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九霄云梦

很乱很春秋——《原来这才是春秋》 ZT(持续更新ING)

191
回复
27622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1-17 00:05:35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1-17 00:06:09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1-17 00:06: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来这才是春秋》第二部连载:106
  
  
  
  
  ——泓之战
  宋军一路撤退,撤到了宋国的泓(今河南省柘城县),然后等待楚军的到来。
  “主公,楚军强大,我看,不如跟他们讲和。”大司马公孙固建议,大司马是什么?国防部长。
  “什么?讲和?兄弟,这是我们的主场,怕什么?”宋襄公不肯,想起在楚国被关进笼子里那段日子,他就咬牙切齿。
  “可是,我们只有四百乘战车,楚军六百乘;我们的战士长期不打仗,楚军都是能征善战的战士,凭什么与他们抗衡?”
  “仁义,仁义无敌,知道不?”
  公孙固也没话说了,仁义这个东西,就像鬼神一样,摸不着看不见,说它行它就行,不行也行。
  既然劝说无效,公孙固之好准备后事——派人回睢阳通知子鱼,一面准备守城,一面派军队在半路等待接应宋国的败军。
  
  宋襄公十三年(前638年)十一月一日,光棍节。
  泓。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泓之战开始了。
  泓水之东,宋军战车四百乘,宋襄公亲自指挥,列阵。
  泓水之西,楚军战车六百乘,楚国国防部长成得臣指挥,准备渡河。
  楚军显然没有把宋军在眼里,按常理,渡河作战,必须趁早过河,先于对方列阵,以防对方半渡攻击。可是,成得臣完全不在乎,似乎宋襄公还在楚国的笼子里。
  宋军列阵结束的时候,楚军还在渡河。
  公孙固猛然之间看到了取胜的机会,就像下围棋,劣势之下看到了逆转的胜负手。
  “主公,敌众我寡,趁他们还在渡河,人马未齐,现在发起攻击,一定可以战胜他们。”公孙固迫不及待地提出建议,声音竟然有些颤抖。
  机会啊,敌人轻敌给了我们机会,这样的机会真是求之不得。
  “不可。”宋襄公轻轻地说,甚至没有看公孙固一眼。
  公孙固失望地摇摇头。
  过了一阵,楚军全部过河,但是乱乱哄哄,正在整理队列,部署阵型。
  “主公,趁敌人混乱,出击吧。”公孙固再次提出建议,他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
  “未可。”宋襄公摆摆手,意思是等半天了,这一下就不能等了吗?见公孙固还要说,宋襄公不高兴了:“兄弟,你这人这么不厚道呢?没看见人家还没布好阵吗?”
  公孙固要哭了。
  终于,楚军准备好了。
  
  
2009-1-20 01:16: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来这才是春秋》第二部连载:107
  
  
  第六十六章 仁义的惨败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左传》
  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於阸,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
  ——《史记》
  
  ——仁义之战
  楚国,天下第一强国。古人的话说:天下莫强于楚。
  当时的天下,从北到南,没有一个国家是楚国的对手。
  两军击鼓,同时冲锋。
  不是狼入羊群,是狼群吃羊。宋军本来战斗力就不行,人还比楚国少,这个仗怎么打?不用发挥想象力,就可以知道结果了。
  宋军惨败,大将公子荡战死,宋襄公被重重包围,若不是公孙固率领亲兵拼死相救,宋襄公就又该去楚国的笼子里站着了。即便这样,公孙固保护宋襄公杀出重围的时候,宋襄公大腿上已经挨了一枪,血流如注,趴在车上。好在宋襄公的马不错,一路奔逃。半路上遇上子鱼率军接应,才把宋襄公救了回去。再看宋军,十死七八,襄公的亲军卫队无一逃生。还好,公孙固没有阵亡。
  宋襄公狼狈逃回睢阳之后,子鱼立即布置守城,准备迎战楚军。
  好在,这次楚军根本没有准备攻城,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渡河回国了。
  
  泓之战,宋军惨败。这是宋国军队上次被郑庄公全歼之后,又一次毁灭性的失败。
  “狗日的宋公,白痴啊。”“怎么摊上这么个弱智国君啊?”“怎么上次楚王没把他给做成人肉包子啊?”
  宋国上下,一片骂声。
  一场惨败,多少人家失去了儿子、失去了老公、失去了兄弟、失去了父亲,大家能不骂宋襄公吗?
  那么,宋襄公是怎么看的呢?他后悔吗?他羞愧吗?
  “仁义的人打仗,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二毛。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可是决不会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宋襄公说,仁义啊,仁义到底啊。
  什么是二毛?二毛就是头发斑白的人。那三毛呢?头发全白的人。十毛呢?就是一块钱。
  “主公啊,打仗是不能讲仁义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帮助我们。大仗就是杀人,怎么能不忍心呢?”子鱼讲了一通道理,归结起来,就是战场上不能心怀慈悲。
  “不,宁可打败仗,我要仁义。”宋襄公说。
  子鱼哭了。
  
  
2009-1-20 01:16: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来这才是春秋》第二部连载:108
  
  
  ——仁义的两面性
  对于宋襄公,历史上向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基本上,儒家一派是赞扬的,不仅赞扬,而且捧上了天,类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不过,先在这里说明的是,儒家祖师爷孔子一直拒绝对此进行评价,显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或者说他也是不赞成宋襄公的。《左传》中有大量评语来评价所发生的事件,而对于宋襄公这件事,竟然没有片言只语的评论,这很说明问题。
  下面,先听听唱赞歌的。
  “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这是《春秋公羊传》的评语,什么意思?君子褒扬宋襄公不进攻没有列好队的敌人,遇上战争还不忘记大礼。宋襄公是有仁德的君主啊,可惜没有辅佐的贤臣。即便是文王来作战,恐怕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把宋襄公比成周文王,还有比这更高的赞扬吗?
  “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这是《史记》里的话,司马迁借“君子”之口来表扬宋襄公:君子们赞扬宋襄公,认为中国缺少礼义,而宋襄公很懂得礼让。
  那个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更是把宋襄公当作楷模,他这样说:“霸王之道,皆本于仁……故善宋襄公不厄人。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意思是这样的:要成为霸王,根本在于仁义,所以宋襄公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破坏了仁义而取胜,不如遵循仁义而战败。
  “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这就是大儒董仲舒的高见,与后世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何其的神机暗合啊。
  中国两千多年来被外族欺辱,董大儒功不可没。
  
  再来看看反面意见。
  除了子鱼之外,孙子大概是第一个反对宋襄公的人,《孙子兵法》开卷就写道:“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些话,基本上就是写给宋襄公看的。
  之后的兵家,都与孙子一脉相承。
  韩非也嘲弄宋襄公,称之“此乃慕自亲仁义之祸”。
  然而几千年来说得最过瘾也最直接的还是毛主席,毛主席教导我们:“这是蠢猪式的仁义。”
  仁义,对敌人仁义,就是对自己的人不仁义。
  不就是这样吗?
  对敌人仁义,敌人嘲笑你,自己人怨恨你,这样的仁义有什么意义呢?
  歌中唱道:毛主席的话我最爱听。
  
  宋襄公的大腿上那一枪不仅仅扎到了皮,也扎到了肉,还扎到了骨头。那年头没有消炎药也没有消毒水,还没有华佗给他刮骨疗伤。就算有华佗,宋襄公也不是关云长。所以,宋襄公的腿一直好不了,发痛、发痒、化脓,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睡觉也只能一个侧面。尽管如此,宋襄公从来不后悔自己的仁义之举。
  转眼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春天来了,该发芽的发芽,该发情的发情,该发炎的当然也要发炎。换句话说,宋襄公的伤情更加恶化了。
  “我要死了吗?”宋襄公经常会问自己,他觉得自己大概好不了了。
  这一天,正当宋襄公又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人来报:“主公,晋国公子重耳求见。”
  平时,求见的人很多,宋襄公基本上都不见。这次,他见不见?
  “安排国宴。”宋襄公下令,不仅见,而且要高规格地见,为什么?
  在回答宋襄公的问题之前,先回答另一个问题:重耳怎么跑到宋国来了?
  
2009-1-20 01:17: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来这才是春秋》第二部连载:109
  
  
  
  ——告密者的下场
  重耳在齐国的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有老婆没孩子,有朋友没敌人,多好的日子?
  重耳的老婆叫姜氏,漂亮说不上,但是很贤惠很温柔,又体贴人,而且学识出众,重耳很喜欢她。
  齐桓公刚死的那阵子,重耳还担心是不是好日子到头了,可是后来咋没咋地,马照跑舞照跳,国家大妓院的生意还是那么红火。重耳觉得人生不过如此,有吃有喝有老婆伺候,还求什么?折腾什么?
  所以,重耳决定就这么在齐国过下去了,当个小地主也没什么不好。
  重耳是挺爽,可是兄弟们不爽啊。不说别的,就说先轸和魏犨,看着齐国四公子打仗,两个人那个羡慕,真恨不得提着大戟去杀几个人过过瘾。
  可是,哪里也去不了,只能呆在庄园里喝酒吹牛,顶多赌几把。
  
  转眼间,在齐国七年了。七年时间过去,重耳竟然没有让姜氏生个孩子出来,也是没用。
  七年的时间里,齐国从霸主变成了一个平庸的国家。
  “不行,我们不能再呆下去,再呆下去就废了。齐国现在自顾不暇,即便晋国有了内乱,他们也不能帮助我们。”狐偃把赵衰几个找来,要解决出路问题。
  “可是,公子整天跟他老婆腻在一起,看那样子,就打算老死在这里了。”赵衰也早有考虑,可是有这个疑虑。
  其余哥几个纷纷附和,都说早就该走。
  “这样,咱们找个僻静地方去商量。”狐偃怕大家商量的事情被重耳听见,有了提防。
  于是,几个人悄悄溜了出去。去哪里?
  若是两年前,就去国家大妓院开间房,一边洗脚,一边商量。可是如今不行了,齐桓公死后,齐国政府给的补贴越来越少,这几年基本上是在吃老本,银子都用的差不多了。
  没办法,只能去地里。
  哥几个找了一棵比较大比较偏僻的桑树,就在桑树下面开始讨论了。讨论什么?讨论怎样说服重耳离开齐国,以及如果不能说服,那么以什么办法把他强行带走。
  商量半天,暂时没有结果。开饭时间到,哥几个装模作样,溜溜达达回去吃饭了。
  
  晋国人的习惯是低着头走路,这个习惯很不好。固然这样增加了捡到钱的概率,但是撞到树上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这次倒没有撞到树上,不过比撞到树上更糟糕。按理说,桑树并不高,上面有个人是应该看见的,可是哥几个竟然没有看见。树上有人吗?不仅有人,还是一个美女,一个穿裙子的美女。
  这个美女是谁?美女为什么会爬到树上?
  莲蓉,美女的名字叫莲蓉,现在的月饼常常用她的名字来命名。莲蓉年方一十八岁,长得端庄大方,楚楚动人,像谁?像倪萍十八岁时的模样。莲蓉为什么在树上?
  原来,莲蓉是重耳家里的养蚕女,爬到树上是要摘桑叶。刚爬上去,看见几个男人过来,暗中惊叫:“哇噻,要走光。”急忙搂紧了裙子,不敢说话。谁知道这几个男人就在自己的裙子下面坐下,谈论起隐私来。
  自古以来,谁不爱听别人的隐私?莲蓉竖起了耳朵,听得津津有味。
  男人们走光了,莲蓉从树上溜了下来。一合计,这几个人想把男主人弄走,那女主人不就守活寡了?不行,我要告密,告密定有好处。
  
  告密真的有好处吗?
  世界上有一种人是很危险的,什么人?知道秘密的人。看看好莱坞的电影,大凡被追杀的,十有八九是因为他知道什么秘密。
  所以,有秘密最好守住,否则就向全世界公布,千万不要告密。下面,我们来看看告密者莲蓉的下场。
  “主人,惊天阴谋,危在旦夕啊。”莲蓉找到姜氏,先搞几句危言耸听,以此提高自己告密的价值。
  “什么?快说。”姜氏果然有点紧张。
  莲蓉把自己的桑树上听到的那几个男人的隐私详详细细说了一遍,添油加醋,绘声绘色,感动得自己都直掉眼泪。
  “真的?”姜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半天才问。
  “真的,我怎么敢造假新闻呢?”
  “我不信。”姜氏不信。
  “我,我发誓。”现在,告密的问题来了,人家不信,你就麻烦。如果人家再质疑你的动机,你就更说不清楚了。
  好在,姜氏没有质疑莲蓉的动机,她想了想,说:“哪一棵桑树?你带我去看。”
  莲蓉带着姜氏,悄悄地来到了那棵桑树下。
  天色有点黑。
  “就是这棵树。”莲蓉说,有点得意。
  姜氏上下打量着那棵树,似乎还有怀疑,莲蓉刚要再说什么,姜氏突然说道:“你看,你身后是谁?”
  莲蓉急忙转过身去,定睛一看,发现身后根本就没有人,看来是姜氏看走眼了。可是,当她转过身去的时候,她的身后就确实有人了,谁?姜氏。
  姜氏从怀里掏出一把明晃晃的剪刀来。
  莲蓉再转头回来的时候,一把剪刀直接刺透了她的喉咙。
  “呃。”这是莲蓉能发出的最响亮的声音了。
  告密者死了。
2009-1-21 16:32: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来这才是春秋》第二部连载:110
  
  
  ——读诗的女人
  姜氏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人,七年没有能够为重耳生下一男半女,她很惭愧。为此,她觉得自己不应该耽误重耳的前程,她决定要让重耳离开这里,去成就他的事业。
  正因为如此,她杀了莲蓉,以防她泄露机密。
  杀了人,晚上照例是不容易睡着的。
  “公子,我要。”姜氏说。
  “好。”重耳说,伸出胳膊搂住了姜氏。可是,他会错意了,因为姜氏的话没有说完。
  “我要劝劝你。”姜氏接着说,她轻轻推开重耳的胳膊,“《诗》说得好:上帝临汝,无二尔心。上帝保佑你,你可不能犹豫。西方人说得好:怀与安,实咎大事。贪恋安逸,就什么也做不成。《郑诗》说得好……管子说得好……《周书》说得好……”
  姜氏讲了一通,引经据典,触类旁通,听得重耳云里雾里,瞠目结舌。
  “我这老婆好厉害啊。”重耳心中感慨,感慨归感慨,不知道老婆究竟要说什么。
  说到最后,姜氏终于把最重要的事情说了出来:“老公啊,儿女情长要不得。你到齐国来干什么来了?你是要回到晋国啊。你走吧,晋国现在很乱,你的机会快到了。”
  “什么?”重耳这个时候知道了,老婆是要赶自己走,“不走,打死我也不走。”
  “老公,你,你忘本了,你难道忘了你来时的豪情壮志吗?”姜氏有些激动起来,没想到重耳这么没志气。
  “什么豪情壮志?都是假的。人生在世,不过求一安乐,如今这样不是挺好?我哪里也不去。”
  “好,你可以不走,那你的兄弟们呢?他们怎么办?”
  “他们,他们自谋出路。”
  所以,干革命要跟对人,干到这个时候,兄弟们要自谋出路了。
  幸亏兄弟们没听见,否则,重耳麻烦就大了。
  姜氏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
  
  第二天,狐偃几个吃完早饭,鬼鬼祟祟又去了那个桑树下面。几个人原地坐好,还没来得及说话,树上下来一个人,把哥几个吓了一大跳。一看,谁啊?姜氏。
  别说,姜氏不仅会背诗,还会上树。
  “嫂,嫂子,树上干啥呢?早起锻炼身体啊?”狐射姑结结巴巴问,心虚啊。
  “呸,你才上树上锻炼呢。”姜氏骂了一句,看狐射姑尴尬,笑了笑,问狐偃:“舅舅,你们来这么早,商量好了没有?”
  “商量什么?”狐偃反问,心里咯噔一下。
  “别瞒着我了,你们准备把我老公弄走,不是吗?”
  “这,这怎么会?我们来乘凉而已。”狐偃也是老糊涂了,太阳还没出来呢,乘什么凉?况且,这天气,出门不穿棉袄都冷。
  “别装了,昨天你们商量的事,都被莲蓉听见了,你们说话的时候,她就在树上呢。”
  哥几个一听,都傻眼了。原本还不太相信,可是想想,姜氏刚才就在树上,大家不也没看见?
  没人说话了,大家都看狐偃。
  狐偃叹了一口气,然后说:“唉,什么也别商量了,大家自谋出路吧,走吧。”
  狐偃说完,大家起身就走。姜氏急忙叫住:“都给我站住。”见那帮人站住了看自己,姜氏接着说:“要走可以,把公子也带走。”
  “把公子带走?”魏犨没听明白什么意思。
  “对,你们说得对,公子是该走了。”
  “夫人,你不是忽悠我们吧?”狐偃问。
  “你们跟我来。”姜氏没有回答他,而是带着大家来到不远处一个土坑,撩开上面的叶子,莲蓉的尸体就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大家都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姜氏要自杀?
  “为了防备莲蓉走漏消息,我把她杀了。各位,我有一个办法,一定能让公子上路。”姜氏说。
  一个女人,一个动不动来两段诗的知性女人,竟然如此的狠毒如此的果断。
  “我服了。”狐偃在心中暗说。
  记住,读诗的女人是很危险的。
  
2009-1-21 16:32: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来这才是春秋》第二部连载:111
  
  
  ——重耳在哪里?
  晚上,照例又是晚上。
  “老公,你还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姜氏问,两个人在炕上坐着,小桌上摆满了酒菜。
  “什么日子?”重耳问,他有些奇怪,为什么老婆今天晚上弄了这么多菜。说实话,他很喜欢齐国的菜,比晋国的菜好吃很多。
  “你真的不知道?”
  “嘿嘿,真不知道。”
  “告诉你吧,是咱们成亲七周年。为了纪念这个好日子,今晚上要多喝几杯庆祝。”姜氏说,真这么巧,真是七周年。
  “啊,就是,要多喝几杯。”重耳挺高兴,还想讨老婆欢心。
  “先喝三杯。”姜氏下令。
  重耳连喝三杯。
  “七年啊,一年一杯,再喝七杯。”姜氏又下令。
  重耳再喝七杯。
  “为了我娘身体健康,再喝三杯。”
  重耳又喝三杯。
  “为了早生贵子,三杯。”
  ……
  “老婆,我,我没醉。”
  ……
  “我,我,再喝、喝、喝三杯。”
  ……
  
  “我要喝水,老婆,水。”重耳醒过来了,他不知道自己睡了多长时间,他只觉得口干得要命,要喝水。
  没人理他。
  “水。”重耳清醒了一些,他想起来自己好像是喝醉了,他觉得自己的身子好像在晃动,有时激烈,有时轻微,他疑惑:“地震了?”
  重耳伸手去摸老婆,老婆没有摸到,却摸到凉乎乎硬邦邦的东西,老婆呢?
  重耳睁开了眼睛。
  在重耳的眼前,没有炕、没有老婆、甚至没有房子,自己裹着一床被子,一个人躺在一处硬邦邦的狭窄的地方。
  重耳腾地坐了起来,酒也在一瞬间醒了过来。
  “我在哪里?”重耳大声喊了起来。
  
2009-1-21 16:33: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来这才是春秋》第二部连载:112
  
  
  第六十七章 第三次流亡
  
  阳光明媚。怎么老是阳光明媚?因为几千年前的空气还没有被污染。
  晨风还有些凉,重耳从车上跳下来的时候,差一点没有站稳,没办法,昨晚上喝得太多了。
  重耳的眼前,是自己的兄弟们,来齐国的时候是多少人,现在还是多少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车在路上,路的四周都是土地,土地里暂时什么都没有长出来,看不见人家。
  “这,这是怎么回事?”重耳很吃惊,狩猎吗?
  “公子,我们要离开齐国了,现在快到卫国了。”所有人都不敢说话,只有狐偃笑嘻嘻地说。
  “什么?”重耳把那个“么”字拖得很长,他简直不敢相信,更加不愿意相信,可是看着眼前的情景,他也只能相信,他喊起来,“不行,我要回家,要走你们走,我不走”。
  “回不去了,这是夫人和我们商量的主意,夫人灌醉你之后,我们昨晚上连夜出发。夫人在我们走之后已经把庄园烧了,把下人们都打发走了,她回娘家了,就是为了让你走。”狐偃说,很严肃的样子,后面的话是他编的。
  重耳愣住了,过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
  “舅舅,你,你,都是你出的坏主意。”重耳大吼起来,他知道这样的坏主意只有舅舅才能想出来,可是这一次他真的错了,他不知道动不动念诗的女人也有很多坏主意。重耳气得浑身发抖,一转眼看见先轸手持大戟站在身边,一把抢了过来,直奔狐偃而去。
  狐偃一看,好嘛,兔崽子要跟我玩命,跑吧。
  狐偃转身就跑,重耳在后面就追。一来重耳的武功本来就不如狐偃,二来大醉刚醒,三来狐射姑等人上前拦阻,重耳自然追不上,只得恨恨地把大戟摔在地上。
  “舅舅,要是这一次不能成功,我要吃你的肉。”重耳咬牙切齿地说。
  “哈哈哈哈,”狐偃远远地大笑起来,在他的眼里,重耳永远是个小兔崽子,“这次要是不成功,我都不知道自己死在哪里,尸体恐怕喂野狗了,怕你也抢不到。要是成功了,你当了国君,山珍海味随便吃,我这干巴老头又腥又臊,怕你也不爱吃,哈哈哈哈。”
  所有人都笑了。
  “走吧。”重耳下令,他这人这点好,认清形势之后,决不拖泥带水。
  既然不能回头,那就向前走。
  
  ——又吃闭门羹
  重耳的团队比上一次仓皇出逃的境况要好一些,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
  二十多号人,只有两辆车。当初齐桓公给了二十辆车,但是七年过去了,马也老死了不少,近年来经济不景,坐吃山空,车坏了许多都没有费用修理。所以,在这次出走之前,好车已经不多,勉强拼装一下,算是搞出来两辆各方面状况都不错的。
  银子也不太多,好在还有一点。最令大家可以安心的是,走的前一天,姜氏已经安排人疯狂烙饼,大饼和大葱够大家在路上吃一阵子了。
  当然,比较有利的是,这一次大家的衣着打扮都是中原的,不会再被人认成鬼子了。
  按着大家事先商量好的行程,这一趟的目的地是宋国。尽管宋襄公新近战败,但是此人是个热心肠,又喜欢出风头,特雷锋的那种,所以,到时候应该肯帮忙。
  要去宋国,就要经过卫国和曹国。
  于是,大家又来到了卫国。
  上一次在卫国吃了闭门羹,这一次呢?
  
  楚丘,卫国都城。
  七年过去了,重耳们又回来了。看上去,变化挺大,看来,卫文公是个不错的国君,带领人民稳步奔向小康呢。
  晋国人并没有进城,他们还记得上一次的遭遇,于是派胥臣前去通报。
  胥臣找到了卫国上卿宁速,说是晋国公子重耳路过,求见贵国国君。宁速让胥臣稍等,自己急忙去见卫文公。
  “主公,晋国公子重耳求见。”
  “什么?又来了?不见。”卫文公一口回绝,这一次倒不是因为怕那帮人吃穷了自己,七年过去了,卫国的GDP每年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上升,目前已经是中等发达国家了。
  “为什么?”宁速觉得奇怪啊,他还记得七年前卫文公弹棉花的场景,如今早就不用自己弹棉花了,怎么还是不接待人家?
  “烦着呢,狄人和邢国亡我之心不死,总想着侵略我们,我们备战备荒还忙不过来呢,谁有闲工夫搭理他们?不见。”
  “主公啊,眼光放长远点啊。目前晋国国君不得人心,重耳迟早要拥有晋国的。晋国是大国,况且跟咱们又是同宗,现在搞好关系,今后可以仰仗啊。”宁速劝说,他还挺有眼光。
  “不见不见,说了不见,就是不见。”卫文公不耐烦起来,没有通融的余地。
  没办法,宁速只好回绝了胥臣。
  又是一个闭门羹。
  “卫国,总有一天,我还会再来的。”重耳咬牙切齿,他发誓。
2009-1-21 16:33: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来这才是春秋》第二部连载:113
  
  
  ——重耳走光了
  经过卫国,来到了曹国陶丘。
  这一次,还是胥臣前往通报。
  胥臣来到曹国朝廷,来见曹共公,把公子重耳路过此地,想要求见说了一遍。
  “不见。”曹共公比卫文公回答得还坚决。
  胥臣一看,不见,不见就算了,反正也没想怎么样,这个小屁国家,今后也指望不上。于是,胥臣出了朝廷,就要出城。没走几步,身后曹国官员追出来了。
  “那个晋国人等等,我家主公说了,欢迎公子重耳。”
  前后几分钟时间,曹共公改主意了。
  
  重耳一行进城,被安置在了国宾馆。国宾馆离后宫很近,条件还不错,大炕烧得很暖和,还有烧得很烫的洗澡水。
  大家分配好了房间,重耳也到了自己的房间,这时候,国宾馆的领班来了。
  “公子,水烧好了,先洗个澡吧。”领班说。
  重耳一听,挺感动,看人家曹国多热情,再看看卫国,唉,人跟人的境界咋就差那么远呢?不过,现在饿得半死,还是先填饱肚子紧迫一些。
  “先吃饭吧,快饿死了。”重耳要求吃完饭再洗澡。
  “别介,洗完澡,换了衣服,有国宴啊。”
  重耳一听,也是啊,沐浴更衣吃国宴,应该啊。
  拿好换洗衣服,正要跟领班去浴室洗澡,有人来了,谁?僖负羁,还有他老婆。
  僖负羁来干什么?代表国君来看望大家?不是。僖负羁是听说重耳来了,特地带着老婆过来看看重耳这帮人是不是传说中的那么人才济济。
  既然僖负羁登门拜访,重耳自然要见一见。
  “公子一路辛苦啊。” 僖负羁自我介绍了,然后致以问候。
  两人聊了几句,领班又过来催重耳洗澡,催了几遍,催得重耳都不好意思了。
  “僖大夫,不好意思,曹侯等会有国宴,我先洗个澡。”重耳没办法,只好这样对僖负羁说。
  “不碍,公子洗澡先,我去看看狐偃他们。”僖负羁起身走了,不过心里嘀咕:没听说有国宴哪,有国宴为什么不通知我?
  
  重耳拿着衣服,跟着领班去了浴室。水已经烧好,搓澡女工也已经等候在那里。
  脱了衣服,脱了裤子,重耳跳进洗澡桶里开始洗澡。
  一开始感觉挺好,水温合适,水桶不深不浅,搓澡女工的手法也不错。可是,洗着洗着,重耳就觉得搓澡女工的眼神有点不对了,她总是盯着自己的胸口看。
  “噢,对了,自己的胸长得与众不同。”重耳突然想起来了,原来,前文说过,重耳生得“重瞳骈胁”,骈胁就是俗称的板肋,就是肋骨之间没有肉,连成了一片。平胸,重耳才是真正的平胸。现在常说某某女明星是平胸,跟重耳比起来,那算是大胸。
  这么说吧,别人的肋骨俗称搓衣板,重耳的肋部算是块磨刀石。
  自己长得怪,就不能怪别人看自己。
  想通了之后,重耳坦然下来,开始憧憬国宴。
  可是,很快,重耳又发现了蹊跷。
  那个搓澡女工不仅总是盯着自己的胸部,还总是时不时看窗户,好像窗户也是平胸一样。重耳不由得也开始注意起窗户来。立即,他就发现了秘密。
  大白天,外面亮里面暗。窗户外一个人头的影像清晰地印在窗纸上,再看床纸,两个圆洞的后面正好是那个人的一双眼睛。
  “什么人?”重耳大喝一声,跳出水桶,把剑握在手中。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人是个刺客,晋惠公派来的刺客。
  但是,这显然不是个刺客,因为那个人在知道自己被发现后,立即走开了,而且,一边走,还一边“嘻嘻”地笑着。
  这不是行刺,这是偷窥。自古以来,偷看女生洗澡司空见惯,是什么人偷看男人洗澡?男人洗澡有什么好看?
  尽管很快确认自己没有危险,重耳还是很气愤,五六十岁的人了,走了这么多地方,想不到晚节不保,在小小的曹国严重走光。是什么人这么变态?去看一个老男人的裸体。
  重耳一把抓住了搓澡女工,按在了洗澡桶的边沿上。
  “说,外面什么人?”重耳大声喝问,在国宾馆发生这样的事情,决不会是一个偶然事件,这一定是预谋。
  “我,我不知道。”
  “不说,我杀了你。”重耳吓唬那个女工,把剑压在那个女工的脖子上。
  洗澡女工害怕了,她确实不知道,但是,她确实知道一点。所以,她把她知道的那一点说了出来。
  “我说,我说,你来之前,领班告诉我你洗澡的时候我不要挡住窗户的方向,好象说曹侯想看看你的胸。”
  
2009-1-21 16:33: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来这才是春秋》第二部连载:114
  
  
  
  ——僖负羁的老婆
  整件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
  曹共公第一时间拒绝见重耳,但是有宠臣提醒他说重耳“重瞳骈胁”,这引起了曹共公的好奇心,于是改了主意,令人把重耳接到了国宾馆。
  之后,曹共公让国宾馆立即安排重耳洗澡,一旦开始洗澡,立即通报自己,自己好偷偷去看重耳的胸。
  尽管被重耳发觉了,曹共公还是很高兴,毕竟自己亲眼看了货真价实的平胸,算是开了眼界,没有白活。
  至于所谓的国宴,那都是领班为了让重耳尽快洗澡编的瞎话。当天的晚饭,重耳一班人就在国宾馆食堂吃四菜一汤的标准伙食。
  “我让你看,总有一天,我要让你看个够。”重耳吃晚饭的时候还在恼火,他暗暗发誓。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晚饭有一道菜是烤羊排,每人只有一根羊肋。
  
  第二天,重耳一行吃过早饭,准备上路。这时候,僖负羁又来了。来干什么?送行。
  对于曹共公来说,看了重耳的平胸之后,基本上也就算利用完了。如果重耳一伙人还不走的话,他就准备赶人了。如今重耳主动上路,算他们醒目。自然,曹共公是不会派人来送行的。
  那么,僖负羁为什么来?因为老婆让来的。
  “老公啊,我看重耳的手下都不是俗人哪,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是将相的材料。据老婆断言,将来重耳一定重回晋国,晋国一定强大。到那时候,就该跟大家秋后算账了,咱们曹国估计是第一个目标。俗话说:保不了国家,就保老婆孩子吧。你呀,去给他们送行吧。” 僖负羁的老婆这样说,多好的老婆,多有眼力的老婆。
  “是是,我这就去。”僖负羁一向听老婆的,他知道老婆比自己高明。也正因为如此,所有的外事活动都带上老婆。
  就这样,僖负羁来给重耳送行,带了一大盘熟食给重耳路上吃,还带了五对玉璧。
  重耳有些感动,说了些天涯处处有雷锋之类的话,把那一盘肉收下来给兄弟们路上吃,五对玉璧退给了僖负羁。
  僖负羁回到家里,向老婆汇报工作。
  “都收了吗?”老婆问。
  “都收了。”
  “胡说,把璧还给我。”
  “给重耳了。”
  “再不给,我搜身了。”
  僖负羁老老实实把璧拿出来还给老婆。
  “哼,跟我玩心眼?告诉你,老婆我从来没有看走眼过,重耳绝不会收你的璧。”老婆笑了,僖负羁也笑了。
  
  ——好客的宋襄公
  带着走光之后的郁闷心情,重耳离开了曹国。
  睢阳,宋国首都。
  尽管宋国算不上一流大国,但是在楚齐秦晋之外,宋国就算大国了。
  大国,通常有大国风范。
  宋襄公拖着病体,亲自设国宴为重耳一行接风洗尘。子鱼、公孙固等人作陪。
  国宴上,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此处略去套话废话二百五十字)
  基本上,宋襄公给了重耳诸侯的待遇,并且热情欢迎重耳留下来。
  “当初齐桓公给什么条件,我们就给什么条件。”宋襄公说,尽管学齐桓公当霸主的愿望落空了,宋襄公还是处处以齐桓公为表率,以霸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战场上作不了霸主,我们就在外交上作霸主。
  其实,宋襄公的做法还是有道理的。
  一处庄园,比在齐国的庄园只大不小;三个老婆,比在齐国的老婆只小不大;二十辆马车,跟在齐国的时候看齐。
  打了败仗之后,宋国的女人多男人少,多给个老婆也算解决人口负担。宋襄公还想着给每个人都娶两个老婆呢。可是,马匹车辆损失严重,咬咬牙也只能给二十辆了。
  这下好,又有了安乐窝。
  子鱼的身体不好,喝了两杯酒,提前告退了。
  公孙固的对面坐着的是狐偃和先轸,三人聊得非常投机。说起泓之战,狐偃和先轸都赞同公孙固的看法。大家又聊一些作战和治国的话题,越聊越高兴,越聊公孙固越对两人刮目相看,最后他坚信,如果重耳可以回到晋国,那么晋国一定能够与楚国抗衡。
  当天,大家喝得高兴,大醉而归,重耳一行就住在国宾馆。
  
  第二天一大早,公孙固去找狐偃了。干什么?送行。
  为什么要送行?重耳一行不是有田有地有老婆了吗?难道宋襄公反悔了?
  宋襄公并没有反悔,实际上,他之所以热情接待重耳,一来是体现大国风范,二来也是看好他们的前景,希望今后重耳回国之后,晋国能够关照宋国。
  可是,公孙固想了一个晚上,到天亮的时候,他决定要赶走重耳。
  “狐哥,我有个想法,说出来你不要介意。”公孙固跟狐偃一见如故,说话也不遮掩。
  “老弟说。”
  “你们不能留在宋国。”
  “给个理由。”
  “宋国小新败,不足以求入,更之大国。(《史记》)”公孙固的理由很简单,宋国实力不行,有心无力,将来帮不上忙,你们不如去个大国。
  “哪个大国?”
  “楚国。”
  “兄弟,好兄弟。”狐偃紧紧握住公孙固的手,真是个好兄弟。
  其实,不用公孙固提醒,狐偃也不会让重耳留在宋国,他知道必须要去楚国。而如今公孙固不仅说出来了,而且建议他们去宋国的敌国楚国,可见此人心胸多么坦荡。
2009-1-22 20:46: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编辑掉,重复。
2009-1-22 20:46:29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1-23 13:27: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虽然我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文风
可还是为内容顶一下。
东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代
诸侯并立,促成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允许可以百家争鸣
这样的年代,在秦朝的暴力下结束了
无可厚非秦朝的暴力
那段时间的暴力,是必须的
如同法国大革命的暴力一样的

春秋战国,延续了好几个世纪,占据了中国历史中很大的比例
记得小时候,7,8岁吧,喜欢历史,总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比较一个朝代的盛衰
比较延续的时间的长短。
碰一本字典,照着后面的附录翻着看,后来有了辞海,还是喜欢这么无聊的比较。

后来明白的多一点了,更喜欢那段时间的哲学流派,诸子百家
绝大部分,都可以在欧洲的古希腊年代找到印证
人类的历史,思想发展史,实在是很奇妙,很多无法解释

正如昨天晚上,重新看《x files》第二季第一集的时候
斯卡丽在学院给学生们准备头部解剖时候说:
一些液体。。。物质,却形成不同的。。。。
当时处于半昏睡状态
原句怎么说的,我想不起来了。

扯远了。
不喜欢宋以后的任何一个年代
有人说,宋开始的时候,汉人就不再是汉人了,而是被“杂”交了的民族
虽然不很同意,却有点意思

成语中,有个词叫:
厚古薄今

九妹!
2009-1-23 13:44:4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