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公共乌甲3

隐藏心中的秘密,我也是混血

71
回复
3849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小米小米 于 2008-12-18 13:01 发表
北方佬多杂的,正常啊
这话说的
2008-12-18 14:06: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audro 于 2008-12-18 13:54 发表


这个是真的么?谁能来做个调查?



是辨别你的汉族的其中一项。

传说好像是明初,用山西河北一代的人去填四川湖南,朝廷骗老百姓说,先走到洪桐大槐树的人不用背井离乡,结果大家都紧赶慢赶,赶到后,朝廷的兵栓其大家就拖去了四川湖南。

所以汉人里流行一句话,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

当时为了怕人逃跑,就在大家的小脚趾甲上用刀划开;

还有因为手都栓着,上厕所要跟长官请示,后来就简化为“解手”二字,就是“解手”的由来。

详细我记不住了,大家去山西旅游的官网上,也许可以找到。
2008-12-18 14:14: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是湖南和河南混血~
2008-12-18 14:16: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sisixinxin 于 18/12/2008 14:14 发表



是辨别你的汉族的其中一项。

传说好像是明初,用山西河北一代的人去填四川湖南,朝廷骗老百姓说,先走到洪桐大槐树的人不用背井离乡,结果大家都紧赶慢赶,赶到后,朝廷的兵栓其大家就拖去了四川湖南。

所以汉人里流行一句 ...


这个传说不可靠  因为刀割形成的特征不能遗传
但是这个现象很可靠

大学时候无聊做过一个调查  山西 河南的本土同学 都有你说的二裂现象
2008-12-18 14:24:04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8-12-18 14:24: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sisixinxin 于 18/12/2008 14:14 发表



是辨别你的汉族的其中一项。

传说好像是明初,用山西河北一代的人去填四川湖南,朝廷骗老百姓说,先走到洪桐大槐树的人不用背井离乡,结果大家都紧赶慢赶,赶到后,朝廷的兵栓其大家就拖去了四川湖南。

所以汉人里流行一句 ...
对了  似乎是有个说法的  叫做重甲
2008-12-18 14:33: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混血也有好的~~!
也有A的~~!
2008-12-18 14:36: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都市放牛 于 2008-12-18 14:24 发表


这个传说不可靠  因为刀割形成的特征不能遗传
但是这个现象很可靠

大学时候无聊做过一个调查  山西 河南的本土同学 都有你说的二裂现象



恩,之所以说他是传说么,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刀割不可能形成遗传特征,我想可能老祖宗也没办法解释这种现象,所以就按到这个故事上了。应该这个说法在明以前就存在了。
2008-12-18 14:41: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前面有人说汉人的判定 我彷佛也看过这个说法
好像是贾平凹在小说里写过的
纯汉人脚趾指甲是双层的 第二个特点是双眼皮 第三个特点是个子矮
2008-12-18 14:47: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sisixinxin 于 2008-12-18 12:14 发表

据说,小脚趾甲两半的就是汉人,所以可以知道,不是两半的都不是汉人。

...


我怎么听说 小脚趾甲两半的是黄帝部落的子孙,一瓣的是炎帝部落的后代.revefrance
2008-12-18 14:48: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另:楼主不必介意血统论的 要说杂交 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啊 往上追三代 哪家都不可能是纯粹的当地人 况且中国民族融合的那么复杂......
2008-12-18 14:49: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发现我是正宗汉人了、、、
2008-12-18 15:12: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十三夜 于 2008-12-18 14:48 发表


我怎么听说 小脚趾甲两半的是黄帝部落的子孙,一瓣的是炎帝部落的后代.revefrance




对,因为据说汉人就是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融合后形成的。


给大家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49294.html

还有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14404/2007/05/22/107@1600478.htm
2008-12-18 15:19: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洪桐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位於洪桐縣城北,是聞名全國的明代遷民遺址,是海內外數以億計大槐樹後裔尋根祭祖的聖地。幾個世紀以來,大槐樹被當作“家”,稱做“祖”看作“根”成為億萬人心目中的故鄉。“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桐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顴窩。”成為海內外流傳千古的民謠和槐鄉後裔追根溯源的指南,洪桐大槐樹業因此名揚四海。

 明洪武至永樂十五年間,在大槐樹下進行了18次大規模的移 民,屢移山西民于京、冀、豫、魯、皖、蘇、鄂、秦、隴等十余省 市、500多個縣市。六百多年來,移民子孫繁衍遍佈全國各地,輾 轉遷徙海內外者又不知凡幾,移民子孫數以億計。另有一傳說,說當年移民時,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為記。至今凡大槐樹移民後裔的小趾甲都是復形(兩瓣)。“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
2008-12-18 15:20: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在山西省洪洞县贾村附近,南同蒲铁路西侧,有一处浓荫盖地、槐柳相间的树丛。每年,这里都游人不断,名声传遍五湖四海。这里就是数不清的亿万人的“故乡”——洪洞古大槐树处。
走进树丛,一座古朴的木牌坊迎面而立,它四柱三门,中门高大,门额有横匾,匾上雕着“誉延嘉树”四个斗大的古体字。过木牌坊不远处有碑亭一座,亭内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书“古大槐树处”五字。石碑矗立处,就是“誉延”数百年的第一代大槐树生长的地方。这棵大槐树在地面消失之后,从根部又生长出一株小槐,人称第二代。这株第二代槐树不知何年又干枯了,如今树体尚在,枝叶全无,挺立于碑旁。说来有趣,第二代死后,从它的根部又生出一棵第三代来,30多年来,年年枝繁叶茂,一年比一年高大。
对于这棵大槐树,教百年来,黄河下游的村村寨寨,甚至更广泛的地区,一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在晋、冀、鲁、豫、皖等省,还有首都北京附近,还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歌谣: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鸹窝。”
一棵槐树怎么就成了亿万人的“故乡”了呢?
明初的六次移民
事情要追溯到元末明初。元朝末年,战争连绵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到了明朝初年,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着民多逃亡、城廓为墟、田地荒芜的冷落、凄凉景象。山东、河南、河北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
到了永乐初年,情况仍未好转。战争的创伤尚未愈合,紧接着又出现了较大的天灾。永乐元年(1403年)甲午,直隶、北京、山东、河南饥。庚寅,山东蝗。丁酉,河南蝗。永乐二年八月,淫雨毁北京城5000余丈。10月,黄河决口,冲毁开封城。
面对这种社会经济异常凋敝的情况,朱元璋和朱棣意识到,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扭转,对于新生的明王朝是十分不利的。于是,明立国之初,朱元璋就决定实行“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的政策。当时,就北方来说,山西受战争破坏较小,四境安宁,而且多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特别是汾河沿岸广大地区,地沃水足,人烟尤为稠密。于是,明洪武、永乐年间,政府便大量从山西南部迁民。
从现有史料来看,明初从山西迁民共有6次,这些移民,不仅被迁送到山东、河南、河北、北京,还有的迁送到了遥远的淮河以南。至今在北京大兴、顺义等县,还有许多以山西的县名命名的村庄,如长子营、屯留营、霍州营等。
“这里就是我的老家”
山西这6次移民,都与洪洞大槐树发生过关系。据史载,明初从山西迁民,不管老百姓家在何府何州何县,都要先集中到洪洞县去。洪洞县贾村,当时有一古刹名叫广济寺。寺旁有一棵大槐树。明政府在广济寺为移民登记,“发给凭照、川资”,尔后再由此处编队迁送。老百姓在离开洪洞时,人人悲伤,个个哭泣。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肩挑箩筐,手拄破棍;有的灌一桶霍泉水(洪洞县的一股泉水),有的撮一把洪洞土,有的藏几片槐树叶,三步一回头,五步一转身,状极可悯。当广济寺在视线中渐渐消失时,人们总想在最后一瞥中寻找个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作为今后怀念故乡的标记。此时,恰好能看见耸立在广济寺旁的那株古槐。那槐树苍老挺拔,枝繁叶茂,高耸入云,在秋阳的照射下,闪着翠绿色的光亮。树上还有乌鸦窝,高筑枝头。于是,这株古槐上老鸹窝的形象便牢牢印在所有迁民们的心中。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父传子,子传孙,“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鸹窝。”便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2008-12-18 15:20:39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