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故知新
你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吗?
如来藏最后现前的时候证悟了大无我的智慧。这种智慧超越了声闻缘觉的无我的智慧,完全断除了我们对自己的执著,包括我们前面所说的外道的我执也好,声闻缘觉的无我的执著也好......所有的这些世间人的执著全部都断除,这样他不会堕入一个有的边,这是用我们的智慧来断除我执;断除我执以后,我们会用慈爱一切众生的大悲心来利益自他。因此,菩萨不会像声闻缘觉一样一味地希求一种寂灭,依靠上面所讲到的无我的智慧和不偏一切众生的大悲心这两种方式,获得了无上殊胜的菩提。
这样的圣者,他既不住三有,也不会趋入涅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大乘佛教的最究竟的实相,一个是如理如实地证悟了万法的实相,也就是证悟无我;另一方面,因为看到没有证悟万法实相的众生在这个世间当中是那么多,所以对他们生起极大的悲心,从而在实际行动当中去度化他们。所以《大般若经》当中也讲了:“诸菩萨摩诃萨,若观生死而起厌怖,欣乐涅槃则堕于非道。”如果菩萨看到轮回,并且生起恐怖心、厌烦心,而喜欢趋入涅槃的话,那么这个菩萨没有入于真正的道,这样的话不能利乐一切有情,而且也不能通达如来的甚深境界。
反过来说,菩萨摩诃萨也应该对轮回无有厌足,涅槃应该有向往。这样的话,一方面是利益有情,一方面通达如来的甚深教义。现在我们世间当中的很多人学习佛法,可能堕于了一种非法道当中,为什么呢?因为自己想获得一种寂灭:我好好地念佛,最后往生极乐世界多好啊!......从来没想到过众生,对极乐世界、对寂静的境界特别地向往,同时对轮回也特别害怕,有一种恐惧心,或者说是厌烦心。当然从佛教的小乘行人的观点来讲,这种厌离轮回,向往寂灭的想法是合理的,但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确实有点不合理。
所以我们在座各位应该扪心自问:我学的是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如果是小乘佛法,我以后有一点境界的时候,一个人好好修行,好好得果,断除所有的烦恼就可以了,毕竟度化众生这些很麻烦的.....上次我们做了一个民意调查,结果不尽如人意。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发愿去度众生,只是想以后还是好好修修加行、修修密法,然后在寂静地方,在寺院里面吃好穿好就可以了。这样有点儿可惜,我们学习佛法并不是像现在有些大学生,找到工作后一定要买个好房子,好车,然后找到一个很好的伴侣,过一个非常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他的目标和理想。其实,这样的梦想实现也可以,不能实现也无所谓。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我们的目标并不是选择一个非常寂静、安逸、快乐的地方。即使是特别不悦意的地方,只要对众生有利、对正法有利,我们也愿意呆在那里。
或有对众生信佛语故 起常想 乐想 我想 净想 非颠倒见 是名正见
——《胜鬘经》
若无如来藏者 不得厌苦 乐求涅槃
——《胜鬘经》
2
本课相关经文
大乘宝性论释·善说日光
觉囊全知朵洛瓦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第一 如来藏品
(续前)
庚四(以行人分类趋入之义)分二:一、以三所依趋入宣说之理;二、彼等亦次第清净之理。
辛一、以三所依趋入宣说之理:
分别入凡圣,圆佛之真如,
见真于众生,说此如来藏。
以分别趋入异生之真如、圣者之真如、圆满佛陀之真如入手现量照见真如而对成为遍知所化的有缘众生极其明了宣说此如来藏法界自性清净。
辛二、彼等亦次第清净之理:
异生乃颠倒,见真谛者反,
如来则如实,无倒无戏论。
凡夫异生想、心、见是颠倒的,现量见到四谛法性真如的圣者则与他们相反,想、心、见无有颠倒, 是真实见到,如来如实照见一切法摧毁颠倒及二障连同习气,是无有戏论性,如此从所依分为三种行人的角度,能依法界真如也成了三种。
以上这四种意义即是趋入之义。以其他方式宣说:
庚五(分位唯名之义)分二:一、三分位立三名称之理;二、以三名摄六义之理。
辛一、三分位立三名称之理:
不净不净净,极净依次第,
是名为众生,菩萨与如来。
如来藏客尘不清净、不清净清净兼有、极其清净三种阶段依次以众生、菩萨与如来三种不同名称来说明。
辛二、以三名摄六义之理:
本性等之义,此六摄界性,
于诸三分位,是以三名说。
本性义,等字包括因之义、果之义、作用之义、具足之义、趋入之义,这六义摄集上面广说的界性清净,这是指,对于不清净、不清净清净兼有、极其清净这三种阶段是以众生、菩萨、如来三种名称安立说明不同,而实际意义的本体丝毫也无差别。
庚六(如虚空般普行之义)分二:一、以无分别周遍之理;二、总相无可分之理。
辛一、以无分别周遍之理:
如无分别性,虚空普随行,
心性无垢界,如是普行性。
犹如无有分别、无有障碍之本性的虚空无别普皆随行周遍一切色法一样,心的自性光明本来无垢的法界也如是无别普行周遍一切行者阶段。
辛二、总相无可分之理:
彼总法相遍,过功及究竟,
犹如虚空遍,下中上色相。
法界自性清净是一切法的总法相或法性的缘故, 同等随入周遍于有过失的异生、具功德的菩萨及功德究竟的如来一切阶段,如同虚空随行周遍于下等土器、中等铜器、上等金器一切色法形相一样。
庚七(恒时无变之义)分二:一、宣说无变之分位;二、广说彼理。
辛一、宣说无变之分位:
过失客尘性,功德性具故,
如前后亦然,无变之法性。
有人认为:法界是从先前有过失变成后来具有功德的缘故是有变化的。
其实并不是,先前不清净阶段,烦恼等过失是可断除的客尘性,并不是自性中存在的缘故,后来清净的阶段现前力等功德,是自性中本来具足并不是突然产生的缘故,如先前轮回界中存在一样后来涅槃也这样存在永远无有变化就是此法界的法性或自性。
辛二(广说彼理)分三:一、因障碍不清净分位亦无变之理;二、不清净清净分位亦无变之理;三、极清净分位亦无变之理。
壬一(因障碍不清净分位亦无变之理)分二:一、如虚空无变之理;二、解说彼等差别。
癸一(如虚空无变之理)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子一、略说:
如虚空普行,细微故无染,
如是于众生,安住此无染。
犹如无为法虚空周遍普行于一切有为色法,也是细微,因为不是粗大色法的缘故,永远不会被色法无常等过失染污,同样,心的自性周遍安住于一切有情的光明法界如来藏也是自性清净的缘故,永远也不被众生的过失烦恼等染污。
子二(广说)分五:一、有法现生灭之理;二、法界无灭之理;三、宣说彼等之实相;四、骤然成轮回之理;五、自性无变之理。
丑一、有法现生灭之理:
世间诸一切,空中生与灭,
如是无为界,根等生与灭。
犹如这个外器世界一切行相依于通彻无阻的虚空中最初产生形成,最终毁坏、泯灭,但虚空无有生灭,同样,依于不是以因缘集聚造作无有变化的法界如来藏,内有情的根等,最初产生、增长与最终毁坏、灭亡,但法性无有生灭。
丑二、法界无灭之理:
虚空未曾为,诸火所焚毁,
如是此不为,死病老火焚。
一切有为法会被劫末火、地狱火与自性火焚烧, 但无为法的虚空何时也从来没有被三火焚毁。同样, 众生会被死等三火焚毁,但法界藏,永远也不被死亡的劫末火、病的地狱火、老的自性火焚毁。
(待续)
3
一起来上课吧
时间安排 :
19:30-20:00 课前念诵
20:00-20:20 念诵传承
20:20-21:10 讲解经文
21:10-21:25 善根回向
小编为您详细解读同步课程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让我们追随上师仁波切的脚步,一起开始上课吧——
1
19:30-20:00 课前念诵
如果大家时间允许,每次上课,最好从七点半开始,并以藏音善始善终地念完课前念诵的内容,这些仪轨每一个都非常有加持。
念诵藏音的必要,是因为念诵仪轨中的很多内容,都是藏地著名的成就者造的,如果按藏音念诵,一方面会得到一种声音的传承加持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翻译不准确而与原文之间的差异。
如果有些人实在没时间,中间只是听一堂课也可以,但我希望诸位最好能圆满课前课后的念诵。即便不谈念诵的功德,就拿课前七点半到八点钟之间用半个小时转经轮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功德。
2
20:00-20:20 念诵传承
课前念诵结束后,一般情况下上师仁波切会用15到20分钟给我们念传承。如果因为听不懂藏文,就错过了这个环节,那你可就亏大了!
上师仁波切说:“传讲任何一部法,传承都很重要。
学习的过程中,按照我们的闻法规律,最好不要断传承。不管你亲自在上师面前听受,还是通过光盘来听受,传法者的声音一个字也不能漏,听受的时候不能打瞌睡,也不能发出大的声音。
传承有特殊的加持,我们经常修的法、念的经,最好是得过传承的。有了传承而念修,加持、感应都是不同的。”
3
20:20-21:10 讲解经文
《菩萨藏》云:“有情由何转,二因即二缘,随顺他者声,如理观内缘。”其意是说:众生随着什么而转变呢?当然是内外二种因缘。所谓的外缘或外因,就是指我们所随顺的对象,也即他人所宣说的教言;所谓的内缘或内因,则指自己专注听闻并思维所闻之义。
如果心能专注于善知识的教言,内心自然会变得良善;若心专注于恶人的言论,内心就会变得恶劣。凡夫人的心没有自主的能力,它一直随着内外因缘而转,所以大家一定要创造一个好的因缘,也即长期依师闻法。同时,要想到,我今天听法,是为了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这就是显宗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然后断除各种过失,如理如法专注听闻。
4
21:10-21:25 善根回向
现在我们到了共同回向的时间。既然闻法的功德那么大,那么我们一定要如理如法做回向,否则善根功德很容易失毁。
法王如意宝在讲《文殊大圆满》时说过:“我们的回向就是愿众生获得佛果,这是最究竟的目标,在此之前让众生获得各自所求,只是暂时的回向。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此乃回向的所有内容。”
上师仁波切说:“在所有善法当中,听法是非常大的善根。听法时,前后有念诵,中间是专注听闻,最后是回向,所以一堂课下来,当天就有意义了。就我个人而言,没课那天是轻松一点,但总有“空过”的感觉。有课就很充实,讲一堂课,再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就觉着今天是有意义的,活着也是有意义的。”
4
下期课程预告
时间
北京时间
8月17日 周六 19:30-21:30
内容
《论语》
了解课程最新信息和指南敬请关注
公众号:zhibeitb
【智悲同步教学】
公众号:zhibei_jt
【智悲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