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991man

《梅兰芳》讨论贴,百家争鸣

233
回复
10035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部片子我现在一想到就恶心, 建议LZ号召还没有看该片的童鞋千万别看...
2009-1-7 00:07: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部片子我现在一想到就恶心, 建议LZ号召还没有看该片的童鞋千万别看...
JAIMEAZUR 发表于 2009-1-7 00:07
恶心还不至于

不过说实话
看了鲁豫有约。。看到二陈相互吹捧

我真的是恶心坏了,我呸

至于电影本身,我承认,我低速,我浅显,我没看懂
2009-1-7 00:21: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其实灯光和摄影还不错.
我说恶心是指某些情节
至于故事我也没看懂
2009-1-7 00:35: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电影确实不如预期啊....  尤其是关于戏的部分 找了2个不唱的 黎明和小掌 靠脸根本不行 .
2009-1-7 00:39: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非常感谢您的认真答复,但直截了当的说,粗陋如我,还是没懂。

玄之一字,正如其本,太玄了些,乡野小民,不敢提及,遑论感悟。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您有来言,我有去语,闲着没事,写字解闷。

接下来几句, ...
天下一人 发表于 2009-1-6 01:26

分析得非常有道理。

梅孟恋其实很大程度是梅党撮合的结果,而其分手也是梅党在枪击事件后[领悟]到[梅大爷的命最重要]而促成的。加之梅的性格本来就很中庸平善不喜争斗。才导致孟在梅养母祭奠的第三天想去梅家叩拜时,还没踏进大门就被赶出梅家。孟是多么刚烈的一女子,受此大辱,情何以堪。

个人觉得梅的不温不火的性格还是比较适合持家操劳的福芝芳。孟太刚烈,加之生育上有问题,后期被梅党所不容,也很正常。
2009-1-7 03:00: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真正惊艳的是孙红雷
齐如山
2009-1-7 14:33: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场景舞美还是可圈可点,但高度上没超越霸王别姬,毕竟是14年前的片子。
余绍群演得还好,王学祁也不错。
最大的败笔就是黎明的现代装戏,看不下去阿,民国版的黎小军!
张子怡戏份太少,没有发挥的余地。
日本少尉演技还是有的,但这种角色的安排缺乏创意,让人一下就想起钢琴师里的德国军官。
孙红雷和英达演得算最好了。
京戏部分不够出彩,贵妃那场来了个情景反串,画蛇添足。一屡麻的演出太拙劣,配角比梅来得更自然。以及美国演出交待的太过潦草。
整部电影缺乏一个将人物推向极致的高潮,显得平铺直叙又拖沓冗长。也许是梅的地位,不允许太艺术夸张的缘故,有点像纪录片。
总之还是值得一看的。
2009-1-7 14:56: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总之还是值得一看的。
en

值得看一遍而已
2009-1-7 15:01: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死别和聚散哭得一塌糊涂。
中间的生离比较恶心,很糟糕,完全脱离。黎明显得很窝囊,一点儿没有儒雅气质。章子怡演什么都各应!
其实演梅青年时的那个演员还真不错
我就觉得奇怪,为什么非要明星来演?学过戏和没学 ...
menggggggggg 发表于 2008-12-31 21:50


我来帮你回答几个疑问。

首先,黎明是梅兰芳后人钦点的演员。否则不给你版权。
其次,孙红雷开始那段暧昧就是点到为止,因为梅兰芳后人在看着呢。否则不给你版权。
2009-1-7 20:52: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一事不知,儒者之耻。
求知若渴不敢说,我好歹听了16年京剧了,虽然连门外的位置都还没站上,但总想多知道点儿,尤其是有关京剧。
顺祝一切好。 ...
天下一人 发表于 2009-1-4 16:45


其实你大可不必这么较真儿,所谓电影艺术,经常是要创造一种对立,让剧中人为此而相互碰撞。

说实话,这片子给一个京戏盲来看完,多少都会对京戏产生兴趣。这样一来,电影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一部分吧。
2009-1-7 21:06: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178# 开开水
我只是虚心求教而已,没什么『较真儿』的意思。如果言语上有些咄咄逼人,那是我修养火候不到,请您和诸位见谅。
关于您所谓的『京剧盲』看陈版『梅兰芳』,如果如您所说,我高兴都来不及,但我就怕适得其反啊,虽说不上是陈的『罪过』,但京剧之现状不容乐观,雪上加霜可就更受不起了。陈不是没有水平,但『梅兰芳』毕竟不是他可以轻易驾驭的题材,好好个徐城北不用,偏用严歌苓,我认为起点就错了,以后开展起来难度可想而知啊。
2009-1-8 00:28: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xiuluo 于 2009-1-8 12:29 编辑
178# 开开水  
我只是虚心求教而已,没什么『较真儿』的意思。如果言语上有些咄咄逼人,那是我修养火候不到,请您和诸位见谅。
关于您所谓的『京剧盲』看陈版『梅兰芳』,如果如您所说,我高兴都来不及,但我就怕适 ...
天下一人 发表于 2009-1-8 00:28


说句题外话,我有时候想,大部分人看完这部电影都会觉得矛盾冲突不够深刻或吸引人,无论是喜欢或否定这部戏的人,譬如我虽然喜欢这部电影但也感觉整部戏线索太多,反而不如霸王别姬那么线条清晰,人性刻画来的生动或深刻。那么陈导演会没有意识到么或是他身边的朋友会没有提醒他注意这个问题么?其实,但凡仔细看这部电影,都会注意到导演是花了很大心力在上面的,每一句台词,演员的每一神态都是有可以揣摩之处的,那么为什么每个角色的扮演都可以说相当成功,而恰恰剧中的“梅兰芳”本人确是如此苍白模糊?或许导演有什么用意在其中?我以为导演或许正是意识到你所说的““梅兰芳这个题目并不是他所能驾驭的”,因此他不揣测或强调梅兰芳的感受及心理活动,而通过叙述刻画梅兰芳身边的人,经历的事,让观众自己捉摸梅兰芳在想些什么,梅兰芳是怎样的人,是凡人或其他。套一句话“功过是非留待他人评说“。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这部戏的表现手法较之“霸王别姬”是有突破或是说有新意的。
总的来说,整部戏的格调是“优雅的沉闷”,虽不畅快淋漓,倒也应景。
2009-1-8 10:01: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张国荣那出戏主线很清晰,就是界于友情与爱情之间的主线,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下放大,交代的很明白。
梅的故事里边要交代的事情太多,不管主角配角,都要有自己的人物性格体现。这部电影孙和章的戏份很多,而梅的扮演者又一分为二,很容易让大家觉得最主要的人物性格塑造不充分。所以不同于上边某个朋友的话,我觉得陈红和英达的戏反而是恰到好处,体现了人物个性,又不会和梅的扮演者抢戏份。孙的戏几乎贯穿全剧,但有些镜头个人觉得无关紧要,比如黎明要离开北京去上海,孙出来说了一通大义凛然的话,而且毅然留在北京,这段剧情和后来孙帮助日本人给黎明打电话,反差太大(为了表现孙留京的情节和对艺术的坚持不冲突,又要增加日本人劝诱孙的很多剧情,这些跟表现梅兰芳的人物性格没多少关系)。最后黎明在抗战胜利后重新登台,又给了孙一个镜头也是多余的,这个涉及到剧本的叙事体系(比如你要用孙作为梅的见证人,那你前后要始终贯穿他的视角;如果你是以隐性的第三人称视角,即观众的视角去看待梅的故事情节展开,那没必要又把孙的视角放大)。参见《革命之路》的叙事结构,全篇隐性第三人称视角,结局用房东夫妇的对话评论为终结(房东夫妇中又以更不影响情节的男房东为主,另略去一百余字……)
陈跟老谋子一个特点,对电影的宏观感觉强,能铺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具体勾勒人物性格。两人都差在多个主题叙述的主次关系(由繁入简,突出主题),所以这些年他们的作品,反而不如他们的成名作(简单刻画几个人物,突出一个主题)那么出采。

PS:楼主发时政干吗?搬艺术版吧。
2009-1-8 11:02: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张国荣那出戏主线很清晰,就是界于友情与爱情之间的主线,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下放大,交代的很明白。
梅的故事里边要交代的事情太多,不管主角配角,都要有自己的人物性格体现。这部电影孙和章的戏份很多,而梅的扮 ...
fourmis 发表于 2009-1-8 11:02


说得不错,确实很多情节对梅兰芳的性格刻画没有什么直接作用。其实,日本人说服邱如白那段还是有些意思的,他最终打动邱的那句话就是邱一直坚持的,也是他为什么一直追随梅兰芳,为什么会用手段扫开挡了梅的路的人,而在梅暂别戏台后不随梅去上海的原因。其实从这一点看戏里的梅兰芳非常悲哀,所有喜欢他,支持他的人,真正喜欢的是台上出神入化的他,而不是台下平凡的他。孟小冬因为不想毁了台上的梅兰芳而离开他,福芝芳也说梅是座的.
至于,最后那个孙的镜头我也觉得多余了,不得其解。还有一个细节有意思,最后福守在梅的床边,那声大伯想起的时候,为什么要表现福好像也听到一样?大伯答应的那段场景到底是梅兰芳梦中的期盼还是真的当时他大伯有答应那一声?非常有意思。
参与人数 1战斗币 +3 收起 理由
991HOMME + 3 谢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战斗币 +3

2009-1-8 12:51:19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张国荣那出戏主线很清晰,就是界于友情与爱情之间的主线,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下放大,交代的很明白。
梅的故事里边要交代的事情太多,不管主角配角,都要有自己的人物性格体现。这部电影孙和章的戏份很多,而梅的扮 ...
fourmis 发表于 2009-1-8 11:02


分析得很专业啊!
2009-1-8 13:15:22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