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篇关于LILLE的文章
作者为战斗在法国论坛我是音乐通版块的斑竹lucHan.
PS 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2005-11-20
追忆篇1:一马平川上里尔
“第十五集团军第七装甲师在隆美尔将军的指挥下,一马平川扫荡法国北部,攻占法国工业重镇利勒(Lille),直指芒斯海峡…”《第三帝国的覆灭》。这是Luc第一次知道法国北部有个叫利勒的城市,那时不过初中,还在热衷于二战的烽火硝烟,却没想十多年后自己会来到法国,而第一站就是这个被隆美尔的坦克扫荡的北部省首府。
不知道为什么Lille现在被翻译成“里尔”,可能是由于译者不懂法语,按照英语发音来的吧,我个人还是坚持翻译成“利勒”更确切一些,毕竟法国城市翻译成英语本来就是很可笑的事情,且不说法国人瞧不起简单粗陋的撒克逊语言,就是对于中国人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误导,幸好这种错误犯的还不是很多,否则我们的巴黎就得叫做“巴瑞斯”了。
作为旧弗朗德省的首府,里尔在法国历史、经济和政治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Lille’是从‘L’île’(岛屿)这个单词演变来的,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既不靠山峰,又远离海岸线的城市最初是建在一处小岛上,在上千年的演变中,城市逐步发展,扩张和重建,成为如今这种规模,过去撩望远方的五角城堡Citadelle 也变成了市中心旁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在市中心艺术博物馆(Palais des Beaux-arts)底层的展厅里,还保留着各个时代的城市演变模型和沙盘,见证了里尔从一个小岛发展成人口过百万,法国第四大城市和最大的工业城市。
里尔真正的发展还是开始于近代工业革命,煤矿的发现让他一跃成为法国最现代,最工业化的地区,姊妹城Roubaix(呼贝)曾一度超过巴黎,成为法国最富有的城市,许多大工业家,政界要人都是从里尔起步,逐步把事业拓展到巴黎乃至整个法国。 这几届法国政府里有不少要员都是从北部省走出来的,而现代史上两个最伟大的名字都与里尔有着密切的联系:戴高乐将军和密特朗总统。
夏尔.戴高乐生于里尔老城区里,祖父开的一家花边编织作坊里,这里现在成了将军的故居博物馆,保存着他儿时的洗礼长袍和1962年DS著名袭击事件的证物。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右派总统戴高乐的故乡也是左派总统密特朗的扛旗之地。与二战英雄,第五共和国创始人针锋相对的密特朗多年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在总统位子上实现他那套国家社会主义政策,直至饱受争议累死任上,把总统的权杖交回右派的希拉克手中。整个北部省由于大多数选民是工人阶级,自然成了法共和社会党的传统选区,每次大选,红色玫瑰都被左派们高举助威。八十年代,密特朗在这种支持之下当选总统,一意孤行搞国有化,只落得‘J’ai tous essaie ’的结局。但无论如何,密特朗是二十世纪欧洲和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他也由衷的感激这块给予他有力支持的北部省,里尔人同样为他设像树碑,纪念这位伟大的总统。
从地理上看,里尔地处欧洲五个首都的中心,与巴黎,伦敦,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卢森堡相距不到300公里,高速火车半个小时到布鲁塞尔,欧洲之星一个半小时穿过海底隧道直达伦敦,交通及其方便,Luc也利用这种便利,游遍了周边的城市和国家。这些年由于欧洲经济的不景气,里尔作为首当其冲的工业城市受到不小冲击,煤矿倒闭,工厂裁员,工人失业等问题迫使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推动城市改型,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中心广场Grande place和老城区 Vieux Lille修缮一新,在保留17世纪特色的典型北部弗拉芒建筑的同时,不断更新交通设施,特别是VAL无人驾驶地铁为世界首创,方便快捷,穿越市区一直抵达比利时边界,让刚来时的Luc大感新鲜。
为了开发旅游资源,里尔市政府经常组织文化艺术活动,例如留学生的城市历险比赛,让我们这些外来人去了解,去发现城市里隐藏的文化故迹,去发掘老城里的无名雕塑,广场上的皇家铭牌和城墙上的战争遗迹。2004年里尔成功举办了‘欧洲文化之都’,为期一年的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欧洲,远在东方的上海也成了守人著名的主题。9月份的旧货节更是每年传统节目,就像戛纳的电影节和阿维农的戏剧节,成了里尔的城市文化象征,告诉世人这是一个平民的城市,虽然他没有蔚蓝的海岸线,也没有葱翠的巍峨山脉,但他有自己融合的文化和独特的艺术。
说到艺术,就得说说上面提及的Palais des Beaux-arts美术馆了,这个号称仅次于卢浮宫的法国第二大博物馆建筑独特,藏品丰富,主要以古代和近现代艺术为重点,是Luc每月第一个周末必去之处。2万2千平方米的展区里,法国,德国,弗拉芒,西班牙,布雷塔尼艺术家的作品齐聚于此,鲁本斯,戈雅,罗丹都在博物馆有一席之地,展示各自不同的风格。另外,作为工业城市,里尔郊区还有一个工业与当代艺术博物馆,所藏与Beaux-arts不尽相同,体现的是工业文明下的产物,超现实,波普艺术品和后现代雕塑建筑。
里尔同样也是科研中心和教育中心,这里的数十所高等院校和数万名生机勃勃的大学生,给这个古老的城市注入活力。1562年里尔就有了第一所大学,设有法律,经济,艺术,文学等学科,逐渐成为外省非常重要的高等学府,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科学的发展,从这所古老的大学里分化出现代里尔的三所大学。四百多年的大学历史里培养出了大量科学,艺术,文化,经济方面的人才,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曾在此学习过的居里夫人和诺贝尔得主,世界近代医学和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
里尔一大(Université des sciences et technologie de Lille, Lille 1) 是法国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有8个教学单位,三个工程师学院(école d’ingénieur)和三个职业再教育学院(Formation continue) , 校园占地110公顷,位于城市郊区Villeneuve d’ascq,学生23000人,教师1200人。里尔一大的理工科论实力和规模在法国名列前茅,可与巴黎十一大,斯特拉斯堡一大,格勒诺布尔一大齐名。
里尔二大(Université du droite et de la santé, Lille 2)相对一大规模略小,校园也设在市中心的Moulin区,教育方向为法律,医学,管理和体育,具有不少跨行业的特色专业,例如生物伦理学和运动医学,尤以经济管理系与其他国家大学有不少交流合作。 学校只有一幢教学大楼5个教学单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依托专业设置,内社齐全的文化体育设施。
里尔三大(Université Charles de Gaulle, Lille 3) 以夏尔.戴高乐总统命名,借以纪念这位从里尔走出来的法兰西英雄(虽然他不是学文的)。作为法国重点文科大学,三大在文学,文化,历史,艺术,语言等领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学校同样位于里尔郊区的Villeneuve d’ascq, 风景怡人,共有14个教学单位,6个职业再教育学院,学生20000余人。
一大和三大的校园都建在里尔卫星城市Villeneuve D’ascq,这里风景如画,森林,湖泊,城堡,公园把两个大学校园包围其中,让莘莘学子在安静平稳的环境中完成学业。法国大学虽然大都历史久远,但是现代大学由于学生众多,学科复杂,都把学校拆分后建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只在市中心保留一个行政功能的老校区。里尔大学也是如此,市中心有被战火摧毁了一半的老教学楼,现在只作为一大的语言教学中心,走在爬满常青藤的庭院天井里,依稀还有些大革命之前神学院的古老气息。 与此相对照的是三大迷宫似的后现代建筑,和一大散落在无人地铁左右,大大小小的教学楼,实验室。
在游历的众多法国大学校园里,Luc发现,文理工学院基本分开,图书馆各自兴建但都共享资源。文学院一般小而密集,理工学院通常大而分散,分析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文史只需教室和资料馆,学生可以集中上课;而理工科需要更多的实验室和设备,学科分类也更加细琐。里尔三大也是这样建造的,校园里只有一个主教学楼和一个图书馆,教学楼造的古怪复杂,有时楼梯绕开,有时沉底错层,刚去的人经常迷路,找不到教室。有人说法国最试验,最丑陋的建筑一定是学校和美术馆,的确有些道理,也只有充满革新反叛精神的学生们能接受这种抛弃传统,只重功能的设计了。当然,建筑的争议丝毫不影响风景的优美,里尔三大后面就是森林与湖泊,Luc在傍晚常穿过公园的小路,跨过湖泊上的小桥,翻过里尔足球队主场的围墙,闲晃到一大的校园。理工科的校园果然不同,虽然已经是城市尽头,可是沿途三站的地铁仍然能让学生老师们方便的往来城市之间,每一个院系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楼,即使是设科不多的小系也有两层教室和实验室。大型的阶梯教室也比三大气派,不愧是法国数一数二的理工科大学,‘北部的工科强过巴黎’此言不虚,下属的几个工程师学院Pollytech’Lille在地铁终点站都有自己的教学大楼。
除去几个公立大学,里尔还有一个私立天主教大学,两个高商和几个独立工程师学院。Catholique 大学因为是天主教大学,不大的校园里保存良好许多17世纪建筑,附属教堂的歌特式和走廊的巴洛克式的装饰让人明显感到私公立大学的不同。分散在市中心的工程师学院和高商几无校园可言,工程名校Centre lille只是市区里几栋普通建筑,而著名的里尔高商更是坐落在家乐福旁边,现代化的商业中型和写字楼里。
离开里尔很久了,里尔的校园也只剩下逐渐模糊的记忆,应学建筑的朋友要求,写了这篇三千余字的追忆,算是对刚来法国的我一些美好回想。
谨以此文怀念在Lille的时光,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教法国当代文学的Martine老师,教戏剧的François老师,教历史的两个Nicolas(不知他是否还在非洲作志愿者), 以及那些一同完成学业的朋友们。
Luc, 2005年11月17日于法国兰斯
(回忆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