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 be damned, look what the wind brought in.”(“真见鬼,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突然,Bob Dylan的一头乱头发在台上出现,抱着个吉他,坐在Baez身边,观众疯了,高声欢呼,两个人又在一起唱了首Blowing in the Wind,所有人都被记忆泡酥了。这首歌唱完,Bob Dylan就走了,Baez眼泪汪汪地接着唱她自己写的歌。这是我听到把藕断丝连表达得最直白的歌词,我相信唱出来是需要勇气的。我的翻译不是最好:
过了不久,我看了一本书,书名为“The Sex Life of Catherine M”,书的作者是巴黎的一个艺术评论家,女的,六十年代性解放闹得欢的时候她非常大胆地去体验了各种方式的性生活,书的头一章为“Numbers”,就是数量的问题。该女人实际上已经记不清楚她和多少人有过性关系了。她自己说有很多人她根本不知道姓名,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互相交流过。所以对她来讲,“无数”这两个字是很对的。
美国人有很多的“Dime Store Phylosophy”,直着翻就是便宜店哲学,实际上就是指那些说烂了的人文精神 .比如:“百忙之中,别忘了闻花香”、“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之类的鬼话。居然还有人愿意从杂货铺买这种字句,贴在冰箱上,挂在炉灶上面等等。这种非常小资的东西似乎现在也已经开始在中国泛滥,所有时尚类刊物的情感小说里都多少透露着一点这种发霉的人生感悟。我倒是觉得还不如把我们的数字刻在木板上,钉在卧室墙上。这几乎可以是一个像道琼斯指数那样的东西。每年根据一个什么市场调查,把睡多少男人意味着什么都公布出来,省得有些姐妹一时没想好,说多了说少了都不是。
那么你可能要问,好人哪?好人都哪里去了?好人都找什么样的人?好人也分两类,一类是过日子型,一类是填空型。第一类的好人比较知足,找个好人一起过安稳日子,不求发展,只求安逸。第二类有点没头脑,专门找坏人,为自己的平淡填补色彩。我是觉得,现如今的好人一般都不是特别出色的,因为他们太乖了,而出色的人都好不到哪去,因为他们必须能折腾,折腾得越大法,成绩就越显赫。这个非常不公平的结果是我们文化上的问题,好人从小循规蹈矩,从来不做任何出格的事情,而真正要想做成一番事业的人总需要打破一些规矩,找出一条发展的道路来。连现在什么商务培训课程里面都有一个专门让人解放思想的课程,英文美名为“Think out of the box”,就是说要打破常规,不能太听话了。所以好人一般都比较老实,好男人经常娶个泼妇,好女人经常嫁个诬赖。这都怪他们自己太守旧,不能与时共进。如果好男人娶个好女人,旦愿他们的下一代都是坏人,这样社会就进步了,财富也能平均一下。
我觉得说到孩子,所有大人,不管男女,都没有什么权利可言,只有义务。而当一个男人对一个孩子履行义务的时候,他是非常感人、而且性感的。这件事情好莱坞是最清楚的。比如十年前非常走红的片子《Sleepless in Seatle 》里面的男主角(Tom Hanks主演)就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单身爸爸。前一阵子有一个英国电影,叫《About a Boy》,(Hugh Grant主演)。故事是说一个钻石王老五被一个没人理的小男孩缠上了,其中有一段情节是Hugh Grant假装他是个非常辛苦的单身父亲,而因此得到了一片漂亮单身妈妈的照顾和爱戴。好莱坞特别明白这种电影有女人缘,可以说绝大部分女人都对喜欢孩子的男人别有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