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fei=fei

【转帖】《红楼梦》人物造型及服饰艺术品鉴

359
回复
22912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好,谜底揭晓。请美女转过身来。
  
  啊……!啊……!!啊……!!!竟然是她!
  呵呵想不到吧,凤姐姐也可以柔弱的说。这个造型的亮点是雨过天青玫瑰纹亮缎对襟长褙子。衣料质地特别好,也是我的心爱——正是上面那一造型的中衣啊。可惜同样一件衣服,此时阿凤已经多为婆婆嫌弃,再亮的华衣也挡不住难挡的委屈。
2007-6-8 19:17: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来张精神点的图。头面是那支大凤钗的改良版,虽然偏带了,可是一样精彩。仔细看,玫瑰纹真的很娇媚。
2007-6-8 19:18: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贾母过生日时也穿过的。下面是条葱黄宫绦裙。常看87版的朋友一定有印象,凤姐的造型是越到后面越好看。看她头上的全套宫装凤头钗,还有手上的粉红纱绢子,柔和。
2007-6-8 19:18: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来张近景看珠钗。贾琏是正五品官,这一套丹砂点翠朝阳挂珠钗是凤姐按品大装时必须佩带的。记得元春省亲夜也带过,文采辉煌,端雅不俗。
2007-6-8 19:18: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就是这一套,只不过又加上了一副赤金五彩额冠,以示庄重。身上衣服是五彩遍地石榴百子妆蟒锦袍,算是彰显身份的隆重正装了。
2007-6-8 19:18: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清冷造型又怎么能少了苦尤娘赚入大观园中的经典贤妇装?先来看下原著:
  
  尤二姐一看,只见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
  
  再看剧中的造型——真是叫人惊叹啊!这一造型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做了成功的改动,保留了月白袄,素白银器之精华;青缎披风改为靛蓝——要说也 与青色同出一系;白绫素裙改为银灰羽缎质地;妆容上继续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化腐朽为神奇,点妒妇成贤良!经典!

总结语:三春之桃难比其俏,九秋之菊怎匹其洁。
2007-6-8 19:18: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注意那只小凤钗,前文我已经交代过是一对了,这是右边的那一只
2007-6-8 19:18: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再看左边
2007-6-8 19:19: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瞧这姐妹二人——完全不同类型的对比。一个翠蓝配深绿,一个粉红配朱红;前者凝重,后者浮漂;前者清冷,后者喧闹;前者不怒而威,后者似进实退——既是身份地位的悬殊,也是个性明显的对比。 单看这一幅图,二姐败局已定了……叹叹。
2007-6-8 19:19: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是准备的最后一张定装照.我们的凤姐姐终于像天边的晚霞般,走到了繁华盛世的尽头.实在不忍心将她破毡就葬的一幕重新回顾,就让我们的追思定格在这最后 的一刻吧.至少,这一刻 的她,宁静端雅,光彩依旧.身上穿得是元妃省亲时的那件五彩石榴百子妆蟒锦袍.头上插的是八宝串珠钗.羽白缎子披风似在告诉我们人物的内心在经历了一幕幕 起伏跌落后终于重回宁静,只有从橘色的披风边缘还能找到当年杀伐决断的隐影.忏悔已然无用,只求以身为证,警喻世人: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呼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正是:         
莫为聪明累,宜将福慧修.         
愧悔生前事,凭轩涕泗流.


附:      
拙作:(凤悲鸣)    
奴是个亮晶晶,光灿灿,金闪闪,俏生生,喜盈盈一只凌宵凤!天眷得我自生来便是风雷性,花月貌,玲珑心,爽利口,泼辣辣千样美风情!奴挑的是千斤 担,聚的是财与权,结的是村妇缘,弄得是小巧剑。奴也曾伏祸根,遭魔厣;敛不义,拆姻缘;挽大厦,把神伤;终下堂,泪难干。都怪奴眼高于天,见识短浅;见 利忘本,心硬脸酸。悔不该多贪念断己后路,孤女流落在烟花途。若可得天与地交换,今与昔倒颠,义与恩必偿,债与怨早还。天哪!又何必哭向金陵悔似山!
2007-6-8 19:19: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如有疑问请参阅:

一 “假借汉唐”不符事实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段空空道人与石头的对话。在对话中,空空道人提出《石头记》“无朝代可考”的疑惑。石头对此的回答是——  

若云无朝代纪年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  

其实通观整部《红楼梦》,“假借汉唐”是根本行不通的:书中多处出现古人名,其中很多人物如宋徽宗(第3回)、唐伯虎(第4回)、苏轼(第41 回)、朱熹(第56回)等都是在唐朝以后的——至于汉朝以后的人物就更不必说了;再者,还有一系列文艺作品如欧阳修醉翁亭记(第17回)、西游记(第22 回)西厢记(第27回)、等皆诞生于汉唐以后;另外,例如算盘(第22回)、眼镜(第53回)、爆竹(第54回)等生活用品也都是汉唐时所没有的。

此外,《红楼梦》第一回还有这样的叙述:  

当时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汉朝时南方政治经济都远不及中原,苏州也不可能成为“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而唐朝时“扬(州)一益(州)二”,还有首都兼当时国际大都市长安,苏州自然也与“一二等”无缘。苏州“大显身手”,那是明朝以后的事。  



二 似明似清 非明非清

既然汉唐不是《红楼梦》的历史背景,那又该是什么呢?其实在很多读者眼中,《红楼梦》里的人不是生活在明朝就是生活在清朝。诚然,书中一些地方体现了这种观点,略举一二如下:  

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剩下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第16回)  

尤氏道:“你是状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个才子。我们是糊涂人不如你明白,如何?(第74回)  

所谓“会票”是明清时对汇票的称呼,其他朝代并非如此,比如唐代就称之为“飞钱”;而“状元”、“榜眼”、“探花”分别是对明朝科举考试廷试一甲的第一、二、三名的称呼,亦非他朝所有。  

除此之外“守备”(掌管分守城堡或负责粮饷等事的官员,见第15回)、“堂官”(衙属长官,见第13回)、“八股文”(第81回)以及《西游记》(第22回)、《牡丹亭》(第23回)等著作都是明清所特有的,那是否就可以说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就是明清时期了呢?  

首先,明朝是显然不行的。因为和汉唐一样,全书中也有明朝不曾有过的新事物,如《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第22回)、《满床芴》(第29回)等大量戏曲和《庄子因》等著作都是清初产生的。  

其次,《红楼梦》里的人物也不生活在清代。清代男性是要剃发的,而红楼梦中的男性——比如贾宝玉,则是“头发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 束,共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历来有关红楼梦的插画以及戏曲中的人物来看,他们也根本不是清朝人;另外第四回中说皇帝开恩典,“仕宦 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其中的“才人”是宫中女官名,为魏晋时设置,但清朝的宫中并没有才人一职。这进一步 说明了清朝和明朝一样,也不是宝黛等人的生活时期。



三 混乱的官制

《红楼梦》里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官衔和官署,可谓混乱不堪:  

王子腾升了都检点,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不题。(第2回)  

如今代善早已去世……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 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第2回)  

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两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第4回)  

如今闹破了,被锦衣卫拿住送入刑部监,要问死罪的了,前几天被人告发的。(第81回)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唐、五代、宋、明、清等朝代所特有的官制在红楼梦里被安排在了同一个时期,进行了一场“同台上演”:节度使是唐宋时的官制; (宋朝有虚名无实权)“都检点”是五代时禁军的最高统帅,宋朝初年并被废除了;“锦衣卫”更是只有清朝才有的特务机构;清代六部之下设司,“员外郎”是司 主管郎中的副手,而“主事”则是员外郎的下级。

以上官制虽十分混乱,毕竟还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红楼梦》里更有大量虚构的官制: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苏州人氏……(第2回)  

那时已将入都时,却又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第4回)  

贾珍便命贾琼……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第13回)  

上述的兰台寺大夫九省统制阴阳司皆为作者虚拟的官名或官署名。另外还有龙禁尉(第13回)、体仁院总裁(第13回)、都太监(第16回)等等,都属于这种范畴。  

由此可见,《红楼梦》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无朝代可考”,没有历史背景、打破时间上的约束,这也正是《红楼梦》成为一大奇书的一大奇处。



来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534557.html
2007-6-8 19:20: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想起贾宝玉,就想起一首现代诗,想起那首诗的作者。曾经无数次的想过,如果文学与生活真的有着某种奇妙的巧合,那么这两者之间必定曾在前生后世中百般纠葛。  
   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她纤弱稚嫩,多愁善感,却又聪敏颖慧,学贯中西。曾经受过最优秀的西式教育,却又保留着一颗最东方的心灵。她 的生命里有三个男人陆续经过,第一个,清雅浪漫,卓尔不凡,用康河的柔波诉说着对她的苦苦爱恋;第二个,温文儒雅,学识渊博,用最宽大的胸怀给她最宽广的 自由;第三个,才思敏捷,光风霁月,用漫长的一生印证着爱情的永恒。而她,则用自己独具的一身诗意,及千寻飞瀑般的美丽高贵,不仅坦然地赢得了这三位风华 绝代的男子几乎全部的爱,也使自己短暂的一生--------上天何其残忍的将她的生命停摆在五十岁的半百之年---------幻化成了中国现代史上最 迷人的光影!
   她,就是林徽因。  
   她短暂而孱弱的一生,都像极了另一个让无数中国人为之神魂颠倒的天使,那,就是林黛玉。  
   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原因让我在第一次见到她的小照时就产生了这种强烈的感觉,而当我读到她那首优美的小诗的时候,这个信念就更加的坚定了。虽然明知这首诗是她写给幼儿的小作。却仍是那么固执而坚持的认定,这首诗应该就是林妹妹写给他的宝玉的啊。  
   就让我们先循着这首诗,走进一个美好的梦幻之中去-------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如果这世界上会有一个男子像点洒在花前的细语,像夜夜的月圆,像百花的冠冕,像梦中的白莲,像春燕呢喃在梁间,像爱,像暖。如此 光彩绚烂,如此动人斑斓,除了那个可以用全部的生命与热情去为自己所热爱的所有女性唱出最深沉最壮丽的赞歌的宝玉之外,我们,不做他人想。
   是的,宝玉,我们的人间四月天。
2007-6-8 19:20:5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好,扫去忧郁伤感的情绪,让我们再回到风情万端的红楼之中来吧,做一场纸醉金迷的大梦,去见识那个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浊世佳公子--------贾宝玉.  
  
   曹雪芹是优秀而少见的文学天才,他对语言的驾御和运用几乎凌驾了他之前与之后的所有作家,我特别特别特别欣赏他的一点,就是他大胆的摆脱了同类小说中写到 人物出场时必须填词做赋百般修辞大加渲染的文风.甚至可说是惜语如金,全书男角除宝玉及北静王,蒋玉涵等几个正面形象用了几处描写外,几乎不着一词,全交 由读者结合相关情节自行揣测.整部,提及人物外貌的情节在前五回主要人物陆续登场之后就告一段落,下重笔描述的仅宝玉,黛玉与凤姐,宝钗也是主要人物之 一,可是在外型描写上大家只要少加比较就会发现要稍次一等.黛玉的描述很精彩,但是重神韵的把握,如"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完全用虚笔, 要靠读者借助想象力才可完成.很冒险,因为一个作家如果不具备高超的文字功底,这样做就自曝其短了;凤姐的描述也很精彩,.但是与黛玉恰好形成一个鲜明的 对比,对她的描写完全是写实的,穿的什么颜色,发钗什么样式,统统交代得细致入微,这样做,也很符合作者把她塑造成一个现实感极强的人物的定位.---- --宝玉是唯一一个作到了形神兼备的人物特例,单从这一点上,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一人物由衷的喜爱.
2007-6-8 19:21: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好,先看红衣造型的定装照.  
  
   宝玉有号"绛洞花王",又有自号"怡红公子",荣国府中住在绛芸轩,大观园里,居于怡红院.那院内蕉棠两植,崇光泛彩,海棠之艳,"丝垂翠绿,葩涂丹砂 ",他生来就有爱红的毛病,最喜欢"吃人嘴上的胭脂",平生最大业余爱好,乃是蒸叠各色花露,调配胭脂膏子,直配得"甜香满颊",冬日作诗得先折了一枝胭 脂红梅来;就连路中偶遇美女,也必先打探:"那个穿红的是谁?"--------绛芸,海棠,丹砂,胭脂......一切一切,都是一个"红"字!
  
   所以,如果有一种颜色是最适合他的,必定是红!  
  
   电视剧中宝玉的正装,有大红色的四套,包括一套直身朝服和三套外穿的甲衣,别看数量少,其做工之精细,面料之讲究,绣制之精美,可居全剧之冠.下图所展示 的是那身朝服.式样古朴简洁,全身大红搭配金黄,袖口处用品蓝银丝边纹束袖收紧,干净利落,腰带处有玉色纹理点缀,利于打破金红一片的骄奢,表现了人物的 纯洁与正直.再加上发式乖巧憨然,金冠端正生辉.由不得人不赞!
  
   按照惯例,插一句:欧阳奋强,我见过的最适合大红男装的演员.真正做到了"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87版红楼第四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插第二句,后来读到脂批本说:"少年色嫩不坚牢,非夭即贫"的说法,再看他的如春晓之花般的面容,由不得人心寒,唉,爱看热闹的人常以为这是句赞语,包括 那句中秋之月,其实并非写他面色白腻,据有些评本来看,竟是指人生而面扁且兼面色青白.......未知曹雪芹下笔时心中酸楚若何?这位善用史笔笔法和抑 扬反写笔法的大师--------我们都被他骗了!
2007-6-8 19:21: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件衣服宝玉穿的次数并不太多,可是每一次都显得他特别精神。
  梅花刺绣与黛玉的服装构思一脉相通,去看看黛玉几乎每件衣服都有的的梅花纹就知道了.什么叫细节?这就是!红楼中用到梅花纹的,只有他们两个!
2007-6-8 19:21:3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