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卷---竹
清和县流传着一句俗语, 不试清逸三品羹,枉食人间珍馐味.这说的就是清和县鼎鼎大名的清逸楼, 这其中的招牌,就是俗语中的三品羹, 清逸沈家世代相传的密制佳肴, 连当年乾隆爷下江南也曾经夸过此味,因此赐名三品羹. 清逸楼到了沈竹语这一辈可谓是更上一层楼.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与别的千金小姐不同, 沈竹语年幼丧父, 她是母亲一手抚养成人,并且传授其绝世厨艺. 说起来, 沈夫人也是奇女子一名, 当年一力承担清逸楼, 不管旁人如何的劝说如何的不看好, 她偏要独立支撑, 坚决不改嫁,不仅把女儿抚养成人,还把清逸楼经营的有声有色. 但是好景不长, 在沈竹语芳龄二八的时候,沈夫人却因为操劳过度, 终于不支倒下,所谓冰封千尺,非一日之寒. 这体力透支多年, 把她弄得心力交瘁, 过了不久,她就随先夫而去,只留下了正直花样的女儿. 沈竹语在如此情况下并没有一撅不振,相反, 因为多年来受到母亲的影响, 她立志要把清逸楼办得更加出色. 出色得厨艺加上精明的商业头脑, 清逸楼在薪火传新后, 变得更加红火. 这春去秋来, 整整又过了五年. 沈竹语早已过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沈家的长辈们不是没有操心过沈竹语的婚假大事,只是每到节骨眼上,沈竹语总是来一句, 事业未稳,不思婚嫁. 这可急煞了那些老祖宗们. 一来二往的, 老人家们也就懒得再瞎操心了.沈竹语倒也乐得清净,终于可以专心研究她的食谱和经营之道了. 本来,一切都是按计划行事,沈竹语也没再想过成家的事,她倒无所谓别人的流言蜚语, 只要她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已经心满意足了. 如果不是一个人的出现, 或者,沈竹语这辈子都是平静而忙碌的过着…
潘世轩来到清和县的时候,的确掀起了一阵小风波. 他是一名书商, 过来打算办学的. 只见他一身白色洋服, 头戴一顶绅士帽, 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显得神采飞扬, 俊朗不凡. 街上的小姐们都是用扇子遮住偷偷的看着他, 青楼的女子则是作风大胆, 光明正大的向他抛媚眼.仿佛潘安再世,也不过如此风光. 沈竹语第一次见到潘世轩, 她并无失礼, 来到她清逸楼的都是客人,自然以礼相待, 无论他是非富则贵, 还是星斗小民,一概平等对待. 只是, 她记住了这个叫潘世轩的男人, 因为她的脸第一次因为这个男人而红了, 微微的红了.自那以后, 潘世轩每日都会来到清逸楼, 点一份三品羹, 而只要是潘世轩的单, 都是沈竹语亲自操刀. 慢慢的, 有人见到潘世轩出入在沈家大院, 有时甚至是留宿沈家. 这男未婚女未嫁,本来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可偏偏女方是沈竹语, 这个名门闺秀, 当家掌柜, 别人看来似乎就不寻常了. 有人说这潘世轩是看上沈家的家财, 有人说沈竹语终于春心荡漾, 招架不住潘世轩次等翩翩公子,于是自动投怀送抱. 着流言蜚语,一来以往的,越传越甚, 越来越离谱.
大小姐, 你看, 你和潘少爷的事,是不是应该…管家老沈终于忍不住气了.听着那难听的话,他心里直着急, 怎么说他也是看着沈竹语走到今天.
我的事我自有主意, 老沈你就别操心了,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可是大小姐,外面那些话,真的…
别人说什么就让别人说去吧, 你知道我从来都是不在乎的.我沈竹语对得住天地良心, 何须对他人解释.
是…老沈本来还想说些什么, 不过看来,都是徒劳的,他是知道沈竹语的脾气. 唉, 一个女人, 撑到今时今日, 太不容易了,为什么, 她就选了和她母亲一条路呢…
不久之后,潘世轩走了, 临走的时候, 还偷偷的卷走了沈家的一些古董字画. 清逸楼还是清逸楼,每天依然客似云来. 只是,沈竹语却休息了. 人们都在茶余饭后窃窃私语, 说是沈竹语没脸见人,躲起来了. 不过,这并不影响清逸楼的运作,人还是那么多, 生意也还是那么旺. 十个月后, 沈竹语重新回到清逸楼, 做回了当家掌柜. 似乎胖了一点, 少了少女的羞涩,多了几分少妇的成熟. 有时, 人们会看见她抱着一个清丽的小孩走在街上, 场面好不幸福.有人说是领养的,有人说是沈竹语的私生子, 但是无从考究.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 他的名字叫沈忘轩…(全文完) |
2007-6-20 21:5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