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展望21世纪舰载电子战技术之发展
为适应21世纪海战的需要,舰载电子战技术除应迅速发展一些基础性技术外,还应发展EW设备一体化、EW设备升空等10项技术。
2.1EW设备一体化技术
·EW设备一体化与C3I对抗一体化到C4I
据预测,未来舰载电子战设备将更为先进,电子战及其支援功能的一体化将达到颇高的水平。EW设备一体化不仅是未来战争对EW提出的高机动性和高灵活性等快速反应要求,而且EW系统一体化还是实现C3ICM一体化的重要过渡。迄今世界诸国C3ICM一体化系统的发展也正处于一个逐步综合的过程。EW设备一体化要求一种设备具有多种功能,其内涵颇为丰富,它既可包括电子战与雷达的一体化,还包括电子战与C3I的一体化。前者是目前飞机和军舰研制中的新趋势,现代多功能/共用孔径天线系统是其研制重点。后者经海湾战争证明,具有EW功能的C3I系统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电子战水平高低及功能强弱也决定着C3ICM实施的成败。唯独具有反探测、反欺骗、反干扰和反摧毁四项对抗措施的C3I系统方能实施C3I对抗作战原则,这样的C3I系统才富有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可以这样说,越是先进的武器系统越是需要先进的C3I系统的支持。实际上,C3I系统自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武器系统。C3I与EW一体化结构是C3ICM的发展方向。只有将EW与C3I系统内各分系统组成有机整体,在未来战争中才能取得主动权。
电子战与C3I的一体化是电子战体系结构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发展我国电子战及C3I系统事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未来的电子战将在雷达、通信、遥控、遥测、导航、敌我识别、光电、水声、制导武器和指挥控制系统中展开颇为激烈的电子对抗。这种一体化电子战系统应兼具多种功能。综合处理信息能力强,对多种威胁目标能进行快速判断与反应。建造一体化C4I系统成为电子战与信息战装备技术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时大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以形成电子战与信息战装备技术体系。为在21世纪确保舰队技术优势、取得电子战与信息战作战主动权,大力推进海战战场数字化的实施。在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下所构成的一体化C4I体系结构的设想正日臻完善。发展此种一体化C4I体系结构,实际上是当前世界各军事强国建设信息战力量的实质。因此,基础性元器件要有相应的发展,结构工艺水平要有相应的提高。
·舰载电子战设备一体化的发展--从SLQ-32到21世纪的SLQ-54。
美国海军AN/SLQ-32型系统已成了一种具有型号不同、系列各异、完善而先进的舰载电子战系统,它属透镜馈电多波束电子战系统,迄今居世界领先地位。AN/SLQ-32系列电子战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警戒到电子战一体化的过程。目前仍在有步骤、有计划地改进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性,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并使之标准化和系列化。
预计至少至2000年以前,AN/SLQ-32系列电子战系统仍将是美海军水面舰船的标准化电子战装备,其性能仍在改进中不断提高。AN/SLQ-32(V)3型是舰载电子战系统中较为先进的一种型号,它兼具噪声干扰和欺骗干扰两种功能,由综合电子侦察报警和电子干扰两部分组成,实现了电子战设备一体化。(V)4型是对(V)3型加以改进而成,专供航空母舰和大型舰船使用,采用高速计算机控制,具有自适应能力。目前主要任务是改进处理机和系统结构。该改进阶段将引进新型高级语言,将增强与"以太网"(Ethernet)和"安全网-Ⅱ"(Safenet2)兼容的局域网络能力。改进后的AN/SLQ-32型电子战系统将不仅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而且较易于与其它系统交互式对话或易于与新型分系统一同工作。完成上述改进后,已于1996年第1季度开始正式试验其样机性能及作战适应性。
预计21世纪,AN/SLQ-32系列电子战系统将由AN/SLQ-54型电子战系统所替代,其发射天线是单独的,波束稳定且灵活,并用数字式射频存储器(DRFMU)替代现用的固态式射频存储器(RFMU)。AN/SLQ-54型电子战系统的问世,表明美国海军舰载电子战系统朝一体化方向发展。美军一体化机载电子战系统(INEWS)以及机动电子战支援系统(MEWSS)的研制,充分说明了美军十分重视EW设备一体化技术。美海军战略思想的根本转变对美海军舰载EW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美海军准备用先进的一体化电子战系统(AIEWS)装备其21世纪战舰。该系统的特点是高度的一体化。此种一体化不仅限于舰上整个EW系统的综合,而且还包括机载(无人机与舰载直升机)EW和舰载(水面舰及潜艇)EW的信息融合;不仅限于EW系统内的一体化,而且还包括EW系统和武器系统的一体化。EW系统和武器系统的一体化,实质上是资源共享问题,这涉及到数据通信速率、交接次数、传感器精度和系统兼容性等问题。高度的一体化导致AIEWS也成为综合性的快速反应防御系统。AIEWS将采用众多高新技术,其中包括固态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共用孔径天线、相控阵天线及先进的离舰式假目标等。
2.2EW设备的升空技术
·发展用于电子战的舰载直升机
EW设备的升空技术是空战和空间立体战的直接需要,同时,EW设备升空技术还可解决海面EW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获得较高的升空增益。C3I系统或C3ICM系统效能的充分发挥都需要利用升空来获取扩大纵深的优势,因此发展相应的升空平台及其优化装备技术乃是提高战斗力行之有效的一种途径。迄今为止,众多国家和海军对直升机的用途仅局限于反潜、运输和救援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尽管已拥有侦察卫星、预警飞机等宽域监视手段,其海军仍然要将舰载直升机用于电子战,把战术侦察与战场环境监视(ESM)引至直升机作战系统,有的还包括了无源干扰和有源干扰设备。选用飞机作为高机动性雷达探测、指挥控制、电子战和通信中继等设备或系统的载体,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舰载直升机作为导弹舰艇上的空中装备,用于目标的识别与定位,相当于将舰载探测设备升高与延伸,故能使导弹舰艇获得超视距探测能力,为导弹发射提供最为有效的保障。舰载直升机随编队行动时,如果将侦察与超视距制导功能(有源或无源)相结合,那就是最佳的搭配。机载侦察设备的性能与舰载设备大不一样。机载侦察作用距离远,必然要求灵敏度高,除增大接收信号密度外还要增强分选信号的能力。同时,直升机的物理场对侦察设备的工作亦有一定影响。具体设计时,这些均要给予考虑。总之舰载直升机正逐步发展成为海上极具威胁力的高性能武器系统和传感器平台。
·从美海军EA-6B看专用电子战飞机的重要作用
电子战飞机的主力是EA-6B"徘徊者",总数约110架。EA-6B"徘徊者"是迄今世界上性能最佳的电子战飞机,其垂直尾翼上装有大功率ALQ-99型战术干扰系统的多种天线,机身左侧装有ALQ-100型欺骗干扰系统天线,机内装有雷达及通信干扰和导航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可在5分钟内算出并向空勤人员显示出全部威胁源。机上7个外挂架可挂载电子干扰吊舱等。1986年美利军事冲突,美国海军利用EA-6B"徘徊者"电子干扰飞机成功地进行了一场电子战,使利比亚的防空警戒和通信系统陷于瘫痪。海湾战争中美海军在中东地区部署26架EA-6B飞机,在伊、科境内进行的多次空战中对伊方防空雷达、机场导航雷达及地面通信指挥系统实施了颇为有效的电子干扰,使伊方耳目失灵。这充分证明了电子战飞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美海军的EA-6B是EA-6A"入侵者"的改进型,主要随航母执行战术电子战任务,掩护己方舰载飞机突防。机载电子战设备主要有:超短波通信干扰机、多频段欺骗干扰机、杂波干扰机、干扰丝投放器和计算机等,可自动完成对敌雷达信号的搜索、识别、定位及干扰机变频,以便实施各种干扰。升空平台具有宽阔的视距和较远的作用距离,向敌纵深延伸,可对覆盖范围内的雷达网、通信网、低空目标、中继通信进行截获和监视,可大大提高电子战系统的活动能力,支援纵深作战。
·急需大力发展电子战无人机
此外,还应增强发展无人机电子战平台及系留气球电子战平台的装备。目前无人机的发展颇为迅速,一些军事实力雄厚的国家正大力发展无人机,一是作为侦察和干扰载机;二是作为抑制敌辐射源及其它用途的杀伤武器。多用途无人作战飞机实际上被视为可重复使用的巡航导弹。进入90年代,无人机的重大军事价值为各国军方所公认,其发展势头日趋强劲。无人机的迅速发展和大量使用必将对未来军事行动产生重大影响,它将成为海战战场作战装备无人化的先驱与主力。它可作为有人作战飞机的一支有效的补充力量,两者相互协调搭配使用,可大为增强空中作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由此看来,如何结合我国海军的国情和防御要求制定出发展各类升空平台及其优化装备,对于尽快提高我国海军战斗力实属一项颇有意义的重大研究课题。
2.3EW设备的天线技术--重点发展相控阵和自适应阵技术
EW设备的天线与雷达和通信设备天线的区别在于,要求EW设备天线具有更宽的频带、更大的角度覆盖范围以及具有多波束和极化的特点等。干扰发射天线承受功率较大,接收天线要求全方位和低衰减。对EW设备天线技术的要求随EW技术发展而提高。要解决EW设备天线空间覆盖与高波束定向间的矛盾、低副瓣问题及测向中多径问题。发展新一代EW设备天线技术,必须重点发展相控阵和自适应阵技术。自适应相控阵是通过自适应控制天线单元的振幅与相位加权,从而控制天线方向图,达到抑制有源干扰和杂波的目的。对有源干扰,测出进入方向后,立即控制方向图在干扰源方向形成"零"值点,抑制干扰进入接收机。应大力研究18~26GHz和26~42GHz毫米波EW接收天线,毫米波多路转换器,毫米波场效应管(FET)低噪声前置放大器,毫米波变频器和毫米波本振等一些关键性毫米波元器件。为确保将有限的干扰功率有效地干扰威胁目标,必须要求干扰天线始终对准被干扰的威胁目标。但舰船在海浪中航行作战,不断地前倾后仰、左右摇摆,这样干扰天线的稳定瞄准就显得颇为重要,因此干扰天线必须置于稳定平台上,以确保干扰天线稳定,对准威胁目标,否则要想干扰有效几乎无法实现。
美国国防部目前正在大力支持相控阵及测向系统中多径抑制技术的研究。美国军方致力于研究所需高性能相控阵模块和固态微波元器件。同时,还进一步改进行波放大管的性能。尤其是对舰载干扰装置,正研制瞬时调谐天线技术,对测量方法和仰角影响颇大的多路传输技术,以及声频通信快速跳频传输技术等。德国AEG公司正把全向和定向天线合并在单个传感器探头内,构成一副双锥形天线。该公司还尝试为传感器探头自身装上信号处理器,这样仅需将数字数据向下传送至系统的主控台。估计这种混合式传感器探头总重约为60Kg,研制工作已于1990年完成。在电子干扰设备方面,AEG公司正研制一种结构紧凑的三轴稳定旋转碟形天线。此种新型无线亦可有效地转用于交叉极化干扰。由于隐身飞机、隐身导弹和隐身舰船等加速发展,以及各种新型电子干扰装置的研制成功,对于新一代的相控阵天线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在EW相控阵天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多极化、多频段、自适应及自适应置零、采用新型T/R组件和积木化。在EW相控阵天线中采用光电复合系统,可减少馈线损耗,减少电磁相互耦合,改善天线性能。光纤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和低温超导天线,将会渗透到EW相控阵天线技术中,促进EW相控阵天线的发展,并加速光控EW相控阵天线技术的研制。
[ 本帖最后由 kok 于 2008-4-12 23:0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