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城 于 2009-8-27 12:15 编辑  但在波普尔的科学“证伪“当中,不完备的是检验方法本身:一切实验都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之上的,而这些条件是无法预先都知道的。所谓不断的"证实"或者是"证伪"一个科学论段,其实是不断发现这种科学论段所暗含的新的存在或者不存在的条件的过程.也就是视野不断拓宽的过程”。  http://www.trinity.edu/cbrown/science/duhem.html  问题正是出在这里:认为理论所表达的真理与理论如何产生的无关,亦即,对理论的论证与其产生的context无关,波普尔的这个出发点本身就需要论证。事实上,很多研究正是论证了这个出发点不成立。我们今天的许多认识,不仅有其历史起源,而且被这些历史起源所限制从而一直不能跃出这条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的轨道。  )。这仅是一种历史偶然性塑成的结果,但没有任何理由表明对物质的认识必须如此,不这样认识就无法产生繁荣、成功、并在相当程度上自恰的科学, 而且这种认识的确使得“身心二元论”成为哲学史上(其实也是科学中)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科学到底是怎么发展的,没有任何理由表明,我们所选择的理论和他们引起的一系列后果(即后继理论)比其它可能途经更“接近真理”。科学的发展依赖于路径(历史)。我们如今采用了什么理论解释世界,都和我们碰巧所观测的东西,和我们过去的理论,和我们尚未抛弃的基本假设和经验相关,路径不同,终点也就不同。不懂得这一点,只能造成对科学的误解,并如波普尔那样一味地强调科学与非科学的差别,对狭义科学一味崇拜。  然而人们所能做的任何科学理论与实验却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理论框架(包括公理)上的。 光的波动理论引导物理学家们做双缝衍射的实验,从而得到光是波的结论。偶然的光电效应的实验则令物理学家们重拾光的粒子理论。因为两种理论优劣难判而两种实验结果都不错,我们最终得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解释。可谁能说光不是其他什么东西呢?我们之所以没法从实验知道光还是其它什么东西,只因为我们的实验始终是受到我们的理论指导的, 而关于光是什么其它形式的理论尚未产生,我们便始终在波动与粒子两种表象中观测。一种理论在为我们指明一条道路的同时,也把我们的其它可能视线阻挡了。 爱因斯坦在一次谈话中曾经对量子力学的构造者之一的海森堡说:“正是理论决定了我们所能观测的东西。”科学作为我们所试图给予世界的解释,是永远依赖于我们的活动的,绝对客观只是一个神话。  当绝对客观的神话被破除了之后,科学方法论的神话也就受到了威胁。什么是“科学的”方法论呢?为什么“科学的方法论”是最高的方法论呢?为什么我们需要把各门学科都“科学化”呢?以我个人的理 解,科学从来不是探寻什么单纯的客观世界,而是同其它学科一样,是以自己的一种途径寻找人类看待世界以及与世界进行交流的方式。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它学科,作为有系统、有方法、有确定性和稳定性学问,本身并没有什么“不科学”可言,而是都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不同学科按照确定性程度不同排开,可以构成一个“科学的确定性谱系”(指spectrum,而非genealogy)。   
                
 
 
 2009-8-27 1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