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股票影响最大的还是企业的内在价值"这句话对于一个成熟的股市乃至社会体制来说是成立的,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在转型期的国家来说则不完全成立。
首先宏观经济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只不过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对不同的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已。象茅台这种高端消费的垄断型企业,在温和通胀期会因其较强的定价能力而具有抗通胀能力,但如果发生恶性通胀,则会因为生活必需品短缺而造成高端消费急剧减少。甚至更极端一些,如果中国发生了政治制度转型,那类似茅台之类的企业将会面临一个长期(5--10年)的低迷期。当然,就目前来看发生后面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至少是存在这种可能的。
如果说上面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行业组合来尽可能消除的话,那么中国的体制风险目前来看是很难消除的。
在另一个帖子大家谈到了监管问题,“是不是因为监管好的话就能赚钱呢”。
我个人认为,一个成熟的股市必然需要有一个好的监管体系,虽然好的监管体系并不必然保证投资者赚钱,但好的监管体系能够保证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特别是当企业经营良好时,投资者的利益不会受到侵犯。远到银广夏,近到德隆,大股东或者经营者通过造假,利益输送来盘剥中小股东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的再好,股民一样分不到利润。而这种做了假的报表,研究一百遍,一千遍,只要你不是身处利益集团之中,依然无法洞悉其中的奥秘。而目前中国股市的监管缺失是导致这种情况一再发生的根本原因(当然,其背后还有更为根本的原因)。另外像操纵股价,老鼠仓这种问题就更不用说了。
另外你谈到QFII,QFII作为国外机构投资者,无论其能够动用的资金和对市场的操纵能力都是我们这些中小投资者甚至国内的机构无法比拟的。而在中国这种缺乏监管环境下,他们能够赚钱更是很自然的事情,QFII能赚钱不能说明中小投资者也能赚钱,更不能说明中国股市和欧美股市本质上的相同。
股市作为一种融资途径,其功能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和财富的再分配。但在中国,股市的设立无论是初衷还是目前的实际效果都被异化了。从最初的为国有企业解困,到现在中国股市成了权贵资本寻租的手段。只要这种本质不改变,中国股市就没有投资的价值。
我对三年内的股指涨跌并不是很关心,因为单单股指无法说明什么问题。中国近30年的改革所积累下来的成本将来未来的10年内慢慢释放出来(现在已经在开始释放了),而这种释放所造成的结果才是我最关心的。或许股指的上升只能带来人民利益被加速盘剥而已。 |
2008-8-4 09:4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