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名:勵學篇
作者:宋真宗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旨意不要汲汲於世間名利,書中都可以找到你所喜歡的。
另一層意思是只要勤讀書,一朝得功名,你要的都會有了。
說實在的,這是有富家和愛作夢的人在說的。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老話一方面說明中國人自古以來崇尚讀書,但是另一方面似乎也充分暗示中國人在讀書時缺乏內在動機。在缺乏內在動機的情境下,為了激勵學子「熬」過十年寒窗之苦,所以就不斷地以「黃金屋、顏如玉、執金吾」等身外之物來誘人讀書,結果,讀書的品味也就日益低下了。
當讀書變的如此功利,就難怪弘毅之士愈來愈少,讀書人在社會上也就逐漸失去了移風易俗的尊嚴與影響力。
書的妙可多,書可以解惑,書可以明理,書可以致富,書可以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所謂「一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三日不讀書,言語乏味。」 想要「腹有詩書氣自華」? 那麼就該多研點書。
書中自有典範;書中自有寧靜;書中自有智慧;書中自有寬廣。書中自有大千界,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聖賢道。
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之樂呀。
有許多至理名言,說明書的妙用無窮。
例如:
「書中的智慧遠比黃金屋更珍貴,書中的知識遠比顏如玉更迷人。」
「不讀書而有遠見,那是奢望;讀書而有遠見,就不是偶然。」
「花錢買書不是支出,而是一種長期的投資。」
書之於人,影響之大,豈可小視? |
2009-1-18 22:3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