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天磷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 毁了我心中的赵子龙(转)

29
回复
5549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同室操戈,也算有点现世警示的味道,可惜味道不足:em00025:

[ 本帖最后由 和谐 于 2008-4-28 15:07 编辑 ]
2008-4-28 13:55: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正准备看呢。。。
看海报像什么网游的海报。。。
2008-4-28 13:58: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撒旦的左手 于 2008-4-28 14:49 发表
头一个小时很想从电影院逃走。后一个小时勉强看看,最后半个小时又快吐了。

关羽是青龙偃月刀

张飞是丈八蛇矛~



不知道的去看关帝像~ ...


关帝那是民间神话过的玩意儿了,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什么青龙偃月刀。骑马耍那玩意儿,绝对是找死......
2008-4-29 08:59:51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8-4-29 11:46: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开开水 于 2008-4-29 09:59 发表


关帝那是民间神话过的玩意儿了,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什么青龙偃月刀。骑马耍那玩意儿,绝对是找死......

开水~你的头像真是越来越有个性了~下次你可以编辑个5分钟的短片当你头像,我不看帖子光看你就行了~
2008-4-29 12:28: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floydbird 于 2008-4-29 12:46 发表


您给分析分析?


首先,骑兵战绝对不是演义里那样两个人在一群人中间转悠着耍兵器,将领除领军冲锋,或者阵前训话的时候会站在最前面外,一般都是在军队深处运筹,否则“擒贼先擒王”这句话就会立即应验于其身上。

其次,骑兵主要是用作冲锋陷阵,其武器势必要以轻(轻骑兵)或者尽量减小阻力(冲锋骑兵)为主。否则,马匹高速行进状态中,单手耍弄巨型兵器肯定是人仰马翻,双手耍弄兵器肯定是自己从马上掉下来,即使抡得一手好技术,武器被硬物大力格挡一下人亦会飞出去。而且两将交锋之时,使用轻兵器更为灵活,更容易占到上风。当然,人家关二爷胯下有神驹相助,说不定能干出什么超人的行为。

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史书上并未提及“青龙偃月刀”这玩意儿。

另,鸟你可以自己试试,找个BF或者某男志愿者,扛着你在沙地上跑,你整一根棍子头上戳一西瓜抡一下,下面那位肯定是当场一嘴沙~~

[ 本帖最后由 开开水 于 2008-4-30 14:25 编辑 ]
参与人数 1声望 +2 战斗币 +50 收起 理由
VIVIENNEDM + 2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声望 +2 战斗币 +50

2008-4-30 13:24: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自愿者只有找小刺了~
 大刀
  《三国》游戏系列的玩家一定对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等武器耳熟能详吧?这些都是长柄武器。其实小说中重八十二斤(按照明代重量单位换算成公制约42公斤)的青龙偃月刀,实际上最早出现于宋朝,即所谓掩月刀,三国时期并没有此类武器。而且这种兵器外观过于华丽,份量极其沉重,实际上并不用于实战,它的主要作用时平时训练,以及作为阅兵时的仪仗用品。真正实战时大发异彩的长刀名字其实很朴素,通称大刀的就是,刃背波折形叫做长柄大刃大刀,刃背作小波折大钩形的称为长柄大刀,第三种就是平刃大刀。大刀的主要杀伤方式是劈砍,适用于马上武将,但是显然它的柄不能太长,否则相当不好发力。格斗游戏《侍魂》中千两狂死郎使用的长刀,其实就不是很长。
2008-4-30 17:26: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见龙卸甲之恶搞赵子龙
2008-04-04 22:20:11   来自: ET (青岛)

三国之见龙卸甲 / 见龙卸甲的评论   

  见龙卸甲之恶搞赵子龙
  
  今天有幸看了《见龙卸甲》,本来期望一睹赵子龙之卓越风采,谁知道#¥¥%…………&只能说赵子龙被恶搞成这种程度,实属不易啊,怎一个佩服了得!!!
  
  可能是编剧为了塑造赵子龙英勇的的光辉形象,嫌其草莽出身不够根正苗红,直接来了个贫农参军版的开头,怀抱伟大的建立太平天下的志向,加入了革命的队伍。而洪金宝演的招兵小队长接下来问赵子龙的那段话,大家肯定都很熟悉~~活脱脱就是现在应聘时问的问题!洪金宝那大腹便便的模样也完全符合满脑袋是豆腐渣的领导形象,再加上那个不离手的古代版茶杯~~偶深深以为编剧是以古讽今暗指当今那些无能上司了!
  
  接下来,刚刚当兵的赵子龙在高人的指点下要夜袭魏军了,当那个高人亮出名牌时,上面赫然写着“诸葛亮”,偶完全被这戏剧性的一幕雷倒了!!!赵子龙刚出道的时候诸葛亮还隐居山林没有出山啊!偶立马联想到又一出关公战秦琼上演了!!!经过夜袭这一战的铺垫,大家了解到赵子龙真是个天才武士,一招一式都堪比练功多年的人,根本不是那个参军时的傻小子样儿了。
  
  长坂坡一战,偶是非常惊喜滴,不但赵子龙以一敌万毫发无伤,就连身后背着的婴儿阿斗,也是小铁人一个~~君不见赵子龙被挑于马下再加上数度被打倒,都是背部重重着地,而婴儿阿斗竟然毫发无伤。更让偶惊喜的是赵子龙马术也相当了得,上个大陡坡轻松得就像驾驶着四驱悍马,最后再来一个不可能的一跳,一步跨到对面的山崖,长镜头一拉,乖乖,两个山崖相距少说有几十米。
  
  说实话偶真是替洪金宝小队长捏着一把汗,看他在马背上颠得摇摇欲坠,远看就像个大土豆,还妄图远射营救赵子龙,真怕他误伤了自己人,好在有自知之明及时把弓扔给了赵子龙,偶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还有啊,洪队长最后跟老年赵子龙发牢骚也是很经典,要是不看画面,真以为是周瑜对诸葛亮说“既生瑜,何生亮啊”。真想说,这孩子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不过洪队长虽然碌碌无为,但是有一种能力是非一般人能企及的,那就是非凡的先知能力,看赵子龙请命营救刘备家室时,洪队长嘱咐道“出去转一圈把那个没用的阿斗带回来”,还在阿斗是婴儿时,就预言日后的阿斗是个没用的,这点恐怕诸葛亮也要甘拜下风。
  
  本来以为莫名其妙跑出来的演皮影戏的MM就够丑的,没想到Maggie Q更是丑得惊天动地,那个大驴脸差点把屏幕冲破了,厚厚的粉也盖不住满脸的褶子和大肿眼袋,当看到都督Maggie Q布下一个个连环局设计赵子龙、将军韩德,终于明白导演的用心良苦,明示大家自古以来都是“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看女强人心机太重、工作压力太大老得多快啊!Maggie Q那满脸的褶子和大肿眼袋都是导演特别证明给当代“白骨精”看的!现在为了角色愿意自毁形象的女星越来越少了,真是pfpf敬业精神!
  
  还有啊,超戏剧性的装扮也让人耳目一新,赵子龙非但没有那个时代的束发,反而梳着疑似清代男子的大辫子。连手下的四个年轻将领穿的盔甲外面也套着2007年度最时髦的女式皮草镶边的短款外套。可是不明白时尚的服装设计怎么会给Maggie Q带着那么粗陋的大铁指甲,拿着简陋的纸巾,怎么也应该配个像黄金甲里的巩俐皇后带的那种精致的黄金饰甲拿着丝绸手帕吧?给韩德将军擦眼泪的时候,偶好怕那堆铁指甲一个不小心会戳瞎将军的眼珠子。要是还没出师就受伤了,真是冤啊,四个儿子的仇真是没人报了。
  
  看完了这个片子,偶深信不疑导演是当代最BH的意识流大师,黑泽明都自叹不如。先是贫农赵子龙参军,然后是投名状赵子龙成就功名,最后是集结号赵子龙征战沙场,当极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两军将领大喊“大x万岁”,又恍惚回到了五十年代的革命片。本以为最后会杀他个天昏地暗,正要进入状态好好看看,发现屏幕一黑,出来的是演职员目录,窃以为导演是让观众自己想象那最后的悲壮。。。。。。
  
2008-4-30 18:20: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见龙卸甲:就是这么“搞”StevenDong 发布于:2008-04-06 00:42
见龙卸甲:就是这么“搞”
文/ 枭冬
      最开始看到“见龙卸甲”这四个字时,感到难明其意,甚至觉得好笑。但在影片上映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一开始我就错了。《见龙卸甲》不只名字够搞,整部片子都很搞!
      在日前古装大片《见龙卸甲》举行的媒体看片会上,众多记者抱着看大片的心态来观摩这部作品。不料,宏大的战争场面、传统的三国故事和刘德华饰演的赵云,这些一直被看做卖点的东西还是略显老套,唯有片中人物造型、剧情构架及台词设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么说,绝不是恶意的嘲讽,而是发自内心的褒扬。《无极》在多年之后,终于算是棋逢对手。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导演李仁港一再声称自己是《三国演义》的粉丝,可笔者怎么看都看不出,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一个三国粉丝怎会造就《见龙卸甲》这般无厘头的搞怪作品。在影片中,古色古香的“三国味”尽失,故事被解构得支离破碎,颠覆离奇之外,更是听闻一些奇怪对白及角色设置惹得观者数次笑场。
      这是一部大片,但不是古装大片,而是一部喜剧大片!


看看他俩的造型和表情,还真是够别扭!

      事实上,任谁都不会猜到,《见龙卸甲》揭开庐山真面目后,竟是一块变形的“疯狂石头”!
      之前,笔者听闻《见龙卸甲》投资1亿,剧组在各方面都是精益求精,片中赵云的一杆银枪就价值一辆凯迪拉克豪车,张飞的长矛、关羽的大刀价格同样不菲,精美异常。不过,由于古装片题材扎堆所产生的审美疲劳,大家对于大规模的冷兵器打斗场面已经不太感冒。
      “装甲”再精美,终不能撑起一部好电影。
      相对于在兵器、场面上做的表面文章,了解三国故事的朋友可能对《见龙卸甲》的故事、台词和角色选择更感兴趣。
      某媒体在评述这部影片的剧情和角色设计时曾这样说:曹操带着5岁的孙女上战场,三国时期就已将火药广泛用于战争等,这些违反常识的错漏实在离谱;60岁的狄龙扮演关二爷征战沙场,江湖郎中一样的诸葛亮只能令人发笑。
      此外,片中勇于创新的幽默感台词更加比比皆是,该媒体总结道:赵云准备去救阿斗的时候,他同乡大哥小声嘀咕:“你一定能够把那没用的阿斗救回来。”——当时阿斗不到一岁,已经被定位“没用”,实在可怜;诸葛亮对士兵说:“城外有一万曹军,他们不敢攻城,因为怕一个人:诸葛亮!”——这位诸葛亮真会自夸;诸葛亮对这年老的赵云说:“我们都老了,都只是为了回忆而活着。”——让人误以为琼瑶阿姨来了;蜀国邓芝对战魏国韩德,两人打得血肉模糊死不言输的时候,突然大叫:“大魏国万岁!”“大蜀国万岁!”——观者已是不得不笑。
      这样的表现手法着实令我辈三国迷们汗颜,原来李大导演真是研究三国的高手!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他无与伦比的智慧结晶!


这头巾很酷,请问在哪里可以买到?

      有关《见龙卸甲》在剧情设计上的独出心裁,确实非天才所不能。这里不妨再来详细参悟下媒体对影片的一系列描述。
      曹操带几岁大的孙女曹婴一起征战沙场,还不忘教育她说:“好好看看,这些人都是你的棋子。”——曹操治军严谨,怎么可能如此儿戏地将女童带上战场;张飞、关羽、赵云在大殿当着刘备的面动起手来,这段动作戏堪称该片最经典的一场功夫特写——这三人一向亲如兄弟,而且对刘备尊崇备至,怎么可能在大殿动粗,这完全是给刘德华一个耍帅的机会;诸葛亮如同江湖郎中般亮相,一边吃饭,一边给将士们布置战术——广大观众心目中的诸葛亮何等潇洒,何等高深,就算没有羽扇也不可能沦落成江湖郎中;战场上,魏军将一个布袋套在马上,朝这个布袋发射火箭,马瞬间成了炸弹——许多史籍表明,最早的火药是在公元九世纪后半期唐末宋初问世的,三国时期就有炸弹实在是太敢编。
      《见龙卸甲》在上映前就颇为引人关注,但随着影片在各大院线推出,诸多质疑肯定会此起彼伏。不久前,导演李仁港对此解释说,对影片的看法不同,无非是众口难调的问题。
      李导引用了一个最特别也最无耻的说法为影片的拙劣开脱——“众口难调”,多无奈多真诚的一句表白啊!但试问,哪部电影不是众口难调?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困凤鸣山一节的《见龙卸甲》,如此搞法,未免太荒唐太可笑了,岂止是众口难调的问题。如此无耻地将影片的失败转嫁到观众审美缺陷上来,不能不令人为之气愤!
      然而,如果真如导演的另一种托辞所言,这样的剧情改编是为了故事的完整性所作的艺术加工,那么笔者认为,这样的艺术加工真不如不要得好。
2008-4-30 18:22: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chenxicy 于 2008-4-25 14:19 发表
刘德华演赵子龙不够大气,魁梧,豪爽

强烈支持你,刘德华后期的一些电影真的很差,《墨攻》、《投名状》到《见龙卸甲》,里面刘德华的演技只能用鸡肋来形容,他根本不能表现出人物的霸气。
2008-5-3 04:29: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蜀国邓芝应该喊汉军威武吧?
2008-5-3 05:50:07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8-5-3 11:32:31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8-5-3 11:33: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
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1VS1的PK,这点是定了,当然不是说绝对没有,史大奈,还有南北朝和五代都有个人PK的
关羽也不使用什么刀啊之类的武器,不知道的详看《三国志》,觉得文言麻烦的看周炜的兵器考
那个时候连马蹬还没有吧。。。。。真实作战肯定不是象电影说得那样,当然估计也不怎么好看。
鸟说得很偏欧洲,开水讲得也欧洲了点,当然你们两个人都没什么错误,而且看了半天也不知道矛盾在什么地方。
别用评书小说来套历史,用这个衡量电影就更没有意思了,看得是乐了,如果找毛病,三国演义里面成堆,更不用说小说了
2008-5-3 13:42: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floydbird 于 2008-5-3 12:32 发表


我不关心关羽使得什么兵器.

长柄大刀在历史上某段时期(唐)确实作为骑兵的主要兵器之一使用, 你说使大刀就是找死, 是不是武断了?

事实上为了避免轻武器在战斗中遇硬物阻隔后方向改变, 反而在武器前端加上适当的 ...


长柄重武器不是没有,只是不是拿来挥舞而已~~一般都是用来捅人的,其实(欧洲的)冲锋骑兵根本没必要佩戴轻武器,一旦掉下马来基本上就是死,站都站不起来。中国古代的嘛,唐朝那段我还真不怎么了解,算是武断吧。
2008-5-3 19:21:56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