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4集团军
军部驻地:河南新乡
原 代 号:54774部队
著名部队:
“红军师”、“铁军”----步兵第127师
“红军团”----步兵第127师第379团、第380团、步兵第162师第485团
“叶挺独立团”----步兵第127师第379团
“瑞金团”----步兵第162师第485团
“猛虎扑羊团”----步兵第162师第486团
“刘老庄连”----步兵第127师第379团第4连
“钢刀连”----步兵第162师第484团第1连
“金汤桥连”----步兵第162师第485团第7连
“能攻善守英雄连”----步兵第127师第379团第9连
“阻击英雄连”----步兵第127师第379团第1连
“英雄侦察连”----步兵第127师侦察连
第54集团军为1952年10月在广东惠阳地区由原第45军军部、第134师、第135师和原第44军130师等部合编而成,军长丁盛,政委谢明,下辖第130、第134、第135师。
第 130师的前身是1945年12月由冀热辽军区第15、第16团和晋绥军区直属第32团合编组成的辽西军区保安第1旅。1947年4月改为西满军区独立第 1师,8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19师,1948年11月改为第44军130师。先后参加了血战四平街、锦州战役、天津战役和广东战役。
第 45军的前身是1933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警卫团,即著名的“瑞金团”。后发展为红3师、红9军团、红32军。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120 师359旅718团,后编为警备第1旅,长期担任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军东北,与冀热辽部队编为热辽纵队,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黄永胜任司令员,邱会作任政委。在天津战役中,第135师首先一举突破民权门,而后全军插入市区,与第38军胜利会师金汤桥,将天津南北守敌一举割裂,赢得战役全胜。在衡宝战役中,第135师先期楔入敌人纵深,击退了优势敌军的多次进攻,扭住敌人,为全歼桂系4个主力师起了关键作用。
第 54军于1953年2月抗美援朝战争后期入朝参战,130师在67军指挥下参加了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了朝鲜的重建工作。1958年5月随撤离朝鲜。回国后驻重庆,随即参加奔赴西北、西南地区的肃匪作战。1959年参加西藏平叛作战。在1962年的对印度自卫还击战中,第130师取得“瓦弄大捷”,给印军主力第4军以歼灭性打击。1968年移防云南大理,1969年再移防河南新乡,留下部分人员在云南组建了第11军。1969年12月全军重排番号时,第 54军各师分别改为第160、第161和第162师。1979年参加了广西方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第160师配属第41军;第161师配属第55军;第 162师由军区前指指挥,用于第42军的方向;第54军军部一开始没有任务,后来第20军58师参战,由第54军军部指挥,作为军委的战略总预备队。
1985年陆军第54军改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原属第43军步兵第127师调入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第161师撤销,改编为集团军炮兵旅。
步兵第127师最早的前身是“大革命时期”的孙中山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北伐战争中是著名的“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美誉。“大革命失败”后,经历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是“朱毛红军”——红4军、红1军团的骨干部队。作为主力参加了中央红军的历次重大战役行动,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
1937年8月,该部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940年挺进华中,先后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5纵队1支队、教导1旅。1941年2月改编为新4军3师7旅,转战苏北抗日根据地。在著名的刘老庄阻击战中,该旅17 团4连顽强抗击3000余日军的进攻,最后82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被延安《新华日报》誉为“刘老庄八十二壮士”。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军东北。1946年 2月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开创东北我军歼灭美械国民党军的先河。10月部队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6师,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1948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然后随第4野战军南下。1950年4月参加解放海南岛的战役。
建国后该师参加了广西剿匪,1951 年驻防海南岛,第43军撤销后改为广州军区独立师。1968年重建第43军时第127师移驻广西桂林,1969年调往河南。1979年2月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协助会攻谅山,五战五捷。1984年师侦察连赴老山、者阴山前线,表现突出,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称号。1985年第43军建制撤销,步兵第127师改归第54集团军建制。
1989年5月,第54集团军步兵第127、第162师进入北京执行戒严任务。此后,步兵第162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应急机动作战师(即“快反部队”)。1990年代初全国闻名的见义勇为模范徐洪刚便来自步兵第127师380团。1998年后,步兵第 127师改装为轻型机械化步兵师,步兵第160师改编为摩步旅。属第20集团军的装甲第11师与第54集团军装甲旅对调,高炮旅则改编为防空旅。在 1999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以该集团步兵第127师部队组成了车辆第2方队(88C式主战坦克,步兵127师装甲团)、第6方队(92式轮式步兵战车,步兵127师379团)和第12方队(95式25mm自行高炮,步兵127师装甲团)。2003年,摩步第160旅撤消。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5集团军
军部驻地:河北张家口
原 代 号:51056部队
著名部队:
“红一师”----步兵第193师
“基层建设模范连”——步兵第193师装甲团装甲步兵营第3连
第 65集团军是解放战争后期组建的华北军区第8纵队。其最早的前身是1930年1月组成的红6军,后改为红3军。1932年12月军部撤销,1933年6月第7、第9师合编为红1军团1师。成立后,作为主力参加了中央红军历次重大战役行动。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11月扩编为八路军独立第1师,并兼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2月,整编为军区第1支队兼第1军分区。1939年2月第1支队撤销。1941年华北反“扫荡”斗争中,担任掩护领导机关和群众转移任务的第1军分区1团7连6班的5名战士在狼牙山依托险要地形,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最后毅然跳下悬崖,这就是人们广为赞颂的“狼牙山五壮士”。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部队先后改编为冀察纵队第6旅、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4旅。1948年9 月,第4旅与由晋察冀、冀察热辽军区地方部队编成的华北野战军独立第1、第2旅合编为华北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邱蔚,政委王道邦,各旅分别改为第22、第23、第24旅。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军长邱蔚,政委王道邦,下辖第193、第194、第195师。
此后,该部先后参加了平津、太原战役。1949年6月随第19兵团归第1野战军建制,执行解放大西北的作战任务,参加了扶眉、陕中、兰州、宁夏等战役。解放后军机关兼宁夏军区机关。解放战争中共歼敌12.2万余人并涌现出“带兵模范”吕顺保等著名战斗英雄。
1951 年2月第65军入朝作战,第五次战役中担任右翼突击集团实施战役迂回。阵地战阶段担任守卫开城,顽强阻击敌人机械化军队的进攻,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在我军开展的狙击活动中,第195师585团2营在1952年1月至2月间,消耗子弹750发,歼敌83人。著名作家巴金在该军第194师体验生活,创作了小说《团圆》,后被改编为家喻户晓的电影《英雄儿女》。
1953年9月第65军回国,驻防河北张家口。1958年,第195师改编为特种工程指挥部建筑53师,进军罗布泊。该军参加了1981年9月华北军事大演习。1985年陆军第65军改编为陆军第65集团军,撤销步兵第195师,编入炮兵第14师、坦克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备第3、第4师。原第69军步兵第207师(前身为1949年9月国民党军绥远起义部队,1952年第36军107师、第 37军110师合编为第69军107师,1969年改为第207师)调入该集团军。1989年5月集团军部队参加执行北京戒严任务。1990年,为加强首都地区的安全保卫力量,以守备第4师为基础(以及守备第3师一个团)组建武警北京市第2总队(1999年再与北京市第1总队合编为武警北京市总队)。 1992年,守备第3师撤销。1997年6月,步兵第193师587团3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基层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1998年后,步兵第207师改编为摩步旅。同时由于第28集团军撤销,所属坦克第7师改编为装甲第7旅后改归第65集团军建制。2003年,第24集团军撤消后,装甲第一师、摩步第 196旅转隶65军,摩步70师缩编位第70旅,原65军194旅、207旅,装甲旅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1集团军
军部驻地:广西柳州
原 代 号:53010部队
著名部队:
“塔山守备英雄团”----步兵第121师第361团
“塔山英雄团”----步兵第123师第367团
“白台山英雄团”----步兵第123师第369团
“英勇善战模范团”----是步兵121师第364团
“穿插英雄连”----步兵第121师第361团第3连
“李向群班”----步兵第121师第361团
陆军第41集团军的前身为抗日战争期间组建的山东胶东军区部队。1937年12月,山东文登县天福山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1938年9月,第3支队与掖县抗日游击第3支队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1940年9月,第5支队改称第5旅,同时新成立第5支队。1942年7月,胶东军区成立,下辖第5旅和第5支队。1945年9月,胶东军区部队整编为山东军区第5,第6师和警备第3,第4旅。11月,第5,第6师一部及部分独立团开进东北辽宁,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纵队(下辖第1,第2旅)和第3纵队(下辖第4,第5旅)。1946年2月,部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 4纵队,下辖第10旅(原第1旅),第11旅(原第2旅),第12旅(原第3纵队)。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改称第4野战军,第4纵队亦改为第41 军,各旅分别改为第121,第122,第123师。此后,第41军分别隶属于中南军区,广州军区。
第41军(及其前身第4纵队)成立后,先后参加了本溪保卫战,新开岭战役,四保临江,东北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两广剿匪,解放南澳岛和南鹏岛战斗,东山岛战斗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战斗。
第 4纵队在1946年10月的新开岭战役中,全歼美械第52师,首开解放军在东北一次作战歼敌一个师的先例。而该军最为著名的一次战斗莫过于1948年10 月在辽沈战役中进行的塔山阻击战。防守核心阵地塔山堡的第12师34团面对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多次顶住了号称“赵子龙师”的敌第95师和“敢死队”的疯狂戟,苦战6昼夜,歼敌6000余人,屹立塔山,岿然不动。战后该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光荣称号。同时,第12师35团被授予“白台山英雄团”称号;第10师28团被授予“塔山守备英雄团”称号;纵队炮兵团被授予“威震敌胆炮团”。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该军担任了的全城的警备任务,赢得了“仁义之师”的盛赞,并于3月在西苑机接受了中共中央领导的检阅。
建国后,第41军长期驻守潮汕地区,担负保卫海防的重任。1953年7月,该军驰援福建东山岛,成功地粉碎了胡琏指挥的国民党军的进犯。1969年移防广西柳州。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该军担任总预备队。此后又参加了云南前线的“两山”(老山,者阴山)轮战。
1985 年陆军第41军改编为陆军第41集团军。第122师撤销,原属第55军的步兵第164师(前身为1949年8月在湖南起义的国民党军,11月改编为第52 军215师,1952年10月改为第55军215师,1969年12月改称第164师。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1994年组建驻香港部队时,“塔山英雄团”的一部编入驻港部队步兵旅。1998年后,步兵第164师改编为海军陆战队第164旅,坦克旅改编为装甲旅,步兵第121师362团和步兵第123师368团分别改编为师装甲团。1998年夏的长江流域抗洪战斗中,集团军主力开赴湖北荆江和湖南洞庭湖,胜利完成了任务。“新时期战士的楷模”李向群烈士当时便是“塔山守备英雄团”中的一员。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集团军
军部驻地:浙江湖州
原 代 号:83010部队
著名部队:
“红军师”----步兵第1师
“红军团”----步兵第1师第1团(原第3团)、第2团
“抗洪抢险模范团”----步兵第1师第2团
“硬骨头六连”----步兵第1师第1团第6连
“坚守英雄连”----步兵第1师第2团第3连
“攻坚英雄连”----步兵第1师第1团第9连
“尖刀七连”----步兵第1师第1团第7连
该军的前身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湘鄂西苏区由贺龙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1930年4月,红4军与红6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红2军团。1936年 10月长征到达陕北。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先后参与创建了晋绥抗日根据地,挺进冀中,百团大战,保卫与发展晋西北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斗争。部队也先后扩编为张(宗逊)第358旅、彭(绍辉)第358旅及独立第1、第2旅。
解放战争中,1946年10月,在山西岚县以原晋绥野战军第358旅、独立第1旅及晋北野战军机关组成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张宗逊,政委廖汉生。11月第1纵队奉命西渡黄河,担任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次年编入西北野战军,参加了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榆林等战役。1947年9月,在晋中地区作战的晋绥军区独立第7旅编入第 1纵队。1948年春在宜川战役中,第1纵队在瓦子街与敌进行了顽强的白刃格斗,涌现出著名拼刺英雄刘四虎(第358旅714团6连2班班长)。
1949 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第358、独立第1、第7旅分别改称第1、第2、第3师。全军共 2.2万人。随后参加了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和解放青海。10月1日第1军兼青海军区领导机关,负责青海的剿匪、维护社会治安。解放战争期间,第1军共歼敌104227人,解放县以上城市51座。
1952年6月第1军与第3军合编为重装军,番号仍为第1军,第1、第3师合编为第 1师,第2、第8师合编为第2师,第7、9师合编为第7师。整编后第1军于12月参加抗美援朝,停战后留守朝鲜,直至1958年10月最后一批撤军,驻防河南开封,属武汉军区。1962年该军曾开赴福建执行紧急战备任务。1964年1月,国防部授予该军第1师第1团6连“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69年全军重排番号,第7师改称第3师。1975年该军与属于南京军区的第20军对调,换防浙江湖州。1984年由军长傅全有率领下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 1985年6月“硬骨头六连”再次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称号,这是全军唯一的两次被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荣誉称号的单位。
1985 年陆军第1军改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原属第60军的步兵第181师(前身为1946年“中原突围”时皮定均所率著名的“皮旅”)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第10师、炮兵第9师和高炮旅(旅部由原第178师师部改编)。1987年该军还组建了全军第一个“蓝军团”(外军模拟部队),并曾在一次演习中两小时敲调38军的团指挥所。1990年代中期以后,全军编制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原属第1集团军的步兵第2、第181师于1996年10月改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机动师。1998年后,步兵第3师改为摩步旅,第1师改编为全军第一个水陆两栖机械化步兵师(原第1团撤销,以第3团为主改编为第1团),坦克第10师与高炮旅也分别改编为装甲第10师和防空旅。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2集团军
军部驻地:江苏徐州
原 代 号:83226部队
著名部队:
“临汾旅”----步兵第179旅
“红军团”----原步兵第36师第106团
“朱德警卫团”----原步兵第36师第108团
“百将团”----原步兵第36师第106团
“尊干爱兵模范连”----步兵第34旅3营7连
“王杰班”----装甲第2师工兵营1连5班
第 12集团军的前身为解放战争时期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它从1932年11月在鄂豫皖重新组建的红25军74师一部和抗日战争中成立的八路军 129师东进纵队一部队、第129师386旅771团一部队以及河北抗日义勇军冀察游击队一部发展而来。1945年10月15日,晋冀鲁豫军区将太行军区部队组成的韦(杰)张(国传)支队、石(志本)何(柱成)支队、秦(基伟)向(守志)支队和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直属队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王宏坤任司令员,段君毅任政委。下辖第16、第17和第18旅。
1946年10月的巨野战役徐庄战斗中,第6纵队18旅52团1连机枪班班长王克勤带领全班同志打退敌人多次反击,顽强地守住了阵地。战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的社论,从而在全军开展了“王克勤运动”学习高潮,有力提高了我军战斗力。1947年8月在挺进中原强渡汝河之战中,第6纵队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为部队杀开了一条血路。1948年7 月该纵以"刀劈三关"的大胆战法一举攻下襄阳古城,生擒特务头子康泽。战后第17旅49团被授予“襄阳特功团”光荣称号。
参加淮海战役后,第6纵队于1949年2月9月在安徽蒙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王近山任军长兼政委,各旅分别改称第34、第35、第36师。之后在第2野战军第3兵团的建制内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进军四川,11月29日协同兄弟部队解放重庆。成都战役中,第36师106团先头连指导员王银虎带领10名战士生俘敌军1个团1000余人。
1950年12月该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其时原隶属第11军的第31师(该师101团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抗日战争中是名震太行的129师769团)编入该军,第36师继续留在四川。第五次战役中,第31师91团在被敌军重兵包围在三八线以南将近100公里的困难情况下,不仅成建制安全返回,还俘敌240名,创下战争史上的奇迹。在上甘岭战役中,该军的第31、34师相继投入战斗,取得了战役最后胜利。先后涌现出杨春增(第35师104团副排长)、伍先华(第34师100团2连班长)、胡修道(第31师91团5连战士)等著名战斗英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该军共歼敌约50万人。
1954年4月,第12军回国,驻防浙江金华,1961年移防苏北的淮阴地区。1967年4 月进驻安徽合肥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78年接替第68军,移防江苏徐州。1960年代初,该军涌现出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郭兴福时任第34师 100团2连副连长),在叶剑英和罗瑞卿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推广全军,掀起了著名的"大比武"运动。1969年12月全军重排番号,第31师改称第36 师。“文革”期间,该军军长李德生曾出任总政治部主任和中共中央副主席(后曾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政委)。
1985年陆军第12军改编为陆军第12集团军,撤销第35师,原属第60军的步兵第179师(即著名的“临汾旅”,1971年开始担任迎外表演任务)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第2师(“王杰班”即该师工兵营1连5班)、炮兵旅和高炮旅。1989年6月步兵第36师曾全师空运北京参与执行戒严任务。1990年代初,步兵第36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应急机动作战师(即所谓“快反部队”)。1998年后,步兵第34师改为摩步旅,179师改为摩步旅,坦克第2师改编为装甲师。在 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由集团军反坦克团的红箭8-E导弹发射车组成了车辆第7方队。2003年,36师改为摩步旅,该军成为旅团制集团军。 |
2008-3-6 15:3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