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听了两个讲座,一直没上网。
皇权、家天下是不是真的成立?从法律上来看,皇帝拥有对所有臣民和财产生杀予夺的权力;但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却说:“国家是阶级的统治工具。”换言之,二十五的皇朝是二十五个被地主阶级统治的帝国,皇帝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这个阶级的所有者。所以等同于“国家”的“社稷”在法律上是皇族所有的,实际上却是阶级所有。
这就形成了中国极权政治的一个悖论。一方面,皇帝希望揽括所有的权力,于是不可避免地和官僚集团发生冲突;另一方面,礼教社会中,官僚要向皇帝尽忠,但是在实际利益上又要时刻抵抗皇权的侵蚀。文人从小接受儒家教育,而儒家思想是一种泛道德化的哲学,用来修身还不错,用来治国则太不堪。儒生在书斋里学的是一套东西,出仕后在官场上用的又是另一套东西。但是他们习惯了使用泛道德化的台词,用以抵抗皇权的武器也往往是伦理,诸如“祖宗之法不可废”,或者道德,“仁、义、礼、智、信”之类的东西。
这种心里想一套嘴上说一套的传统,客观上造就了我们今天称为“潜规则”、“潜台词”的东西。我觉得研究历史就是要发掘出文本之下的真实,而这种发掘又必须借用西方更为理性的政治学方法。不能纯粹以文本解释历史,以道德化的台词还原人物。道德,常常是可疑的。 |
2009-4-11 12:5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