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Michael_Leung

75 改为交书友帖,47~58F转贴金庸小说系列评论文,强烈推荐!

63
回复
5155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红绿灯
唱:郑融
曲:张家诚
词:陈少琪
编:Johnny Yim / 钟兴民
监:陈少琪

从小老师也加倍认真 来教导我步过红绿灯
右与左 必须清楚看真 哪管一次做错 也都可摧毁这生

何解我恋爱双倍残忍 从来是快乐过便不会侥幸
动作少 简单偏偏最深 我怎可以做个 最优秀路上行人

明明绿灯 转眼变成红灯 假使相当勇敢 怎可挽回自身
若要冲 损伤怎可以不留痕 来又去 要找的际遇未接近
明明绿灯 转眼变成红灯 抬头前望去 对面马路如此吸引
逐秒等 心急总加倍的难行 难道我 要必先壮烈地牺牲 去换吻

谁想到走错死里逃生 才明白较没有梦想更不幸
若诞生 不好好开过心 也不可以被爱 我不过是像泥尘

*明明绿灯 转眼变成红灯 假使相当勇敢 怎可挽回自身
若要冲 损伤怎可以不留痕 来又去 要找的际遇未接近
明明绿灯 转眼变成红灯 抬头前望去 对面马路如此吸引
逐秒等 心急总加倍的难行 如夜了 我衣衫太薄便归家 靠路灯*

Repeat *



[ 本帖最后由 Michael_Leung 于 2008-7-13 21:55 编辑 ]
2008-7-13 20:48: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金庸十二钗正册之一】女冠子·揣想林朝英
武五陵

  ---自古才清多寂寞,从来高处不胜寒

  金庸的大江湖很是热闹,它很立体,江湖里有各种各样的白描人物和漫画人物,有山有水,有主有次。江湖里有和尚尼姑,有武功高手和迷死人的姑娘,当然更少不了一些起哄架秧子的江湖闲汉。其中有的人物很丰满,比如杨过,他有比较复杂的人格和内心冲突,有脸部轮廓和阴影。有的人却是铅笔勾勒,比如石破天那小子,从头到尾只是个未完成草稿。有的白描人物细细绘出鲜艳欲滴,比如马夫人惊艳的出场,还有些漫画人物简单几笔但很可爱,比如桃谷六仙、老头子和祖千秋。

  当然这些人物里也有笔法的夹杂和转变,比如田伯光,他的出场就是张神采飞扬的细笔漫画,但结果以粗线条草草收场,我很喜欢田伯光这个精彩绝伦的采花大盗,为这事一直有点记金庸的仇。再比如从虚到实两个截然不同手法的胡斐:在《雪山飞狐》茫茫一片的辽东大雪山里,他是个倏忽来去的淡淡人影,浑不作细部刻画。他的第一次出场是无意间被田青文看到,满脸虬髯,骑在马背,仰天饮酒,并顺手丢给她一枝黄金小笔,这个形象颇有侠隐之风。再出场是在很多铺垫之后,众人的故事讲至悬念的至高点,他荡起一根长绳从天而降,救起曹云奇,同时也飘飘忽忽来到了少女苗若兰心中,种下情根。

  他们的故事简单而明朗,虽然有个并不明朗的结局,却仍然令人心向往之。但后来,金庸到底不甘心,在之后补作的《飞狐外传》里,少年胡斐不得不重新成长。与《雪山飞狐》的传奇相比,《飞狐外传》是更亲近平凡心灵的一部,温润的玉凤和幽香的兰花,以及那个女孩程灵素令人难解的心事,整个情形使胡斐陷入了解不开,顿不脱的情丝,成为了一个立体但平凡的人物,比起酣畅淋漓的侠影胡斐,真人胡斐更亲切但令人失望。写到这里,猜想金庸停下笔来,想想人生,会有一点哀伤。

  走题是我的一贯风格。其实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我要说的是一些写意人物,或可称之为"前辈异侠",他们以纯泼墨的技法画成,有如梅花数点,青峰一簇。在江湖中他们或飘然归隐,或悄然逝去,大多神龙见首不见尾。他们只可远观,不能细写,他们的生命只为其中的一段光采而活,他们本身就是江湖中最令人兴奋的传说。

  说到这里,想必不假思索你也会脱口而出一连串的名字,都很动听。他们是独孤求败、金蛇郎君和飞天狐狸,以及黄药师、风清扬,王重阳。在世人眼里,他们是一些怪客,在江湖之上,他们是一些传说。如果说桃谷六仙等人构成了平面江湖的横轴的话,那么这些寂寞高手应当是一系列纵向的座标,他们的出现维系着江湖的最高水准。

  在这一连串令人向往的碑铭之中,唯一的一个女性名字,让人觉出的却是一点温馨和凄凉。她是一个飘逸的身影,一个依然年轻的祖师婆婆林朝英。

  “只见堂上也是空荡荡的没有甚么陈设,但东西两壁都挂着一幅画。西壁一幅中是两个少女,一个二十五六岁,正在对镜梳妆,另一个十四五岁,却是丫鬟打扮,手里捧着一只面盆在旁侍候。两个少女都是相貌极美,那年长女郎眉长入鬓,眼角之间隐隐带着一层煞气,杨过向她多望了几眼,心中自然而然的大生敬畏之念。
  小龙女指着那年长女郎道:‘这是祖师婆婆,你磕头吧。’杨过奇道:‘她是祖师婆婆,怎么这般年轻?’小龙女道:‘画像的时候年轻,后来就不年轻了。’杨过心中琢磨着‘画像的时候年轻,后来就不年轻了’这两句话,大有寂寞凄凉之感,怔怔的望着那幅画像,不禁要掉下泪来。”

  这是生具热血的杨过与祖师婆婆林朝英遥隔时空的第一次碰撞,正是以这种方式,林朝英寂寞的灵魂得以借这两个后辈的心灵被重新寻觅和再次感悟。王重阳和林朝英的故事是神雕中的暗线和衬托,这样的手法是金庸所惯用,如同金蛇郎君和温仪之于碧血剑,张翠山和殷素素之于倚天屠龙。它们具有的一致性则是,各书中主人公的命运,似乎都是这些暗线人物的轮回,而全书的线索则是对他们命运的追寻和突破。

  神雕是金庸的第一本专注于“言情”的小说,他第一次抛开道德英雄,决心要把射雕中的英雄主义扔到一边去,痛痛快快地谈个恋爱。射雕的巅峰是华山论剑,也因此有了几个至今为武林迷们所津津乐道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流传天下的华山论剑胜者,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还有一个更在他们之上的天下第一,全真教祖师、中神通王重阳。而这一次,为了突破射雕的巅峰,金庸不惮于在五大高手之外,平添上一袭夹杂其间的大红嫁衣,在终南山的全真教旁,别添上一座活死人墓,只此两笔,武林故事便就此添酒回灯重开宴,由一个主题进入了另一个主题。

  “丘处机道:‘书写此诗之人,不但武艺超逸绝伦,而且智计百端,虽非神仙,却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杰。’郭靖大是仰慕,忙道:‘那是谁?道长可否给弟子引见,一瞻丰采。’……郭靖想到前辈的侠骨风范,不禁悠然神往,问道:‘那一位前辈是谁?不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宗师之一吧?’丘处机道:‘不是。论到武功,此人只有在四大宗师之上,只因她是女流,素不在外抛头露面,是以外人知道的不多,声名也是默默无闻。’”

  这一回的回目名为“终南旧侣”,语气有一点往日岁月里的凄清,到这里,故事终于出现了某种预示。在此之前,金庸照例用大段叙述主人公的成长,在这一回里终于笔锋细细一转,由前奏进入了第一个华章。借着“华山论剑”的名头,他轻轻一笔就将林朝英的出场烘托到了极致,从此段开始,像一缕镜头外的话外音,林朝英的身影时时在杨过和小龙女的故事中若隐若现。虽然这短短数句已将她的一生尽述,然而循着蛛丝马迹,我们仍可在后文里一窥她的内心世界,并藉着杨过与小龙女的故事,映射出有关她的身世的绝音回响。

  “杨过‘嗯’了一声,瞧着这口花饰艳丽的箱子,但觉喜意之中,总是带着无限凄凉。他将箱子放在寒玉床上,揭开箱盖,果见里面放着珠镶凤罐,金绣霞帔,大红缎子的衣裙,件件都是最上等的料,虽然相隔数十年,看来仍是灿烂如新……杨过把一件件衣衫从箱中取出,衣衫之下是一只珠钿镶嵌的梳妆盒子,一只翡翠雕的首饰盒子,梳妆盒中的胭脂水粉早干了,香油还剩着半瓶。首饰盒一打开,二人眼前都是一亮,但见珠钗、玉镯、宝石耳环,灿烂华美,闪闪生光。杨龙二人少见珠宝,也不知这些饰物到底如何贵重,但见镶嵌精雅,式样文秀,显是每一件都花过一番极大心血。
  翻到箱底,只见一叠信札,用一根大红丝带缚着,丝带已然褪色,信封也已转成深黄。”

  ——这真是令人不忍卒读的段落,伊人早已逝去,嫁衣愈是华美,那些殷切期待中的岁月就愈是凄凉。这座阴沉沉的活死人墓,是如何承载了一个年轻女子如花岁月里的鲜活生命,终南旧碑、寒玉床以及玉女心经,这些美丽而古老的物件,都映照出千回百转的难言心事,然而又有谁能知道她究竟忍受了多少孤独,曾拥有怎样饱含激情的梦想?

  高处不胜寒,年轻而才华横逸的女子林朝英,伴随她的名字的是一个被人称之为“活死人墓”的终古寂寞的陵墓,为了维护高傲的尊严,她为自己精心置办的嫁衣终于落满尘埃,在那些寂寞的时光里,她将逐渐逝去的岁月和终生的心血,贯注于一套称之为“玉女心经”的武功之中,仿佛是宿命的安排,这个谜由她的传人,后辈弟子杨过和小龙女这一对恋人揭开。看看这些武功的名字便可以揣想林朝英当日的心境:“浪迹天涯、花前月下、清饮小酌、抚琴按箫、彩笔画眉、举案齐眉、分花拂柳、如影相随”……揽镜自照如花的容颜,林朝英沉浸于与爱人琴瑟和谐的旖旎风光里,在幸福的幻想和清醒时的痛苦中穿梭。由于天赋的才华而具有的尊严,使她无法逃脱孤独的命运,她的故事,同样也是一些同样命运凄凉的乱世的女子的故事,她们的名字叫朱淑真、阮玲玉抑或张爱玲。

  昙花一瞬,再回头时却已无迹可寻。她的名字是祖师婆婆,她的门人身负终身不嫁的咒语,她的徒孙是李莫愁和小龙女,两个同样继承了守宫砂和寂寞的女人,所不同的只是,李莫愁遇上的是负心人陆展元,小龙女遭遇的却是同样至情至性的杨过。寂寞之苦,让林朝英立下了一个誓言:除非有一个男子心甘情愿地为你死去,否则门下弟子,一律只能长居古墓,她将自己的命运轮回到了后辈身上。然而与李莫愁和梅芳姑等为情变所困的诸女子不同,她的爱情里没有背叛,也没有刻骨铭心的恨,所拥有的只是梦想跌落的反差,以及终不能谐的深深遗憾。因此这个为门人立下的咒语同样也是一个谜题,一旦拥有解开答案的钥匙,那咒语破解的一刻,未尝没有她满含羡慕和祝福的目光。

  金庸没有忘记林朝英,在全书即将结束的一刻,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即将归于圆满的华山之巅,他精心安排了这样的段落:

  “走进殿中,只见玉女的神像容貌婉娈,风姿嫣然,依稀和古墓中的祖师林朝英的画像有些相似。两人都吃了一惊。小龙女道:‘难道这位女神便是咱们的祖师婆婆么?’杨过说道:‘师祖婆婆当年行侠天下,有惠于人。有人念着她老人家的恩德,在这里立祠供奉,说不定也是有的。’小龙女点头道:‘若是寻常仙姑,何以祠旁又有一匹石马?看来那是纪念师祖婆婆的那匹坐骑。’两人并肩在玉女像前拜倒,心意相通,一齐轻轻祷祝:“愿咱俩生生世世都结为夫妇。
  忽听得身后脚步之声轻响,有人走进殿来。两人站起身来,见是郭襄。杨过喜道:‘小妹子,你和咱们一起玩罢!’郭襄道:‘好!’小龙女携着她手,三人走出殿来。”

  故事由斯而始,却又由斯而终,千回百转的湍流在这里归于平静,仿佛也是林朝英看破红尘后的安详。小龙女终于走出了林朝英的命运怪圈,然而此时殿中的另一个女子,却似乎无意中又继承了她的寂寞,由此在武林中再次旁开一枝,她的名字叫郭襄。

  有一首歌叫做:寂寞让我如此美丽,我想它是写给林朝英,写给这位寂寞派的祖师。诗人李商隐吟咏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另一位诗人罗大佑则唱道:让青春吹拂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春雨不眠隔夜的你那难隐藏的光采。

  自古才清多寂寞,从来高处不胜寒,这是林朝英的宿命。然而也正是寂寞成就了她,从未在书中真正出场的她,美到只属于追忆,美到只能令人揣想,像是自曹植以来中国历史对洛神的永恒向往。

  他同样是写给寂寞的人,寂寞的女人。

[ 本帖最后由 Michael_Leung 于 2008-7-14 23:12 编辑 ]
2008-7-14 22:00: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金庸十二钗正册之二】霓裳曲中序第一·情花绽开的瞬间
武五陵

  ——(杨过)向小龙女笑道:我是全真派的叛徒逆子,武林间众所知闻,你却也是个大大的叛徒。

  这本以问世间,情是何物为终极发问的神雕侠侣,曾经给我的少年时代带来无数次的壮怀激烈,以及无尽的幽思畅想。它以绝情谷和情花,这两个具有大象征意义的想象震撼了我,使我目瞪口呆。

  通观金庸的十四部书,唯有天龙与神雕中,有大起大落,大喜悦,大悲哀,大冲突与大毁灭。在这里金庸得以俯视命运之手。在这两部书里,从最初开始,等待萧峰和杨过这两位主人公的,就是遗自父辈的仇恨,他们将迎来与恋人的生离抑或死别,面对几乎是与整个世界的对抗,以及来自内心的强烈冲突。悲伤紧紧缠绕着命运,狂放的外在和不羁的内心,都是侠客永恒的主题。两部书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高画幅的悬崖和深谷。雁门关与绝情谷,一而二,二而一,都是主人公处在人生交叉点上的生死场。

  而在射雕三部曲中,杨过代表着最为激情的青年时代。射雕的旖旎情怀刚刚结束,金庸试图进行一次写作上和心灵上的双重历险,他将焦点归结在了字上。全书中的人物,有如红楼梦中所说的情痴情种,纷纷下世,无论是程英、陆无双、李莫愁抑或郭襄,他们被贬到这个尘世的唯一任务,就是完成对情字的感悟,亲身经历包蕴在情字之中的欢乐趣离别苦。紧扣这首词中的句子,神雕让我们饱尝了喜乐与悲哀这处于生命两极的不能承受之重。所谓情意绵绵之乐,生死茫茫之苦,至此,武侠小说不再只是一场热闹好看的喜剧,无论是悲或喜,它总领了一段人生和曾经饱含其中的思考。

  浪子都是远方的儿子,比较起其他英雄和侠客,杨过的一生更接近于一个探险者。从少年时代在嘉兴的流落开始,他一次次漂流向彼岸:桃花岛、终南山、活死人墓,以致于后来的绝情谷和独孤剑冢,进入对一个又一个未知世界的探寻。浪子的魅力在于,将有限的生涯寄托于无穷无尽的际遇之中,全心去感受那些江湖中的浪影浮沉,风云际会。而比这些更精彩的则是心灵的自由和探险:从郭靖到杨过,武侠小说的主角从向外部世界的建功立业转入对内心深处的求索。在十四部书中,没有一个主人公像杨过这样充满激烈的狂想和对理想的执着之情,总是对人生进行最原始的提问。令人铭记的是襄阳城中,当杨过欲刺郭靖时,那柄藏于怀中的匕首,它像杨过的内心世界一样散发着骄傲和危险之光。映照他身世的还有那匹黄马,和隐居在深谷中的神雕,他和它们一样拥有与生俱来的孤独。当纷扰的世界不能给他以理解,他所听凭的就只有自己灵魂的声音。而一旦当他自己认识到了这一点,便渴望一个能盛载这颗心灵的容器,如同苏格拉底面对死亡,卢梭向往流放。

  像许许多多无根的浪子一样,杨过甘愿把不羁的灵魂交付给一个女人,作为心灵的隐居之所。承载这个任务的是小龙女,这个飘渺得没有父母和身世,甚而没有名字的女人。林朝英的归类是寂寞高手,而小龙女则是在水一方的绝代佳人,金庸在书中试图塑造一个过于完美的女子,一幅仅存在于理想卷轴的淡墨写意,也正因如此我们从未进入这位姑娘的内心,而只能隔雾看花,远远地观望这个游离在世间的仙子。

  --郭靖顺着他的手指瞧去,但见山西郁郁苍苍,十余里地尽是树林,亦不知那活死人墓是在何处。想像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整年住在墓室之中,若是换作了蓉儿,真要闷死她了。

  当我们顺着郭靖的眼光游目四顾,小龙女便开始了她寓之于无形的传奇式出场,随后又是一连串的琴音应人,玉蜂逐客,这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龙姑娘迥非凡间人物。前文喧嚣的叙述忽然因几声琴音而荡悠悠地静寂下来,千丝万缕收入一个悬想:单是一个活死人墓就曾带来多少幽思:年轻的身体和死气沉沉的古墓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镇日抚琴习剑的寂寞无尽的时光--这位幽深岁月里的姑娘宛然一静姝,绰约一处子。她的居所是终古寂寞的陵墓,饮玉蜂浆,卧寒玉床,修习无喜无嗔的玉女心经,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出尘离世。然而神诣正在逼近,杨过即将闯入古墓,引领她的心灵走向一段漫长颠沛的历程。

  与杨过所渴望的出走不同,对于小龙女来说,她的一生只属于两个地方,终南古墓和绝情幽谷,这两个似乎能象征永恒的处所。从前者的玄寂清修和后者的弃尘避世之间,她对于红尘的所有感受几乎就集中于离开古墓前的短短一瞬:

  --小龙女服食杨过的鲜血精神大振,两个时辰后,自知性命算是保住了,睁开眼来,向他微微一笑。杨过见她双颊本来惨白,此时忽有两片红晕,有如白玉上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
  --小龙女道:「要是另外有个女子,也像我这样待你,你会不会也待她好?」杨过道:「谁待我好,我也待他好。」他此言一出,突觉小龙女握着他的手颤了几颤,登时变得冰冷,抬起头来,只见她本来晕红娇艳的脸色忽而又回复了一向的苍白。

  这一段有如异花初胎的文字是小龙女第一次绽开心房品尝喜悦,瞬即又一步踏空,落入爱恨交织的深渊。幸福和不幸像一对俗世的姐妹,当小龙女一旦敞开心怀,她们便相随而至,逗引她从高高的仙阙堕入凡间。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支含苞已久的花蕾一旦绽放,所有那些沉淀其中的热情便喷薄而出。实际上从这时候开始,守宫砂已在消褪。苔丝、海丝特和安娜,像那些被称为叛徒的女人们一样,原始的欲望推动她背上罪孽的十字架,最终走向一条离经叛道之路。

  金庸小说中离经叛道的爱情其实是从陈家洛的义父于万亭开始,这个很可能已被人们遗忘的人物在小说中以一封书信匆匆带过,他与徐女的爱情始终戴着沉重的道义枷锁;而当金蛇郎君以自身的森森白骨登场之时,他与温仪的短暂温情才真正令人矍然而惊;然后是陈玄风为梅超风摘下的那枚大红桃子,它有如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偷食的禁果。这条离经叛道的爱情主题如同草蛇灰线,在数部作品中时隐时没,至神雕方达到一个高潮。在前书中为人们所不敢正视的,那些亦正亦邪的性情中人所遵循的人生准则终于被推向台前。所谓大喜大悲,胜于不喜不悲--整部书中对这一爱情主题的理解,又全部浓缩于对它的象征物----情花的描写之中:

  --他细看花树,见枝叶上生满小刺,花瓣的颜色却是娇艳无匹,似芙蓉而更香,如山茶而增艳……杨过一笑,道:难道就没有甜如蜜糖的么?那女郎向他望了一眼,说道:有是有的,只是从果子的外皮上却瞧不出来,有些长得极丑怪的,味道倒甜,可是难看的又未必一定甜,只有亲口试了才知。十个果子九个苦,因此大家从来不去吃它。

  这一段奇异的描写袭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中大象征的手笔:如同红楼梦中那块鲜莹明洁的通灵宝玉,情花是神雕中贯穿始终的线索,惟有用这样大气而瑰丽的想像,才能悲欢的演绎代入一个美学概念,在亦真亦幻的情境中石破天惊。小龙女走入绝情谷是一个偶然,却也是她命运的必然,她对人世的感受从此总是与情花纠结在一起,所有的悬念都集中于她究竟摘下哪一枚果实。绝情谷因杨龙的到来成为一个绝妙的讽刺,他们将在这里完成微妙的心理转换,品味悲欣交集的人生感悟,找到君子淑女剑,并用双剑合璧的心灵力量对抗公孙止,最终认定彼此的归宿。而当小龙女决定为了杨过而跃入深谷时我们发现,另一种被杨过命名的龙女花开始绝情谷中绽放:

  --杨过顺着她的手指,见路边一朵深红色的鲜花正自盛放,直有碗口来大,在风中微微颤动,似牡丹而不是牡丹,似芍药而不是芍药。

  这似乎又是另一个象征,龙女花盛放,而小龙女也已完成了自我的突破,从犹疑转为坚定,从青涩转为盛开,此时的她与麦芒笔下的诗句真正若和符节:

  --是人间的花,请在人间开放,哪怕被摘也胜似默默无闻。

  杨过与小龙女的初逢经过了层层的铺垫,她无意中成为了杨过的家,杨过的师傅和杨过的后防线,但是金庸还要安排他们远离旧日的家园,深入红尘之中,去开始一次漫长的寻找。也只有经过了离别和等待,杨过才会知道,小龙女还应当是他终生追寻的理想。从少不更事的青年直至激情沉淀的中年,在杨过的世界里小龙女的出场犹如一缕轻风,将他对身世悠悠的慨思化解为柔情脉脉的缠绵。如果说林朝英的命运是寂寞,那么小龙女的宿命则是等待。从开始的混沌走向最终的平静,小龙女少女式的天真与女人式的坚忍,她恒久的冰冷与喷薄而发的热情,只在那盛开的瞬间完成了转换,然后就默默等待结局。当全书结束,我们却感到她仿佛依然寄居在古墓之中,静候杨过的到来。由此我们可想像另一种并非大团圆的结局,那一定会是杨过死去,而小龙女则重归于古墓之中,延续她出场之时无尽的岁月轮回。

  小龙女的出现结束了曾经反复出现在以往许多武侠小说当中的,那件模模糊糊、若即若离的白衣幻影。她的形象并不立体,只是一抹淡淡的影子,然而从香香公主而始,至天龙八部中的玉像而终,这个形象从未离去。作为永恒的女人,激情的皈依,她寄托了古典美学当中上天入地求之遍的对尘世之外爱情的求索。从这个角度上说,她所拥有的是一种原始爱情,她只为情而生,她就是情花本身,是霓裳曲中序第一的女子。
2008-7-14 22:14: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金庸十二钗正册之三】解语花·蓉儿正当年少
武五陵

  ——突然身后有人轻轻一笑,郭靖转过头去,水声响动,一叶扁舟从树丛中飘了出来。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那船慢慢荡近,只见那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不可逼视……郭靖只觉耀眼生花,不敢再看,转开了头,缓缓退开几步。那少女把船摇到岸边,叫道:郭哥哥,上船来吧!郭靖猛吃一惊,转过头来,只见那少女笑靥生春,衣襟在风中轻轻飘动。
  这一回有分教:黄药师一着不慎,靖哥哥大功告成。众星捧月之下,黄蓉终于正式现身。金庸花了许多笔墨营造气氛:湖边有梅花散香,云间有清歌缭绕,与陈家洛迎头撞上美女裸浴不可同日而语。到此一回为止,郭靖尚在懵懂,蓉儿正当年少,手捧射雕的我们也提起一口真气,隐隐预感到好戏的到来——总之,一切都才刚刚入港。

  射雕是金庸大江湖的普及读本,它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江湖,大大的见了一番世面。在以往小说中,江湖是一个与庙堂相对立的晦气所在,反朝廷帮会和卖艺的草台班子。而射雕里的江湖犹如一缕清新的风,吹去了往日腐旧的气息。华山绝顶与莽苍大漠犹如宽银幕般迅即拉开视野,而一对白雕逗引思绪神驰。一曲碧海潮生将原本上不得台面的武功演绎得无限飘渺,而打狗棒又将传奇回归于世俗与亲切。金庸耍得好花枪,有如那道玉笛谁家听落梅,花样百出滋味无穷。这是一次想像力的大爆发,正叙、倒叙、插叙,伏笔,烘托……既有飞龙在天,又有神龙摆尾,有声有色、有鼻子有眼。时而箫鼓喧喧、时而花影重重。一册射雕在手,犹如遭逢一个老友故人,它令人初尝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滋味,一窥武林中的星移斗转,痛感身世间的忧乐浮沉——幸而有这些悠悠神驰之手笔,才使我们得以遣此漫漫无聊之生涯。

  推根溯源,细究金庸小说的主线,往往是一些史诗神话中才会出现的大设想大构思,乍看起来很古怪,细想起来又很辨证。比如倚天屠龙记中的刀剑之辨费尽无数唾沫,自持金矛又持戈,而最终竟以刀剑互斫解开。还有天龙八部中化仇为亲的带头大哥和笑傲江湖中可爱之极的婆婆,它们有些由悲转喜,有些由喜化悲,其共同点是匪夷所思。在射雕中,它是一个十六年之期的死约会。当然,按照金庸的老路数,愈是高明的武功就愈发举重若轻,而愈是高抛的悬念最终总会消弥于无形,所以这场比武最初很没来由,最终也没能比成,其意义完全在于让我们替郭靖着急。

  好在有蓉儿的登场,标志着郭靖终于得以时来运转,前文长篇大论的叙述立刻变成铺垫。从此,偌大的江湖成了小儿女的嬉笑玩闹之所。在这个江湖里,有爱吹胡子瞪眼的牛鼻子老道丘处机和顽固无比的老头柯镇恶,也有无厘头派的祖师周伯通和第一个思考自身存在的哲学家欧阳锋,当然更有倒霉的欧阳克和侯通海时运不济的瘤子。这些串场人物走马灯式地纷纷登场,以便先后栽在精灵古怪的蓉儿手下,使江湖别开新天。蓉儿的出场,让江湖确立了它的新定义,它成为一个任由想像驰聘的空间,它代表着一类人物和他们一种恣意的生活,也是一种完美的理想。郭黄的金风玉露一相逢,刀光剑影便黯然失色。在小儿女的情怀中看来,仇恨纷扰的江湖也充满情趣。其间的畅情文字,旖旎风光,真个是水色山光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有趣的是把韦小宝与黄蓉作一个对比,十四部书中,鹿鼎记与射雕同样热热闹闹,开心多,烦恼少。他们的武功都不高,却能把高手治的服服贴贴:黄蓉指引着偌大一个丐帮跑到大漠帮郭靖替蒙古人打仗,韦小宝则浩浩荡荡地率领着天地会群雄去云南嫁公主。他们也都是解决人情问题的高手:黄蓉救了柯瞎子一命,轻而易举卖给他好大一个人情,韦小宝则用吴立身和刘一舟的两条人命,顺水推舟地搞定天地会和沐王府之间的矛盾。在对付迂腐的老和尚时,黄蓉一指点倒一灯大师,韦小宝则将兜头一盆冷水,水淹太上皇。不同的只是,在行走江湖中,韦小宝凭借的是对人情世故的老练,黄蓉凭借的则是青春天性的本真,他们游刃有余地周旋于江湖之中,让江湖变得有声有色,让一切不能化解的恩怨纷扰倾于一笑之间。他们的形象也都是和正人君子的某种对立:为了目的,手段并不那么重要,实事求是,开心就好。

  是以射雕也是一本青春之书,开头酷似电影镜头的一幕,是蓉儿光辉岁月里最为动人的笑靥,可供人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来来去去地回放。头戴束发金环的蓉儿全身散发着骄傲的光辉,她与当年的我们一样,年纪正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充满了青春期的叛逆,并且为此得意洋洋。

  然而光阴似箭,在匆匆二十年后的神雕之中,成为郭夫人的蓉儿却再也找不到昔日的光华:

  ——(黄蓉)缓缓站起,在室中彷徨来去,绕是她智计绝伦,处此困境,也苦无善策,想到再过几个时辰,敌方高手便大举来袭,自己虽安慰杨过说:不能力敌,便当智取。可是如何智取?如何智取?……黄蓉淡淡一笑,道:只因我爱自己丈夫也是如你这般。你没孩儿,不知做母亲的心爱子女,不逊于夫妻情义。我只求你保护我丈夫女儿平安,别的我还希罕什么?

  蓉儿的故事是光阴的故事。今日提起笔来,竟有无限的怅惘。也许,江湖只是一个符号,而青春才是那种心情。在那个世界里,酒总是最醇,笑声总是最响,欢乐纯真,痛苦强烈——已经分不清,我们究竟是爱蓉儿,爱匆匆逝去的翁美玲?还是爱我们懵懵懂懂的少年情怀?抑或是那个热血沸腾的80年代?纵有妙手空空,偷不回的是逝去的岁月。捧一部射雕,便可以重温那个时代里的鼓点激扬、旋律回萦。我们也曾像蓉儿那样意气飞扬,像郭靖那样思考自己为什么存在,一旦找到了理智,就失去了纯真,此事古难全啊。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也带走了蓉儿远去的笑声。离开桃花岛的黄蓉成了一个下凡之后的仙女,就连那一支代表着她少年时代光辉岁月的束发金环,后来也被她转送给了小龙女。只是在当时,蓉儿的世界里只有她的靖哥哥,除此之外,别无大事。她手握打狗棒,身穿软猬甲,又拉扯上洪七公和黄药师两个天大的靠山,初涉尘世的纯真和坚定已足够让她守候一生。至于后来,她如何在襄阳城的号角声中,用后半生担忧敌军会在哪一刻袭来,并终究饶上一条性命,那还是蓉儿所不能了解的事:

  ——黄蓉微微一笑,道:从前爹爹教我念了许多词,都是甚么愁啦、恨啦。我只道他念着我那去世了的妈妈,因此尽爱念这些话。今日才知在这世上,欢喜快活原只一忽儿时光,愁苦烦恼才当真是一辈子的事。

  蓉儿的江湖是青春的江湖,它正如我们自己的青春岁月那样亲切。我庆幸她没有像梁羽生小说中的女主角那样,在所有续书中的出场仍然老而天真,以五十之龄而咯咯娇笑,彻底变成一个妖精。

  回头看去,青春像一张白纸,好在什么也没来得及画上。蓉儿正当年少,其中的如花岁月也许倒是傻小子郭靖一语道破天机,只是很好很好的,很好很好的”……
2008-7-14 22:17: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金庸十二钗正册之四】长相思·郭襄
武五陵

  雪泥鸿爪的吟游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每当我读到这句关于人生哲理的绝妙诗句,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个潇洒明慧的少女。人生多么玄妙,而她宁愿把身心寄入一次溯洄从之的漫游,在远游与追忆的双重追寻中去深味年华二字的含义。

  现在我要说到的是《倚天屠龙记》开头的两章——天涯思君不可忘,武当山顶松柏长——这富有韵律的两章上承神雕,下启倚天,在全书中构成了独立而特异的一段过场:神雕的起落悲喜已然收场,而倚天的世情变幻仍有待开篇,其间忽然云开月出,鸟鸣啾啾,斜逸出清新别致的一枝来。短短一个引子之中,捧出数个异士,演绎一段传奇,而又迅即烟销水逝,雪泥鸿爪,忽悠悠留一尾余音。在金庸纷纭热闹的武侠大场面当中,这两章是一次自然清新的回归,情节不再求大起大落,而仿佛是一段自然生发的旁白与抒情。在娓娓的叙述当中,立意存渺然高远之态,用笔在虚虚实实之间,妙绝成诗,悠然入画,正得了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的真义。

  掩卷细想,这两章中的字字句句妙在,其无处不是为神雕收尾,又无处不是为倚天启缘。它依稀为江湖搭上了一段隐隐跳动的脉搏,又幻化成数道线索牵动着未来数十年的风起云涌。在这两回之中,每个人都得到了关于命运的令人心惊的启示:何足道一局成谶,终生径弃中原而反取西域,觉远罡极而逝,却以一双铁桶挑出了他的两位衣钵传人。而他在临终前的空明之际所吟诵的一段九阳真经,又铺垫了无色大师、张君宝和郭襄三人的人生定数。玄铁重剑化而为二,九阳真经匿踪待传,各各得领天命,却又引而未发。这万物的轮回,笔底的玄机,就此全部定格在青山翠谷的回响当中。

  这样的良辰美景,奇文异事,却全部是为着一个更加奇异的少女而濡染。天涯思君不可忘是她的情怀,而武当山顶松柏长则象征着她的命运——且看郭二在倚天当中的出场:——这少女十八九岁年纪,身穿淡黄衣衫,骑着一头青驴,正沿山道缓缓而上……她又低声吟道: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她腰悬短剑,脸上颇有风尘之色,显是远游已久;韶华如花,正当喜乐无忧之年,可是容色间却隐隐有懊闷之意,似是愁思袭人,眉间心上,无计回避。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郭襄这个名山独游的出场充满了人生的感怀意味,读来竟是一派苍凉。古人云相思令人老,殊不知相思亦使人幽。

  如果说在神雕当中,郭襄还只是一个初尝情味的女孩,那么在倚天开头我们发觉,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已使她悄然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姣好少女。此时此刻,她可谓正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韶华年纪,却凭着一付琴心剑胆,徜徉于异乡的山泽风霜之中,只身漫步,且游且吟,不断追寻着自我内心的轨迹。与十六岁时的潇洒可爱相比,此时的她,更因游历而拥有了一种超卓沉静的气质,正所谓含而不露,哀而不伤,是以无处不散发着一种沁人心魄的美。

  惜乎杨过没能见到此时的郭襄,然而人生际遇起落难言,那一年在武当山头,郭二姑娘的美好年华却在另一个江湖狂士--何足道的眼中映照了出来:

  ——何足道全心沉浸在琴声之中,当真是神游物外,似乎见到一个狷介的狂生在山泽之中漫游,远远望见水中小岛间站着一个温柔的少女。于是不辞山远水长,一股劲儿的过去见她……

  这一段对诗经中《蒹葭》的化用是金庸的神来之笔。无论是郭襄还是何足道,此刻都只是漫漫人生当中如同电光石火的一瞬。然而在那一刻,世间再也没有第二种珍宝,能比何足道所给予郭二的这种纯净虔诚的爱慕更加高尚珍贵。也正是由于有了何足道这刹那永恒的倾心,郭二从此不会老去,她的形象与蒹葭中那个在水一方的少女意象叠而为一,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永远是那么鲜明姣好,永远宛在水中央了。

  与母亲黄蓉的不同之处在于,黄蓉聪明机窍,秀于其外,而郭襄了身达命,慧于其中。从最初开始,命运就仿佛处处铺排下了对她的暗示,而聪明的她也许早已隐隐猜到那个结局:——又斗一阵,杨过胸口隐隐生疼,知道自己内力不及对方,如此蛮打实是无法持久,多时不听到婴儿哭泣,只怕有失,百忙中低头向婴儿望了一眼,只见她一张小脸眉清目秀,模样甚是娇美,正睁着两只黑漆漆的眼珠凝视自己。杨过素来与郭芙不睦,但对怀中这个幼女心头忽起异样之感:我此刻为她死拚,若是天幸救得她性命,七日之后我便死了,日后她长到她姊姊那般年纪,不知可会记得我否?激情冲动之下,心头一酸,险些掉下泪来。

  方当襁褓之中,小郭襄便已隐然汇聚了天地间的清明灵秀之气。而此刻争夺这个襁褓的三人,都将给她的未来以深切的影响:或许正是她生具的灵慧祥和,不但能令杨过感恩知义、倾心相报,也令暴戾如李莫愁也是慈爱之心暗生,让大恶如金轮法王仅凭陌路之逢,便顿起惜才之意。即使事隔多年,这些昔日的风云人物已然绝迹江湖,他们仍然以冥冥之中的方式烙下了她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印迹:在长大成人的郭二身上,不难找出杨过脱略潇洒的影子;法王授徒未成,而成为峨嵋派开山祖师的郭二未始不是承续了他的一派宗师气度;在武当山头,当年轻的郭襄吟诵起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的词句之时,李莫愁日日夜夜那相思刻骨、难排难遣的心境,也随着一曲雁丘词遥隔时空,再次回荡在她的心头了。

  在郭襄着墨不多的笔触之中,曾有过两次最重要的的筵席--万兽山庄的群豪之会,与十月廿四襄阳的英雄大宴。她在短短的一年之中经历了这两次盛宴,然后便以后半生来品尝筵席过后的冷清。如果说她在四十岁那年真正大彻大悟的话,那么在襄阳的烟花尽散之时,她已在极度的繁华瞬间品味了人世的无常,此时此刻,彻悟的定数已暗暗埋下:——“今晚饮宴之时,我想起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句话,心下郁郁,那知道筵席未散,我……却不得不走了。”——(郭襄)靠在小龙女身旁……但觉此时此情,心满意足,只盼时光便此停住,永不再流,但内心深处,却也知此事决不能够。

  上天何其厚赐,这位豹乳喂养的女婴、一代大侠郭靖与丐帮帮主黄蓉的爱女、东邪黄药师的外孙、李莫愁抚养多日的传人,曾将无数的传奇集之于一身。而当她得以站在华山之巅俯看这一切时,无论是武功还是人生,均已慢慢悟到了更高一层的境界:筵席终将散去,繁华也只是一场虚幻,那些上天所给予的,它都终将收回。是以在后来的城破家亡之时,徘徊失意之日,郭二也许会蓦然惊觉:其实,那武学的真谛、不二的法门,在十六岁那年的烟花间,早已向她悄然开启。

  回头再看倚天开头的两章,每个人似乎都抱有冥冥中身负的使命:觉远僧浑浑噩噩,尘中璞玉,泥里乾坤,俨然降临世间传道的风范;何足道惊鸿一瞥,兴尽而返,却也由一琴一剑与郭襄演绎出一段氤氲缱绻的传奇;张君宝被逐逃亡,藉此开辟了足以与少林并称的武当一脉;而郭二姑娘,终也未能找到她念兹在兹的那个人。其间那些浮沉由浪、输赢无算、机缘可遇而不可强求的至理,则是终一部倚天最深切的命题了。

  在郭杨两家的恩恩怨怨当中,小郭襄扮演了一个最后的角色:杨家欠郭家的,由杨过以一条右臂还了;而郭家欠杨过的,由郭襄以二十二年的等待和一生的思念还了。郭杨两家,自此无涉。有意无意间,郭襄的上半生就这样用两次宴会和三枚金针数笔带过,而金庸又以一句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匆匆交待了她下半生的命运。翻开第三回,发觉何足道那盘棋尚没有下完,已然风云改换,天地异色,郭二适才芳华正好,倏忽一转,竟是红颜弹指,沓然无踪。读到此处,竟不知今夕何夕,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只有月光如水水如天啊。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郭襄与何足道的心结都在于,甘愿作为一个青春年华的过客,去追逐那座永远也达不到的灵魂城堡。那么,既然人生如寄,则不如秉烛夜游。是以再见郭襄之时,从中更可窥到魏晋人物率意人生的遗风:与无色大师的一言相交,与何足道之间的片语知心,片刻之后,这些也将成为云烟过眼、风萍聚散,便也自有一份挥手自兹去的洒脱,一份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适意。从这个角度上说,以郭二的旷达和聪慧,即使自知寻寻觅觅的结果也只是一场镜花水月,她也从未徒然自苦,亦不会为之强求。人生于她,不过是一次雪泥鸿爪的诗意吟游:雨化为云,花落成土,造化使然,执着无益。若要为小东邪安排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却是未免小觑于她了:

  --郭襄轻轻将瑶琴放下,转身走出松谷,纵声而歌: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招来青驴骑上了,又往深山林密之处行去……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之中的那些各色女子,有些可亲,有些可敬,有些可怜,有些可爱。对郭襄,则只是相逢何必曾相识,但求与这位红颜知己会心一笑,然后相忘于江湖。

[ 本帖最后由 Michael_Leung 于 2008-7-14 23:23 编辑 ]
2008-7-14 22:20: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金庸十二钗正册之五】昭君怨·面朝大海
武五陵

  --我的爱和我之间就要垒起
  三百个夜晚如同三百垛墙,
  而大海就象魔法阻隔于你我之间。

  如果说博尔赫斯把整个宇宙看成一座富于魔法的迷宫,把生命看成其间往而复来的循环小数,那么倚天则曾把我们带入另一场奇妙的世事循环:盛衰接替,月缺复圆,正邪之间的缠绵纠葛,倚天剑与屠龙刀的不解矛盾……在这本书里,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与上一代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张无忌与敏敏特穆尔的爱情仅仅是一次偶遇吗?抑或是张翠山与殷素素未了情缘的接续?杨不悔的爱情真的注定要付给那位师叔吗?又或许纪晓芙那双迷惑的眼睛一直在冥冥之中凝望?恍惚之间,那句由黛绮丝辗转传自古波斯国的绝句来如流水兮逝如风,再次从她的两个传人——小昭和阿离的口中吟唱了出来。明教悲悯世人的圣火犹自未熄,汉蒙之间的成败浩劫之中,又将是一场世事的乾坤大挪移了。

  在太极剑法画出的一个又一个圈子里,张无忌迷茫着自己的命运。这位仁兄不但大仁而近愚,兼且很有点爱博而心劳

  ——张无忌惕然心惊,只吓得面青唇白。原来他适才间刚做了一个好梦,梦见自己娶了赵敏,又娶了周芷若。殷离浮肿的相貌也变得美了,和小昭一起也都嫁了自己。在白天从来不敢转的念头,在睡梦中忽然都成为事实,只觉得四个姑娘人人都好,自己都舍不得和她们分离。他安慰殷离之时,脑海中依稀还存留着梦中带来的温馨甜意。

  四女同舟之时,四个女子的生命轨迹在张无忌的梦里梦外刹那交错,更奇妙的是,金庸在她们身上竟然用了不同的笔法:蛛儿虚飘飘的,很后现代;周姑娘则写三笔,藏两笔,暖昧隐晦;赵敏郡主句句工笔,字字白描,却是活泼泼地,趣在言外,尽有一种意态由来画不成的气韵;小昭,嗯,写到小昭,金庸老儿总是意存怜惜,握笔重,下笔轻,写出的全是如诗如幻,弥漫着浪漫主义气息的朦胧文字:

  ——冰雪上反射过来的强光照在她的脸上,更显得她肤色晶莹,柔美如玉……但见她肤色奇白,鼻子较常女为高,眼睛中却隐隐有海水之蓝意。
  ——小昭大喜,抬起头来,朦朦胧胧的月光在她清丽秀美的小小脸庞上笼了一层轻纱,晶莹的泪水尚未擦去,海水般的眼波中已尽是欢笑。

  顾名思义,小昭这个名字的由来一定是昭君的借用,从出场开始,她远赴异乡的后半生就在被不断地暗示。提起这两个名字,同样会有那道遥远的地平线在眼前浮起,一道通往寒冽无边的大漠,另一道通往幽深无垠的瀚海。地平线的那一端,又同样会传来哀怨的琵琶,弦上的私语是她们一致的归宿。只不过,因为有了对张无忌这一介凡夫的爱情,在小昭的远离给我们留下的启示中,不存在有关政治的牺牲,也因而比不上昭君那份悲壮,它并不显得特别伟大,却饱含了人世间,常常紊绕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心头的、眷眷不尽的感伤。

  尽管对昭君的借用是如此明显,但金庸始终有他的绝招:我一直迷恋于解开他对小昭的最初构想是如何萌芽——他就像制造一个小小的谜语那样来刻画小昭,谜面是这样浅显简单,而谜底又是那么值得玩味:

  ——原来她既非驼背,更不是跛脚,双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颊边微现梨涡,直是秀美无伦,只是年纪幼小,身材尚未长成,虽然容貌绝丽,却掩不住容颜中的稚气。

  小昭就这样以小桃稚柳的形象出场,像一颗未成熟的蚌珠那样蕴集着奇异的光华。伴随她的还有那条同样神秘的铁链,以及那些更加猜不透的、玲珑剔透的心事。这一切的一切,甚至一直要按捺到分别前的一刻才会突然揭晓:

  --谢逊忽道:小昭,你做了波斯明教的教主么?小昭低眉垂首,并不回答,过了片刻,大大的眼中忽然挂下两颗晶莹的泪水。
  --张无忌点了点头,抱着她轻柔的身子坐在自己膝上,又吻了吻她。她温软的嘴唇上沾着泪水,又是甜蜜,又是苦涩。

  刹那销魂,小昭的青春仿佛在这一瞬之间忽然如花般绽放飘飞,如果说对于天山童姥,瞬间便是一次红颜白发的过渡,那么这一刻的小昭则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神迹:以爱的名义,蚌壳刹那张开,小昭姑娘生命中最美好娇艳的年华只在这一瞬开屏。令人难过的是,此际正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的温柔乡,天庭的咒语便要突然降临,大海即将成为一个残酷的魔法,小昭与无忌面对的未来,竟是一场茫茫复茫茫,东西永隔如参商的分离:

  --两人之间的海面越拉越广,终于小昭的座舰成为一个黑点,终于海上一片漆黑,长风掠帆,犹带呜咽之声。

  在我的印象中,那一天沧海明月珠有泪。大海就这样张开又合拢,带走了我的小昭。从此之后,无论潮汐变幻,月缺月圆,留下的是永不熄灭的,亘古的忧伤。

  小昭就这样在张无忌满怀热情与失落的高潮时决然离去,她以生命中初初萌动的情愫,教会了张无忌新的一课:如何去体会离别,以及该如何珍惜爱情。真正能把握住现在的只有赵敏,而小昭,甘愿把自己作为一件祭品,献给漫长的岁月,献给过去的年代。对于张无忌来说,小昭永远被封存在了葱茏岁月当中,在经历了那样东西永隔的断肠滋味之后,留下的竟是一片茫然。也许,只有在未来的,那些优美的对旧时代的回忆中,才会慢慢浮现出小昭当日的笑语晏晏、情意殷殷:

  --小昭胀红了脸,道:你陪赵姑娘一起,我更加要跟着你。说了这两句话,已急得眼中泪水盈盈。张无忌道:为甚么更加要跟着我?小昭道:那赵姑娘心地歹毒,谁也料不得她会对你怎样。我跟着你,也好照看着你些儿。张无忌心中一动:莫非这小姑娘对我暗中已生情意?听到她言辞中忱忱之诚,不禁感激。

  --小昭又是害羞,又是欢喜,低下了头道:我又没要你对我怎样,只要你许我永远服侍你,做你的小丫头,我就心满意足了。你一晚没睡,一定倦了,快上床休息一会罢。说着掀开被窝,服侍他安睡,自去坐在窗下,拈着针线缝衣。张无忌听着她手上的铁链偶尔发出轻微的铮铮之声,只觉心中平安喜乐,过不多时,便合上眼睡着了。

  歌声、离别和自我放逐构成了小昭,也使得她成为了一个最诗意的女孩:在含苞未放的那一刻离去,并将终生以纯洁的圣处女的形象,手握冰冷的权杖,在那个异族空旷的圣殿里守身如玉。当时光低眉垂首缓缓退去,也只有小昭始终神态自若,抱着对上天的感恩之心,平静地面朝大海,活在回忆的幸福之中。

  黛绮丝把那首小曲传递给了小昭,又把她自己的命运轮回到了小昭身上。然而不同的是,小昭的心思复杂,心意却单纯,她以一种奇异的本能,像深谙五行八卦一样,她能够面朝大海,洞察生命的奥秘。对待世人,她自甘婢仆,对待命运,却能不卑不亢。面对明知无望的爱情,亦自有她的解决之道,那便是:受用一朝,一朝便宜。正是由于她从一开始便知晓那一曲中蕴含的至理:剥极而复,喜极则伤,因而能去得坚决,爱得从容--既然天地尚无完体,那么人间又何尝没有别离?

  --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想人间造物搬兴废。吉藏凶,凶藏吉。
  张无忌听到吉藏凶,凶藏吉这六字,心想我一生遭际,果真如此,又听她歌声娇柔清亮,圆转自如,满腹烦忧登时大减。又听她继续唱道:
  富贵哪能长富贵?日盈昃,月满亏蚀。地下东南,天高西北,天地尚无完体。。。。
  曲中辞意豁达,显是个饱经忧患、看破了世情之人的胸怀,和小昭的如花年华殊不相称,自也是她听旁人唱过,因而记下了。张无忌年纪虽轻,十年来却是艰苦备尝,今日困处山腹,眼见已无生理,咀嚼曲中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那两句,不禁魂为之销。

  在纷纭世事,高高庙堂与远远江湖间的翻云覆雨手,一个小小女子的奇异心事,曾经演奏了一曲关于倚天的主题歌:在急急流年,滔滔逝水之中,无数世事在小昭的歌声间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有少女曼妙的歌喉,声声婉转,字字清圆:

  正是:唱到断肠肠欲断,还连,一串骊珠个个圆。
2008-7-14 22:27: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金庸十二钗正册之六】菩萨蛮·生如夏花
武五陵

  --金盒夹层,灵膏久藏,珠花中空,内有妙方,二物早呈君子左右,何劳忧之深也?

  这是《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回当中,敏敏递来的短笺,但我宁愿把它看作一个诉说着爱情的谜语--关于心门为谁而开。它是一封敏敏对张无忌传来的挑战书,却也为他们之间的微妙爱情正式拉开了序幕。千头万绪的倚天读至此处,令人忽觉心弦一动,沿着金盒与珠花的线索,从此便进入一次妙不可言的阅读经历:在这二人之间一个个似敌似友的回合过场中,充满着喜悦又而又跳荡着不安,一路读来,似有三分酒意。

  学生时代的读书与现在毕竟不同,再拾倚天,那个曾经在意气风发之际可以笑着骂其不争的张无忌,那个长大后大不如前的张无忌,糊涂而软弱的滥好人张无忌,重读之际,竟然能嘴角现出会心微笑,心头浮上些许怅然。

  射雕三部曲浩浩荡荡的激流至倚天忽然归于曲折婉转。如果说射雕写的是小儿女的懵懂情怀,神雕是青年时的热情如炽,至倚天,则从高高的天庭降到了人间世:江湖,不再能快意恩仇、手起刀落,而是变得丝丝缕缕,牵牵绊绊。相对郭靖和杨过,张翠山和张无忌这两代主人公,虽然仍有着比常人更多的际遇遭逢,却也有同常人一样的千般无奈,万种烦忧。他们的肩上,担当着种种同我们一样的责任,要做个好徒儿,好兄弟,做个好丈夫,好父亲,同时又要不违侠义之道,严守为人之本。如此多的担子缠上身来,武功再高,思虑再多,也仍然生存得那么烦恼艰难。

  --张翠山接过剑来,一剑便要递出,刺向妻子的胸膛,但霎时之间,十年来妻子对自己温顺体贴、柔情蜜意,种种好处登时都涌上心来,这一剑如何刺得下手?

  一出场便因师兄的重伤而忧心如焚的张翠山,始终在义与情的冲撞中煎熬,没能找到一条救赎之路。他的那一剑,刺向名门正派是义所不容,刺向妻子又是情所不忍,终于便只能刺向自己。聪明如殷素素,对此其实早已有了深深的预感,但她所能想到的唯一出路也只有远离尘嚣。然而冰火岛毕竟不是永恒的避难所,俗世的漩涡总是会把他们卷向错综矛盾的命运。这一切,尽皆在明教群豪的那一句歌声中浮上心头: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啊。

  倚天剑与屠龙刀在红尘之上高悬。如果说,天下的刀兵是屠龙刀的胸襟,赤子的爱恨则是倚天剑的锋芒,那么羁留在世事当中的凡人,谁又不是在一刀一剑的权衡间,透出一片茫然,几许懵懂?具体到张氏父子,这个难题则在于:当世事如同千军万马纷至沓来,却始终有那么一朵小小的绮念在心头轻轻摇曳。这个绮念一旦出现,便是一场场定力与心魔间的抗争。对于张翠山,这个心魔名叫素素,对于张无忌,它则唤作赵敏。在殷赵二女的如花笑靥间,在她们时时变换的男装与女装之间,他们不得不对抗殷素素的手臂与赵敏的纤足所带来的诱惑,敌友难辨,爱恨交织。爱情像一支催化剂,催发出执著也催发出迷惘,附带着甜蜜也附带着忧伤,引领他们的心灵从此走向一场场起伏跌宕。

  问题到了张无忌,简直是越发的暧昧起来。琢磨张大教主的心思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儿:他口口声声义父与父亲都是孩儿的好榜样,并且时时以此激励自己,但是在冰火岛上养成的自然而然的天性让他始终存在着某些最原始的、没经过社会涤炼的人性,比如耳根很软,容易被骗,见到美女会禁不住动心,所以才有那么一次稀里糊涂的初恋。在对于人生一层又一层的高峰体验之中,他隐隐地觉察了自己内心的好恶取向与正派严密的道德教条之间的磁偏角,这个偏角无论如何掰不拢,让他甚感苦恼。他试图以一律博爱这样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大多适用,但偶尔也有不好用的时候:一旦这两个准则出现冲突,便会完全处于窘境,糊而涂哉,糟之糕也。

  是以在意气风发的明教领袖张无忌心中,始终埋藏着一个小小的影子,他是七情六欲的凡夫俗子曾阿牛。当张无忌攀上一个又一个武林的巅峰,曾阿牛却也随之陷入一个又一个人生的迷局。然而月明星稀,百川归海,所有的谜题终归有一个题眼,这许多的铺排都要奔向一个注定的答案。就像是屠龙刀的宿命就是寻找对手倚天剑一样,张无忌身受之厄,总得有一个绝顶的高手来与他周旋、替他解开。于是在这山重水复之际,忽然间又是一番柳暗花明:

  --顺着青石板大路来到一所大庄院前,庄子周围小河围绕,河边满是绿柳,在甘凉一带竟能见到这等江南风景,群豪都为之胸襟一爽。只见庄门大开,吊桥早已放下,那位姓赵的小姐仍是穿着男装,站在门口迎接……

  金庸小说里有很多妖女,个个绮丽万端,是金庸送给主角们最美好的礼物。可以想见,那才是天下英雄莫能当,英雄大侠遇到她们,立时倒撞下马、溃不成军,而且纯属自觉自愿。不过照我看,纵使是这般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时,仍抵不过那小小一个绿柳庄横空出世时的意境高蹈--赵敏郡主迟至第二十三回出场,却令整本倚天顿时明媚起来,光彩如同一个节日。灵芙醉客绿柳庄,虽然明教群豪人人不免于难,但中毒最深的还是张无忌,此毒唤作情根深种

  来自异族的蒙古郡主赵敏就这样用一种以逸待劳的姿态,犹如一个荡悠悠的音符惊破了张无忌的平静生涯。随着绿柳庄的沟壑道道铺开,敏敏郡主的光彩亦层层显露:她的手下是苦头陀、玄冥二老这样的高手;她读的诗,是白虹座上飞,青蛇匣中吼这样的绝句;即便她用的毒,也拥有十香软筋散,醉仙灵芙这样高妙迷醉的名字……绿柳庄一役的高手过招,二人皆遭受了平生未有之败,不过故事高潮迭起之余,又有一些暗箱操作的意味,张无忌无意中使出了最高一招,以致于误打误撞,赢得了头彩:

  --张无忌左掌摊开,掌中一朵珠花轻轻颤动,正是她插在鬓边之物。

  张无忌摘下了珠花,同时也轻飘飘地摘下了赵敏郡主的芳心。对此,敏敏回应的一招是:礼尚往来,回赠了那只金盒。从此,随着金盒与珠花传递间的三推三就,有去有来,二人玩起了一场场猜心游戏,有时是灵犀一点锋芒毕露,有时却又款通曲意未雨绸缪,其间有无数波澜暗涌,却也一一迤逦写就。至于个中的滋味如何,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敏敏大度地没有对张无忌说破,金庸便也不对我们说破,只待有心人前来抽丝剥茧,触动此中暗藏的机括,读懂其间泛起的串串涟漪。

  --张无忌又是一惊,道:你也同去?赵敏道:当然啦。听说你义父是在海外孤岛之上,要是他不肯归来,难道要你万里迢迢的借了刀来,给我瞧上一个时辰,再万里迢迢的送去,又万里迢迢的归来?天下也没这个道理。

  或许出于一个精心设下的意象,倚天当中每一次前往冰火岛的旅程就是一次爱情的朝圣之旅。若说殷素素与张翠山之间的姻缘成就于那一枚悬而未发的银针,那么张无忌与赵敏间的相约则是敏敏决意相随天涯的盟约,它是敏敏对张无忌的公然追求呢。须知古今中外,书中世间,便只有一个敏敏的锦心绣口,能想出如此曲径通幽的暗示,又偏偏搬出一番大道理来,讲得头头是道,振振有辞。这个并非武功绝顶的小小女子所做到的,正是令江湖无数高手孜孜以求、倾心思慕的最高境界:那便是尘土荣华、那便是快意恩仇啊。

  就这样,敏敏以一个命中魔星的身份,一下子便拿捏住了张无忌的七寸,并用她狂野不羁的目光质问着张无忌的内心。她成了张无忌心中的猿,意间的马,成了他注定会害上的相思病,同时又是这种病唯一的解药--洵神物也。

  而当敏敏着一身青衣,义无返顾地出现在新婚礼堂上,使周姑娘的婚礼成为她与张无忌之间的又一次逗趣,我们知道此事已谐。至此,张无忌心智忽开,作出了平生第一件违背大义的美丽的错误,他这个凡夫俗子的曾阿牛形象也与张无忌合为一体了。他的身上,有着许多我们今天浮沉世间依然要面对的困扰:对自己好的人,总是想要倾力以报,对恶人,又想要杀之以快,然而现实中往往并不是如此圆满,作为明教领袖,他时时担心能力不逮,面对真实的爱欲,却又不由自主地意乱情迷。只有在与敏敏一起的道路上,张无忌得以经受了一次直面爱情与人生的洗礼,这些都是他内心之中最不敢正视,却非常心痒难搔的,是要得最迫切最炽热的啊。

  由此,我们可以回过头来重看张无忌在那小酒店之中对赵敏说过的话:

  --这一番话,他在心头已想了很久,可是没对杨逍说,没对张三丰说,也没对殷梨亭说,突然在这小酒家中对赵敏说了出来,这番言语一出口,自己也有些奇怪。

  蛛儿和小昭只能把握自己心灵一隅的宁静,却不能帮身处武林之巅的张教主进行关于天下的思辩,而原本是绝对良配的周姑娘,更无法帮他解决这些问题--在刀与剑的权衡中,我们可隐隐觉察出她内心的战栗。只有敏敏有解药,她深深地了解世界,也了解自我,并且用她狡黠的眼睛看出了张无忌也是这样的人。依赖于她绝代的才华,她用一支小小的珠花,便四两拨千斤,轻轻地挽天下之欲倾。张无忌遇到了赵敏,那才是棋逢对手,剑遇争锋,找到了真正能够深深地理解他,听他倾诉心底最深切心事的人。于是在敏敏那里,张无忌终于得到了救赎,更令人安慰的是,这一切都是以敏敏巧笑嫣然的方式啊。

  金盒夹层,灵膏久藏,珠花中空,内有妙方。久藏的分明是敏敏的芳心,传递的分明是敏敏的情书呢。相遇时爱恨交织,分别后心驰神往,相对时,则又是情致缠绵,情思荡漾,这不正是情字的百般滋味吗?其实,张无忌心中最爱的是谁,从相逢绿柳山庄之日起,便早已昭然若揭。这叫做二物早呈君子左右,何劳忧之深也?”……

  有道是唯有庸人方自扰,是真名士自风流,在这许多沧桑变化中,敏敏像一朵永远不凋零的花,偏偏要公然灿烂一把。她以一种游牧民族所具有的恣意之美,奇妙地契合着江湖中所崇尚的率意人生的最高定律。她还是一个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高手,爱得明媚,恨得绮丽,将理不清顿不脱的人生化解为一次乘兴而来的旅程。正是因为有了敏敏这个蒙古蛮子,张无忌这小子没有白白受苦,终于修成了正果。我等在释然一笑之后,却又转而不忿,艳羡起张无忌专美的洪福来了。

  金庸是这样的偏爱赵敏,在半部倚天的字字句句当中,处处可见对她的纵容。然而造化就是要钟神秀,像那些天才的诞生,神器的出世,灿烂的夏花,以及瑰丽无匹的爱情一样,这些事往往都很没道理,它们都是造物主设下的难解的谜题。所以有了敏敏的明眸皓齿,在真真假假的历史中惊才绝艳,倾城一笑。在尽弃繁华之后,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温热的身子和里面怦怦跳动的心脏吧,且与她一起腾入万千欢愉。
2008-7-14 22:31: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金庸十二钗正册之七】诉衷情·亢龙有悔
武五陵

  ----我们的爱里,有一种痛苦与灵魂相仿佛

  我永远也不能忘记那一日在昏暗的灯下,我糊里糊涂地合上那册破烂的《天龙八部》----它看得我痴痴怔怔,七魂里走了六魄。那时,在我只有十六岁的人生中,还从未感到如此不爽。大美不言,而至高的境界总是相通,这种模模糊糊难于言表的感受,我只能从鲁迅先生的词句当中寻觅得到:……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至此,金庸的一支险笔已臻纵横如意之境,从莽莽大漠的英雄浩歌,倏忽间又是江南的水面如镜,从无量深谷直写上灵鹫危峰。这一场大梦,收尽美艳与丑陋,奇妙与扭曲。仿佛仙境,恍如鬼蜮,偏偏又正是在这人世之中。当我们随着众多的人物命运历尽千般欢愉,万种悲苦,随着天山童姥的青丝白发感受刹那芳华的瞬间失落,从游坦之给予阿紫的茫然眼珠里看尽人世的悲凄,便也随着他们的灵魂飘飘悠悠,直抵大渺茫、大飘渺的境界。那开篇之中、造化设下的月华玉璧,岂非照尽世间的如镜佛眼?而贯穿全书、摧魂夺魄的生死符,嘿,却只是一枚轻细以至消融于无物的薄冰!这次第,怎悲喜二字了得?

  全书的三个主角,一僧一儒一英雄,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一条寻找父亲、寻找血脉的道路。在那个属于江湖的年代里,寻找父亲,就是寻找自身的出处,寻找肉体的根脉与灵魂的故乡。在千万年以来中国人的心目里,除非刳肠剔骨,此血脉不能断也。其实,早在这一切开始之前,命运早已在他们身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封印。那烙在背上的香疤、刺在胸口的狼头以及挂在颈中的玉佩,作为身世的见证,行使着它们预言般的使命,最终将他们带往一条条通往幸福或不幸的殊途。然而,除了这三位主角之外,书中还有两个肩头刺有红字的女子,由此又花开两枝,演绎出两番令人心悸的情事。

  在这部礴磅如海的大书之中,阿朱的出场,只是一缕有意无意的闲笔,活泼泼、生动动,在主线之外恣意生长。段公子正逢霉运当头,性命堪忧,却忽然在随波逐流之际搭错车,随阿碧的一叶小舟穿过莲叶田田,来至燕子坞这个小小的少女世界,又禀着一缕幽香闻香识女人,识得了阿朱这个精灵俏皮的姑娘。不同的只是,阿碧天成一段柔情,阿朱却生就一双慧眼,须知易容易,知人难,若非天性中的那份聪明灵慧,对芸芸众生自有一份细致入微的体察,又怎能练就千变万化的小小神通?而当朱碧双姝带着吴侬软语救段公子逃出生天,三人便不由自主地踏入了未知的江湖之旅。向来痴,从此醉,长长的伏笔细细舒展,段誉即将看到画像中的那个绝美的背影,而阿朱却也将在杏子林中,以旁观者的身份遇到英雄乔峰。

  迂回的命运七弯八绕,乱麻也似的头绪终于归结为一段穷途里的相逢。只是乔峰的天涯沦落,却成就了阿朱的一片天。阿朱的青春岁月,随着乔峰的到来而一步步丰盈起来,终于成为一片丰润的绿叶。常言道米粒之珠,也放光华,然而在爱的沐浴之下,小小的阿朱竟也放出夺目的光华。当乔峰在雁门关再次见到她时,这个曾经的俏皮小姑娘已然成为柔情似水的女子,在悬崖绝壁间拈花微笑:

  乔大爷,我……我在这里已等了你五日五夜,我只怕你不能来。你……你果然来了,谢谢老天爷保佑,你终于安好无恙。

  这朴朴素素,平平淡淡的一句,却有那么一瞬销魂蚀骨的深情。当一个身世的秘密让乔峰的天地瞬间倾覆,他要面对隐藏在命运最深处的因果,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怀疑和敌视,从而也背负起了整个世界的重压,向着背离着世界的方向走上孤独之路。这个失意潦倒的寒冬夜行人,耳中忽然真真切切地听到了一句恳切关心的话语。乐莫乐兮新相知,却是在此一刻遭遇到了。

  于是无论是书外的读者还是书中人,一起怀着深深的感激接受了这个上天意外的赐予:峰回路转中,小阿朱在那里等待,悄然从主线之外进入了乔峰的生命,把她自己的命运和乔峰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萧峰哈哈大笑,说道:是了!从今而后,萧某不再是孤孤单单、给人轻蔑鄙视的胡虏贱种,这世上至少有一个人……有一个人……”一时不知如何说才是。阿朱接口道: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说得诚挚无比。
  萧峰纵声长笑,四周山谷鸣响……

  莽莽苍苍的江湖路上,空空茫茫间,阿朱化身为一朵怡情花、一株忘忧草,在英雄苍凉的胸中撩拨起多少柔情。一粒沙里能容纳下一个大海吗?阿朱告诉我们可以。有她的温言慰怀,笑语解颐,心肠刚硬如萧峰,终于也将钢铁之心溶化在儿女情长之中。在他们情缘里,或许没有玫瑰与诗篇,没有太多的浪漫因子,只有那些最朴素的词语,比如相知和相伴、爱重和珍惜。然而这份情义愈是简单,内涵也就愈是深刻,山鸣谷响,相互的回应激荡起更大的回声。

  ……一路上风光骀荡,尽是醉人之意。这数千里的行程,迷迷惘惘,直如一场大梦,若不是这娇俏可喜的小阿朱便在身畔,真要怀疑此刻兀自身在梦中。

  有阿朱相伴,萧峰的生命便开始了一场复兴。这条原本是为了复仇而踏上的旅程,竟尔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一路行来,行得也逶迤。两个相爱之人飘飘悠悠,抵达了幸福的深处。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惬意,如同绿水环绕着青山。只是在笑逐颜开之际,这段幸福,终究有那么一丝恍惚。

  许多人说,只为了那个认错了的仇人,一个莫须有的理由,阿朱之死真是无谓已极。其实,这一切早在相识之前、早在倾心相爱以前,早在一切的一切之前,书中就一步步做好了令人颤栗的铺垫:

  ……“阿朱跳了起来,叫道:哪有此事?谁说是我杀了你父母?杀了你师父乔峰道:我师父给人击伤,他一见我之后,便说是我下的毒手,难道还不是你么?他说到这里,右掌微微抬起,脸上布满了杀气,只要她对答稍有不善,这一掌落将下去,便有十个阿朱,也登时毙了。
  阿朱见他满脸杀气,目光中尽是怒火,心中十分害怕,不自禁的退了两步。只要再退两步,那便是万丈深渊。

  小人之怒不过以头抢地,而英雄之怒一旦爆发,便可以翻江倒海。从丐帮继承了绝世的武功降龙十八掌的萧峰,他自己更像是一条桀傲不驯的天龙。聚贤庄一场大战,英雄奋起一怒,于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这是易经中对亢龙有悔中字的解释,也成了对萧峰命运的注释。他的复仇之路在不自知之中,因仇恨而肃杀,已变成了一条通往末世之路。巧者劳而智者忧,聪明如阿朱,又怎能不为他感到深深的担忧?然而她深知,一个浅薄的理由,又怎能阻挡得了勇者的无惧?英雄如萧峰,亦永远不能屈之以绳索。是以那些最深切的劝慰之言藏在心中,始终没能说得出口:

  ……阿朱打了个寒噤,本想说:你杀了那带头的恶人,已经够了,饶了他全家吧。但这几句话到得口边,却不敢吐出唇来,只觉得乔峰神威凛凛,对之不敢悄有拂逆。

  在深深的忧惧当中,深渊一步步临近。就像斯芬克斯的谜语有着一个最残酷的答案,谜底本身便是命运无情的嘲弄。从马夫人口中探得仇人名字的,是阿朱自己。而当她找到金锁片的出处时,她也拥有了一个关于身世的秘密,正是此时,阿朱通晓了自己身上的原罪,和上苍不可更改的规则。

  那一晚,不知她曾如何柔肠百转。她只是清醒地知道,自己已成为萧峰复仇之路上的障碍,一旦真相揭开,深仇难报,他后半生将会为了一个解不开的心结郁郁而活。然而更大的秘密却是,在阿朱古怪精灵的外表之下,包含了一颗殷切之心,她以自己的生命来爱着萧峰。就在不久之前面对死亡,她还曾那么惊惶失措地恳求:乔大爷,我不愿死,你别抛下我在这里不理我。而此时事过境迁,她不再害怕,因为她的心里已没有了自己,全心全意,只是系在萧峰身上。

  英雄之怒,惟有用无上之力才能化解。而萧峰燃烧的怒火不熄,便永远要面对与整个世界为敌的较量。仇恨让他陷入了不得解脱的痛苦,仇恨亦带来了杀戮,让他永远身在险境。她知道,这终究是不行的

  清清静静的青石桥因为阿朱的决定而降下倾天之雨。这一幕,是属于阿朱的独角戏,是她的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天上的闪电映出了刻在肩上的红字,这一刻,她终于向萧峰倾吐了心声:

  ……阿朱道:大理段家有六脉神剑,你打死了他们镇南王,他们岂肯干休?大哥,那易筋经上的字,咱们又不识得……”
  ……一条闪电过去,清清楚楚映出了阿朱的脸。那深情关切之意,仍然留在她的眉梢嘴角。

  当痛苦太深时,语言总是显得那么迟钝。只有在此时,阿朱才说出了肺腑之言,这也是她关于爱的箴言。生命的尽头,她用最后的机会向他倾诉衷肠。这个小小的心愿,只是盼他平安,盼他安好无恙。在面临死亡的瞬间,萧峰的信任与爱重仿佛给了她一双翅膀,她眼中散发着异样的神彩,寄托着无限的深情。这一刻,幸福却又凄迷。

  阿朱死了,死如秋叶之静美。再没有什么比青春的萎谢和鲜花的凋零更令人感伤了,然而萧峰毕竟不是凡夫俗子,不会去枉自伤春悲秋。在阿朱死去的时候,萧峰感到的并不是悲伤。命运再次向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世界在恍惚中凝固成空白。而他的胸臆之间,正经历着一场幻灭。这一刻,生非生兮死非死,山非山兮水非水。他触摸到了生命更深更广的层次,他从天上看见了深渊:

  ……“只想放声大哭,却怎么也哭不出来
  ……萧峰大叫一声:阿朱!抱着她身子,向荒野中直奔。雷声轰隆,大雨倾盆,他一会儿奔上山峰,一会儿又奔入了山谷,浑不知身在何处,脑海中一片混沌,竟似是成了一片空白。

  人生最苦涩的莫过于泪,比泪更稠的是血,然而终究还有比血更咸涩的,那便是生命本质的大荒凉与大虚无。当空虚袭来的时候,曾经强烈的仇恨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个烙在心灵之中的封印,也就在慢慢地解除。

  伟大的灵魂总是注定以残酷来锻造,塞上牛羊空许约,那个断了翅的誓言是那么刻骨铭心。金庸心狠,将这些沧桑悲苦,直写过万载千秋去。只有到多年以后,萧峰才会默默对自己说出那句藏在心里的话:

  四海列国,千秋万载,世上就只一个阿朱,又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

  亢龙终究有悔。阿朱之死,如同当头一棒唤醒了萧峰,她清净的女儿心思将他的灵魂洗涤清静。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会慢慢明白她的一片深心:仇恨会让人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而风光霁月转瞬即逝,死亡将会使仇恨与愤怒化为河流。

  所以阿朱是一个引路之人啊。就像能无师自通学会易容术那样,她也能随水赋形,深深地通晓如何能化解仇恨。萧峰从此不再为悠悠身世所累,不论幸与不幸,他获得了自由的心灵,一颗不再为仇恨所束缚的心灵。他不会在仇恨中沉沦煎熬,不为怒气而铸成无可挽回的大错。当他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也就从无所希望中得到了救赎。那个带着戾气和狂乱的迷途英雄,懂得了原谅,懂得了宽恕,破解了命运加诸身上的重重咒语。他勘破这一切,成为了真正伟大的英雄。

  是以没有乔峰,阿朱不成其为阿朱,而没有阿朱,萧峰也无法成为后来的萧峰。虽然没有肌肤之亲,两人的血脉和灵魂却溶解在一起,在有生之年的生命演化里,雕刻了以后的萧峰。

  就像那首歌里唱到的:

  多谢在生命中化身做知己的你为我做个奉陪
  要不是有那张笑容支持这灵魂早无法解脱

  ……阿朱脸上露出笑容,见萧峰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深意,不自禁的欢喜。她明知自己性命已到尽头,虽不盼望情郎知道自己隐藏在心底的用意,但他终于知道了……

  阿朱之美是智慧之美,她以一种最优美的姿态坦然赴死,如同一个末世的传奇。在生与死之间,在得与失之间,有着那场漫天的雨雾,而萧峰所苦苦追寻的答案,阿朱早已用她的笑容给出了一个解答。

  她为他而生,亦为他而死,她曾经美丽的存在就是为了烘托出他生命的辉煌。这亦是为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写下了一个词语作为绝配,他们永远要她的红巾翠袖揾去悲壮的泪水,要从她的软语温存中获得心灵的安慰,他们的慨叹在她义无返顾的奉献中化为满腔柔情。这个词就是:知己红颜。
2008-7-14 22:36: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金庸十二钗正册之八】念奴娇·恶之花
武五陵

  世界是一个圆形的沙漠,
  天庭已经关闭而地狱处处皆空。

  我们被愤怒、被仇恨、
  被爱情、被死神生吞。
  ----分别引自帕斯

  异人与异书,造物不轻付。有时候,在天才的灵感之下,神奇的运笔如同上天的赐予,不自禁地写下一段段谵妄之书。云烟满纸的天龙八部读至阿朱之死,已是泪眼模糊肝肠相摧,以至高无上的死亡之倾毁,将情节一波波烘托至了悲剧的大高潮。然而个中高手仍能草蛇灰线勾连辗转,在这满目萧瑟之中,只因阿朱轻轻的一句遗言,由小小的竹片牵出了一个对仗的下联,迢迢的长路便还要踏棘而行。在辽宋大理兵戈相鏖的江湖上,在八荒六合情天孽海的铺排中,小说家以大笔力,于这层峦叠嶂之中悬一帆苦海孤航,让情节于高无可高之处,又一次轻飘飘地拔高了上去。如同要为整部天龙描下点睛之笔,他运起左右互搏之术,星移斗转之功,将阿朱反手而写,写下了奇特复杂的小阿紫和她惊世骇俗的爱情。

  ----“……她满脸都是幸灾乐祸的喜悦之情,熊熊火光照射在她脸上,映得脸蛋有如苹果般鲜红可爱,那想得到这天真无邪的脸蛋之下,隐藏着无穷无尽的恶意。

  花开两朵,各引一枝,同根并蒂的血脉背向而驰,向着相反的方向张开了两朵奇异的花苞。如果说这部书令人心旷神怡的叙述当中,阿朱是悉心灌溉出的一株含情脉脉的忘忧草,那么有情皆孽的主题贯穿至此,伴随着命运的推动和欲望的滋生,则终于催生出了阿紫这朵娇艳彩丽的恶之花。

  是以阿紫出场的第一个镜头便伴随着令人目眩的残忍之美。绿色的湖水浮起鱼儿的鲜血,紫色的衣衫映着雪白的面容。她像一个小小的异教徒,带着暗黑世界的乖僻邪谬,也带着她的天真和美丽,闯入原本属于萧峰和阿朱的世界。本是同根生的阿紫几乎是阿朱反转过来的镜像:一样的容颜秀丽善伺人意,一样的活泼机巧冰雪聪明,却只因人之初的混沌之际,善与恶分出的岔路引出长长的歧途,结出了形似神非的一对果实。阿朱善良,阿紫邪异,阿朱柔顺,阿紫刁蛮。阿朱无私,一心只替萧峰打算,阿紫却惊人地具有一种冷酷无比的自私和狠毒:

  ----“夫人颤声道:那小贱人,挑断了我的手筋脚筋,割得我浑身是伤,又……又在伤口中倒了蜜糖水……蜜糖水,说要引得蚂蚁来咬我全身,让我疼痛麻痒几天几夜,受尽苦楚,说叫我求生不得,求……求死不能。

  比残忍本身更让人惊心动魄的是:阿紫之邪异在于她并不疯狂,她的恶是一种人之初的本恶,像一种天然的毒素深入肺腑,一花一叶都沾满了剧毒。在星宿海植根培土的这株异胎,以人类最原始的欲望为广袤之壤,以贪嗔痴的念力为汲取之汁,秉邪气而生。是以她未经青涩就已经成形,不谙世事就已经早熟。她其实从未真正感受过不幸或失意,也并不懂得仇恨,却对人世抱有一种满含敌意的玩弄。她奇异地成为许多反义词的揉合体:她狠毒,自私,贪婪,她也天真、美丽、执着。对于这一切,她小小的身体里有着最强烈的欲望,生活在虚伪的谎言和权柄当中,擅长毒药与谀词,以蜜糖杀人。于是她残忍而以此为乐,她伤人而从不自知。这一切只因她的冷静来源于无知之野,欢乐取自邪恶之泉。然而阿紫亦从未体会过真正的喜悦,因为在她看来,那些恶作剧中的小小快感就是人生全部的乐趣。也因此,她对人世间的悲苦完全免疫,独身穿梭于江湖之中,那生老病死爱憎会的万般滋味,于她却片叶未曾沾身。她从来不知恐惧,不知愁苦,只因她也从来没有过真正的渴望。

  然而在青石桥畔的风雨之夜,阿朱死亡的时刻却交替着阿紫的新生。从那以后,阿紫如同阿朱的灵魂分裂出来的影子,接续着对萧峰的追随,也延续着对萧峰的爱情。在很久很久之后,小阿紫对萧峰说出了那时藏在她心里的话:

  ----“姐夫,在那小挢边的大雷雨之夜,我见到你打死我姊姊,哭得那麽伤心,我心中就非常非常喜欢你。我心中说:你不用这么难受。你没了阿朱,我也会像阿朱那样,真心真意的待你好。

  在生与死的临界点上,天上的闪电照出了两姐妹相似的身影,照出了阿朱含笑安宁的面容和阿紫张惶惊讶的脸。照出了阿朱幸福的微笑,却也照亮了阿紫心中的深渊。她像一株暗黑沼泽里的植物,突然见到了遥远天堂的圣光。在怔忡之中,她看到了萧峰胸口狰狞的狼头,也看到了他绝世的悲痛和深刻的爱恋,第一次知道人可以那样爱,那样痛。命运在这个特别的时刻伸出手来,向她展示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人生,她在震惊之中恐惧,却又在惶恐之中懵懂,这异样的感觉竟奇迹般地化为一种诱惑,恰如博尔赫斯所写下的诗句:

  ----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一朵叫玫瑰的花/和它奇妙的/鲜红的色彩。

  于是在那新奇的一刻,在泥涂之中生长的她,凭着人性另一面那不泯的本善的驱使,向往着真心真意,向往着美好和真诚。这株暗黑沼泽中的植物,开始试图向着阳光伸展枝桠。所有那些未经开发的对真与美的向往,在这一瞬突然找到了生长和渲泄的方向,如同突然拾到一件美丽而无价的宝贝,这宝物让她欢喜赞叹,让她贪恋和追寻。尽管萧峰的世界与她,正如白昼和黑夜一样永不相交,然而这份爱越是困惑,也就越是强烈,越是难得,也就越是沉迷。因而这一份小小迷梦的强度,几乎是以她全部生命的热望。如同在觊觎那个小小的王鼎一样,她想要偷窃那本属于阿朱的幸福。

  不知是作者的妙笔天成抑或有意为之,阿朱与萧峰的情缘自雁门关而始,至小镜湖而终。阿紫的命运却在此时将要回头逆行,她从小镜湖而始,即将随着萧峰千里茫茫万里迢迢,从江南到塞北相随相伴,最终通向云封雾锁的雁门关。

  与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各各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相映成趣的是:在这本书里我能读到,在人们之间,强烈的仇恨也许相差仿佛,而爱,却有千万种。并非只有甜蜜的爱才会美丽,它可以癫狂也可以平静,可以狭獈也可以宽容。世上有多少人,便也有多少种不同的爱,在这大部头的书中,更是如千峰万壑层林尽染,层次多端变化无穷。譬如段誉对王语嫣的痴恋,夹杂着对美好事物的美学崇拜,虚竹对梦姑的迷恋,充满了幸福之舟渡往彼岸的诱惑,而段正淳爱他的众多爱人,则是因为他深深迷醉于充满欢乐的人间风月、红尘鸳梦。而如果说阿朱对萧峰的爱,充满义无返顾的付出,那么阿紫所理解的爱,则正是不顾一切的拥有。此时,她做出了让世人永远无法理解的异行:

  ----阿紫嘤咛一声,缓缓睁眼来,突然间樱口一张,一枚蓝晃晃的细针急喷而出,射向萧峰眉心……

  这就是阿紫对爱的天真奇异的逻辑,她说你动弹不得,就永远不能离开我了。在江湖当中,阿紫全身进退游刃有余,有一万种心机和毒辣手段。然而在爱的世界里,她是如此懵懂,以至于束手无策如孩童。阿紫对爱情的理解,近似于小野兽的本能,如渴而饮,如饥而食。那是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爱就是独占,而她以为独占就能代表永恒。这样的渴求最是炽热迫切,不知罪孽,也不知惩罚,这样的爱,极不通情理却又极真极烈,只因对这个属于大人的世界,她还完全不懂。

  阿紫是狡猾的孩子,也是勇敢的孩子,她射出一枚毒针,如愿把萧峰和自己绑缚在了一起。得手之际,也许她还曾心怀小小的满足和得意,在尘埃中开出骄傲的花来。然而她永远不会明白,毒针能决人生死,却无法换取幸福,她可以占有萧峰的陪伴,却无法得到他的心意。她更加不明白的是:她所谓的爱情无法为其他人所理解,她的罪恶已让她被世界抛弃。

  ----萧峰走近她身边,见她苍白的脸上发着兴奋的红光,经她身上的锦绣衣裳一衬,倒像是个玩偶娃娃一般,又是滑稽,又是可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当年读至此处,心里竟然没来由的感到一阵寒冷。这是阿紫第一次品味人世间真正的幸福,她伸出指尖,颤抖着触摸到了生命的丰盛充盈,这一刻,又是兴奋,又是欢喜。然而面对她悄然的改变,萧峰既不会明白,也永远不会放在心上。短短一句之中,金庸透彻谙熟的笔法,已然从不祥的预感中,隐隐兆示了她的结局。

  在难以言说的烦恼和失望之中,阿紫体会到了深深的失意。然而你之熊掌,我之砒霜,在此时出现的另一个被世界抛弃之人游坦之的眼里,阿紫却也成了他的向往:

  ----游坦之抬起头来,只见厅上捕着一张花纹斑烂的极大地毯尽头的锦垫上坐着一个美丽少女,正是阿紫……她一双雪白晶莹的小脚,当真是如玉之润,如缎之柔,一颗心登时猛烈的跳了起来,双眼牢牢的盯住她一对脚,见到她脚背的肉色便如透明一般,隐隐映出几条青筋,真想伸手去抚摸几下……她十个脚趾的趾甲都作淡红色,像十片小小的花瓣。

  突然出现的阿紫,在游坦之面前就像西方传说里的迷娘,她具有猫一样的神秘慵懒之美,猫一样的骄傲和危险,使游坦之目眩神迷。失意时的她,俨然成了一个深谙狂欢之道的女人。她以折磨游坦之为乐,放人鸢,吸毒血,像一个小小的吸血鬼一样,从虚假的欢乐中寻求着武功与青春的永驻。那是因为她无所倚赖的心灵迫切需要寻欢作乐,于是便在锦锻的大帐中贪恋着这世上的荣华,尽情发泄着她无尽的欲望。此时的她,已经初尝七情六欲,是成熟女人和青涩女孩的杂糅一体。温暖的红与冷静的蓝,混合出冷酷又热烈的紫色,这朵恶之花,这时真正变得娇艳欲滴。

  正如阿紫爱她的姐夫,游坦之却也迷恋上了他的阿紫姑娘。只是这份爱更加毫无自尊,明知已是无望而卑微,却总是抛不开,放不下,近乎痴缠。两人如同身在地狱,远远地仰望着天堂之光。写至此处,更加离奇的情节在无限的张力中石破天惊:

  ----萧峰又向她瞧了一眼,突然之间,心头一凛,只觉她眼色之中似乎有一股难以形容的酸苦伤心,照说她双目复明,又和自己重会,该当十分欢喜才是,何以眼色中所流露出来的心情竟如此凄楚?

  阿紫换上了游坦之的眼珠,也似乎是通过他的眼睛,饱尝了爱情的伤心、酸涩和凄苦。这双眼睛充满了对人世的绝望。她有了爱,也有了期待,从此便有了患得患失,有了无数冀盼中的喜悦和求不得的失落。她也终于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比毒针更会伤人。这个闸门一旦打开,阿紫再也不能无视于这世间的大苦恼,种种情感如洪水溃堤奔涌而来。

  是以在穆贵妃那个小小的伎俩中,一向擅长骗人的阿紫却天真地受骗了。在骗得萧峰喝下神水的那一刻,她双手发颤,脸色又是兴奋,又是温柔。在得知真相以后,不知她是否曾经了解,世上有许多毒针毒刺可以夺取生命,却没有一种神水可以拯救爱情。这枚人之初善恶混生的禁果,在爱里纠缠辗转,如同在沸水中煎熬。她曾经鼓起勇气,要得那么坚决和执拗,却又永远求而不得,是以无比邪恶的阿紫却小心地捧着一颗冀望着的心,小心翼翼细心呵护,里面别无他物,只有她最纯真最美好的爱情。

  在雁门关的悬崖上,阿紫就像一个小小的终结者,主动偿还了属于她的罪孽,尘已归尘,土已归土,她归还了游坦之的眼珠,找回了属于她自己的爱。在她自己的眼里,这一点也不悲伤恐怖,只因别人的地狱却是她的天堂,别人的耻辱却是她的荣光。她要占有,最终也能够占有,那也正是她所理解的爱。当玛格丽特怀抱死去爱人的头颅,阿紫托起萧峰死亡的躯体,她们终于了解了自己的命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爱的归宿,于是坦然而赴。此时阿紫从容说道:今日总算遂了我的心愿。

  恶之花终于结出死亡之果,雁门关的悬崖是阿紫的祭台,将她大好的青春作为圣体呈祭。她一步步走向悬崖,恍如一个郑重庄严的仪式。而在她跃下悬崖的一刻,终一部大书,所有的喧哗归于了寂静。

  于是:

  天空对着这壮丽的尸体凝望
  好像一朵开放的花苞

  当佛以大悲悯之心,远远地俯视雁门关的绝壁,善恶之间已无鸿沟,他们都是世间的受难之人。众生的痛苦莫过于贪嗔痴,在乔峰之嗔,阿朱之痴以外,却有一个贪婪而执拗的小阿紫。于是天上星陨落成水中月,湖边竹也终究幻化成了一枝镜中花。因此上,阿朱的泪与阿紫之血,浇铸出这悲朱悼紫的八部天龙。
2008-7-14 22:40: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金庸十二钗正册之九】洞仙歌·谁能与我同在
武五陵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这一回我想说的全是题外之话,它们是故事中之故事,传奇里的传奇。它们层层穿插嵌套在小说当中,时时激起晶莹的浪花,使得江湖风波迭起,永不平静。在这个交织着现实与梦想的江湖当中,金庸下笔万言,偶尔也离题几里,数度花费笔墨写一些画外音,也许这些并不是深切的哲学思考,而仅仅是感悟一下人生。然而顺手写来,四两拨千斤,却往往得其隽永。

  此时作者常常不吝用一支飘渺之笔,借着书中人的口吻,三钩两点便成就永恒的传奇。当紫衫如花的黛绮丝仗一支长剑独立于寒潭碧水之上,当无量玉壁映出了亦真亦幻的淡淡仙影,当阿蘅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为默写九阴真经呕尽心血,又或是黄衣女子的箫长琴短在未终的一曲中翩然远离……这些惊鸿一瞥的过场,占尽风流,空余惆怅,皆可谓一时间卓然飘渺的人物。虽然在书中,他们只出没于主线之外、弹指之间,亦足以流传百代傲睨俗尘,让旁观者的人生感悟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

  这样的弹指神通在短短一部雪山飞狐当中最是令人眼花缭乱。浩浩荡荡的天龙八部,那是一寸长、一寸强,以佛家的大手印掀起滔天浊浪。而霹雳一声的雪山飞狐,却也一寸短、一寸险,在斗室之中尽展小巧腾挪之功。整本书的情节僻至关外,短止一日,然而包袱一抖,便是大江东去,声逐海天远,竟抖出大中原江山变易之隐秘,乃至胡苗范田四家数代的百年恩怨。它倏忽上下,俯仰今古,铺展着山河的画卷,牵动着历史的灵魂。当叙述的文字在高耸入云的玉笔峰上打着转儿用出险笔,极有速度感的推进便也箭不虚发,如同九连环环环相扣。只觉它于的的马蹄之中峰峰高起,却又左支右绌处处交关。叙述一路奔腾而去,写至冰崖绝顶、刀剑相搏的最高点,似乎已是绝无退路,却又硬生生悬崖勒马,随着苗若兰小姐慢慢打开那幅黄缎襁褓,展开打遍天下无敌手七个苍劲的大字,此时只觉月明星稀,付一切恩怨于白茫茫大地的莽苍之中。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从书剑恩仇写到雪山飞狐,江湖的世界眼界境界,那是豁然洞开。最奇妙的是,满纸恩怨纠缠之余,它留给我的印象却无比鲜明简练。高崖披霜雪,明月映宝刀,它如同一首五言绝句,在明朗的节奏中充满了豪放诗意。伴随着辽东雪岭广阔寒冽的气氛,那些人情世故中的许多反义词不由得从脑海之中跳脱而出:狡诈与磊落,怯懦与勇决,怀疑与信任,卑污与高洁,它们处处衬托映照,黑白分明。当故事终于抽丝剥茧,讲至苗人凤遭遇胡一刀,那是阅读当中何等快意的巅峰时刻啊,三言两语之间,故事拨云见日,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意气横空而出。

  在这沧海横流之时,却也有一个女子,她的出场犹如一朵白云出岫,给英雄豪气平添了几分浪漫情怀。她不但出场甚短,于谈笑之间草草带过,甚至连名字也不曾留下。然而当你合上书册,临空遥想之时,她的不可言说之美却如同清风拂山冈,明月照大江,超然物外,矫矫不群。

  ----月光之下,只见夫人手中的白绸带就如是一条白龙,盘旋飞舞,纵横上下,但听得呛啷、呛啷、啊哟、啊哟、砰蓬、砰蓬之声连响,不到一顿饭功夫,几十条汉子的兵刃全让夫人用绸带夺下,人都摔下了屋顶……

  三招两式,胜于厮拼全场,胡夫人这个短短一句的桥段,如惊鸿,如游龙,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她是胡一刀之妻,胡斐之母,然而她与他们父子相比亦毫不逊色,因为她是真正的风尘异侠。她有超然的武功,更有过人的见识,如果说胡一刀的为人乃是大英雄的本色,那么胡夫人慧眼识人,亦如红拂女之胸怀。且看当胡苗两位高手过招之际,她对胡一刀说出的这一番话语:

  ----“夫人向金面佛凝望了几眼,叹了口气,对胡一刀道:大哥,并世豪杰之中,除了这位苗大侠,当真再无第二人是你敌手。他对你推心置腹,这副气概,天下就只你们两人。胡一刀哈哈笑道:妹子,你是女中丈夫,你也算得上一个。夫人向金面佛道:苗大侠,你是男子汉大丈夫,果真名不虚传。我丈夫若是死在你手里,不算枉了。你若是给我丈夫杀了,也不害你一世英名。来,我敬你一碗。说著斟了两碗酒,自己先喝了一碗。

  两位大侠把酒言欢之时,这份气概自然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亦只有胡夫人足以与之比肩。这位丈夫气概的奇女子不但拥有雍容娇美的容颜,这一番话,更折射出她通达透彻的襟怀。她与胡一刀之间的感情,是深重的爱,亦是对彼此人生的尊重与认同。他们一起遵循着那些简单而美好的词语:为人在世,应当光明磊落,应当互信互爱,应当荣辱同当,应当生死与共。这份来自灵魂深处的信任与敬重,让他们在炎凉世态之间赤诚相见、心意相通。情至此处,即使死亡的话题也不再成为禁忌,胡一刀说起:

  ----“若是我不幸死了,你怎能活着?”“妹子,刀剑一割,颈中一痛,甚么都完事啦。死是很容易的,你活着可就难了。我死了之后,无知无觉,你却要日日夜夜的伤心难过。唉,我心中真是舍不得你。

  而此时胡夫人答道:大哥,你不用担心。若是你当真命丧金面佛之手,我决定不死,好好将孩子带大就是。

  当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时刻,他们坦然谈生论死,这是胡一刀对妻子作出的重托。这亦是纯中国式的古典美学之中,对于生死的终极看法:世上谁人不死?活着应当挥洒快意,而死亡亦可在谈笑之间。如果活得很是欢畅潇洒,那么死亡也应当了无遗憾。于是当情势所至,死亡逼近,便应当去从容慨然地面对,那些凄凄恻恻的悲伤和痴缠,真是自寻烦恼何必枉然?而当最后的时刻到来,她也终于无愧胡一刀妻子的称谓:

  ----胡伯母见我爹爹沈吟不语,说道:我本答应咱家大哥,要亲手把孩子养大,但这五天之中,亲见苗大侠肝胆照人,义重如山,你既答允照顾孩子,我就偷一下懒,不挨这二十年的苦楚了。说著横刀在颈中一割,立时死去。

  当那一刀划向自己的颈动脉,引刀成一快,便也以优美的姿态化做了永恒的传奇。读至此处,没人会感到悲伤,留下的只有欣羡。那是因为这个真正尊重生命的女子,她的尊严不允许她为生活所要挟。在她人生的天平上,只有情与义这两个重重的法码,其余便都可决然舍弃。也只有这样强烈独立的人格力量,才能脱出那些尘世当中烦恼与苦痛的五花大绑,抛下一切庸俗而琐碎的羁绊。人生在世,犹如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然而真正快意的生命,安能行乐复坐愁?是以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沉着地应对生活,洒脱地面对死亡,拿得起、放得下,入得去,出得来。这最自然的生和最自然的死,就如同树木生长于土地,白云消逝在蓝天,如惊涛逝水,如寥廓长风。既然已遍尝这人间的美好况味,又何必一定要等到白发幡然?

  苗人凤杀死了胡一刀,然而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不深深地羡慕于他。他说:胡大侠得此佳偶,活一日,胜过别人活百年。

  小爱抛不开在溪流花草间纠缠辗转,大爱却可以如同天风荡荡横绝世间。当华彩的文章找到了欣赏者,明珠美玉遇到了识货之人,那便是伯牙遇子期,霸王得虞姬,从此生命因之改色,前路海阔天空。对于胡一刀夫妇,酒逢知己的对饮是如此酣畅,即使只是短短数年,已足以渺视世间一切浮尘。在宇宙洪荒之内,在高天阔地之中,一个上联找到了它的下联,携手成为平仄相和的绝对,高山流水,互为知音,便奏出了世间最和谐优美的高潮乐章。

  在许多年以后,在埋藏着宝藏的山洞之中,胡斐向苗若兰悠然说起了更早的往事:

  ----“两人不打不成相识,互相钦慕,我爹就提求亲之议。我妈说道:她自幼受表哥杜希孟抚养,若是让我爹取去藏宝,那是对表哥不起,问我爹要她还是要宝藏,两者只能得一。我爹哈哈大笑,说道就是十万个宝藏,也及不上我妈。他提笔写了一篇文字,记述此事,封在洞内,好令后人发现宝藏之时,知道世上最宝贵之物,乃是两心相悦的真正情爱,决非价值连城的宝藏。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藏宝洞中的一个诺言激昂起流传千古的咏叹。在死生契阔之中,一曲短歌微吟,便胜却人间无数,一个承诺说出口来,就高于一切宝藏。在这扰扰红尘之中,谁能与我同在?只有幸运的胡一刀找到了答案。与君论心握君手之时,所有的浮华、荣辱、风霜,甚至生死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是因为胡一刀和他的妻子,带给我们的是最美好的希望。两个相似的灵魂彼此契合,相互呼应,就能共同以从容的姿态画出生命极致的飞扬。

  她可以为他生儿育女,洗手做羹汤,亦可以为他挥刀应敌,生死相从。然而这并不是出于任何道德绳索的约束,而是在以生命相许诺的彼此托付里,大音希声,最高尚的爱反而化为了最平淡的相伴。最后她从容赴死,与其说是悲情的相殉,不如说是勇然的决断,因为她深深地了解,在经历了人间最意兴逸飞的岁月之后,失去他的日子将会多么意兴索然。那么当红日西沉,彩云也就应当消散。早在决定携手共度人生的时候,这份坚定的爱里就包含了不可更改的誓言。既然两心相悦互为知己,便也何其幸运不枉此生,正是在生死相随的时刻,这个决绝的女子也已得到了世间终极的幸福。

  既然英雄可以任意纵横,为什么女子便不能快意人生?胡夫人是人生的真正高手,她的神姿高彻有如琼林玉树,她的洒脱大气令人神往心驰。她是可以相约终生的伴侣,亦是最可信任的朋友和高山流水的知音。比她的容貌更美的是她坚定丰沛的情感,珍惜拥有,一诺千金。在胡一刀有如灼灼红日的光辉之畔,她亦如天心的明月与之交相辉映,这份情怀明朗而皎洁,散发光华,永不消沉。也唯有这样由内而外的美,才可以称之为绝代风华。

  就像天空需要大地,就像泥土承负着岩石,她与胡一刀之间的爱情真正浪漫而不朽。当世界倾斜,当海水倾泻,只有那些内心高贵的人们之间高贵的情感,可以坚如磐石,至尊无上。

  在许多武侠小说里,常常删繁就简地将人生化复杂为简单,归结为那些最为简单的词语,譬如爱,譬如信任,譬如一瞬成就的永恒。它们也许太过完美,太过传奇。然而它们总是如此动人心魄,因为我宁愿相信,人生仍然有一些最简单的信条值得我们去笃信。
2008-7-14 22:43:5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金庸十二钗正册之十】卜算子·献给暗恋着的人
武五陵

  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送,其往不可追。
  -----《灵枢》

  当我动笔说起《飞狐外传》,句子会自然而然地转为日记一样的平淡。那是因为在这本书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或是惊世骇俗的武功,只是认认真真的把一招一式,演练清楚。然而我总觉得,它最能贴近现实世界粗糙而坎坷的生境,就像是一条小路通往风尘仆仆的旅程。一路之上,一幕一幕,风景变换,刚刚才是相见欢,转瞬便是恨无常,如许的错错错,无法改变的事实,挽回不了的遗憾……当白马一声悲嘶,圆性转身而去的背影不再回头,胡斐在红尘之中兜了一转,此时豪情散去,独立在天地之间,又已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因此飞狐外传是一本平淡中藏着苦涩的书,它常常让我回忆起少年时代那些忧郁或迷惘的思绪:这个世界很大,自己很是渺小,而这世界和想像中的有点不一样。至于怎么个不一样法,却苦恼得说不出来,只是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所谓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在全书接近结尾的时候,那个背叛过又深深悔恨着的苗夫人感叹道:要明白别人的心,那是多么难啊!初出茅庐、还正是血气方刚的胡斐当然还不能明白这些矛盾和感慨。他更不能明白的是,人性中原本就并存着一些奇怪的悖论:比如有时,最热情的可能也最冷漠,最聪明的也许就最痴迷。

  或许,从头至尾,只有一个人物怀着一颗清澈的心,超脱于迷惘之外远远地观望、反复地咀嚼着这些难以索解的命题。然而,即使她是那么的冰雪聪明,又是那么清醒地预感着人生,却仍然义无返顾地决定,把青春无限期地支付给一场暗恋,让一生兑现为一个谶语。

  ----那村女微微一笑,道:蓝花就算不给恶狼踏坏,过几天也会自行萎谢。只不过迟早之间,那也算不了什么。

  这句话是她对于生命的观感,无意中也成为了她对自己命运的预言。她的名字叫程灵素,灵枢的灵,素问的素。她有着平凡的容貌和一颗晶莹透彻的心。她的聪明在于,也许不像蓉儿那样能够通晓天文地理,排布出奇门五行,但她用那双点漆般明澈的眼睛,以一个旁观者的冷静姿态,卜算着人情和世态,洞悉着计谋和人心。在金庸所塑造的所有女子当中,写她的笔法最为平实,一笔一划,没有隔帘相望的婉约,没有高蹈的象征,也没有烘云托月的渲染,然而却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真切。因为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不公平啊,高处总是不胜寒,那不仅仅是因为孤寂,而是处于俯望姿态的时候,更能清晰地感知人情冷暖的百般滋味,她能读懂别人,也很了解自己,而这颗敏感的心,让她在坚强的外表之下,是那么脆弱,那么细腻和易伤:

  ----她顿了一顿,说道:但我丢完了镜子,随即就懂了。生来是个丑丫头,就算没了镜子,还是丑的。那井里的水面,便是一面圆圆的镜子,把我的模样给照得清清楚楚。那时候啊,我真想跳到井里去死了。她说到这里,突然举起鞭子狂抽马臀,向前急奔……

  当井水清晰地映出了黯淡的容颜,她或许已经了解了宿命的召唤:那就是,人可以暂时欺骗自己,却无法改变生活残酷的面目。而在真实的生活当中,灰姑娘永远也不能变成美丽的公主。而当她从胡斐的行囊里发现那只玉凤,刹那之间,一定再次感受到了当年的心境吧。也许,作为毒手药王的弟子,面对江湖中的人心险诈,雨骤风急,用计谋,用毒药,用冷漠的外表,她已经学会保护自己。只是在遭遇爱情的时候,多年的防范被霎时击溃,她竟然如此轻易地,让这颗多情的心,沦陷入了宿命的局。

  ----程灵素很是喜欢,向他一笑。她肌肤黄瘦,本来算不得美丽,但一笑之下,神采焕发,犹如春花初绽。

  一笑嫣然,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伴随着爱情的翩然来临,这个青涩中的姑娘,同千千万万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想要试着第一次轻轻地张开花心,敞开自己的心房。然而在全书当中,这样的小小幸福只是昙花一现便匆匆湮没,如同一棵小小的含羞草那样,她只在初初动情的一瞬张开了叶片,然后便伤心地合拢,躲在远远的一隅悄悄地守望。也许这也是因为,在胡斐两次三番的误解里,她敏锐地知道了自己和他之间遥远的距离。

  是爱美丽的容貌,还是爱一个美丽的灵魂?这个关于爱情的最大、最永恒的命题,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胡斐和程灵素之间。凭着对一本家传拳经刀谱的自学闯入江湖的胡斐,他的武功可以在赵半山抑或苗人凤三言两语的点拨间顿悟出真义,但是关于人生的那些问题,却还没有人给他以迷途中的指点。对于杀父仇人苗人凤,他不知是否应该引刀成一快,对于深深感激着的马春花,他却也发觉这份恩情,纠缠入了是非之间难解的谜团。世界还在胡斐的想像之外,像所有那些被爱情迷惑了双眼的青春一样,年轻的胡斐向往的是与袁紫衣这个明朗女子一起纵马奔驰的开怀欢笑,他看到的是鲜艳的紫衣和明眸皓齿。他只能看到娇艳的紫罗兰,却看不到寂寞的山谷里,默默盛开的兰花也有自己的春天。殊不知玉凤固然美丽,兰花却最是馨香。读至此处,多么想告诉此时的胡斐,请你珍惜那颗玲珑七窍的心啊,因为人生路上,有些事一旦错过,就再也无法回头。

  于是不可抵挡的命运,把程灵素姑娘的故事变成了一个暗恋的故事,与所有暗恋着的人们一样,在三个人的演出里,她寂寞地扮演着一场独角戏。就像是天下奇毒之花七心海棠不能润之以甘泉,唯有用辛辣的酒来浇灌那样,这位七心海棠的主人还没品尝过爱情的甘美,就要日日夜夜地去体会这情字的苦涩,独自黯然神伤。在暗恋着的日子里,七心海棠,绽开一层层的心事,每一层都是一个痴情的梦想。其实,这些心事又有什么难于理解的呢?那只不过就是:她曾经悄然开放,她曾经孤芳自赏,她想要伸出指尖触摸幸福,满足心底那些小小的幻想。而比培育出七心海棠更值得骄傲的是,她用尽一生在细细浇灌的,是自己美好的心,它柔情似水,一爱倾情,它灵洁莹润,如玉生光。这是一颗完美无瑕的心啊,只等着有情人前来靠近,将它轻轻摘下,细细呵护,用温暖的手为它拂去人生的不幸,世事的苍凉。

  然而也像所有竭尽所能的暗恋那样,当卑微的希望被一次次湮灭,就总是有酸涩咬啮着心脏。是以那些藏在心底的话,永远说不出口,却萦绕在心头。这个单薄而又坚强、衿持而又倔强的姑娘,只能悄然地一遍遍把爱字刻在心上。她有多动情,便有多么失望。也像所有暗恋着的人那样,她在白天观看着属于别人的幸福,在静夜里悄悄咀嚼伤心,独自品味凄凉。

  ----程灵素身子一震,颤声道:……你说什么?胡斐从她侧后望去,见她耳根子和半边脸颊全都红了,说道:你我都无父母亲人,我想和你结拜为兄妹,你说好么?程灵素的脸颊刹时间变为苍白……

  这一刻,像一个轮回那么漫长,这一刻,肝肠寸断五内摧伤。程灵素姑娘满怀的热切终于在此时化为虚妄,她再也忍耐不住,在结拜的瞬间露出了狂傲之态,那是因为受伤的失控,也是因为她再也遮掩不住满怀的绝望。以往那些无限的伤心,此时瞬间熬成了缠绵的伤口。从此,便无风雪也摧残,繁华的世界幻化成了没有尽头的荒芜。于是,在迈进北京城的时候,泪珠终于滴进了尘埃,无声无息。

  从此,书外的读者同着他们一起,沿着风霜扑面的旅途踽踽而行。一路上甚至不再有起承转合,而只剩下痛惜,无力地看着她慢慢消瘦憔悴,芳心零落成泥。这时的她,徜恍如人,凄迷近鬼。其实,这位毒手药王的弟子又何尝不知,自己是在饮鸠止渴啊。但是她也早就清楚地知道,那些兰花总是要谢去的,像极了凋零的心。

  在陶然亭畔金笛秀才缠绵哀伤的笛声里,陶然亭肃杀的芦苇白茫茫一片,如雪如霜。陈家洛的祭奠才是唱罢秋坟愁未歇,药王庙很快就将是那场恨无常的到来。当我读到那只离群的孤雁掠过天空的时候,已经隐隐地感到,这气氛非常不祥,非常不好。而当紧张的叙述节奏忽然转成了一种寂静的声音,程灵素姑娘这一生的所有牵连,似乎都汇聚在药王庙里等待着她最终的那个决定:

  ----“碧蚕毒蛊和鹤顶红、孔雀胆混用,剧毒入心,无药可治。

  血矮栗有蓝花来克制,断肠草有七心海棠来克制,而天下绝的三大奇毒混用,终究是无药可治的。这就像损坏的眼睛可以医治,身上的创伤可以医治,但是相思如毒缠绵入骨,却是无法医治的。是用生生造化丹延胡斐九年之命,还是以自己的性命来换取他的幸福?程灵素只是在转念之间,便决然作出了选择。又或许,这本来就是唯一的解药,能够解救胡斐,同时也拯救自己。在这样的时刻里,她的悲伤和泪水也只是一瞬即过,然后便从容平淡、不卑不亢地,为这一生,设下了最后一个局:

  ----她柔声道:大哥,你和我都很可怜。你心中喜欢袁姑娘,那知道她却出家做了尼姑…………我心中……”她慢慢站起身来,柔情无限的瞧着胡斐,……低低地道:我师父说中了这三种剧毒,无药可治,因为他只道世上没有一个医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来救活病人。大哥,他不知我……我会待你这样……”

  此际,莫道不销魂。风轻云静,却胜过无数幽窗冷雨的凄凉。她竟平静如斯,又竟孤绝如此。以她的聪明和透彻,早就应当知道,那个不愿去正视的结局往往最接近真实。而一颗暗恋着的心,也只有在此时才最美,最热切也最绝望,最高尚也最凄伤。这倾情的一幕,也正是一场无望的暗恋的最高理想,也许,在她内心,已经千万遍地预演了这样的场景:在他的面前,终于可以平静地说出自己的心事,终于告诉他自己深深的爱,深深的关怀。这些话,她是说给他听,也是说给自己。她要他听,却不要他的回答,因为这颗最真最痴的心,把爱情看得那么美,那么至高无上,又怎会让这份爱里带有丝毫的勉强?而一场原本起点就不公平的暗恋,任它铭心刻骨,任你聪明无比,也只是一场早就注定了的输局。

  更何况,人生是这么凄凉,又是这么令人失望。

  她是天下第一毒的主人,也是天下第一的伤心之人。在金庸所塑造的许多为情所伤的女子之中,只有她让人感到了极致的凄楚之美。她不是李莫愁抑或何红药,为爱而放声哭喊、濒临疯狂,她不是郭襄,能够潇洒的把自己的生命投入一场流浪。她也不会像小昭那样甘愿离去,或像蛛儿那样沦于幻想。在深深的黑暗中,无尽的时空里,她以一颗清洁之心面对人世的风雪,用无比的清醒让自己沦陷入死亡。这个容貌平凡的女子,在这样动情的时刻,显得那么迷人,显得那么美丽。因为她用尽一生去书写一个情字。

  从这个角度上说,程灵素是最纯粹的女子,即使她那么清醒和理智,却宁愿把一生寄托给一次感情用事。她的情感世界柔软而丰富,像是一首婉转咏叹着的抒情诗。在为爱倾情的日子里,那些勇敢的企盼,小小的羞涩,是深藏在花心里的秘语。她也曾为他守护着小小的纯净心田,然后便甘愿化作尘埃,只给他留下回忆和往事。她有面对风霜的傲骨,也有如水之柔的情怀,美好而脆弱,坚强又易伤。也只有这样的女子,才真正值得让人倾心而爱,让人深深地溶化在她的柔情之中,读懂她曲折的心事,为她吟唱出许多美好的情歌,为她写下无数美好的诗句,让她忘却所有的不幸,牵她的手走过生命中无尽的荒芜。

  圆性在离去时吟诵道: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然而,无论她还是胡斐,却都深深地陷在爱字当中。也许倒只有倾情而爱的程灵素其实最为透彻,她甘愿亲手结束这一切,在瞬息浮生之中,在短暂的甜蜜和长久的伤痛里,闪耀出刹那的光,然后便凄然一笑,瞬即熄灭。以至情至性的爱,演绎出一场一往情深的心事……

  在最后的时刻,尽意凄凉,却又骄傲无匹。当情缘已尽,梦醒之时,也许,真的,人生最大的快乐也莫过如是。
2008-7-14 22:47: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金庸十二钗正册之十一】如梦令·归去来兮
武五陵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谨以曹公此句,相赠令狐少侠与任大小姐。话说云开雾散,花好月圆,在那江南梅庄,武林终于平平安安、风风光光地张罗了一场喜事,此事哄动江湖,皆来相贺。其中有桃谷六仙大闹新房,有莫大先生的胡琴助兴,就连武林泰斗方证大师与冲虚道长,也不自禁地感染了喜气。令狐冲遭逢人生至乐,在轻轻掀起盖头的刹那,面对着美人如玉剑如虹,柔情缱绻,佳期如梦,是耶非耶,亦真亦幻,这真可谓是十四部小说中最温馨美满的瞬间。当此际,让我们与他一起且尽杯中之酒,让往事成为过眼云烟。

  跟随着金庸的一支妙笔,我们一起走遍高峰和险滩,感受着激扬与慨叹,直至笑傲江湖,才终于走到了这一幕圆满。金庸把幸运之神馈赠虚竹,把至高的荣誉授予郭靖,把仁恕的胸怀留给张无忌,欣羡给了胡一刀,慰汲留给狄云,却将真正的英雄浩气给予萧峰,内心的孤傲寄予了杨过,他的偏爱却给了令狐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令狐冲是他的关门小弟子,金庸对他有着特别的纵容。我最喜欢他对田伯光说的一句经典之语:我一生之中,麻烦之事,天天都有。管他娘的,喝酒喝酒。这话挠到了我的要害,从此对令狐冲十分倾心。此后忽忽十年之间,更悟到此句实乃人生至理不提。话说此句隐以无招胜有招之势,迈过生活的暗礁,直抵内心的空明。不知出于有心抑或无意,写完这部书,金庸即将结束他的武侠生涯。

  在这一段直指人心的江湖旅程之中,令狐冲跌跌撞撞地走上了漫漫的天涯孤旅,在风霜扑面之中踽踽而行。此人看似聪明潇洒,实则专交狐朋狗友,万事漫不经心,一言忘死,三杯上头,置身于遍地危机之中而毫不自知,在书外之人看来委实是凶险之至。然而尽管是噩运迭来峭壁森森,尽管是伤痛加身波涛暗涌,金庸始终为他稳稳地护住了这一颗赤子之心。这个天地的过客,江湖的浪子,带着眉宇间透出的傲骨,胸臆间冲出的不平,将要看尽人情冷暖,山河凉热,迎接那命运无情的怒潮。当他在魑魅横行的世间,孤独地舞起独孤九剑,面对着千层惊涛迭起、万般恶浪轰鸣,这颗自由之心却有如一叶小舟,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浪起落,始终完好永不倾覆。在人性的漆黑夜色里,这一盏心灯不灭,犹似那北斗长明。

  是以即使是这般风雨如晦,肃杀荒寂,也始终跳荡着一股勃勃生机。在五岳剑派和黑木崖六座峥嵘山峰的对峙里,更辟出那条洇洇润润的绿竹巷,它如此悠长如此深邃,在乱石荆棘之间曲径通幽。沿着这曲折的小径,令狐冲即将否极泰来,在人生的大失意之际,听到那一曲安宁美好的清心普善咒,犹如久旱之人忽尝甘露,足以抚慰平生:

  ----琴韵又再响起,这一次的曲调却是柔和之至,宛如一人轻轻叹息,又似是朝露暗润花瓣,晓风低拂柳梢……睡梦之中,仍隐隐约约听到柔和的琴声,似有一只温柔的手在抚摸自己头发,像是回到了童年。

  随着雅致的琴韵丁冬,这一段的叙述有如行云流水,渐趋空明。而在那竹帘之后秘密绽开的心事,更如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伴着花开的声音,一场爱情正被急急送往春天,它是那笑傲江湖之曲的前奏,将要传遍江湖尽人皆知的这一场爱情的起兴。而当这个江湖的浪子终于向帘后之人倾吐了心事,薄薄的帘栊似乎便化作了银河清浅,两个痴心之人悄立两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于是绿竹帘外,令狐冲自是心神激荡,不能平复,绿竹帘内,盈盈却也是心潮如海,情愫暗生。他们的爱情,也犹如隔了一层薄纱,心事朦胧,帘后的人也朦胧,洛阳城忽然变得天高月小,隐隐铺陈着这一番暗香浮动。

  于是在传琴授谱的数日之中,在令狐少侠的意料之外,人生的歌行体已悄然开始了它优美的吟咏。如果说对于学琴的令狐冲,一曲清澈高亢的碧霄吟,是在诉说着自由之歌,那是生命终究难舍的蓝蓝的白云天。那么低回婉转的清心普善咒,则深藏在盈盈的心底,那是爱的秘语,是心中泛起的绿水之波澜。曲调的宫商暗合着人生的平仄,从此,沿途便是那辛酸与欢笑同飞,爱情共自由一路。在江湖的险途之上,凭借着这一份美好的情感,令狐少侠就此能一路平安。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这样安静美好的诗句,多么像是写给此时的任大小姐,写给她女儿家脉脉的情怀。这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姑娘,抛弃了所有的权柄风光,宁愿隐居在深深的陋巷。这是因为她有一颗宁静的心,这颗心从不为世事繁华而跳动,只等待为了爱情而绽放。任凭江湖有多少刀光剑影,这片心湖之中,却始终是一派朗月清风。而当心湖泛起了水波,她的世界便也经历着一场初辟鸿蒙。痴情的种子在土壤中萌发,那些欲说还休的心事,有迟疑也有向往,有羞涩也有慌张。这可真难煞了这位矜持的任大小姐,只因万缕情丝,尽皆系在了那一个浪子身上。

  以金庸的世事通明,人情练达,写到笑傲已能遨游四海却又收发随心,不写历史而能直诘历史,花样文章而成传世文章。在对冲盈二人的爱情描写之中,有些是硬梆梆的实写,有些是轻飘飘的虚写,悲凉时有着深深的慰汲,欢喜中却也带着小小的戏谑。此时,他有意要对二人开上一个江湖大玩笑,当清澈的小溪映出了水中的倒影,在小小轻喜剧的氛围之中,描写尽得清新曼妙之态,万物寂寥乾坤清澄,像一首短小欢快的如梦令:

  ----令狐冲感到那姑娘柔软的躯体,又觉她一头长发拂在自己脸上,不由得心下一片茫然。再看水中倒影时,见到那姑娘的半边脸蛋,眼睛紧闭,睫毛甚长,虽然倒影瞧不清楚,但显然容貌秀丽绝伦,不过十七八岁年纪……只见她肌肤白得便如透明一般,隐隐透出来一层晕红……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这个奇异的姑娘,像一首抒情诗一样出现在月华之中,水为佩,风为裳,如同明珠着晕,美玉生光。她的长发在轻风中飘拂,她的倒影在波光里荡漾,这多像是那首歌所唱出的:

  ----是这般柔情的你给我一个梦想

  徜徉在起伏的波浪中隐隐地荡漾

  与出场时的神秘婉约相比,此时的盈盈,虽然仍是羞涩任性,却也多了三分温柔可亲。至此,笔墨已写尽她的美,而比她的外表之美更可珍贵的是,她是令狐冲真正的知己,她能读懂他琴曲中的心语,便能理解他磊落的为人。尽管令狐冲命在旦夕,兼且心有所属,迷雾掩盖四野,前路既阻且长,她却要带着爱的勇气,毅然逆流而上。她曾经那么羞涩,此刻却无比坚强,她的爱是如此婉转,却也无比坦荡。当她明白自己的心之所向,便宁愿让它驱散以往所有的骄傲与张狂,万缕情丝,化成了一腔执着的爱意,当她负起令狐冲前赴少林,这一番舍身忘我,才终能换得未来的地久天长。

  在金庸所有的女主角之中,盈盈有一颗最明净的心,她深深通晓着爱的真谛,那就是纪伯伦所说的,真爱与疑忌永无交集。既然爱他,便信任他,回护他,等待他,与他并肩携手,一同迎接那前路的风霜。这样的爱,是如此简单沉静,却能带给你悠扬与芬芳。于是当琴心遭遇了剑胆,漂泊的小舟找到了归去之缆。在苍凉的世间,两颗宽容的心,两种真挚的情怀,终于渐渐贴近,如胶似漆水乳交融。当刻骨铭心的初恋如同萤火消散,这份爱情,却能如清风明月之永恒。于是:

  ----如果我们生存的冰冷的世界依然难改变

  至少我还拥有你化解冰雪的容颜

  ----令狐冲(对盈盈)道:我是你的心肝宝贝,也只有用我,才能向你换到解药。

  此一际,是令狐少侠又在语出轻薄,耍个贫嘴。此时隔阂尽去,雨过天青,轻言密语,耳鬓厮磨之间,又带了三分幸福,七分甜蜜。金庸双手送与他一个如花似玉的娇妻,不禁令人深深感到:他才是占尽了天下诸般好处。相比而言,令狐冲和盈盈的相遇和相知,最能让人怀念起那些恋爱中的情怀,似愁似喜,若即若离,从陌生到熟悉,从尊敬到亲昵。在静静的良宵,亦可以窃窃私语,说出那句千秋万载,永为夫妇的八字真经,结下天长地久、生生世世的诺言。

  盈盈的故事是知音的故事。这知音二字,是迷途游子的路向,更是心灵永恒的故乡。在青葱岁月里,我们也曾像令狐冲一样,在漂泊之中寻找着烟雾中的云彩,酒杯中的大海,这些,都是属于我们年轻时代的浪子的情怀。而终有一天,当浪子回头,倦鸟归飞的时候,便可深入那醉乡安稳处。无论人生曾如何失意,世事再怎么摧残,如今归去温柔乡,祝愿你能找到那个温柔的羞涩的姑娘,她美好的情怀,她宽容的原谅,永远都像是故乡。当琴箫终于合奏出笑傲江湖之曲,在江湖上的半生风雨磨涅,一番踉跄失意,便都冰雪消融了去。天上人间,有什么能比此刻更加旖旎温馨?人间天上,又有什么能比此时更加平安喜乐?

  远去了阴谋与刀光,却还有自由与爱情,只要放纵着自由的脚步,终能找到那心灵的田园。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在梅庄江南,在世外桃谷,有她携手便是天涯,有她相依便是故乡,当琴箫终于合奏出这笑傲江湖之曲,便圆了那个自范蠡以来的千古未圆之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2008-7-14 22:50: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金庸十二钗正册之十二】行路难·圆圆曲
武五陵

  ----一个人能否用出鞘的剑
  来解除生活的苦难?

  这一回称作:
  碧血剑 美人如花隔云端
  鹿鼎记 红衣半落卧风雨

  跟九斤老太说的一样,江湖是一代不如一代。在以往,看武侠最让我羡慕的事情之一,便是英雄豪杰不用赚钱便能拍出大把银子。而今忽然发现世道巨变,梦想照进现实,让人看清了囊中剩下的散碎银子,多乎哉不多也,于是大侠们可也得考虑谋生。从书剑恩仇录到鹿鼎记,千秋万载长路迢迢,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最后又回到大清朝的康乾盛世。只是这意境,恍然一悟之间,竟大大地变了。

  是以在我看来,自古至今的章回小说里,有两个大大的奇人异数。所谓异数,即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着独特的宇宙人生观。其一是怡红公子,其二便是鹿鼎公。我时常猜想其中暗藏小小字谜:红楼梦里,贾宝玉假二爷看破这红尘花柳繁华地,自诩情僧,鹿鼎记中,韦小宝伪公子游戏在人间温柔富贵乡,却也曾有个堂堂法号,人称晦明。金庸反朴归真,大彻大悟,使本书颇有开聪益智之功效,态度则大抵幽默。所以整部武侠既不侠也不武,还很有点儿人心不古。江湖再次成为朝廷和帮会的现实混战,好比一部怪力乱神的西游记,临到结尾,如来忽然要收贿赂。这,却也正是人间。

  十四部小说隐隐透露出金庸的理想,正所谓笔下江湖,意上江山。华山论剑出英雄,立马中原第一峰,在刀光剑影,拳掌生风之中,说不尽男儿襟怀,飘动着美人衣带,它们卷入这历史的洪流之中载沉载浮。江湖和江山奇妙地揉合在一起,分不清是谁辜负了谁,又是谁承载着谁。十四部读罢,只觉欲辩已忘言。

  江山如此多娇,美人却也要揽入怀抱,这是纠缠在自古英雄胸间的两大心结。在历史和江湖之间,有两个女子同时出现在十四部小说的一头一尾:娇美多情的长公主阿九,在鹿鼎记中成为比丘尼九难,而倾国倾城的美人陈圆圆,亦成为出家人寂静,她们殊途同归,在香火蒲团里寄此余生。如花的容颜仿佛依旧,绵绣罗裙却在低眉垂首间换成了缁衣。金庸终究舍不下,借着袁承志和韦小宝的眼睛,让传奇中的人物在书中友情客串了一把。在这尘土荣华,昔晦今明之中,陈圆圆这个名字,像一个缥缈的影子出现,又以一个谜一般的结尾告终。在战火铁蹄,国仇家恨的宏大叙事场面里,夹杂着这个绝代佳人的绮色,有如一道奇异的虹霓照耀着耿耿山河。

  ----那女子目光流转,从众人脸上掠过,每个人和她眼波一触,都如全身浸在暖洋洋的温水中一般,说不出的舒服受用……忽然间坐在下首的一名小将口中发出呵呵低声,爬在地下,便去抱陈圆圆的腿。陈圆圆一声尖叫,避了开去。那边一名将军叫道:好热,好热!嗤的一声,撕开了自己衣衫。

  在碧血剑之中,对于陈圆圆的容貌本身,金庸并无一字形容,全是虚写,却让人见识了什么叫拜倒石榴裙,什么叫倾国倾城颠倒众生。她在书中的倏忽出现,迷倒了一个大将刘宗敏,颠覆了一个闯王李自成,这个从历史中冉冉走来的红颜祸水,顿时让硝烟飘起那烽火台,鼙鼓惊动了旧长城。她生之于斯的大明王朝业已倾覆,而此时春风得意的大顺王朝,也将卷着她的命运,在山海关的大旗和满族兵马的刀枪耸立之中急转直下,齐齐坠入那无底的深渊。无论背负着多少冤屈,也无论曾有过什么样的心意,这个女子确曾真实地出现在中国历史波涛的漩涡中心,在三个皇帝之间转手,三个朝廷之间回旋,单是这乱世风云际会中身不由己的命运,便也足够引发无数的绮想,至今仍不知有多少野史的渲染,文人的意淫衬托着她,半是真实,半是夸张,那真是乱乱乱头绪,乱麻也似的命运,再也理不清楚。

  ----“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缃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令人欲仙欲死。

  这是冒辟疆眼里,陈圆圆初出道时的面貌。后来成为董小宛夫婿的冒辟疆,当时还可算是她的初恋情人。那时,陈圆圆正值芳华年纪,与冒辟疆佳会之后,也曾一度想抛去锦绣,脱出风尘,毅然投奔过他,想要相托终身。只是这位冒才子虽然很愿意风流快活,却挺不愿意背负那风流之债。陈圆圆失望而归,不久即被田家半买半抢而去,先送给崇祯,后又许给吴三桂,再被李自成所掳,风云迭起,奇变陡生,从此卷入了历史的巅峰浪尖,终于有了那夹杂在惊呼和怒骂声中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大丈夫不能护一女子,何颜见人耶?这是吴三桂在向多尔衮借兵攻打大顺朝时的豪言壮语。他如愿抢回了陈圆圆。而陈圆圆从此多年侍奉军中,也曾在长久的岁月里相随相伴。然而吴三桂做了平西王,又有了四面观音、八面观音,新欢替去了旧爱,陈圆圆如花年华似水逝去,黯然出家三圣庵。也于是有了鹿鼎记之中,韦爵爷云南听小曲儿,陈圆圆琵琶诉世情这一段诡异之极的艳遇。金庸再次写到陈圆圆时,比碧血剑中更多了几分透骨之通彻,他写道:

  ----那丽人伸起衣袖,遮住半边玉颊,嫣然一笑,登时百媚横生……陈圆圆微微一笑,说道:诗词文章做得好,不过是小才子。有见识、有担当,方是大才子。韦小宝听了这两句奉承,不禁全身骨头都酥了……

  在金庸笔下,陈圆圆再次出场之时,美艳之色依旧,眩目的光环却已然消失。她已深深浸透在这红尘之中,在身世浮沉,欢场送迎的磨炼里,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无不若和符节、恰到好处,明眸善睐之中带着七分世故通明,如花解语之时更有着十分的知情达趣。这其间的分寸拿捏,那是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以韦公小宝这个深得拍马屁精髓的谎话大王,也着实中计,被两句话就说得飘飘欲仙。后面更写她弹起琵琶,歌喉宛转,时而一笑生辉,时而泫然欲泣,时而惘然出神,时而幽幽轻叹,把韦小宝听得暖洋洋、醉醺醺,浑不知身在何处。就在韦小宝拍胸脯保证相救阿珂之时,她更是立即敲钉转脚,认下一个现成的侄子:

  ----“她通达世情,善解人意,说道:我有了你这样一个好侄儿,可真欢喜死了。’”

  于是当小流氓遭遇大美人,江湖上虽不再有刀剑之争,两根如簧的巧舌却尤胜神兵利器。这两个因着风云际会而周旋在妓院和皇宫之中的奇人,虽然互相言语之中暗藏机锋,倒也半点不伤和气,甚而还能增进友谊。只因他们都深谙混迹于江湖之道:那就是人情功夫远胜于抡刀动剑瞎费功夫,见机行事更可以调动那边关大将百万雄师。

  陈圆圆不是不染凡尘的仙子,她是摇曳在俗世里的国色天香,她在风月场里奉迎啼笑,在命运起伏中辗转销磨。书生冒辟疆未能给她保护,给她保护的是古往今来第一大反贼和古往今来第一大汉奸。他们有坚实的臂膀,有巨大的野心,也有占有的欲望和摆布的权力。历史的真实之中,曾占有她的似乎并不是李自成而是刘宗敏,金庸作了点手脚,让历史简化浓缩了一把,安排李自成、吴三桂在同一个场景中对峙。然而对她深通世故的描述,却可能接近真实。在康熙同时代时写就的《圆圆传》里,李自成听不惯她的吴侬软语,令人唱起陕西小调,她便顺着话茬就势说道:此曲只应天上有,非南鄙之人所能及也!在秦淮八艳之中,马湘兰终身未嫁,柳如是自缢而亡,董小宛虽嫁得冒辟疆,挣得了一个三贞九烈之名,却也是灯枯油尽而死。陈圆圆不肯像董小宛那样拼着性命追求冒辟疆,未必不是看透了他不是个有担当之人。她见过太多,陷得太深,对世情看得清醒,摸得通透,既不再去贪图堂皇的正室身份,也不会为了虚无的名节赴死舍生。凭着这一份透彻,她比同伴们飞上了更高枝,赢得了更壮烈的爱,然而传奇中一段惊天动地的情事,夹杂着丑闻,流言,扭曲的人性和易变的人心,终究也化作了荒唐:

  ----“做不做福晋,那有甚么大不了?不过我终究明白,他对我的情意,也不过是这样罢了。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因为也不过是这样罢了。大多数时候,击溃爱情的并不是惨烈的生死,也不是长久的别离。慢慢沦入庸俗,才是对爱的致命一击。年少时的多少欢笑多少激昂,化作了那风流一场梦一场,在神雕侠侣对情的描写之中,元好问《雁丘词》中的名句,从李莫愁的口中传唱了出来,那便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然而《雁丘词》还有一个下联,那便是与它相呼应的《芙蕖怨》,元遗山在其间写道: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从碧血剑到鹿鼎记,这个出场时有如天仙化人的女子,此时已是带着她的绝世容光和由此而来的无边罪恶,狼藉卧风雨了。吴三桂为她背叛君父,自山西,渡黄河、入潼关、克西安、平李闯、定云南、杀永历,一场看似多么惊天动地的爱情,当时也许有过几分真心。然而,金庸让一个庸俗之人韦小宝用世故的眼睛看去,历史也莫过这些庸俗不堪之事。红尘簸涅之中,她不再摸得清吴三桂的意,吴也终究看不透她的心。容颜仍如冰雪般未老,心却已凋零成败柳残花。上天的恩宠给了她绝世的容颜,却让她亲眼看着爱情被生活埋葬。生活的残酷不在于爱而不可得,而在于你舍弃所有、鼓起勇气去爱了一场,也曾经为爱神采焕发意气飞扬,却终于在某日惊醒发觉,他已非昨日之他,而我亦已成今朝之我,曾经的真心磨蚀了百孔,一腔的热爱化作了俗尘。当她必须猜疑着真心的百分比,计算着幸福的含金量,又有什么比这更加狼藉不堪?

  不知她会不会说:朋友你对我说,你永远爱着我,爱情这东西我明白,可永远是什么?

  ----眼见李自成第三杖击落,吴三桂便要脑浆迸裂。陈圆圆忽然纵身扑在吴三桂身上,叫道:你先杀了我!李自成叹了口气,说道:原来……原来你心中还是向着他。”……陈圆圆不答,心中却想:如果他要杀你,我也会跟你同死。

  这段奇特的描写已接近陈圆圆的结局。对于吴三桂也好,李自成也罢,她仍存一份感恩之心,却已摸不清这是否仍是爱意。在这已搅成了一潭浑水的是是非非里,什么又是最后的底线?她无法过于敏感,却也不愿放弃尊严。她有着诱惑男人的本事,却已对此感到了厌倦。她也许曾爱过吴三桂,却也和李自成暧昧缠绵。她疼爱女儿,可也没能以身相换。她想脱离红尘,可出家清修又岂能找到那终点?她只能费尽心思在琐碎的生活里起伏,在政治风云间周旋。醉卧生活的风雨之中,身边过尽金堂玉马,强颜欢笑已成为习惯,伸手触摸过去,摸到的却只是虚空,她成了一个暧昧的可以亵玩的传奇。

  金庸让韦小宝爬上了丽春院的大床,阿珂嫁得韦小宝,享受那人间烟火中的平安之福。在这大荒诞之中,从碧血剑到鹿鼎记已然千帆过尽、江湖不再。然而虽则从梦想拉回现实,亦有爱憎,有欣戚,可以在笑声中尝苦涩,于无声处听惊雷。最后,金庸安排一个曾经也是奇侠的胡逸之护送她而去,更可贵的是他对她的尊重,他在她的石榴裙边陪伴终生,让江湖依然陪伴着江山。此时万事不再作盖棺定论,任由他们向远方离去,不知所终。这样的一个结局已是无悲无喜,正如那诗中写到的:

  它突然间停止
  在我们觉察到它的虚假之时
  就象一个梦破灭
  在做梦者得知他正在做梦之时

  远去的江湖,终于随着鹿鼎记的结束隐没在莽莽江山之中,化为了一场虚幻,然而在许多人心中,它永远不会消逝。江湖从来便无形,江湖自此也生根,也许它只是一个载体,记录着欢笑和伤痛,折射着理想和现实。只要你有倾盖如故的朋友,有刻骨铭心的恋人,你就仍然生活在江湖中。它是小小少年心间的那么一点幼稚而真挚的迷梦,是一介书生之意气,是一颗赤子的心结。它把爱恨情仇烩于一炉,是以从各种枪战片中,从老上海的情节里,从当今的各种政治圈里,财富榜上,娱乐新闻内,八卦奇谈中,我们依然可看到江湖的丝丝缕缕,它渗入了山河的血脉,洇染着琐细的生活。

  只是,现实,实在是个混杂异变了的江湖。在三餐一宿,老病生死的见证里,眼见着青春消逝,壮志消磨。爱了聚了,离了散了,演变了朋友义,只听到爱人哭,犹如那钝刀子磨肉,温吞水煮蛙。这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活啊,纵有那倚天的长剑,又怎能解除其中的苦难?拉满这大弓如满月,也只能惶惑惑四顾茫然。无人能勘破江湖,是因为江湖从来都直指人心。只要有恩仇,有爱情,有人生的遇合的变换,有喜怒哀乐的纠缠,便也无处不江湖。知道所谓气节是这般的莫名其妙,我们还有那么一点儿任性尚气,因为这就是所谓为人的尊严。明知道爱的结果可能是一场荒诞,我们仍要投身其中感受一次,因为青春就该有这样的一往无前。即使难报那过去之恩,依然坚守那未来之诺,爱得淋漓尽致,恨亦快意恩仇,若能以这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人生夫复何求?

  写作这么几篇短短的不成器文章,竟也因变故从中截断,如今在滞涩中结笔,已找不到当初提笔如云烟时的快意。华年匆匆,已不复当年青春心境。前路漫漫,还要为生计营营,学会苦中作乐。也许总有些什么未变,但如今已难以分辨,一切任缘去缘来。只愿摒弃迷梦,从此远离江湖,在温暖而亲切的炊烟之中,学做西红杮炒蛋。

  正是:

  今古恨,几千般,不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全文完)

  谨以本系列纪念我那读博尔赫斯,听罗大佑,看金庸的少年时代。

  完全开放,转载请便。如署原名,感激万分。

  谢谢大家陪我共度的江湖时光。

  武五陵 2008年初春于Berkeley
2008-7-14 22:55: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今天是法国的国庆节,阅兵、烟火。。。对于一个在巴黎呆了好几年的人来说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目送身边的好友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巴黎,留下的除了伤感,还有寂寞。幸好还有电脑和网络,不然真不知道这些无聊的日子该怎么过。

或许是偏爱静的缘故,看书一直是我的一大爱好。虽然看实体书和对着电脑屏幕看的感觉不尽相同,但相对于书中的内容来说已经不太重要了。由于前段时间有两部一直追看的网络小说都已连载结束,在搜索新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这短篇的《金庸十二钗正册》,那种震撼的感觉绝不亚于当年初看《诛仙》,又或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的时候,当然前提是对金庸小说的熟悉。

深深地佩服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当中还有许多对爱情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感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本想贴在左岸咖啡馆,但那里原创的居多,放在灌水区又好像不太合适,想了想不如放在这里,还是随意一点好,说不定还能认识些书友^_^
2008-7-14 22:59: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过来看看~~
2008-7-18 21:47:0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