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请教贴 为什么巡洋舰会推出历史舞台?

17
回复
1129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4-25 01:35:44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4-25 07:55: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QIER 于 2009-4-25 13:26 编辑

TIANYU升官了,没有注意,祝贺了。谢谢你的回答,你说的是巡洋舰会向武库舰方向发展?关于航母,我一直都怀疑是否已经在造了。否则,根据TG一贯作风,和中国人的习惯,的确有这个可能,不过这么庞大的体积,如何能瞒过卫星的侦查。(我没注意,用老婆的ID上线了。O(∩_∩)O~)
2009-4-25 12:19:5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想起末日的直升机驱逐舰,我们的航母也可以叫舰载机驱逐舰
2009-4-25 13:41: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彼得大帝号基洛夫巡洋舰
2009-4-25 13:41: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巡洋舰(Cruisers)是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大型水面舰艇,巡洋舰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历史上巡洋舰一开始是指可以独立行动的战舰,而与此相对的驱逐舰则需要其它船只(比如补给船只)的帮助。但是在现代这个区分已经消失了。
  现代巡洋舰排水量一般在0.8万吨-2万吨,装备有导弹、火炮、鱼雷等武器。大部分巡洋舰可携带直升机。动力装置多采用蒸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随着海军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舰的地位日渐衰落。在现代战争中巡洋舰实际上已经消失了,它们的作用完全被驱逐舰代替。
  当代世界最著名的巡洋舰为两级: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以及苏联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巡洋舰这个词是在19世纪出现,早期称为护卫舰。在帆船时期,护卫舰指的是小的、快速的、远距的、装甲轻的(只有一个炮台)的船只,这些船一般用来巡逻、传递信件和破坏敌人的商船。舰队的主体则由战列舰组成,这些舰只比护卫舰大得多,也慢得多。护卫舰一般逃避这样的战舰,也不参加这样的战舰之间的舰队海战。最早的铁甲舰也只有一个炮台,因为它们的装甲太重了,没法装其它的炮台。尽管它们是带有大炮的大船,而且也可以像战列舰一样作战,它们依然被称为护卫舰。因此护卫舰这个词的意义就开始变化了,原来的小帆船被改称为巡洋舰。
  长时期里巡洋舰弥补了非常轻型的船只如鱼雷艇与战列舰之间这个孔子。巡洋舰足以抵挡小的船只的进攻,而且足以能够远离自己的基地航行。而战列舰虽然在作战时威力非常大,但它们太慢和需要太多的燃料(尤其是在使用蒸汽机后这个区别就更加明显了),它们很难远距离作战。19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和20世纪初巡洋舰是一支舰队的远程威慑武器,而战列舰则待在基地附近。巡洋舰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袭击敌人的商队。巡洋舰比较注重速度,采取瘦长、利于加速的船体以优化高速航行。
  19世纪前后,殖民地遍布世界的英国皇家海军尤其注重巡洋舰。一支强大的巡洋舰舰队使得英国能够使用比较少的耗费来控制大量海域。这些巡洋舰可以侦查敌情,保护战列舰舰队开赴远处,也可以群攻。比如在1941年5月,诺福克号重巡洋舰和萨福克号重巡洋舰尾随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直到英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到达并击沉俾斯麦号。一艘英国重巡洋舰和两艘轻巡洋舰得以分散德国袖珍战列舰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的优势火力。虽然英舰受创,但是德舰不敢恋战,最后决定逃往港口。
  巡洋舰也被编入主力舰队作为侦查和巡逻用。
  随着战列舰的不断增大巡洋舰的吃水和大小也不断增大。风帆被蒸汽机代替后出现了装甲巡洋舰,实际上它们是比较小的、很快的战列舰。19世纪末战舰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数年后下水的巡洋舰就已经超过了此前的战列舰。美国的白色舰队在下水几年后就已经过时了。在这段时间里一支舰队往往含有很老的舰只,也含有很新的舰只,而新舰往往比老舰大得多。
  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被迫开始区分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不同的军备限制条约中对这两个概念均有定义。轻巡洋舰的炮径为6.1英寸(155毫米)以下,重巡洋舰的炮径在此以上(8英寸,即 203毫米)。华盛顿海军条约中8英寸为巡洋舰的炮径上限。但有几艘巡洋舰的炮径在此之上:它们分别是两艘沙恩霍斯特级(德国)、两艘敦刻尔克级(法国)、两艘阿拉斯加级(美国)。它们是条约时期的超级巡洋舰,是战列巡洋舰在二战的延续。
  1880年至1910年期间各国还建造了许多小得多的护卫巡洋舰。由于它们的装甲很少,这些装甲不是装在船侧,而是装在甲板内。
  一种更小的巡洋舰是辅助巡洋舰,实际上它们是战争爆发后快速装配了小炮的商船。这些船被用来为其它商船提供保护,但由于它们航速慢、火力弱、装甲弱,因此它们实际上几乎无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均使用装配了巡洋舰火炮的小商船来袭击盟军商船,因为这些商船一开始没有意识到这些到底是什么船。一些大的远洋轮也被这样改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和德国使用这样的船只来袭击敌方,这些船的优点在于它们的高速度(56千米每小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再次使用这样的船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英国使用这样的船只来保护商船队。


  战列舰在设计时的一个不成文规定是它们的装甲应该可以在常规交战距离上抵挡它们自己的炮火,这样的设计才被看作是合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有过一种破坏这样均衡的设计。其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比战列舰要快得多,但是在火力上与战列舰一样的舰只,这些舰只的作用在于追击敌人的巡洋舰,尤其是活跃于各大洋、主要用于破交战的装甲巡洋舰。在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约翰·阿巴斯诺特·费希尔主持下,这种被称为战列巡洋舰的军舰的首舰1907年4月14曰在阿尔维克船厂下水,它就是“无敌”号。
  这些介于战列舰和巡洋舰之间的军舰吨位、火力与战列舰相当,但其装甲却很薄弱,仅相当巡洋舰水平,省下来的重量被投资到引擎和火力中。其结果是一种拥有高机动性的战舰:比任何巡洋舰火力都强,但比战列舰更快。战巡之父对这种军舰赞赏有加,因为当时仅次于战列舰的海军主力----装甲巡洋舰在面对战列巡洋舰25节以上高速时,等待前者的只有屠杀。
  它们的设计非常成功,至少圆满完成了设计需求。例如1914年的福克兰群岛海战和随后的多格尔沙洲海战中,战列巡洋舰就对其设计对手显示了其绝威力。但是在舰队作战时针对敌人的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它们非常脆弱。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的战列巡洋舰这种缺陷是很明显的,遭到重大损失。战后英国海军将许多战列巡洋舰拆毁了,剩下的在其允许状态下装甲被加固。不过拆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了重型军舰的数量和排水限制。
  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舰队追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过程中也显示出战列巡洋舰的装甲脆弱的弱点。英国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在炮火上与俾斯麦号一样强大,但是在装甲上却弱得多。在丹麦海峡海战中胡德号还未能够击中俾斯麦号就被俾斯麦号炮火击中,胡德号装甲被击穿后引起弹药库爆炸,断裂为两半,迅速下沉。1419名水手中只有三人幸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兵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海战的性质。即使最快的巡洋舰也比不上飞机快,而飞机的作战范围不断扩大,最后可以跃大洋作战。这使得单艘船只或者小部队独立作战的机会减小。20世纪后期只有非常大规模的舰队一起作战,这样的舰队可以抵挡几乎所有空袭。这使得大多数海军注重设计只完成一个任务的船只,尤其是反潜和反空船只。大多数舰队中的多功能大船消失了。美国海军、俄罗斯海军、秘鲁海军、意大利海军是目前尚拥有巡洋舰的海军。
  苏联海军将巡洋舰当作它们的作战舰队的基础。战后它们建立了一支拥有大炮的舰队,但很快它们就被装载大量导弹和大量反空导弹的大船取代了。苏-俄最著名的巡洋舰是在80~90年代建造的基洛夫级,共4艘。其核动力系统可为本舰提供30节以上高速和几乎无限的续航能力。目前,除最新的“彼得大帝”号外,其它三艘的目前状态均很差,前两舰“乌沙科夫”(原“基洛夫”号)和“拉扎列夫”号(原“伏龙芝” 号)甚至已经在筹备拆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的中心是航空母舰。1980年代建造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本来设计为驱逐舰,它们的主要意图在于提供极强大的反空力量。出于公共关系的考虑这些船被误名为巡洋舰,目的在于强调神盾战斗系统的作战能力。不过从1981年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下水后这个级别的船只获得了一系列改善,使得它们的反潜和对地面攻击的力量(使用巡航导弹)大大加强。与它们的苏联对手一样,这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也可以作为整个作战群的中心。
参与人数 1战斗币 +10 收起 理由
tianyufr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战斗币 +10

2009-4-25 13:42: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为了与美国海军全面抗衡,履行远洋作战使命,前苏联在八十年代初建成了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基洛夫"级,前苏联编号为1144型。该舰为前苏联首级采用核动力推进的水面战舰,满载排水量26,396吨,首次装备了VLS(即垂直发射)系统和大量导弹,并配有3架直升机,其吨位之大,火力之强,一度使各国海军为之震惊。《简氏防务周刊》将其定级为"战列巡洋舰"。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世界上威力最为强大的水面战舰。
  该级舰主要用于实施远洋反舰、反潜和防空作战。在作战时,它主要充当海上编队的核心力量,与其它舰只共同组成导弹巡洋舰编队,遂行攻击敌方战斗舰艇和破坏敌方交通线的任务。该级舰装备各型导弹近500枚,是美国载弹量最大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四倍,因此又有"武库舰"的美称。
  基洛夫级设计时沿袭了前苏联复杂的设计特点,它的飞弹发射系统彼此重叠,这意味着基洛夫级对陆地和海上开火时事实上只有38枚飞弹可用。这个数字远低于提康德罗加级。因而它与美国巡洋舰的战力对比其实没有数字显示的那么大。
  苏联解体后,基洛夫级改名为乌沙科夫海军上将级。
  俄罗斯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由位于彼得堡市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这是一艘巨大的核动力舰艇,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舰。基洛夫(Kirov)级可以称为“海上武库”,舰载几乎涵盖所有海上作战武器系统。提供舰队防空和反潜,与敌方大型水面舰艇交战,包括打击大型航空母舰的能力。
  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总共计划建造五艘,最后一艘因经费等诸多原因取消。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 ”号(原“基洛夫”号)1980年12月30日服役;第二艘“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原“伏龙芝”号)1984年10月31日服役;第三艘“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原“加里宁”号)1988年12月30日服役;第四艘“彼得大帝”号(原“安德罗波夫”号)1998年4月18日服役。首舰突出反潜能力;后继三艘则强化防空性能,前苏联为之配套大量各型先进防空导弹,而且在世界上率先采用垂直发射模式;第四艘“彼得大帝”号,被称为前苏联海军的颠峰之作,装备当时最先进的、最完整的作战信息系统、通信系统、武器系统、传感器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等,具有超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
  目前,仅仅“彼得大帝”号保持作战能力,服役于俄海军北方舰队。
  一、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的基本情况
  
[基洛夫级]
基洛夫级
 标准排水量:19,000吨;满载排水量:26,396吨;最高航速:31节;舰体尺寸:长度251.2-252米,宽度28.5米,舰高9.0-10.33米;全体人员:727。
  舰载电子系统:作战信息中心;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反舰导弹发射控制;反潜火箭发射控制系统;监视雷达系统;低飞和水面目标捕获雷达;2部防空导弹系统火控雷达;4部近防火炮火控雷达;2部导航雷达;有源和无源声纳系统;电子战系统;诱骗投放系统;二座PK-2诱骗火箭发射装置,备弹400枚。
  二、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反舰和反潜系统
  1、SS-N-19远程反舰导弹系统
  基洛夫级舰载“花岗岩”(Granit)远程反舰导弹系统,因为威力巨大,北约组织命名为SS-N-19“海难”(Shipwreck),二十枚SS-N-19导弹安装在上甲板,呈一个60°仰角。
  SS-N-19是前苏联第三代反舰导弹,采用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的大型超声速反舰导弹。SS- N-19的全长10.5米,重量6.98吨,可从垂直发射器发射,最大射程为500-550公里,最高飞行速度1.6马赫,可装备500kT当量核战斗部或750公斤高爆战斗部。SS-N-19采用惯性/指令修正/主动雷达制导,进行超视距攻击可利用卫星或舰载的Ka-25直升机的数据链进行中继制导。
  在当时SS-N-19非常先进,在发射之后不用舰艇控制。在多枚“波纹-发射”饱和攻击模式中,首枚引导导弹依照一条高飞行轨迹率先飞向作战目标,而其它后继导弹则灵活的采用低高度飞行轨迹来增加隐蔽性。如果引导导弹被拦截,那其它的导弹自动地担任引导角色。
  2、AK-130 DP多用途双管舰炮
  
[基洛夫级]
基洛夫级
 基洛夫级配备一门130毫米AK-130 DP多用途双管舰炮(首舰为2座100毫米单管舰炮),备弹840发。火炮系统主要由一台火控计算机为基础连同一部多波段雷达、一套电视和光学目标瞄准器;另外,舰炮上安装一套Kondensor光学瞄准器单元。舰炮连接到雷达控制系统在遥控操作界面能完全自动化,也能使用瞄准器单元人工操作。AK- 130 DP多用途双管舰炮射程22公里,而且最大的发射速度是35发/分钟,也能用于支援防空射击和对陆攻击。
  3、SS-N-14和SS-N-16反舰/反潜垂直发射导弹系统
  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配备SS-N-14反舰/反潜两用导弹。反潜射程55公里、反舰射程35公里,可内装多款鱼雷、核战斗部或500千克高爆战斗部,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垂直发射安装在舰艏,共有14枚。后继三艘改用SS-N-16 反潜导弹,采用惯性制导系统,最大射程约45公里,由舰艇上的2座5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器来发射,取消了垂直发射装置,备弹20枚。
  4、舰载反潜鱼雷和反潜火箭
  基洛夫级反潜系统主要由舰载反潜武器系统和舰载直升飞机机载反潜武器系统组成。
  基洛夫级装备2座5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后甲板舰载二座2座6管RBU1000反潜火箭发射器,射程1,000米,备有102枚火箭;另一座设置于舰艏,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配备的是12管的RUB6000,射程6,000米;后继三艘改用10管的RBU12000,射程12,000米,这些反潜火箭构成舰艇上近距反潜武器。
  
[基洛夫级]
基洛夫级
三、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防空系统
  1、SA-N-6“雷声”中远程垂直发射防空导弹
  基洛夫级舰载SA-N-6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使用十二套发射装置,共备弹96枚。
  SA-N-6防空导弹是陆基S-300F防空导弹舰载型。SA-N-6是世界上第一种舰载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比美国领先了5年左右。基本型采用的导弹为5V55/48N6,单级固体燃料火箭推力、长度7米,弹径45厘米、发射重量1,480公斤,射程90公里,最大高度25,000米,最大速度约4-5马赫。采用冷发射技术,安全距离25米时开启发动机,此时速率约30到40米/秒。导引方式类似美国标准-2型追踪制导(TVM)模式,导弹到末段才开始接收导引雷达之导引。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式,有20,000个2克破片。据西方推测具有一定反弹道导弹能力。
  另外有可能配备威力更大的新型RIF-M“里夫”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是陆基S-300PMU- 1的舰载型。弹体改为48N6E,发动机推力更大,导弹最大速度6马赫,射程120公里。长度7.3米,弹径51.5厘米,战斗部为20,000个4克破片。除了弹体性能的提升外,S-300PMU1在自动化等方面也大大的提升,使得操作更为简便。还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当导弹寻的雷达启动后,能将“看到” 的空域传给母舰。具有一定的反弹道导弹能力。
  2、俄罗斯SA-N-9“长手套”中程防空导弹
  基洛夫级从第二艘“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开始装备SA-N-9垂直发射近程防空导弹,在舰体前、后段各设有2座垂直发射装置,共备弹128枚,
  SA-N-9近程防空导弹属俄罗斯新型防空导弹,用于取代SA-N-4舰空导弹。导弹射程45公里,飞行速度2马赫,战斗部重15公斤,采用指令制导和主动雷达制导,采用六联装垂直发射装置和“十字剑”火控系统。
  3、SA-N-4“壁虎”近程防空导弹
  基洛夫舰载SA-N-4近程防空导弹采用传统发射方式,2座双联发射装置装备在舰体两侧位置,共备弹40枚。导弹射高25-5,000米,射程1.2-10公里。SA-N-4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能自主操作,或者综合进入舰船的战斗系统并且从舰载传感器系统下载目标数据。
  4、AK-630M火炮近防系统
  基洛夫级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和第二艘“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装备8座AK-630M型“葛特林”近防炮,备弹48,000发。
  
[基洛夫级]
基洛夫级
  AK-630M火炮系统的最大射速为10,000发/分,射程500-5,000米。这在现役武器系统中射速是最高的。对付低飞的反舰导弹时最大射程为 4,000米,对付轻型水面目标时最大射程为5,000米。初速900米/秒,重量1.8吨。装备有雷达和电视探测及跟踪系统。
  5、卡什坦(Kashstan)防空导弹/舰炮近防系统
  基洛夫级后两艘近防系统用更先进的卡什坦防空导弹/舰炮近防系统来代替AK-630M火炮。共装备6座。卡什坦防空导弹/舰炮系统由Tula仪器设计局提供。系统能够对抗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反舰、反雷达导弹、航空炸弹、飞机、小型舰艇。
  基洛夫级安装二套命令模块和六套战斗模块。命令模块通过火控计算机综合处理来自各个探测、跟踪设备的目标信号自主操作,分配威胁数据和指定目标到战斗模块,并能针对每个目标自动选择最佳交战模式。战斗模块自动地使用雷达和电视探测系统追踪目标,计算发射数据而且操作导弹和舰炮同目标交战。全部系统能同时与六个目标交战,每套战斗模块对应一个目标。每套战斗模块由跟踪雷达、光电系统、制导雷达、2门 6管30毫米AK-630火炮、8枚SA-N-11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和导弹再装填装置等设备组成。2门30毫米AK-630舰炮与8枚SA-N-11导弹安装在同一基座上,两者同时回旋、俯仰,接收同一火控系统的控制信息。SA-N-11防空导弹2具4联装,射程1,500~8,000米,射高 5~3,500米,采用雷达与光学制导。SA-N-11防空导弹备弹192枚,AK-630火炮备弹24,000发。“卡什坦”反应时间为6.5秒;最大跟踪距离为8.4千米;人员配置为5人。“卡什坦”的甲板使用面积为65平方米,整个系统全重19吨,只能安装在大型舰船上。
  四、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的舰载直升飞机
  
[基洛夫级]
基洛夫级
 基洛夫级庞大的身躯能容纳三架Ka-27PL“螺旋”或Ka-25RT“激素”舰载直升飞机,机库在舰尾甲板下,备有一座升降机。直升飞机装备用于反潜战使用的海面搜索雷达,声纳浮标、吊放式声纳和磁性异常探测器。Ka-27能够配备鱼雷、深水炸弹、水雷和火箭。Ka-27 PL是Ka-25 RT直升飞机的新型替换型号。
  五、基洛夫级重型巡洋舰推进系统
  船舶推进系统以核动力和蒸气轮机组的一个结合为基础。核动力由二座压水核反应堆和二台辅助燃油加热锅炉组成;蒸气轮机组安装四台蒸气轮机。总功率为150,000马力。双轴驱动两部4叶片固定斜度螺旋浆。推进系统提供31节的一个全速。还安装一套轮机发电机组:由四台3,000千瓦GT发电机组成。
  俄罗斯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虽然战斗力惊人,对舰、对空、对潜均有远、中、近三层火力,作战覆盖面广,但体积过于庞大和造价昂贵,因此以后前苏联开始发展较小的常规动力光荣级导弹巡洋舰。“基洛夫”级的武器系统集中体现前苏联海军当时最现代化的技术,一些已被世界各国海军广泛借鉴,被视为世界海军舰艇发展史上的精典之作。
2009-4-25 13:44: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Slava Class cruisers 
  光荣级是苏联解体前建成的最后一型导弹巡洋舰,被誉为是当今最具战斗力的舰艇之一。
[编辑本段]
建造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值冷战激烈时期,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气势,苏联不得不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发展潜艇,轻视发展大型水面舰艇的作法,陆续建成了基辅级航空母舰,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光荣级多用途导弹巡洋舰,以及勇敢级(或译作无畏级)和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等一系列高性能的作战舰艇。
  
[前视图]
前视图
 光荣级是苏联在肯达级,克列斯塔I、II级,卡拉级之后,建造的又一型常规动力巡洋舰,项目工程代号为1164。基洛夫级与其先后于70年代初期和中期开始建造,其建造目的主要是为当时苏联新建航母护航,打击美国的航空母舰,并担任编队的防空和反潜任务。但由于基洛夫级舰采用核动力,满载排水量高达24300吨,因而建造和维护耗资巨大,难以批量建造和使用。相比之下,光荣级常规动力巡洋舰虽然排水量相对较小,仅为基洛夫级的一半,但却配备有与基洛夫级大致相同的武器,具有相似的攻防能力,且造价适中,因而俄罗斯海军将重点放在了建造光荣级舰上,这也是光荣级被称之为缩小型或经济型基洛夫级的原因,到1989 年年底,光荣级巡洋舰共有3艘建成服役,另外在建的2艘,因苏联解体被迫停建。
  已建成的3艘光荣级舰分别于1982年12月、1986年9月和1989年12月服役。服役时,首舰命名为“光荣”(Слава/SLAVA-126)号、2号舰命名为“乌斯季诺夫元帅”(Маршал Устинов/MARSHAL USTINOV-055)号,3号舰命名为“红色乌克兰”(Червона Украина/CHEBVONA UKBAINA-011)号,后来首舰“光荣”号改称为 “莫斯科”(Москва/MOSKVA)号(与退役的“莫斯科”号直升机母航同名),3号舰“红色乌克兰” 号则采用了未建成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后续舰的命名,称之为“瓦良格”(Варяг/VARYAG)号,2号舰的名称维持不变,如今上述三舰分别配属于黑海舰队、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
[编辑本段]
光荣级概貌
  光荣级为平甲极大型燃气轮机导弹巡洋舰,其首柱前倾斜度较大,有利于减小前甲板淹湿;舰体具有显著外倾,以进一步改善舰艇的耐波性。从整舰外形看,该级采用“三岛式”设计方法,上层建筑分为首、中、尾不相连接的三段,有利于武备、舱室的均衡布置和提高舰艇的稳性,此为光荣级区别其它大型舰艇的一个显著标志。
  
[光荣级线条及装备说明图]
光荣级线条及装备说明图
 从舰首至舰尾,该级舰的舰面布置依次是:在舰前甲板上设有1座双联130毫米主炮⑨,用于对舰或对地作战。在主炮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是16具巨大的圆筒形 SS-N-12“沙箱”远程舰舰导弹发射装置⑩,每侧各有8具,占据了甲板上醒目的位置,从而使得夹在它们中间的前部上层建筑不得不设计成狭长形,其上多数武备也都是纵向布置。
  首先在其第一层甲板上安装的是2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程防空炮⑧和2座并排的 RBU6000反潜火箭发射装置⑦。在其后面安装的是1部“椴木棰”和1座“鸢鸣”火控雷达,用于分别对前面30毫米近防炮和前甲板上的主炮进行控制。在该上层建筑顶部平台后方高高矗立着1座巨大的锥形塔桅,其上装有2部重要的设备:顶端装设的是1部“顶舵”或“顶板”搜索雷达⑥,中间部位装设的是1部“ 前门”火控雷达,前者主要用于对空对海搜索和跟踪引导舰载直升机,后者用于对SS-N-12舰舰导弹进行跟踪和提供指令制导。此外该塔桅顶端装有敌我识别器,塔桅底部还装设有卫星通信大线。
  在中部上层建筑前端平台上设有另外2部“椴木棰”火控雷达,用于对舰中部两舷4座30毫米近防炮进行控制。而在该上层建筑的桅杆(后桅杆)上则设有1部“顶对”对空搜索三座标雷达⑤,该雷达具有探测183千米外2平方米目标的能力。此外,在该桅杆两侧还集中设置有各种电子战设备,主要包括“边球”、“酒桶”、“钟钳”等,用于控制诱饵发射系统,实施电子对抗或干扰敌方掠海飞行的导弹。
  在后桅杆的后面有2个巨型烟囱,烟囱呈长方形,长约10米,宽3米多,高约10余米,两侧有许多散热孔,燃气轮机的进气口位于烟囱侧壁上。紧接烟囱之后是1部大型起重机④,其吊杆可收放于2个烟囱之间的空处。在烟囱和后部上层建筑之间的甲板上有一片空间,上面没有任何建筑物,仅在甲板上布置有两排圆形盖板,这就是俄海军引为自豪的SA-N-6“雷声”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⑾。该装置共有8个发射单元,对称排成2列,每列4个,每个发射单元沿圆周布置有8枚导弹,共备弹64枚。
  
[前俯视图,甲板为苏俄特有的红色。]
前俯视图,甲板为苏俄特有的红色。
 该级舰的后部上层建筑主要由直升机库②、雷达操纵室、电子战控制室等组成,机库顶部平台上设置的最显著的电子设备就是被西方称为“顶盖”的制导雷达③,它主要用于对垂直发射的SA-N-6舰空导弹进行控制,由于采用相控阵体制,1部雷达即可控制多枚导弹打击多个目标。在机库的两侧还设有另一个重要的武器系统,即2座双联SA-N-4“壁虎”全天候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⑿,共备弹40枚。该系统结构紧凑,不需要占太多空间,发射架平时收在甲板下的发射井内,作战时才利用升降机构升起。它的制导雷达就设在其上方的一个小平台上,称之为“汽枪群”,用于执行搜索、跟踪和制导任务。在机库两侧还各安装1座五联装 533毫米鱼雷发射管⒀,它们设置在上甲板之下,平时用舷窗盖盖住,作战时须打开舷窗盖后才能发射鱼雷和反潜导弹。
  机库为半沉降式,起降平台①较小,舰尾通常只搭载1架卡-27“蜗牛”直升机,直升机降落后,可从起降平台经一斜坡进入机库内。
  
[驻泊的莫斯科号]
驻泊的莫斯科号
 光荣级十分注重提高生存能力,舰体采用高强度钢建成,关键部位进行了加强处理,全舰由横隔壁分隔为10多个水密舱段,确保任意相邻三舱进水不翻沉,每个舱段和重要部位(弹药舱、机舱等)设置有多种消防设备,有专门的损害管制中心,重要舱室可密闭。舰内6台燃气轮机分别布置在前、后机舱内,前机舱布置2台巡航燃气轮机,后机舱内左右两舷各布置2台加速用燃气轮机。由此可见,该级舰具备了较强的抗爆炸能力、消防能力,损管能力和“三防”能力。
  据参观过“莫斯科”号舰的人描述,舰员的居住面积已有所增加,接近同时期建造的美国舰艇的居住标准。舰上除拥有宽敞的水兵餐厅,气派的军官餐厅和医疗室之外,还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室,并设有桑拿浴室和游泳池。
[编辑本段]
性能特点
  舰种:Крейсера/巡洋舰/CRUISERS
  型号:Проект1164(Пр1164)/Project 1164/Type 1164型
  级别名称:Атлант/ ATLANT /亚特兰塔Слава/ Class/光荣
  光荣级标准排水量为9380吨,满载排水量11490吨,舰长186.4米,舰宽20.8米,吃水8.4 米;采用全燃联合动力装置作为推进动力,共装有6台燃气轮机,总功率79.38兆瓦;航速32节,续航力为2500海里/30节或7500海里/15节;舰员编制454人,其中军官62人。
  与同时期建造的西方舰艇相比,该级舰具有以下主要技术特点:
  具有优良的舰型设计性能
  整舰选择了对线面较丰满的线型,舰首为高干舷,有利于抗浪;舰体从首至尾对线以上显著外飘,有利于增加甲板面积,提高适航性和稳性,可降低舰艇的纵摇和升沉,舰型上还采取了小长宽比的设计方法,舰体较宽,舰长与舰宽之比约等于8.65: 1,小于同时期美、英等国设计建造的大型舰艇。除此之外,该级舰还通过设置舭龙骨和减摇鳍等措施,进一步改善了舰艇的摇摆性和耐波性,其稳性和适航性可保证在所有海域、海情下安全航行。
  光荣级舰以先进的全燃联合动力装置作为推进系统,包括6台苏联研制的第三代燃气轮机,其中4台为加速机,功率为64.68兆瓦;2台为巡航机,功率14.7兆瓦。巡航速度航行时,可使用2台巡航机工作;快速航行时,可使用4台加速机工作;在高速(全功率状态)航行时,同时使用6台燃气轮机工作,各台机器之间转换灵活方便,可根据需要随意调整,既满足高速航行需要,又满足低速航行时节省燃油的要求,具有经济、可靠、续航力高等优点。应指出的是,俄海军使用的燃气轮机与西方使用的有一个明显的不同:西方舰用燃气轮机的可调距桨实现倒车和低速机动,而该级舰采用的定距螺旋桨,靠燃气轮机动力涡轮的特殊机构直接倒车,后者的优点是机动性好,倒车方式方便简捷,可简化传动及推进系统的结构,并易于维修。
  备受重视的航速
  航速在设计之初就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俄海军认为舰艇只有具备了高航速,才能快速抢占有利阵位,对敌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才可实现快速机动和规避。因此,俄海军舰艇通常较其它国家的舰艇快好几节。光荣级常规航速为32节,最高航速可达35节,比性能相似的美提康得罗加级快2节以上。其高航速主要得益于优良舰型以及它所使用的大功率推进装置。此外;俄巡洋舰在航行中燃油消耗后的空燃油舱里不加注载水,始终保持在正常排水量时航行,也是其获得高航速的一个原因。
  携载多种武器和电子设备
  与美国同类舰相比,光荣级的武器和电子设备数量要多得多,虽然该级舰己将武器和设备分开布置,但看上去整个舰面仍然显拥挤不堪。据统计,光荣级舰上仅防空、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的数量就达18座之多,另外还有反潜武器4座34管,舰炮7座38管。而同样庞大的是舰上设置的各种电子和通信设备,包括各种探测雷达、导航雷达、武器控制和制导雷达、敌我识别雷达、电子对抗设备、光电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等等,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由于俄舰电子设备普遍体积较大,结构简单,用途单一,一种电子设备只有相应一种功能,因而配备数量必然很大,将这些武器和设备统统装到空间有限的舰上,自然会使舰面显得异常凌乱和拥挤。
  
 该级舰上的垂直发射装置与美舰上的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弹库不同,美式垂直发射弹库由若干个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基本单元组成,导弹平行排列,发射口呈方形;而光荣级舰上的垂直发射弹库虽然每个单元装有8枚导弹,但导弹呈环形排列,只有一个发射口,呈圆形。(类似于转轮手枪那样,需要把转子部分对准枪口)其次是发射方式不同,美导弹采取的是热发射方式,即导弹发射时,由导弹本身点火脱离发射井,而俄导弹采取的是冷发射方式,即导弹发射时,由发射井内的特设装置将导弹弹射出发射口,在离舰面25~30米时,发动机才点火推动导弹飞行。和西方采用的垂直热发射技术相比,俄舰上导弹采取的垂直冷发射技术安全性高,导弹设计简单,并省去了复杂的燃气排导系统。但该技术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即通用性和兼容性差。
  光荣级巡洋舰强调单舰的综合作战能力,因而携载有齐全而先进的武器装备。舰上导弹、火炮、鱼雷样样不缺;反舰、防空、反潜攻防兼备,其对空武器主要有SA-N-6、SA-N-4对空导弹,AK630舰炮以及火箭干扰发射装置,“边球”和“酒桶”电子战对抗装置等,具有远、中、近和高、中、低多个层次的防御能力。其口海武器主要有SS-N-12反舰导弹、AK130舰炮等武器,SS-N-12导弹由于具有射程远、战斗部威力大,射速高和突防能力强等优点,因而对敌航空母舰和大型舰构成严重威胁,其反潜武器包括卡-27反潜直升机、舰载反潜导弹、 533毫米鱼雷和RBU6000型反潜深弹等,具有远、中、近三层打击能力,AK130舰炮还具有对陆攻击能力。正是上述武器的使用,使得光荣级导弹巡洋舰成为一型作战能力极强的战舰。
[编辑本段]
武器装备
  苏联战后总共发展了三代导弹巡洋舰,第一代为肯达级,建于60年代,共建4艘,舰上主要装备有远程对舰导弹,在作战使用上主要以反舰为主,第二代为克列斯塔级和卡拉级,陆续建于60年代至70年代,共建造了21艘,舰上装备得最多的是舰空导弹和反潜武器,在作战使用上强调以防空和反潜为主。第三代为基洛夫级和光荣级,共建有7艘,主要用于为航母护航和自行组建巡洋舰特混编队,其中光荣级作战主要在防空、反舰、反潜和对陆攻击四个方面。
  ●防空
  舰上的防空作战系统主要有:8座“雷声”SA-N-6导弹发射装置,2座双联SA-N-4“壁虎 ”导弹发射装置,6座AK630型6管30毫米炮以及电子对抗系统等。
  因此,在防空纵深上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最外层(中远程)防空由8座SA-N-6导弹承担,该型导弹射程100千米,射高25~25000米,最大飞行速度可达5~6马赫,采用抗干扰措施较多的无线电指令+未段TVM制导方式,战斗部为近炸引信与破片杀伤式,装药144千克,舰上共备弹64枚。作战时,SA-N-6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可同时发射12枚导弹拦截6个空中目标,既能够打击高空高速目标,也能有效拦截似类“捕鲸叉”低空来袭目标,抗饱和攻击力较强。
  
[后视]
后视
 第二层(中近程)防空可由2座双联SA-N-4导弹承担:该型导弹射程1.5~15千米,射高2 5~5000米,最大飞行速度2马赫,战斗部重18千克,可同时拦截2个目标,反导能力稍弱。有可能会被更先进的SA-N-9导弹取代。SA-N-4导弹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集搜索、跟踪、制导、发送指令为一体的“汽枪群”雷达作为其火控雷达,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可有效引导导弹拦截低空飞行的飞机和反舰导弹。
  对于突破防空导弹的来袭目标,可由舰上装备的6座AK630型6管30毫米防空速射炮拦截。该炮有效射程8.1千米,每座炮射速达4000~5000发/分,弹头为杀伤爆破燃烧弹或曳光穿甲弹,全炮具有发射率高、可靠性好、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从这种火炮的射速、口径和布置数量看,其作战效能无疑高于美国的“密集阵”及其它西方的近程防御系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有效的舰载点防御武器系统之一。
  舰的未端防御将由电子战设备实施:舰上电子战系统针对性强、干扰功率大、数量多,主要有雷达侦察机,有源干扰机,近、远程无源干扰火箭发射装置等,都集中针对导弹的未制导工作波段范围,可同时对抗多个不同方向来袭的雷达、红外及光电制导武器,具有很强的对抗反舰导弹的能力。由此通过上述硬武器和软武器的配合使用,将形成远、中、近、未多个层次的口空严密防御体系。
  ●反舰
  舰上的反舰作战装备主要有:8座双联SS-N-12“沙箱”反舰导弹,用鱼雷管发射的T3-31 或T3CT-96反潜反舰两用鱼雷以及53-68型核鱼雷,1座双联130毫米舰炮等。
  SS-N-12主要用于打击敌航空母舰和其它大型作战舰,它是光荣级最重要的对舰武器。该型导弹弹长11.7米,弹径0.88米
[填装中的SS-N-12]
填装中的SS-N-12
,导弹在无中继制导时射程为50千米,在有中继制导时为550千米,飞行速度为1.7~2.5马赫,发射质量4800千克,战斗部重1000千克,并可与核装药互换。导弹采用惯导+中继修正+主动雷达未制导方式,须依赖舰上装设的“活力皿”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和卡-27直升机进行中继制导。该型导弹具有射程远,飞行速度快、抗干扰强、战斗部威力大、命中率高、毁伤能力强等特点。舰上16枚导弹进行连续发射所形成的“饱和攻击”,再加上2.5倍音速的飞行速度将使敌舰上的对空火力防不胜防。
  除SS-N-12反舰导弹外,该舰携载的几型反潜反舰两用鱼雷也可用于反舰,其中T3CT- 96是一种十分先进的鱼雷,该雷重1800千克,战斗部装药250千克,动力装置为电机+银锌电池+对转桨,航速40/45节,作战深度2~400米,在攻击水面舰时,采用尾流自导方式,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命中率很高,另一型鱼雷53-68为核鱼雷,战斗部装药量为2万吨级TNT属战术核武器。该型鱼雷重量2000千克,航速45节,制导方式为直航式,无航迹,隐蔽件好,威力大,可用于对付大型水面舰。
  舰上的AK130毫米主炮主要用于对陆攻击,但对舰作战也是一件有效的武器。
  ●反潜
  舰上反潜武器主要包括:1架卡-27“蜗牛”直升机;2座五联533毫米多用途鱼雷发射管,可用于发射SS-N-15反潜导弹,CA3T-65反潜鱼雷、T3-31和T3CT-96反潜反舰两用鱼雷;2 座12管RBU6000型反潜深弹发射装置以及“公牛角”舰壳声纳和“菜牛皮”拖曳声呐等。
  
[莫斯科号后甲板起降的卡莫夫直升机]
莫斯科号后甲板起降的卡莫夫直升机
 在反潜纵深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外层)主要由卡-27反潜直升机和“菜牛皮”拖曳声纳担任。卡-27直升机作战半径25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 230~24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4.5小时。在对50千米以外海域实施反潜时,首先由“菜牛皮”拖曳声呐进行远距离被动搜索,发现可疑潜艇后再由卡-27直升机飞往目标区,使用吊放声呐、声呐浮标和磁探仪进行二次探侧,确定该潜艇的精确位置,然后在潜艇上空使用鱼雷或深水炸弹实施攻击,两者密切合作,可形成最佳配合的反潜体系,从而大大提高远程反潜搜索和攻击效果。
  中层反潜由SS-N-15反潜导弹和各型鱼雷实施。SS-N-15反潜导弹作战深度600米,射程达 45~50千米,采用惯性制导,战斗部为APR-2轻型鱼雷,也可换装核深水炸弹。该反潜导弹射程大大超过美国的“阿斯洛克”。但命中精度偏低。如采用核深对炸弹作为战斗部,其威力更大,在50千米范围以内,可使用反潜导弹攻潜,但在15~20千米海域内则通常使用各式鱼雷反潜,其中T3-31是较常用的鱼雷之一,反潜导弹和鱼雷的联合使用,可为该级舰的防护筑起第二道反潜屏障。
  该级舰的内层反潜可由2座12管RBU6000火箭式反潜深弹发射装置承担。这种装置的发射管长1.8米,所用的深弹口径212毫米,弹长1456毫米,管径300毫米,方向角0°~360°,高低角0°~90°,采用自动装弹,射程6000米,重110千克,极限下潜速度13米/秒。作战时,可以用单管、双管或齐放的方式来攻击敌潜艇。弹库内共备弹144枚,可满足2座发射装置装填6次的需要。这种反潜深弹在浅水区反潜更具优势,还可摧毁来袭水雷。
  ●对陆攻击
  
[AK130]
AK130
 光荣级巡洋舰用于对陆攻击的主要武器是1座双管AK130型火炮。
  该炮为全自动高平两用舰炮,口径130毫米,射程23千米,射速60发/分(双管),全弹重 54千克;其中弹丸32千克。该炮有一套全自动供弹与装填系统,可大大提高有效射程内的毁伤概率。此外该炮还具有以下特点:配备有炮瞄雷达、红外和光学火控系统,即使在强烈干扰或电子系统战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战斗力,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生命力;射速快、射程远、威力大、射击精度高等。该炮与美国Mk45型单管127毫米舰炮及意大利“奥托”单管127毫米舰炮同属当今较先进的大口径舰炮,但在总体性能上,俄舰炮要略胜一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AK130舰炮射速高达每分钟60发,这意味着在执行对陆攻击任务时1座这样的舰炮至少可抵得上1个炮兵连的地面火力。由此可见,光荣级巡洋舰在支援两栖作战时,也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9-4-25 13:46: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现代级导弹驱逐舰
  现代级驱逐舰是前苏联海军20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大型导弹驱逐舰。首舰“现代”号于1980年服役,现有19艘在役。该级舰是以对海攻击为主的通用型
  在俄罗斯国内,现代的前景不容乐观,中国后买进的是后期改型,俄罗斯因为经济原因使用的是相对落后一些的现代级。
  识别特征:①艏艉甲板各有一座双联130毫米舰炮;②舰上上层建筑分为艏、艉两部分,艏楼两侧各有1座4联装反舰导弹发射筒,其前方突出部上配备一座悬臂式舰空导弹发射架。艏楼顶部的球形雷达天线十分明显。三坐标雷达天线呈草帽状歪挂于主桅之上;③艉楼为烟囱,其后设有一低桅,后面为直升机平台。
  舰长156米,舰宽17.5米,吃水6.2米
  标准排水量7800吨,满载排水量8500吨
  航速32节,2具蒸气涡轮机(100000轴马力)
  舰员:296人(最多可容纳350人)
  续航力:2400海里/32节或6500海里/20节或14000海里/14节,自持力30昼夜以上
  武器系统
  反舰武器:8枚3M80(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代号SS-N-22“日炙”,又称“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重7吨,战斗部重1.2吨,射程120公里,飞行速度2.5马赫,被动+末端主动雷达制导;2座AK130双联130毫米炮。
  防空武器:2座9M38(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代号SA-N-7“牛虻”)防空导弹发射架,导弹44枚,射程25公里,飞行速度3马赫,半主动雷达制导;4座AK630六管30毫米防空炮。
  反潜武器:4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RBU-1000反潜火箭发射器;卡-28反潜直升机。
  目前有136(杭州号),137(福州号),138泰州号和139宁波号四艘加入中国海军东海舰队序列。
  现代”级驱逐舰是前苏联海军20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大型导弹驱逐舰。首舰“现代”号于 1980年服役,现有19艘在役。该级舰是以对海攻击为主的通用型驱逐舰,属于俄罗斯海军第三代驱逐舰。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分两批从俄罗斯引进四艘现代级Ⅰ、Ⅱ型驱逐舰。到2005年底已经有三艘军舰交付给回中国海军。
2009-4-25 13:47:13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4-25 14:42: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谐和社会,谐和海洋
2009-4-25 15:54: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和谐海洋
2009-4-25 16:03: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巡洋舰的淘汰和当年淘汰战列舰是一个原因
2009-4-25 16:37: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看到题目,想起-为什么谐和会退休
2009-4-25 20:26:34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4-27 10:50:48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