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血色有多浪漫

14
回复
1713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8-9-25 17:18:47

新浪微博达人勋

摘录1

这部电视剧已放映过了很久,只是当时未曾看到。它是根椐都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滕文冀导演的。剧中叙演了一些在社会上各阶层的人物从文革至今的这一段历史中的一些活动,展示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命运走向。
  
“爽”在何处?我想大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故事发生年代具有神秘性
  文革的事情,很少在影视剧中看到。但是我们又耳闻一些。于是,那个年代像个神秘的洞穴激发着我们的想象。想象在那个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吸血蝙蝠是怎样吸人血的。想象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剧的前部分就用影像图解了那个年代。在文革的中心城市北京,我们看到,那个年代不仅有成人们热火朝天的文革,还是那些没有成人管束的孩子们朝天热火的神侃,抡板砖,拍婆子。这一切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陌生的,是新鲜的,是迷人的。这一部分吸取了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某些成分。阴云密布却又阳光灿烂,荒谬的可笑,荒谬的真实。

  (二)故事发生地域具有新奇性
  一伙人从北京出来之后,有的去了部队,大多数来到陕北插队.陕北是一个荒蛮原始厚重的地方.干旱的一毛不生的黄土地,掏心窝子勾人心魂的信天游和简陋的窑洞,这对于我们来说,同样的新奇的,这一切都会吸住我们。安排这样的环境下叙事,真是导演高明抉断。这里有点陈凯歌《黄土地》的影子:黄土,信天游,牧羊的老汉,憨憨的儿童。
  (三)故事人物语言具有趣味性
  整部剧使用的语言大多是北京方言,还有山东方言等。方言有趣,更有趣的是几个主人公操持着这样的方言集体耍贫嘴。哥几个一聚,就会贫的漫天扑地,横无际涯。尤其是他们面对革委会主任的检查,公安人员的审问,上级首长的训话的时侯,总能贫出理由或是贫的不着边际,使得他们无可奈何,又是气来又是笑的。多么庄严而权威的事情和场合经他们嘴一贫,话一扯,便被消解的一塌糊涂。

  (四)故事事件构成具有刺激性
  总体来说,整个剧构成就是“暴力+爱情”,也就是片名“血色+浪漫”。这是多么刺激的字眼呀。不是吗?从京城到陕北到部队再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一直没有少了暴力打斗的镜头。有单挑,有群殴。有京城中的刀械群殴(钟跃民和张海洋;黎援朝和小混蛋等);有陕北大街上的棒棍群殴(钟跃民,奎勇和当地流氓等);有部队的拳脚单挑(钟跃民,张海洋和吴满囤;宁伟和当地流氓;宁伟和小兵);有原始丛林的枪械伏击(钟跃民,宁伟,吴满囤和犯罪团伙);有后来城市中的枪斗(宁伟和张海洋,钟跃民);另外还有歌厅,公园,山林中的暴力镜头,让我们过足了眼瘾。再一个就是爱情或称男女感情纠葛。有钟跃民和周晓白,秦岭,秘书,高月等。这小子无论到哪里,身边是少不了女人的。还有张海洋和周晓白,郑桐和 ,袁军和罗云,宁伟和珊珊等。整个剧是一段暴力,再来一段爱情。一刚一柔,一残酷一温情。两相调合,紧紧抓住了我们的兴奋点。

  “好”在哪 里呢?
  “爽”是对剧视觉层面和叙事层面的感觉。而“好”则是哲思层面上的。此剧里反映的问题是多元的。我主要从一段历史中的两个阶层的命运上来看问题。
  两个阶层是指权贵阶层和贫民阶层。所谓的权贵阶层就是有权,有钱,有门子。以周晓白,黎援朝,袁军,张海洋,郑桐,罗云,钟跃民为代表;所谓贫民阶层与之相反,就是没权,没钱,没门子。以宁伟,秦岭,奎勇,小混蛋,珊珊,吴满囤,憨娃为代表。权,钱,门子是连体三胞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权贵阶层是无所不有,而贫民阶层是一无所有。剧中人物主要这么多,可以截然分为这两个阶层。我们看看他们从文革走到今天各自的命运如何?为一目了然,作图示之:
2008-9-25 17:20: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摘录2

        阶层     人物       出身         命运(职业)

  权贵阶层
       周晓白 干部子女 大院中人 医生
   黎援朝 干部子女 大院中人 商人
   袁军 干部子女 大院中人 军人
   张海洋 干部子女 大院中人 公安员
   郑桐 干部子女 大院中人 教授
   罗云 干部子女 大院中人 医生
   钟跃民 干部子女 大院中人 自由工作者

  贫民阶层
       宁伟 大院中人 权贵阶层中的贫民阶层 死
   秦岭        城市中的卖艺者                    醉生梦死
   奎勇       城市中的贫民窟中人 死
   小混蛋      城市中的贫民窟中人 死
   珊珊        城市中的卖身者 先醉生梦死,后死
   吴满囤     农村中的入城者 死
   憨娃       纯农村人 死  

  这一图表触目惊心的昭示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上:权贵阶层的命运依旧是权贵阶层,他们最终是轻而易的占据了社会上层地位。而贫民阶层终究是贫民阶层,他们的命运要么是死亡 ,要的么是醉生梦死。从这个血淋淋的事实中揭示了一个雪亮亮的真理:出身决定命运。

     从人生下的那一刻起,就划定了你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你是大院里的人,还是贫民窟里的人。你是属于权 贵 阶层,还是贫民阶层。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你终究逃不出你所属的阶层。这绝不是所谓的宿命论或是绝对天生决定论。而是由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首先权贵阶层拥有天生的良好遗 传因子。所以在自然条件上就好一些。男的就像张海洋,钟跃民一样又高又大又帅又聪明,而女的就像周 晓 白一样又白又嫩又漂亮又伶俐。

        而贫民阶层是劣性遗传。本身父辈营养不良,又矮又丑。再找个媳妇又丑 (好的娶不到)这样的种子能长也什么样的好苗呢?所以那些贫民阶层的吴满囤 ,小混蛋,奎勇等人是又矮又 瘦 又丑 又愚笨。出生之后,不同的家教对孩子产生不同影响。这一时期是能力的形成阶段。权 贵 阶层就有优势。比如钟跃民之所以散打 厉害 ,就是因为他从小家里能拿得出钱让他上少年 武 术 班 学习;而农村出 身 的吴满 囤 家中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还在岂求粮谷“满囤”,哪里有钱培养其能力呢。

        这些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权贵 阶层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网,这种社会关系网为他们提供了多种改变命运的机遇。而贫民阶层却没有。我把权 贵阶层的社会关系网称权 贵层网,贫民阶层的关系网称贫民层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少了社种层网寸步难移,有了这种层网畅通无阻。这种层网又分为父辈层网和同辈层网。也就是老子们的层网和哥们的层网。周 晓白去部队,找工作几乎 轻而易举 ,原因就是父辈层网起作用。钟跃民能从陕北到部队,也是父辈层网的作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父辈层网下的子女又会形成同辈层网。钟跃民后来卖剪饼,开饭店就是依靠同辈层网罩着,撑着。所以权贵 阶层之间相 互 提携,共同占据社会的上层地位,然后再靠子女的婚姻巩固和 延 续这种层网。而贫民阶层似乎永远跨入不了权贵阶层的网中。一旦跨入,就会像飞虫 一样被蜘蛛裹食。因为他们的层网是贫民层网,无权无钱无门子,自已安 身 且难,何以顾及他人?

  这两张层网有时相互敌视,你残我破。比如小混蛋就对权贵层网就有着极强的阶层仇恨。他是亡命徒,他认为以他一个贫贱命换富 贵 命值得。有时这两张网层相互漠视,你挂你的梧桐树,我结我的杂草丛。 离得远远的, 不见不烦。像后期的周晓白,袁军,张海洋,黎援朝等从未曾和贫民 阶层接触。但是也有两张层网间有丝丝缕缕联系的时候。值得一提的是钟跃民这个人物。对于这个人物或褒或 贬 ,或 臧 或否,众所欲言。这里只谈他在两个层网间的关系。

  钟跃民是出身于大院的干部子弟,属权贵阶层,处于权贵层网之中。但是相对来说,由于他老子在军中的地位不是特高,又因为文革中的政治问题。钟跃民处于权贵阶层较低位置,在权贵层网的边 缘 。这样的位置易于同贫民层网发生关系。在这段 历史经历的事情中,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如他和宁伟的关系。宁伟出生于大院,但是老子过早死去,哥哥也被小混蛋杀死,只 剩 他和老母相依为命。无权,无钱,实则是贫民阶层,处权贵阶层的最下层,贫民阶层的最上层。这样的位置使其易于与钟跃民发生关系。所以两人关系一直很好。再如他和贫民窟中的奎勇,在杀小混蛋时 昌死相救,在其临死时与其长谈,并在经济上给予接济;再好他对在陕北的憨娃,及共同插队的哥们及吴满囤 。这些体现了他主动的与贫民层网中的人交往,融合,有时是怀有同情和怜悯之心。与其它居于权贵层网中的人相比,这一点难能可贵。

     总之,钟跃民特殊的出身 ,良好的教育,出色的能力使他可以在两个层网之间自由游走。对待高高在上的周 晓 白的父母及部队的首长,他坦然面对,绝不攀龙附凤。对待贫民层网中人也不仇恨,不歧视(当然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最后,他至少在形式上告别了权贵层网,融入贫民层网之中,去了可可西里。并在与高月的电话中,表现出了对贫民兄弟的极大关怀。钟跃民这个人物在调合两个层网的关系上,也许寄予了编导的一些想法。

[ 本帖最后由 高频激光 于 2008-9-25 22:10 编辑 ]
2008-9-25 17:21: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虽然如此,联系和调合只是丝丝缕缕的。两个层网的差别霍然明了。由于出身 所决定的命运走向也昭然明晰。我不知为什么编导会让处在贫民层网中的人先后死去呢?是想让劣种层网消失,光留下一个良种层网,更有利于人类种群的发展吗?我想到钟跃民在奎勇病 危时与其的一番长谈。面对既将到来的死亡 ,奎勇没有惧怕。钟跃民同样没有悲悯。两然表现的很释然。奎勇庆幸自己得重 病 死去,因为这样就可以停下来歇歇了,就可以轻松了。这的确是“生不如死”的感喟。奎勇早出晚归的开出租,还不能喂饱老婆孩子。

    满 囤 农村家里一年四季的劳作到头来还要吃草叶,吃得得两眼发绿。憨娃一家只能天天喝稀粥,得到一只烤老鼠 。还舍不得吃掉。付出和享 受太不成比例。最重要是他们每个人肩上都背负着太多的牵挂和责任。奎勇一个人要 养 活自己,老母,老婆,孩子。吴满 全家老少全指望着他,甚至是一村子的人。宁伟同样也要活 老母。贫民层网上的人是用干着最 卑贱 的活计,付最多的艰劳,赚取最少的钱, 养活最多的人。这种处境始终重重的压在他们的全 身 之上,使他们无法呼吸。死了,反倒是一种解脱。不死的,也只能醉生梦死的活着。比如秦岭。比如珊珊,在她死之前就是醉生梦死的活着,最后死了,彻底轻松了。这样解释剧中贫民层网的人死的命运可能有此以偏盖全,或简单化了,但我想肯定是有这种原因的。

  与贫民层网的人相反,权贵层网中的人他们可以依 靠 父辈关系网和同辈关系网,轻而易 举的获得最好的工作,付最小的劳力,赚最多的钱,而去 养 最少的人。 至只要能 养 活自己一个人便可,老子兄妹各有各的基础。有时连自己养活不了也没关系,还有老子,哥们的周济。像钟跃起民就是这样。他生活的很潇洒,换工作就像换女人一样频繁。就因为人家玩得起,他没有太多的责任。他可以不赚钱同样能生活的很好,家人不 需 要他的钱,还可以给他钱。而贫民要这样,不说自 饿 挺,家里不定多少人也跟着饿挺了。所以他们只有不停地赚钱。潇洒的玩,是权贵阶层的特权,与穷人无关。

  差距太大,天堂地狱。
  当然,出身决定命运并不是说穷苦人永无翻身日。富贵人永远富贵下去。一些贫民阶层的人通过个人奋斗和后来与权贵阶层建立起的关系汲身于上层之中,而一些权贵阶层却因败家而沦落于下层之中。但在同样的条件下,权贵阶层在历史中把把握自己的命运有着先天的优势,正如贫民阶层有着天然的劣势一样。

  吃草的总要吃草,吃肉的总要吃肉。天一旱,连草都没得吃了。而吃肉的可以吃吃草的。话有些偏激,有些悲观,给社会主义脸上抹黑。但是,我是睁着眼睛的,没说瞎话。
  唉!唉!唉!也许两张层网少一不可。如果都吃草,大伙都饿死;如果全吃肉,大家同样饿死。
2008-9-25 17:22: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角落里的历史:王小点和“小混蛋”

现今,五十岁上下,生长在北京的人,如果曾经是老红*卫兵(老兵),或者与之相反,是“老兵”们的对立面,记忆里面都会有这样两个人:王小点、“小混蛋”。这是怎样的两个人?说实话,直到现在,没有人能够非常具体地说清楚。据悉,王小点是文革初期曾任空军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七机部部长的王秉章的儿子。“小混蛋”何名何姓无人知晓,但肯定是平民子弟。“小混蛋”这个绰号那时在北京大名鼎鼎,是被北京流氓认可的第一号人物。王小点和“小混蛋”如何联系在了一起,这要从老红*卫兵打人的历史说起。  

红*卫兵这样的叫法起源于清华附中。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清华附中的一些学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把和部分教师以及学校领导之间的一些具体的意见分歧上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来认识。 1966年5 月10日,清华附中学生骆小海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从我校领导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看我校是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批判了校领导,指责学校没有把毛主席的 书作为最高指示。 同日,清华附中万邦儒校长在全校大会上讲话,作了“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动员报告。预651班卜大华等一些学生认为校领导在报告中有三个“没有强 调”,既没有强调这场运动的深远意义;没有强调在运动中要自觉革命;没有强调树立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他们认为不强调这些,那就是假革命。 5月29日傍晚,在圆明园遗址上,卜大华、骆小海、邝桃生、王铭、张晓宾、张承志等十来个学生聚在一起,他们开了一个小会。与会者认为,为了迎接阶级斗争 暴风雨的来临,为了更加有力地与校方进行斗争,有必要成立自己的组织,并一致同意使用张承志(后来成为著名作家)曾用过的笔名“红*卫兵”来一致署名所写的 大字报。“红*卫兵”意为“毛泽东的红色卫兵”。这就是全国第一个红*卫兵组织。那时还是孩子的他们决不会想到,“红*卫兵”三个字以后会风靡全国,演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剧。  

1966年8月13日,北京中学的红*卫兵在北京工 人体育场召开了十万人所谓"斗争小流氓"的大会。会上,老红*卫兵们拼命殴打被斗争的“小流氓”。最令人震惊的是,当时的“中央文革”成员、以及周恩来、公 安部长谢富治等都去参加了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大会,而且竟没有制止红*卫兵的暴力行为。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百万红*卫兵。接见后,北京的暴力事件大规模升级。史称“红八月”。
2008-9-25 17:26: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感觉电视剧的前半部拍得非常好,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情节安排.后面感觉就变了味.但总体还不错.特别是:下农村时的苦;小白对钟跃民的爱;秦岭对钟的情;历历在目……算是比较真实的反应那个年代,很热血男儿。。
纯真年代,喜欢钟跃民在路上的感觉,但是他得不到他爱的 人 ,可能就是一种破碎美吧!!

PS最后看宁伟感觉蛮心痛的
2008-9-25 17:27: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角落里的历史:王小点和“小混蛋”

红*卫兵何时开始打人,没有确切的时间概念,但肯定是从殴打老师开始的。还是以清华附中为例:1966年8 月26日晚上,清华附中红*卫兵召开全校性的“斗争会”。会场在清华附中五楼大教室。主持“斗争会”的是清华附中红*卫兵的负责人卜大华。“斗争会”开始前, 一般的教职员工列队从东门进去,然后面朝西坐下。“黑帮”则排队从西门进会场,站成一排,等候“斗争”。

红*卫兵从殴打老师开始,然后冲上社会,先是对所谓的“黑五类”进行抄家和殴打,最后发展到打“流氓”,各中学红*卫兵还专门成立了“镇流队”。实际上,演变成了在大街上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拉来暴打。那时,北京的 一般老百姓对老红*卫兵的作为极其愤恨。特别是老红*卫兵带有强烈的“血统论”色彩,以“革干”、“革军”出身的高干子弟为主,本来他们就和平民百姓中间有一 道难于填平的沟洫,现在竟有了随便打人的特权。一般老百姓的心情可想而知,但他们在“红色恐怖”之下,已经到了不敢怒不敢言的地步。这时真正站出来和老红 卫兵叫板的,的确是北京底层的流氓。当然,是因为老红*卫兵攻击他们在先。  

北京流氓中第一个遭殃的是一个叫“西山老大”的流氓头子。他组织了一个叫“红山会”团伙,专门同老红*卫兵作对。“红山会”的标志是人人穿一件红背心。老红*卫兵们暴跳如雷, 居然有人敢同红*卫兵作对!他们开始在大街上见到穿红背心的就打。一时间,北京老 百姓心惶惶,连商店里的红背心全都卖不出去了。8月的一天,老红*卫兵得到情报:“红山会”今晚在某地集合。闻讯后,红*卫兵迅速行动,大队人马准时包抄集会 地点,终于将“西山老大”生擒。

“西山老大”是个硬汉,无论怎么打,怎么吊,怎么捆,怎么用皮带抽,他都不服软。最后,红*卫兵想出了一个新招。 在一条甬道上,一群红*卫兵押着“西山老大”往前走着,后面一帮红*卫兵举起当年军训用的木枪,对准“西山老大”的后背,喊一声口令,猛一下刺过去。 这是一场十分残酷的“游戏”,“西山老大”一次次被刺倒,又一次次站起来。那天,“西山老大”活活被红*卫兵刺死在木枪下。

[ 本帖最后由 高频激光 于 2008-9-25 22:12 编辑 ]
2008-9-25 17:27: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老红*卫兵们的疯狂到了10月份就有些不行了。关键是他们的爹妈地位开始动摇,毛泽东把文革的重点放在了整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身上。许多老红卫 兵的父母一夜之间也成了“黑帮”,他们立刻就成了“狗崽仔”。这些“血统论”的鼓吹者们马上就得到了“血统论”的报应,过去受他们欺压的平民子弟打起他们 这些新“狗崽仔”来也一点不手软。

北京中 学的老红*卫兵们成立了“联合行动委员会”,进行了“反抗”,而且冲击了公安部,甚至喊出了“拥护刘少奇!”的口号,但基本无济于事,他们的人缘太差,得不 到社会大多数人的同情。最后许多老红*卫兵被抓进了监狱,“联动”也被取缔。这时,老红*卫兵组织出现了分化,一些父母仍在台上的人重新组织起自己的红*卫兵组 织,他们基本属于军队干部子弟,而且大都是一些初中生,他们完全没有了第一批老红*卫兵的那种“使命感”,尽管仍以“血统论”划线,但更象游手好闲的中学生 形成的团伙,以滋事打群架为主要目的了。  

大约从1967年下半年开始,这些仍然以“老兵”自称的干部子弟开始了和北京流氓之间的大规模冲突,不过已经不是为了“革命”,而是为了争“地盘”,“拍婆子”(强行和女孩子交朋友),在社会上“拔份”。那时候的北京城内,三天两头发生打群架事件,用的凶器也从开始的木枪和“打狗棒”发展到匕首、三棱刮刀和切菜刀。到了1968年夏季,双方都有了自己的领军人物。“老兵”方面最出名的是王小点。北京流氓公认的一号人物是“小混蛋”。  

“小混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至今无人说得清楚,但那时关于他的传言不少。有人说他是练摔跤的出身,有两下子。还有人说他是“佛爷”(小偷),有钱,是“拍婆子”的高手,而且专门找革干、革军出身的女孩子下手。“小混蛋”还经常神出鬼没地出手,用“刮刀”扎“老兵”。总之,“小混蛋”成为了“老兵”的眼中钉。“老兵”们成群结伙,每天在北京城里游荡,寻找“小混蛋”。
2008-9-25 17:27: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角落里的历史:王小点和“小混蛋”

那时候,“老兵”和北京流氓有两个“兵家必争之地”。一是北海公园;二是北京展览馆所在地。北海公园就在中南海的对面,与中国的“权力中心”近在咫尺。谁“占领”了北海公园,当然就意味着谁是北京的“老大”。“老兵”们经常呼啸着出入北海公园,在公园里面放“二踢脚”,或者把抓来的“小流氓”带入公园“审判”,实际上就是暴打。当然,北京的流氓们不可能这样招摇,他们三三两两地散落在北海公园的各个角落,专挑落了单的“老兵”下手。据说,有一对谈“恋爱”的“老兵”被北京流氓“围攻”,男的被扎了三刀,扔进了湖里,女的被扒光了衣服,捆起来放在了北海假山的山洞里。“老兵”和北京流氓“争夺”北京展览馆所在地,更多地是为了“拔份”,因为那里有北京著名的“莫斯科餐厅”。那时,能够在“莫斯科餐厅”吃上一顿西餐,无疑属于“高消费”,平民百姓只能望而兴叹。“老兵”们经常在那里聚餐,以显示自己的“富有高贵”。北京流氓当然不可能象“老兵”一样经常出入“莫斯科餐厅”,但“小混蛋”是个例外,他经常出没在北京展览馆附近。据说他曾经带着两个“婆子”到“莫斯科餐厅”吃饭,碰见了一帮“老兵”,花的钱把“老兵”镇住了。那次由于“老兵”人少,没有敢动手。  

以王小点为首的“老兵”们掌握到了“小混蛋”的踪迹,开始在北京展览馆附近布下“口袋”,让两个漂亮的女孩子连续几天在北京展览馆附近转悠,最终“钓”来了“小混蛋”。1968年夏季某天,“小混蛋”跟踪两个女孩子进了北京展览馆电影厅,“老兵”们蜂拥而至,堵住了电影厅的进出口。“小混蛋”也算有本事,居然混出了电影厅,但还是被“老兵”们发现了。“小混蛋”向西直门火车站方向猛跑,二三十个“老兵”紧追不舍,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地方抓住了“小混蛋”。以下的情景是极为恐怖的,“老兵”们轮流上前,一人一“刮刀”将“小混蛋”刺死,最终“小混蛋”身上有了二三十个窟窿。这件事情立刻轰动了北京,而人们最初的反应不是为如此残忍的做法感到愤怒,反而是对王小点的“军事天份”赞不绝口。也许那时的人们看到过太多的暴力,已经麻木了,人反而在兽性的驱使下,对杀人的手段倍感兴趣。王小点甚至成了成长在北京大院里的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2008-9-25 17:28: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角落里的历史:王小点和“小混蛋”

以后,“小混蛋”被草草火化了。据说,一些北京的大小流氓头目为“小混蛋”搞了一个送别仪式,给“小混蛋”穿上了一身“学生蓝”和一双“懒汉鞋”。以后这样的装束在北京的流氓中流行开来,以区别一身“国防绿”和一双“军球鞋”的红*卫兵们。  

王小点一开始没有受到任何处理。然而,有谁知道“九•一三事件”以后,他的父亲王秉章被认定是林彪“死党”,王小点立刻就成了“狗崽子”,他指挥追杀“小混蛋”的事情被翻了出来,王小点被判了七年徒刑。真是三十年河西,四十年河东。文化大革命的狂潮中,又有谁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把这段早已封尘在角落里的历史拿出来说一说,留下的也只是一声叹息。

[ 本帖最后由 高频激光 于 2008-9-25 18:44 编辑 ]
2008-9-25 17:28: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继续,

分析的很不错。

我也很喜欢这部小说。
2008-9-26 12:48: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小说,电视剧都看过,触动很大。
那一代人生活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悲壮而又轰轰烈烈!用自己黛绿的年华祭了“神坛”。
2008-9-26 23:22: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觉得

这也许也是作者写作的本意之一。

宿命论。

龙生龙,凤生凤。。

国家主席的儿子从小到大看了听了20年的怎么治国安邦。。。边远地区农民的儿子听了20年的农作物种植,捉襟见肘怎么生活。。。。

这种潜在的教育的影响,比上学可能更影响人的一生
2008-9-26 23:54: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都说漂流的人生不会长久,总会有一天会想着安定,找一个浮标,把自己与他绑定,无所谓享受不享受的活着。不知道 钟跃民 会不会也步入随波逐流的后尘呢??

纵观钟跃民的感情经历,他到底是不是一个正常人?是另类??有时很难理解,那个年代到底是什么力量造就了他这样的精神思想?

再看奎勇,背负着生活的重担,直接面对着生活的种种压力与残酷,他坦然面对,他的情感和他的思想都是一个正常人的表现,再和钟对比,是不是说,普遍来讲,没有背负生活的压力的人,思想是不正常的,他们看不到太多太多的东西,他们可以反抗任何他们接受不了的东西,有权利选择做一个另类呢???

[ 本帖最后由 羽翔海 于 2008-9-27 02:27 编辑 ]
2008-9-27 01:26: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跳着看了点,喜欢周晓白的简单,单纯,当钟跃民对执着的晓白说:你这是北京人说的“轴”!我也被触动,记住了“轴”这个字。
2008-9-27 07:36:0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