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VIVIENNEDM

61快乐~童心未泯Festival du Film pour Enfants 全部编辑完成

103
回复
15469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411874-1153248026.jpg
中文名称:绿草地
英文名称:Mongolian Ping Pong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2006年
电影导演:宁浩
电影演员:Hurichabilike
     Dawa
     Geliban
     Badema
     Yidexinnaribu
地区:大陆
语言:其他
简介:


转自 新视界



◎译  名 绿草地
◎片  名 Mongolian Ping Pong
◎年  代 2005
◎国  家 中国
◎类  别 喜剧
◎语  言 蒙古语
◎字  幕 德文/中文
◎IMDB评分 6.8/10 (35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61804
◎文件格式 XviD + MP3
◎视频尺寸 640 x 352
◎文件大小 49 x 15MB
◎片  长 101 Min
◎导  演 宁浩
◎主  演 Hurichabilike
      Dawa
      Geliban
      Badema
      Yidexinnaribu



◎简  介 

在内蒙古边境处生活的人们,从不关心生活应该怎样变化,但是生活依然悄悄的变化着。一颗原本平淡无奇的白色乒乓球,顺着水面漂到了蒙古孩子毕力格的面前。
 
 毕力格的奶奶告诉毕力格那是上天赐与的夜明珠,毕力格坚信奶奶的说法,叫上自己最好的两个朋友——只会骑摩托不会骑马的二锅头和个子虽小但从不肯付软的达瓦,去草原守了一夜。孩子们不但没有看到“夜明珠”发光,倒是回到家里挨了大人的打。不是夜明珠又是什么呢?孩子们去问草原上知道最多的喇嘛,依然得不到答案。
  
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开始了,电影荧幕上的高尔夫球被孩子们误认为就是毕力格的夜明珠,放映员告诉毕力格那是一个乒乓球,不是什么宝贝。毕力格受到了巴特和其他孩子的嘲笑,失望的把球丢进了老鼠洞里。回到家里,毕力格藏起了奶奶天天拿在手里的羊毛卷子,自己也不开心。
 
 达瓦的爸爸喝啤酒,中奖得了一台电视机;毕力格的爸爸看见孟克拿来的杂志上有漂亮的房子,自己也想盖一个;毕力格的姐姐乌日娜羡慕乌兰牧旗跳舞的姑娘,想要去报考,爸爸乔桑让她用套圈的方式作决定,姐姐熟练的套中了爸爸一直套不上的啤酒瓶,兴奋的搭上了去旗里的车。
 
 毕力格他们聚集在达瓦家看电视,他们立起了高高的天线,却只能收到声音。电视机里正在播放乒乓球赛,伴着乒乒乓乓的声音,解说员告诉大家,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孩子们为此兴奋不已,到老鼠洞里找回了乒乓球,并且决定将“国球”送还给“国家”“北京”。
 
 孩子们背着家长出发了,以为一天就能到。天色渐晚,二锅头的摩托快没有油了,二锅头想不到“北京”那么远,打算回家,毕力格和达瓦却不愿意放弃,骑着马继续向东走。二锅头往回走了很远,才发现三个人的粮食都在自己的摩托车上,他急忙掉转车头,想要叫回两个人。天色越来越暗,草原上漆黑一片。这时,一辆草原巡逻车远远经过,二锅头呼喊着追了过去。并且带着草原巡警找到了迷路后筋疲力尽的毕力格和达瓦……

◎幕后故事: 

  《绿草地》是导演宁浩“回报师恩“的一部作品,最初这个项目是他的一位老师策划的,故事包括三个关键字——农村、儿童、乒乓球。影片中的小演员都是在内蒙当地几十所学校的上千人中选出来的,当时正值暑假,剧组组织了一个夏令营,把选出来的孩子们凑在一个学校里,每天带他们玩。在这些天里,宁浩开始了解、喜欢这些孩子,感觉到这个电影非常有拍的必要。
  
然而正在这时,电影拍摄出现了资金问题,原定的投资方出了问题。宁浩一边设法稳住早已到位的剧组,一边与制片人算帐:原计划胶片拍摄、140万元预算,换成高清晰度录像,50万预算,而这个数字是至少可以卖给电影频道基本保证回收的低限。为了筹够这笔费用,宁浩把家里的10万多积蓄全拿出来。加上制片人的10万,暂时把剧组稳定了下来。当然,也有一些人离开了,其他人立刻组织妥当,开机。
  
在电影开机前,宁浩已经先派一名道具师到离驻地200多公里的外景地支起一个蒙古包,计划一两天后剧组就到。在解决资金问题的这段时间,道具师“不幸”被大家忘掉了,他只能在方圆几十公里荒无人烟、又没有手机信号的大草原上守着蒙古包。幸好他带着一箱方便面,幸好有一个羊倌路过。羊倌不会说汉语,但手势比画着,他明白每天要给这个奇怪的汉人带些水来,平时两人只能是隔几米蹲着互相打量。当剧组想起这道具师,赶紧驱车去找他时,已经过去了7、8天。当找到道具师时,大老远就看见他站在一只油桶上翘首盼望,人已经几乎不会说话了,但第一句话就是:“导演,我想回北京。”……

b141771.jpg
入选2005年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新电影单元

  入选2005年第2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

  莫斯科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天鹅大奖

  上海国际电影节被评为最受观众欢迎影片

  釜山国际电影节CJ娱乐公司选定大奖

  西班牙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共入围参展国际上五十多个电影节

  由德国巴伐利亚发行公司发行,已经在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进入院线放映。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3-23 00:37 编辑 ]
2008-3-4 11:21: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小飞机
L'avion
2007111514255_86489972.jpg
导演:塞德里克.卡恩(Cédric Kahn) 主演:Isabelle Carre , Romeo Botzaris , Vincent Lindon , Nicolas Briançon 类型:剧情 出品:法国 片长:100分钟
20064189235_8559135.jpg 20064189299_3671140.jpg

八岁的小男孩查理,梦想中的生日礼物是一架崭新的脚踏车,可是机长爸爸却带给他一台手工白色小飞机,失望极的他同时也伤了爸爸的心。隔天放学回来的他,相聚客厅的亲戚们带来了爸爸意外身亡的消息,看似无动于衷的他却开始抱着小飞机入眠,似乎它便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但是,怕查理沉迷于幻想的妈妈,决心要将飞机藏起来;像是有知觉似的,小飞机开始捣乱以换取在查理身边的机会,甚至还惊动整个警察局。
发布者:Mtime (2006-03-09 19:47:24)

  因为能获得一个个神秘而充满期待的礼物,圣诞夜在孩子们的心中永远是香甜的美梦。可这一年的圣诞夜,当8岁的小男孩夏利打开礼物包,发现里面有一架飞机模型时,却失望至极,因为他父亲帕特里克曾许诺会送他向往已久的自行车。在圣诞夜过后不久,父亲帕特里克去世了,他再也没有机会履行自己的诺言了。夏利在悲伤与失望中抱着父亲留给他的小飞机,经历生命中最难过的一段时期,可没有多久,惊奇战胜了丧父的痛苦,夏利意外地发现这架小飞机和普通的飞机模型不太一样,他是“活的”。由此,夏利和他的新朋友开始了充满幻想的冒险之旅。而夏利也想借这架不同寻常的小飞机,找到自己失去的父亲,对他说一句“谢谢”。谢谢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留给他的这份意外之喜。
发布者:Mtime (2006-03-09 19:47:24)

一年的圣诞夜,当8岁的小男孩夏利打开它的礼物盒,发现里面有一架飞机模型时,却失望至极,因为他父亲帕特里克曾许诺会送他向往已久的自行车。在圣诞夜过后不久,父亲帕特里克去世了,他再也没有机会履行自己的诺言了。夏利在悲伤与失望中抱着父亲留给他的小飞机经历了他生命中最难过的一段时期。但一段时间过去之后,夏利意外的发现这架飞机和普通的飞行模型不太一样,它是“活的”,发现这件事的惊喜冲淡了丧失父亲的痛苦。从此,夏利和这架小飞机开始了一段充满想像的冒险旅程。夏利想借着这架小飞机寻找到自己的父亲,对他说一声谢谢。
幕后制作:
这部影片改编自法国畅销漫画《夏利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却是原著没有的,导演塞德里克·康在原著精神的引导下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同好莱坞的漫画改编电影不同,影片没有特技与动作场景,以纯粹的感官来吸引观众,而是通过情感来铺陈整个故事,影片充满了各种深情又有点奇幻的场景,游移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其间隐藏的父子情深让人动容。影片镜头明丽,如同有走在梦中一般,很好的传达了情绪。两个小演员并没有丝毫的表演经验,但依然让专业的成人演员相形见拙,尤其是罗米欧·波扎里,他完全融入了自己的角色中,这也反映了导演选角的成功。

幕后制作:
这部影片改编自法国畅销漫画《夏利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却是原著没有的,导演塞德里克·康在原著精神的引导下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同好莱坞的漫画改编电影不同,影片没有特技与动作场景,以纯粹的感官来吸引观众,而是通过情感来铺陈整个故事,影片充满了各种深情又有点奇幻的场景,游移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其间隐藏的父子情深让人动容。影片镜头明丽,如同有走在梦中一般,很好的传达了情绪。两个小演员并没有丝毫的表演经验,但依然让专业的成人演员相形见拙,尤其是罗米欧·波扎里,他完全融入了自己的角色中,这也反映了导演选角的成功。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3-23 00:33 编辑 ]
2008-3-4 11:21: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48
Paloma de Papel

pdp2800x600qm1.jpg
t52907jg3v6.jpg


简体中文名: 纸鸽

导演: Fabrizio Aguilar
主演: Antonio Callirgos / Eduardo Cesti / Aristóteles Picho

上映年度: 2003
语言: 西班牙语
官方网站: http://www.palomadepapel.com/ing/index.htm
制片国家/地区: 秘鲁
又名: Paper Dove

imdb链接: tt0382215
剧情简介 · · · · · ·   AUESS:
  
  “......我并不想触碰人民心中渐渐愈合的伤疤,只希望我们能永远铭记住人性中最美丽的品质 -- 对生命的珍爱。”
   ------------- 艾里克·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
  
  
  出于对拉美电影和文化的喜爱,我最终选择了观看这部名叫《纸鸽》的秘鲁电影,朋友们告诉我它是近几年来秘鲁最好的儿童电影,我自然也很想看看安第斯山区中的孩子们是怎样生活的,出乎意料的是,这部影片并不象以往我所看过大部分的儿童电影一样充满着轻松快乐的气氛,而是几乎压得我透不过气来,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异常沉重的题材 -- 战争。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秘鲁内战时期,十一岁的胡安与母亲和后父生活在安第斯山区的一个小村庄中,生活虽然贫苦,但胡安却感觉很幸福,因为他有两个最好的朋友,帕奇奥与罗丝塔,还有一位深爱着他的母亲,虽然后父脾气不好总教训他。但他每天依然快乐地与伙伴们到处玩耍打闹着,作弄村里年老的铁匠,与女朋友罗丝塔一起在山坡上放羊,照顾着她年老眼瞎的奶奶。但这一切看似宁静美好的生活却在一天夜晚突然被打破,帕奇奥可怜的父亲被人吊死在村前的大树上,因为他是一个出卖反政府武装组织“光辉道路”的叛徒,第二天,武装份子冲进村庄,强抓了不少壮年男人,很多反抗者被当场打死,胡安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感到无比悲伤,为了防御恐怖分子的骚扰,老铁匠连夜赶制出一批铜铃发放给每户人家,只要敌人一来,敲响铜铃后民兵就能集合在一起与敌人战斗。一天,帕奇奥偶然发现原来胡安的后父是恐怖分子的内线,专门收集情报,于是他告诉了胡安。第二天,胡安趁父亲外出时在家中找到了首领写的信件,却被恐怖分子发现并劫持,他们连夜把他带到基地,并训练他制造炸弹和射击,想让他成为新成员,基地里还有不少都是被抓来的孩子。半年后的一天晚上,一个孩子外出执行任务受伤归来,被炸断了双脚,残忍的首领威尔默开枪打死了他,极度恐惧的胡安被指定去完成未完的任务,胡安成功地放置并引爆了炸弹,摧毁了政府军的一个关卡,负责的军官被活捉,威尔默给胡安一把匕首让他亲手杀死敌人,面对着极度害怕的军官,胡安难以下手,威尔默的妻子卡门抓住他的手捅进了敌人的身体,鲜血染红了胡安的双手。。。这时政府军的大部队赶来,恐怖份子们不顾胡安而四散逃走,胡安终于回到家中,然而威尔默等人岂能就此作罢,他们很快就返回村庄抓住了胡安和他的父母,当他们要执行处决时,帕奇奥与罗丝塔偷偷敲响了警铃,村外的民兵们立刻赶回与恐怖分子激战起来,而在这场血腥的战斗中,威尔默死了,卡门的女儿也被打死了,而胡安的父母也被无情的子弹吞噬了生命。。。悲痛万分的胡安被随后而来的政府军带走,随后被关进了监狱。十年之后,重获自由的胡安回到了家乡,战争虽已结束,但却已是物似人非,历经痛苦和沧桑的他还能找到童年的那群伙伴们吗。。。
  
  仿佛是另一部《杀手莱昂》,但这部影片却带给我更多一份伤感与心灵震撼,因为它是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战争,这种成人们的残酷游戏,却曾经毁灭了多少孩子纯真的童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秘鲁内战整整持续了二十年,近八万人死亡或失踪,这其中有多少像片中的孩子们一样,永远失去了他们的亲人,朋友和童年的欢乐,“光辉道路”是秘鲁最主要的反政府武装组织,他们笃信所谓的共产主义,坚持武力获得政权的信念,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制造了大量的恐怖活动,而其中也有不少是借助孩子的纯真和不加防备而实施的行动。片中的男孩胡安就是这样一个悲惨的孩子,他被无端地卷入成人们的血腥争斗中,看到的是真实的死亡,鲜血,爆炸和犯罪,他原本快乐的心灵被恐惧和悲伤所侵占,而他的失踪似乎也被人遗忘,于是为了生存他不得不跟随其他人学习开枪,制作火药,抢劫商店,甚至做危险的诱饵去实施爆炸,当残忍的恐怖首领威尔默命令他亲手杀死抓来的政府军头目时,他只能举起手中的匕首,因为他别无选择,生存下来必须依靠自己,而当他终于抓住机会逃出来之后,残忍的恐怖份子也像对待每一个叛乱者一样处置这个十一岁的孩子,村中最后的枪战不仅害死了挚爱着胡安的母亲,而且也打死了女恐怖分子卡门十几岁的女儿,当我看到胡安抱着母亲的尸体失声痛哭,而不远处是另一个悲痛欲绝的女人时,我知道这场战争没有最后的胜利者,而真正的牺牲品只能是儿童,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而在这场无情的浩劫之中,一个弱小的孩子又能改变些什么呢?在影片的最后,十年的铁窗岁月结束,长大成人的胡安一个人孤独地重返家园,他终于又见到了儿时的伙伴,三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那时我终于感到了一丝欣慰,仿佛透过滲满泪水的双眼看到,一切的痛苦都已结束,悲欢离合已是心底永恒的回忆,只有时间能渐渐抚平他们内心的伤痛,但愿战争永远不要再发生。
  
  正如影片最后的字幕所写“我并不想触碰人民心中渐渐愈合的伤疤,只希望我们能永远铭记人性中最美丽的品质:对生命的珍爱。”导演法比里奥·阿吉拉并不想把影片处理成一部纯粹的儿童电影,他试图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去述说自己祖国整整二十年的动荡飘零,展现人民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的那份坚强与执着,虽然对于孩子来说演绎这段悲惨的历史也许太过沉重,但片中几位小演员的表现却异常出色,正是他们精彩的演绎使我深深被感动。秘鲁,这个美丽与悲伤并存的国家,雄伟迷人的安第斯山脉孕育了古老印加文化的起源,勤劳的妇女一生挚爱着家庭,纯真的孩子们在贫苦的环境中寻找着快乐,然而连年不断的战争却无情摧毁了这一切的美好,使多少曾经幸福的家庭亡破,虽然他们始终贫穷着,虽然他们的衣服始终是那么破旧,但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我坚信他们依然能顽强地生存在这片奇迹般的土地上。。。
  
  摄影师Micaela Cajahuaringa的镜头捕捉到太多这个国家的美丽,那终年不化的雪山和冰川,广阔无垠的高原,翠绿环绕的山峦,清澈透底的溪流,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怀抱着羔羊的女孩与她那顽童般性格的奶奶,快乐的孩子们追打嬉闹着进行泥巴战斗。。。然而这短暂的美好却丝毫掩盖不了影片整体的感伤情怀,而前段快乐的气氛也与之后悲惨的情节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让我体会到战争的无情和痛苦。贯穿全片的纸鸽,老铁匠教给胡安折纸鸽的方法,他说纸鸽代表着人们内心的希望,希望战争能早点结束,希望危险不再伴随着生活,而纸鸽也代表着小胡安内心的快乐,虽然这只纸鸽也曾经淌下鲜血般殷红的眼泪,但却成为最大的动力支撑他渡过漫长的十年岁月,当他再次回到村庄,看到人们在为战争中逝去的亲人而祈祷,墙上一张张照片代表着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而每一张照片下都挂着一只纸鸽,那正是寄托着每个人的心中的一份怀念。
  
  推荐给所有喜欢优秀电影的朋友,这是你不能不看的,因为它是一部真正能够感动你的好电影,就像是《天堂电影院》《杀手莱昂》或《伊凡的童年》一样,它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必将成为经典。
  
  《纸鸽》(Paloma de Papel),2003年,90分钟,彩色,20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单元秘鲁官方参赛影片,同年哥伦比亚波哥大国际电影节最佳拉丁美洲电影大奖及最佳拉丁美洲新晋导演提名,纽约拉美电影节最佳影片,2005年西班牙巴伦西亚国际电影节观众评选最佳影片。

palomadepapel.jpg
PALOMA_DE_PAPEL_2.jpg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5-25 10:44 编辑 ]
2008-3-4 11:21: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SWEET MUD
sweetmud.jpg
简体中文名: 母子情深 甜蜜大地

导演: Dror Shaul
主演: Tomer Steinhof / Ronit Yudkevitz / Shai Avivi

上映年度: 2006
语言: Hebrew / 希伯来语
制片国家/地区: 以色列 / Israel
又名: 甜蜜大地 / 甜蜜的泥土

imdb链接: tt0498846


電影紀錄:[

* 柏林影展青少年水晶熊獎
* 日舞影展評審團大獎(世界電影單元)
* 代表以色列角逐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 榮獲以色列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音效、美術四項大獎;最佳導演、編劇、剪輯、男女主角、服裝六項大獎提名
* 邁阿密國際影展觀眾票選獎

各界讚賞:

日舞電影學院很興奮能協助像【甜蜜大地】這樣優秀的電影完成拍攝。編導卓爾修真摯呈現人性的深沈、靈巧的幽默及溫柔的情感,毫不畏懼挑戰禁忌,充滿熱情訴說這段矛盾的青春時光。這絕對是令人難忘的影片,也將卓爾修推上世界電影殿堂,讓全球影迷開始認識、喜歡他。」
----Michelle Satter,日舞電影學院
「熱情美麗、暗潮洶湧的青春時光!演員優秀的表現深得人心!寂寞的男孩、內斂的熱情,他勇敢對抗宿命的姿態令人動容。」
----耶路撒冷郵報,4顆星評鑑
「用苦澀與甜美琢磨出的瑰麗寶石!導演以尖銳洞察力描寫70年代以色列人民公社的生活,演員超凡、情感滿溢的表現,讓人在電影最後一個畫面結束後,仍回味無窮。」
----多倫多星報
1186796396.jpg
劇情介紹:



歡迎光臨甜蜜公社
70年代中期,封閉的以色列「人民公社」裡,為了維持勞動力與安全防衛,一切都採軍事化集中管理:男人、女人、小孩分開居住,甚至連嬰兒都統一由大眾奶媽照顧。每件事都被死板規則束縛,沒人能逃開。
年僅12歲的迪維正處青春叛逆期,他獨自承受媽媽精神疾病上的不堪。在媽媽一次又一次進出精神病院中,公社成員開始排擠他們,為了抵抗成人世界的狡詐,迪維決定用盡全身力氣去保護媽媽,然而,年少的他要如何在自我成長和親情牽絆間找到出口?在悖倫大地上,迪維還能保持純真嗎?在這樣的壓力下,他被迫做出改變一生的殘酷決定…
本片根據導演卓爾修的童年經驗改編而成,徹底顛覆一般人對以色列公社「團結」、「平等」的浪漫想像。他選用最傑出的演員,在感傷美麗的景致中,以批判眼光和強烈情感透視以色列公社封閉的生活,描述孤獨的青春少年為了保護他最愛的媽媽,如何與大環境對抗。除了難得一見的動人親情外,青春期的酸甜初戀也讓人會心一笑。本片不僅獲得日舞電影學院的拍攝贊助,更在柏林影展、日舞影展、以色列金像獎等世界重要影展中大放異彩。


關於電影:

【甜蜜大地】的希伯來原文片名是「瘋狂大地」,宛如導演卓爾修甜蜜殘酷兼具的歸鄉之途。電影精準描繪70年代以色列公社真實面貌,絕非美好的社會主義理想,而是透過12歲男孩的眼睛去看烏托邦信條與平凡人民之間的衝突,導演觀點絕不甜蜜。 「為了將真實情況抽絲剝繭呈現在大眾面前,我已經做好被批評怒罵的準備,但曾在以色列公社居住的居民看完電影的反應,卻出乎意料,他們嚎啕大哭、崩潰,回想起從前的生活。」導演說。
1983年,卓爾修長年為精神疾病所苦的媽媽,齊波拉,死於肝病,那年他12歲。6年後,他發現媽媽的日記,裡面記載深沈的痛苦,文字間充滿對公社生活的困惑、沮喪。卓爾修從中得到很多靈感,開始創作關於家族生命史的故事。「拍這部電影不只讓我更瞭解母親,也讓我更認識公社的人們,我們在心靈上的關係似乎比以前更近了。」導演說。
導演認為,公社中無我無私的理想,絕對與凡夫俗子的個人需求與人性脆弱相衝突,【甜蜜大地】描繪的雖是這與世隔絕的小世界裡所發生的事,但同樣情形也可能發生在世界任一角落的小鎮裡。「他們都只是平凡人,盡其所能過生活罷了。」導演說。


導演的話:
]要說出這個故事必須要有非常大的勇氣。【甜蜜大地】真實呈現我所成長的土地、紀錄了被埋葬的童年。我是在「奇布茲」(以色列公社)長大的男孩,我的電影充滿這裡的集體記憶。那是一片非常美麗的大地,宛如被施以魔法,連空氣都是甜的。拍攝【甜蜜大地】的過程非常漫長艱辛,有點類似青春期到成人之間那段旅程。我的目標是拍一部渴望溫暖和情感的電影。我們都在渴望一個遙遠幻夢—希望不再寂寞。


導演介紹:
卓爾修 Dror Shaul(導演\編劇)
以色列知名的廣告及電影編劇、導演。出生成長於以色列公社,服完兵役後便離開,搬到特拉維夫,並在那裡找到第一份工作—電影製片助理。1999年,編導第一部短片【勞動阿嬤】(Mivtsa Savta)為他贏得第一座以色列金像獎。2003年第一部劇情長片【女巫席瑪】(Sima Vaknin, Mechashefa)榮獲以色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最佳美術設計、最佳服裝設計三項提名。 同年,他將【甜蜜大地】的故事概念帶入日舞電影學院,獲得賞識並得到拍攝協助。2006年完成影片後,旋即受到世界影壇關注,不但在以色列本國大放異彩,更勇奪日舞影展、柏林影展的好評及獎項,在優美詩意的自然風景中,看見以色列除了愛國團結之外,更殘酷真實的一面。

導演訪談:
如何走上電影創作之路
1990年,我離開公社,前往特拉維夫,開始擔任製片助理一職,後來又擔任助理導演,但工作一陣子後,我開始認真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電影這條路。我一面執導電影短片或低成本廣告,一邊思考是否應該踏上導演之途。
1993年,我的祖母過世,葬禮意外百出,宛如一場滑稽鬧劇,我卻在這當中獲得靈感,決定為這個事件寫一個劇本。我很驚訝這部50分鐘的喜劇片【勞動阿嬤】能夠獲得當地有線電視台資助,並榮獲以色列奧斯卡獎。之後,我又導演第一部劇情長片【女巫席瑪】。第二部劇情長片【甜蜜大地】不但獲得日舞電影學院的贊助而能順利成長,也幸運地在以色列上映好幾個月。這部電影榮獲四座以色列奧斯卡獎,在票房也有不錯的成績,我覺得自己十分幸運。
【甜蜜大地】靈感來源
有一天在整理東西時,突然翻到自己以前寫的短篇小說,約25到30篇,都是以非常私密的情感,描寫屬於我的家庭的小故事。【甜蜜大地】於是誕生。
我生長於70年代的「奇布茲」以色列公社,在那個與世隔絕的社會,任何一點來自外界的刺激,對我來說都是「大件事」。我永遠記得熱切等待「週二電影之夜」的興奮心情,並在心裡祈禱大人不會不准小孩去看電影。
通常巴士會一次載來許多不同的電影拷貝,放映情況常是這樣:開頭是【歡樂滿人間】,中段是【賓漢】,最後以【霹靂神探】結尾,每部片常常都只看到開頭而已。大概是因為從小觀影經驗的養成,我對電影的喜好比較偏向喜劇類型,因此拍攝【甜蜜大地】時,在內容氛圍上其實有很多掙扎,原本是比較類似黑色喜劇的風格,但它終究成為一部情感滿溢、真情流露的劇情片。
拍攝【甜蜜大地】時所遇到的困難與挑戰
最大挑戰在於要拍一部非常貼近個人私密成長經驗的電影,等於要重新面對自身青春期那段時光。我花了非常多年的時間寫劇本,並和日舞電影學院反覆開會溝通,讓他們瞭解故事架構以及我所希望傳達的理念。
我想要拍一部感情很豐富的電影,但不希望由煽情催淚或聳動橋段堆砌而成。我必須避免用自憐態度描寫電影中的角色,但也不能讓他們無趣、不帶情感。感謝製作人們都願意耐心傾聽我的想法、友善溝通。
在拍完【甜蜜大地】後,我也暗自做了兩個決定。第一個就是絕不再寫需要用到動物的劇本!和動物合作簡直是一場惡夢!我花了太多時間、錢、精力,試圖讓牠們演出我想要的樣子,卻總是事與願違。第二個就是絕不再嘗試於以色列的七月天時節,強拍冬天的感覺。在【甜蜜大地】的冬天場景,幾乎都是在日落前的十五分鐘匆忙搶拍,壓力非常大,當初我以為一天就可以拍完的進度,到最後竟花了一週才完成。
關於以色列公社—奇布茲Kibbutz:

資料取自ISECO-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www.iseco.org.tw
平等的社會理念實踐
奇布茲(希伯來文之意為共同屯墾,communal settlement)是一種獨特的鄉村共同體,致力於互助與社會正義,建基於財產共有型式、平等及合作生產、消費、教育等原則的社會經濟體制,住民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第一所奇布茲是在以色列建國(1948)前約40年,由主要來自東歐年輕猶太墾荒者所建立的。奇布茲不只是一個屯墾或生活形式,也是以色列社會中一個重要部份,在以色列建國前及建國初期承擔最重要的功能:屯墾、移民、國防、農業發展。
不分老少,每個人都住在鄉間的社區
住宅區包括成人住宅、花園、兒童住宅、各年齡層的遊樂場地、公共設施如餐廳、禮堂、圖書館、游泳池、網球場、診療所、洗衣房、雜貨店等。住宅區附近有乳牛場、現代化養雞場、工廠。農地、果園、養魚池則座落於社區邊緣。交通方式不是走路就是騎腳踏車,殘障人士和老人則駕駛電動車。
民主決策過程
以直接民主方式運作。所有居民參加大會決定政策、選舉幹部、審核預算、接受新成員。不僅是決策機構,也是成員表達意見與觀點的論壇。每日事務都由經選舉成立的委員會管理,管轄範圍包含房屋問題、財務、生產計劃、醫療保健、文化。
讓城市居民成為農夫
開墾祖先土地、讓城市居民成為農夫,是創始者的理念,並非只是純粹為了賺取生活開支。經過多年努力,住民使荒地開花結果、闢農田、果園、穀田、養雞場、酪農場、養殖魚池。最近有機農業更成為經濟主流。「工作本身是可貴的」是奇布茲的基本理念。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5-25 11:00 编辑 ]
2008-3-4 11:22: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8fd18da93f98d77f2ffa41ece3699d22.jpg 50
Czesc Tereska

简体中文名: 逆女泰瑞丝

导演: Robert Glinski
编剧: Jacek Wyszomirski / Robert Glinski

上映年度: 2001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imdb链接: tt0288491

czesc.jpg
剧情简介 · · · · · ·   泰瑞丝厌恶她的家庭,酗酒的父亲、母亲、妹妹、学校、所有的一切,她唯一的希望是到巴黎做个顶尖的服装设计师。然而,在这名不见经传的波兰小镇,加上濒临崩溃边缘的家庭,一切都显得遥不可及,只有在寂寞却瘫痪的门房那儿,以简单的性交易换取金钱,和好友酗酒、偷盗、尝试各种青少年的禁忌,但暴烈骇人的杀人结局真是她们唯一的出路吗?   本片深刻描绘波兰解放后青少年的无助迷惘,荣获2001卡罗维瓦利影展评审团大奖及影评人费比西奖。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5-25 11:09 编辑 ]
2008-3-4 11:22: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 記得童年那首歌》Two Sons Of Francisco

出  品: 巴西
語  言: 葡語發音( 2005 )  
片  長: 119分鐘
類  型: 溫馨劇情片
分  級:
普遍級  
製  片: 路西安諾卡馬哥(Luciano Camargo)
導  演: 布瑞諾施維拉(Breno Silveira)
編  劇: 派翠西亞安卓德(Patricia Andrade)、卡洛琳娜寇茲秋(Carolina Kotscho)
演  員: 安熱洛安東尼奧(Angelo Antonio)、戴里歐莫雷拉(Dablio Moreira)、
  馬可仕亨利(Marcos Henrique)


51電影紀錄:
* 代表巴西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 打破巴西影史票房紀錄,觀影人次超過5,000,000



劇情介紹:
拿鋤頭當麥克風,把田野當舞台,一天一顆生雞蛋,我們就是大明星!

破舊的收音機傳來輕快的鄉村歌曲,樸實佃農法蘭西斯深深為此著迷。雖然生活貧困辛苦,但他心中有個瘋狂之夢——希望兒子能成為傳唱鄉村歌曲的天王巨星!為了培育完美的鄉村二重唱,法蘭西斯錢財散盡也要讓兒子體驗音樂的美好,於是一把吉他、一台手風琴,加上兩個男孩熱情美妙的歌聲,證明平凡人也能靠一己之力實現不可能的夢想,站上生命頂峰的舞台發光發熱!

本片根據巴西當紅二重唱、拉丁葛萊美獎得主傑傑狄卡馬哥和路西安諾兄弟(Zeze Di Camargo & Luciano)的真實故事改編,溫柔感人程度超越【中央車站】,是巴西25年來最賣座電影,並在2006年代表巴西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片中隨著動聽的巴西民謠展開一場夢想遷徙之旅,沿途明亮的鄉村風景給人溫暖的希望,美麗歌聲則將苦難與鄉愁包覆,如同童年時父母在耳邊輕輕唱頌的那曲歌謠,深植心中,讓人難以忘懷。



電影起源
【記得童年那首歌】是廣告導演布瑞諾施維拉第一部劇情長片,電影展現溫柔的真實力量,營造出一股屬於巴西的溫暖氣息。電影拍攝計畫起源於傑傑狄卡馬哥和路西安諾這對二重唱對電影公司毛遂自薦,他們自信地表示:「我們的真實人生可以拍成一齣當紅電影!」2002年8月,電影公司派了記者派翠西亞安卓德到聖保羅和戈亞斯,訪問傑傑狄卡馬哥和路西安諾,以及其他家族成員,隨行還有紀錄片導演卡洛琳娜寇茲秋。在訪問之後,這兩個從沒寫過劇本的人,馬上描繪出【記得童年那首歌】的開場草稿。

「我在不帶任何先入為主的觀念之下,採訪了卡馬哥家族,完全著迷於他們精采的故事。他們的經歷就像一趟奇妙又精采的冒險旅程。他們的生命史就是一部電影。尤其是有著絕佳記憶力的路西安諾,他完全記得所有曾經發生過的事,笑談過往。他所說的細節讓我們更加認識卡馬哥家族,並尊敬他們。」編劇卡洛琳娜說。

當導演布瑞諾施維拉讀到這個二重唱的故事後,馬上決定這將會是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我想拍這部電影!」他大聲宣布。「那是一個美好的感人故事,充滿『人性』,也包含愛、悲劇、家庭的牽絆。法蘭西斯本身沒有、也不會任何一樣樂器,他只有一台老舊收音機,但在他聆聽的過程中,一個夢想在腦海裡慢慢成形。這是法蘭西斯追夢的過程,是他決心要讓兒子名揚四海的故事。」導演說。



關於導演

布瑞諾施維拉畢業於巴黎的電影藝術學校,以拍攝紀錄片和廣告開始他的影像生涯。他也曾製作過音樂劇及音樂錄影帶,獲得超過十座MTV大獎,囊括最佳攝影、最佳導演和最佳年度音樂錄影帶。布瑞諾施維拉這個名字在廣告界等於是一個公信品牌,他曾經為很多牌子拍攝過廣告,例如福特、HONDA、Master Card等等。2002年他被巴西廣告協會(ABP)選為年度最佳廣告導演。


關於配樂
由於傑傑狄卡馬哥和巴西音樂詩人卡耶塔諾費洛索(Caetano Veloso)原本就有音樂上的合作關係,因此在卡耶塔諾看完電影後,便義不容辭幫電影製作配樂。卡耶塔諾費洛索曾被紐約時報封為「這個世紀最偉大的歌曲創作者」之一,同時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最受歡迎的巴西藝人。在電影【春光乍洩】及【悄悄告訴她】獻聲演唱「鴿子歌」,極致美聲讓人心醉,難以忘懷。

電影配樂將巴西不同地區的音樂集合在同一專輯裡,除了以充滿鄉愁、熱烈激昂、滲透著巴西民族文化之根的巴西鄉村音樂、傳統民謠貫穿電影始終,還融合過去六十年的曲風,同時也觸及九O年代的流行音樂。另外卡耶塔諾費洛索也將傑傑狄卡馬哥&路西安諾的暢銷金曲「就是愛」以各種不同的編曲方式呈現。



影評讚賞
【記得童年那首歌】不只是靠好聽迷人的巴西音樂獲得觀眾讚賞,更感動人心的是卡馬哥家族的活力與熱情,生生不息。
----好萊塢報導

即使像喬瑟夫傑克森(麥可傑克森、珍娜傑克森的爸爸)這樣積極推動孩子成功的星爸,都會被這個名叫法蘭西斯的巴西男人給感動,他的熱血與對孩子的信心鼓勵無人能及。
----紐約時報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5-25 12:19 编辑 ]
p17-080404-O6.jpg
記得童年那首歌_TWO+SONS+OF+FRANCISCO.jpg
2008-3-4 19:50: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爱玛的影子Skyggen af Emma(1988)


20071214155722_1223163.jpg

简体中文名: 爸爸请再爱我一次

导演: Søren Kragh-Jacobsen
编剧: Åke Sandgren / Flemming Quist Møller / Hans Kragh-Jacobsen
制片国家/地区: 丹麦
上映年度: 1988

imdb链接: tt0096116

11岁的爱玛是丹麦一家大富人家的独女,可是她的父母却并不在乎她,整天忙着自己的事情。一晚她偷听倒自己的父母在谈论孩子被绑架的话题,这让她生出了自演一出绑架戏的念头。接下来爱玛同脑袋不太灵光的好心下水道清理工马什交上了朋友,她向马什撒谎说自己其实是俄国的一位公主,布什维克的人正在到处找她们一家,马什竟然信以为真并且同意让爱玛“躲”自己的家里。玩了“失踪”之后爱玛决定回家,但是从仆人口中得知自己的父母并不为她被绑架而着急后,赌气的她又回到了马什身边,两个人之间也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最终爱玛的父母叫来了警察开始正规的调查。爱玛设法送过去一张纸条,提出要2000美元的赎金才能放人,她的父亲很快付了这笔钱。爱玛用它给马什买了一些新衣服并且请他在饭店里吃了一段“俄式宫廷”大餐。就在她们离开饭店之际,警察追了上来,马什把他们当成了前来抓俄国公主的布什维克,因此带着爱玛一起躲进了下水道当中……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5-25 13:57 编辑 ]
2008-3-4 19:51:0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53



s2982150.jpg

◎译  名 我怎样度过末日前的时间/我是怎样庆祝世界末日的/爱在世界崩溃前
◎片  名 The Way I Spent the End of the World
◎年  代 2006
◎国  家 罗马尼亚/法国
◎类  别 剧情
◎语  言 罗马尼亚语
◎字  幕 英文/法文
◎IMDB评分 7.4/10 (772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799991
◎文件格式 XviD + MP3
◎视频尺寸 608 x 336
◎文件大小 1CD 49 x 15MB
◎片  长 101 Min
◎导  演 卡塔林·米苏雷斯库 Catalin Mitulescu
◎主  演 Doroteea Petre ... Eva
      Ionut Becheru ... Alexandru
      Jean Constantin ... Uncle Florica
      Mircea Diaconu ... Grigore
      Timotei Duma ... Lalalilu
      Valentin Popescu ... Music teacher
      Nicolae Praida ... Titi
      Marius Stan
      Marian Stoica
      Carmen Ungureanu ... Maria
      Cristian Vararu ... Andrei



◎简  介 
cummiampetrecutsfarsitulumii.jpg
剧情:
  故事发生在1989年的布加勒斯特,当时齐奥塞斯库的独裁专政即将土崩瓦解。
  17岁的艾娃同父母和小她10岁的弟弟拉拉里路住在一起,美貌动人的艾娃正经历着青春期的初恋,复杂的成人世界和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让她苦恼不已。艾娃有一个只有弟弟知道的大胆梦想,她要逃离罗马尼亚,要去周游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拉拉里路格外依恋姐姐艾娃,当得知艾娃有朝一日会离开自己之后沮丧万分,在两位小伙伴的帮助下,天真的拉拉里路开始秘密制定计划,他要推翻大独裁者齐奥塞斯库的统治,这样姐姐就能留下来,和他一起自由快乐的生活……

sadeyess,20080329154018328.jpg sadeyess,20080329154623402.jpg
幕后:
【黑暗历史】
  影片的时代背景被设定在罗马尼亚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与齐奥塞斯库更是息息相关。在1965年至1989年的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既是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也是造成国家苦难的罪魁祸首。他拒绝改革,独揽大权,对国家经济的大幅衰退熟视无睹,以至让人民温饱堪忧,生活每况愈下。当冬季来临,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布加勒斯特连续7年每天只供暖4小时,老人和儿童经常被冻得无法入睡。为了节省电力资源,夜晚的街道上经常一片漆黑,甚至看电视都每天限时1小时。到了1989年的冬天,每户居民每天只有200克面包供应,每个月只有500克猪肉、200克乳酪、1磅食用油和1公斤糖的用量定额,甚至有些地区连这些日常供给都保证不了。而齐奥塞斯库不但搞家族统治,还锦衣玉食,奢侈无度,仅在国外的存款就高达10亿美元。当后来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冲进他的官邸时,发现其豪华程度丝毫不亚于罗马帝王的皇宫。尽管齐奥塞斯库最终接受了人民的审判并被执行死刑,但那段黑暗年代在几代人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怀旧情结】
  本片刚刚拍毕不久就参加了2005年的圣丹斯电影节,获最佳欧洲作品奖。今年,该片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扮演艾娃的年轻演员多洛蒂娅·彼得获最佳女演员奖。
  《我是怎样庆祝世界末日的》是罗马尼亚导演卡塔林·米苏雷斯库的长片处女作,现年34岁的米苏雷斯库毕业于布加勒斯特大学地质学专业,之后曾到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意大利旅游及工作。在用3年时间周游了欧洲之后,米苏雷斯库返回罗马尼亚,到布加勒斯特电影学院学习,2000年毕业后开始致力于短片拍摄,其中2004年的《Trafic》问鼎戛纳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米苏雷斯库拍摄本片的灵感来源于童年记忆,在那段最艰苦的岁月里,即使在时间有限的电视节目中,也充斥着对齐奥塞斯库的报道以及大量无味的爱国主义歌曲,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边,设想如果某天齐奥塞斯库终于下台,他们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样子。影片中的姐弟俩,成为当年特殊时期的悲与喜、现实与虚幻的载体。由此,导演将荒诞和纯真的情节相融合,拍摄出一幕涤荡心灵的悲喜剧。而这部充满怀旧情结的影片的用意,在于向那些推翻政权的先驱,以及像导演父母那样默默忍耐的普通民众致以敬意。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5-31 16:58 编辑 ]
2008-3-4 19:51: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051018131228_7630869.jpg 54
中文名称:狗脸的岁月
英文名称:My Life as a Dog
别名:Mitt liv som hund/我的生活象条狗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85年
电影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 Lasse Hallström
电影演员Arnold Alfredson
     Nils-Olof Baehrentz
     Olle Björklund
     Ing-Marie Carlsson
     Ralph Carlsson
     Christina Carlwind Viveca Dahlén Fritz Elofsson
地区:瑞典
语言:英语
简介


导 演: 莱塞·霍尔斯道姆 Lasse Hallström
主 演: Arnold Alfredson Nils-Olof Baehrentz Olle Björklund Ing-Marie Carlsson Ralph Carlsson Christina Carlwind Viveca Dahlén Fritz Elofsson
上 映: 1985年12月12日 ( 瑞典 )更多地区
地 区: 瑞典 ( 拍摄地 )
对 白: 瑞典语
评 分: 7.7/10( 3946票 ) 
颜 色: 彩色
时 长: 101 分钟
类 型: 剧情 喜剧
分 级: 英国:PG 阿根廷:13 芬兰:K-8 西德:6 美国:PG-13 智利:14 瑞典:7 美国:Open
200417194535_8145105.jpg

剧情简介:
    本片是一部关于儿童成长的电影,主角是十二岁的英格玛.强汉生,他自比为一条被人遗弃的狗,他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就跟小狗一样可爱,然而他在家里从来没有人锺爱。父亲在赤道附近载运香蕉,母亲整天卧病在床,他的哥哥老是戏弄他,最后他被送到了叔叔那里。

  擅长拍摄儿童电影的编导莱斯.哈尔斯特龙用了一种相当新颖的结构方式来陈述英格玛的成长故事,通过本片展现了编导对儿童心理的深刻观察与体会,譬如英格玛与母亲之间那种融合了痛苦与快乐的感情,就拍得十分真切动人。除了伤感的内容之外,编导也为本片注入了同样多的欢笑,并且用一种比较轻快和风趣的方式来述说英格玛的故事。

  该片在1985年推出时,以温馨的笔触呈现青少年成长的酸甜苦辣,而受到全球一致的推崇,在台湾更创下非英语外片的票房纪录。

  本片音乐由Bojrn Isfalt编制,从「狗脸的岁月」这部可爱的儿童电影中,您可以感觉到片中的配乐非常天真甜美,尤其当小男孩英玛望着星空,自言自语时的钢琴乐章,会让您领悟到英玛小小心灵世界的感受与心事。

  每当小英玛有任何的烦恼疑惑,或是喜悦领悟,都和心里的那片星空分享。Bojrn的音乐充满甜美的纯真音色,听者会有种轻巧悠扬的感觉,非常舒适宜人,片中所有的音乐都只以一个主题旋律作变奏与铺陈,让人百听不厌。

  这部青少年成长电影是透过一位12岁小男孩英玛来陈述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世界里是病痛、禁忌与自律,而另个世界则是 海阔天空 ,性与爱是再自然不过的家常便饭,一个孩童就跨越在这两个世界当中,艰难的走着他狗脸的岁月。

  让他走出前一个世界的关键是深爱小狗的死亡,狗的死亡,逼他面对他内心深处一直无法诚实面对人生的煎熬,而帮助他彻底走出前一个世界的是健康小镇的时光,在这里他顺其自然的成长,慢慢走出狗脸的岁月……

  本片情节很具张力,故事中出现不少戏剧性的冲突场面,有如一个又一个波浪般。最后以充满春天和暖及希望来化解,表现出人的成长是要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波折。

演员表:
Arnold Alfredson .... Mannes farfar
Nils-Olof Baehrentz .... Host for gameshow 'Kvitt eller dubbelt' on TV (uncredited)
Olle Björklund .... Himself (voice) (uncredited)
Ing-Marie Carlsson .... Berit
Ralph Carlsson .... Harry
Christina Carlwind .... Fru sandberg
Viveca Dahlén .... tvättande kvinna
Fritz Elofsson .... Mäster
Leif Ericson .... farbror Sandberg
Anton Glanzelius .... Ingemar
Didrik Gustavsson .... Arvidsson, dying old man befriended by Ingmar
Lennart Hjulström .... konstnären
Jan-Philip Hollström .... Manne, the boy with green hair
Lennart Hyland .... Soccer referee on radio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Vivi Johansson .... tant Arvidsson

外文别名:
My Life as a Dog(1986) (Canada: English title) (USA)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5-31 17:14 编辑 ]
2008-3-4 19:51: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55

Quando sei nato non puoi più nasconderti
18461234.jpg
简体中文名: 航向真情海

导演: Marco Tullio Giordana(马可·图利欧·吉欧达纳)
主演: Alessio Boni / Michela Cescon / Rodolfo Corsato

上映年度: 2005
语言: Italian
制片国家/地区: Italy / France / UK
又名: Once You're Born You Can No Longer Hide (UK) / Une fois que tu es né... (France)

imdb链接: tt0418091






剧情简介 · · · · · ·   山卓從小生長在富裕的環境中,在一次和爸爸出海旅行的航程中意外落海,他的父母悲慟欲絕,以為愛子已喪生…然而,他卻被一艘想要偷渡進入義大利的難民船救起。 山卓歷經了與無情的海洋及死神的搏鬥之後,與偷渡客們乘著難民船一起漂流回義大利的過程中,改變了他的人生觀,他已經不再是個養尊處優,凡事依賴父母的孩子了……。回到義大利後,他將如何與父母一起面對這群曾經幫助過他,卻無法得到他們幫助的好朋友?
  
  他,從一個天之驕子變成難民..
  海洋,奪走他的一切?
  還是給他...?
  
  【航向真情海】(Once You're Born)獲選為2005坎城競賽片,備受各界矚目及讚譽,真實又動人地呈現出當今歐洲在面臨不斷湧入的非法移民的社會問題、小孩子是如何迫於無奈提早來到成人世界面對現實的殘酷…導演想探討我們真的有辦法改善令人無奈的現況嗎?可以看到導演成功地從影片中表達出細膩且人性化的關懷,堪稱是近年來最好看的義大利電影。
  
  【航向真情海】改編自義大利名作家瑪莉亞 佩斯 歐提利(Maria Pace Ottieri)的原著小說。現居於米蘭的瑪莉亞不只是個作家,同時也是個翻譯家和記者,一向十分關心外來移民這個社會議題也親身參與相關活動,瑪莉亞把她自己經驗化為文字寫成小說,在1984年出版第一本Amore Nero(Black Love),本片則是改編自她2003年的同名作品,瑪莉亞對於電影中飾演山卓的馬特歐十分讚許,覺得他成功扮演貫穿全片的靈魂人物。
幕后/花絮·获奖:2005年戛纳电影节提名金棕榈奖。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5-31 17:18 编辑 ]
2008-3-4 19:51: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56

2005113104359_5383703.jpg 20051013111538_7410648.jpg



□ 影片原名: Kikujiro No Nastu
□ 影片译名: 菊次郎的夏天
□ 导 演: 北野武 Takeshi Kitano
□ 主要演员: 北野武 Takeshi Kitano
关口雄介 Yusuke Sekiguchi
岸本加世子 Kayoko Kishimoto
□IMDB评分: 7.4/10 (2,242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199683/

□ 内容简介:

   期待已久的暑假终于开始了,但对于上小学三年级的真男来说却没什么好高兴的。所有的朋友都去了海滩或是父母的乡下玩,连足球队也放假不训练了。在寂寞的暑假里,连真男最熟悉的校园下路也显得陌生,每天除了在日记里记下天气报告,就再也无事馍写了。真男的爸爸在他出生没多久的一次交通意外中死去,而妈妈则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跟奶奶相依为命的真男决定在这个暑假里来一次冒险旅程。目的地是真男只在照片里见过的妈妈住的地方——丰桥。带着日记、暑期作业和每个月的零花钱,真男离开了家。

  菊次郎是个自由职业者,换句话说,就是一辈子都没有过一分正经工作。因为与规规矩矩地生活的格格不入,菊次郎年轻时不断地遭到嘲笑。他每天都等待着天降良机,使他过上另人羡慕的生活。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由于手头没有本金,他还是每天靠着妻子过活。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菊次郎被卷入了真男的冒险旅程。妻子给了他一笔50,000元的旅费,让菊次郎陪同真男去找妈妈。尽管真男不喜欢菊次郎,但一个人的冒险实在另人沮丧,于是勉强同意。菊次郎对这笔旅费却另有打算,他兴高采烈地把钱一次过投到了赌博里,最后却输得一塌糊涂。几乎输光了妻子给的旅费和真男少得可怜的一点点零用钱。怒气冲天的菊次郎丢下真男,一个人去喝闷酒,但最终真男的眼泪让菊次郎恢复了理智。……经过一番波折,两个“男孩”竟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但真男妈妈住的房子上却是别人的名字,从里面走出来陌生的一家人。菊次郎不忍心看着真男伤心,于是拿出一个从别处找来的带铃铛的玻璃天使,告诉真男那是妈妈离开房子时留给真男的,让他在困难的时候摇一摇,天使就会出现。同时,菊次郎决心带着真男完成他从旅程开始就在脑子里形成的决定。他们来到那所看上去残旧不堪的大房子,在那里,有一个离群而坐的老女人。她的脸上写满孤独,一种象真男的妈妈一样抛弃自己孩子的女人的孤独……

  在回程的路上,菊次郎跟真男在一个乡下小镇里,在夏季里郁郁葱葱的绿色里,他们恣意放纵地玩耍着,快乐着。犹如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而真男受伤的心,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菊次郎抚平……

  北野武不喜欢自己的评价、演出、人气被固定,所以日日求变。而《菊次郎的夏天》所诉求的是“回归温柔”。《菊次郎的夏天》中排除了北野武演技的最大魅力“突发性之暴力”,故事的展开如同《三千里寻母记》般,结局、过程是大家都已经知道的标准情节,北野武以此来将自己束缚。也就是说这个企划的开始是将到目前为止,自己所公开讨厌的要素,全部肯定吸收。

  强调“精致对话”的代表作《坏孩子的天空》的最后的部份,“我们已经完了吗?”“笨蛋!还没有开始”。然后在《花火》的最后也只有两句话而且,对白虽然简单可是却美而出色。对于以往的寡言、暴力,这一次的多话和搞笑将是令你我欢乐感动的绝妙的刺激要素。对于这些新鲜的变化,北野组的工作人员:摄影的柳岛克明、照明的高屋斋将在《花火》中被世界所肯定的“北野蓝调”,再生转换成“夏日的新绿”,音乐监督久石让也制作出让你我感动的“高透明度”的心灵乐曲,将这一部电影的温馨意境提到最高点。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5-31 17:38 编辑 ]
2008-3-4 19:51: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57
Anna: Ot shesti do vosemnadtsati


简体中文名: 安娜成长篇

编剧: 尼基塔 米亥科夫 (Nikita Mikhalkov) / Sergei Miroshnichenko
导演: 尼基塔 米亥科夫 (Nikita Mikhalkov) / 尼基塔 米哈尔科夫
主演: anna mikhalkov / nikita mikhalkov
上映年度: 1993
语言: russian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俄罗斯

imdb链接: tt0106290


s2680205.jpg




剧情简介 · · · · · ·   看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烈日灼身》的观众,很难忘记片中小女孩的可爱演出,她就是影片导演尼基塔.米亥科夫的小女儿娜迪亚.米亥科夫。娜迪亚有一个酷似她的姐姐安娜,在1980年时只有六岁,当时其父已为国际知名导演,但在俄国拍摄私人的家庭电影仍属违法。尼基塔以拍电影时剩下的零碎底片偷偷拍了这部纪录片女儿成长的电影,前后历经十二年。片中并插入大量新闻片,政治宣传片和尼基塔被禁演的影片片段,经导演自己以诗意的旁白组织成一部风格新颖的纪录片,表达了一个俄国导演对家园与国家的看法与感怀。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5-31 17:53 编辑 ]
2008-3-4 19:51: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58
草房子
Thatched Memories
导演: 徐耿
Director: Xu Geng

剧情简介
一个叫油麻地的乡村小学给男孩桑桑留下了快乐的童年回忆--天生秃顶的陆鹤出于对尊严的执着坚守,而演出的令人发笑又令人心酸的悲喜剧;在桑桑眼中显得扑朔迷离的少女纸月的身世之谜;令桑桑自疚不已而实际上注定难成正果的蒋老师与白雀姐的短暂爱情;从精神与物质的顶峰,猝然跌落到生活最底层的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艰难历程;当校长的严父终于流露出来的舔犊之情和初涉人生的桑桑拿对生与死的最初体验……
Brief Introduction
The vivid far off memories of Youmadi, an old country school of his days of childhood, live on with fervor and a special intensity in the mind of Sangsang, always reminding him of the happy and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of those now treasured years…the very first feeling of life…and those of death, and the many people who somehow by some unexplained act of fate, entered and influenced the special life and times of Sangsang's boyhood world.
There was Lu He, a schoolmate, born baldheaded, and always fighting fiercely for his dignity…and…Zhiyue, a teenage girl, who puzzled Sangsang with the haunting mysteries of her unexplained background…and of course Mr.Jiang, their teacher, who was teased so mercilessly by Sangsang and his friends…especially when he fell in love with Baique(but the relationship was fruitless)…now Sangsang must suffer the pains of his own unrelenting guilty conscience…amazingly Du Xiaokang, after experiencing the worst misfortune of his life, never yielded despite his fate…And finally, Sangsang's father, the headmaster, was able to show his affection towards his child…
导演简介
徐耿
国家一级导演,1955年生于南京,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高级进修班,现为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其编、导的主要影视作品有《豆寇年华》《风雨故园》《红发卡》《给太太打工》《青春作证》《秋白之死》《柳亚子》《无人电梯》《西楚霸王》《夕阳中的风铃》等,多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等奖项。
Director Intro
Xu Geng
The 44-year-old Nanjing Film Studio director has achieved nationwide recognition with more than a dozen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s, such as Days When We Were Young, Changes of the Native Land, young Girl's Red Hairpin, Proved by Youth, Magic Watch, Elevator with Nobody, Death of Qiubai, Liu Yazi, Conqueror of West Chu, Working For My Wife, and etc. His works won him numerous prizes, including the Golden Rooster Award and the Golden Eagle Award, which are the top awards respectively for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s on mainland China.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5-31 17:55 编辑 ]
2008-3-4 19:51: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MMirabelle is a hardworking horse. One day her hoof hits accidentally the owner’s son. As a punishment Mirabelle is sent to the slaughter but the old horse keeper saves her and takes her to an old farm. The colt Pom is now separated from his mother Mirabelle and gets upset. Also the owner’s son Patrick starts to feel bad for Mirabelle. But Mirabelle has something on her mind which will surprise them all.
Pom is director Oliver Ringer’s first feature film. He directed it for the production company Ring Production which he founded together with his brother Yves. Before Pom Ringer has worked on commercials, among other things. Pom was chosen as the audience’s favourite film at the Flander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Belgium - France 2006, 85 min, English and Finnish subtitles
Original title: Pom le poulain
RECOMMENDED FOR AGES OVER 9 YEARS
Direction: Olivier Ringer
Script: Olivier Ringer, Yves Ringer
Cinematography: Jean Paul de Zaeytijd
Editing: Pascal Cardeilhac
Cast: Richard Bohringer, Philippe Grand'Henry, Morgan Marinne
Production: Ring Productions, 3C quai Taille Pierres, 7500 Tournai, Belgium; tel./ fax +32 2 69 350 351; email ring.productions(at)skynet.be
Distribution: Rezo Films International, 29 rue du Faubourg Poissonnière, 75009 Paris, France; tel. +33 1 42 46 72 21; fax +33 1 42 46 40 82; sebastien.chesneau(at)rezofilms.com
Home page: www.pomlepoulain.com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5-31 18:03 编辑 ]
2008-3-4 19:51: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60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After losing his parents tragically, Aonghas is sent to stay with his grandparents in Scotland. Life there feels terrible at first. Grandfather is telling stories all the time. Sometimes these stories are funny, sometimes they’re scary. How can Aonghas decide which stories are true, which are not? Sometimes the line is really blurred.

Seachd is the first feature film ever made in the ancient language of Gael.


--------------------------------------------------------------------------------

Iso-Britannia 2007, 90 min, English and Finnish subtitles
RECOMMENDED FOR AGES OVER 8 YEARS
Direction: Simon Miller
Script: Jo Cockwell, Simon Miller, Iain F. MacLeod, Ishbel T. MacDonald, Aonghas MacNeacail
Cinematography: Ian Dodds
Editing: Angus Mackay
Music: Jim Sutherland
Cast: Caitlin NicAonghais, Eoghainn MacFhionghain, Daibhidh Walker, Colla, Domhnallach, Aonghas Padraig Caimbeul
Production: Christopher Young/ Young Films, Upper Ostaig House, Isle of Skye, IV44 8RQ, UK; tel. +44 1471 844 444; email chris(at)youngfilms.co.uk
Home page: www.seachd.com

Stills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feature film Seachd: The Inaccessible Pinnacle







[ 本帖最后由 VIVIENNEDM 于 2008-5-31 18:30 编辑 ]
2008-3-4 19:51:58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