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这些无意识的体验活动,实际上也是一般人醒觉下自觉注意到的浮现在意识思考层面的那些智力思考的前体,从无意识的对自身感受与意象对比的感觉中,阐发到意识中成为细微的智力思考的思维细节,其来源正是无意识的智力心理的感受。可以说智力其实是无意识,因为我们需要智力活动思考的时候,都是从感觉出发,然后不知不觉的就发动了一些具有智力窍门的思考,源源不断来自无意识的灵感动力驱使我们将智力思考进行下去进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由无意识的智力体验的那种感受一步步前往前意识之中,就像“润饰作用”那样,将无意识的智力感受梳理为细微的智力思考的思维脉络。无意识的智力体验的那种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乃是意识细微梳理智力思考思维脉络的前体,就像冰原融雪分化成河,大河逐渐细微分支分工灌输不同需要的农田的一样。我的这个比喻,也是我的无意识智力体验感受对比不同意象而折射出要表达感受的具有新的含义的意象的一种表达,也是使得我的无意识所感受的意象的象征性内涵改变的一个事情。
在本段落之前往回数的第三段提到的文学艺术的创作,就是很明显的例子,线性思维如理工科的智力思考,其实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没有那么明显的容易被察觉那也是无意识智力感受这个前体前进分化到意识层面的派生心理,因为文学艺术是曲面思维包括对文艺的心理逻辑的感受力,更与无意识智力感受互相对比意象赋予的影响的体验相接近,文艺思维表达的就是我们心灵的情感体验,就像大海流进陆地形成河流之后又形成湖泊,或者直接形成湖泊,就像一些心理型或者直觉性的文艺作品,包括对文艺的心理逻辑的感受力,也接近于如此,所以洞察文艺思维的心理逻辑,有利于创作出更生动更真切表达内心感受的意象,比如叶芝的诗歌:“当爱情开始的时候,默数时光,默数别离轻轻走来,然而如今回头再看褪色的昨天,最是珍贵的,是那曾飘在你发端的黄叶。”这里面的美好意象为什么这么能够打动有情人的内心?因为它那意象的艺术逻辑,真切表达的正是那美丽如温暖凝眸的深切真爱的心理。
而理工科智力思考和物理逻辑思维等等,是线性思维,就如同混沌一体的无意识智力感受必须一路分化的前行到意识中,分化成细微而复杂联系的支线线性思维,就像冰原融雪如果在大陆成河阶段段需要形成更多的线性的河流而不是湖泊,那么分化就要更加细致,更加脱离原本雪原融水的面目,才构成了理工科的数理智力思考,所以理工科的数理智力思考也离不开无意识对那些数理概念抽象意象的体验感受,离不开无意识对它们的感觉,也就是说离不开悟性,只是梳理成理工科思维之后思维表现变得非常线性而不同于了情感心理那种将各种感觉同步复合表现的曲面思维表现,掩盖了其中无意识体验感受的面貌,但实际上线性的理工科智力思考的思维也是无意识体验感受的一种润饰表达而已。如果这些过程的进程相反,就获得了无意识对意象体验的内涵的象征性。无意识体验朝意识分化前行的过程进行的程度不一样,思维的清晰度也就随之不一样,越没有分化前行的,就越不清晰,文学艺术的意象,虽然彼此象征联系,不需要那么直线分支分化,但是已经经过无意识体验将自己如何接受感触有何种感慨的这种思维分化梳理之后重新这种前意识思维的梳理而依据这种前意识的文艺心理逻辑的思维去重新组合意象,沿着这种心理路径将无意识体验里的对比的各种意象梳理前行清晰浮现在意识中并且重新对比重组,沿着那种已经分化的文艺心理逻辑的思维去对比重组意象,更好的帮助无意识的感触体验用象征语言意象表达清晰的前行表达在意识中,化作文艺思维和文艺意象,并且调动无意识对意象的体验感受,所以同样有感触的人,有的能够发挥文艺才能用诗歌音乐图画等表达感触,另外的那些人却不那么的能。
这些时候无意识都不需要通过什么小故事去刻意的转移意识的注意力,恰好是无意识捕捉到自身的,就像文学作品中表达的对爱情的向往那样,根本不需要刻意的掩饰,文学艺术的美感,往往不需要对性交以及性交体位和器官之类的赤裸裸的描写,因为只有将那种看起来仿佛是“内驱力的变迁”的内驱力的象征感受表达出来——像以繁茂的绿荫来表征爱情生活的愉悦欢欣与生命力的活泼和谐的抒发那样,才能引起美感,才能在意象对比的折射表达中将象征性联系的美好感受渲染,文学作品才会做的成功,如果美感仅仅是性快感的变迁表达,那么那些越是性自由性满足的文艺家越将越缺乏美感的冲动,事实上却相反,证明实际上美感是对比性快感与其他许多美妙感受的折射表达,而这个意象感受互相对比的过程是本能的可以根据艺术潜质天赋自发进行的,性快感强烈和满足,那种对比美好意象的情绪感受带来的折射出美感意象这体验与表达的动力自然也越充足。
但是没有艺术天赋的人感受性快感的时候,就不容易将其与各种美好心灵情感的美好意象给予的感受联系对比,难以发现用什么样的意象去折射表达出自身对性爱快乐和谐两性恩爱性趣幸福的体验,所以词汇贫乏,一般没有艺术天赋的人表现情爱性快感美妙幸福感受的时候也是难以搜罗其无意识感受里相关联系的艺术意象来折射表达他们的性快感,所以他们的比喻形容就很贫乏,因为不能对比联系各种美妙的情绪感受之美好意象,所以他们的形容也很枯燥,好的文艺作品不能从那些单调贫乏的无意识感受中出产,只能从丰富的善于对比联系各种美好情绪感受之意象的无意识之中出产。文艺敏感的人通过各种感受及其意象的对比而折射出丰富的艺术意象(包括音调音符之组合而成的音乐)的表达,这个过程中实际上调整了对意象符号的感受方式,扩展(属于改变的一种)了无意识所感受的意象符号的内涵,使之成为无意识印象感受的内部世界里象征性含义变动的意象象征,文艺作品的表达才会千变万化,美妙变现。不好的文艺作品,或者说文艺思维贫乏,则是这个过程的逆向,好的文艺作品的无意识生产过程亦即文艺感触丰富而纷繁的无意识体验,则过滤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上面的陈述中,以性心理的文艺心理体验举例,其实其他心理表现背后的心理过程也是如此,通过调节无意识对意象的体验方式,变更意象对自身影响力的象征内涵,这样实现了意象与无意识感受之间的辩证互动。
所以无意识通过调节自身对意象的体验感受方式,是可以调节意象对自身的影响,辩证地促成了象征含义的衍化,在原有意象所指的对应含义之间,作为新的意象符号继续(或者同步)互相对比,又折射般衍生出无意识体验中直接表达自身感受的新的象征,以及新的象征含义,所以无意识依据自身对意象符号的体验感受的调整变动,调节了意象符号对无意识自身的控制范式,这就使自我分析成为可能,自我分析,实际上无论是通过自我领悟本能的冲突还是自我分析之后梳理紊乱的内部客体关系再去合理的寻求和谐人际关系的支持,都是改变自身无意识对既存于自身无意识之内的自体表象与客体表象的体验感受,从而改变这些意象的象征含义,进而通过对象征意象的内部移情,调节内部客体关系体验和想象,并且依靠梳理后的内部客体关系的想象和体验去进一步寻求外部和谐客体关系的进一步移情的支持,达到梳理内部客体关系体验和改善心理自体的治疗目的,对本能的调节,也可以看做过滤在上述过程中。
因为本能是表达客体关系的,每一次本能想象的体验,包括局限在想象中而不付诸外部行动的或施虐或发财或做爱等等行为都离不开客体意象与内部客体关系的想象。如果意象对人的作用不依赖人的无意识对意象的直接体验感受的主观方式,无意识当真只不过是“他者的话语”的话,自我分析通过改变无意识对意象的体验感受的方式而调节意象象征调节内部客体关系体验的这个过程就不可能发生,如果自我分析能够有效果,那么无意识这个可以像国界那样称之为由一系列象征含义的意象组成的象征界(非拉康所谓的象征界)的作用,就必然是无意识自身对意象的体验方式与意象符号的含义及广泛含义意象象征对无意识的广泛动机含义的情绪控制的辩证互动。 |
2009-2-18 07:2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