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的苏-30 几经周折后,前苏联部长会议军事工业委员会正式决定在苏-27PU 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新型截击战斗机。考虑到前苏联在北方和远东地区有着极为漫长的空中边界,在那些广阔的末开发地区只有相对较少的机场供作战部队使用,这就要求新型飞机拥有更远的航程和更强的武器配置。 T10PU-5,也是首架 Su-27PU 原型机。由于机头左侧安装了空中加油设备,IRST 移到了右侧 最初的那架苏-27PU 验证机是由阿穆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KnAAPO)生产的苏-27UB (编号“蓝色 02”)改装的,其后的两架则是由伊尔库茨克飞机生产联合体(IAPO)改装并交付的。这也意味着新型防空截击机的研制生产任务被转移到新的工厂。因为 KnAAPO 必须专注于苏-27 的生产工作,空军和国土防空军的大量订货使工厂已经没有多余的力量进行苏-27UB 的生产和苏-27PU 的研制工作(从 1985 年到 2000 年 KnAAPO 共生产了 765 架单座型苏-27)。 首架苏-30 原型机--T10PU-5 于 1989 年 12 月 31 日进行了首飞,自此拉开了苏-30 家族的发展序幕 1988 年夏,代号为“蓝色 05”(工程编号 T10PU-5)的首架苏-30 原型机开始进行装配工作,并于1989年12月31日进行了首飞,试飞员为列武诺夫。由于该机的尾锥是标准苏-27 上的,上面带有盒形箔条/曳光于扰弹投放器的整流罩,这就说明最起码该机的机体不是重新制造的。该机增大了方向舵的舵弦,材料广泛采用钛合金。机翼有自动偏转的前缘缝翼,前缘后掠角41°。改用 K-36DM 弹射座椅。其内部燃油容积与苏-27UB 相同,航程为3,000千米,空中加油后航程可达到 5,200 千米。 正在进入空中加油航线的 T10PU-5,注意受油管已经伸出 在这架飞机上装有新的导航系统和标准的后座舱,航空电子设备和系统可以在超过 10 个小时的飞行中持续使用,而且考虑到机组人员的生理需要在飞机的座舱内安置了新设计的供氧装置和排泄系统。 整个试飞工作于 1991 年初结束,部长会议军事工业委员会和国土防空军总司令部随即给苏-27PU 发放了新的编号--苏-30。这是“侧卫”飞机系列中除苏-27 之外唯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由前苏联政府部门和军方正式下达命令赋予的新编号。其他诸如苏-35、苏-37、苏-32、苏-34 都是由苏霍伊设计局自行发布的编号,它们其中很多没有得到俄军有关部门的承认。 按照原先的计划苏-30 将大量装备国土防空军航空兵部队,替换苏-15/21 和米格-23/25 等老型号飞机。工厂和设计单位也做好了未来 15 年内的生产计划,IAPO 建设了新的厂房并购进了新的设备,生产多年的米格-23/27 飞机生产线被关闭。但 1991 年 8.19 事变后苏联的迅速解体使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第一架批生产型苏-30 在 1992 年 4 月 14 日由试飞员布兰诺夫和马克西缅科夫完成首飞后,这个时候国家已经没有资金为军队添置新的技术装备了,甚至连苏联这个国家都已不复存在。在 2000 年以前一共只制造了 5 架生产型苏-30,它们被交付给萨瓦斯列依卡的“空军飞行员战斗使用和改装训练中心”。 航空展上的 Su-30 初期型,除了偏置的 IRST,与空中加油杆外,外观上与 Su-27UB 并无二致 在新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随着国土防空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被取消并最终被空军吞并,包括米格-31 在内的防空截击机的生产研制工作被停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使俄罗斯军队现代化建设举步维艰,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军方无法为国防工业提供所需的发展经费,也无力购置任何大型高技术装备。在 2003 年以前,整个俄罗斯空军采购的飞机数量尚不及 1988 年一年前苏联空军的采购量。大批的国防企业被迫关闭,人员大量流失,这其中包括最优秀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同时发生的是各项新型武器装备的发展计划被束之高阁。 初期型 Su-30 外国军事订购人(苏霍伊第一副总经理柯内舍夫语)的出现使俄罗斯国防工业得到了部分缓解,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苏霍伊设计局的苏-27 战斗机获得了外国军事订购人的青睐。作为老朋友的米格设计局曾极力游说外国军事订购人引进米格-29 和米格-31,但外国军事订购人完全被苏-27 这一理想的武器平台所吸引。苏-27 的燃油重量超过一架 F-16 的空机重量,它的武器装载能力又正好是一架米格-21 的空机重量,这使苏-27 具有苏制战斗机中罕见的大航程和大载弹量。然而,就是这样的大型远程战斗机在机动和敏捷性方面即使与美国的 F-16 轻型战斗机相比也毫不逊色。 柯尔舍内夫 自 1992 年起成批的苏-27 飞机被交付给外国军事订购人,在 1996 年还签署了转移生产许可证的协议,由外国军事订购人在本土自行生产 200 架苏-27。所有这一切使苏霍伊设计局和 KnAAPO 成为俄罗斯所有军工企业中的佼佼者之一,KnAAPO 作为在那一困难时期内能够按时为工人发放工资并采购新机床的企业吸引了众多羡慕的目光。当然受益者远远不止 KnAAPO 一家,相关的机载设备、发动机和武器装备的生产单位也获益良多。不仅如此,KnAAPO 还成为整个哈巴罗夫斯克最大的纳税单位。 在共青城工厂总装的中国空军 Su-27 在整个的上世纪九十年代,苏霍伊集团因苏-27 系列飞机的大量出口而受益。可以说正是源源不断的外来资金成就了苏霍伊集团在俄罗斯航空工业中的龙头老大地位,不但将米格和雅克福列夫等老对手远远抛在后面,甚至原苏-27 试飞小组成员尼基金也成了现在米格航空生产联合体的总设计师和总经理。之前,苏霍伊集团已经被俄罗斯政府指定为第五代战斗机的主承包商,米格和雅克局只能作为“参与者”在苏霍伊局的领导下参与到第五代机的发展工作中来。最近苏霍伊设计局分别向印度和外国军事订购人发出了联合研制第五代战斗机——T-50 项目的邀请。 这里顺便提一下,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军事装备的出口上已经没有所谓的“猴式装备”一说。在几乎是买方市场的今天,政治因素已经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关键是看外国军事订购人是否有意愿购买俄制武器系统和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资本再一次明确体现了其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没有强大的国民经济作后盾,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只能是一句空话。 最早出现在西方航展上的苏-27UB 战机,从气动外形上看,苏-30MK 与其最大的不同取消了进气口侧壁的刀型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