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新欧洲留学

有关潜艇的几个问题,望高人解答

21
回复
1028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9-2-7 11:50:27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不懂
但是二战中 潜艇表面上的那些武器
是经过特殊处理的 海水腐蚀应该不怕
关键是 没腐蚀坏 都被打沉了
2009-2-7 12:12:32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2-9 11:53:13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2-9 14:34:16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2-9 14:47:0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副营长就是不一般啊,可是今年春晚上的呢个节目,潜航了很久,可是柴油机还在工作是怎么回事?不会是一艘常规艇一直在通气孔状态下航行吧?
2009-2-9 14:57:17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2-9 15:06: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副营长就是不一般啊,可是今年春晚上的呢个节目,潜航了很久,可是柴油机还在工作是怎么回事?不会是一艘常规艇一直在通气孔状态下航行吧?
神仙小亮 发表于 2009-2-9 14:57


TV is TV,  it's always not  real
2009-2-9 16:15: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请参看 国家地理系列-伟大工程巡礼.超级潜艇
2009-2-9 16:21: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AIP是“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的英文缩写,如今它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日渐风靡各国海军并大有引领常规潜艇发展之势。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上大约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00艘左右的潜艇,其中常规动力潜艇就有700余艘。与核动力潜艇相比,常规动力潜艇机动灵活、噪音小、造价低,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能在水下作长时间的航行,必须经常上浮至海面“呼吸”,即在通气管状态下使用柴油机为蓄电池充电。这样很容易被对方雷达侦察到,同时柴油机为蓄电池充电时的噪声,也极易被对方水声器材探测到,因而大大增加了常规动力潜艇的暴露率,使其生存能力受到严重的威胁。
  为减少暴露率,增加隐蔽性,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及前苏联就曾涉足AIP动力装置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AIP动力装置更如繁花般怒放,逐步在各国潜艇上 “安家落户”。


  1995年2月,世界上第一艘装备斯特林发动机的AIP潜艇“哥特兰”号下水,1996年7月,该艇正式服役于瑞典皇家海军。虽然这仅是一艘水下排水量近1500吨潜艇,但却标志着常规动力潜艇一个时代的开始。“哥特兰”与其他常规动力潜艇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艇上装备有两台功率各为75千瓦的V4-275R型斯特林发动机,每台功率为65千瓦。除了供应艇上的正常照明、电子设备工作及生活设施所需的75-85千瓦外,剩余的45-55千瓦的能量可用于推进潜艇,使其获得大约6节左右的水下航速,并可保持该航速连续航行15天。该发动机另一个令人叫绝之处是,发动机上的吸收装置可把废气与水充分搅和后排出艇外,不会在周围环境中形成气泡,从而减少尾迹,降低红外辐射。“哥特兰”级潜艇的高度自动化,使全艇艇员只有25人,这是现今各型AIP潜艇中人员最少的。
  该级艇的反潜、反艇作战能力也相当强,艇上装备有瑞典最新型的指控系统和功能齐全的综合声纳系统;艇艏上方布置有水平排列的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下方则是两个水平排列的400毫米鱼雷发射管,分别可发射2000型高速线导鱼雷和TP43-Ⅱ型线导反潜鱼雷,共可携带鱼雷18枚。此外,在不影响携带鱼雷数量的情况下,还可利用外挂装置携带22枚水雷。



  212型AIP潜艇是德国海军研制的。它采用了由燃料电池和柴电动力组成的混合动力装置。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主要包括9个模块单元组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块组、液氧存储罐及在金属氢化物中存储的氢,每个燃料电池模块单元的输出功率为34千瓦。试验证明,用燃料电池作为动力,可使212型潜艇的水下最大航速达到8节以上,并可持续航行7天以上。艇上另一套动力系统是由柴油发电机组、推进电机、蓄电池组和配电设备等组成的常规推进系统。上述两套系统既可单独工作,也可以同时进行工作。两套系统同时工作时,水下的持续最大航程超过16 83海里,是209型潜艇的4倍以上。
  212型潜艇艇体采用的是低磁钢材料,同时艇上还装有高性能的消磁系统,可及时地进行消磁处理,使艇始终保持低磁的特征。艇的外表及升降装置表面均涂敷有新研制的、可吸附声波和雷达波的特殊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敌声纳和雷达的探测距离,从而使该艇的隐形性、安静性都名列世界一流。艇前部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新式智能化鱼雷,既能反舰,也可用于反潜。鱼雷携带量为24枚(必要时也可装24枚水雷)。212型首制艇早于1998年就已开工,但正式服役却要到2003年。


  作为研制AIP潜艇的先驱者,前苏联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建造了几十艘使用闭式循环柴油机的Q级潜艇。1988年10月,前苏联海军又进行了装燃料电池的“卡特兰”号潜艇的试验。1991年俄罗斯海军又在“比拉鱼”型潜艇上试验成功低温氢氧燃料电池。下一步,俄罗斯将正式向外推出的一种新型潜艇就是“阿穆尔”级AIP潜艇。该级艇上采用的是碱性燃料电池系统,同时还有一套柴电动力装置。整套燃料电池动力装置的功率为300千瓦,能保证以水下3.5节的速度持续航行20天。
  AIP系统的应用为“阿穆尔”出色的隐形性奠定了可靠的保证。其良好的水滴形、极为光滑的艇体表面敷有大量的消声瓦以及对高噪声设备加装消声器、隔音罩等手段使其噪声降到最小。同时艇上取消外露设备,实在无法取消的也搞成升降式,使其被雷达侦察到的概率大为减小。该级艇的自动化程度和电子设备也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当然,最令西方国家感到畏惧的是艇上强大、众多的武器装备:直径533毫米的53型线导鱼雷、中近程SS-N-15潜对潜导弹、最新研制的潜射反舰导弹、“针”式轻型潜空导弹,以及各型先进水雷(最多可携带30枚)。同时,该级艇上装备的快速装填装置更是令西方常规潜艇望尘莫及。



  除上述3种极具特色的AIP潜艇外,世界其他各国的AIP潜艇也如同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荷兰的“海鳝”级潜艇采用的是闭式循环柴油机AIP和电力推进所组成的混和推进系统。AIP系统包括两台400千瓦的闭式循环柴油机;电子推进系统包括3台柴油发电机组,一台主推进电机及两组蓄电池。混合推进系统大大增加了该级潜艇的潜航时间,提高了隐蔽性和作战能力。
  2002年下水的巴基斯坦“阿戈斯塔”90B型第3艘将加装AIP系统,与前面所述的AIP不同,艇上装设的这套闭式循环汽轮机AIP装置,最大功率200千瓦;当它以4节航速航行时,水下续航时间可增加3-5倍。
  法国还将开发功率为600千瓦的闭式循环汽轮机,并计划将功率进一步提高到 1300千瓦。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等也纷纷加入研制、加装AIP推进装置潜艇的行列。
  新世纪的水下战场,装备有形形色色、先进AIP推进装置的潜艇必将大展雄姿,而且不再采用混合推进装置,将最终过渡到全AIP推进装置上。
参与人数 1声望 +9 战斗币 +24 收起 理由
和谐 + 9 + 2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声望 +9 战斗币 +24

2009-2-9 21:38: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AIP存在安全问题 常规潜艇和核潜艇应是相互补充
    潜艇作为一支重要的海上力量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潜艇在众多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具备了强大的威力。那么什么影响着一艘潜艇的作战力呢?为此我们采访了我国著名的柴电导弹鱼雷潜艇设计专家、第一代国产常规动力潜艇主要技术负责人和第二代国产常规潜艇总师李连有研究员。
    潜艇的战术技术性能
    记者:哪些因素影响着一艘潜艇的战斗力?   
    李总:常规潜艇的战术技术性能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我先不谈AIP。第一是基本性能,包括主尺度、排水量、舱室的划分、自持力、水上航速,主要是水下航速、水下经济航速续航时间,上面是作为总体来讲,以及上艇设备和系统的综合兼优。第二是隐蔽性,潜艇噪声主要是螺旋桨噪声、机械噪声和水动力噪声,潜艇的安静程度主要取决于潜艇的噪声大小。我们采用浮筏、大侧斜螺旋桨、消声瓦等一系列减振降噪措施。
    第三是武器系统的功能,武器系统的功能和探测能力,这是很重要的。武器系统用巡航导弹和线导鱼雷,系统的反应识别要快,导弹的性能要好。
    第四是自动化程度,像第二代艇那样,车水舵一体化,1个人既可以控制航速,又可以控制舵,又可以调水来控制艇的平衡。也做到了自动操作动力装置。
    发展或不发展AIP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潜艇动力的发展呢?   
    李总:世界上潜艇动力有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发展AIP,以提高水下经济航行的续航时间。像瑞典的"哥得兰"级使用"斯特林"发动机,属于热气机。另一个是俄罗斯的"阿穆尔"级用的燃料电池。按照前面说的4项标准,它们的水平旗鼓相当,如果在将来战争中,谁行和谁不行,那要看艇长的临场指挥能力了,要看人的因素了。
   毛泽东不是讲过,人的因素是第一的。武器再好,人的因素还是最重要的。战争胜负,取决于作战双方平时的训练水平和政治信念。另外一种趋势是不发展AIP,像美国和英国,这些国家只搞核动力潜艇。特别是美国东西两边的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是深水,他有他的战略格局、作战思想和国防战略,扮演世界警察。我认为我们国家常规潜艇和核潜艇应该是相互补充的。
    AIP和小堆
    记者:您如何评价AIP和小堆?
    李总:瑞典的"哥得兰"和俄罗斯的"阿穆尔"到底怎么样,没有使用的报道。使用氢氧燃料,需要带着几个大罐子,里面装的液态氧温度在零下190℃左右。这存在使用安全、后勤保障安全、战时供给安全和维护安全问题以及艇员素质都需要考虑。有的专门从事常规潜艇设计的俄罗斯专家,反对采用AIP,因为存在安全问题,并且投资非常大。国际上有关小堆的应用也没有报道。搞小堆因为有核电站和核潜艇的使用经验,技术较为成熟,可能是可靠一些,但也有一个三防问题,防污染、防辐射和核废料的处理问题,这是核潜艇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比之下小堆更可行一些。我认为一型艇上搞两种动力从长远看不完全好。不好在什么地办呢,它增加了排水量,动力操作复杂,维护保养复杂,后勤保障难度加大。如果提高常规潜艇蓄电池的容量,减少辅机的耗电量,改变充电方式,解决快速充电和随机充电。常规潜艇作战任务和核动力潜艇相互补充,常规潜艇应在隐蔽性、武器和自动化程度上多做工作,不要对其要求太多的、无止境的续航力。
2009-2-9 21:42: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核潜艇是用核反应堆来发电进行驱动的,常规动力潜艇是用柴油来发电驱动的(俗称柴电潜艇)。核潜艇比常规动力潜艇的续航能力强,因为核潜艇的核反应堆的燃料一般都是一次性加注的,可以一直用到潜艇被拆解为止,因此不存在燃料问题,俄罗斯的台风级核潜艇可以一次下潜几个月不浮出水面,虽然现在的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加装了AIP(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但是最长的也只能在水下续航5星期左右,这和核潜艇的几个月是没法比的,因此核动力潜艇也就比常规动力潜艇拥有更远的航程;核潜艇的威慑力更大,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核潜艇分为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两种,攻击型核潜艇能够发射鱼雷和巡航导弹,这一点常规动力潜艇也能够办到,可是续航能力是没法和核潜艇比的,而且攻击型核潜艇往往更可加装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进行核打击,而核弹头更是一般的国家所不可能研制出来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更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科研水平的体现,它可加装带有核弹头的洲际导弹(洲际导弹也是一般的国家所不可能研制出来的)在几千公里外对敌国进行纵深打击,而自己在这个距离上被发现的概率更是几乎没有,被消灭更是无从谈起了,著名的核威慑理论也和核潜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核威慑理论认为如果一个核大国对另一个核大国进行核打击,即使这种打击是突袭式的,那么它也不可能在第一波攻击之后摧毁对方的所有核武器,因此就不能避免对方的核报复。因为核大国必然拥有战略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这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即使被对方摧毁了所有的战略导弹和战略轰炸机,那么你又知道对方的战略导弹核潜艇藏在什么地方呢?因此防御起来也就相当的被动。所以核动力潜艇有着常规动力潜艇所不能相比得优势得。
2009-2-9 21:45: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常规潜艇与核潜艇作战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AIP和潜射巡航导弹等新技术大量运用到常规潜艇上,再加上其所具有的成本低、无核门槛、技术难度较小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的青睐。相比之下,核潜艇的锋芒似乎也被常规潜艇所掩盖。人们甚至产生疑问,核潜艇在与现代化常规潜艇对决中谁更有优势?这种优势又到底有多大呢?先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潜艇的作战能力。
  
  
  水 下 航 速
  
  常规潜艇实际上是由柴油机和电动机进行驱动的,因此也可以称为柴电潜艇。当常规潜艇在水面或者通气管深度航行时使用柴油机推动,同时给蓄电池充电;而在更深的深度上航行时则依靠电动机推动,由蓄电池提供能量。所以,常规潜艇在水下的航速受到电动机功率和蓄电池储能能力的双重限制。目前,先进的常规潜艇最大航速一般不超过20节,并且只能持续1小时左右。很多时候常规潜艇的电动机会处于低速工作状态,此时仅能以2到4节的航速待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AIP技术在目前阶段对于提高常规潜艇的水下持续高速航行能力并没有很大作用。因为AIP所提供的功率还很有限,仅仅对增加潜艇水下循行时间意义重大。
  核潜艇由核反应堆提供动力。目前核潜艇大多数采用压水堆,由反应堆提供热蒸汽推进涡轮机。涡轮机可以直接驱动螺旋桨,也可以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后再来驱动螺旋桨。核潜艇的水下航行时间几乎是无限的,主要限制条件是艇员的承受能力。核潜艇水下最大航速一般在30节以上,并且可以持续航行。
  从以上对比来看,常规潜艇与核潜艇相比是没有速度优势的,而缺乏高速性能会给作战带来一系列不便。在攻击作战中,常规潜艇不具备高速机动能力,对攻击前的占位非常不利。低速意味着常规潜艇大部分时间不是主动寻找战机,而是在等待机会。由于潜射武器射程比较有限,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射击阵位必然受到所用武器有效射程的限制。
  如果常规潜艇装备的是大射程重型线导鱼雷,则低速带来的劣势尚不明显。在目前现代潜艇噪声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潜艇声呐能够稳定跟踪一个低速目标(5节以下)的距离一般在20公里以内,而重型线导鱼雷的射程一般在50公里以上,因此目标距离肯定在重型线导鱼雷的射程之内。而目前常规潜艇装备的鱼雷射程通常较短,如TEST-71线导鱼雷射程为20公里,这个射程恰恰是潜艇声呐探测的边缘地区。这就使常规潜艇处于两难境地,我们可以从几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此时对目标发起攻击,如果目标稍作机动,鱼雷射程就不够了,考虑到常规潜艇配备鱼雷航速普遍较低(40节左右),若核潜艇作高速规避,则“追不上,打不着”的情况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其次,采用等待抵近射击,一方面己方潜艇被对方发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本来较为主动的攻击形式可能会逆转,另一方面如果对方改变航路,攻击机会就会丧失。再者,采用主动机动抵近攻击,为了保证稳定跟踪目标,常规潜艇不可能采取高速机动(10节以上航速会干扰自身声呐的工作),也不可能快速占位。考虑到在机动中还可能暴露自己进而处于被动,故此法也不可取。
  在防御作战中,常规潜艇一旦被核潜艇发现,面对的将是重型线导鱼雷的攻击。由于这种鱼雷射程大、航速快,常规潜艇不可能快速机动到鱼雷射程以外,而高速机动所带来的高噪声反而会使对方潜艇能够更准确的定位,故而依靠拼速度的方式,常规潜艇很难成功。如果能够采用中等静音航速(10节以下)沿鱼雷来袭方向的法方向机动,尽快摆脱鱼雷主动声呐的搜索扇面就很好了。但是既然敌方潜艇能在低速的时候稳定跟踪到你,那么采用中速摆脱跟踪成功率就很低,再加上线导鱼雷可以调整攻击角度,想逃生更是难上加难。可见,常规潜艇只有依靠诱饵和预设水雷等一些水声对抗方式来干扰对方潜艇和鱼雷的跟踪。在执行侦查任务时,如果面对的是敌方核潜艇,一旦进入被发现进入反跟踪,则更难依靠速度摆脱。
  由以上分析可见,在与核潜艇的交锋中,航速较低的常规潜艇将面临巨大挑战。但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常规潜艇都毫无机会。在近海作战中,由于海况复杂且水深较浅,核潜艇的航速优势恐怕难以发挥,此时常规潜艇的速度劣势就不明显了。
  
  武器携载量
  
  由于动力所限,常规潜艇排水量普遍偏小,水下排水量一般不高于3000吨,这就为携带武器的数量和种类带来了限制,直接影响常规潜艇的首次齐射火力和持续作战火力。以“基洛”级潜艇为例,武器总装载量只有18枚,虽然具有6个鱼雷发射管,但能够发射线导鱼雷TEST-71的鱼雷管只有两个。相比之下,美国“洛杉矶”(688型)级核潜艇的武器装载量为26枚,“海狼”级核潜艇的武器装载量更是高达50枚,8个通用鱼雷管可发射所携带的所有种类武器。
  在实战中,由于声呐设备在探测目标时有很大的时间延迟,并且在目标精确定位上还有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潜艇对攻时必然是采用大量鱼雷齐射实施扇面攻击的方式。在目前鱼雷武器再装填速度较慢的情况下,攻击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因此在总装载量上不去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首次可用鱼雷管数量上。如果鱼雷管数量足够多,也就是在首次可发射武器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常规潜艇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齐射数量、武器种类和发射时机。在潜对潜作战中,首先开火的一方必然会暴露自身的位置,至少也会暴露自身的方位。因此,如果不能在第一次攻击中把对方核潜艇干掉,常规潜艇的处境将极度危险。可见常规潜艇在防御方面的劣势是明显的,突然性的不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攻击是其面对核潜艇的最佳选择。
  
  从另外角度看,常规潜艇在反舰作战中也面临同样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齐射火力,那么星星点点的反舰导弹对驱逐舰以上级别军舰都是无效的。这种行为只会弄巧成拙,暴露自己,引来舰载反潜直升机的报复性打击。目前看来,常规潜艇最好具有8具以上通用鱼雷发射管,才能在攻击强度上与核潜艇抗衡。
  
  探 测 能 力
  
  潜艇的探测手段主要是声呐,声呐又分为艇艏声呐、侧舷声呐和拖曳阵列声呐。它们各有特点,有着不同的用途。
  常规潜艇一般只装有艇艏声呐和侧舷声呐。艇艏声呐具有主被动工作方式,能够敏锐地接受中高频噪声信号。由于高频信号主要是由尺寸小转速高的推进器产生,因此艇艏声呐是发现来袭鱼雷的最主要设备,可以测定出鱼雷的方位,并通过监听鱼雷导引头的声波发射时间间隔来判断鱼雷是否锁定,为规避鱼雷提供依据,但对潜艇一类低频目标探测效果则不好。侧舷声呐又称作侧舷宽孔径阵列,主要接受中低频噪声信号,也就是可以探测潜艇和舰船之类的目标,是常规潜艇主要的探测手段。但由于侧舷声呐安装在艇身上,因此容易受潜艇本身的噪声影响。
  
  实际上,对于发现和跟踪中低频潜艇一类目标,最有效的是甚低频拖曳声呐阵列。甚低频拖曳声呐是安装在高强度缆线上,在使用时施放至距离目标较远距离上。由于拖曳声呐远离艇体,所以有较为完美的探测效果。在核潜艇的声呐系统中,拖曳声呐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探测设备。但由于目前常规潜艇体积限制和一系列技术原因,装备拖曳声呐的常规潜艇寥寥无几,这使其面对核潜艇时往往趋于被动地位。核潜艇凭借先进的拖曳声呐,在中等航速下仍能对周围目标进行有效的捕捉和跟踪,敢于进行战术机动;而常规潜艇迫于侧舷声呐受自身航速的影响,只能等待目标上钩,丧失了作战主动权。现在以日本“亲潮”和法国“阿戈斯塔”为代表的常规潜艇都已装备拖曳声呐,这恐怕是今后的大势所趋。
  除声呐外,潜艇还可以通过ESM(电子信号警告)、潜望镜、雷达和数据链等设备进行目标定位。对于跟踪敌方潜艇而言,只有数据链较为有效,但需要大量外部信息的支援。
  




  
  武器的选择
  
  武器方面,笔者更偏重于装备重型线导鱼雷。这类鱼雷有诸多优点:1、速度快,一般为50~60节,这个速度即使是核潜艇也很难摆脱。2、射程远,一般达到40~50公里,潜对潜作战(依靠潜艇自身探测目标,不依靠数据链)通常都在这个距离以内,攻击一方无需进行特别的占位,这对于机动能力较弱的常规潜艇来说较为有利。3、作战深度大,如MK48-5达到了1200米,能够有效对付大潜深潜艇。4、制导方式多样,采用线导加主被动声制导方式,可自动作战和人工干预作战,抗击敌方潜艇的水声对抗。5、威力大,在命中一发的情况下,敌方潜艇存活概率很低。
  澳大利亚的“科林斯”级潜艇已装备MK48重型鱼雷,从某种意义上弥补了常规潜艇的劣势,使其在与核潜艇对抗中趋于均势。目前只有美国的MK48和俄罗斯的65型可以真正称得上重型鱼雷。相比而言,MK48由于在同等性能下直径更小(533毫米),能够装载在常规潜艇上;俄制65型(660毫米)只能装载在核潜艇上。
  潜射反潜导弹凭借高速度投放和巨大的射程优势,可以在潜艇处于被动的情况下扭转战局。这种导弹的战斗部为一枚轻型反潜鱼雷,发射后按一定角度飞出水面,然后在空中飞行,到达目标附近时通过降落伞把轻型鱼雷投入水中,鱼雷制导装置开始工作,捕捉目标后自动实施攻击。在潜射反潜导弹方面,俄罗斯更有经验,他们发展了多型潜射反潜导弹并大量装备。改进型“基洛”级就具备发射潜射反潜导弹SS-N-15“星光”的能力。装备反潜导弹后,常规潜艇与装备反潜导弹的核潜艇有了均等对抗机会。而面对未装备反潜导弹的核潜艇,常规潜艇则真正有了杀手锏。在处于被动时,敌方首先发起鱼雷攻击,常规潜艇可以通过对来袭鱼雷的粗略定位来估算敌方潜艇位置,然后进行多枚反潜导弹齐射的面覆盖,而敌方潜艇势必加速规避我方反潜鱼雷,进而丧失对常规潜艇的稳定精确跟踪(这里不考虑潜艇使用UUV“无人水下机器人”用于探测跟踪水中目标)。常规潜艇则可以趁乱,溜之大吉。如果反潜导弹布设方位准确,则很可能击中核潜艇。
  
  静音特性与作战地域的选择
  
  如果说蓝色的深海是核潜艇的天下,那么绿色的近海就是常规潜艇的天下。在近海地带,水很浅、海底地形复杂,海底植物和动物种类繁多,水声环境极为复杂。在这一区域,核潜艇速度高、潜深大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常规潜艇由于采用电动驱动,在动力关闭后,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即使敏锐的拖曳声呐也无能为力。而核潜艇即使关闭动力仍存在反应堆噪声,所以静音效果反而不如常规潜艇。唯一的招数就是通过主动声呐发现常规潜艇,但这也并不十分有效。在浅水中,主动声呐能否成功搜索依赖大量环境因素,水平和垂直温度梯度、水深以及水底的各种物理特性对此都有影响。在这些因素中,水深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了声波射入水底时通过的距离、入射角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传播路径的类型。在近海,常规潜艇可以通过设伏,等待敌人慢慢上钩。
  分析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受到动力的限制,在采用单艇对抗下,常规潜艇即使采用了现在最为先进的技术,也很难与核潜艇抗衡。在海战中,常规潜艇无论在攻击还是在防御中往往都处于被动,它们的胜算只能寄托于核潜艇是否会露出破绽。一个简单的“核”字,决定了攻击型核潜艇的水中霸主地位,这就是它称雄的资本。当然,现代海战不是简单的潜对潜,更不是单艇对单艇,而是系统的对抗、思维的对抗。一个好的战略指导思想、一个好的战术欺骗,往往决定了海战的胜负。但我们切不能把胜利全部寄托在战略与战役指挥上,因为这存在大量的偶然因素。所以,我们还应把精力投入到提高单艇的作战能力上,也就是核潜艇的研发和建造上。这就像下象棋,虽然“兵”偶尔会干掉“车”,但你不得不承认“车”永远是棋盘上的王者。
2009-2-9 21:50: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魔天道 于 2009-2-9 21:58 编辑

给你1个电子书刊

2010_世界大洋里的新生代
2010_世界大洋里的新生代.part1.rar (1.39 MB, 下载次数: 2)
2010_世界大洋里的新生代.part2.rar (1.39 MB, 下载次数: 2)
2010_世界大洋里的新生代.part3.rar (121.91 KB, 下载次数: 2)
2009-2-9 21:52: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核潜艇 VS 常规潜艇.核潜艇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常规潜艇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
对付核潜艇,常规潜艇最好打伏击战,争取一击必杀.
在浅海地带,核潜艇的大潜深优势发挥不出来.
不过,核潜艇还有高航速优势.常规潜艇还是比较被动,只能靠打伏击战,争取一击必杀.










刀口:
第一岛链以西,美国的核潜艇没占过中国柴潜的便宜,几乎每次都是核潜艇败.
核潜艇的二回路使使用压水堆的美国核潜艇无法静音,中国的柴潜就可以,柴潜可以没有任何声音的用被动声纳监视核潜艇的一举一动,核潜艇却不能关堆.不关堆就有声音.
所以,近距离格斗,核潜艇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大洋上情况可能不一样,核潜艇可用大功率主动声纳搜寻柴潜,远距离发射重型鱼雷击毁柴潜,而柴潜一旦被发现,很不容易逃脱.












刀口:
所以双方就要比拼鱼雷的射程和技术含量,谁打的更远探测能力更精确谁就是胜利者.
比如航母已经进入战斗航程,打开大功率主动声纳的不仅仅是核潜艇,还有其他勤务舰艇和大型反潜直升机的拖曳声纳.这时候就顾不上许多了,不消灭对手自己就完了.
发展远成鱼雷是关键,而最可靠的仍然是线导鱼雷,实现完全的主动制导,确保击毁目标.















刀口:鱼6上柴潜很多人奇怪,这有什么奇怪的?柴潜也要生存啊,远一点能打到敌人当然最好.










刀口:
中国潜艇包括核潜艇静音水平高不高从最近几次潜艇事件就能看出来.
04年035过大隅,是从外往回走,一个星期前又有一次,怎么出去的谁也不知道.
05年091去关岛,怎么出去的谁也不知道.后来摆脱的那么巧妙,用的什么办法也是个迷.
094部署到南海,怎么过去的也是个迷.








当铺:(线导鱼雷) 最远可达X0公里,粘贴导线的“胶水”很重要,开始的时候毛子们死活不说,后来还是被咱们解决了.









fenrir:
估计鱼6的性能不会比DM2A4差.
常规潜艇装的重型鱼雷并不比核潜艇差.
对处于水下静止的常规潜艇,核潜艇只能依靠主动声纳来发现,发现距离一般不超过20千米.

TEST-71和SUT等老式重型线导反潜鱼雷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
只有新一代重型线导反潜鱼雷(航速50节/航程40千米)才能满足常规潜艇对抗核潜艇的需要.
常规潜艇在对抗核潜艇时最好使用被动声纳对核潜艇进行定位跟踪.使用主动声纳的危险性太高.
2009-2-9 21:55:39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