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船坚炮利 鸦片战争时代的英军

24
回复
5369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9-1-19 03:58:12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李云龙 于 2009-1-20 04:12 编辑

鸦片战争,并非中英第一次战争。中英第一次海战在明末。当时英国战败。长期达一个朝代200年的时间,英国舰队无法横行中国的原因是,欧洲海上另外一个强国西班牙葡萄牙的存在。在澳门的葡萄牙军事力量屡次和西班牙远东舰队联手打得英国荷兰舰队惨败。直到清末,葡西的军事实力彻底下降到无法抗衡大英。

1840年的大英舰队还是帆船舰队。正在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前夕。居然仍然有如此威力。

附录一:

鸦片战争中英国远征军舰队船只一览表

战列舰(ship of the line)
“麦尔威厘”号,七十四炮,悬挂乔治•懿律少将将旗,船长邓达斯。
“威里士厘”号,七十四炮,悬挂伯麦海军司令的大三角旗,船长托马斯•梅特兰。
“伯兰汉”号,七十四炮,船长弗莱明•辛好士。

巡航舰(frigate,或者可以翻译为三桅快速战舰或护卫舰)
“都鲁壹”号,四十四炮,船长史密斯。
“布朗底”号,四十四炮,船长鲍俎。
“康威”号,二十八炮,船长比休恩。
“窝拉疑”号,二十八炮,船长埃利奥特。
“鳄鱼”号,二十八炮,船长库柏。

轻巡舰(escort)及二桅纵帆船(brig)
“拉尼”号,二十炮,船长布莱克。
“海阿新”号,二十炮,船长华伦。
“摩底士底”号,二十炮,船长艾尔斯。
“卑拉底士”号,二十炮,船长安森。
“宁罗德”号,二十炮,船长巴洛。
“巡洋”号,十八炮,船长吉福德。
“哥伦拜恩”号,十八炮,船长克拉克。
“阿勒琴”号,十炮,船长莫森。

运兵船(troop carrier)
“响尾蛇”号,,船长布罗迪。

东印度公司武装蒸汽船: (armed steamer)
“皇后”号,船长沃登。
“马达加斯加”号,船长迪西。
“阿打兰打”号,船长罗杰斯。
“进取”号,船长韦斯特。
 
运输船: (transport)
“阿拉利维”号。
“布朗德尔”号。
“伯麦”号。
“克利费童”号。
“达维德•马尔科姆”号。
“挑衅”号。
“鹰”号。
“爱德蒙斯顿”号。
“伊利萨伯•恩斯利”号。
“依萨伯拉•罗伯特生”号。
“约翰•亚当斯”号。
“马立安”号。
“麦都萨”号。
“美人鱼”号。
“穆罕默德•沙”号。
“拿撒勒•沙”号。
“拉哈曼尼”号。
“鲁斯托姆治•科瓦斯治”号。
“爱尔纳德”号。
“佛泰•萨拉姆”号。
“立臣”号。
“风鸢”号。
“印度橡树”号。
“斯托卡特”号。
“苏利曼”号。
“维多利亚”号。
“威廉•威尔逊”号。
2009-1-19 06:27: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李云龙 于 2009-1-20 05:08 编辑

误区1   中国军队擅长白刃战。错了。中国的清军在内战中最爱的就是用火器对付山寨军。已经完全丧失了对白刃战的技术热情。和英军作战,也不是没有准备。林则徐和各级官员将领都定购和改进了大炮炮台。甚至在铸造大炮方面还有领先世界的铁模铸炮法。英军的步枪上有刺刀。在路易14时代就取代了长枪和火枪的混合搭配。成为远近距离都有战斗威力的武器。英军对白刃战也十分在行。大家可以参见拿破仑时代的战争电影。尤其是滑铁卢战役中,英军步兵方阵誓死不退扛住拿破仑铁骑兵的冲锋。坚守到普鲁士援兵到达。俄国元帅x曾经有句名言,子弹是傻瓜,刺刀才是可靠的朋友。以此指导思想的俄军战败了大革命后无敌欧洲的法军。不是说当时白刃战不能打败英军。一来必须有铁打的军队。二来长期依靠落后的技术不发展工业,就是俄国也不行。这个思想可以救急,不能图本。老毛说的小米+步枪的思想也是类似。一有机会,老毛当了裤子也要搞原子弹的。

2鸦片战争前不久的克里米亚战争。英军手持驳壳枪冲锋。肉搏战,英军也不含糊的

英俄两军在克里木半岛对阵,死伤惨重 。
2009-1-19 07:02: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李云龙 于 2009-1-20 04:33 编辑

误区2 清军败给先进武器装备的部队。

其实清军装备虽然差,但是正面临工业革命刚起步,新技术还没有大规模发展的时代。遭遇的英军只是古典时代的登峰造极的水平。和清军区别没有本质的区别。

视频1 鸦片战争,突出看一看英军炮火连环施放,和开花弹的效果。再看清军炮热蛋小,一炮一炮打的费劲。




到了太平天国时期,二次鸦片战争才体现书工业在战争中的威力。同时代的美国内战,南北开打,可作为例子。是一次大战的前奏。

通州八里河桥战役才是工业化军队对中世纪军队的一场毁灭性打击。
2009-1-19 07:54: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李云龙 于 2009-1-20 05:59 编辑

4# 李云龙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被烧毁。太平天国破洋枪队于苏州。林肯当选总统。卑斯麦正在统一德国。法国拿破仑三世完成法国工业革命。一个叫马克思的人正在写资本论。

1840年,中国军队大败的同时期。英国军队在阿富汗陷入山地游击战的困境。1万五千军队全军覆没,仅逃出一名军医。另外一万五千军队被围困,勉强逃出。

如果说武器决定胜利,那么中国军队的表现实在太差了。甚至不如非洲中东地区的落后小国。阿富汗人在鸦片战争时代就好好教训了英国军队。可以解释为那时候还没有真正工业革命,还没有出现机关枪等等。两军的武器水平相差不大。

但是在2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的倡议者戈登毙命在苏丹喀土穆,已经是2次鸦片战争后的24年了。


现在苏丹和阿富汗两个国家还没有摆脱外国干涉的苦恼。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中国是成功的。

也就是说,从战术上来看,英军并不难击败。但是从国家战略上来讲,西方人是很难对付的。绝不是一仗胜败就能解决的。
2009-1-19 08:27: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很强很专业
2009-1-19 11:58: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4# 李云龙

1860年 圆明园被烧毁。太平天国破洋枪队于苏州。林肯当选总统。卑斯麦正在统一德国。法国拿破仑二世完成法国工业革命。一个叫马克思的人正在写资本论。 ...
李云龙 发表于 2009-1-19 08:27
所以呢?云龙兄想表达什么咧?

还有,不是二世,路易 波拿巴 是拿破仑三世
2009-1-19 12:58: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中国其实是被一只拿破仑时代的军队打败。这只军队在十年后就被淘汰了。
是这样

法国在19世界中期(50---60年代)才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70年代就开始了

但是也不能这么说,从前历史课里也提到过,日本明治维新也是如此
日本的工业化是连续经历两次工业革命。所以产生的爆发力也很大(这个逻辑,我一直没有弄明白)
2009-1-19 13:06: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果然是三世。写错了。

日本连续搞了两次工业革命,周围的国家都还没领会啥叫工业。自然显得突出。
中国是引进一些就停顿了。引进一些就停顿了。没有本质上对工业有认识。所以
效果不如日本。
2009-1-20 00:47: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李大师来的好晚啊~
2009-1-20 00:51:1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图片不错sai(rf3rf)(rf3rf)
2009-1-20 01:00: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李云龙 于 2009-1-20 02:51 编辑

中国鸦片战争之败,不是败于英军的驳壳式燧发滑膛枪,也不是败于黑太子级74炮战列舰。至于说败于西方先进制度更是扯淡。如果西方的体制先进,怎么会跑到中国卖鸦片来提高GDP?中国败在一个思想上。大英帝国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核心的思想就是掠夺。讲白了就是以战养战。

但是大英之所以成为大英,和成吉思汗游牧帝国的掠夺,和欧洲海盗前辈的简单打劫,西班牙帝国寻求黄金的殖民帝国不同。大英帝国的起家是深受威尼斯商人汉萨同盟的影响。也就是说看到了武装生产的益处。



在中国,一直把军事和生产分开。作战思想仅仅是为了回复正常生产秩序。唯一陆战可获得的是土地财富。几乎该拿到的都拿到了。一些未开啊地区和草原上的牛羊,根本吸引不了中国人的兴趣。

邓和舰队下西洋,虽然提出财富来自海上说。其实是中国有财富,有物产。人家必须上门来买,自己还带保镖,一路上来回的安全费用都自己掏了。中国省了好大的经费。从经济学上来看,符合市场经济原理。

大英帝国的生产方式,其实就是穷人经济学。英国本岛除了产点羊毛什么有没有。比起非洲的资源国家都差很远。唯一占便宜的就是欧洲没有大江大河和大运河。一向是海运发达。英国是个岛国,可以依托大海进行贸易搞运输。

对于竞争,英国人很简单的找出了合理解决方案。用大炮轰掉。所以有了舰队。一成立就轰掉了百年老字号西班牙无敌舰队一举成名。跟下来海上马车夫荷兰也好,丹麦也好,只要是有舰队的试图发展海上贸易的国家都轰。

如果大英只是做个车匪路霸也还没有达到英帝的可能性。历史上干这行的多了。

大英帝国是建立在劳动分工理论上的帝国。说白了就是努力永远是奴隶,主人永远是主人。

你不服这个规则不行。不服,大英帝国的忠诚战士就出现了。驳壳枪,74炮战列舰,大英航海条例下的纪律和奖赏制度,传教士的胜利祷告,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的主流谴责,贸易禁运种种制裁,经济杀手,人权专家,颜色革命,大宪章小宪章。。。。。

看人家南美的毒品贩子,索马里的海盗。犯罪得来的钱都用来更新作案工具上。对犯罪经济体来说,快艇飞机枪支通讯工具都是生产工具,律师和科学家都是生产专家,比起中国的右派左派们,他们是最能领会大英精神的精英。




中国帝国的统治者一直没有看到战争工业的经济利润在哪里,所以一直对洋务运动消极支持。当作花钱的麻烦。而日本人则看到了战争的胜利可以让自己脱贫致富,脱亚入欧。所以积极投入,并且尝到了甜头,上下都从战争经济中获得了好处,自然心齐,支持洋务。

根本上说,中国人至今别看搞改革30年了,距离鸦片战争一个半世纪还多了。这个铁了心搞帝国主义经济的精神气儿丝毫没有。一个劲跑到国外以为还真有什么其他的先进经验。


在海外的华商也是普遍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如果说有,也只是交保护费的意识。号称有钱的华商在海外无不是被重点抢劫的对象。日韩俄阿非其他地区的商人活得都没这么辛苦。反扒队在国内刚刚兴起,在海外则罕见。但都没有有力的支持。也难怪最近国家级刚刚意识到派战舰去保护中国商船的问题。算是走出了历史的怪圈,有了新思 维。
参与人数 1战斗币 +10 收起 理由
991HOMME + 10 辩才啊! 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战斗币 +10

2009-1-20 02:02: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邓和舰队下西洋,虽然提出财富来自海上说。其实是中国有财富,有物产。人家必须上门来买,自己还带保镖,一路上来回的安全费用都自己掏了。中国省了好大的经费。从经济学上来看,符合市场经济原理。
小心的提醒

打“邓和”,好象智能ABC也打不顺溜吧
2009-1-20 02:13: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郑和。
2009-1-20 02:54: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李云龙 于 2009-1-20 03:22 编辑

郑和算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人。但是有一点注定了他的失败。他带出去的东西比带回来的少。而大英舰队甚至西班牙舰队带回来的可是满船满船的黄金。

大英海军条例规定,每一个舰长都可以分到掠夺财务的十分之一。开一条船和开一个公司没啥区别。大英水师干的能没有尽头么。包产到户,改革时代的温州模式。老邓改革就是这么干起来的。

林则徐说拿出海关十分之一的税银就能建立一支舰队。大清领导层听了不干。

人家大英舰队司令说了,给我一支舰队,我能把中国海关的十年关税带回来。议会立马通过。
2009-1-20 02:55:40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