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到《醒世姻缘传》,倒提醒了我。金瓶梅的续书,大多也是在因果报应和转世上面做文章。如果转世了却没有任何的报应故事可说,那么转世似乎就失去了意义。
我前面贴的两幅画,也和这个有关,却是印度人对转世轮回的另一种解释。这种解释认为,转世轮回是一种无穷的循环和痛苦,于是立志要跳出这个魔圈。
如何跳出这个魔圈呢?就是要皈依于神。这里所说的神,和人的心灵/灵魂不是对立的,而是本来就融合在一起的。如果神要人去杀戮,那么人执行了,不但不是罪孽,反而是利人利己的好事。在修行的过程中,以瑜伽(分好几种)收摄身体与灵魂。
这是《博伽梵歌》里面传达的思想。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里面的一个插话。原委是阿尔诸那在战场上,敌对方是自己的亲人,他不忍下手。于是他身边的伙伴,克里湿纳与他对话,说了很多道理,让他不要被人的身体等表象所迷惑。因为人都陷入轮回之中,灵魂却是永恒的。
如下:
看到阿尔诸那满怀悲恻,哀伤不已,两眼充盈泪水......至尊人格神说:你们说话流露了学识,可是,你竞为不值得哀伤的事情悲苦。有智慧的人不为死悲、不为生苦。 12.过去,从没有一个时候,我、你、所有这些国王,不存在;未来,也如是。 13.体困的灵魂,在躯体中,经历童年,终至老年,死后离开这个躯体,到另一躯体去。自觉的灵魂不会为此变化所眩......自我不会杀伐,也不会被杀。认为生物是杀手,或者生物能被杀的人,都处于无知之中。 20.灵魂永无生死,一旦存在,即无毁灭。灵魂无生无死,永存永在。源于太初。躯体可杀,灵魂不可杀。(我手头上没有书,这是引用网上)
中国的思想则与之稍有不同,在很多小说里,前世是一个“元叙事”,等于一个楔子,后面的故事都是在这个前提下展开。主要的部分说的是今生,可是前生的存在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补充今生“为何如此”。
我想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都在寻找对今生的解释。纳博科夫说,今生是一段光明,两头都是黑暗(大意,在他的回忆录里面说的。手头上没有书)。那么对热衷解释今生意义的人来说,探索两头的黑暗,是不是就是试图建立起超过今生体验的一种生命之间的联系。
[ 本帖最后由 斐多 于 2008-8-30 13:1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