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wqwq 于 2008-11-1 22:51 发表 
风语,我想起要问什么了。
我对女儿都是摆道理举例子说服她,而她爹总在灌输孩子就得听父母的。
我们也都疑惑这样对不对,尤其是她爹的做法。但孩子好像也接受,有时她也回冒出句:可以,我是小孩不可以。
对于风语说的,在我家很 ...
承蒙JJ抬举,肯听我纸上谈兵,羞杀我了。
不过我的理论和你的实践相互验证未尝也不是好事
所以我炸着胆接着八一八我的理论
不知道孩子的具体行为事例,没办法说你们的做法合适与否
因为我觉得,与孩子的互动其实取决于孩子的行事心理
只有理解和了解了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真正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
关于灌输,大部份人都是这样做的。我们多半儿也是这样长大的
效果似乎是有的,比如你女儿肯听从劝导
不过我自己认为长远来看,这个效果是不理想的
因为人在把知识道理变为自己的一部份之前,是不可能真正懂得并按这个道理行事的,
而灌输的道理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老话知易行难其实说的也是这个吧。
所谓言教不如身教,你女儿能听从,我估计是因为你们说的和行的是一致的
可是成人也是人,8是神,不可能事事处处言行一致
在遇到这样的情形时,孩子可能出现不同的反应
有的孩子是给自己找个解释,比如你女儿
她说,“爸爸妈妈可以,我是小孩子不可以”
还有的是直接用到自己身上,他可能不会直接想到:他们可以,我也可以。但在他日后的行为中他会“有样学样”
因为最见直效的是我们的行为,而不是言语,
孩子们看在眼里印在潜意识里进而行出来的也就正是我们所做的而不是我们所说的。
上述两种反应不能说哪种是好的哪种是坏的
因为第一种行为看起来孩子是顺从的,至少暂时如此。
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会不会困惑,
或者慢慢地他会不会向第二种反应行为迈进,
再或者习惯性地给自己找合理的解释,久而久之会不会形成下意识自我蒙蔽的习惯。。。有点儿耸人听闻了哈
说教灌输的另一个幅作用是,会种下孩子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动性从而很容易地屈服于权威的隐患。
所以说最好还是避免说教。
遇到事情不要急着判别或者指责孩子的对错,最好先了解他为什么那样做。
也许在了解了原因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是你误解了,孩子并没有错。
(注意这个了解为什么,不是指叫过孩子来发问为什么。
靠问孩子是问不来的,一来没人喜欢被逼问,
二来,孩子,尤其是7,8岁之前的孩子,很多时候是没办法解释自己的行为的。
这个为什么,只能是靠同孩子对话来引导。)
了解了为什么之后。即便是孩子错了,或者其实也许只是你认为孩子做错了,也还是不要急着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就算你真的知道怎么做而且确定那样做才是对的,也不能急匆匆地下指令。
应该试着同他探讨,比如问问他会不会有别的办法,再比如问问他如果那样那样做他觉得会怎么样。
切记,你是在同他探讨,切忌指手划脚。
探讨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急着否定他的想法,或者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句。
试着去理解他,还是那句话,人只有在被理解被倾听的时候才最愿意说出心里话。
最被成人引以为是其实是最投机取巧的做法是,成人说,要是我我会这样做。
这同指手划脚没什么本质区别,是五十步和一百步。
因为同孩子探讨的目的不是为了给他答案,而是让他找自己的答案。
只有这样找出来的答案才是他自己的答案。
这个答案会实体化成为他的一部份,以后久而久之他遇到问题就会学着自己找答案,
就不会出现,为什么别人那样,我这样的疑问。
我们成人必须记住的是:这应该是一个引导他思考的过程,而不是让他做你想要的。
孩子的自主权不单单要表现在物权上,还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思想自主上。
不得不说的是,即便是加了事例的讲道理仍然也不过是说教。
[ 本帖最后由 windtalker 于 2008-11-2 18:3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