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都昌解围 太史子义的名气传来传去,北海相孔融听到了。这个孔融就是我们小时候听到的让梨的那个孔融了,据 说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小时候有让梨的故事,长大后,能文能诗,为北海相。他很是惊奇太史慈的聪明机智,探访到他还有老母亲在老家,于是几次命人去探 望,还馈赠了不少东西。当时,山东一带黄巾为患,孔融出兵剿匪,屯军都昌(即今山东省昌邑县),结果反被黄巾所围。刚好,太史慈从辽东回到家里,老母亲告 诉他:“你和北海相素来不相识,但是你不在家时,他经常来照顾我。现在,他被黄巾贼所困,你应该去帮帮他啊!”太史慈在家里逗留了三天,就赶去都昌了。他 是独自一人徒步走去的啊,不可谓不真诚,不可谓不勇敢啊。
碰巧,黄巾贼那时的包围圈还不是很严密,所以他在晚上乘着夜色,入到都昌,见了孔融后,马上就请求给他带兵出战。无奈孔融说:“现在敌人包围很严密,大 家都认为暂时不可战胜,你虽然英勇,够壮,但是,这样出战能取胜吗?士气已被夺了啊!”孔融不听,他在等待救兵。但是却没有救兵来,而包围圈越来越逼近城 池了。孔融这才急急忙忙地想通告平原相刘备,求他解救自己。
可是,城中人却没有办法出去求救。太史慈自己请求外出去求救。他对孔融说:“当初使君对我的母亲 很是周到,老母感激你的恩德,叫我来这里帮忙。设若我真的是有用的话,那么我在这里应该也能做点事的。现在大家都说不可战胜贼人,如果我也赞同这种言论, 那么,我不知道你是看中我那些地方了,我也不懂母亲叫我来这里是为了什么。大人,现在事情已经很危急了,希望你不要怀疑吧!”
孔融同意了。于是,太史慈就开始行动。
第二天刚刚天亮,子义背挂一张强弓,带了两名骑兵,每人带着一个箭的(所谓箭的,就是箭靶也), 出了城门。城外的敌人很是惊骇,兵马齐出,准备迎战。但是子义却骑马到了城墙的护城河河床上,把两个箭靶竖起来。然后,弯弓如满月,“嗖”、“嗖”、 “嗖”地射起箭来。一会儿,太史慈就把箭射完了。他带着两名骑兵又进入城去了。下一天清晨他又这样射箭。包围的敌军就没有再惊骇了,有的躺着看,有的远远 地站着。太史慈又把箭靶竖起来,然后又射,射完又回城里去。又下一天,太史慈同样出城。敌人不再起来了,没有人理会他。于是,太史慈策马前冲!等到贼人反 应过来的时候,太史慈已经冲进了军营!只见他拉强弓,弦响处,贼人无不应弦而倒!神箭手例不虚发!敌人再也不敢追赶了,于是,太史慈就到了平原县。
刘备遣精兵三千随太史慈救助孔融,都昌之围遂解。
三、大战孙策
都昌解围后,太史慈的名声更盛了。扬州刺史刘繇是他的同乡,太史慈从辽东回来之后,一直都没有时间去拜访这位老乡。现在他就渡江到曲阿去见刘繇了。刘繇是皇族出身,他的祖上是一个皇爷,自幼有俊才,他父亲曾经被贼人劫持勒索,他想办法解救了父亲,所以由此出名。
太史慈见了刘繇之后,还没有离开,江东的孙策就来攻打曲阿了。
这个被称为“孙郎”的少年将军不是谁人,他的来历很不简单。孙策的父亲就是当年在虎牢关大战董卓大将华雄的破虏将军孙坚。孙坚死后,其子孙策想尽办法从袁术处领来一支军队,渡过长江,向江东进军,欲打开一片天下。这次他就出兵来曲阿了。
有人建议刘繇任命太史慈为大将,拒战孙策。但是刘繇说:“如果我用子义为大将军,许子将会笑话我 的。”许子将是谁?原来在东汉末年,流行一种现象,就是一些自以为名士的学者把世上一些出名的人罗列出来,进行排名,每个月进行一次,称之为“月旦评” ——这个类似于现在娱乐界的什么音乐金曲排行榜。许劭(字子将)就是一个专门议论天下名士的预言家。他也曾评议过曹操,说曹孟德是“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 臣”。现在刘繇这么说,表示他看不起太史慈,因为他没有听过许子将对太史慈的评议。
看看啊,太史慈也太不走运了,前面的孔融如此看重他,他却没有留下来,可能他认为老乡更好吧,但是他的老乡就是没有重用他!
刘繇只是叫他去执行巡逻任务。太史慈带着几个骑兵,在曲阿城外巡来巡去,刘繇也太过大材小用了吧。
我们又想起一件事了,就是太史慈在都昌突围向平原相刘备求救的时候,刘备也没有看重这位将士,真是失之交臂了。
这天,太史慈也像往常那样,自己一个人骑着马去巡逻敌情,走着走着,就来到了神亭这个地方。
也该发生事情了,突然之间,太史慈劈脸就遇到孙策!
孙策当时带着十三个人,这些人不是一般的士兵,而是孙坚当年留下来的勇将韩当、黄盖等人!个个都 是勇士啊!但是,太史慈不认识这些人,他就只认识孙策,于是——《三国演义》里有精彩的描写,与史书上的记载无二——孙策一枪刺中太史慈的坐骑,并且紧紧 抓住太史慈背后的手戟——各位看官,罗贯中也没有说慌啊,太史慈就使用这种武器的——太史慈呢,他抢了孙策的头盔!一如《三国演义》所说。
韩当、黄盖等人纷纷赶到,刘繇的军队也赶来,于是双方也就罢休了。
只是,即便如此,刘繇也是没有看重太史慈!很是和甘宁一样的命运啊。 |
2007-9-15 03:5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