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补充一点张爱玲生平~~~
张爱玲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
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
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
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读张爱玲的文章是快乐的。
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
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
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伦乃满清大官李鸿章之女婿。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
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而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
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
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
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
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
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
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
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
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
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
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
就是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
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爱玲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
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
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
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
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
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
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话。
此后张爱玲在美国又有过一次婚姻,她与第二任丈夫赖雅相识于1956年,对方是个左派作家,两个人同年结婚。直到1967年赖雅逝世。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经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卒于洛杉矶一公寓内,享年七十五岁。
著作——
《怨女》 《金锁记》 《更衣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倾城之恋》 《色,戒》 《第一炉香》 《茉莉香片》《半生缘》
|
2008-7-5 14:2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