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ZT 三十年中国人收入流变

15
回复
2129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9-1-27 16:38:24

新浪微博达人勋

GDP增速远超收入增速是不争的事实啊
2009-1-27 16:46: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liewmanhung 于 2009-1-27 23:43 编辑

经济学家们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开始研究收入分配跟经济增长的关系了。一开始大家都只关心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后来大家开始研究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有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Kuznets的倒U理论(Inverted-U curve)。这是他在1955年发表的《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的论文中提出。主要论点是,在转型式增长阶段,经济增长与公平之间的矛盾是自然而不可避免的。他提出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迅速扩大,尔后短暂稳定,在增长后期逐渐缩小。至于倒U形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经济发展的早期,储蓄和积累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资本积聚和集中导致了财富向富裕者积累;另外,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一国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和城市经济中不平等因素的增加,使得收入不平衡的状况在经济发展的早期趋于恶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和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和成熟,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趋于缓和,呈颠倒过来的U的形状。

Kuznets_curve.jpg

感兴趣的话可以下载来看看: kuznets1955.rar (838.12 KB, 下载次数: 63)
2009-1-27 23:40: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产能过剩带来人的相对剥夺感,试想一下几亿人的相对剥夺感与日俱增,这不是人口稀少的国家可比的。

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时期,有多少运动、罢工、多少人的呼喊,多少非政府组织的努力,极端的甚至还有多少战争和革命?没有这些条件,这个倒U理论能在经济学上自发地成立么?
2009-1-28 10:03: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产能过剩带来人的相对剥夺感,试想一下几亿人的相对剥夺感与日俱增,这不是人口稀少的国家可比的。

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时期,有多少运动、罢工、多少人的呼喊,多少非政府组织的努力,极端的甚至还有多少 ...
linne2k3 发表于 2009-1-28 10:03


首先,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不是由工会决定的,而是跟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有直接联系。在一个工人(具有特殊技能的)处于垄断地位的就业市场,工资是会上升的,但在long run,任何可以替代工人的生产要素(如资本)都可以威胁到工资的升帐。研究证明工人跟资本的替代弹性为1,也就是说如果工人工资上升一个单位,资本会将它替代。因此,工会对工资根本没什么影响力。具体可以在看看类似的文章(如Henley 1986)。

而至于Kuznets的倒U理论,他自己都说这个理论有5%是实证而95%是靠猜的!原文“perhaps 5% empirical information and 95% speculation, some of it possibly tainted by wishful thinking”。50多年过后还经久不衰,虽然有褒有贬,但应该还是有一定价值的。Kuznets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两个一直以来都被公认为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恶因竟然可以导致最终的收入分配平衡。这个两个恶因就是:储蓄集中在收入分配的上层群体和农业收入向工业收入的转移。工业的收入分配一般比农业要不公平,而农业人口向工业的转移则自然会增加工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恶化。再者,由于工业生产效率比农业的增长得快,那么收入分配则更加恶化。Kuznets主要就是用这两个原理分析发达国家早期以及不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那又为什么会趋于平衡呢?Kuznets把这个主要归因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及人口因素。他说这主要是源于非农业人口下层群体的收入增加,而这多亏一些政治改革使一些在城市里立柱脚跟的人更充分的利用城市的资源以及使这一个群体的政治力量有所提升以至于影响到旨在保护该群体的立法程序。

也有中国学者对中国做了验证,他们对20多个地区做了实证研究,发现在short run增长期(3年),收入分配不公有增长趋势,而在long run(7年),则下降!但中国的问题是,大多是省市都是在short run增长。这时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了。这个论文可以到这儿下载。
2009-1-28 21:15: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但在long run,任何可以替代工人的生产要素(如资本)都可以威胁到工资的升帐。研究证明工人跟资本的替代弹性为1,也就是说如果工人工资上升一个单位,资本会将它替代。因此,工会对工资根本没什么影响力。


这段看不懂,解释一下吧
2009-1-29 03:56: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段看不懂,解释一下吧
linne2k3 发表于 2009-1-29 03:56


不好意思,刚看到。。。
稍微解释一下:
那个原文我也没看完,连题目都忘了是啥了,不过大概原理应该是这样。劳动力-资本替代弹性简单来说就是在产量均衡的前提下这两种生产要素随各自的边际效率或边际成本变化而相互替换的程度,一般表示为σ,公式为:
σ=d ln (k/l) / d ln (mpl/mpk)(k为capital,l为劳动力,mpl为劳动力边际成本,mpk为资本边际效率)
大家一般都了解Cobb Douglas的生产函数,其实CD的公式把这个弹性系数定为一。
而用另一种生产函数,叫CES,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就是把弹性系数视为固定不变的,这样有利于重点研究弹性系数,当然就是通过实证分析了。
CES的公式为:
Y=A(αK^ρ+(1-α)L^ρ
^(1/ρ
而替代弹性σ则等于1/(1-ρ),我就不在这儿求证了。
而作者根据一些对多个产业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即σ等于一,再假设工会能推动工人工资上涨的前提下,假如劳动力边际成本=工资,而资本边际成本=利率,在利率不变的前提下,那么工资的上涨的结果只能是劳动力被资本所替代。那么可以推出,工会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2009-1-29 19:50: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工资的上涨的结果只能是劳动力被资本所替代

工人一涨工资,资本家就宁愿放弃生产,是这个意思吧?
2009-1-29 22:17: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工人一涨工资,资本家就宁愿放弃生产,是这个意思吧?
linne2k3 发表于 2009-1-29 22:17


不是,当d ln (k/l) / d ln (mpl/mpk)=1,工资涨,即mpl涨,而利率不变,即mpk不变,k/l就增加,就是资本与劳动力的比率增加,即增加资本的投入,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加资本投入可以解释为购买资本密集的生产设备。
2009-1-29 22:53: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但是罢工是全体性的啊,设备再先进也不可能一个工人不要啊?
2009-1-29 23:16: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他的意思可能是单位工人的工资虽然提高了,但通过增加设备减少了工人数量,工资总数不变,但失业率上升了。
2009-1-29 23:53: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他的意思可能是单位工人的工资虽然提高了,但通过增加设备减少了工人数量,工资总数不变,但失业率上升了。
frankfu 发表于 2009-1-29 23:53


明白了。那么是不是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就是需要政府的福利机制来缓冲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硬性对抗?
2009-1-30 00:14:5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适当的福利机制同时配合培训机制,可以得到理论上的满意效果
2009-1-30 10:57: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适当的福利机制同时配合培训机制,可以得到理论上的满意效果
kiss me SVP 发表于 2009-1-30 10:57

..............那现实上呢...........
2009-2-1 21:39:13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2-4 09:02:07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