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和谐 于 2007-12-22 12:47 发表 
640612
这一战看起来是明军战败了,冒敌轻进,遭遇日军埋伏,最终突围撤退。
但是从战损比上来看,日本以数倍于敌人的兵力和数倍于敌人伤亡的代价,才换取了消灭明军两千人的战果。
要知道这时的日军,论战斗力不弱于蒙古蛮族,论装备,甚至在火枪方面明军也不及。
而且日军在那场战役里动用了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最先进的火器,比如日本火绳枪和仿造葡萄牙人的大铁炮,并且动用了几乎他们能调动的所有骑兵,却仍没有能让完全吃掉对方。
另外在朝鲜战争后期,战斗力凶悍的日军开始极力避免和明军进行野战,相反是苦苦的依托堡垒和火枪优势打起了防御战,这并非是因为军队数量的原因,在朝鲜战争的大多数战役里,日军动用部队的数量都要比明军多,朝鲜战争时期日军的情形,恰似后来明清战争里明军的情形,即“依坚城,凭火器”。所以可以看出明军在阵地战和运动战中完全不逊于日本军队,但是对后来满洲八旗的战斗中,却被对方打的一败涂地,我十分的不理解。
还有一点,明军在穿插敌人纵深的时候,通过松锦战役和朝鲜战场发现,明军对自己的补给线始终不够重视,如此冒进和将领的素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么自己的补给轻易被袭击,要么就是战线拉的过长,补给不能跟上。
再者,明军对于情报的获得远远处于劣势,松锦大战,洪老头在围困济尔哈朗之后,却围而不歼,等待对方求和,文人的假慈悲在这里再次误国。面对长途奔袭的皇太极,洪老头居然没有受到任何战报,而直接丢了松山,清军两处合并一处,明军从完全主动变成完全被动,从可以稳拿围剿别人到被别人分而歼之,洪老头的文人性格再次葬送了明朝最后的兵力。朝鲜战场,丰臣秀吉以死多日,明军居然还在跟日本人谈判,由此可见,明朝的谍报系统之落后和闭塞。
[ 本帖最后由 和谐 于 2007-12-22 13:0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