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汶川震后重建经济研究贴

18
回复
1896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8-5-22 02:07:02

新浪微博达人勋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雄踞在四川省西北部,境内雪山耸峙,重峦叠嶂,江河纵横,草原无垠。幅员83426平方公里,人口80余万。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走出困境,赢来胜利,阿坝州因此又以“雪山草地”闻名遐尔。
    阿坝州自然资源丰富,是四川省重要的林、畜、果、药、水、矿产基地。耕地占总面积1%,草原占全州总面积的50.6%,载畜343万头,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占全州总面积的36.3%,野生中药材1232种,野生动物有熊猫、金丝猴等50多种,矿产多达数十种,泥炭储量70亿立方米,居世界之冠。水能,理论蕴藏量1933万千瓦,可开发量为770万千瓦。
    工业,已拥有电力、冶金、采矿、森工、化工、机械、皮革、造纸、制药、建筑、建材、食品、酿造等二十多个门类。
    阿坝州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寺;更有熊猫的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有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山”的四姑娘山等风景名胜,还有松潘红军长征纪念碑及众多历史遗迹、名寺古刹等人文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 本帖最后由 李云龙 于 2008-5-22 04:03 编辑 ]
2008-5-22 02:12: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阿坝州气候多样,生态环境奇特,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四川省重要的林、畜、药、果生产基地之一。耕地八万公顷,主要作物有玉米、青稞、黄豆、土 豆、小麦、葫豆、荞麦、油菜、亚麻。有草场42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0%,载畜330万头,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禽、皮、毛、乳、油、骨等畜产品畅销全国。
  阿坝州有森林30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6%,生长着松、桦、杨、槭 等40余种珍贵树种。经济林木以小金、茂县苹果、金川雪梨驰名中外。野生中药材1232种,全州年产量药材8.5万吨,盛产虫草、贝母、天麻、黄芪、麝香、熊胆、鹿茸、党参最为名贵。野生动物有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水獭、獐、鹿、熊、豹等50多种。矿产资源己探明矿种60种,矿产地318处,有8个矿种名列全省前列,有优势的矿种有铀、金、铁、锰、钛、锡、钨、铅、锌、煤、大理石、金刚石、锂辉石、石英等数十种,泥炭储量达70亿立方米,居世界之冠。水力蕴藏量1933万KW,可开发量为1300万KW,工业有治金、电力、采矿、化工、机械、食品、酿造等20多种门类,尤以阿坝地毯、皮革、红原奶粉、硅铁、铝锭、电解锰、金钢砂、小四轮拖拉机、牛奶分离器、中成药等产品享誉大江南北,有些已远销国外。
  旅游业是阿坝州的主导产业。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及大熊猫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等世界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长征留下的众多革命遗迹以及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2003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0.01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368.25万美元。

  经济发展现状--2003年,全州生产总值51.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由1997年的30.4:39.0:30.6调整到了2003年的22:40:38,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2003年,全州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1422元,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4596元。确保了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费和社会低保金100%发放。
  财政金融--2003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83万元,财政支出185218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20亿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9.2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3.30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2003年,全州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5.5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0.0%。全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525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3218万元。非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27.5亿元,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51.5%,其增长明显快于国有单位的增长幅度,投资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交通通信--全州公路通车里程6018公里,其中国道922公里,省道1425公里,县道1610公里;全州省道好路率达85.5%,县道好路率达71.5%。2003年9月,九寨黄龙机场通航。实现了县以上固定电话交换程控化,通信传输数字化,移动通信全州各县城、部分乡镇及重点旅游景区,互联网和高速宽带网络走进藏寨羌村。
  水电工业--截止2003年底,全州已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396座,总装机容量已达13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0多亿度。水电工业已成为全州工业的第一支柱。全州人均装机容量1520瓦,人均发电量5984度,人均装机容量和人均发电量均高于全国、全省人均水平。
  生态建设--全州365.4万公顷天然林实施了有效管护,截止2003年底,营造生态公益林129万公顷,飞播造林4.4万公顷,封山育林36万公顷,建设绿色通道1962公里,新增林业用地1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21.6%提高到22.59%。1999年以来,全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60万亩,荒山造林26万亩。全州已建立包括森林类型、湿地类型、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1处,其中,国家级4处。已建立九寨沟、夹金山、甘海子、雅克夏等4处国家森林公园。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文化教育卫生——  截止2007年底,全州现有大专院校1所,在校学生5911人;中专4所,在校学生3411人;小学691所,在校学生99522人;初中49所,在校学生41730人;高中18所,在校学生12471人;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 8264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3%,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以下。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站38个。全州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655台,电视转播发射台130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7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9%。全州有卫生机构30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采供血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卫生监督所14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1个。2007年末,卫生机构共拥有床位2609张,卫生技术人员309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73人,注册护士436人。 
2008-5-22 02:15: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风景旅游
      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阿坝州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名胜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四姑娘山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卧龙、若尔盖高原湿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卓克基土司官寨属国家级人文景点,藏羌民俗特色鲜明。  
   
      中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紧邻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隆升的梯级过渡地带,生活着80多万藏、羌、回、汉等各族人民,幅员 83426平方公里。阿坝历史悠久,远在一万至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这里爬雪山、过草地,成为红军长征留驻时间最长,留下文物、遗址最多的地方。1950年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阿坝州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文化、卫生、交通、通信等各项事业空前发展。阿坝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富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团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和本朴的历史人文景观,被称为“世界最后一处尚待开发的旅游金矿”。走进阿坝就是走进自然,走进阿坝就是走进风景。阿坝,东南向西北海拔由820米上升到6250米。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藏灵山秀水于胸怀,蕴奇妙人文于眼底。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风景区隔山相望,奇幻的飞水、渊潭,绝妙的喀斯特地貌,再衬以雪景区,四姑娘山景区,一日四时不同天,双桥沟、锅庄坪、尖子雪山景点喜景点,流云山岗轻抹浓裹,冰斗瑚沙棘林风娇波池卜民江大峡谷自西东来,流泉飞瀑穿行其间Z大渡河裂谷由北向南,深邃、神秘、秀险;三江生态圈、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带您走进远古;九曲黄河第一弯,鸥鸟翔集、沙洲点点;川西北大草原辽阔无垠,牦牛帐房追赶着季节,静寂的绿野,天籁的自然;降扎温泉、米亚罗红叶温泉,灵泉圣水洗浴民俗。530条河流、540个湖泊、2980座山峦,蕴藏无数神秘奇特的自然风光。阿坝藏羌民族勤劳智慧,历史文化旅游景观丰富,民俗风情多彩多姿。

     岷江上游石棺葬及出土青铜器、玉石、金银器、陶器(战国时期),浓缩和再现了羌族先民的独特文化面貌和聪明智慧;桃坪羌寨、嘉绒藏碉、寺院古利等建筑古朴久远,精妙绝伦,是藏羌民族文化艺术的杰作,是藏羌民族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宗教文化丰富多彩,天文、地理、美术、医学等包罗万象,文物名刹不腹枚举。藏羌民俗风清古朴而多姿多彩,锅庄舞、服饰、羌族刺绣、藏羌山歌、饮食文化等无不引人入胜;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从1935年4月进驻到1936年8月全部走出草地,停留达16个月,留下数处会址、遗址、文物等,还有鲜为人知的红四方面军在金川建立的格勒得沙共和国遗址,以及后来建造的松潘红军长征总碑园、亚克夏雪山红军烈士陵园等。

     阿坝现有3个世界级风景区,3个省级风景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1个一级景点,38个二级景点,19个三级景点ZS个人文景观板块:长征史诗、藏文化、羌文化、历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形成了北看黄龙九寨水,南观卧龙四姑娘山,中游峡谷大草原,重走红军长征路,再赏民族和远离都市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气候、古老智慧的民族和远离都市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山川地貌、动植物、历史文化遗迹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造就了森林公园式的阿坝州,造就了阿坝州为世界级的旅游圣地。
2008-5-22 02:16: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羌族生活在川西北群山之颠,自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羌人不论男女老幼借喜饮酒,但从不酒后滋事。羌民以高半山的特有作物青稞为主料,或和以大麦、小麦、玉米精心酿制出一坛坛的青稞咂酒。有诗赞:“万颗明珠一坛收,王侯将相都低头。双手饱定朝天柱,吸得黄河水倒流。”民间更是有“岷江边上酿咂酒”,“杆杆的酒里找黄河”的歌儿传唱。
  在笔者儿时的印象中,家中的主食仍旧是玉米、小麦、土豆等,民间送礼基本上少不了挂面、猪肉、咂酒这些生活资料。后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大米逐渐取代了玉米的地位,成了羌民的主食,鸡、鸭、鱼也都变得不再希奇了。近几年由于旅游的发展,在一些景点周围的“羌家乐”里,“金裹银”等富有羌族特色的食品又慢慢出现在了餐桌上。此外,羌族的特色食品还有腊肉、野菜、荞面等。

精美绝伦的刺绣、挑花等手工艺品

  羌人制作工艺品技术精湛,有的制作技术已经失传,有的汇入中华民族工艺美术的制作技艺中,但仍有一部分保留于羌族的工艺美术中,得到继承和发展。现代羌人制作的马鞍、耳环、手镯、帽花、各种挂饰、佩饰及石雕、木雕、漆器、织毯,尤其是挑花、刺绣等民间工艺,以其自身的民族传统风格,浓郁的地方情调,精巧的技艺,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世代流传,装饰美化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羌族民间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加光彩夺目。1959年7月,汶川县汪玉花的挑花围腰《幸福海洋》送成都参展,获省工艺美术品展览一等奖。1978年羌族服饰以古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精湛艺术,赢得了国内外民族学界的赞誉。同年底,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购买羌族服饰收藏。1980年,阿坝县地毯厂生产个地毯,远销美国,加拿大,印度,尼泊尔,菲律宾等国,为羌族民间工艺赢得了声誉。
  刺绣挑花都是传统民间工艺。羌绣以五彩丝线或有色棉线为料,随心应手地挑绣出花卉瓜果,飞禽走兽,松梅竹菊,团花紧簇,鱼水和谐等各式花样与图案。
2008-5-22 02:27: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喝咂酒

  羌族酿酒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原因之一是古羌人的一支首先从事农业。原因之二是,“禹兴于西羌”,而我国酿酒先圣仪狄是禹之臣,杜康是禹的后裔。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虽喜豪饮,但却很少烂醉滋事。独特的饮酒方式是喝咂酒。酒以青稞、大麦、玉米酿成,封于坛中,饮时启封,注入开水,插上竹管,众人轮流吸吮,因而称之为喝“咂酒”。边饮边加清水,直至味淡。饮时先由在场的最年长者讲说四言八句合辙押韵的吉利话,作为“祝酒词”,然后按年龄长幼依次轮咂。平辈们在一起饮咂酒,可以每人插一长竹管于坛中,同时饮用。有诗为证:“万颗明珠一坛收,王侯将相尽低头。双手抱定朝天柱,吸得黄河水倒流。”
  羌族民间还有“重阳酒”,“玉麦蒸蒸酒”。孩子和妇女们常饮加了蜂蜜的甜酒。
2008-5-22 02:28: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么大地震 羌寨没有倒下
2008-5-19 8:24:2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经受了高达8级的特大地震,上千次余震,汶川县境内的著名旅游景点桃坪羌寨依然屹立不倒。在老羌寨,没有一幢民房发生整体坍塌,500多名寨民和20多名游客也没有发生一例伤亡。

  昨天清晨6时,记者从汶川赶往桃坪羌寨采访。7时过,记者到达了桃坪羌寨,发现只有部分房屋部分坍塌。另外三座著名的古碉楼只有楼尖发生部分垮塌,主体依然保存。从外表上看,寨子还基本完好。只是进入各个民房内部,会发现有不少民房出现了裂缝,是否还能居住,还有待有关专家鉴定。

  一位女寨民告诉记者,她的奶奶已90多岁了,曾经历过1933年的叠溪大地震,“奶奶说,这次地震比当年那次还要凶。”幸运的是,全寨人以及游客无一人伤亡。 “这么大的地震,绝大多数房子都还能不倒,真是幸运得很了。我们的祖先真是了不起啊,发明了这种建房子的方法,不用钢筋水泥,抗震能力却这么强。”寨民们说。

  灾情发生后,桃坪羌寨的寨民们立即自发组织起来,把储备的肉食、地里的新鲜蔬菜准备了数十背篓,选了数十个身强力壮的青年背进汶川县城,慰问前来抢险救灾的官兵。并在官兵们开进汶川县的途中,组织人在路边提供水和食物慰劳。
2008-5-22 02:31: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矿产资源 已探明矿种59种,其中,大型矿床11处、中型矿床24处,优势矿种有金、铀、锂、硅、铁、锰。泥炭储量7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之冠,褐煤储量逾30亿吨。黄金远景储量500吨,近期储量270吨,马脑壳金矿已建成为年产万两矿的重要金矿。大理石、花岗石储量丰富。
2008-5-22 02:35: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在地处川西北高原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生活着一个十分悠久而古老的民族——羌族。他们主要聚居在阿坝州的汶川、茂县、理县的高山峡谷之中。勤劳勇敢的古羌人,不仅以其独特精湛的建筑技艺闻名于民族之林,而且以其精美的挑花刺绣与能歌善舞著称。在众多的舞蹈中,“羊皮鼓舞”的历史最为悠久。

  “羊皮鼓舞”原是一种祭祀性舞蹈。又称“跳经”,羌人称“莫尔达沙”,后演变为民间舞蹈。它生动地反映了古羌民族的生活状况、宗教信仰和内心世界。

  “羊皮鼓舞”是羌族人民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研究羌族历史的重要资料,极具民族特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四川省歌舞团、阿坝州歌舞团、茂县歌舞团和汶川县羊角花业余艺术团曾编排一系列“羊皮鼓舞”节目,被省、州电视台录播。因此,“羊皮鼓舞”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是羌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羊皮鼓舞”舞姿灵巧,敏捷、粗犷,多为反时针方向围圈而跳。领舞者头戴金丝猴皮帽,左肩抗神棍,右手执铜铃。其他表演者手执羊皮鼓,人数一般为6至8人。由于鼓大而沉,舞动起来费劲,鼓的摆动是靠表演者身体转动,伴以膝的上下颤动才得以起舞,形成独特的风格。

  这种舞蹈一般无乐曲,无歌唱伴舞,凭着鼓点节奏,响盘敲击出的不同音响节奏组合而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汶川的“羊皮鼓舞”队多次上北京演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称赞。

  近年来,随着“释比文化研究”与“藏羌锅庄”的普及,“羊皮鼓舞”在汶川县境内也更加流行,尤以龙溪乡的阿尔村、巴夺村、马房寨、直台寨和雁门乡的萝卜寨、月里寨的舞蹈最为活跃。如果说羌族歌舞是一杯醇香的美酒,那么,咚咚咚的“羊皮鼓舞”便是一部经典的史诗
2008-5-22 02:45: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近代羌族服饰基本上承袭了袍服之制,服饰面料仍以皮裘、毛、麻织品为主。道光《茂州志》载:“其服饰,男毡帽,女编发,以布缠头,冬夏皆衣毪。”羌族缠头之俗在乾隆年间《职贡图》中已经出现。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羌族男子已改为缠头了。缠头,即以布帕缠绕头顶,妇女缠头本为羌族古俗,但男子缠头显系四川汉区影响。  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羌族服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趋丰富。羌族男子服饰较为统一,多着长衫、袍、长裤,缠头帕或戴皮裘帽。服饰品有头帕、毡帽、皮裘帽,毛、麻、棉布衫、袍,长裤,无袖羊皮褂、毪褂子,单、夹坎肩、麻、毛织腰带、绑腿、绣花腰带,布鞋,麻草鞋,皮“裹肚”,绣花“裹肚”,吊刀,火镰等。松潘、黑水一带的羌族男子多蓄发,梳成辫,绕髻于脑后。

2008-5-22 02:49: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支持云龙兄!
2008-5-22 09:01: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谢了。本帖思想出自唐代财相刘晏。大意是救灾要调动灾区的生产。不仅仅是给钱的问题。
2008-5-22 14:01: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以前初中经常跟着我爸跑野外...汶川去过很多次啊...很朴实的一个地方,尤其对姚平羌寨很敢兴趣...一个是寨里门的锁..还有就是寨的地形有八卦阵的感觉诶...还有里面每块地上的石板揭起来都有水....很神奇的
2008-5-22 14:50: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确实是好地方。以后回国要去看看。

时政看到一个贴,大意是我们能为汶川做什么。我想具体到我们个人,
力量弱,要找一些小项目做起。广泛搜集当地信息,只要有心,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
2008-5-22 16:06:5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个帖子是一定要顶的~~~
2008-5-23 23:54:51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