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地震预报和设防标准方面
本次地震出现了一些可能的前兆现象,但如何将它用来实现短临预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对于城市防震减灾来说,正确地确定设防水平是整个工作的基础,这就向中长期预报,尤其是历史上地震活动性弱的地区进行中长期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阪神大地震的教训表明,没防标准还应综合考虑地区的人口、经济状况,以及目前预报水平的现状。
(2)工程抗震方面
可以说阪神大地震是对各类结构抗震能力的一次大检查。震害调查表明:经过良好抗震设计的建筑物,如按日本新的规范(1981 年)设计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都完好,隔振房屋表现良好:;老旧房屋和以高架桥为代表的生命线工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致命打击,供水系统破坏严重,影响救灾;首次出现地铁主体结构的震害;建筑物的中间层破坏和巨型钢结构的破坏,这是历次地震中很少见到的现象;建在人工回填软地基上经过地基处理的高层建筑经受了振动和液化考验,表现良好,旧港口码头遭到破坏,所有码头几乎都停止作业。也就是说,这次震害向现有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了软土地基的抗震、竖向地震力的影响以及抗震验算模型等一系列新的有待研究的课题。
(3)城市防灾救灾方面
这次地震的情况表明,日本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防灾体制起到了作用,但也暴露出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大震应急救灾方面。防灾体制如何适应大震救灾要求?在城市生命线系统遭到超过预料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后,如何迅速判断灾情、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灾行动?防灾规划如何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如何加强市民防震减灾的心理准备:阪神大震在这些方面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
2008-5-13 02:1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