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bricebrice83

战法论股 2

721
回复
31307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quakerafei
有用收到 谢谢


知道这里高手很多了拉
2007-8-12 18:52: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wlhz1019
bricebrice83
高手啊 说的很有道理 长期稳定的获利才是最重要的


都被你偷学去了
俺也喜欢看你的文章亚
多贴点
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哈
2007-8-12 19:00: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新华社述评:《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文章在谈到股市的时候,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注意:

1、肯定市场规模扩大,凸现证券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这是直接肯定股市上涨的功劳。

2、突出加强法律建设,打击违法违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会硬。

3、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是根本。

4、推动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其中明确提到,“股指期货推出的条件也已具备”。

一篇文章,意味深长

8月11日上午,按照习惯打开收藏的网页浏览新闻,赫然发现了一篇关于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文章出现在中央政府网站上。推断一下时间和署名,更觉得讶异:这应该是8月11日上午发出的稿子,但是,稿子的来源却写明是国务院办公厅!这怎么可能呢?如果来自于国务院办公厅,是不是国务院部门认可股市上涨呢?可是,即便认可,也没有必要通过这个部门来发布文章啊。

国务院办公厅是中央政府内设置的机构。按照一般人理解,相当于一个企业的办公室,它应该是为机构服务的内部组织,最多承担一点宣传职能,但应该不会出这种稿子的。一个权威的政府部门,怎么可能以部门的名义发一篇稿子,说自己某个部门工作做得如何出色呢?所以,凭借简单的理解,就可以判断:这份东西,不可能出自办公厅!但署名是办公厅的文章,究竟用意何在呢?

当天晚上(8月11日)6∶22,新华网刊登了这篇文章的全文,而且,只字没提来自于办公厅,署名是记者赵晓辉、陶俊洁。看来,它变成了一篇新华网刊登的记者述评。

次日,8月12日8:50,中国著名的门户网站新浪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不过,来源却是当天的人民日报,而且人民日报署名是新华社记者赵晓辉、陶俊洁。定性是新华社的经济述评。

然后,我再转到中央政府网站,看到了系列述评和关于股市的述评仍挂在首页,述评涉及的内容包括:经济效益与财政收入、节能减排等十个大项,证券市场是单独的一项。来源依旧标明是国务院办公厅。

至此,思路可以大致理清了。我估计,可能是办公厅准备的通稿,拟用于当前形势宣传,为十七大做准备的。因为它涉及证券市场的部分,主要数据截至到6月底。但是,涉及到股民开户数,则截至到8月6日,即上周一。那么,这篇文章也许是比较早写的,开户人数临时加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显得及时。而且,估计这个系列文章就是新华社记者根据办公厅要求写的,办公厅领导阅后无误,新华社再对外发。但流转程序上,可能中央政府网站编辑先拿到,所以就上网了。当天晚上,新华网记者才拿到稿子,所以先上网。同时,人民日报拿到稿子,流转下去,变成了8月12日的报纸内容。再然后,主流网站开始转载。8月13日,星期一,当天出版的中国三大证券报将同时转载这篇文章的全文,并且可能配合一些解读。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关于证券市场的文章,并不是办公厅发的文件或者宣传稿,而是新华社记者的述评。本来不涉及政府意向。但这次处理,先注明来源于办公厅,后以新华社名义发全文,很可能被市场人士看成是政府认可股市上涨,或者政府肯定当前股市状况,从而导致很多人周一大举买进,从而推高股市,甚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毕竟,这是股市转牛两年来罕见的高调肯定证券市场运行的文章。但是,4300点提示风险,4700点却发这样的文章,其中的逻辑,总是有一点混乱了。

最后还是看文章吧。新华社的文章在谈到股市的时候,有以下几个点值得注意:

1、肯定市场规模扩大,凸现证券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这是直接肯定股市上涨的功劳。

2、突出加强法律建设,打击违法违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会硬。

3、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是根本。

4、推动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其中明确提到,“股指期货推出的条件也已具备”。

统观全文,尽管是新华社记者撰写的稿子,但十分贴近市场实际,十分熟悉市场状况,显然写文章的人不是一般人。所以,它既可以看成是记者述评,也可以看成十七大之前的总结性评述,还可以看成部门内的阶段性总结。所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此时此刻推出来,人们不免要想到美国次级按揭贷款所导致的全球股市崩溃,想到全球央行注入的3000亿美元巨资救市。全世界央行都不希望股市跌,中国此时更不希望股市下跌了,相反,毫无疑问希望股市稳定。它实际上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也间接解释了最近工商银行超级强势的理由:显然是有人明白大趋势,股市必须涨。
2007-8-12 20:59: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利好 期待大牛的来临
2007-8-12 22:43: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最近高价庄股有点烦
中国股市就像一个大众化的“百家讲坛”,除了故事还是故事。5.30后,市场出现两极分化,半数低价股被腰宰,与之对应的高价庄股却十分抗跌,有的百元股还不断创出新高。于是有市场人士又鼓噪,昔日牛朗今又来,“二八现象”又回重现江湖,要广大散户卖了手中的深套股去追高价的庄股,要知道前期鼓吹炒垃圾股的正是这帮牲畜,可见其用心之险恶,道德之败坏。忽悠散户去接毫无价值的百元庄股的棒,实在是黄鼠狗给鸡拜年呀!
股市上没有永久的赢家,坐庄也不例外。大多基金重仓股因资金雄厚、筹码集中和看得见底牌的优势,长期在股市中要雨得雨、要风得风,扮演着“欺行霸市”的主儿。然而,530后,政策突变,风不调了、雨也不顺了,由于长期进行掠夺性开发,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散户吃散户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致使以往那一套坐庄的模式却不灵验了。上了太多的当,吃了太多的亏的中小投资者渐渐看清庄家的演技,识破了其拉高出货的“老千术”,决不入套,反而请君入瓮,把庄家套在了高位。庄家“出货难,难于上青天”,所以最近高价庄股有点烦。
    一烦:上山容易下山难。以往庄家在经过长期吸筹,建仓完毕,达到控盘的目的后,便快速脱离成本,轻轻松松把股价拉到半山腰,等待着跟风的散户追上山来看 “风景”,然后一边拉、一边派,在到达山顶之前,将高价筹码“批发”给散户,最后,把买了高额“门票”而没有盘缠钱的散户,留在山顶上当"解放军"、喝西北风。然而,由于有格力电器和大唐发电这两位明星的上佳表现,使散户不仅身临其境感受到“高处不胜寒”的教训,坚决不追高,而且封锁了下山路径(那怕N个跌停也不抢反弹),把庄家困在山上,直到其弹尽粮绝。像市盈率68倍的茅台、112倍同仁堂、78倍的张裕、50倍的小商品城、85倍的华侨城、75倍的招商银行、98倍的中信证券、593倍的南方航空、95倍的中国国贸、60倍的深发展、72倍的深万科、176倍的中粮地产、73倍的招商地产......等, 还是估值洼地吗?有的几个亿的流通盘,每日成交才几百手,死水一潭,已经成为典型的庄股特征。庄家已完全被困在山顶上,纸上富贵难以变现,正为如何下山烦着哩。
    二烦:自拉自唱,曲高合寡。以往庄家出货,一般要四个方面的配合。其一是大盘狂热,人气旺盛,指数拉长阳创新高,成交量成倍放大。由于5.30后,成交快速萎缩,中小投资者极难赚钱,故十分谨慎。其二是利用上市公司的利好或是高送股,或是有重大重组题材。由于利好公布时,股价已经炒高,散户已经洞穿了“借利好出货”的手法,不会去接最后一棒。其三是利用除权后,假填权出货,鲁泰A十送十除权后,放巨量拉升,给人一种要填满权的感觉,但散户还是只看戏不买票,最终自拉自唱的弦断嗓哑,连续跌停。其四是利用股评名嘴的吹捧。由于下半年股评家自身信誉扫地,吹一只涨停一只已成历史,前期炒大单概念股时,股评家一吹百元候选股,便有人奋不顾身去追百元股,可而今是越吹越卖。散户绝不听信编得再美的故事。庄股出不了货,就只得继续自拉自唱,在成交量极小的情况下,还在不断创出新高。基金为了提升净值,用资金垒起了一座座人造险峰, 你除了观赏就是敬而远之。倘无人喝彩,百元股会越来越多,当牛去熊来时,最终成为亿安第二也并非笑谈。
    三烦:大非小非高价减持,打了庄家一闷棍。炒大盘股,这原本是大庄们的“既定方针”,然而,随着股价越炒越高,给大非小非高价减持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抱团取暖持仓巨大,股价一旦下跌,将遭来基民挤兑,只有死硬撑着,笔者作了一个统计,股价炒得越高的,正是大小非不逸余力减持得最凶的。古井贡酒连拉13个涨停时, 大股东疯狂减持,真乃酒不醉人人自醉呀!可以想象那些控盘的庄家要拿多少钞票出来奉献爱心?
    四烦:道德风险防不胜防。庄家原来以为那些重仓的绩优股都是模范龙头,其老总也是廉政标兵,殊不知也有君子爱财取之无道之忧,在继百元的茅台公司老总东窗事发后, 又有一只超级大盘股的老总步其后尘,随着反腐的重拳挥出,不知还有多少丑闻要见阳光,加之,今年各项监管法规日趋完善,监控操纵股价和打击“老鼠仓”的日趋加强,让擅长打擦边球的庄家不烦都不行。
    由此看来,高价庄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倘若手法不创新,将面临灭顶之灾。而广大的散户们应该立下誓言坚决不要去拯救任何炒高的庄股
2007-8-13 09:10: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股票不就是跟着庄家走吗?   特殊情况  有什么办法
2007-8-13 12:04: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8月13日
精选个股可继续做多!

两只指标股继续大涨、双双过头、继续拉抬指数 。盘面两极分化严重 , 虽然很多人看着大盘有点悬 ,尤其是成指不太好看 ,但问题不大,我最近的观点不变。 短线即使明天收阴, 后势也还有新高,不会就此结束 ,每天涨停及大涨的股票很多, 可以继续精选个股作多,大盘连续大跌的条件目前不成熟, 因为很多低位的股票还没有涨,直接下跌跌不动, 今天已经有些这类股票起稳, 一旦高位的股票涨不动了, 这类股票应有补涨过程。

现在问题最大的就是如果选不好股票挣钱很难 ,所以重要的是选股 ,现在最危险的是那些前头主力放量跑了的股票【接近后主力大多不解放】以及最近高位主力放量减仓以及中报有风险的股票, 除了这三类股票 ,其它股票风险不大,不存在连续下跌的条件。率先调整的地产以及能源板块个股短线继续下跌调整的空间也有限。

仓位五分之四!
2007-8-13 12:44: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斑竹关注钢铁之类的股票不?有朋友强烈推荐包钢这个股票,斑竹意欲如何?
2007-8-13 14:27: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有色的我一直都没碰过
包钢不错
潜力巨大
2007-8-13 20:31: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本不想说,赚不赚钱命中注定。但诸多的事例,又分明在讲述一个道理,在股市上,赚不赚钱,与性格息息相关,而另一个大家常听到的说法是:性格即命运。
  自己算算战果
  沪深两市自2006年初启动以来,涨幅均逾4倍;尤其是深成指,自去年8月至今,涨幅已达4倍。如果你那时就在市场中扑腾至今,不妨掂量掂量自己的市值,是否增加了4倍?如果你是中途入市的,也应该合计一下自己的市值,是否跑赢了大市。比如,你2500点才入市,市值是否已增加了70%?
  这种回望,十分必要。它不留情面地说明一个问题,你到底是股市投资的高手、平手还是低手。认清这个问题,有两个作用:其一,好好想一想,如果没有跑赢大市,原因何在?其二,在指数上涨的未来日子里,合理地设定自己的利润空间。
  比如,你扑腾了一年,市值只增加了50%,也就是相当于指数涨幅的1/8,那么,就算现在市场上最乐观的估计成真,奥运前股市见6000点或者8000点,以今天的启涨点算起,指数涨幅只有50%-80%的空间。如果你不能改良投资方式,还是重复过去的套路,到那时,你获得的收益,不过10%左右。
  肯定有许多人不信,指数再涨几千点,我的市值才增长这么点?且不要着急上火,按过去市场给出的机会,和你的操作方式,就是这个结果。
  这种看似非常不可思议的结果是哪里来的呢?一是赚过钱,又扔给市场了;二是跑来跑去,今天赚,明天赔,正负相抵,费力不讨好。
  按深成指一年4倍的涨幅,随便买入一只计入深成指的股票,一直放那不动,没有4倍的话,两三倍,总是跟玩似的吧。可是,没几个人能做到,因为,盯着市场的人,总觉得机会太多了。
  自己看看心态
  大多数人,赚不了4倍,跑不赢大市,一在心态不好,二是没有自己的盈利模式。
  先说心态。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四川朋友,在股市中征战了10多年。她路子广,消息多。朋友中,不乏有背景有实力者。看看她做过的股票吧。国电电力( 15.18,0.42,2.85%),1997年前后还叫东北热电,有朋友告诉她,长线持有,必有厚报。她买进了,不到两个月就抛了,赚了也就不到20%。到2000年前后,这只股票三四年涨了五六倍。2006年上半年,有朋友给她推荐G株冶,她又是赚了不到20%就抛了,这个股票,仅仅两三个月,就涨了三四倍。后来,还有人给她推荐天鸿宝业( 43.90,-1.60,-3.52%),她还是拿不住,结果,放走的也是大牛股。类似的,还有一些股票。
  她跟我说:"我明明知道这些是好股票,就是拿不住。"问她为什么,她说:"看见它们不涨,我就心里发慌。"
  这就是命。运动员常说的一句话是,在竞技场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上投摩根总经理讲过这么一个故事:2005年,基金发行很困难。他们到处推销,没多少人买基金。经过反复动员,有位先生,终于下决心买了大约1000万份的上投基金。可是,市道不好,基金一直在面值之下徘徊。终于,在2006年初时,基金回升至1元面值之上。这位先生卖掉了全部的基金。他卖掉以后,基金就涨啊涨,涨个不停。如今,净值已经超过当初的5倍。
  我见过许多人,买了基金天天看净值,猜测市场要跌了,赶紧赎回;如果真跌了,还有机会申购回来;如果没跌,放跑了就无法克服心理障碍再追回来。一年来,涨了三五倍的基金不少,能拿住的人寥寥。
  自己看性格
  拿得住拿不住,最大的原因在性格。只要经常关注基金净值的人,几乎没有几个能拿住一年半载不动的。经常看净值的人,从骨子里说,就不是马马虎虎的人。这样的人,看着净值波动,买进卖出完全是本性使然。
  回过头来说盈利模式。在股市里投资,盈利的方式无非有二:一是长期持有上涨趋势中的绩优蓝筹股;二是在中低价股中,寻找暴涨的机会。
  其实,选择方式背后,是性格的区别使然。性格细分起来千奇百怪,粗分,无外乎马虎和精明两种。
  我见过的做短线和超短线的朋友,他们总在努力洞察先机、揣摩机构的一举一动,设法判断大盘、关注热点、寻找大牛股,他们对分时K线(60分钟、30分钟)都研究的很细致。机敏的性格,使他们无法容忍眼看着股票调整带来的差价而无动于衷,于是,他们绝无耐心长期持有股票,而是不停地在股票间跳来跳去,非常辛苦,收获却不大。
  而一些做长线的朋友,一般都是大大咧咧的人,他们买入的一般都是公认的蓝筹股,买了股票也不是天天盯着起落,所以,也就没什么喜忧难耐。拿着拿着,真是赚了不少。比如,今年初,我给朋友推荐了西山煤电( 41.26,-0.50,-1.20%),道理其实很简单,每股八九毛的业绩,股价只有10元,煤炭又在不停地涨价。我告诉他们,买了这种股票,你就回家睡觉去吧。结果,有的人,天天看着,拿到15元左右,怕调整耽误了时间,走了;有的人,真的回家踏踏实实睡觉去了,至今,西山煤电40多元了,还拿着呢。
  在牛市中,有人总是嫌绩优蓝筹涨的慢,看着今天涨停明天涨停的股票,心里闹的慌,总想抓住天天涨停的股票,等一段时间过后,发觉还不如抱着持续上涨的蓝筹股赚的多。
  首先要战胜的是你自己
  400%的指数涨幅已经过去,在这期间,你赚了多少钱?就征战股市而言,短线与长线,各有利弊,绝不是决定收益多寡的惟一原因。取长线方式者,一是要选择优质股票,二是要拿得住;取短线方式者,一要能躲过大盘的大幅波动,二要能及时抓住暴涨的龙头股。
  然而,无论你喜欢什么方法,一定要与指数的涨幅做一个对比,如果明显落后于指数,就该想一想,自己哪里存在问题。
  股市很奇特。在这里,绝不是天天像蜜蜂一样辛勤,就获得奖赏。许多人每日盯着曲线上下翻腾,寝食难安,随时都可能做出买卖的决定,收益却不怎么增长。有的人,大智若愚,往往更能成为赢家。
  你的性格,很大程度决定了你盈亏的缘由。投资股市,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当又一次与市场赛跑的机会来临时,在战胜市场之前,首先需要战胜的,是你自己。
2007-8-13 21:05: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克服人性的弱点 恐惧 贪婪 是最难的 克服成功了 你在任何行业在技术的配合下都会或得具大的成功 所以想要从资本投机市场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修心非常重要 股票市场上 技术可以花时间去学习 基本面分析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成功 惟有心态是最难调整和自我修正的 对于那些在股票市场沉浮的老鸟来说 他们需要进步的不是技术 也不是基本面分析 而是对人性弱点的挑战
2007-8-13 21:59: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又涨了 哈哈
2007-8-13 22:36: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哈哈,暴跌的时候还赚了,哈哈哈
2007-8-13 22:47: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今天才看到这儿,相见恨晚啊!
2007-8-13 22:48: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证券市场有句俗话,"行情在绝望中产生,犹豫中上涨,欢乐中灭亡!"说的正是市场运行的真谛---因为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因素在于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

  决定买卖供求关系的因素很多,最直接的因素是参与双方的人数和资产规模。"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很多资深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各种数据极为敏感,因为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会预示市场拐点的出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沪深A股开户数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新增开户数的增长意味着有新增资金流入股市;反之则意味着新增资金对市场缺乏信心,行情难以持续。

  新增开户数与沪指走势的相辅关系

  2005年6月,上证综指跌破1000点整数关口创出8年新低,相对2001年高点下跌超过50%时,市场的绝望从新增开户数就可见一斑。在下跌过程尾声的5月和二次探底的7月,两市新增开户数分别为51306户和54381户,不到如今一天的开户数量。而随着股改后市场行情的好转,新增开户数日渐增多。

  每次大盘出现反弹,都会吸引新增开户数的增多。一旦股指持续走强,新增开户数的增幅超过股指上涨的速率,而股市出现调整,新增开户数又会明显回落。

  2007年的走势也符合这种规律,今年1月初,大盘出现宽幅震荡,第一轮调整恰好在1月末展开,而新开户数也同期开始迅速回落,之后在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出现爆发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春节期间亲友"大串联"扩散了财富效应的影响力。在节后短期爆发回落之后,新增开户数又随着大盘的平稳运行日渐增多,直到4月11日突破20万大关,新增开户数开始节节攀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直到5月8日又一次长假后的爆发才开始出现回落。5月中旬大盘裹足不前的调整期,使得新增开户数迅速回落,直至大盘再度选择向上突破,新增开户数随之迅速增长,5月28日出现创纪录的385302户。

  "530"暴跌后,新增开户数持续下滑,甚至其后的反弹也未能吸引更多观望者入市。反弹结束后,新增开户数进一步下滑,7月回落到1月的平均水平,近期虽然股指不断创出新高,但新增开户数也只是回升到日均15万左右的水平。

  38万日开户数是一个阶段性高峰

  证券市场中成交量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指标。在开户数连续创新高的过程中,两市日成交额也相应地由2000亿元发展到3700亿左右的天量水平,显示新增资金成为做多的主力,而基金重仓股同期低靡的表现和基金季度报告披露的持仓变动显示,这一阶段正好是机构投资者进行战略性调整仓位的过程。

  "530"后,市场再度回归到机构主导的价值投资路线上来,在基金重仓股新高不断的同时,不少个股仍处于近3个月来的低位。5月新增开户数已出现拐点,5月新入市投资者大多被套也在警醒后来者,因此,新增开户数的回升速度明显弱于大盘上涨的速度,反而和量能的变化较为一致。如果按以往的规律看,量价的背离是新高得不到认同的表现,即便考虑到上调印花税打压投机的因素,目前的缩量也让谨慎的投资者担心。

  最重要的是,虽然常有人拿我国和美国进行比较,认为美国市场开户人数占总人口的30%,我国两个市场1亿多证券账户实际开户数应为5000多万,与 13亿的总人口相比,似乎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这样单纯比较开户数据意义不大,因为美国市场拥有多样化的投资品种,适合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参与,而我国市场投资品种较少,很难吸引保守型的投资者入市。

  另外,从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理财习惯来看,我国是传统的高储蓄率国家,占总人口不到45%的城镇居民拥有储蓄总额的80%以上。目前我国城镇约有 1.2亿个家庭,其中有近一半处于不方便进行证券交易的中小城市,参与证券投资的热情不高。因此,38.5万的日开户数成为一个阶段性高峰,这个纪录难以在短期内被打破。

  新的投资者蜂拥入市,对行情来说未必是好事,一旦行情出现调整被套住了,也会增加将来消化的难度。所以新增开户人数的变化和趋势线一样,具有助涨助跌性,而且新增开户数的波动大于行情的波动,投资者应重视这一数据,但不应单纯参考这一数据 转贴
2007-8-13 22:59:12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