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红色间谍” 佐尔格

12
回复
1401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8-8-28 16:23:24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与中国革命关系

左尔格还与中国革命有密切关系。在赴东京工作之前,他于1930年初受命到上海工作,并在这里结识了当时正在中国的美国进步记者、作家史沫特莱。史沫特莱交友很广,是鲁迅和宋庆龄的朋友。她把左尔格带进了自己的圈子,为其组建情报网贡献良多。

正是通过史沫特莱,左尔格认识了早他两年来上海的日本记者尾崎秀实。也由史沫特莱穿针引线,他与中共中央文委书记王学文以及从事中共秘密工作的陈翰笙共事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左尔格对远东问题的深刻理解以及在中国卓有成效的谍报工作,同中国同志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这一层关系也为左尔格日后在东京开展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在左尔格小组里有个德国年轻女子,叫鲁特·维尔纳。她就是鲁迅先生在日记中多次提到的“汉堡嘉夫人”。二战结束后,维尔纳返回德国,成了著名的多产女作家。晚年她推出《索尼亚的报告》 (索尼亚是左尔格为她起的化名)一书,首次披露了左尔格在上海和中国同志从事谍报工作的事迹,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1932年夏,左尔格从南京德国军事顾问团处获悉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计划,其进攻方向、兵力、部队集结的日期和地点以及妄图用来消灭工农红军的所谓“掩体战略”等。他即刻把这一情报交给了陈翰笙。后者则通过宋庆龄及时地把它送到了苏区。鄂豫皖苏区的工农红军以徐向前任总指挥的红四方面军为主力。他们得到上述情报后,立即进行有序地转移,使国民党军扑了个空。红军在与国民党周旋两个多月并取得重大胜利后,进入川北开辟了川陕边区革命根据地。据业已解密的材料,左尔格在上海近三年期间,共发回莫斯科597份急电,其中有335份直接通报给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华苏维埃政府。


--------------------


1936年底1937年初佐尔格在中国期间的谍报活动,迄今却鲜为人知。近期,部分抗战时期中统、军统文档解密,帮助我们还原这一时期他在中国的活动。

1.一桩令戴笠伤脑筋的悬案

1937年1月初,寒流侵袭下的大上海百业萧条,市面冷清。一天下午,国民党军统上海站特别行动小组的人员赶到法租界的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突击搜查了一座洋楼。

在3楼一个华丽的房间里,一名白俄房客正在拍发电报。听见敲门声和杂乱的脚步声,他情知有异,砸坏发报机,又点火烧密码本。未等密码本和工作笔记被焚毁,门已被撞开,5名特工凶猛地扑上来,白俄房客当即开枪拒捕,短促的对射中,他打死打伤军统特工各一人。他自己多处中弹,负了重伤被抓住,秘密电台也被缴获。

在送往医院途中,这人因失血过多而死。他使用的密电码被军统电讯处长魏大铭和余乐醒等人破译。该密电码的规制完全不同于中共地下电台用的密电码,内容是1936年底西安事变后,南京国民党上层的动态,对日主战派与妥协派的斗争,国共两党秘密接触的情况……
军统的情报专家据此分析:这电报与延安的中共方面没关系,可能是要发给苏联远东的情报机关或某个职业国际间谍的,该间谍很可能有国际背景,但无法判断这人潜藏在何处。军统头子戴笠为此大伤脑筋,他及时向蒋介石作了汇报,蒋介石指示他与中统人员合作,尽快破案。不过,戴笠一向与中统特务头子徐恩曾等人有矛盾,不愿这么做,于是,案子未有进展。

2.中统特务头子也想插手

两个多月后的一个夜晚,一辆黑色汽车在摩天洋楼间拐来弯去,驶到静安寺路南端一小巷口停下。车上下来三个穿黑呢子大衣的男子,其中之一便是中统特务头子徐恩曾,另外两个是他的助手兼保镖。前面说的戴笠手下的行动,事先严加保密。但徐恩曾还是很快就得知了。
军统和中统都是蒋介石的忠实帮凶,但他们之间又有矛盾,常勾心斗角,有时甚至闹得不可开交。徐恩曾一心想在此案插上一手,显示能力。

经过分析,他认为此案极可能与他们中统此前接手的牛兰案有关。

1931年6月15日,苏联间谍牛兰被捕,但他在受审时什么都不说,使徐恩曾束手无策。徐恩曾考虑到他是外国人,又不便用酷刑。徐从已掌握的情况判断,牛兰及其同伴都是为设在苏联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的第三国际情报站工作。

徐恩曾分析,肯定还有牛兰的重要同伙尚未被捕,而此人很可能潜藏于国民党上层军政机关内。

徐恩曾的猜测是对的,佐尔格就曾在1932年直接参与了营救牛兰的行动,牛兰最终被判无期徒刑。1937年8月27日,日本侵略军炮轰南京时,牛兰夫妇逃出监狱,最终辗转回到苏联。当然,这是后话了。

3.白俄分子提供线索

当时,牛兰案让徐恩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侦破,眼看着军统却赶到前面了。徐恩曾心中甚为焦虑。这天晚上,他想通过暗中为中统效力并领取津贴的白俄分子巴尔柯夫来了解情况。

在上海滩,巴尔柯夫小有名气。他本是沙俄贵族子弟,还读过彼得堡陆军学校。十月革命后,巴尔柯夫和父母、弟妹流亡上海。他在租界开了一家俄国风味酒馆,生意挺红火。在上海20年来,他与黑社会、警察局、租界工部局、捕房、教会……三教九流都有联系,手下亡命之徒有好几十人。他定期向中统提供情报,领取报酬。

巴尔柯夫在他住的俄式小洋楼里接待了徐恩曾及其助手。他告诉徐恩曾:那个白俄分子真名叫斯捷潘,化名别列也夫。别列也夫的职业是钢琴教师。他并非白俄,而是打入上海白俄流亡者中的苏联情报人员,隶属于远东情报站。

别列也夫定期上四川北路和南京路两家咖啡厅与一个日本人碰头,接受任务。巴尔柯夫已探听到那个日本人是东京一家印刷株式会社驻沪职员。他背后还有一个牵线的指挥人。那人是欧洲某国驻华领事馆一名官员,中等身材,壮实而精悍,能说英语、日语和德语。他在上海露面过几次,是为急事找那个日本人的。巴尔柯夫派人把他盯上了。那人十分警觉,他乘坐的是出租小汽车,而不是某国驻沪领事馆的车子,因而难以判定他是哪国的外交人员。幸好,跟踪者拍下了那人一张背影照片,在被那人甩掉后留了个证据。

徐恩曾要过照片,看了又看,无法认出此人。尽管如此,他还是感到大有收获。原来,在欧美国家驻华外交人员中居然还潜伏着高明的赤色特工人员。他给了巴尔柯夫一笔钱,作为犒劳,同时决定次日赶回南京,亲自向蒋介石汇报,以便尽快采取必要的措施查出西方国家外交人员中的“危险”分子,消除隐患。

徐恩曾回到南京还没来得及去晋见蒋介石,就接到部下的急电,说巴尔柯夫死于非命。巴尔柯夫及其老婆是死于一次突发的车祸,肇事车子趁夜深溜之大吉,警察局正设法追查凶手。租界当局因肇事地点紧靠租界,也派出警探协同追查,不过全无进展。

徐恩曾后悔自己没及时把巴尔柯夫保护起来,他知道,准是那个外国间谍探知风声,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他感到对手是高人,很难对付。此人究竟是谁呢?

4.果断派手下杀人灭口

1936年底,公开身份为德国驻日大使馆资料分析员的佐尔格,被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从日本临时借调来中国搞情报资料分析,编制仍留在东京的德国大使馆。他处处小心谨慎,暗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与以法肯豪森上将为首的德国驻南京军事顾问团混得很熟。
没错,正是佐尔格将收集到的不少重要情报,通过上海那个伪装成白俄分子的情报小组成员别列也夫,拍发密电给苏联。巴尔柯夫积极地为中统出力,已给他带来了威胁。接到自己在上海的战友的密报后,佐尔格立即行动起来,部署手下人员开车撞死了巴尔柯夫夫妇,以确保安全……

佐尔格十分谨慎。他从不与苏联驻南京大使馆外交人员接触。

正因如此,南京的军统、中统特工甚至日本外交官员,从没对这个来自“友好盟邻”的外交官员产生过怀疑。

在南京工作期间,佐尔格只与一位有几年关系的南京国民党高级将领保持极为秘密的联系(这人是谁,他至死都保密),他还有目的地与日本等国驻华外交官应酬、周旋。日本总领事崛公一、武官助理小岛中佐、海军武官佐佐木秀雄大佐等人都是他在东京时的老朋友,他常与他们一起驾车外出,去狩猎、钓鱼、喝酒、打牌,趁机猎取对苏联有用的情报……

5.促成保存南京大屠杀证据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华,半个中国燃起熊熊战火。当年年底,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30余万军民惨遭日军杀害。12月29日,已回到日本的佐尔格再次从东京出差上海,他获准搭乘日本大本营陆军情报局岛赖大佐的专机飞往南京,去德国大使馆办理公务。在飞机上,佐尔格看见浩劫后的南京几成地狱,长江上漂浮着成千上万具被害者的尸体,汹涌江水为之染赤。

出于义愤,佐尔格多次上街制止日军的暴行。在南京,佐尔格住在德国大使馆内,正是在他的鼓动和引导下,三秘克劳森、签证科长汉斯等具有人道情怀的德国外交官将日军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活埋中国市民、军人的资料放进外交邮袋,设法送回德国外交部。希特勒下令将资料严格保密,并指示外长里宾特洛甫照会日本政府,必须注意日军在南京无休止的暴行可能在国际上产生的负面影响。

对于佐尔格的这个贡献,中国人民也应该铭记。

[ 本帖最后由 wj87 于 2008-8-28 17:29 编辑 ]
2008-8-28 16:25: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相关书籍

《理查德·左尔格》
该书介绍了二战时期前苏联著名谍报人员里查德·左尔格,利用其德国记者的公开身份,以及与德国驻日大使奥特的关系,在日本东京活动,为前苏联搜集大量具有重大价值的情报,从而拯救了莫斯科,拯救了前苏联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一部关于二战谍海奇人的长篇纪实作品《理查德·左尔格———一个秘密谍报员的功勋与悲剧》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二战时期苏联著名谍报人员左尔格,博学多才,精通德、英、法、俄四国语言,1933年至1941年,他受苏联总参四部派遣,以德国记者的公开身份在东京活动,他率领着一支代号“拉姆扎”的行动小组活动,向莫斯科发回了不少具有重大价值的情报。作者杨国光,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曾任中国新闻社驻东京记者。作者以其精通日、俄两国语言和长期从事历史研究的功力,在查阅了大量史料及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后代访问的基础上写成此书,是目前国内对左尔格及其活动研究权威性的成果。

《一个秘密谍报员的功勋和悲剧》
左尔格,二战时期前苏联著名谍报人员,率一支代号“拉姆扎”的行动小组,在日本东京活动。他利用其德国记者的公开身份以及与德国驻日大使奥特的关系,搜集了不少具有重大价值的情报。  1940年11年18日,他从东京向莫斯科首次发出警报:“德国已开始准备对苏作战。”当时离开战还有整整七个月。苏德战争的爆发和进程充分证实了左尔格的正确。左尔格于1941年10月4日发回的战略情报,则在世界谍报史上被看作是最具典范意义的:“1941年9月15日以后,苏联的远东地区可以认为是安全的,来自日本方面的威胁已经排除。日本不可能发动对苏战争,相反,它将向美国开战。”这使得斯大林下定决心从东线抽调精锐兵力增援莫斯科战役,从而拯救了莫斯科,拯救了前苏联。  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左尔格扭转了整个战局,改变了二战进程。本书将据最新解密的资料,重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关影片


由日本和德联合摄制的巨片《间谍左尔格——正义把此人变成怪物》已于2003年6月首先在日本的东宝系统影院如期公演。这是年逾古稀的日本资深导演筱田正浩经过十年的酝酿、构思后推出的封镜之作。影片长达三个小时,通过两位记者——左尔格和尾崎的眼睛真实地再现了从九一八事变到八一五日本投降的整个历史画面,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影片中,英国戏剧演员伊恩·伦扮演左尔格,日本演技派演员本木雅弘出演尾崎秀实,年轻演员叶月里绪菜饰演石井花子,小雪饰山崎淑子,岩下志麻饰近卫首相夫人等。该片在日本国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之一。

间谍左尔格外文名: Spy Sorge

                         
《间谍佐尔格》这部影片是以即将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为主要舞台。该片通过对向苏联秘密提供日本军部和德国军事动向的间谍—理查德·佐尔格和向他提供情报的日本新闻记者—尾崎秀实的刻画,反映了“昭和"时代的情形。
14岁时经历过日本战败的筱田导演说:“自己也曾经是想为天皇献身的皇国少年。但读了佐尔格事件的资料后,对他们能够冷静分析当时情况深感吃惊。这两人对当时的日本看得很通透。"

      

2008-8-28 16:27: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近期,有俄罗斯解密档案披露:佐尔格(当年身份为德国驻日大使馆资料分析员)被捕时,其间谍身份已暴露。日本欲将他作为政治筹码,与苏联交换几个日本间谍。但斯大林出于种种考虑,公开否认佐尔格的间谍身份,于是失望的日方将佐尔格杀害。
2008-8-28 16:30: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刚才看篇文章,当初把佐尔格介绍到日本的竟然是著名大师陈翰笙,他当时是中共地下党,后来学生许多事情他都没有回答只是说很多事情是要带进坟墓的。。。。
那篇学生对他的回忆录写的不错,陈的教学方法很有一套。

贴点陈翰笙小资料,那时的人真牛。
                                                              
陈翰笙(1897-     )  陈翰笙 (Chen Hansheng, 1897.2—)  中科院院士,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国际问题专家。
  江苏无锡人。早年留学美国、德国,1921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任教期间,经李大钊介绍参加革命。1925年已是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李大钊被捕后被迫出走苏联。1928年回国后,曾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担任领导工作。1933年发起成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次年该会成立后任理事长。1934年后,先后在日本、苏联、美国从事研究和著书工作,并在纽约任《太平洋季刊》副主编。1939年回到香港,主编《远东通讯》,并帮助宋庆龄等创办工业合作国际委员会,任执行秘书。1942年后,曾在印度作研究工作,在美国任大学教授和霍普斯金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后历任外交部顾问,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印友好协会副会长,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名誉顾问,大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编,北京大学兼职教                授,《中国建设》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亚洲团结委员会副秘书长,中亚文化协会理事长,中国国际文化书院院长。是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专长于世界经济史和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主要著作有《美国垄断资本》、《印度莫卧尔王朝》、《解放前西双版纳土地制度》、《中国农民》、《四个时代的我》

陈先生的文集:



     本文集內容涉及經濟學和歷史學兩方面的內容,收有︰“中國農村經濟研究之發軔”、“中國的農村研究”、“中國的土地改革”、“好心的對外政策”、“古國的新生”等21篇文章。

陳翰笙先生是一位從事學術研究近80年的學者。文集選取了他各階段有代表性的文章21篇。早期的學士與碩士畢業論文。關于中國社會性質的討論,獨立後印度土地問題的討論,抗日戰爭時期敵我力量分析的論述,關于中國工業化問題的論述,關于海外華工的形成發展歷史。許多文章是較為罕見不易找到的,編選文集時特意收入,以使讀者對先生能有更全面的了解。文集後附作者年表與著作目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文選。

[ 本帖最后由 wj87 于 2008-9-1 22:18 编辑 ]
2008-8-28 17:33: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呵呵,明显那个美女间谍贴比帅哥间谍贴要受欢迎啊(rf22rf)

放点电影《间谍左尔格》片段,据说很好看




[ 本帖最后由 wj87 于 2008-9-1 22:20 编辑 ]
2008-9-1 20:36: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LZ最近看间谍很上瘾的哈
2008-9-1 21:36: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7F 的帖子

呵呵,其实我是先看到那篇陈大师的回忆录,里面提到这个间谍就随手查了一下发现很有名啊,再后来这边同时又出了美女间谍贴就干脆一起学习了(rf17rf)
2008-9-1 21:59: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 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 本帖最后由 Gebirgsjäger 于 2008-9-2 10:10 编辑 ]
2008-9-2 09:07: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Gebirgsjäger 于 2008-9-2 10:07 发表
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 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说的对啊!要不咋叫“间谍”呢
2008-9-2 09:30: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看不见的战线斗争更加惨烈
2008-9-2 10:04: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lz的资料不错 学习中。。加分鼓励
2008-9-2 12:56: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Bluez 于 2008-9-2 13:56 发表
lz的资料不错 学习中。。加分鼓励


老B,你加分鼓励,加的分在哪儿呢?
2008-9-2 15:23:15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