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的一天 咖啡厅的两小时或者更多MovieL 发布于:2007-05-22 17:33
《海滩的一天》作为新电影运动一波接一波的排头高浪,1983年的它可以用“梦幻阵容”和“出色演绎”来形容。除了新电影推动者和主力干将的特别出演外,影片的主演阵容是在今天看来都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两位台湾女星,一个是四栖乃至更多栖活跃于诸多领域红到现在的张艾嘉;一个胡因梦(影片中还是打“胡茵梦”),她从影经历并不长,在《我们都是那样长大》之后就不再担任演员身份,但足够令人怀念。
胡因梦回忆录里形容自己演出的几十部电影为“哭笑不得”,认为称得上佳作的只有杨德昌《海滩的一天》。她说有次剧组在中影看毛片时,侯孝贤正在剪《风归来的人》,杨德昌看到侯孝贤所采用的超级长拍镜头画面禁不住兴奋大喊:你敢这样搞啊!那我也要这样搞啊!
杨德昌毫不示弱的展示着他的野心,这种野心正预示他们这群人处于1983年到1985年的新电影黄金时期,杨德昌和他的朋友们互相支持对方的电影,客串些角色或者出任拍摄职位。
如果再把它和同一年《风柜来的人》放在一起,两部电影的题材差异是巨大的,就是老生常谈的乡土和都市差异。杨德昌打算通过一次对话交待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台北的社会面貌变化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题材选取上依然侧重于女性题材,这点可从《指望》往后判断得知。
尽管张艾嘉的学生扮相也看不出太多的清纯(或者是画质导致),但这依然不影响整个故事。启用一头长发的胡因梦亦是个好选择,她们的表现无可挑剔。最大的问题来自对白,受影片版本所限,只能就事论事,用粤语真完全失去了那种味道,我们应该知道影片中出现德文以及闽南语对白。在80年代台湾电影的转变中,电影中人物对白语言的设置本身一直是个具有意识突破的东西。
《海滩的一天》的编剧是杨德昌和吴念真,录音、剪辑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摄影还有个现在很多人知道的杜可风。新电影的幕后推动者在策划上赫然列着他们的名字,结尾上面的特别演出则包括有:侯孝贤、陈坤厚、柯一正、陶德辰、万仁、曾壮祥、小野、许淑真、段钟沂、吴念真等(就是公司里那群庆贺的同事们,也是新电影标志性的一批人)。
《海滩的一天》有着三个时空的讲述——俗说就是倒叙的倒叙、倒叙中又有插叙。一个是现在时空、一个是讲话中的回忆时空、一个是回忆时空中的回忆,它们交错出现又丝毫不会凌乱。时空倒错无疑是来源自西方流派,但杨德昌还保持着叙事的完整性,论不上无以弗追的“完全意识流”。但《海滩的一天》在表现生活的状态、人物的爱情以及两种不同思想的冲突上则具有代表性,它们的特点可以延续到后来的杨德昌作品——比如他热衷的都市中产阶级。
影片以阴云笼罩的海滩边情景开始,却没交待任何信息,直接切到女钢琴家的归来演出。稍后开始通过情绪追思打破时空,又完整带出张艾嘉(林佳莉)和胡因梦(谭蔚青)的对话,两人不断讲述起往事(绝大多数是林佳莉的往事)。不仅仅由于哥哥的关系,旅居西方多年后归来的谭蔚青代表着林佳莉内心中一直牵挂和向往的对象,然而谭蔚菁的过去经历被填平抹淡,只知是在外国,只说是除了钢琴,还是钢琴。但一提起旧日恋人,她却有些难以按捺心中纠葛。更多层面上,谭蔚青是林佳莉自我充实意识苏醒的一个参照物。
如果以1983年的影片时间为基准,谭蔚青和林佳莉分开了13年,仅以中间回忆讲述里两次出现的舞厅为例(大家可以留意两次跳舞方式的不同),大约是隔了8、9年。《海滩的一天》的故事正好是跨越整个70年代台湾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变化(称30年还是夸张了)。
杨德昌一向为人津津乐道的对白,许多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力:
谭蔚青在多年后对林佳莉说:(当初)我见了你,又能改变什么?
林佳莉回忆学生时代的结束:其实那时候我也是迷迷糊糊,不敢相信大学四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也像其他人一样,没什么目的地去考留申请学校考托福。
林佳森反问妹妹道:你先告诉我,什么叫快乐。你也是大学毕业生,你应该知道快乐是什么?
……
如果你认为杨德昌还有贩卖毕业生青春情绪之嫌,那又错了。这些内容顶多支撑45分钟,在166分钟的电影里只占有一部分。更多的篇幅用来描写他导演本人驾轻就熟的婚姻生活和突显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差异。
从《海滩的一天》可以清晰看出台湾女性自我意识的复苏和变化(恰好是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最初的林佳莉是个害羞腼腆的国中女生(哥哥叫她自我介绍勇敢一点),她的美好记忆也都是在过去,小时候和哥哥一起的时光。比之《指望》中情窦初开又无人指引的迷惘女孩,林佳莉的更大困惑是逃脱家庭对情感的牵绊,果断出走后又在后来的生活中遭遇到了社会转型期间带来的情感困扰。
我们可以看到片中兄妹二人的婚姻生活都受到了外力的干扰,一个是小诊所无可避免的败落,一个是丈夫早出晚归的工作。这都是社会改变乃至节奏加快带来的,如果停留于父亲的60年代,他们并不会受到如此多的纷扰和忧虑。
被人看作改变了、成熟了的哥哥很不幸的被时代所遗弃,就跟他父亲一样——或者没有所讲的这么严重,他受迫于父权的强势(这里且不用施压),在哥哥表述之中那则是对于父亲的一种信任,多么感人的说法。如果我们把之后佳莉回忆起关于父亲的一些片段结合起来看,则很容易发现父权的阴影有多么可怕。
佳莉和哥哥关于什么是快乐的言语交流后,她选择了离家出走,雨夜的摄影拍得真好,有所不忍又义无反顾,一样出色的还有海滩的行走等等。
不应忽略的还有杨德昌在群体角色塑造上的功力,例如白大褂下有着一张严肃脸孔的父亲,描述不多却带着绝对威严;似乎无所忧虑、旧式妇女的母亲形象,暗中默许着女儿的做法;脸上总是笼罩着阴霾的嫂子,甚至一句话都没有,但予人印象很是深刻。其他还有欣欣、小慧等角色,她们都具有另外一种女性意识苏醒的表现特征,即使表现出来不一定是正面的。
哥哥佳森在结尾又说了一大通关于人生卑微的幸福的临死感慨,“我渴望再重新认识我周围的一切”,和《一一》里洋洋在结尾悼念致辞是如此相像,可能另一个词被用得更多,那就是杨德昌的“说教”。
在《海滩的一天》,还有信任的主题,然而结尾是充满希望的,不论是成为独立女性的林佳莉的背影,还是林佳森的感言以及谭蔚青的旁白,也因此海滩上的尸体属于谁并不重要。开放式结局对于杨德昌作品乃至台湾电影而言都是第一次出现,之后的《恐怖分子》则是设置似真似假的两个结局,同样叫人拍手称赞(还没机会看《青梅竹马》)。阿财对佳莉说两种可能对于你来说都是一样的,与其受它困扰不如放下。这是否陷入杨德昌一贯的理想化呢,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当时,确有其意义所在。
-------------------------------------------------------------------------
侯孝贤导演
第一眼真认不出 张艾嘉...
说实话,画质真是很差,不过想下诸位忍受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录像带画质也有快十年了吧。所以,抱怨归抱怨,有得看总不能错过。
之前放错了,不好意思~~
杨德昌的首部影片。粤语配音。内置中英字幕。世界上好像没有什么别的版本…
中文名稱:海灘的一天
英文名稱:That Day on the Beach
發行時間:1983年
電影導演:楊德昌
電影演員:張艾嘉
胡茵夢
徐明
李烈
左鳴翔
顔鳳嬌
地區:台灣
語言:粵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