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们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开始研究收入分配跟经济增长的关系了。一开始大家都只关心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后来大家开始研究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有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Kuznets的倒U理论(Inverted-U curve)。这是他在1955年发表的《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的论文中提出。主要论点是,在转型式增长阶段,经济增长与公平之间的矛盾是自然而不可避免的。他提出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迅速扩大,尔后短暂稳定,在增长后期逐渐缩小。至于倒U形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经济发展的早期,储蓄和积累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资本积聚和集中导致了财富向富裕者积累;另外,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一国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和城市经济中不平等因素的增加,使得收入不平衡的状况在经济发展的早期趋于恶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和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和成熟,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趋于缓和,呈颠倒过来的U的形状。
而至于Kuznets的倒U理论,他自己都说这个理论有5%是实证而95%是靠猜的!原文“perhaps 5% empirical information and 95% speculation, some of it possibly tainted by wishful thinking”。50多年过后还经久不衰,虽然有褒有贬,但应该还是有一定价值的。Kuznets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两个一直以来都被公认为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恶因竟然可以导致最终的收入分配平衡。这个两个恶因就是:储蓄集中在收入分配的上层群体和农业收入向工业收入的转移。工业的收入分配一般比农业要不公平,而农业人口向工业的转移则自然会增加工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恶化。再者,由于工业生产效率比农业的增长得快,那么收入分配则更加恶化。Kuznets主要就是用这两个原理分析发达国家早期以及不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那又为什么会趋于平衡呢?Kuznets把这个主要归因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及人口因素。他说这主要是源于非农业人口下层群体的收入增加,而这多亏一些政治改革使一些在城市里立柱脚跟的人更充分的利用城市的资源以及使这一个群体的政治力量有所提升以至于影响到旨在保护该群体的立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