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laide

【分享】中国历代名臣

111
回复
7163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国老狄仁杰
狄仁杰 (607-700)唐大臣。官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武则天初年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因被酷吏来俊臣诬谋反下狱,旋放出贬为彭泽令。契丹犯河北,转迁为魏州刺史、幽州都督、河北道安抚大使等,筹划防务。后居相位,以敢于诤谏、执法不阿著称,则天呼为“国老“。
4848111901754970[1].jpg
2007-5-23 20:05: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广平郡公宋璟

宋璟(663--737)唐大臣。邢州南和(今属河北)人。调露进士。少好学,工文辞。累官御史中丞,为武则天所重。睿宗时为宰相,革除前弊,选拔人才。后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被贬职。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冬,继姚崇居相位。主张宽赋役,省刑罚,禁销恶钱;选择人才,使百官称职。八年,罢相,封广平郡公,世称“宋广平“。有集,今佚。
3615611872037213[1].jpg
2007-5-23 20:06: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唐代名相张九龄

张九龄 (678-740)唐朝大臣。文土。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武则天时中进士,后任右拾遗。玄宗时吏部选拔人才,曾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积官至岭南道按察使。为张说所重,说死,以秘书少监代领集贤院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为中书令,监修国史。任相期间,有直谏之风。曾建议不循资格用人。复置十道采访使,于河南屯田种稻等。又曾主张治裁安禄山败军之罪,以抑其骄横。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诗文著称于时,有著作《曲江集》。
4027914286717844[1].jpg
2007-5-23 20:07: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梁县候姚崇

姚崇 (650-721)唐大臣。本名元崇,后改元之,因避玄宗开元年号,再改名崇,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武则天时策对契丹有方,超拔为夏官侍郎,后为宰相,又参与谋诛张柬之兄弟,因功封梁县候。睿宗时又为相,与宋璟密奏令太平公主迁东都,被贬职。玄宗开元初重为相,封梁国公。明于吏道,敢于进谏,反对滥造佛寺道观,不少僧侣因此还俗,又提倡焚埋法来灭蝗等。后引宋璟自代,史称“姚宋“。
3868914286717844[1].jpg
2007-5-23 20:09: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威慑藩镇的裴度

裴度 (765-839)唐大臣。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宪宗时为相,力主削除藩镇。元和 十二年(817年)官淮西宣慰处置使,奏请取消监军宦官,督师平定淮西之乱,威慑藩镇。后因不满宦官专权,辞官闲居洛阳。
4268213187368605[1].jpg
2007-5-23 20:10: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三朝官吏窦仪

窦仪(914--966)宋初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人,字可象。后晋进士,历任后汉、后周朝官职。宋太祖时,任工部尚书,判大理寺事。曾奉命主撰《建隆重定刑统》(即《宋刑统》)三十卷、《建隆编敕》四卷。
4151317171742946[1].jpg
2007-5-23 20:11: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三度为相的吕蒙正

吕蒙正(944-1011)北宋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圣功。太平兴国进士。太宗、真宗时三度为相。以敢言著称。太宗夸称京城繁盛,他即指出城外饥寒而死者甚多。对辽则主张妥协,景德二年(1005年)辞官回乡时还以“弭兵少财,古今上策“为言。奖掖后进、知人善任,识富弼于髫龄,荐吕夷简于真宗,后俱为名相。
3718916700693922[1].jpg
2007-5-23 20:12: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厚重之士王旦

王旦(957-1017)北宋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字子明。太平兴国进士。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任参知政事,澶渊之役时,留守京师。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监修《两朝国史》他曾拒绝契丹、西夏钱杰之请。不凭私臆 ,荐人多厚重之士。天禧元年(1017年)以病罢相。轻声真宗所行封禅、“天书“等活动,则从不反对
3780118457356581[1].jpg
2007-5-23 20:14: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北宋政治家寇准
寇准(961-1023),北宋著名政治家,字平仲,华州下(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进士,太宗朝曾在大理、巴东、成安、郓州任地方官,后入朝任枢密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为官刚正不阿,敢犯颜直谏,曾一度被排挤出朝。宋真宗即位,入朝任权知开封府、三司使等职。景德元年(1004年),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年冬,辽承天太后和辽圣宗亲统大军攻宋,他力排众议,劝真宗亲征,遂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次年,遭参知政事王钦若谗言所害,被罢相知陕州。天禧三年(1019年)再相,不久又罢相,封莱国公。后因副相丁谓陷害,被贬为道州司马、雷州司户参军,死于雷州贬所。著有《寇莱公集》。
4183210429172386[1].jpg
2007-5-23 20:14: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收复失地有功的韩琦

韩琦(1008-1075),北宋大臣,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时进士。曾任右司谏。宝元三年(1040年)出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边防有所加强,时人称为韩范。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请和,他被任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等同时进用。两年后以仲淹等罢政,琦自请外放,知定州、并州等。在并州时收回被契丹所冒占的土地,立石为界,并加强防御。嘉年间重入政府,任枢密使、宰相等职,由英宗至神宗,执政三朝。神宗即位后,出知相州(今安阳)、大名等地。王安石变法,他多次上疏,与司马光、富弼等共同反对新政。后封魏国公。著有《安阳集》。
3589911400988190[1].jpg
2007-5-23 20:15: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执法如山的包青天

包拯(999-1062) ,北宋政治家,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五年(1027年)考取进士。出任知天长县(今属安徽)、端(今广州高安)等地。因政绩卓著,升任监察御史。曾上书建议朝廷采取裁汰冗官、选将练兵、轻徭薄赋、抑制贵戚权限等措施。至和三年(1056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经手许多棘手案件,政绩颇著。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当时流传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赞誉。后调任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六十四岁病逝,谥孝肃。有《包拯集》(《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戏剧、小说、电视、电影等,令其「清官」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
3946617642791969[1].jpg
2007-5-23 20:16: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军国重臣文彦博

文彦博(1006-1097),北宋大臣,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由地方官升至殿中侍御使。宋夏战争期间,他出任河东转运副使、都转运使、知秦州等职,对加强西北防务出力颇多。庆历七年(1047年),任枢密副使,再升参知政事。次年,镇压贝州王则兵变有功,升任宰相,力主裁减冗兵,节约军费。皇三年(1051年)罢相,出任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三年后,又出判河南、大名、太原等府,封潞国公。治平二年(1065年),任枢密使。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河阳、河南等地。宋哲宗时,司马光任相,他被授以军国重事,参与废除新法。著有《潞公集》。
3771516544147283[1].jpg
2007-5-23 20:17: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郑国公富弼

富弼 (1004-1083)北宋大臣。字彦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庆历二年(1042年)奉命使契丹,拒绝割 地要求,但允许增加岁币。参与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但不久即退出。至和年间为相,唯守成,无兴革。他力 主对辽妥协,曾劝神宗“二十年口不言兵“,后因抵制王安石变法贬职。封郑国公。有《富郑公诗集》。
3732313157650848[1].jpg
2007-5-23 20:19: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小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宝四年(1256年)进士。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得元军渡江的消息,立刻组织万人起兵勤王。德二年(1276年)正月,谢太后向元军投递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谈判,被扣留,押解北上,后设法逃脱,再组织民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收复兴国等县,包围赣州,军势颇盛。不过,文天祥组织起来的民兵,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元军击溃,文天祥的妻子也被元军俘掳。他只好收拾残兵奔循州,驻南岭。后在广东的潮州、惠州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宋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十二月,元军从海陆大举进攻,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因叛徒的出卖,他在五坡岭再次被元军俘掳。次年正月,被移上海船,经珠江口零丁洋时,写下〈过零丁洋〉一诗。诗中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宁死不屈之志。
3236911872037213[1].jpg
2007-5-23 20:19: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通天文晓地理的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字仲晦,原名侃。博学多才,通天文、地理、律历等。以吏职不得志,出家为僧,法名子陪,号藏春散人。乃马真后元年(1242年),经海云法师举荐入忽必烈(元世祖)藩邸,参与机要。曾上书建议劝农桑,兴学校,祭孔子,定法度,养儒士等,对忽必烈在北方推行汉法颇有贡献。元宪宗六年(1256年),负责筹建开平城(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历时三年竣工,忽必烈在开平即位,定为都城,后称上都。并参与制定朝仪、官俸、章服等制度。至元元年(1264年)还俗,授任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等职。八年,建议定国号为大元。以后又主持大都(今北京)的营建。著有《藏春集》十卷,仅传诗作六卷。
3793310586423578[1].jpg
2007-5-23 20:21:08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