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

11
回复
1092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9-1-21 05:09:07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个问题有点大,的确中国的文化被我们丢掉不少,但现在正是我们慢慢重拾她的时候。

功夫熊猫被谩骂也是我们文化包容不够,一部分狭隘爱国主义的人不接受而已,当然,既然有人爱,有人骂,也正代表了我们的思想开始有了冲突,就如小说中情节的发展是因为有了矛盾冲突一样。有了争论,才有了火花的碰撞。有了碰撞,也有了发展的契机,就如春秋时候的百家争鸣一般。

传统文化的丢弃,是有其特定历史原因,时至今日,新中国前30年的“共产主义”化,对我们的国家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不是我们现在这一代人能够完全评价的,历史只有对其公论,作为艺术家与设计师,我们只要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把中国在文化艺术上丢掉的东西补回来,也许就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而年級中其他的中國同學卻都對中國元素敬而遠之。但很碰巧的,日本同學則在很多時候把日西思想結合的十分完美。”——这里面也许原因有很多,但其实有一个原因,就是来学习的中国学生,更多的是希望学习法国的设计思想,无形中,会在设计中更多的运用西方元素,反过来法国学生也一样,对对方文化的好奇与向往,左右了大家设计时候的思路,等大家对各自文化了解更深入一层之后,自然懂得如何两相结合。我不是说日本同学境界高,而是他们从维新时期开始,就在不断的疯狂吸收西方文化元素,对日西结合,的确比我们要更加擅长一点。但就如你所说,她们是没有花心的花苞——这一点韩国也一样。故此她们在摒弃旧东西,接受新东西的时候,比我们更加迅速,船小好掉头,就如经济发展也一样,诺大个中国,发展起步要比亚洲四小龙要艰难得多,但一旦走上正轨,发展速度非底蕴浅薄的国家能比。等到我们对西方文化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之后,我们对各种文化的包容与升华,也不是日本等国家所能比拟,只不过,我们这艘文化的大船,还没完全向顺流方向摆过头来。。。。。。

文艺复兴是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随后发展的,而我一直相信,而中国的文化复兴,已经开始,不要抱怨我们丢掉了太多,把中华的文化,艺术,重新塑起,升华,正是我们这一代艺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参与人数 1声望 +6 战斗币 +28 收起 理由
断肠琵琶 + 6 + 28 不错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声望 +6 战斗币 +28

2009-1-21 05:50: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中国和西方。有差距。也有共同之处。正因为有了差距。我们才会进步。正因为有共同之处。我们才会有竞争。
2009-1-21 13:33: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个话题确实不小啊......

不知道楼主听没听说过南怀瑾先生的一个说法(全凭记忆,并非原话):中国文化,实在博大精深,实在瑰丽无比,丢肯定是丢了些,但就是这些剩下的,也足够伟大了。

中国人动辄『5000年文明』,这是事实,是谁也更改比了的。谈及它,我们不无骄傲,也不会自负到瞧不起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要的就是静下心来,吧我们还能操控的东西做好,做的更加灿烂。
2009-1-21 15:24: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日本用的也是拼音了好不好,繁体字只有正式场合才用了
2009-1-21 15:29: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LYShane 于 2009-1-21 18:09 编辑
这个问题有点大,的确中国的文化被我们丢掉不少,但现在正是我们慢慢重拾她的时候。

功夫熊猫被谩骂也是我们文化包容不够,一部分狭隘爱国主义的人不接受而已,当然,既然有人爱,有人骂,也正代表了我们的思想开始 ...
yinsedfq 发表于 2009-1-21 05:50


首先謝謝你的評論,也謝謝你花時間寫出自己的看法。

不過想必這位仁兄誤解我此文的用意了,我並非是在抱怨,而是在思索,在提出一個疑問。也只有在提問一思考中我們才能夠真正的發展。

中國文化的確淵博,也正因爲它太淵博,而限制了很多發展。中國文化現在到底分爲幾個部分?公產文化是否算作其中?並非要討論共產黨對國家的作用,我只想知道共產黨文化到底有多堅固,對於中國文化思想發展到底有什麽作用,因爲這一點我們無法躲避,所以這個困惑開始變得越來越龐大。

前段時間去意大利看一個設計展,其中有一組中國設計,綠色軍裝,紅色背景,面無表情的人物。於是路過的人便知道,這是“中國”。所以不得不說黨的確帶領我們走向了一條全新的文化道路。

只不過這條文化道路到底能走多遠,他的文化精神基礎又有多堅固?這些設計是否能流傳下去。設計如果沒有内涵便是空洞的。所以中國設計的思想又該怎麽樣擺對態度?

日本,是我祖國之一。所以我的感覺自然要比你來得強烈的多。從小我就會不受控制的對這兩個國家作對比。日本在許久追尋后找到的自己的花芯並且耐心而仔細的保護起來。在東京生活的時間讓我理解爲什麽如此多的設計師都願意來這個擁擠的東京發展,因爲它是一個有魔法的城市。它現代,但是卻完整地保留著自己的傳統。那些細小的民族設計精巧而和諧的融合在整個城市當中。而這些設計不是廉價的批量生産,而是用心的傳承。這才是一種對待文化包容與理解的能力。

小國就像是一個小房閒,看起來似乎裝修比較省力,可是卻要求有更加明智而實用的設計。這一點日本做到基本滿分。而中國就是一個大別墅,看起來應有盡有,可是有些設施卻多餘了有些備件卻少了,我們怎麽樣才能更加有效的利用這些空間呢?

當然在此我的目的並非是要說日本怎麽好,只是希望在此時,中國能從日本借鑑到一些更爲成熟的思維方式。中國近期對於文化保護方面也做出多種的努力,這便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之前对于传统文化,我们选择的是抛弃,而去追随那些欧美的流行时尚。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被影响了,更是我們“不敢”——因为,缺乏自信!就像一个没落贵族的后裔,新近发迹了,然而缺乏那种来自骨子里的底蕴和自信,活得自大而自卑。

很多的夜晚,在康德的星空下,我在偶然问自己“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到哪儿去”,更多的借鉴尼采、叔本华,开始更为量化、逻辑的线性思考。中國的哲學體系又在哪裏?

這條路很漫長,《把中華的文化藝術重新塑起升華》這的確是所有藝術工作者的夢想,可是那個支持著我們的文化思想到底在哪?生活在這樣的氛圍當中,如何真正的理解與包容。
2009-1-21 16:49: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日本用的也是拼音了好不好,繁体字只有正式场合才用了
sisixinxin 发表于 2009-1-21 15:29


你是從哪裏知道的?
我媽媽是日本人,我怎麽沒有聽説這件事情。呵呵~
2009-1-21 17:01: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个话题确实不小啊......

不知道楼主听没听说过南怀瑾先生的一个说法(全凭记忆,并非原话):中国文化,实在博大精深,实在瑰丽无比,丢肯定是丢了些,但就是这些剩下的,也足够伟大了。

中国人动辄『5000年文明 ...
天下一人 发表于 2009-1-21 15:24


的確是這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最好的例子就是張藝謀美輪美奐的奧運會開幕式。只不過我們的問題是,怎麽樣才能完美的運用結合。文化的基礎是人,而現在中國人的基礎又是什麽呢?文化需要繼承和發展,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技術活。
2009-1-21 17:07: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yinsedfq 于 2009-1-21 19:11 编辑
首先謝謝你的評論,也謝謝你花時間寫出自己的看法。

不過想必這位仁兄誤解我此文的用意了,我並非是在抱怨,而是在思索,在提出一個疑問。也只有在提問一思考中我們才能夠真正的發展。

中國文化的確淵博,也正因 ...
LYShane 发表于 2009-1-21 16:49



既然你不是在抱怨,而是在思索,那我真诚地给你一个建议,就是在你的设计中去寻找你要的答案,在你自己的设计中把自己自己的思想,甚至困惑,加进去。远胜你单纯的思索,也许有一天,你就不再为此困惑了。

“共产主义文化”,只是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意大利人看了一个设计展览,就认为中国人是那样,那只是他们视觉的片面,或者是设计者视觉选取的不同,又或者是刻意而为,无论他有意无意,都不能改变绿色军装,红色背景,面无表情(那个时代的人可不但不是面无表情,甚至是表情狂热才对)的人物,只是中国历史里短暂的一瞬间,他们喜欢有选择性的记忆,就如我们今天提起美国,仍然有人只会想起西部牛仔,提起日本,仍然会有人只会想起身插两把太刀的浪人一样,但这些通通改变不了美国,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事实,同样改变不了中国正在复兴的事实。他们喜欢把选择图腾来代表中国,那就让他们选择好了,自我的蒙蔽,自会有一天让他们发现自己当初的可笑,也正是他们不自信的表现。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相信这个世界,终于有一天重新审视中国,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其实,你所谓的迷茫,也许根本不需要找到答案,也许有一天,等你认为已经找到他的答案的时候,对你来讲,已经不再重要了。

思考中国文化艺术,路在何方,许多艺术家,文人,都再思考,在自己作品中寻找,这个事情,几十年前,还是学生时代的贝聿铭先生就开始做了,今天的他,找到答案了吗,只有问他本人才知道。

在此讨论此问题,我们都不是什么大文人,大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局限,让我们都只有各执一词偏颇,你能如此思考,已经让你具备了成为成功设计家的潜力,但与其在此对无有答案的问题钻牛角尖,不如放开手脚去实践,在设计实践中寻找你要的东西,也许你永远找不出答案,也许有一天,你就豁然开朗了。

言尽于此。
2009-1-21 19:08: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天下一人 于 2009-1-22 03:22 编辑
的確是這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最好的例子就是張藝謀美輪美奐的奧運會開幕式。只不過我們的問題是,怎麽樣才能完美的運用結合。文化的基礎是人,而現在中國人的基礎又是什麽呢?文化需要繼承和發展,這不僅僅是一 ...
LYShane 发表于 2009-1-21 17:07

十分感谢您的回复,先声明:本人不是文化中人,乃一小小商旅。我只是泛泛的知道该做些什么而已,至于『如何做』,就不敢再多一言了。至于您的问题,更是无从答复,难杀我也......
尊驾是艺术工作者,有偌大驰骋空间,非我等小贩一流可以企及,只盼尊驾此心不死,为中华文化之伟大复兴尽全力,成大功。
2009-1-22 03:20: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哇!文化问题!瞻仰一下!无解呵呵...
顺便问几个问题:
文化的概念是什么?
怎样的文化现象才总结得出文化本质?
文化现象的时效性会影响和改变文化本质么?或说文化本质是发展变化的吗?
文化是国民性问题、种族性问题,还是地域性问题?文化有政治性或体制性吗?
文化有没有优劣性问题?消逝了的文化是因为其劣质吗?文化的交流碰撞是淘汰性的吗?
...
2009-1-22 13:37: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nnd。极不喜欢繁体字
2009-1-28 07:53:23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