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flavien

从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一贴想到的。

41
回复
4127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欺负我女儿的话,反正我是忍不了
ps , 我老公最爱看我吵架,哈哈
2009-2-5 12:30: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没有孩子,但是我从孩子过来。
我认为,不是这块儿料,就不要强迫。
葵花开 发表于 2009-2-3 23:52


同意。。。深知其苦,
希望自己将来对女儿能够做到顺其自然
2009-2-5 13:30:0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不能想像,小时候和后面的同学上课说话,老师罚我站却没罚后面的同学,第二天我妈就找了校长要求道歉,以后那个老师再没找过我碴
2009-2-5 13:40: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谢谢大家热烈的参与,我经量来多谈谈我自己这几年的感想和遇到的使我记忆较深的孩子与外界的摩擦。
小孩子的性格,有一半是天生的,另一半可以由环境造就,除了及个别的很鲜明的天性受外界影响小之外。
小孩子从开始走路,开始与外界接触,就一点点开始建立起情绪能力,谈论情绪似乎很早就开始让儿童注意到人类行为的这个特殊方面,孩子对情绪表现性的微妙之处很敏感,使他们形成有关情绪行为的原因和后果的知识经验。情绪能力又与其最初的被如何抚养有最基本的联系。
小孩的一切对外界的反应,我自己的体会,是他们情绪能力形成的漫长过程。
2009-2-5 23:20: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小宝宝在最初期是否有过安全性的依恋,母亲或其抚养人在最初几个月对儿童的敏感的反应性程度的高低,如喂食,游戏或有压力的情境中一敏感的方式回应孩子,就表达出一种关爱和在意的态度,让孩子对作为安全基地的母亲有效性的有信心,相反,如果孩子没有形成这种早期的安全性,其以后会出现不安全回避型,或矛盾性,或混乱性。有好多专家都证实,有早期安全依恋的儿童,在10年,20年,30年后的追踪调查,被认为以后在许多社会行为中,认知和社会情绪能力更有能力,更成熟。安全型儿童更可能成为受同伴欢迎的孩子。认为自己很可爱的孩子可能会期待与人的积极交往,认为自己被排斥的孩子可能会带着消极的期待去接近任何新关系。
2009-2-5 23:42: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还有,母亲自己在童年期建立起来的内在工作模式,是否安全型或矛盾型混乱型,回避型,会直接无意识的影响到她与自己孩子的交往。
2009-2-5 23:45: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等孩子大一点后,3,4岁后,其同伴之间的关系就被称做水平的关系,与和父母的垂直关系,对儿童的成长越来越相互互补。冷酷的和拒绝型的父母比温暖的和支持型的父母更能培养出攻击性强的孩子,接受型敏感的父母会给孩子传达一种对关系的自信感,这会帮助孩子参于家庭之外的社会活动。
父母的个性特征=====教养方式=======儿童的个性特征========儿童的同伴地位
2009-2-5 23:55: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自己这些年,也一直在摸索这些理论,很多人其实对自己是很不清楚的。
2009-2-5 23:57: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有关grande mere提到培养孩子兴趣的计划,我这些年的实践是这样走来的。
我大儿子,开始4支爬行时,就对大大小小的球感兴趣,11个月多自己独立走路后,就很自然的开始踢球,小儿子现在也一样。那时足球队要5岁才收,正好有个收4岁孩子的田径队,他就去了。他从小就开始游泳,1岁多带着泳袖和泳衣,自己就在1米4o水中独立了,当然我们在旁边。4岁时,他去了一年的游泳训练,5岁开始踢球,每2个周末就会有比赛,我们经常跟着他,妹妹也在后面玩,所以妹妹也是个运动健将。他们从小就自然而然喜欢体育,身体一直很好。儿子上学后,又对网球感兴趣,开始打网球,同时踢足球,7岁时参加了melopi,因为女儿4岁时,得到了conservatoire的位子,开始2个人同时音乐启蒙,

太晚了,老公有意见,下次再来。
2009-2-6 00:11: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写得真好
与学校老师的互动平时是要花一些时间和心思去做的,突发事件尤其关系到孩子与学校确实要保持最大的冷静去处理。
那个帖子没看,不知道女孩的家长平时与孩子的交流如何,孩子到大班,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水平了,作家长的如果因为语言与老师学校不能做深入的沟通,平时若能与孩子有积极的交流,多少也能了解老师与其他孩子的情况
还有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我们做父母的都会担心,我不知道该如何说,如果单纯说别太介意,估计会有很多妈妈不同意,每个社会对此有不同的态度和反应吧,记得在澳洲时,经常带孩子去playgroupe,澳洲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玩的时候相当的violent,那些妈妈们都自顾聊天,看他们打成一团,经常会说孩子有孩子交往的语言和方式,他们可以自己解决,打得厉害了,才上去制止一下。刚回到法国时,觉得法国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其实干涉挺多的,后来带孩子回国度假,觉得中国的父母几乎是处处保护着孩子,扯远了。

最欣赏最后这句话“我们的孩子的幸福成长,我觉得首先要从我们家长是否能妥善对待这个我们生活的异乡社会开始”。我们在这里生活,学习或工作,是要花些心思和时间去了解这个社会和这里的人,这样能客观些
2009-2-6 22:55: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说得好,进来学习.
2009-2-6 23:41: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学习来啦
2009-2-6 23:46:05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