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置顶)中印战争全胜之迷

15
回复
1834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8-11-25 02:50:38

新浪微博达人勋

ddddd

2008-11-25 02:53: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也转帖一个,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

×××××××××××××××××××××××××××××××××××××××××××××××××××××××××××××××××××××


中印战争为什么中国撤军

文章提交者:mqwusy 加贴在 世界历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_74.html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国在军事上取得了绝对优势和胜利。其击溃印军、向前推进速度之快,有时连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都无法控制。印度人自己的书这样写:

在这场速战速决的闪电战中──实际上,战争持续了不超过十天──中国人到达东北边境特区麦克马洪线以南两百英里的阿萨姆平原的边缘,抵达了卡门边区伏特山他们的主张线。在东北边境特区另一端的鲁希特边区,他们向南和西南方向推进了100英里,强占了从基比杜到瓦弄和哈渝梁的大片领土,他们还到达了距迪格搏伊油田仅剩下85英里的地方.....。


据印度国会披露的官方数字,印军死伤6765人;中国方面宣布俘虏包括一名印军准将和16名军官在内927人。


1962年11月21日,在开战一个月后,中国单方面宣布停火,立刻撤军,并宣布为了表现诚意,不仅退回到战争开始以前的实际控制线──即「麦克马洪线」,还从「麦克马洪线」继续后撤20公里,与印军脱离接触。


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写道,这与其说让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不如说是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战争史上还从没有过这种事情,胜利的一方在失败者还没有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就单方面无条件撤军。


我在西藏期间,曾就中国为什么自动撤军寻找答案。透过毛泽东的帝王意气、国际政治的万千风云,在那些浓艳色彩背后,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要归结到一个老老实实的技术问题(当然也是实力问题)──在西藏高原上保障后勤的困难。


后撤的原因在于后勤困难


西藏军区林芝军分区的防卫区正是当时对印作战的东线主战场,从林芝军分区原副司令李春的回忆中,可以看出那时中国军队的后勤系统多么落后:

反击战开始后,我们沿江一路下推,一个连击溃了印军上千人。没有公路,印军想不通,中国军队靠什么供给给养?以为我们有什么高级食品,吃一顿能管好几天。其实,我们就是靠老乡支前,靠□牛运输。那一仗,支前的牦牛就有三万多头。这边的所有物资,还有伤员烈士,都是靠老乡背。一○○迫击炮弹,一人只能背一发。50人运,几分钟就敲出去了。家家户户都出人,十二三岁的孩子也支前。当地老乡十二三岁就能背一百四五十斤,不穿鞋。德东下边扎西家的小男孩,才四岁,跟爸爸妈妈一起,他背了四筒罐头,有八斤重,爸爸牵着他爬山支援我们。没有老乡,我们根本没法打胜仗。


当时战区老百姓支持中国军队,未见得是把他们当成共产党汉人军队,而是从统一西藏的角度。那一带历史上为藏文明覆盖,被称为「风流神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就出生在「麦克马洪线」以南印控区,老百姓对西藏保持向心力并不奇怪。那种靠牦牛和老百姓的双肩维系的后勤支援,不可能长久,也只适用于最前线。战争主要的物资供应,是靠汽车从上千公里外的中国内地运上来。


西藏的冬季,道路随时可能被大雪封住。积雪有时达几米深,人畜皆不能通行,更别说车辆。中国军队在西藏边境进行战争,装备给养来自中国内地,而从中国内地进藏的几条干线公路全有被大雪封山可能,从干线公路通向中印战场的支线公路,因为大都需要进入或穿越喜马拉雅山脉,更随时可能封闭。我在九十年代数次驾车在西藏长途旅行,到过当年与印度战争边境,对那里行车艰难深有体会。30多年以前道路只会更为恶劣。


冬雪夏雨随时切断运输线


西藏纬度低,降水量相对较多,尤其是与印度接壤的喜马拉雅山脉,常常受印度洋暖流影响,气候无常,雨雪集中。夏天的雨水常常造成山洪、泥石流、山体塌方,阻断公路。至今从四川进西藏的川藏公路,每年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不能通车。我曾在那里被泥石流困过三天。我也曾在新疆进西藏的公路见过长达几公里的大塌方。公路全部被埋在倒塌的山石下。从云南进西藏的公路有一段80多公里的塌方区,严重时可同时出现上百处塌方。密布在西藏高原上那些数不清的大小河流更让人提心吊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车陷在河中间。每年从夏季一直延续到十月,西藏的雨季算才过去。


中国军队62年之所以选择10月下旬对印度发动进攻,我想正是因为需要躲过雨季,以使运输作战物资的道路条件更有保障。然而进入11月,西藏便开始面临大雪封山的威胁,加上天寒地冻,道路冰雪,行车困难又开始增加。现代战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作战物资的大量消耗,犹如一部巨大的吞吐机器,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有序地调动、运输和分配尽可能多的物资、给养和武器弹药。而西藏高原上的运输问题是中国军队后勤体系几乎无法解决的瓶颈,试想中国如果不及时停止作战,即使开始阶段可以获得大胜,一旦大雪封山,运输线中断,胜利是否还能保持住呢?


印度当时在军事实力上不如中国,但是从保证后勤的运输条件上,却比中国有利得多。其背后是南亚平原,有条件修建良好的公路网,运输几乎畅通无阻。一旦战争变成长久对峙,双方在运输条件方面的差距就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何况,应印度政府的要求,美国和英国已经开始将大批军火运抵印度,尼赫鲁还向英美要求提供15个轰炸机中队,以空中打击阻止中国军队。当时急于遏止中国及共产主义势力的西方国家正在介入,而中国那时已经与苏联吵翻,得不到「社会主义阵营」支援。世界舆论异口同声指责中国。印度国内则掀起了空前的爱国主义浪潮,朝野一致,发誓要把战争进行到底。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一向是「不打无把握之仗」。当时的条件和形势没有给中国长久保持胜利的把握──关键就在西藏高原对后勤的制约。从这一点上说,中国在1962年11月21日单方面停火和撤军,可以被视为一种精确的算计。


后话:当时中国刚经历自然灾害,国力虚弱无法支持长时间战争,点到为止,不失为一种战略威慑,况且北方苏联百万大军压境。困难重重,毛主席的决定是伟大而英明的,这不是拍马屁,我们能够想到的,难怪历史证明的伟大的战略军事家会没想到吗?

[ 本帖最后由 AcDyno 于 2008-11-25 06:07 编辑 ]
2008-11-25 06:05: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同意楼上的。  有本事 还是能打回来的 虽然不容易。
2008-11-25 09:40: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ddddddd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结束后,印度政府开始酝酿组建印藏特种边境部队。1962年11月14日,逃往印度的“藏*独”分裂势力达赖集团在印度内政部调查分析局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帮助下,正式组建了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达赖集团负责兵员来源,美国负责提供武器装备和部分经费并协助训练,印度负责组编、供应和直接指挥。其第一任司令官是印度一名思维独特的退休准将,副司令也是一名准将(藏族)。由于这名退休准将曾在二战期间担任过印度第二十二山地团的指挥官,故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就以印军“第二十二建制”闻名于世。
2008-11-25 13:29: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记得以前看过介绍。说当时退回来也是考虑很多了。
上面说到补给是个问题,还有比如说当时国际形势啊之类的。
还说中国退回来了,把平原让出去。可以把险要的高地却都掌握在手里。
就算以后发生什么事情。据险出击,也是OK的啊。
还有上面说 据国外军事专家评价,印度兵目前是全世界最优秀、吃苦性最强、装备最完善的山地部队,能够成功地抵抗中国的任何进攻。  我笑了。。。先别说中国军队了,有奥地利和德国的山地部队。你印度也敢称最。。。还3个最字。
你干脆说你全银河系最N的好了嘛!
2008-11-25 13:30: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ddddd

  1962年,尤其是1964年中国核试验成功后,中国西南就只有战声而无战事,东南美蒋只有进犯“贼心”而无“贼胆”,美国对台湾蒋介石“反攻”计划压制更加严厉。1963年6月,蒋介石又派六批武装人员登陆并遭全歼;1965年5月和8月,国共两次海战,蒋介石除了喊喊外,再没有大的军事行动。
  牛吧 只是可惜了9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3个台湾 中国地图承认为我国领土却住的是多数印度阿三
朋友们,我们已经丢失了太多的国土,我们还有太多的国土可能丢失——钓鱼岛、南沙……


1965年的第二次印战争中,巴基斯坦先赢后输,在危机关头,中国出口出手,叫步步进逼的印度知难而退。


1965年5月,巴基斯坦同印度发生边界争端并导致武装冲突,巴军在克什米尔发动大规模进  攻,一直杀到克什米尔首府斯利纳加附近。不久,印军从侧翼反击,主要直捣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截断了巴军的后路。巴军从克什米尔败退,集中全力防守拉合尔。激烈的消耗战让巴基斯坦苦不堪言。阿尤布汗总统向中国求救,巴国装甲兵司令亲自到北京坦克厂试车,向周恩来总理要走最新式的主战坦克。战争打到9月份,巴基斯坦支持不住,再三请中国出兵。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要出兵就应该找巴基斯坦最近的地方下手。9月16日凌晨两点,中国先给印度政府下了一个"最后通牒"式的照会。限印度在三天之内,拆除它在中国锡金边境所有的侵略工事,立即停止在中印边界和中国锡边界的一切入侵活动,保证今天不再越境骚扰。否则,由尼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必须由印度政府承担全部责任。印度可能看到中国精兵集结到中锡边界,随时能冲到几十里外的东巴基斯坦境内,联手夹周印军,便乖乖按时照办。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的情况不妙。印度有苏联军事同盟撑腰,中国受百万苏军压境的威胁,再加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西藏军区司令员被揪斗,解放军已无力出援助巴基斯坦。印军在东巴基斯坦长驱直入,守军节节败退,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苦苦向中国求援,但是中国最多只能向巴基斯坦提供一些飞机大炮,并且在政治、外 交上谴责并声讨印度对巴基斯坦的侵略行动,不承认印度在东巴基斯坦扶植的孟加拉国;但是,无法改变巴基斯坦被肢解的命运。没有军事实力就没有发言权。今年11月18日,印军在巴基斯坦边境举行了18年来规模最大的空地联合军事演习,首次在数字化环境下检验高强度作战能力。两万人陆军和空军使用俄制T-90坦克、新型步兵战车和以色列的无人驾驶侦察机,实兵实弹大打出手。印度首次请中国高级军官代表团全程观摩演习。有印度高级将领说,邀请中国  军人观摩演习,是使中国人准确了解印度的作战能力。联系到今年9月,印度国防部长慕克吉宣称:要以"中国发动1962年侵略印度的战争为例,来解释印度为什么现在需要积极战备"。可见印度对中印冲突的历史耿耿于怀。
2008-11-25 14:17: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ddddddd

欢迎楼楼上的网友参与 批评指教和别具慧眼的见解 40几年前的事估计大多数年轻军事迷还没出生 没看见 我们在回顾历史 着眼现代 不当之处纯属个人观点 人有多少智慧就有多少 当年的老一辈战斗英雄值得敬仰 那是小米加步枪时代 那是抗日战争磨练出来的 那是老蒋内战磨练出来的 着眼过去 还看未来
  我想我们的习惯思维要改一改了 我们有高昂的山 我们有5000年的文化 西方世界是蛮夷不毛之地 实际上中国还在发展中 在不断的被各小国压缩  这是事实 对吧 爱要爱的理智 不要容不得自己的弱点 重要的是要发展自己军工科技 学习外国的先进科技 小平同志说 落后就是挨打 过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打战打的是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 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我们不打别人 别人就不打我们了吗 战争是历史惯性原因宗教 文化 种族 未来谁也说不好 谁强 我们一起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吧 n~
2008-11-25 15:27: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ddddddd

对中国的军售问题在俄罗斯国内一直存有争议,国防部也已将俄对外军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对一些敏感的军售进行严格审查。向中国出售武器真的危险吗?不久前,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副主任康·马基延科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截然相反。

俄罗斯军售与地缘战略平衡

当人们谈到地缘战略平衡可能发生的变化时,首先是指中美力量平衡。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独一无二的人口资源相结合,使其军事潜力显著提升。由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俄罗斯的军售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美军事力量对比?毫无疑问,俄罗斯向中国转让先进武器和技术有助于中国缓解与美军事技术差距不断拉大的势头。可问题在于:中国能否借助俄罗斯军售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军事技术水平鸿沟呢?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的是战后第一代和第二代(性能与之相当)的武器。换句话说,那时中国军队的装备大致相当于发达国家50年代末的水平。到90年代,中国开始从俄罗斯进口第三代武器。从表面上看,中国正在利用俄罗斯的军售向前跃进一至两代,从而缩小乐与美国的军事技术差距的鸿沟。

据信,到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结束时,中共将拥有一支技术面貌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和俄罗斯80年代末相当的空军。

武器装备换代周期之类的因素也在起作用:第四代飞机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80年代装备部队,90年代开始落后,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将开始淘汰。换言之,当第三、甚至第四代武器系统在中国军队中占主导地位时,美国的武装力量已开始获得第五代装备了。由于中国大量地采购处于生命周期中、末期的武器,完成换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仍将落后美国整整一至两代。

由于战斗系统越来越复杂,造价也随之急剧提高,因此每一代武器系统的生命周期也一直在延长。例如空军武器,第一、二代战机的生命周期是10~15年,而第四代的周期则超过30年。不过,每一代武器在其生命周期内都在不断地改进,因此每一代又出现了“次生代”或装备系列。这种现象的实质是在旧平台上安装新的、可以大幅提高武器潜力的电子、光学、激光或其他子系统。

中国最近采购的都是新一代的武器系统,然而却是这一代的早期型号。中国进口的苏-27SK和877ЭКМ型潜艇都属于这类武器。莫斯科向韩国和阿联酋大力推荐自己最先进的苏-35/37(第四代战机的第二系列),向印度出售了经过改进的苏-30MKI。

与中国军队缓慢的进步不同,美国军事技术和实力迅猛发展的速度令人吃惊。在海湾战争之后的几年,美国无论是在研制新型武器方面,还是在军事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瞠目的进步。美国为了保持军事技术的绝对优势,正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和科研能力大力开发令人眼花缭乱的指挥、侦察和通信一体化系统、太空监测系统、太空攻击武器、太空力量投射手段、高精确度弹药、无人作战系统、战术高能激光武器、次声波武器、束能武器、等离子体武器、电磁轨道炮,以及目前已取得重大突破的全球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以美军的次声波武器为例,在波黑战争中美军就曾使用次声发生器对集结的南联盟武装部队发射次声波,几秒钟后使对方大批人员神经错乱,癫狂不止;周身剧烈不适而丧失了战斗力。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惟一有技术和实力建造F/A-22和JSF等第五代歼击机的国家,被称作“猛禽” F/A-22的战机由于其无与伦比的技术性能而使美部分美国会议员称它为“能力过剩”。该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只有0.1平方米,而一般战斗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在22平方米左右。该机一旦与对手空中交手,对方火控雷达几乎无法探测。F/A-22飞机的火控雷达可自动搜索、跟踪30个飞行目标,并可跟踪16个地面目标,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到2.1倍音速,作战半径达1500公里,一次可飞行4000公里,犹如一架中程轰炸机。空战时,F/A-22飞机一次可携带 8枚空空导弹;对地攻击时,则拥有反辐射导弹、远程空地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等多种武器。英国军事研究和评估局对F/A-22战斗机的评价称它的作战能力相当于10架俄罗斯最先进的苏-35战机。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仍将是无可争辩的军事政治霸主。

就算莫斯科决心向中国转让最先进的武器和军事装备,俄罗斯自己在一系列领域越来越落后的现实,也使得中美之间的技术失衡不可能消除。俄罗斯早在苏联时期就在军事技术领域落后美国近10年,在目前的危机阶段,这种差距因为用于军事研究和试验设计工作的资金严重不足而大大扩大了。若俄罗斯的科技实力与中国的财力资源相结合,双方共同研制未来型武器装备,那么局势就可能得到一定改观。然而,出于对中国的提防,俄或许永远不会采取任何有实质性意义的步骤。因此,俄罗斯的军售只是将中国与美国的军事技术差距缩小到一代半,但美国仍将长期保持相对于中国的军事技术的绝对优势。

地区力量平衡

俄罗斯军售将在地区层面上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喜马拉雅战区的地理特点,研究中印之间军事技术平衡的变化没有实际意义。双方在这个地区的潜力不取决于部队的传统装备,而是取决于部队的山地训练情况和是否拥有特种装备。山地战从来就不是俄军的强项,俄武装力量中没有山地部队,俄国防工业也不生产山地战装备。我们不能向中国或印度提供任何此类装备。

从理论上讲,中国武装力量的增强可能会影响到日本的军事政策。不过日本暂时只是在口头上表达它的不安。在朝鲜军队的物质条件明显恶化的情况下,韩国在迅速增加军事预算。汉城已经向美国波音公司订购了40架性能超过SU-30MKI的F-15K战机,并还打算购买可搭载飞机的2万吨左右的准航、大吨位的潜艇,包括核攻击潜艇。在韩国的军事计划中,只有获得“爱国者”或S-300之类反导弹系统的努力是与朝鲜的战役战术弹道导弹有关,因此军事专家们认为,韩国的军事计划主要是针对中国的。

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力量对比是保持地区稳定的最重要因素。很明显,中国所有的大宗军购都是针对这个谋求独立的岛屿省份的。进口先进的歼击机是建立空中优势所必需的,没有空中优势就无法实现登陆;“基洛”级潜艇可以威胁岛国生死攸关的海上交通;最后,“现代”级驱逐舰被认为是一种或多或少会给美国航母编队造成一些威胁的兵器。然而中国大陆增加海空力量遇到了台北的反击,后者创纪录地采购了大批先进战机和军舰。法国向台湾出售了6艘先进的“拉法耶”级驱逐舰和60架“幻影-2000-5”型歼击机。此外,还有美国出售的更为先进的150架F-16,以及刚刚交付的“基德”舰、反潜机和潜艇等。台湾购买了美国的远程预警飞机,增强了它指挥、侦察、通信的目标指示和能力。即使考虑到引进的军工生产能力,中国在2008年前也不可能取得对台空中优势。至于海军和电子战兵器,在可预见的未来,台湾仍占有相当的优势。

中国军事实力增强的后果,对于南中国海的局势来说可能是最富戏剧性的。东南亚国家的军事预算遭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不仅在中国与越南、中国与印尼等国之间,而且在中国与东盟所有国家的实力之和之间都可能会发生力量失衡。俄罗斯对自己军售引起的军事政治后果极其敏感,因此它可能会对正在形成的失衡加以修正,建议该地区的国家购买提供给中国的类似、甚至质量更好的武器。印尼开始谈判采购12架苏-30КI就证明了这一点。苏-30КI的作战能力胜过了中国的苏-27SK,不过略逊于印度的苏-30MKI。

俄罗斯的安全

不过,最重要的是评估俄罗斯自身的安全。显然,作为一个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但自然资源极度缺乏,生态环境遭受毁灭性破坏,同时又经受巨大人口压力的国家,中国军力的增长不会使俄总参谋部感到特别高兴。然而局势也未必会因为向中国出售武器而变得比现在更富有戏剧性。

第一,中俄力量对比就像中美力量平衡一样,其变化不是质量上的,而只是数量上的。正如美国不管俄罗斯是否继续向中国出售武器都会继续保持对中国的绝对技术优势,中国在常规力量方面已经具有对俄罗斯的优势。中国的人口、地理、运输、经济和纯军事因素的总和要胜过俄罗斯,这足以抵消中国军队在装备上的落后。如果中国人进攻俄罗斯的远东或西伯利亚,莫斯科用传统手段是阻挡不住的。讨论假想中的进攻是使用50年代的武器还是90年代初的武器没有实际意义:占领俄罗斯领土最多只需几个星期,武器质量只是使占领速度相差几个昼夜而已。只有核武器,甚至已不是战术核武器,而只有战略核武器才能阻挡中国的进攻。

第二,从中国目前的军事采购结构上,看不出它的军事建设是针对俄罗斯的。中国的首要规划是空军和海军的现代化。

第三,冷战结束后,外部安全和国防问题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当然,世界不会变得像田园诗一般美好,仍将处于长期且激烈的国家间竞争状态。当然,竞争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军事政治因素的意义减小了。占领或吞并他国领土、因为意识形态分歧侵犯他国主权或武力颠覆他国政治制度越来越不为世界所接受。竞争已经转移到争夺对全球财经、信息和管理资源的控制权,以及建立更有吸引力和更文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模式上。相应地,在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武装力量的作用下降了,相反对外部施加作用和影响的“隐晦方法”的意义却在增大。控制国际货币和财经机构的活动、控制大众传媒尤其是电子媒体,及与其功能相关的基础设施、首先是太空设施,就属于这类方法。推行外交政策的现代化手段包括,在其他国家的精英人群中建立友好的院外活动集团,以及利用境外侨民等。

俄罗斯与中国,就像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也在互相竞争。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使用武力实现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不理智和低效益的。后毛泽东主义时代的中国也属于这类国家。如果俄罗斯成为中国扩张的目标,那么中国人的扩张方法将最有可能是非军事的:不仅仅是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而且是在俄罗斯的欧洲地区扩大人口渗透;先在联邦主体、进而在全联邦的政权机构从事亲中国的院外活动。

武器出口现象的有趣之处还在于,这其中并存在着古老的军国主义因素和现代商业因素,而且后者可以归为国家竞争的“隐晦方法”。事实上,卖武器是将外部的财经资源吸引到俄罗斯服务于自己民族经济的手段之一。在我国的高技术领域、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以及科研和设计工作中使用外部财经资源,可以加强俄罗斯的竞争力,因而会巩固俄罗斯的安全。

军事技术合作

中国一直致力并试图扩大与俄罗斯的联合研制和设计工作。美国媒体指出,目前中俄间至少有100个联合研究项目,其中主要是使俄罗斯的基础设备适应中国武装力量的要求,但也有一些新的武器样本。据报道,中国歼-10战斗机的研制就得到了俄罗斯有关帮助。这类关系的商业价值和战略意义要比武器转让大得多。

首先,转让武器通常很容易被先进的太空侦察设备发现。但是,武器生产技术信息的转让或外国专家在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和设计机构工作的事实只有用间谍侦察的手段才能查明,而这在非民主的、缺乏基本透明度的中国是很难进行的。

其次,原则上讲,中共军队的技术现代化因为进口信息和技术而更加便宜和有效。依靠从国外购买武器和装备来满足如此庞大的军队需求是不可能的。而如果获得必需的信息,就可以生产进口替代品,将来还可以出口军事产品。

技术转让隐蔽而且可能收到意外的好处,这使它变得极其重要和富有吸引力。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未来的中国国防工业能否在获得的俄罗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自主研发能力?

众所周知,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有过大规模引进苏联军事技术的先例。事实表明,在随后的三十年间,中国的国防工业只能将当时所得到的样本进行了一些改进,尽管竭尽全力也没能独立建立起新一代的武器和装备。这可能会被归结于中国的自我封闭和中共自身主导的“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乃至邓时期“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等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所造成的破坏。然而,一些更加深层的因素限制了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创新能力。1995年,斯德哥尔摩国际问题研究所对中国的军事研究和设计工作的现代化状况及前景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查。专家们发现,中国军工科研在关键领域并没有取得任何举世瞩目的重大进步,因为中国的军事技术水平在整体上依然十分低下。

阻碍中国军事研究设计工作效率提高的因素,首先是军事科学的集中管理结构、军事科研工作的地位不高、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脱节、最有才华的干部流向民用部门等。一般认为,中国尽管有很大的理论知识潜力,却很难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的研制工作中,军用和民用之间的协作很少。而在西方,由于两者的合作,民用研究可以运用于军事领域,从而大大推进军事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对军事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负作用,因为经济改革使私营公司比军事领域的工作更有吸引力,前者能够提供更高(十倍以上)的报酬和更好的环境。

最后,除上述妨碍科研设计工作顺利发展的制度因素外,还应当指出更深层的制约因素。中国政治现实中的官僚体质和普遍的腐败行为,极大地掣肘并损害了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使得中国缺少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技术成就。

此外,军事技术创新能力要求前所未有的经验、知识和财富积累。不排除中国人在60~80年代积累了一些经验、建立自己的军工传统和消化苏联的军事技术。90年代中国创新能力的进步还得益于大量中国学生到西方、首先是到美国的大学留学。虽然这些留过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更愿意在民用科学和经济领域工作,但这对于军事工业来说并非不那么重要。

因此,受到严格控制的俄罗斯的军事技术转让只是中国军力发展的因素之一,而非全部因素。技术转让和出售武器装备一样,只是加快中国军力的发展。反之,拒绝合作只能延缓、而不能完全阻止它的发展。
2008-11-25 15:29: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只能说除了朝战 新中国对外路上作战 甚至包括几场海战 打得淋漓尽致 到头来却如此窝囊
2008-11-25 19:30:5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dddddddddd

10楼的兄弟还是比较冷静 比较客观 历史就是历史 0
历史的沧桑仿若一道轻轻的伤疤隐隐约约却总是有些痛 错观当今局面 谨当梦回唐朝
回复6楼同学 我们就先不谈论其他山地军队如何厉害 印山地部队 结构印藏山地部队请看5楼
且让意大利山地部队徒手攀上号称人类奇迹的青藏高原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幅员广阔适合集团军作战的欧陆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 谢谢你的参与和批评
墨者思想是两强相争勇者胜 希望的就是国家军队老毛时期的精神保留  呵呵所谓的精神原子弹 军工科技还是要加强 比如说海军啊 空军啊 加强加强 n~
2008-11-26 14:33: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2008-11-27 00:22: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中印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过去了,守得住吗?当时中国和世界主要强国的关系都不好,美国就不说了,老毛子在东北边境陈兵百万,蠢蠢欲动.如果不是朝鲜战争中人民志愿军坚强的战斗意志震慑了他们,恐怕老毛子是准备给我们也来个"布拉格之春"的.
当时中国的国力不允许中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边境冲突.不但会占用大量资源(国内也需要这些资源来开展建设),而且就地理条件来说,印度一方的地形条件也远胜我方,在后勤补给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怎么保证一支大军在高原地区的正常战斗部署,而且还要赢得战争?长期拉锯,只会消耗我们本就不多的资源,而且,如果在战争中遭受了重大失败,人民解放军"战无不胜"的金身被破,那我们很可能连麦克马洪线也守不住.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毛主席打中印战争的意图是为了震慑敌对势力,表明中国人民不畏战争的威胁,本质上是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在占据优势的时候主动后撤是为了留出战略缓冲地带.
蒙古独立之后,中国政府也没有要求蒙古人民共和国回到中国版图内也是基于战略缓冲的考虑.
2008-11-27 09:45: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呵呵 ~再缓冲几次就没了

自古中国人都是自己打自己,玩了几千年,还是出现了元、清外族统治时代。最后汉人总结了结果是夷人统治了汉人,汉文化同化了夷!经过几千年的变迁如今中国是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至清政府垮台前后孙中山先生喊出了(我中华民族的)的口号,唤醒多少有识之士和各民族人士的爱国之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又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试问哪个大国and哪个周边小国不是对中国这块肥肉虎视眈眈!强大必定存在威胁这是惯性思维!好比一只乌鸦口里叼了一块肉,一群狐狸围在树下大夸特夸,想让中国唱两句,讨点好处,有的干脆直接抢夺!这年头谁想打战,他妈的穷的是小媳妇,富的是强盗!讲明了反什么恐啊,还不是中东他妈的还有点石油! 怎么不想想当初小小的英国以海盗起家 殖民 就敢拿世界开玩笑、小日本就敢拿中国开刀、他们他妈的就没有想想缓冲
2008-12-6 01:29: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说两句

历史是一道人类生命史上的风景线,没有什么对和错的道理!直白点讲就是胜和败的冲撞!是生命和人类生活底蕴的延伸!历史它没有可能的说法,没有哪个民族可以从已知的岁月长河重来的说法!所谓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hehe~,这年头生活又不好过了,搞不定又多来几个抢匪啊 海盗啊 这些哥么这行效益肯定还行!打贼还是要打痛处的,这些哥么强大也是很快的!听说阿三这些日子打海盗正打的欢啊!
  想想现在法国糊口也是难啊!各位同学估计也差不多吧!有好工作的还望提携提携!
2008-12-6 02:30:53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