式:惯性
射程:1800公里
燃料:高能复合推进剂
发射方式: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不详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机电部二院
打击对象:日本,印度
服役时间:1991年
东风二十一乙
北约代号:CSS-5 Mod-2
射程:2700公里,
制导方式:惯性
燃料:高能复合推进剂
发射方式: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不详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机电部二院
打击对象:日本,印度
东风二十一丙
北约代号:CSS-5 Mod-3
射程:32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雷达成像,末端制导
燃料:高能复合推进剂
发射方式: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2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机电部二院
打击对象:大面积移动目标
东风二十一甲淘汰了聚硫凝固橡胶推进剂,采用更先进的高能复合推进剂。
东风二十一发射单位的六辆卡车减少到三辆,减轻了后勤的负担。
东风二十五
结构:两级
射程:1800-2700公里
燃料:高能复合推进剂
制导方式:惯性,合成孔雷达成像
圆周偏差率:20-4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机电部二院
打击对象:台湾
东风二十五是在二十一基础上改进的中程导弹,它采用了类似美国80年代潘兴-II中程导弹的合成孔雷达成像辅助制导,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
东风二十五的弹头舱能够携带三枚分导式核弹头,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携带多枚弹头的中程导弹
远程地地弹道导弹
东风三十一甲,甲一(东风三十五)
北约编号:CSS-9
结构:三级
燃料:固体
最大射程:>11000公里
质量:23吨
弹头当量:5-8枚1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GPS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井射) 150公尺(机动)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固定井发射
研制单位:机电部一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欧洲地区
东风三十一乙,乙一,乙二
北约编号:CSS-9
结构:三级
燃料:固体
射程:8000-10000公里
质量:17吨
弹头当量:3-4枚1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GPS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井射) 150公尺(机动)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固定井发射
服役时间:1991年
研制单位:机电部一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欧洲地区
东风三十一丙,丙一,丙二, 丙三
北约编号:CSS-9
结构:三级
燃料:固体
射程:8000-10000公里
质量:19吨
弹头当量:3-4枚1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GPS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井射) 150公尺(机动)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固定井发射
研制单位:机电部一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欧洲地区
东风三十一共三型九种(包括验证弹),分别为,三十一原型 甲,甲一,乙,乙一,乙二,丙,丙一,丙二, 丙三
东风三十一的前身是东风二十三,1978年立项,内部代号203号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苏联欧洲地区的固体燃料远程导弹,用来代替东风四液体燃料远程导弹。1984年因为新技术的注入换项,代号新203工程,并且重新命名为东风三十一。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铸造技术一直是研制固体洲际导弹的瓶颈难题,研制过程中一次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弹体在弹射过程中发生爆炸,当场炸死炸伤数十人。经过我国军工科技人员不懈努力,终于掌握了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铸造技术,东风三十一原型于1988年定型试射成功.
原型是验证弹,没有进行部署。
1991年苏联解体,中美关系恶化,东风三十一失去它原有的打击目标苏联,而它的射程却不足以覆盖美国全境,为了保持对美国的战略威摄,国防科委提出了东风三十一增射计划。甲型又称东风三十五,没有公开展示过运输或发射装置。东风三十一甲是所有东风三十一型号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其中某些技术将被直接应用在东风四十一上。东风三十一甲的载车为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QXPW4,ZX-TJ-2000型牵引车,配置V-12缸增压风冷发动机。
乙一,丙二是地井型号,部署在长城工程的坑道和地井中,它们的部署情况也没有公开过。
丙一是平原机动型号,也是50周年国庆阅兵展示的型号,发射筒表面除了竖立液压装置外没有装配卡钳,也没有加强筋固定,主要部署在东北,华北地区,打击对象为美国。
乙,乙二,丙三是山地机动型号,主要部署在华中,华东地区,它们的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底盘悬挂较高,发射筒采用了加强筋固定,并安装了两副卡钳,主要考虑到南方丘陵地带路面质量的因素而起到稳定作用,打击对象为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也兼顾打击前苏联的欧洲地区。
东风三十一的圆周偏差率没有公开过,但是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井射型号的圆周偏差率约100公尺,机动型号的命中精确度比井射型号差,估计在150公尺左右
东风三十一携带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具有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能够摧毁包括美国“民兵-III”抗压加固地井和北美战略防空司令部等
2001年底,东风三十一完成换装,东风四全部退役。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
北约编号:CSS-10
结构:四级 (三级+弹头舱)
燃料:固体
射程:14000公里
质量:40吨
弹头当量:12枚15-30万吨分导式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载计算机,光纤陀螺,GPS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
平台:加固地井发射,公路机动发射,铁路机动发射
发射方式:热发射
服役时间:1998年
研制单位:机电部一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
东风四十一于1984立项,内部代号204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美国本土任何一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用来代替东风五液体燃料洲际导弹。
东风四十一于1991年解决固然燃料问题,1995年进行首次高弹道试射,1998年定型,东风四十一研制工作历时十四年。
东风四十一原计划参加1999年10月1日的阅兵,但是因为当时载车未能得到解决,所以被中央军委取消。
东风四十一同年又进行过计算机模拟的全程试射,打击美国本土目标,获得成功。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是我国研制的一种先进的多弹头洲际导弹,固体燃料,四级结构。东风四十一能够携带十二枚分导式核弹头,最大射程一万四千公里。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和地井加固发射三种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机动平台为储存-运输-发射一体化三用拖车,由国产三用高机动牵引车牵引,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置于拖车的弹舱内,拖车装有两扇对折舱门,在运输状态下曾封闭状态,发射前舱门通过液压装置开启。由于东风四十一弹体重量巨大,已经达到了公路机动平台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放弃了较复杂的冷发射而采用热发射,与冷发射相比,热发射对导弹本身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质量要求较高,但是节省了发射载车上的有限空间。
摧毁美军一个抗压加固地井,需要圆周偏差率100公尺的50万吨当量热核弹头一枚,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的主要打击大面积软目标,也兼顾打击硬目标。
巨浪二远程潜地弹道导弹
北约代号:CSS-N-4
结构:三级
燃料:固体
射程:约12000公里
质量:19吨公路
弹头数量:5-8枚分导式核弹头
弹头当量:10-20万吨(具体数据不详)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GPS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
平台:潜射;09-4级战略导弹核潜艇,09-2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改)
服役时间:199X年
研制单位:机电部二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
巨浪二是东风三十一甲(三十五)的潜射型号,最大射程约一万两千公里,携带五至八枚分导式核弹头。
它的载体为我国09-4级大型战略导弹核潜艇,该艇具有十八具发射筒,估计水下排水量在一万八千吨左右。
中国未来核武发展计划展望篇
中央军委批准扩充我国目前现有核武器的载具数量的四倍至六倍,2010年底完成
包括??
继续改进现有的一种陆地机动多弹头洲际导弹(DF-41改DF-45?)
继续改进现有的一种陆地机动多弹头远程导弹 (DF-31)
完成一种固定井射重型多弹头洲际导弹(即DF-51,我国第一种重型洲际导弹,两级固(液)体火箭发动机,运载负荷约一万公斤,最大射程约一万五千公里,能够携带14枚50万吨或8枚100万吨的热核弹头,部署加固地下井。该弹采用外层空间小动能变轨技术,改进固体燃料,缩小弹体,发射平台。改进后的41将代替31的作用,41全部机动部署部署。DF-51是固定地井发射的重型多弹头洲际导弹,代替41的井射型号)
完成一种核潜艇发射的战略远程导弹(即DF-41潜射型J2-乙,又称“新东风下海”)
继续改进现有的一种陆地机动中程导弹(DF-21)
继续改进现有的一种陆地机动三弹头中程导弹(DF-25)
完成一种新机动中程导弹(DF-23,该弹是一种机动部署,高度精确打击的中程弹道导弹,有望代替现役的“DF-21”中程导弹)
完成一种多用途战略巡航导弹(型号名字不详)
目标:
确保在世界任何(核)大国的突然核打击下生存下来,同时对世界任何两个(核)大国施行一次毁灭性核报复;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国防科委下达的文件都一致提出全球到达,洲际投送,积极防御美国霸权主义的挑衅。
2009-9-22 23:45: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魔天道 于 2009-9-23 01:01 编辑

东风-1战术导弹
东风-1(R-2)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推进剂:单级液氧+酒精等液体燃料
  射程:600公里
  弹长:17。7米
  弹径:1。65米
  弹重:20。5吨
  弹头:常规高爆炸药
  制导:惯性+无线电
  精度(CEP):数公里


东风-2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推进剂:单级过氧化氢+ 酒精液体燃料
射程:1,300公里;DF-2A为1,500公里
弹长:20。9米
弹径:1。65米
弹重:29。8吨
弹头:1,500公斤常规高爆炸药;
一枚1,290公斤的2万吨级
当量核弹头(DF-2A)
制导:惯性陀螺电解积分仪
精度(CEP):1,500米-3,000米
东风-2型是我国第一种正式装备部队的弹道导弹。东风-2型是一种机动发射、单级、使用液体燃料、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首发试验于1965年。东风-2型导弹的开发目的是拥有打击日本国土的能力。估计生产了160枚东风-2型导弹,目前该弹已被东风-3型所取代。


东风3型(又称CSS-2)导弹
东风3型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射程1,700 英里,动力装置为液体火箭发动机,战斗部装4800磅常规高爆炸药或百万吨当量级核弹头。 风-3型是一种机动发射、单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可覆盖菲律宾的美军基地。该型导弹据估计于1969年开始服役,携带一枚当量约100-300万吨的核弹头。1986年7月,大陆开始了对东风-3型多弹头系统的研究。改进后的型号据信可以携带多弹头,当量约5-10万吨,分别攻击不同的目标。东风-3型也可以携带重达4800磅的常规高爆炸药。大陆在80年代估计生产了90-120枚东风-3型导弹,正逐步被东风-21A型所取代,目前最多还有40枚部署现

东风4型洲际导弹
东风4型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射程2900英里,动力装置为两级液体火箭发动机,战斗部可装核弹头。    东风4型导弹也是一种机动发射、两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可以覆盖关岛的美军基地,经改进后射程可以覆盖莫斯科。

  据大陆官方报道,解放军的第二炮兵部队在1985年对该型导弹的控制软件作了改进,在命中精度上得到了一定提高。大多数东风-4型导弹储藏在山洞里,战时必须先移至露天,花两个小时灌装好液体燃料后才能发射。估计有30枚东风-4型导弹正服

东风5型(又称CSS-4型)导弹
东风5型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射程8000英里,动力装置为两级自携式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战斗部可列装核弹头。
  东风-5型也是一种使用液体燃料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进行了首次试验。该型导弹射程可以打击到美国的西部区域。

  在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该型导弹自身携带液体燃料(无须战时灌装),贮存于地下发射井中,随时可以发射。1986年,东风-5型导弹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该型导弹的装备数目是一个迷,大概在20枚到150枚之间,这是因为特意隐藏了该型导弹的部署,以提高战时的生存率


东风11短程地地导弹(East Wind-11/M-11)
性能:车载流动地地导弹,出口型称M-11
  研制国家: 中国

  使用国家: 中国等

  服役时间: 1992



  长: 9.75米          体直径: 80厘米

  有效载荷:800千克单弹头    发射重量: 3800千克

  弹头: 高爆弹头或 9万吨当量核弹头

  制导: 惯性制导+终端控制   推进: 1级固体发动机

  射程: 280千米       精度:60米圆概率误差


东风15中程弹道导弹
性能:车载流动地地导弹,出口型称M-9
研制国家: 中国            使用国家: 中国,伊朗,巴基斯坦等

服役时间: 1991            长: 10.0米

体直径: 100厘米           有效载荷:500千克单弹头

发射重量:6000千克        弹头: 高爆弹头或 9万吨当量核弹头

制导: 惯性制导+终端控制

推进: 1级固体发动机

射程: 600千米

精度:300米圆概率误差



  东风15(M-9)型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加末端修正方式,长度约30 英尺,射程370 英里。动力装置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命中精度:误差半径 300-900 英尺。战斗部装1100磅常规高爆炸药或9万吨当量级核弹头。

  东风-15,又称M-9, 是我国自行发展、可机动发射的战术导弹,采用与美国Pershing I-A型导弹类似的惯性制导方式。末端GPS制导系统也正在发展中,命中精度将提高到300英尺内, 对特定目标提供足够的命中精度。据称其改进计划得到了以色列的技术帮助。


东风-21洲际导弹
推进剂:两级固体聚硫橡胶
  射程:1,700公里;
  1,800公里(Mod1);
  2,700公里(Mod2);
  3,000公里(Mod3)
  弹长:10。7米
  弹径:1。4米
  弹重:14。7吨
  弹头:一枚600公斤的30万吨级
  当量热核弹头或电磁脉冲弹头
  制导:惯性陀螺+弹载计算机
  精度(CEP):300-500米
   
   
  服役情况:东风-21主要有三种型号服役;早先服役的Mod1射程为1,800公里,酬载600公斤,估计它的核威力在250到300kT之间,中国在制造了大约100枚以后已经停产,为因应台海局势已经有相当部份的部队改装了常规弹头;改良后的Mod2(DF-21A)射程增至2,700公里,量产持续中;最新型的Mod3为穿破TMD和NMD的保护伞再作精进,拥有精密导引与主被动突防辅助装置,再入大气层部有气动翼面控制弹道,虽机动力和战机相比拉不到几个G,好在马赫10的速度大大缩小了拦截导弹的误差容忍度,使其升空迎击时错之丝毫,差之数里。其CEP可降到50米左右。整体表现Mod3已经接近于美国已拆毁的潘兴II式导弹,在阅兵式上公开展视Mod2后,可能已经服


东风31型洲际导弹
东风31型导弹性能:
  基本外形:3节             长度:10米

  直径:3米               重量:20吨

  推进燃料:固体             研制时间:1983年

  首次试射时间:1992年4月29日

  部署形式:流动             射程:最远达8000公里

  弹头重量:700公斤          命中半径:500米

  发射预备需时:10至15分钟        速度:每秒1公里

  费用:约300万美元

  载重: 一枚100万吨核弹头或3枚各重9万吨多弹头核弹



东风-31是采用固体燃料的3级机动导弹,射程可达8000公里,携带一枚700公斤相当于1百万吨级的弹头。东风-31有限射程的洲际弹道导弹可以为中国提供很强的打击能力。而且各阶段的反制导弹方式十分先进,从发射前的机动到导弹的末端飞行,拦截都将非常困难。
就象巨浪-1导弹建立在东风-21导弹的基础上那样,东风-31和巨浪-2实际上是同一类型的导弹,一个部署在陆地上,另一个部署在海洋上。东风-31的前2级推进器是采用了被取消的东风-25常规中程弹道导弹的技术,而东风-41则在继续使用这2级发动机的基础上,加装了1级更大的推进器。自从1983年底2米周长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后,这些导弹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导弹的尺寸和性能已经接近美制的3级固体推进器多弹头三叉戢C-4远程导弹。东风-31近5000英里的射程已经可以有效的打击美国西海岸的任何目标以及北部山区的几个州。据估计导弹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部份俄罗斯现役导弹的技术。其中包括改进的机动发射平台(TEL),导弹和弹头上采用的先进材料,导弹冲破防御系统时使用的假弹头,以及改良的固体推进设备。

东风-31是由中航集团公司,二炮,和其它的科研单位联合研制的。1993年3月中航把导弹的发射任务交给了二炮。这种新式导弹在最终设计定居后将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东风-31的发展项目是高起点,为北京(指中国政府)提出了许多技术上的挑战。中国在制造固体燃料发动机和分离燃料与导弹时曾经遇到不少挫折。在东风-31研制的最后阶段发生过多次延迟,但预计将在世纪结交之时完成部署。。在1996年时就预计东风-31将于1998年服役,1999年可以证实东风-31最早可能于2002-2003年正式的形成战斗力。
从东风31公开的资料上看,1998年(美国空军)国家航空情报中心标明东风-31还未完成飞行测试。根据有关的信息和东风-31还在进行中的不断改进,估计东风-31的许多部件将进行先期的测试,最后再进行导弹的整体测试。


外界普遍的猜测导弹的第一次试验是于1992年4月29日完成。由于导弹部件的质量问题,在发射升空后爆炸。第二次试验也以失败告终。但1995年后连续4次试验成功。1995年11月10日和1996年1月10日的试验中,导弹携带了外大气层的模仿运载器。东风-31的第4次成功试验是于1996年12月28日在山西的某一基地进行。1997年12月中旬东风-31在Wuhai基地的发射台上被观测到,随后即进行了飞行测试。同月东风-31还进行了从潜艇发射管中的模拟测试。1998年12月进行了一次“软发射”。1999年8月2日,中国成功的在山西Wuzhai二炮基地发射了一枚东风-31,导弹下落点位于新疆的LopNor(?)。中国在1998年下半年进行的一系列发射准备期间,美国派遣了USS观测岛号海军侦查舰停泊在西太平洋实施了监视,但中国的导弹并没有向海上方面发射。1999年10月1日中国50年大庆典上举行了规模最大的阅兵式,展示了许多新的武器装备,出动了11000名官兵,17对地面阵容,25对方队,和包括132架飞机参与的10次排队表演。东风-31也在其中,不过导弹被装在巨大的发射管内。


在东风-31完成部署后,中国会逐步的淘汰现役的东风-5洲际导弹。中国的洲际导弹力量将转向公路机动发射,以此增强核导弹的生存能力以及对与反导弹措施的抵制。目前急需的是东风-31的机动发射平台改进。现有的发射平台可能受到地面环境的限制。改进后的底盘将加强在野地环境中的机动性能。这些改进措施将使导弹更难被发现,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生存性。美国情报机构以及在北京南圆的东风-31工厂附近拍摄到了白俄罗斯造的六轴轮机动发射车照片。白俄罗斯的MAZ发射车底盘曾经用于前苏联的SS-20中程弹道导弹。中国不太可能直接把东风-31装到这种发射车上,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良,其中包括了全轮独立悬置,驾驶员控制的中央轮胎充气装备,大号轮胎,等等。中国还可能把其现有的机动发射平台技术移植到MAZ发射车上,是其主要性能都能有所提高。

东风31主要性能指标:

基本外形:3节 长度:10米直径:3米 重量:20吨
推进燃料:固体 研制时间:1983年 首次试射时间:1992年4月29日
部署形式:流动 射程:最远达8000公里 弹头重量:700公斤

命中半径:500米 发射预备需时:10至15分钟 速度:每秒2.5-3M
单价:约300万美元 载重:一枚700公斤,当量为100万吨核弹头或3枚各当量为9万吨多弹头核弹

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东风31的运载车再度经过改良。来自白俄罗斯的消息来源称,若干年前开始,他们和中国建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帮助中国设计、制造供弹道导弹使用的运载车。刚刚亮相的东风31发射车外形完全类似苏联SS20 IRBM使用的12X12MAZ547V竖立发射系统。
   
  报道强调东风31在换装新型运载车之后,外形更加接近SS20。为提高越野性,新的东风31发射筒以十条左右的加强筋进行了加固。由轮胎直径以及发射车长度推算,新东风31发射筒尺寸在二十米左右。比一九九九年天*安*门展出的东风31长度略长,显示它可能属于改良型,增大了射程,也许就是传闻已久的东风31A。另一方面来自华盛顿的情报专家分析新的DF31运载车也许不具备机动竖立发射的能力,仅仅用于运输。


东风-41洲际导弹
根据80年代初提出的大规模毁灭性核报复,国防科委向航天部第一设计院下达了研制固体燃料多弹头洲际导弹的命令
  东风四十一于1984立项,工程编号204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美国本土任何一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用来代替东风五液体燃料洲际导弹。
   
  东风四十一于1991年解决固然燃料问题,1994年进行首次高弹道试射成功定型,东风四十一研制工作历时十年。
   
  东风四十一原计划参加1999年10月1日的阅兵,但是因为当时载车未能得到解决,所以被中央军委取消。
   
  东风四十一同年又进行过计算机模拟的全程试射,打击美国本土目标,获得成功。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是我国研制的一种先进的多弹头洲际导弹,固体燃料,两级结构。东风四十一能够携带十二枚分导式核弹头,最大射程超过一万四千公里。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和加固地井发射三种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机动平台为陕西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sx-4320重型牵引车,集储存-运输-发射一体化三用拖车,导弹置于拖车的弹舱内,在运输状态下曾封闭状态,拖车装有两扇对折舱门,发射前舱门开启,导弹通过液压装置起竖发射。由于东风四十一弹体重量巨大,已经达到了公路机动平台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放弃了较复杂的冷发射而采用热发射,与冷发射相比,热发射对导弹本身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质量要求较高,但是节省了发射载车上的有限空间。严格地讲,东风四十一在设计上可以理解成东风三十一的放大,新技术的验证弹,是一种过渡产品,所以不会大量部署。
   
   
  推进剂:三级固体燃料
  射程:14,000公里
  弹长:17。5米
  弹径:2。2米
  弹重:20吨
  弹头:一枚1,2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或6枚200公斤3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制导:三轴液浮惯性陀螺+数字式空间计算机
  精度(CEP):100-200米
2009-9-22 23:51: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东风-1号(DF-1)近程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根据苏联P-2导弹仿制的近程地地战略导弹。1958年4月开始仿制,1960年11月5 日试射成功。导弹全长17.68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0.4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1300公斤的高爆弹头。该导弹没有实战部署过。但是中国通过仿制P-2导弹建立了导弹研究体系,培养了一批导弹专家
  
东风-2号(DF-2)中程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地战略导弹,1964年6月29日试射成功,1966年装备部队,现已全部退役。
  推进剂:单级过氧化氢+酒精液体燃料
  射程:1300公里;DF-2A为1500公里
  弹长:20.9米
  弹径:1.65米
  弹重:29.8吨
  弹头:1500公斤常规高爆炸药,一枚1290公斤的2万吨级当量核弹头(DF-2A)
  制导:惯性陀螺电解积分仪
  精度(CEP):1500米-3000米
  
东风-3号(DF-3)中程地地战略导弹

  
  东风-3(DF-3/CSS-2)型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地战略导弹。1966年12月 26日首次试射,1971年5月服役。它是一种机动发射、单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该型导弹据估计于1969年开始服役,携带一枚当量约100-300万吨的核弹头。1986年7月,大陆开始了对东风-3型多弹头系统的研究。改进后的型号据信可以携带多弹头,当量约5-10万吨,分别攻击不同的目标。东风-3型也可以携带重达4800磅的常规高爆炸药。大陆在80年代估计生产了90-120枚东风-3型导弹,正逐步被东风-21A型所取代,目前最多还有40枚部署现役。
  推进剂:单级硝酸和偏二甲基液体燃料
  射程:2650公里;2800公里(DF-3A)
  弹长:24米
  弹径:2.25米
  弹重:64吨
  弹头:1500公斤常规高爆炸药;一枚1290公斤的2万吨级当量核弹头
  制导:惯性陀螺积分仪
  精度(CEP):1500米-3000米
  
东风-4号(DF-4)远程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研制的第一代远程地地战略导弹。1970年1月30日试射成功,1980年服役。东风-4 型是一种机动发射、两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可以覆盖关岛的美军基地,经改进后射程可以覆盖莫斯科。据大陆官方报道,解放军的第二炮兵部队在 1985年对该型导弹的控制软件作了改进,在命中精度上得到了一定提高。大多数东风-4型导弹储藏在山洞里,战时必须先移至露天,花两个小时灌装好液体燃料后才能发射。估计有30枚东风-4型导弹正服现役。
  推进剂:两级硝酸和偏二甲基液体燃料
  射程:4,000公里;4,750公里(DF-4A)
  另一说为7,000-10,000公里。
  弹长:28米
  弹径:2。25米
  弹重:82吨
  弹头:一枚2,200公斤的300万吨级
  当量热核弹头。另有指出DF-4可
  能装有集束或分导弹头。
  制导:捷联式全补偿惯性制导
  精度(CEP):1,370米
  
东风-5号(DF-5)洲际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1980年5月18日全程飞行试验成功。东风-5是一种储存在固定发射井中的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9月首次试验,1981年服役。在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13000千米),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1986年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东风-5是中国威慑美国的主要战略武器。
  推进剂:两级液体燃料
  射程:12000公里;15000公里(DF-5A)
  弹长:32.6米;第一级长20.5米,第二级7.5米,弹头及附件长4.6米
  弹径:3.35米
  弹重:183吨
  弹头:一枚3000公斤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一枚3200公斤4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DF-5A)
  制导: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空间计算机
  精度(CEP):500~3500米
  准备时间:30~60分钟
  
东风-21号(DF-21)中程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在巨浪-1号潜地导弹基础上发展的第二代中程地地战略导弹。1985年5月20日试射成功,1989年定型。导弹全长10.7米,弹径1.4米,起飞重量14.7吨,采用二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1800公里,2700公里(东风-21A)。可携带1枚600公斤的威力为3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500米。
  
东风-31号(DF-31)洲际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研制的第二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1995年5月29日试射成功。导弹全长13.4米,弹径 2.2米,起飞重量17吨,采用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和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8000公里。可携带1枚700公斤的威力为100万吨 TNT当量的热核弹头或3枚威力为9万吨TNT当量分导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500米。
  东风-31共四型八种(包括验证弹),分别为,三十一原型,甲,甲一,乙,乙一,乙二,丙,丙一,丙二,丙三。
  东风-31的前身是东风-23,1978年立项,项目编号203号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苏联欧洲地区的固体燃料远程导弹,用来代替东风-4液体燃料远程导弹。1984年因为新技术的注入而换项831工程。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铸造技术一直是研制固体洲际导弹的瓶颈难题,经过我国军工科技人员不懈努力,终于掌握了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铸造技术,于1988年设计定型,1989年生产出第一枚原型弹,命名为东风-31。
  东风-31的载车为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zx-tj-2000型牵引车,配置v-12缸增压风冷发动机。,八轴牵引车要求200吨牵引力,于1996年引进白俄罗斯技术,十五所绘制载车图纸,三江航天集团孝感生产底盘,采用德国道依茨发动机,由zf生产的变速箱和液力变矩器,全轮随动转向,油气弹簧独立悬挂,验收要求顺利通过二级地形,即离开公路的沙石路面,东风-31甲是东风-31的增程弹,所有东风-31型号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其中某些技术将被直接应用在东风-41上。东风-31甲的牵引车做出了重大调整,东风-31牵引车使用汽车柴油发动机,而东风-31甲的牵引车使用了功率更大的船用柴油发动机,仅仅散热器就有两米高。
  乙一,丙二是地井型号,部署在长城工程的隧道和地井中,它们的部署情况也没有公开过。
  丙一是平原机动型号,也是50周年国庆阅兵展示的型号,发射筒表面除了竖立液压装置外没有装配卡钳,也没有加强筋固定,主要部署在东北,华北地区,打击对象为美国。
  乙,乙二,丙三是山地机动型号,主要部署在华中,华东地区,它们的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发射筒采用了加强筋固定,并安装了两副卡钳,考虑到南方丘陵地带路面质量的因素而起到稳定作用,打击对象为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也兼顾打击前苏联的欧洲地区。
  东风-31的圆周偏差率没有公开过,但是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井射型号的圆周偏差率约100公尺,机动型号的命中精确度比井射型号差,估计在150公尺左右。
  东风-31携带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具有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能够摧毁包括美国民兵-Ⅲ抗压加固地井和北美战略防空司令部等。
  2001年底,东风-31完成换装,东风四全部退役。
  推进剂:三级固体燃料
  射程:8000公里
  弹长:13.4米
  弹径:2.2米
  弹重:17吨
  弹头:一枚1000公斤的1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或3枚9万吨级当量分导热核弹头
  制导:惯性陀螺+弹载计算机
  精度(CEP):300-500米
  准备时间:10~15分钟
  东风-11号(DF-11/CSS-7,出口型称M-11)近程地地战术导弹
  中国研制的近程地地战术导弹,其出口型称M-11。1985年开始研制,1992年定型生产并出口。东风-11是一种车载机动短程战术弹道导弹,1985年研发,1992年服役。
  推进剂:单级固体燃料
  射程:300公里
  弹长:9.75米
  弹径:0.8米
  弹重:3.8吨
  弹头:一枚8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制导:惯性陀螺+弹载计算机,同DF-15改良型
  精度(CEP):600米,150米(改良型)
  
东风-15号(DF-15/M-9)近程地地战术导弹

  
  中国研制的近程地地战术导弹,其出口型为M-9。1984年开始研制,1988计定型,1991年服役。导弹全长9.1米,弹径1米,起飞重量6.2吨,采用一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一枚500 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TNT当量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米、100米(改良型)。
  
东风41弹道导弹(DF41)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同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的研究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在一九九五年五月东风-31导弹试射前,东风-41导弹就进行过高弹道试射。东风-41洲际导弹射程达一万四千公里,主要是威慑美国用的。
  东风-41洲际导弹同东风-31导弹的差异主要是第三级运载火箭的不同,东风-41的第三级火箭推力更大。东风-41洲际导弹也能够配载导弹头,也采用地面车载机动发射,也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2009-9-22 23:53: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东风系列导弹的发展历程

  
  1956年,毛泽东第二次访苏之际,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向毛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面对毁灭整个地球的可能,核武国家在考虑是否走向正面冲突的时候势必将会投鼠忌器。而毛却立即做出正面反驳,“原子弹并没什么了不起,我看它也是纸老虎”。赫鲁晓夫没有听懂毛泽东的话。以至许多年后,在他的回忆录里,他仍然引用这段话,并且认定毛泽东是“疯子”、“战争狂人……”波兰的哥穆尔卡也曾抱怨地说:“你们中国人多,可我们波兰呢?我们只有5000万人口,叫我们怎么个死法?”他也没有听懂毛泽东的话。但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听懂了,他曾叹息着对白宫办公厅的主任杰里帕森斯将军说:“原子弹的最大威力是在发射架上,而不是飞出去之后。毛泽东是一个极难对付的人物,恐吓、威吓对他没有用。”
  毛一回国就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当然少不了先介绍一下访苏的情况和当前国际形式,但更重要的是向与会者指出“苏联这张核保护伞靠不住,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核武器这个东西。”发展核武器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决议被正式提到了日程上来,当时的聂荣臻元帅被任命负责相关事宜。其实,早在1954年中国炮轰金门时,苏联对美连连要挟将对华动用核武就已经显得踌躇不定。最后,中国在得不到老大哥支持,孤立无援下只得与美签署停火协定,使得统一祖国大业终成为国人心中永久的痛。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九日,来自全军各部队及科研单位的六百多名干部、战士组建了地地导弹训练大队。一九五九年六月,根据导弹训练大队的训练情况,中央军委决定撤消导弹训练大队,组建成两个战略导弹部队战斗营。一九六0年三月十八日,其中一个营在西北某市的一所炮兵学校正式成立。这便是中国“导弹第一营”,也是亚洲诸国中最早的一支战略导弹部队。
  50年代初期,中国为了发展核武器,请求苏联给予援助。在中苏关系正常化时期,苏联给予了中国某些技术援助,对中国核工业建设的起步起了重要作用。但苏联的援助是有保留的,所提供的并不是军事方面的援助。而且,赫鲁晓夫提供援助的目的,就是要控制中国,让中国跟着他的指挥棒转。到50年代末,赫鲁晓夫这一企图失败后,便背信弃义,撕毁合同。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又照会中国政府,决定自1960年7月28日到9月1日,撤走全部在华苏联专家。赫鲁晓夫扬言,要把已经向中国提供的设备,变成一堆废铜烂铁。他还恶狠狠地说:有些人不愿意参加核保护伞,要自己搞,我看不仅得不到原子弹,到头来连裤子都穿不上。
  到了60年年底,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地地弹道导弹,它基本上就是苏制R-2的国产型,毛主席亲自将导弹命名为“东风-1号”。但是因为导弹燃料中的液氧无法长期储存,也不便于运输。因此东风-1的意义主要还在于培养导弹技术人才,积累技术储备,并没有装备部队。实际上,钱学森领导下的导弹研究院就是在仿制R-2的过程中成长壮大为一个上万人的研究机构的。
  一九六三年,中央军委又作出决定:建设战略导弹阵地。一年后,有关方面形成了关于在北国某地建设第一个导弹阵地的报告。当时的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带领一班人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深入原始山林实地考察。九月二十八日,组建第一个战略导弹阵地的命令正式下达。
  1964年10月16日15时(北京时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使用核武器的基本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与此同时,东风-2的研制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当中。1962年春,第一枚东风-2制造出厂,但在甘肃酒泉基地的试射时发生严重事故,导弹发动机起火,整个导弹在发射台附近坠毁爆炸。在之后的4年中,东风-2不断改进,终于定型并列装,成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的第一种地地(核)导弹。至1969年止,中国生产了约100枚东风-2,其中90枚为A型。目前东风-2已全部除役,仅留30枚作为战备弹封存入库。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于1966年7月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来自全军八十八个单位的数万精兵,装备着我国第一代自研地地导弹,也带着祖国和人民的神圣寄托,陆续向祖国各地的大山密林秘密开跋。
  一九六六年十月十九日,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在北京主持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会议,导弹与原子弹 “结合”前的工作会议。面对到会的科学家、将军和有关负责人,周恩来庄严宣告:中国核爆炸成功后,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无非是说我们光有原子弹,没有运载工具,我们要用导弹把原子弹打出去,用行动来回答舆论的挑战!8天后,中国便成功进行了首次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这枚载有核弹头的东风-2导弹从双子城基地发射,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高度爆炸,聂帅亲临现场指挥。自此,二炮真正具备了核威摄的能力。
  根据一些中外史料的阐述,这个时期中、苏两国因为争夺共产国际的领导地位而渐行渐远。与此同时,中国又成功试爆了氢弹并进行了东风-3的首次试射。
  两国之间的矛盾越趋尖锐,终于在1969年3月2日中、苏在珍宝岛上爆发了正面武装冲突。中国得到情报该次冲突不仅是精心策划的,而且苏联正考虑以此为借口,动用核武器对中国"为数不多的核设施"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的突袭。毛一面将南方的两个方面军北调,增强对苏的正面防御,一面将华北的战略资产南迁分散。中央一声令下,二炮这支刚组建不久的年轻部队开进了中原古岭、南疆密林、西部高原……于是,一批批不同型号、不同发射方式、不同样式的能打、能防、能贮存、能指挥、能生活的战略导弹阵地,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
  1984年,正值中国庆祝35周年国庆之际,未洗征尘的二炮部队官兵忽然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时的战略导弹部队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了,不仅中、短程战术导弹已经遍地开花,一百多吨重的巨型洲际导弹更是看了令人肃然起敬。这次空前的武力展示极大地提高了二炮的可信度,更提高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令国人也为之一振。
  发展至今,二炮已经壮大成为一支拥有多种高科技作战手段和高素质人才的现代化核打击力量,共辖官兵12万人,其中导弹部队5万、技术装备部队17,000人、工程兵2万、防化兵5,000、通信兵5,000人、后勤保障单位2万人、训练科研1万人。全部队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军官占军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所有军事主官都是大学毕业生。现任二炮司令员为杨国梁上将,政委隋明太中将,另外还有4名中将副司令员,分别是栗前明、潘日源、邹永钊、赵锡君。
  日常管理上二炮部队隶属总参,实则是一支直属中央军委的特种战略部队,自1974年起就一直是一个独立于三军外的独立军种。其司令部设在北京,另有一个预备地下指挥所,位于陕西省太白。其下分为6个军级基地(注:沈阳和兰州军区2个,北京和成都军区各1个),下辖17个导弹发射旅及一个独立团,在全国有超过70余处导弹发射基地;另外尚包括早期预警部队、通信团、警卫团、技术支援团等单位。已知的二炮试验和培训基地有三处,分别是甘肃的五威、双子城和山西的五寨。
  二炮官兵的军政素质在全军中是属一属二的,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手中操纵的是高科技兵器,更因为二炮是一支悠关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特种核战略部队使然,从挑选官兵到日常训练都是以最高标准严格要求,完全从实战出发,一丝不苟。另外,值得称道的就是二炮的超前训练,即在武器定型之时也是培训展开之日,当武器下发到部队的时候,往往当年就形成了战斗力。
  七十年代中期,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组织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导弹团远距离机动作战实弹发射演习,演练了走、藏、打的全过程。八十年代初,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又成功进行了首次规模庞大的合成训练战役演习,检验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从塞外高原到风雪山区,从深山峡谷到荒野密林,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一次次的演练中羽翼渐丰。近5年来二炮部队的战略导弹发射成功率更达百分之百,精确度比过去大幅度提高。官兵指挥操作高科技兵器的熟练程度显著提高,精通武器装备原理和内部结构的士兵专家与日俱增。
  一九九六年五月,第二炮兵第四次科技大会召开,“神剑人才工程”正式启动。短短几年时间,战略导弹部队专家方阵成为科技奋飞的“领头雁”;三级技术尖子人才库汇聚了大批科技精英;导弹技术专家相继进入作战部队决策层;大学生士兵群体出现在导弹训练场、发射场。目前,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拥有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优秀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部队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军官占军官总数的85%,所有军事主官都是大学毕业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二炮严守军纪,经受住了外部世界的侵蚀,没有一台车、一个兵参与到经商的大潮中去,为全军树立了标兵典范。
2009-9-23 00:06: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东风系列导弹的部署情况

  
  据西方保守的估计,二炮现有东风-3导弹120枚,其中有80枚为A型,发射载具为40,发射基地40个,在美军撤离菲律宾后,东南沿海的第二军动向不明,第六军现有3个旅面向印度,另有第三军驻云南的一个东风-3旅负责东南亚地区。东风-3将于2002年逐步除役,全面换装机动型的东风-21;东风-4共部署了30枚,主要部署在湖南、河南和青海等地的洞穴中,目标为美国、俄罗斯和日本;根据美卫星侦察,东风-5只部署了26枚,主要分布在河南洛宁和河北宣化的发射井中,但是,美国人对“长城工程”内东风-5的部署情况似乎了解的不多。中国还曾研制过射程为19,000公里和15,000公里的多弹头洲际导弹,命名为东风-6,东风-7,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有大量部署。我国新研制成功的东风-31甲型已经部署在福建地区,对象为美国西岸及其境外军事基地;东风-21部署有50枚,发射阵地主要在吉林、云南和安徽,打击对象有独联体、印度、蒙古共和国和日本;东风-15/11为90年代后重点发展的战术导弹力量,部署地区主要是华南沿海地区,对象主要是台湾和越南。到80年代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核武国,而到了20世纪末,根据外间流传的一份据说是中国内部的官方资料显示,中国已拥有超过2,350件各式核武器(陆、海、空三基),其中1,800件为战略核武,550件为战术核武,年产核武总数为140-150件。
  这里不能不提一下二炮建设的“长城工程”。1995年夏,解放军报一则不显眼的消息指出第二炮兵数万名官兵经过十多年浴血奋战修建的某重大国防工程胜利竣工。该人工奇景就是传说中的“长城工程”。根据某西方战略专家的推断,该工程是为了增强二炮部队的核反击能力而建造的一条总长为5,000余公里的地下网状走廊,地点可能是在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区。战略弹道导弹将在这个地下迷宫中游动部署,并从数百座真假混杂的地井群中发射。据该位西方专家推算,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可以轻易地赋予这座地下工事1,000公尺的土地覆盖,这还不包括任何人工加固层。如果用钻地核弹头对其进行攻击的话,将需要3枚500千吨当量的核弹头连续击中同一点方可击穿。即便熟悉整个工事的部署,再假设整个“长城工程”只有一公里长,仍将需要一万枚这样的核弹头才能保证完全摧毁它。当然,在现实中,这是非常不可能的!对于从60年代中就致力于开拓地下核工事的中国来说,太行山地区大概仅是全国核部署的三分之一!
2009-9-23 00:09:33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