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rotten 研究所
浮世绘
浮世”与“浮世绘”
浮世绘是日本德川时代版画艺术品种之一(主要品种),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
从其绘画素材看,70%以上内容是妓画(暂称为“美人画”)和伎画(暂称为“艺人画”),也就是说,作品主角是娼妓和艺伎,女性,裸体,性感美,色情是其标志性特征。用现代艺术眼光看,可算“人体绘画艺术”,但其中大量的性爱交媾题材尚不能与中国“春画”相提并论,缺少艺术性,技法拙劣,但对于欣赏性感美还是具有一些审美意义的。
浮世绘的艺术渊源,一来自绘画,师承了中国的“春画”,房中术绘画也;一来自文学,浸染了“浮世草子”(草子:小说),西鹤《好色一代女》《好色一代男》和近松《曾根崎情死》《情死天网岛》,是文学“浮世写”直接彰显,主题和题材无非色情和妓女(当然,文学价值与作品题材并非正比例关系)。
因此,“浮世绘”是一个绘画艺术的专有名词,有其特定的内涵外延。近现代西方人体绘画艺术借鉴了日本“浮世绘”主题和技法,这是积极的方面,有着艺术审美的价值。
“浮世”一词,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飘渺。即,此岸或秽土,即忧世或尘世。日本语言中自“浮世”一词出现开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艳事与放荡生活之意。
望文生义的理解“浮世绘”,想当然的以为就是关于尘世风俗的绘画,类似于中国《清明上河图》那种风俗画。再扩大到文学领域运用这个专有名词,泛化为关于尘世风俗的描写,则偏离约定俗成的语义越来越远,差不多等于是错别字了。搞绘画的人很难接受这样的定义,日本人当诧异一个日本词汇出口到中国以后居然发生了那么大的歧义。
参考文献:
(1)日本《浮世绘概斯》——田中喜著
(2)日本《德川时代的艺术与社会》——阿部次郎著
(3)日本《性与婚姻的冲突》——大井正著
浮世绘的发展:
江户时代,描写风景及百姓的风俗人情,主要是多彩的版画被称为“浮世绘”。此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当时描绘“浮世”的歌舞伎和花街柳巷的风俗。1670年菱川 师宣将单一墨色印刷的木版画卖出,故被称为“浮世绘”的创始人。浮世绘的特点是以木版印刷,大量生产,价钱廉宜,并易于购买。起初,市场上仅有单一墨色印的画(墨摺绘),但不久出现了[赤版],以红为主色,再加印黄 和绿,在日本绘画史上打开了新的境界。
18世纪中叶,由于歌舞伎的繁盛、木版技术的进步以及浮世画深受人们欢迎,铃木春信创造出彩色印刷的浮世绘----锦绘。于是以画美女而闻名的大师铃木春信、鸟居清长和喜多川歌磨先后出现。他们都能绘画出非常雅致而美丽的日本女性,但是他们的作品没有个性、缺乏活力,而且往往暗示出那是个颓废的社会。
东洲斋写乐也是一位有名的绘画家,他以高度的艺术性描绘出歌舞伎演员的 表情变化乃至内在的性格,但他的作品在他自己的时代并不太受欢迎。
正当人物和风俗的主体已近枯竭时,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为浮世绘带来了新的风格——风景画。葛饰北斋受到西洋铜版画的影响,立志风景画的创作,他在《富岳三十六景》,采用大胆的构图和色彩,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此后描写了各地的名胜系列画。安藤广重在《东海道五十三次》的系列里,以叙情的笔调丰富地描绘了日本的自然的旅行者,他的名望甚至超过了北斋。以后又创作了《木曾路六十九》等以日本各地为题材的系列画。
====
浮世绘是日本德川时代(16浮世绘03-1867),随着风土文化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民间版画艺术。它的渊源来自原有的“大和绘”。“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浮世绘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
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和"役者绘"(戏剧人物画)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画面的着色,开始只有黑白两色,逐步发展为简单彩色,最后成为多色的"锦绘"。
日本元禄时期的菱川师宣是浮世绘艺术的创始人。为日本绘画史打开了新的境界 。浮世绘一经出世,就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这种版画的构成,与我国古代版画的画印方法相同,由画师、雕师、拓师按顺序分工合作来完成。首先由画师作画,再由雕师刻版,最后由拓师按照画面不同的色彩分别拓印成画。这种在木板平面上刻出复杂而又精致的线条,再彩拓成画的高超技术,曾被西方画家视为一种不可思议的技艺。
随着浮世绘艺术的发展,涌现出许多著名画师,除了创始人菱川师宣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揭开浮世绘的黄金时代帷幕的铃木春信;美人绘大师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吕:戏剧绘巨匠东洲斋写乐:还有写实派大师葛饰北斋,以及将风景绘技巧推向顶峰的一立斋广重等名师。以上六人被称为“六大浮世绘师”。
浮世绘艺术占据日本画坛二百六十余年,直至明治维新拉开序幕前逐渐消退。这颗跨越三个世纪的东洋艺术明珠,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它光辉的一页。 |
2007-2-2 14:5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