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
竹林七子初识与解散
嵇康好竹,于居所植竹林数亩,林中结竹舍,以至一切物事皆为竹所成。某日,阮籍来访,康不欲见,乃于桌上书拒客诗一句,纳身于内,诗曰:竹林深处有篱笆。阮籍见无人出招,以为康未归,正道扫兴,偶睹桌上诗句,墨迹犹新,乃提笔续为:篱笆难挡笛声转。乃操桌上竹笛遣兴,须臾,林外有人大笑,原是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五人相偕来访,见桌上诗句,尽皆感兴,乃为联句,得七句诗云:
竹林深处有篱笆,篱笆难挡笛声转。笛声换来知音笑,笑语畅怀凝笔端。笔笔述志走诗笺,笔笔录下珠玑言。箴语共话咏篁句。
嵇康于内室见众人无去之意,只得出来相见,见联句之中,句首皆关竹字,知俱为爱竹之人,乃为其完曰:篁篁有节聚七贤。
这七人中,嵇康志远而疏,不事权贵,洁身自好,铁骨铮铮;阮籍志气弘放,任性不羁,爱憎分明,因为内心的矛盾,导致他言语癫狂,行止放浪;山涛知人善任,廉洁清正;王戎不拘礼教,善于识人,字字珠玑;阮咸狂荡放诞,蔑视名教,常有惊人之举,而其对音律琴艺造诣之高深,令人不能望其项背;刘伶玩世不恭嗜酒如命,是位名副其实的酒徒狂士;向秀达观超脱,淡泊宁静,深得老庄玄学真谛。
七个人的志趣相似,因此常聚于山阳县的竹林之下,肆意酣畅。只是在那个动乱的时代,文人墨客都是统治者的棋子,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七个人的名声又是如此之大,自是不能从宦海之中挣扎而出的。
确实,很快的,竹林七贤就因为政局波澜而各散东西,嵇康遇害,向秀、阮咸、阮籍被迫入仕,山涛,王戎投靠朝廷……
昔日的山阳旧侣,终是敌不过几度人生秋凉,那山里的竹叶,最终还是一片片的凋零,随风远逝,只留那依稀带着酒香的竹风,记载着他们的悲欢往事……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这里所提及袁孝尼,字准,嵇康之甥。曾于嵇康弹琴时偷听,学得了三十三拍,便被嵇康发现。原本广陵散有四十一拍,袁孝尼领会其意,遂自行续了八拍。但却与嵇康之曲意境不再相同。
[ 本帖最后由 断肠琵琶 于 2008-7-11 06:3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