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期答案揭晓
第一张 意大利贝莱塔M12S冲锋枪(9x19mm para),意大利贝莱塔公司(BERETTA)研制
1978年改进自贝莱塔早期的M12型冲锋枪,广泛被各国执法机构使用。
全枪长 枪托打开 645 mm
枪托折叠 416 mm
枪管长 200 mm
膛线 6条、右旋
缠距 250 mm
全枪高(不含弹匣) 180 mm
瞄准基线长 285 mm
枪口初速 430 m/s
空枪重(折叠式金属枪托,不含弹匣) 2.98 kg
理论射速 550 RPM
实际射速 全自动 120 RPM
半自动 40 RPM
有效射程 200 m
这款冲锋枪也装备法国国家警察/宪兵部队,在12月16日上午巴黎春天百货发现5枚未爆炸弹的突发事件中,就有它的身影。
第二张 德国弗兰兹·冯·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 Admiral Franz von Hipper)第三艘“欧根亲王”号(Prinz Eugen),德国荷瓦兹·德意志造船公司( H.D.W.)研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基尔德意志造船厂建造。
第三张 日本鬼子“四式”中型坦克(研制代号为“奇托”假名:チト),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研制
研制工作于1942年9月开始,1945年初定型。采用的新研制的火炮为四式75毫米高射炮(“新四高”)。这种火炮是在瑞典博福斯公司的75毫米高射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穿甲威力较之前的日本坦克大大提高。
四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8吨,和以前日本的只有10多吨的所谓“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四式坦克车全长6.343米,车全宽2.865米,车全高2.772米。乘员为5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副驾驶员。车体前部为驾驶室和传动装置,中部为战斗室,后部为动力舱。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这种总体布置方式,在二战中的坦克上相当普遍。其主要优点是坦克的纵向布置较合理,纵向重心容易平衡,但最大的缺点是使整车的高度增加。
采用的弹种有:一式穿甲弹和试制四式榴弹。发射一式穿甲弹时,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75毫米厚的钢装甲。为提高穿甲威力,在强化弹体材料的同时,还在弹头内加装65克高猛炸药。弹药基数为77发。
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前机枪,弹药基数5 400发。
第四张 美国F/A-18“大黄蜂”战斗机,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今波音公司麦道军品分部)联合研制
第五张 中国052B级导弹驱逐舰168舰“广州”号 ,中船重工集团研制,中船重工集团上海江南造船厂承担建造任务。
图片为“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停靠俄罗斯联邦列宁格勒州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港口码头
恭喜
ty414 全部答对
谢谢参与
[ 本帖最后由 tianyufr 于 2008-12-18 19:2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