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新欧洲留学

你眼中的二战重型坦克单挑王(多图)

80
回复
7394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8-6-20 14:28:44

新浪微博达人勋

德国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最早开始于1937年,由德国的武器军备发展局提出,并将新型重型坦克的具体性能要求下发给德国的四家公司,他们是:戴姆勒-奔驰公司、亨舍尔公司、MAN公司、波尔舍(保时捷)公司。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新式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正式起步。在此次会议上,希特勒提出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要求:具有强大的击穿敌人坦克的火力,敌人坦克无法击穿的厚实的防护装甲,最大速度不低于40公里/小时。这次会议的决定发展了德国二战期间两种重型坦克,它们分别是虎1和虎王(虎2)。由于虎1在战场上的成功,导致了虎王的发展进度放慢,直到1943年1月,一种新的替代虎1 的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才真正开始。

尽管人们认为虎王(虎2)是虎1的继承和替代,但是实际上虎王和虎1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重型坦克。虎王的设计初衷是考虑装上大威力、可靠性高的坦克炮,在虎1的88毫米L56倍口径坦克炮的基础上,德国人发展出了更大威力的88毫米L71倍口径的坦克炮。虎王坦克的设计最终由德国的两家公司:位于德国卡塞尔(德国东部城市)的亨舍尔公司和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德国西南部城市,巴登-符腾堡州首府)的波尔舍(保时捷)公司来竞争。2家公司都各自拿出了两种设计方案。

波尔舍和亨舍尔公司被责成着手研制新的重型坦克。波尔舍公司提供了两个基于以前的VK 4501(P)样车的方案,并定名为VK4502(P)。第一种方案是将炮塔安装在车体中央;另一种方案则是炮塔置后,发动机置中(就和现在的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差不多)。两个方案使用相同的底盘和车体以及其他部件,发动机都采用VK4501(P)样车的汽油发动机(电传动)。两种方案极度相似,除了炮塔的位置以及一些机械部件的区别。不过由于最终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设计方案,波尔舍这两种设计都只制造了木制模型。 亨舍尔公司有两种方案:VK4502(H)和VK4503(H),其中VK4502(H)方案是以“虎”I式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成的,算得上是“继承性强,改进处少”。德国陆军兵器局第6科负责审查这些方案,VK4502(H)方案首先遭淘汰。不过亨舍尔公司的设计方案进展极快,最终其VK4503(H)方案被选中进入生产。这个方案采用了大量和“黑豹”、“黑豹”II坦克相同的部件以标准化坦克生产,根据1943年2月德国陆军兵器局的命令,亨舍尔的VK4503(H)设计和“虎”I式坦克完全不同,其更象“黑豹”坦克的扩大版。1943年10月20日,一辆木制的亨舍尔设计的“虎”II重型坦克模型在东普鲁士阿亚茨给希特勒做审查。德国准备从1943年12月起在位于卡塞尔的亨舍尔工厂制造三种样车型号的“虎”II重型坦克。从1944年1月到1945年3月,一共制造了489辆“虎”II重型坦克(三种样车-V1、V2、V3),其中1943年12月制造了12辆,1944年1月到12月制造了377辆,1945年1月到3月制造了100辆,生产了四个序列(420500、420530、420590、420680,底盘编号为280001-280489),比原定的1500辆的生产计划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因为盟军轰炸了亨舍尔在卡塞尔地区的工厂以及“虎”II重型坦克生产一辆所耗费的原材料和工时相当多。

首批的50辆“虎”II重型坦克(包括样车在内)装备了波尔舍公司设计的炮塔(魏格曼公司制造)。晚期的则安装了亨舍尔公司设计的炮塔(克虏伯公司制造)。两种炮塔都安装在车体中央。波尔舍炮塔是从最初的VK4502(P)原型坦克(基于VK4501(P)样车的设计)上发展来的。尽管这个设计本身没有被接受,不过炮塔的设计却被接受了并安装在亨舍尔设计的“虎王”重型坦克上。波尔舍型炮塔装备一门单节88mm火炮,而亨舍尔的炮塔上装备的是双节式88mm火炮(从1944年5月开始)。波尔舍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携弹80 发,亨舍尔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则为86发。75%的弹药存储在车体内侧面,另外的25%弹药则存储在炮塔后部。此外,用于本车防御和对空射击的3挺MG34/MG42型7.92mm机枪则配弹5850发。虎王的致命獠牙--88毫米火炮
克虏伯公司也设计一种炮塔来装在亨舍尔公司和波尔舍(保时捷)公司的两种不同的坦克底盘上,克虏伯公司的这种炮塔设计编号为:P-2 Turm。P-2 Turm炮塔的前装甲为 100毫米厚,具有60度的倾斜角度,顶装甲为40毫米,炮塔内有宽敞的空间,能携带16发炮弹。一种新的设计为混合型的设计,混合性设计的虎王乃是一种过度的型号。克虏伯公司大约生产了50个这样的炮塔。 50个P-2 Turm型炮塔安装在波尔舍(保时捷)公司生产的底盘上。这种新的炮塔被命名为:Serien Turm 。亨舍尔公司设计的炮塔前装甲厚度为180毫米,81度倾斜角,侧面装甲的倾斜角度被修改为69度,修改倾斜角度后的炮塔能够多携带22发炮弹。

波尔舍型炮塔的防盾呈弯曲状,车长指挥塔位于炮塔左侧。由于火炮防盾弯曲形状会导致一些机械问题,1943年12月,亨舍尔公司受命设计一个新炮塔作为以后的标准炮塔。亨舍尔型炮塔的车长指挥塔比较平,不象波尔舍的呈突出状,火炮防盾为“猪头式”。亨舍尔炮塔也被称为克虏伯型炮塔。最后,虎王的生产型,波尔舍(保时捷)公司的生产型号为战斗全重为68.5吨,亨舍尔公司公司的生产型号为69.8吨。

“虎王”重型坦克发动机采用了马巴赫公司的HL 230 P30型V形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为700hp(“ 黑豹”坦克采用也是这个),其传动装置为马巴赫公司的“奥尔瓦”401216B型机械式变速箱,有8个前进档和4个倒档,此外,还安装了亨舍尔公司的L 801型机械操纵系统。行动装置包括双扭杆独立式弹簧悬挂装置,和液力减振器,车体每侧有9个直径800mm的负重轮,负重轮分两排,交错排列。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每条履带有92块履带板组成。这一套装置使其能做原地旋转动作。“虎王”重型坦克装备两种履带,用于铁路运输的660mm窄履带以及更宽的800mm战斗履带,使用极为不便。“虎王”重型坦克由于全重以及耗油量太大,其机动性相当差。最大公路速度为35-38km/h,越野最大速度则更差只有17km/h。这些成为“虎王”重型坦克的重大弱点。一辆“虎王”重型坦克每行驶100km要消耗500公升油料,而它能携带的油料也不过是860公升,所以其最大公路行程只有110-120km,越野最大行程为80km。而且为了维持其战斗力需要不时进行修理。“虎王”重型坦克安装了一门精确的88mm KwK 43 L71型坦克炮,该88mm炮的71倍径身管长为6.3m,最大有效射程为10km,装有炮口制退器,其使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最初“虎王”重型坦克安装的是双目TZF 9b/1型观瞄镜,后来换装为单目TZF 9d型观瞄镜。火炮射界为+17度到-8度。炮弹重为 20kg,所以其射速较慢。这门88mm火炮能在3500m的距离上击毁“谢尔曼”、“克伦威尔”以及T-34/85坦克,这个射击距离远于苏军和盟军坦克的射程。其自身装甲厚实,即使在近距离,也只有很少的武器能真正摧毁它的正面装甲。至今没有任何记录或者照片能看到“虎王”重型坦克在战斗中被击穿正面装甲。它的侧面装甲相对盟军的坦克(T-34/85、JS-2和“荧火虫”)来说还是能摧毁的。

“虎王”重型坦克的变型车不是很多,主要有修理坦克、“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Grille 17/21/30/42自行火炮(样车)、280mm重型火炮运输车(样车)。1944年11月,魏格曼公司将20辆“虎王”重型坦克改装为指挥坦克,加装了无线电设备,其中使用了两种型号的无线电台:FuG8型和FuG7型。首辆指挥坦克在1945年2/3月开始服役。两种指挥坦克的携弹量都为63发(32发穿甲弹和31发高爆弹)。1944年后期,克虏伯公司建议为“虎王”重型坦克换装105mm KwK L/68型火炮,最终没有实现。1944年12月,亨舍尔提出一种33t重的轻型“虎”II式坦克设计。发动机依然采用“虎王”坦克的马巴赫HL 230 P30型发动机。其前部装甲采样倾斜式,厚度为80mm,侧面装甲则为新式的160mm的水平式装甲。安装一门克虏伯设计的100mm PWK型火炮,该火炮可以击穿200mm装甲。不过这种设想也仅仅停留在图纸阶段。同时,德国也对“虎王”重型坦克的炮塔和车体做过很多改进,比如在炮塔上安装测距仪,重新设计其后部底板等,不过这些都没有真正应用在“虎王”重型坦克上。“虎王”重型坦克被配属在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的重装甲营。大多数是配属给国防军部队,大约150辆配属于党卫军部队。1944年2月,国防军和党卫军部队重装甲营都接受到了“虎王”重型坦克。最早制造的5辆“虎王”重型坦克被隶属在德军“李尔”装甲师下(第316无线电技术装甲连),不过没有用于战斗。 “虎王”重型坦克首次参战是在1944年5月明斯克附近,接着装备“虎王”重型坦克第501重装甲营在1944 年7月波兰桑多米亚兹地区作战。第503重装甲营在诺曼底战役中只有两个连装备了“虎王”重型坦克(波尔舍型炮塔),严重的机械问题导致在1944年8月底,这些“虎王”重型坦克全部损失了。而1944年,第 506重装甲营的“虎王”重型坦克参加了在荷兰进行的阿纳姆战役(“市场.花园”行动)。据资料记载,有 150辆左右的“虎王”重型坦克参加了阿登战役,党卫军第501重装甲营(隶属于“佩普”战斗群)就有一些。东线,“虎王”重型坦克参与了1944/45年在匈牙利以及波兰中部的战斗。“虎王”重型坦克在两线都参与作战,在有经验的乘员操纵下,它是一件令敌人害怕的大威力武器。1945年4/5月,“虎王”重型坦克最后参加了柏林的防御作战。一辆隶属于第503重装甲营的“虎王”重型坦克在1945年5月10日被其乘员自毁,这也是德国在战争中最后一辆被摧毁的坦克(注:德国是在5/9日正式投降的)。

德国对比苏联的T-34/85以及JS-2坦克,最后在1944年3月23日得出结论:““虎王”重型坦克远优于 T-34-85及JS-122坦克。”总的来说,“虎王”重型坦克和“虎”式坦克、“象”式重坦克歼击歼击车一样,都拥有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防护,致命弱点都是机动性太差。而且“虎王”重型坦克生产的数量很少,其对整个战争的形势起不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更无法去挽救第三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就技术和战场表现来说,“虎王”坦克仍不失为一种令人生畏的坦克。

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B (Sdkfz 182)性能参数:

其他设计:King Tiger, Tiger II, Royal Tiger, Konigstiger
类型:重型坦克
制造商:亨舍尔公司、克虏伯公司
样车:VK4503 (H)
产量: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包括各种类型在内485辆
人员编制:5人
重量:68.5吨(波尔舍(保时捷)公司)
重量:69.8吨(亨舍尔公司公司)
车高:3.09米
车长:7.62米(不含炮管)
车长:10.28米(含炮管)

车宽:3.66米(不带裙板)
车宽:3.76米(带裙板)
发动机:V12 Maybach HL 230 P30 (700hp)
变速箱:Maybach OLVAR EG 40 12 16 B(8个前进档、4个倒档)
公路最大速度:35—38 公里/小时
越野最大速度:17公里/小时
公路最大行程:110公里
越野最大行程:80公里
无线电台:FuG 5型
坦克主炮:88毫米 KwK 43 L71倍口径坦克炮
辅助武器:3挺机枪,分别是1挺炮塔外部的 MG 7.92毫米机枪、1挺同轴MG 7.92毫米机枪、1挺指挥仓盖上的MG 7.92毫米机枪
弹药: 88毫米炮弹80发(波尔舍(保时捷)公司的炮塔)
弹药:88毫米炮弹86发(亨舍尔公司公司的炮塔)
弹药:7.92毫米机枪弹5850发
观瞄具:TZF 9b,后期型号为TZF 9d

虎王坦克的装甲列表:

装甲(毫米/倾斜角度)=前装甲=侧装甲=后装甲=顶装甲

波尔舍(保时捷)公司的炮塔=100毫米/曲面设计=80毫米/30度=80毫米/30度=40毫米/77度或40毫米/90度

亨舍尔公司公司的炮塔=180毫米/9度=80毫米/21度=80毫米/21度=40毫米/78度或40毫米/90度
混合型的炮塔=150毫米/50度=80毫米/25度=不详=40毫米/90度

Hull型炮塔=100毫米/50度=80毫米/0度=80毫米/0度=25—40毫米/90度














参与人数 1声望 +5 战斗币 +25 收起 理由
和谐 + 5 + 2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声望 +5 战斗币 +25

2008-6-20 14:32: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ИС系列重型坦克是以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约瑟夫 • 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ИС就是他的名字ИОСИФ • СТАЛИН的字头。

  1942年8月苏联获悉德国新型“虎”式坦克的研制消息后,在KB-85重型坦克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由车里雅宾斯克坦克城工厂设计处开发出一种拥有强大火力和厚重装甲的新式重型坦克,代号ИС,战争期间共发展了3个型号:ИС-1、ИС-2、ИС-3。1943年秋,第一批ИС-1重型坦克样车出厂。该车实际上是KB-85坦克的改进型,也安装一门85mm火炮,故也称为ИС-85坦克。该坦克发动机功率513马力,最大公路时速37公里,车体前部装甲120mm。主要武器51.5倍口径的85mm炮,使用普通穿甲弹和高速穿甲弹在1000m距离的穿甲厚度分别102mm、130mm。

  ИС-2重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分别采用铸造和焊接结构,配备4名乘员。武器采用1门43倍口径的122mm火炮,使用曳光穿甲弹在1000mm距离上垂直穿甲厚度为160mm。车重45吨,底盘性能和ИС-1大致相同。


  ИС-2坦克的重量和德国“黑豹”中型坦克(44吨)是一个级别,但是整体性能却和更重的“虎”式相当,火力更凌驾于“虎”式之上。迫使德国不得不于1944年推出了火力、防护力更加强大的“虎王”重型坦克。

  ИС-2重型坦克和T-34/85中型坦克,构成了二战后期苏联坦克的中坚力量。1944年2月,ИС-2坦克首次参战,此后历经多次重大战役,从俄罗斯一直打到柏林城下。战后,ИС-2坦克仍是苏联红军的主要坦克装备。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也曾引进少量ИС-2重型坦克和T-34/85中型坦克,成为中国建国初期坦克部队的主力装备。


  基本性能数据(IS-2M)

  生产数量 3854辆(1944-1945)

  战斗全重 45800kg

  长度(含炮管)/宽度 9.60m/3.12m
  高度 2.71m

  重量 45吨
  乘员数 4人

  发动机 V-2IS(V2K)型 513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 公路37km/h,越野19km/h
  最大行程 公路241km,越野210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公路217,越野249
  燃料载量 523升

  爬坡性能 35°
  涉水深度 1.3m

  越障高度 0.99m
  越壕宽度 2.48m

  主要武器 D25 122mm Model 1943 坦克炮,L/43,备弹28发,仰角-3°~ +20°

  辅助武器 2 X 7.62mm DTM机枪,备弹1000发 1 X 12.7mm DSHK机枪,备弹945发















2008-6-20 14:35: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是喜欢虎王的
下面还有日本的 我关注德国和日本比较多
日本的更全面些
2008-6-20 14:40: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tiger for the win
2008-6-20 14:43: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二战日本坦克装甲车辆(啥类型都有)

装甲巡逻车   

维克斯装甲汽车

该车为伴随掩护步兵用途,在上海作战中日军动用了该型车
   
维克斯装甲汽车资料
服役年代:1925年-1945
重量:7.5 t
装甲:6 mm发动机:—
武器:7.7mm机枪 x 2   
乘员:5名   
装备数量:输入12辆




沃尔斯利装甲汽车

伴随掩护步兵用途,在初期中国战场广泛使用过

沃尔斯利装甲汽车资料
服役年代:1928年-1945
重量:4.2 t
装甲:6 mm
发动机:30马力汽油发动机
武器:6.5mm重机枪 x 1
乘员:3-5名
装备数量:—




九一式装甲汽车
伴随掩护步兵用途,在中国战场大量运用,初期用于地面战斗,后期用于后方巡逻警戒  
91式装甲汽车资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重量:5.6 t
装甲:6 mm
速度:60 km / h
发动机:75马力汽油发动机
武器:6.5mm轻机枪 x 3
乘员:—
装备数量:100辆




92式装甲汽车资料
服役年代:1933-1945
重量:4.5 t
装甲:6 mm
速度:40 km / h
发动机:—
武器:7.7mm重机枪 x 1 + 6.5mm轻机枪 x 4
乘员:—
装备数量:—




[ 本帖最后由 vincyjin 于 2008-6-20 16:11 编辑 ]
2008-6-20 14:45: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cant see pics from baidu!!(rf5rf)
2008-6-20 14:46: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九五式公路铁路两用装甲车

铁路巡逻与伴随掩护步兵用途,前期主要用于支援步兵作战,后期主要做铁路巡逻保卫使用,这种装甲车为履带式,可以迅速由铁路运行状态,变更为公路运行状态,在保护铁路线用途上,威胁力极大,随时都可以开下铁路追击破坏者


95式公路铁路两用装甲车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重量:8.7 t
装甲:8 mm
装甲类型:渗碳钢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速度:公路30 km / h 铁路72 km / h
发动机:84马力汽油发动机
武器:乘员自带
乘员:6名
装备数量:121辆




骑兵战车

九二式骑兵装甲车

此型骑兵战车主要装备骑兵旅团与日军野战师团的骑兵联队,用于战场火力支援,快速突袭与对敌追击任务,这型骑兵战车装备的13.2mm重机枪对1930年代的轻型坦克有很大破坏力,不过自身装甲防护也较弱,不能防护200 m 距离内步枪射来的7.92mm穿甲弹,因此很少用于直接引导步兵冲锋

92式骑兵装甲车资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重量:3.5 t
装甲:6 mm
装甲类型:渗碳钢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速度:40 km / h
发动机:45马力汽油发动机
武器:13.2mm重机枪 x 1 6.5mm轻机枪 x 1
乘员:3名
装备数量:167辆




九七式骑兵装甲车

此型骑兵战车装备骑兵旅团与日军野战师团的骑兵联队,搜索联队,用于引导步兵冲击,反战车作战,快速突袭与对敌追击任务,该车型为94式骑兵战车的发展型,有更好的抗弹造型,并换装了柴油发动机,提高了生存能力,最重要的改进是97式骑兵战车安装了94式37mm战车炮,具备了相当强的反战车能力,尤其是后期的97式骑兵战车还安装了1式37mm战车炮,反战车火力比日军95式轻战车还强,此型骑兵战车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也发挥了巨大威力,但战争后期97式骑兵战车则完全无法与美军的新式中型坦克抗衡

97式骑兵装甲车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重量:4.75 t
装甲:12 mm
装甲类型:渗碳钢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速度:40 km / h
发动机:65马力柴油发动机
武器:94式 或 1式37mm速射炮 x 1
乘员:2名
装备数量:593辆




装甲保障车

九八式装甲弹药输送车

该型车用于为战车部队,骑兵部队进行野战弹药补给

98式装甲弹药输送车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重量:5.0 t
装甲厚度:12 mm
装甲类型:渗碳钢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最大速度:40 km / h
发动机:65马力柴油发动机
载重量:弹药 1.0 t
乘员:2名




[ 本帖最后由 vincyjin 于 2008-6-20 16:16 编辑 ]
2008-6-20 14:48: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一式装甲运兵车

用于搭乘步兵伴随装甲部队突击,以及运输任务,主要装备机甲师团,战车师团以及一些精锐野战师团      1式装甲运兵车资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重量:6.5 t
装甲厚度:6 mm
装甲类型:渗碳钢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最大速度:42 km / h
发动机:134马力柴油发动机
武器:乘员自带
全体乘员:15名




一式半履带装甲运兵车

用于搭乘步兵伴随装甲部队突击,以及运输任务,主要装备机甲师团,战车师团以及一些精锐野战师团

1式半履带装甲运兵车资料
服役年代:1943—1945
重量:6.5 t
装甲厚度:8 mm
装甲类型:渗碳钢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最大速度:50 km / h
发动机:134马力柴油发动机
武器:7.7mm轻机枪 x 3
全体乘员:15名




95式轻型坦克
1932年,日本研制成功92式重型装甲车,用于装备日本的"骑兵战车队",遂行侦察作战任务.但这种装甲车的主要武器是2挺6.5mm九一式机枪,火力较弱,而1929年研制的89式中型坦克机动性又较差,于是日本军方决定研制一种兼有92式装甲车的机动性和89式中型坦克的火力的轻型坦克.

研制开始于1933年,1934年6月完成了试制型样车,由于最大速度没有满足要求,经过改良设计后,1934年9月生产出第二批样车,又经过局部改进,于1935年设计定型.并命名为"九五式"轻型坦克.其中有一种生产数量很少的型号(日本人称为"北满型")仅用来装备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北部的关东军战车部队.

九五式轻型坦克一共生产了1250辆,被日本用来侵略我国和东南亚,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日军入侵菲律宾,马来亚(今马来西亚)的战斗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在30年代,95式轻型坦克算是一种优秀的轻型坦克,但它的致命弱点是防护差,火力弱,在苏日哈拉哈河战斗中即遭到苏军T-26坦克的重创.后来在侵华战争中,中国军队的反坦克炮也能轻易击穿其装甲.太平洋战争和战争后期的苏日战争中更是惨败.

战斗全重 7700kg
乘 员 3人
车 长 4.36m
车 宽 2.06m
车 高 2.21m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8/26 km/h
最大行程 177km
火力装备 94式 37mm火炮×1; 7.7mm Type 97 MG×2
弹 药 37mm:130发 ;7.7mm:2970发
装 甲 6-12mm




[ 本帖最后由 vincyjin 于 2008-6-20 16:20 编辑 ]
2008-6-20 14:52: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个人比较喜欢萤火虫,虽然名气不如虎和虎王那么大。但射速和灵活性比虎,豹都好。当时唯一能远距离正面摧毁虎豹的就只有它了把。。。呵呵,你喜欢重口味,俺好剑走轻灵的。。。

[ 本帖最后由 rosyhorse 于 2008-6-20 15:58 编辑 ]
2008-6-20 14:55: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八九式"奇咯"中型坦克自1927年开始设计,要求战斗全重10吨,最大速度25公里,发动机功率100马力,越壕宽2米,装37mm炮及机枪1挺以上,主要部位装甲可抵御600米内37mm炮弹的攻击.

1929年4月在大阪兵工厂完成,同年定型为89型中型坦克(日本定名为"八九式中战车").有甲乙两型,甲型装汽油发动机,乙型为柴油发动机.甲型自1931年投产,数量很少,36年后生产的都是乙型.

89式中型坦克净重12.1吨,战斗全重13吨,乘员4人.主要武器为一门九○式57mm火炮,射程5600米,初速350米/秒,弹药基数100发.辅助武器为2挺6.5毫米九一式机枪,携弹量2745发,前机枪在车体左侧,下面是出入舱门;炮塔机枪与火炮轴线呈150度夹角(逆时针方向).车长塔在炮塔右侧,有高射机枪座.

甲型动力装置为直列6缸水冷航空汽油机,118马力;乙型为日本设计的J3型直列6缸风冷4冲程柴油机,120马力,两个油箱,分别为100和70升.机械变速箱4进2倒,单行星转向机,两个规定转向半径.主动轮后置,诱导轮前置且带齿.每侧9个小直径负重轮,4个托带轮.平衡悬挂,弹性元件是14-15片钢板弹簧,2-5和6-9负重轮一组,第一负重轮为水平螺旋弹簧悬挂.每侧履带81节.车体尾部可安装尾橇,可将越壕宽从2米提高到2.5米.铆接结构前装甲17mm,侧装甲12-17mm,顶装甲10mm,材料为镍铬合金钢.车长5.75米,宽2.18米,高2.56米.最大行驶速度25km/h,最大行程170km.

八九式坦克参加了1938年的苏日哈桑湖冲突和1939年的诺门坎冲突,在与苏军坦克的实战中被证明存在诸多缺陷,是故很快被淘汰

. 型 号 八九式甲型 八九式乙型
战斗全重 11.8 吨 13.6吨
乘 员 4 人 4 人
车 长 5.75 m 5.75 m
车 宽 2.18 m 2.18 m
车 高 2.56 m 2.56 m
最大速度 25 km/h 25 km/h
最大行程 140 km 170 km
火力装备 57mm Type 90;2x6.5mm Type 91 MG 57mm Type 90;2x6.5mm Type 91 MG
弹 药 57mm:100发;6.5mm:2745发 57mm:100发;6.5mm:2745发
功 率 118马力 120马力
转 数 1400转 1800转
装 甲 6-17mm 6-17mm




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最成功的一种坦克,日本定名为“九七式中战车”。九七是日本天皇纪年2597年(公元1937年)的后两位数字,“奇哈”是日本假名的汉语音译。该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于1937年制成,1938年开始装备,一直服役到1945年,共装备1500多辆。其中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了1224辆,日立的龟有工厂和相模工厂生产了300多辆。
在97式之前,日本有一种89式坦克。到了30年代中期,89式的火力和机动性已明显落后于当时世界坦克的发展潮流。为此,日军参谋总部和工程部在1936年决定发展一种新式坦克。时值“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之际,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急需大量战车投入战斗,于是采用了三菱重工的样车“奇哈”(如右侧的三视图)。和89式一样,虽然名为中型坦克,但在今天来看,只能算是轻型坦克。不过各国的军事专家们仍然称它为中型坦克。
  97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15.3吨,乘员4人,车长和炮手位于炮塔内,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的右侧,机枪手位于驾驶员的左侧,炮塔位于车体纵向中心偏右的位置,装有扶手栏杆,以便检阅及步兵搭乘,兼作无线电天线。主要武器为一门97式57毫米短身管火炮,可发射榴弹和穿甲弹,携弹量120发(榴弹80发、穿甲弹40发),其穿甲弹可以在1200米距离上击穿5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辅助武器为2挺97式7.7毫米机枪,携弹量4035发,其中1挺为前置机枪,另1挺装在炮塔后部偏右的位置。
  动力装置为1台功率为125千瓦的12缸风冷些油机,位于车体后部;车辆最大速度38公里/小时,主动轮在前,动力需通过很长的传动轴才能传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和并速器。车体每侧有6个中等直径的负重轮,第1和第6负重轮为独立的螺旋弹簧悬挂,第2-5负重轮每2个为一组要用平衡悬挂。车体和炮塔均为钢质装甲,采用柳接结构,最大厚度25毫米。车长5.516米、宽2.33米、高2.23米


奇哈 可惜不清楚



一式"奇黑"中型坦克,是日军为准备"本土决战"而于1941年研制成功的中型坦克."一式"的"一",是日本天皇在位年代2601年的后一位数字.该车战斗全重增加到17.2吨,增加了1名装填手,乘员增至5人.炮塔尺寸也明显增大,车高增大到2.38米.主炮是长身管的47毫米坦克炮.车体改为焊接结构,主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50毫米;动力装置是三菱公司生产的100式12缸风冷柴油机,功率为176千瓦.这种坦克共生产了587辆.



[ 本帖最后由 vincyjin 于 2008-6-20 16:24 编辑 ]
2008-6-20 14:56: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Bluez 于 2008-6-20 15:46 发表
cant see pics from baidu!!(rf5rf)


看不到图吗?
等全发完重新编辑下好了
2008-6-20 14:56: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三式坦克

  在二战的初期和中期,日本军队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为主,战斗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坦克作战的能力。但是,由于日本在战争的初期和中期,主要在中国大陆及东南亚作战,作战对象基本上没有坦克部队或仅装备少量坦克,反坦克火力也较弱,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扬威。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日本坦克的发展。二战的中后期,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面对美军强大的M3/M4中型坦克,日本的各型小坦克显得不堪一击,使日军感到“切肤之痛”。痛定思痛的结果,是紧急研制能与对方坦克作战的三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于1943年开始研制,1944年研制成功,共生产了约150辆(一说60辆),成为小日本的最后一张“王牌”。




四式中型坦克
战斗全重为30.8吨,和以前日本的只有10多吨的“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四式坦克车全长6.343米,车全宽2.865米,车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来要大一圈。乘员为5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副驾驶员。其整车的内部布置如图所示。车体前部为驾驶室和传动装置,中部为战斗室,后部为动力舱。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这种总体布置方式,在二战中的坦克上相当普遍。其主要优点是坦克的纵向布置较合理,纵向重心容易平衡,但最大的缺点是使整车的高度增加。
     四式中型坦克上的主要武器为四式75毫米高射炮(新75高)。原来是准备用于五式中型坦克的,并准备采用自动装弹机。由于研制时间紧急,被迫去掉了自动装弹机装到四式坦克上。但它至少说明,在二战期间日本已经开始研制了用于坦克上的自动装弹机。



九一式重战车

用于伴随引导掩护步兵,是日本二战时期最初开发的一型重战车,该型重战车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部有1个安装1挺6.5mm机枪的副炮塔,该型重战车未有实战记录
91式重战车资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战车重量:18.0 t
车体前装甲厚度:20 mm
炮塔前装甲厚度:20 mm
车体侧装甲厚度:20 mm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20 mm
装甲类型:锻压合金装甲
结构:铆接
速度:25 km / h
续航距离:—
发动机:150马力 改造BMW汽油发动机
主炮:94式70mm战车炮
乘员:5名




九五式重战车

用于伴随引导掩护步兵,是91式重战车的后续型,同样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部有1个安装1门37mm战车炮的副炮塔,该型战车参加过77华北作战与1939偌门坎作战,95式重战车总共只造了4辆,战争中没有损失  
95式重战车资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战车重量:26.0 t
车体前装甲厚度:35mm
炮塔前装甲厚度:30 mm
车体侧装甲厚度:30 mm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25 mm
装甲类型:锻压合金装甲
结构:铆接
速度:22 km / h
续航距离:110 km
发动机:290马力 BMW直列液冷汽油发动机
主炮:94式70mm战车炮 x 1
副炮:94式37mm速射炮 x 1
乘员:5名




[ 本帖最后由 vincyjin 于 2008-6-20 16:29 编辑 ]
2008-6-20 15:00: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O-1型120吨重战车

O-1型120吨超重战车以打击敌方坦克为主要任务,是100式100吨超重战车的后续发展型号,同样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方与后部各有1个安装1门47mm战车炮的副炮塔,履带经过改良,接地压力减小,行动能力已可接受,火力更强大,装甲更厚实,主炮为1门威力非常强大的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可以在远距离轻松的击毁盟军重型坦克,并有自动装弹机,这型重战车除了可以打击对方装甲目标以外也可以实施远程压制炮击,日军决定把这种重战车作为本土决战利器,但120吨重战车样车通过测试准许量产后不久,战争就结束了,唯一样车被日军自行销毁  
O-1型120t重战车资料
服役年代:1944.1—1945
战车重量:120.0 t
车体前装甲厚度:200 mm
炮塔前装甲厚度:200 mm
车体侧装甲厚度:110 mm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110 mm
装甲类型:合金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速度:20 km / h
续航距离:—
发动机:550马力 液冷汽油发动机 x 2
主炮: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 x 1
副炮:1式47mm战车炮 x 2 (1前1后)
乘员:7名




名称用途不明怪物战车




试制特三型飞行战车



[ 本帖最后由 vincyjin 于 2008-6-20 16:45 编辑 ]
2008-6-20 15:03: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完---

2008-6-20 15:04:13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