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antoinette

法国大学,工程师学校介绍,更新版

58
回复
24766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路易·巴斯德大学(斯特拉斯堡一大)
Universite Louis Pasteur

  

位于法国北部的阿尔萨斯省是一片风景优美的地区。东部临山,中间是富饶的平原,莱茵河从它身上静静地淌过。阿尔萨斯省的省会斯特拉斯堡则坐落在莱茵河旁。

如果说阿尔萨斯大区是一片传统的土地,那么斯特拉斯堡也是欧洲的敏感地区之一。其实,欧洲议会———欧洲十五国的重要决策中心之一———就设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设在近郊穿越斯特拉斯堡的一条河边的现代化建筑之中,正面就是欧洲委员会.

到去年为止,总数为 500 多名的欧洲议会议员来往穿梭于斯特拉斯堡与布鲁塞尔之间,因为欧洲议会的会议也在比利时的首都召开。最近决定所有的会议都在阿尔萨斯举行。另外,欧洲议会的一幢新楼正在该大区的首府建造。从 1979年起,议员由普选的方式选举产生,他们每月都在斯特拉斯堡开一次全会。他们决定欧洲联盟的预算,并且检查决定主要方针的布鲁塞尔委员会的工作。

斯特拉斯堡城中有所举世闻名的大学,那便是斯特拉斯堡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创办至今,与斯特拉斯堡几乎荣辱与共。日益增多的学生在路易·巴斯德大学这片知识的海洋遨游。学校拥有 90幢大楼,近 30万平方米的教学面积,其中一半面积用于科研工作。学校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 1 8万余名学生,其中 43% 来自外国科学院。学生中 48% 攻读具体工程技术专业,25% 从事人类科学专业,27% 学习人类健康科学专业。  

学生的专业学习活动由学生自己来掌握。而学生生活办公室,作为学生与学校之间交换意见的机构,承担四大使命:新生的迎接、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的组织。另外,就业指导信息处负责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

根据学校的教育和科研政策,学校努力招收博士生入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这样使得学校教学科研力量年轻化。在现有的 1200 名教学研究人员中,2/3 来自其他大学,1/4来自法国境外。近 5年以来,年轻化的原则使学校近 1/4的教学研究力量得以更新。

接下来介绍路易·巴斯德大学的主要学科。

古典性和现代性相结合的数学 在斯特拉斯堡,传统的数学课程,尤其是基础数学的研究构成了路易·巴斯德大学的主要支柱学科之一。学校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的研究学习涉及数学的方方面面:代数、拓扑学、调和分析、几何、统计学、概率、应用方程以及数量分组学(与理论物理联系紧密)。而近几年来的路易·巴斯德大学的数学教学则以本世纪的数学发现为对象,同时也更多地面向信息科学的应用。由于与其他众多学科如信息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学等的联系,数学绝对被列为综合性学科之一。

化学———扎根于时代的学科 路易·巴斯德大学的化学专业所有分支学科均注重高质量的研究工作,历来被视为路易·巴斯德大学的优秀部门之一。一大批伟大的名字在化学系的史册中闪闪发光,其中首推路易·巴斯德,他所取得的成就可谓是世界性的,并成为化学系的开山鼻祖。另外还有约瑟夫·阿希勒·勒·拜尔(Joseph Achille Le Bel)、查尔斯·菲德里克·吉尔哈德(CharlesFederic Gerhardt)———他首先合成出乙炔酸(acide acetylisalicyque)、艾米尔·费斯切(Emile Fischer)、马格利特·贝雷(M arquerite Perey)———他发 现 了 化 学 元 素 钫,还 有 让·玛 利·莱 恩(Jean M arieLhen)———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特拉斯堡在化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既应归功于以上优秀化学家的个人贡献,同时也应归功于该城市良好的化学研究基础:精良的实验设备、欧洲藏书最丰富的专业图书馆、化学用品商店均供路易·巴斯德大学使用,并提供帮助。因而,斯特拉斯堡的化学专家活跃在国家和各地区的企业当中,并经常参与国际化学工程计划。

涉及方方面面的物理学 在路易·巴斯德大学的校园中,学生从出色的物理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中受益匪浅,尤其是在物理理论和流体物理方面。斯特拉斯堡核物理研究中心使得该城市成为欧洲物理学合作机制中心。在 1994年,该中心的研究工作由于维维特隆实验的成功而倍受瞩目。在这一中心内,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为未来的 LHC 推动探测器的研究工作贡献巨大,而此计划已成为日内瓦核能研究中心未来十年的研究课题之一。同样,在物质物理、微电子物理等领域,路易·巴斯德大学也处于领先地位。

生命科学———研究性与跨学科性极强的专业 生命科学作为一门极为活跃的、汇聚学科众多的专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子来路易·巴斯德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甚至博士学位,同时也有大量高层次研究人员来此进行科研活动。在生命科学方面,学校同全国保健和医学研究所和全国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细胞与分子生物领域中,学校的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对活体生物中分子的作用与结构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它拥有大量的微生物研究史料和动植物标本、模型。而在生命科学的新兴领域中,路易·巴斯德大学也不甘人后,它成为仅次于巴黎地区的法国最有实力的研究中心,约占全法国研究力量的 1/4强。斯特拉斯堡的新兴生命科学的研究也得益于同其他学科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如生化医学、实验生理学等。在生物医药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由于与包括全国保健和医学研究所和全国科学研究中心这样著名机构的合作,路易·巴斯德大学已成为该领域中引人注目的重要一极。因而,从整个生命科学研究范畴来讲,路易·巴斯德大学在国际上声名显著。

人类健康学———研究与教育的顶尖学校 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人类健康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立即会在实际医学中得到运用。路易·巴斯德大学拥有牢固的作为医疗研究大学的基础结构。自成立以来,学校的医疗保健研究便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在教学中保持了很高的质量。学校的医学系和校医院拥有先进的设备,面向大众,在攻克癌症和其他顽疾及免疫学领域均有巨大的发展和贡献。正因为如此,学校跻身世界三大医科学校之列。而且,在外科、牙科方面,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也大有建树。在药理学方面,学校更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典范学校之一。

天文学———一门迷人的科学 一个多世纪以来,斯特拉斯堡都知道,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中,建有一个天文台。自从 1879年天文台修缮完工,斯特拉斯堡天文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 1981 年,另一所天文馆又在校园中落成,为探测天宇奥秘作着不懈的努力。它们曾为数据中心提供了有关恒星的重要资料,在世界天文学领域中也有着一席之地。有关天文的研究使得斯特拉斯堡不仅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配备了有关专家队伍,而且技能方面也受益不浅。人类总是希望知道周围的世界,路易·巴斯德大学的天文学系就是以研究宇宙来研究地球的。用这样的方法来获知地球的秘密,目的是将已有的知识应用于某一明确的地区,用准确的信息服务于农业、经济和土地规划。

1983年,多学科的远距离探测专业在路易·巴斯德大学建成。此后,拉鲁斯和巴黎纷纷效仿。GSTS,即空间远距离探测组织聚集了一大批专家:数学的、物理的、农业的、信息学的、电子的、地理的……因为有了图像处理和远距离探测的地区服务机构的帮助,这些基础学科的研究得以发展。

环境学———一门综合的学科 这门新的学科包括传统的地理科学教学、物理工程学和一系列环境科学。这一系列环境科学带动了大学环境研究组织(GUREN)这一机构的成立。大学环境研究组织的各研究组还与法德环境研究所、IFARE 等有密切联系,在一些有关环境的大型计划中还有研究项目,如关于森林缩减、地区气候学、去除和改变空气污染物、酸云雨、地球动力学和地貌学等方面。

人类地理物理学 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最新研究的热门课题。长期以来,斯特拉斯堡的地理学家为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而费力劳神。这也正是这些地理学研究者们之所以要探求大气结构、地层结构和变化的原因所在。路易·巴斯德大学的地理专业拥有与全国科学研究中心合作的全法国第二大专业实验室。该实验室围绕物理地理这一主题,系统地研究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国家自然环境的运作。除了本专业研究以外,地理学家们还积极投身于大地整治的研究,在同其他专业众多专家的合作基础上,积极开展环境学教学工作。由于人类物理地理系的研究对象大多是涉及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所以该系是自然科学与人类科学相结合的研究基地。

从人类科学到人文科学 作为斯特拉斯堡三所大学合作的共同学科,人类和社会科学以其跨学科性而区别于其他学科。在路易·巴斯德大学中,人类和社会科学位于具体技术学科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使用的地位。

经济学与管理学系是人类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科研单位,它与其他单位如数学系、工程师培养学院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在路易·巴斯德大学的研究领域中,一部分新的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如工业管理、数量管理法,使得学校在原有的经济与管理学方面的课题更广泛、更全面,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尤其是从事第二和第三阶段学业的学生。在多学科开设的同时,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下属的实验室又朝着一些新的科研领域开拓发展:微观经济学、工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与革新方法论、管理学和经济数据分析学等。

心理学和教育学也划归在人类与人文科学专业的范畴内。成为跨学科专业是教育学专业的目标。制订这一目标是因为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五花八门,而且在该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已经有过工作经验,他们或是教师,或是文化随员。在斯特拉斯堡,心理学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从生物学到人类学,而且还涉及数学和统计学的部分知识。路易·巴斯德大学的多样化的心理学教育和在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分布在以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为两大主轴的五个方向之中。在前三个方向中,即生物学、认知与经验心理学以及发展心理学,学生的学习与生命科学接触甚多。社会心理学教学则涉及一些新的方面,包括儿童教育心理学等。最后一个方向,即临床心理学与病理心理学,与医学系和学校医院联系紧密。该方向中神经心理学课的开设使得该专业在这一新的领域中有所突破。

路易·巴斯德大学———企业的学校和实验室 综合大学参与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如今已成为大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点上看,路易·巴斯德大学与其它学校的参与程度相比毫不逊色。大学与各企业密切联系,大力发展职业培训,近年来,这项政策在大学的教育方针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路易·巴斯德大学的梅诺校区,位于学校中心校区和伊尔科什(ILLKIRCH),它就是以职业培训为己任,努力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成效的证明 20 多年来,路易·巴斯德大学职业技能培训部(DEPELP)向工薪人员敞开大门,提供各类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实习的形式进行,目的在于增强就业人员的高尖技术知识和提高竞争能力。招收的这些人员中,有 50% 来自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覆盖全国半数以上的医院。因为有了这些实习人员的积极参与,给路易·巴斯德大学的职业技能培训部门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这一部门多学科培训的展开,如化学、计算机、会计学和最新出现的材料科学等科目。在路易·巴斯德大学的科学工作者们尽心尽力的指导下,受培训的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路易·巴斯德大学职业技能培训部的运作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很相似,比如说在 1996 年,这一部门的营业额达到了 1560万法郎。作为法国职业技能培训的先驱者,如今的路易·巴斯德大学已成为一个多专业、多学科的学校,它全方面为需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者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并颁发具有相当声誉的技术培训合格证书。而且,路易·巴斯德大学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也已超越了法国国界,在瑞士、西班牙、葡萄牙都设有该校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在不久的将来,加拿大和比利时也将出现路易·巴斯德大学职业技能培训部的身影。

路易·巴斯德大学的工业系———企业的合作者 这一工业学系也是由路易·巴斯德大学的工业部门于 1987年创办的,至今已有 150 多个企业作为 它 的“客 户”,其 中 有15% 来自国外,如大众和西门子一类的全球知名企业。工业系与众多的企业签订了诸多合作协议,旨在大力推进学校的研究实力和实验室工作成果进入企业大门,投入实际应用之中。

根据企业不同的需求从分析到合作协议,包括研究、建议、科研计划等方面。路易·巴斯德大学工业系的各类服务均能提供满意的答复。

在合作方面,工业系与诸如利丽(LILLY AND CO)、山特拉博(SYNTHELABO)等公司的合作已有 5 年之久,另外,自 1998年以来,工业系已参与了 8家由路易·巴斯德大学实验室派生出来的企业的创立工作。至于在价值建议方面,由大学众多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因而我们可以说,在基础科学领域研究工作上的盛名并没有使路易·巴斯德大学远离与企业合作的航道,反而这些研究成果成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催化剂,无论是从理论科学领域还是具体的职业技能或是科技的开发领域。

今天的路易·巴斯德大学在国际合作领域中,积极鼓励本校研究人员赴国外大学、研究中心从事科研、教育工作。同时,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和科研人员,既促进了国际合作的发展,又增加了本校科研活动的活力。而且,学校的学生中外籍学生的比例占到 17% ,这也是全法国大学中外籍学生比例最高的学校之一。

作为 80多项国际大学合作协议的缔约方之一,路易·巴斯德大学与众多的国际知名大学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有美国的波士顿大学、休斯顿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还有魁北克的高校机构。值得一提的是,自 1959 年开始与日本大学的合作之后,路易·巴斯德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大学的合作,如马达加斯加、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

路易·巴斯德大学及主要部门联系方法:

路易· 巴斯德大学:
ULP(Universit Louis Pasteur Strasbourg)
4 rue Blaise Pascal 67070 Strasbourg  Cedex,France

Tel: + 33 03 88 41 53 99

Fax: + 33 03 88 41 61 91

学生办公室:
Bureau de la vie etudiante   

Tel: + 33 388 41 62 78

Fax: + 33 388 60 75 50

http://www-ulp.u-strasbg.fr/
2007-10-12 17:41: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尼斯—索菲亚·昂蒂波利大学
Universite Nice Sophia Antipolis(UNSA)

  

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尼斯位于法国东南部,依山傍海,为风光秀丽的“蓝色海岸”一带最重要的城市,介于蒙特卡罗和戛纳之间,现有人口 34.5万人。

谈到尼斯,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地中海温暖的阳光、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海滩、高耸的棕榈树……尼斯的迷人风光曾吸引并造就了众多的文化及艺术界人士,如著名画家图鲁斯 - 劳特累克、莫迪里阿尼、杜飞、雷诺阿、毕加索、夏加尔、马蒂斯等都曾长时间从这里吸取灵感;托尔斯泰、尼采、莫泊桑、阿拉贡等文学家以及比才、柏辽兹、马斯内等作曲家对尼斯同样地情有独钟。尼斯及蓝色海岸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仅仅游客消费一项每年可为当地带来超过 300亿法郎的收入。

尼斯与素有法国硅谷之称的索菲亚·昂蒂波利科技城相隔不远,使其享有高水准的科技环境;而尼斯 - 索菲亚·昂蒂波利大学则为科技城及其它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人才。

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尼斯 - 索菲亚·昂蒂波利大学(以下简称尼斯大学)于 1965 年经法国政府的一项法令而成立,经过 30多年的发展,目前堪称法国最大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其主要校区集中在尼斯市,共有 7个校园;同时在索菲亚·昂蒂波利市设有 4 个直属分校,此外,还在戛纳和芒通市拥有附属教学机构;校区覆盖总面积达 20 万平方米。

教师和学生

尼斯大学目前在册学生多达 3 万人,教师及研究人员共计 1200 人,各类行政及服务人员 600 余人。教学领域涉及健康(医学、牙科学)、自然科学(数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文学、艺术、人文科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体育等广泛的学科;可以说,尼斯大学能够提供除药剂学以外其他任何学科从本科到博士程度的各类教学安排,分别可以授予 200多种国家文凭及 80多种本校文凭,其综合多科性程度便可见一斑。为顺应每一位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规定学生可以在各院系之间任意转学,改变学习计划。电脑等最新技术手段已被普遍地应用于各类教学活动。为引导广大学生迅速地融入职业工作并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学校还设法与当地商业环境合作组织职业培训,使那些甚至仅仅取得两年大学学习的大学普通学习证书的学生也能成为合格的就业人员。此外,学校在成人教学领域也有骄人的业绩。

研究机构

尼斯大学拥有一批享誉世界的一流科研机构,其中包括 55家经国家认可的研究院所、22 家与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及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 )保持工作关系的实验室、6个博士学校等。全校共有 1200 多名在读博士研究生、2 名法国科学院院士。学校的研究领域同样反映了其多学科的特点,领先学科包括数学、基础及应用物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地球学、信息科技等;此外,在法学、经济学及语言学等文科领域同样拥有强大的研究队伍。尼斯大学各研究机构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成果多输向索菲亚·昂蒂波利科学园区内的企业。学校同时鼓励学生及研究人员在该园区设立高新技术企业。

组织结构

尼斯大学共有 12个教学研究单位、高等专业学校及学院组成,它们分别是:法学、经济学与管理学教学研究单位;法律、和平与发展学院;企业行政学院;语言文学、艺术与人文科学教学研究单位;空间与文化教学研究单位;自然科学教学研究单位;医学教学研究单位;牙科学教学研究单位;信息科学高等学校;高等工程师学校;大学技术学院;人体与体育科技教学研究单位。

法学、经济学与管理学教学研究单位

尼斯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教学机构就是法学,经济学与管理学教学研究单位,它成立于 1938年,前身为法学研究院;尼斯大学就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至今。它是一个管理上相对独立的机构,位于尼斯市一个风景迷人的小山丘上;下设法学系、经济学系、经济社会管理系及法学管理、经济工程学两所大学职业学院,分别从事学历教学,特别是第三阶段(即博士阶段)教学,各类学生达 7000人之多。科研活动主要由所属的宏观经济与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企业法律和经济与金融问题研究中心、经济法研究中心、欧洲及其社会的变化研究小组、生产机构及部门经济战略转变分析实验室、金融工程学及公共财政研究中心等负责进行。  

法律、和平与发展学院

创设于 1968 年,属于第三阶段教学机构,为尼斯大学法学、经济学与管理学博士学校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从事国际法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每年接受数十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学院的创设目的在于研究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的现实问题,以及从法律、政治、经济、战略及欧洲角度研究国际关系新问题。为此目的,学院将教学与研究的侧重点放在维和行动与人道法、人权、国际合作、国际组织(尤其是欧盟)等方面。学院共设多个专门研究中心,一个经欧盟委员会决定设立的欧洲资料中心。学院还凭借尼斯优越的地理因素组织众多的国际研讨会,为大学赢得声誉。

企业行政学院

尼斯大学又一个以第三阶段教学为主的教学研究单位,在教学、预算及管理等方面享有较大的自由度。在 30年来的历史中,学院始终以与企业界保持高度合作关系为特色,学院理事会由传统的大学机构及经济界成员组成,理事长历年由企业界人士担任;其教学与科研活动注意紧跟市场发展的潮流,涉及营销、管理(旅游与饭店、体育等)、银行金融、会计、信息应用等领域。

语言文学、艺术与人文科学教学研究单位

尼斯大学学员人数最多的部门是语言文学、艺术与人文科学教学研究单位,达 10000多人。共有正式教师及研究人员 250名,包括 15个系及 14个研究中心与实验室,有权授予 70多种文凭与证书,课程设置广泛,涉及本国及外国语言、应用外语、文学、传播、舞蹈、音乐、戏剧、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人种学等等学科。该部门与国外多所高等院校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空间与文化教学研究单位

该教学研究单位建立于1989年,是尼斯大学较为年轻的成员,和语言文学、艺术与人文科学单位同处一个校园,并分享图书馆、财务、教务部门等相关的服务设施。该部门涉及的教学与研究领域包括自然、人文及经济地理,领土整治与城市规划,旅游、宾馆、娱乐消遣,环境、自然灾害,通讯与信息,文化与文明等;下设地理与规划、信息学两个系及空间分析实验室、环境管理与优化组、奥地利研究中心、21世纪中心(信息、多媒体、因特网)等多家科研机构。

自然科学教学研究单位

该教学研究单位设有数学、信息、物理、电子、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及地球科学 8个系,数学、工程师科学与分子药理学 3所博士学校,提供从本科到博士的全套教学设置。目前共有学员约 5000人,其中近一半注册第二、第三阶段的学习。该部门在科研方面成绩斐然,其中数学与基础物理、信息科技和生物及健康医学堪称尼斯大学最著名的三大研究领域,拥有直属于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或与之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的多家享誉世界的科研机构;研究实力较强的还有海洋研究、精细化学、环境治理等领域。自然科学教学研究部占据着瓦尔罗斯公园校区的大部分,这里承担了本部门的几乎全部教学活动,并设有多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实验机构;此外,该部在索菲亚·昂蒂波利市等地拥有教学科研基地。

医学教学研究单位

该部门负责从事医学普通科及各类专科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有权授予各种文凭,尤其是医学第三阶段文凭及众多的本校文凭。该部门在科研领域有较强的实力,每年还接受为数众多的外国医生及医学研究人员。

牙科学教学研究单位

这个教学研究单位是尼斯大学较小的教学科研部门,共有教师 34 名,其中 7 名为全职教师。该部门授予的“牙科 - 牙外科”本校博士学位有很高的声誉。

信息科学高等学校

这是尼斯大学专门培养信息人才的工程师学校,成立于 1986 年,学制 3 年,设在索菲亚·昂蒂波利市,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与市内的多家研究所及实验室建立有广泛的联系,并与 400 多家企业保持着业务关系。

高等工程师学校

成立于 1991 年,设在索菲亚·昂蒂波利科技园区内,有权授予国家工程师文凭。经过 5 年的学习(包括分 3期共 9 个月的企业实习),学员们不仅掌握坚实的科技基础,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未来工作环境与交流的能力;毕业生有的直接从事研究工作,或攻读博士学位。该校在电子领域的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大学技术学院

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制 2年,毕业生取得大学技术文凭;该文凭相当于法国大学第一阶段学习文凭。尼斯大学技术学院分为电力工程与工业信息学、企业与行政管理、信息学、商业技巧、电讯与网络工程学、信息传播、生产组织与管理、旅游营销学、数据统计与信息处理等 9个系,它们分别设在尼斯、索菲亚·昂蒂波利、戛纳和芒通等市。

人体与体育科技教学研究单位

该部门于 1981 年正式成立,1997年共有学生 850 名,近年来有所增加。教学内容涉及人体健康与体育两大方面,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研则主要围绕“体育与健康”这一题材来进行。该部门有着较为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

尼斯大学的校行政总部及主要机构目前设在自然科学教学研究单位所在地瓦尔罗斯公园校区内的瓦尔罗斯城堡内。

尼斯—索菲亚·昂蒂玻利大学联系地址:

Universite  Nice Sophia Antipolis

Parc Valrose 06108 Nice Cedex 2 France

电话:04 92 07 60 60

传真:04 92 07 66 00

网址:http://portail.unice.fr/jahia/page2.html
2007-10-12 17:41: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中国政府承认的87所法国公立大学网址





01). Université de Provence-Aix-Marseille 1
艾克斯-马赛一大(普罗旺斯大学) http://www.up.univ-mrs.fr

02). Université de la Méditerranée-Aix-Marseille 2
艾克斯-马赛二大(地中海大学) http://www.mediterranee.univ-mrs.fr

03). Université de Droit, d’Économie et des Sciences d’Aix-Marseille- Aix-Marseille 3
艾克斯-马赛三大 http://www.u-3mrs.fr

04). Université de Picardie Jules Verne
亚眠大学(庇卡底大学) http://www.u-picardie.fr

05). Université d’Angers
昂热大学 http://www.univ-angers.fr

06). Université des Antilles et de la Guyane
安第列斯-圭亚那大学 http://www.univ-ag.fr

07). Université d’Avignon et des Pays de Vaucluse
阿维尼翁大学 http://www.univ-avignon.fr

08). Université de Technologie de Belfort-Montbéliard
贝尔福-蒙贝利亚技术大学 http://www.utbm.fr

09). Université de Franche-Comté
弗朗什-孔泰大学 ( 贝桑松大学 ) http://www.univ-fcomte.fr

10). Université Bordeaux 1
波尔多一大 http://www.cribx1.u-bordeaux.fr

11). Université Victor Segalen-Bordeaux 2
波尔多二大 http://www.u-bordeaux2.fr

12). Université Michel de Montaigne-Bordeaux 3
波尔多三大 http://www.montaigne.u-bordeaux.fr

13). Université Montesquieu-Bordeaux 4
波尔多四大 http://www.montesquieu.u-bordeaux.fr

14). Université de Bretagne Occidentale
西布列塔尼大学

15). Université de Caen Basse-Normandie
卡昂大学 http://www.unicaen.fr

16). Université de Savoie-Chambéry-Annecy
萨瓦大学 http://www.univ-savoie.fr

17). Université d’Auvergne-Clermont-Ferrand 1
克莱蒙费朗一大 http://www.u-clermont1.fr

18). Université Blaise Pascal-Clermont-Ferrand 2
克莱蒙费朗二大 http://www.univ-bpclermont.fr

19). Université de Technologie de Compiègne
贡比涅技术大学 http://www.utc.fr

20). Université de Corse Pascal Paoli
科西嘉大学

21). Université de Bourgogne
勃艮第大学 http://www.u-bourgogne.fr

22). Université Joseph Fourier-Grenoble 1
格勒诺布尔一大 http://www.ujf-grenoble.fr

23). Université Pierre Mendès France-Grenoble 2
格勒诺布尔二大 http://www.upmf-grenoble.fr

24). Université Stendhal-Grenoble 3
格勒诺布尔三大 http://www.u-grenoble3.fr

25). Institut National Polytechnique de Grenoble
格勒诺布尔国立理工学院

26). Université de la Réunion
留尼汪大学 http://www.univ-reunion.fr

27). Université de la Rochelle
拉罗谢尔大学 http://www.univ-lr.fr

28). Université du Havre
阿弗尔大学 http://www.univ-lehavre.fr

29). Université du Maine
曼恩大学 http://www.univ-lemans.fr

30). Université des Sciences et Technologies de Lille-Lille 1
里尔一大(里尔科技大学) http://www.univ-lille1.fr

31). Université du Droit et de la Santé- Lille 2
里尔二大(里尔法律和卫生大学) http://www.univ-lille2.fr

32). Université Charles de Gaulle-Lille 3
里尔三大(戴高乐大学) http://www.univ-lille3.fr

33). Université d’Artois
阿尔图瓦大学 http://www.univ-artois.fr

34). Université du Littoral
利托拉尔大学 http://www.univ-littoral.fr

35). Université de Limoges
利摩日大学 http://www.unilim.fr

36). Université de Bretagne-Sud
南布列塔尼大学 http://www.univ-ubs.fr

37). Université Claude Bernard-Lyon 1
里昂一大(克洛德-贝尔纳大学) http://www.univ-lyon1.fr

38). Université Lumière-Lyon 2
里昂二大 http://www.univ-lyon2.fr

39). Université Jean Moulin-Lyon 3
里昂三大(让-穆兰大学) http://www.univ-lyon3.fr

40). 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Sciences de l’information et des Bibliothèques
国立高等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校

41). Université de Metz
梅斯大学 http://www.univ-metz.fr

42). Université Montpellier 1
蒙比利埃一大 http://www.univ-montp1.fr

43). Université Montpellier 2-Sciences et Techniques du Languedoc
蒙比利埃二大(奥克语科技大学) http://www.univ-montp2.fr

44). Université Paul Valéry-Montpellier 3
蒙比利埃三大(保罗-瓦莱里大学) http://www.univ-montp3.fr

45). Univeristé de Haute-Alsace
上阿尔萨斯大学 http://www.univ-mulhouse.fr

46). Université Henri Poincaré-Nancy 1
南锡一大(亨利-庞加莱大学) http://www.uhp.u-nancy.fr

47). Université Nancy 2
南锡二大 http://www.univ-nancy2.fr

48). Institut National Polytechnique de Lorraine
洛林国立高等理工学院

49). Université de Nantes
南特大学 http://www.univ-nantes.fr

50). Université de Nice Sophia-Antipolis
尼斯大学 http://www.unice.fr

51). Université de la Nouvelle-Calédonie
新喀里多尼亚大学

52). Université d’Orléans
奥尔良大学 http://www.univ-orleans.fr

53). Université Panthéon-Sorbonne-Paris 1
巴黎一大(先贤祠-索邦大学) http://panoramix.univ-paris1.fr

54). Université Panthéon-Assas ( Paris 2 ) Droit-Economie-Science Sociales
巴黎二大(法律、经济、社会科学大学) http://www.u-paris2.fr

55). Université de la Sorbonne Nouvelle-Paris 3
巴黎三大(新索邦大学) http://www.univ-paris3.fr

56). Université Paris-Sorbonne-Paris 4
巴黎四大(巴黎索邦大学) http://www.paris4.sorbonne.fr

57). Université René Descartes-Paris 5
巴黎五大(勒内-笛卡尔大学) http://www.univ-paris5.fr

58). 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Paris 6
巴黎六大(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 http://www.paris6.jussieu.fr

59). Université Paris 7 Denis Diderot
巴黎七大(丹尼斯-狄德罗大学) http://www.sigu7.jussieu.fr

60). Université Vincennes-Saint-Denis-Paris 8
巴黎八大(巴黎万森大学) http://www.univ-paris8.fr

61). 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Paris 9
巴黎九大(巴黎多芬大学) http://www.dauphine.fr

62). Université Paris 10
巴黎十大 http://www.u-paris10.fr

63). Université de Paris-Sud-Paris 11
巴黎十一大(巴黎南大学) http://www.u-psud.fr

64). Université Paris-Val de Marne-Paris 12
巴黎十二大(瓦尔.德.马恩大学) http://www.univ-paris12.fr

65). Université Paris 13-Paris-Nord
巴黎十三大(巴黎北大学) http://www.univ-paris13.fr

66). Université de Cergy-Pontoise
塞吉-蓬图瓦兹大学 http://www.u-cergy.fr

67). Université de Dijon
第戎大学

68). Université de Marne-La-Vallée
马恩-拉瓦雷大学 http://www.univ-mlv.fr

69). Université de Versailles Saint-Quentin-En-Yvelines
凡尔赛大学 http://www.uvsq.fr

70). 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Langues’o
国立东方语言与文化学院

71). Institut d’E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
巴黎政治学院

72). Université de Pau et des Pays de l’Adour
波城大学(波城和阿杜米地区大学) http://www.univ-pau.fr

73). Université de Perpignan
佩皮尼昂大学 http://www.univ-perp.fr

74). Université de Poitiers
普瓦提埃大学 http://www.univ-poitiers.fr

75). 兰斯大学 Université de Reims Champagne-Ardenne
兰斯大学 http://www.univ-reims.fr

76). Université de Rennes 1
雷恩一大 http://www.univ-rennes1.fr

77). Université Renne 2 Haute-Bretagne
雷恩二大(上布列塔尼大学) http://www.uhb.fr

78). Université de Rouen
鲁昂大学 http://www.univ-rouen.fr

79). Université de Saint-Etienne
圣艾蒂安大学 http://www.univ-st-etienne.fr

80). Université Louis Pasteur-Strasbourg 1
斯特拉斯堡一大 http://www-ulp.u-strasbg.fr

81). Université Marc Bloch-Strasbourg 2
斯特拉斯堡二大 http://umb.u-strasbg.fr

82). Université Robert Schuman-Strasbourg 3
斯特拉斯堡三大 http://www-urs.u-strasbg.fr

83). Université de Toulon et du Var
土伦大学 http://www.univ-tln.fr

84). Université Toulouse 1 Sciences Sociales
图卢兹一大(社会科学大学) http://www.univ-tlse1.fr

85). Université de Toulouse-Le Mirail-Toulouse 2
图卢兹二大(勒.米哈伊大学) http://www.univ-tlse2.fr

86). Université Paul Sabatier-Toulouse 3
图卢兹三大(保罗.萨巴蒂埃大学) http://www.ups-tlse.fr

87). Institut National Polytechnique de Toulouse
图卢兹国立理工学院 http://www.inp-toulouse.fr/
2007-10-12 17:44: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Les Grandes Ecoles Françaises

HISTORIQUE



Au Moyen-Age, l'Université française forme les cadres de toute la société médiévale (maîtres, juristes, médecins....). Cette tradition s'est perpétrée à travers les siècles.



ECOLES D'INGENIEURS

Au XVIIIème siècle, le pouvoir central crée ses propres écoles pour une nouvelle catégorie de cadres : les ingénieurs.



1747 - Ecole Nationale des Ponts et Chaussées

1783 - Ecole des Mines

Sous la Révolution et l'Empire - Ecole Polytechnique (1794)

A partir du XIX siècle ,

1829 Ecole Centrale de Paris (privée à l'époque)

Puis, progressivement d'autres Ecoles publiques et privées.

Aujourd'hui, 226 formations délivrent le titre d'ingénieur diplômé y compris des formations dépendant des Universités.

  

ECOLES DE MANAGEMENT

Créées un peu plus tardivement au XIXème siècle et surtout depuis le début du XXème siècle, à l'initiative d'associations privées et des Chambres de Commerce et d'Industrie.

La première, l'Ecole Supérieure de Commerce de Paris en 1820. Aujourd'hui, il existe un grand nombre d'Ecoles de management de différents niveaux dont 71 établissements reconnus par l'Etat.

  

CARACTERISTIQUES DES GRANDES ECOLES


Les Grandes Ecoles se distinguent par une très large autonomie et un projet pédagogique propre qui témoignent au delà de la diversité des programmes d'une réelle unité de conception.

Cette convergence en terme de mission vis-à-vis de la collectivité se traduit par un certain nombre de caractéristiques communes :

La reconnaissance par l'Etat de l'établissement et du diplôme :
pour les écoles d'ingénieurs, cette reconnaissance intervient après examen par la Commission des Titres d'Ingénieurs, organe du Ministère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pour les écoles de haut enseignement commercial, le diplôme est visé par le Ministère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Des établissements généralement de taille humaine : de 300 à 4000 étudiants par école.


Une forte sélection qui rend l'univers des Grandes Ecoles très compétitif. Cette sélection peut s'opérer soit par concours, notamment à l'issue des classes préparatoires (50 % des admis), soit sur dossier .


Une formation longue, 5 à 6 ans après le baccalauréat, plutôt polyvalente et généraliste, privilégiant les connaissances de base d'une culture pluridisciplinaire solide, ainsi que l'acquisition de méthodes et d'outils de travail .


Une variété et une mobilité suffisante des personnels enseignants. A côté de corps permanents d'enseignants, composés de spécialistes académiques, nous trouvons également comme professeurs associés et comme vacataires, des cadres d'entreprise et des praticiens expérimentés.


Une pédagogie souple et évolutive, faisant largement appel, à côté des cours magistraux au travail en petites classes, à l'usage très large de la méthode des cas, aux projets, aux travaux de groupe, au recours de plus en plus développés aux méthodes et outils nouveaux (ordinateurs, outils télématiques, banques de données, etc...)


Une cohérence globale du projet garantie par le Directeur de l'Ecole.


Une coopération très étroite avec les milieux économiques, se développant à la fois pour la formation des étudiants (définition des besoins, participation aux Conseils, organisation des stages, projets de fin d'études) et pour l'innovation et la valorisation de produits nouveaux (grâce à des contrats de recherche et des transferts de technologie).


Une ouverture vers l'International se traduisant par :
un renforcement très sensible de l'enseignement des langues et des cultures étrangères,

la multiplication des séjours et des stages à l'étranger, allant jusqu'à l'inclusion d'une année d'études complète dans le cursus de l'Ecole, voire parfois à des doubles diplômes européens.



Voilà comment se caractérisent aujourd'hui nos Grandes Ecoles qui, depuis une dizaine d'années et en étroite coopération avec les entreprises, vivent un renforcement de leur potentiel scientifique, notamment dans le domaine de la recherche et une phase rapide d'internationalisation.



HABILITATION


ECOLES D'INGENIEURS

Leur formation est reconnue par une Commission des Titres d'Ingénieur (Loi de 1934).

Cette Commission est composée de représentants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des ingénieurs et des organisations patronales. Après enquête, elle propose au Ministre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pour les établissements publics et décide pour les établissements privés, de l'habilitation à délivrer le titre d'ingénieur diplômé.

ECOLES DE MANAGEMENT

Il n'existe pas de Commission des Titres pour les Grandes Ecoles de management. Mais pour les meilleurs établissements, le diplôme est reconnu par l'Etat après enquête du Ministère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Dans ce cas, le Ministre exerce un contrôle sur le programme et il nomme les Présidents des jurys d'admission et de délivrance du diplôme. Sur les 71 établissements reconnus par l'Etat 32 appartiennent au Chapître des Grandes Ecoles de management.

NB : en 2001 une commission a été créée pour habiliter les écoles de management sur le même modèle que les écoles d’ingénieurs.



MODALITES DE RECRUTEMENT


Par concours dans la majorité des cas, taux de sélection très élevé

  

STATUT DES GRANDES ECOLES


Public Rattaché à un Ministère : Education Nationale, Industrie, Equipement, Défense, Agriculture

Privé Association "Loi 1901", Société (rare)

Consulaire Dépendant d'une Chambre de Commerce et d'Industrie

Les Etablissements privés sont sous tutelle d'un Ministère : Education Nationale (la plupart) mais aussi Industrie et Agriculture.

Sur 226 Ecoles ou formations d'ingénieurs, 160 environ sont de statut public. Sur les 145 Ecoles d'ingénieurs, membres de la Conférence des Grandes Ecoles, 104 sont de statut public : 63 sous tutelle du ministère chargé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12 Agriculture, 10 Défense, 11 Industrie, 5 Equipement, 2 Ville de Paris, 1 Finances. A l'inverse, les Grandes Ecoles de Management reconnues par l'Etat sont presque toutes de statut consulaire (à titre d'exemple, sur les 32 écoles membres du Chapitre des Grandes Ecoles 25 sont de statut consulaire).

Sur les 20 Ecoles d'enseignement particulier membres de la Conférence des Grandes Ecoles, 1 relève du Premier Ministre, 4 du ministère chargé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5 du ministère chargé de l'Agriculture, 4 du ministère de la Défense, 1 du ministère chargé des Finances, 2 du 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1 des ministères de la Culture et de l'Industrie, 1 du ministère de l'Industrie et 1 d'une Chambre de Commerce et d'Industrie.
2007-10-12 17:46: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谢谢LZ   非常感谢。
2007-10-12 17:48: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size=+2]Domaine CHIMIE, PHYSIQUE
2007-10-12 17:48: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size=+2]Domaine ELECTRICITE, ELECTRONIQUE, AUTOMATIQUE, TELECOMMUNICATIONS
2007-10-12 17:49: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size=+2]Domaine ENERGETIQUE, THERMIQUE, MECANIQUE DES FLUIDES
2007-10-12 17:51: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size=+2]Domaine GENIE INDUSTRIEL, GENIE CIVIL, BATIMENT, TRAVAUX PUBLICS ET URBANISME
2007-10-12 17:52: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size=+2]Domaine MATHEMATIQUES, INFORMATIQUE
2007-10-12 17:54: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size=+2]Domaine MECANIQUE, GENIE MECANIQUE, MAINTENANCE


[ 本帖最后由 antoinette 于 2007-10-12 18:57 编辑 ]
2007-10-12 17:54: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07-10-12 17:55: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今天就到这里
2007-10-12 18:18: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grande ecole里的master recherche的价值高吗?
2007-10-13 15:19: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们学校的这个是和大学联合的,应该是双文凭
2007-10-13 15:39:0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