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事一当兵的哥哥說过,一般人真没几个知道的
单手换弹匣:
单手换弹匣,是一个非常规的战术动作。我军中早已有之,但是扬名于天下居然是由于一名丧心病狂的杀人狂魔!
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北京发生一起震惊中外的建国门枪战(或称使馆区血案或田明建枪案),北京卫戍区三师十二团的中尉副连长田明建,暗盗枪枝,出其不意,杀死数名军人(出操时),后又杀死数名社会无辜群众,随即,大批军警赶到,就在使馆区街道上交火,其间伊朗大使馆政务秘书尤素福穆汗默德皮什科纳里开车送孩子上学路过,尤素福当场被田明建击中身亡,四个孩子中一死两伤,田明建,一人,一枝八一步枪,六匣子弹,对抗数十全副武装的军警,居然有攻有守,后狙击手进入使馆区的高楼从背后将其击毙。
事件发生后和进行中,我国严密封锁了消息,但仍有加拿大记者(枪战就发生在他们的外交公寓下面)抢在我国禁令下达之前通过卫星转播了数个片段的录相,至今,北京居民应该仍对此事记忆犹新。
(篇幅所限,此事上文已做过介绍),给中国形象的损害也不说了,单说田明建事件造成的巨大影响。
最震惊的还是老外们(国内的民众恐怕听说此事的人都不太多,但当时当兵的都知道,因为这事全军通报了),以前他们只知道中国军人厉害,到底厉害到何种程度,只怕亲眼见过的不多,在那几个录相片段中,田明建的战术动作,如低姿快速前进,对‘敌’的冷静(冷酷?),擅于利用地形地物(其实就是街道上的隔离墩),单发与短点射交替使用压制……等等,最让他们惊奇还是他居然能在射击中‘单手换弹匣’?!!!
单手换弹匣过程:右手持枪,左手掏弹匣,然后左手用新弹匣猛顶枪械上的弹匣卡榫,顶开后,空弹匣松动,这时新弹匣向前一挤,空弹匣向前方掉下,新弹匣按正常顺序装上。左手伸到向右边一拉枪机,子弹上膛(这个动作不可少,因为AK系列没有空仓待击功能,必须手动上膛),换弹夹完毕,如果有意识地等到最后三四发子弹时再换,就不必有上膛的过程。
有人可能会奇怪,老外应该是见多识广了,难道连这么简单的动作都不会?
问题在于,因为AK系列的弹匣卡榫和弹匣结构与西方枪械不同,所以这个动作只有AK系列的枪械才可能实现(如图),八一是我国自AK47发展而来,自然也没问题。
单手换弹匣这个动作据说是由我军的某战士在对越自卫反击时发明(发现?)的,随即流传开来,但也只是老兵们私下里练练(还有其它的版本,如左手握住护木持枪,右手单手上弹匣),军队的教材里是没有这方面的教程的,而且也禁止(至少是不鼓励)士兵们练习此动作,理由是容易损坏弹匣卡榫和下护木,但是这个战术动作却确实有很实在的意义,在战场上,单手换弹夹只用2~3秒就行,比用正规的方法要快上很多,如果是那种打过N多子弹,对枪械很熟悉的老兵(比如田明建),会等到前一个弹匣只有三四颗子弹时再实施单手换弹匣动作,这样连用左手拉一下枪栓上膛的动作都免了,这样的火力持续性岂不是令人瞠目结舌?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好莱乌警匪片中,以及各国特种部队纷纷仿效的单手换弹匣的漂亮动作就是在这一天由田明建介绍给世界的.这事充分表明我军装备的八一式步枪的优异性能。当时整个北京的警方,被田明建八一式步枪,压在马路上,不敢抬头。一名警察由于抬头过高,当场被一枪击中,造成颅内重伤。此事也表明我国当时警察部队由于没有手语,造成现场混乱,各单位互相喊话,暴露目标。事实也证明,当时北京没有一支专门的特警部队,最后不得不靠部队的狙击手,击毙田的是他所在部队自己的人。
附录:中国陆军81-1自动步枪资料

中国81(81-1)式自动步枪中国81(81-1)式自动步枪
中国81(81-1)式自动步枪
80年代初装备部队,可实弹发射杀伤,破甲,燃烧,发烟弹及60mm反坦克枪榴弹。有较强的战斗适应性和良好的可靠性。
口径:7.62mm
初速:750m/s
枪重:3.4Kg/3.5Kg
枪长: 955mm(81) / 730mm(81-1)
弹量:30
有效射程:400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战斗币 +25
2008-2-27 16: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